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试题精选(附
答案)(4)
人物形象: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每有会意(2)性嗜酒(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句子(3分)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2.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分)3.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

(3分)
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
A、既加冠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分)
①②③
八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答案
1.与朱元思书一、答案:1.B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一)1.B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
(二)20、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

③勒:约束,阻止。

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五柳先生传答案:(一)1、(1)A(2)B(3)D。

2、(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4、略
(二)1.(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2.B
4.略5.(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三)1.C2.作者“好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上的满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体现(1分)。

3.安贫乐道,不慕名利,高洁脱俗(每点1分)。

3.马说一、答案1、(1)顿(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略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二.答案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2.(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分)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4.《送东阳马生序》答案: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
④气味香气(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分,每题1分。

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
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