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改革六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改革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导学六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从现代数学观看。
把数学学习视为人类的一种动态的创造性活动,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探索活动,它包括“尝试——探索——改进”的动态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主张学生的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对数学的思维是在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有时而启动的,这个起动,即学生探索发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批评性接受的开始。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指出,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活动是贯彻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活动。
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更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学习实质是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
所以,主体教育理论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
二、“问题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标展示——目的性学生自学——主题式学生讨论——答疑性教师精讲——自测式达标练习——反思性总结升华。
这种课堂教学自始而终师生都处于共同营造的“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以“情景”为中心——基于情景,始于情景,超越情景,改变情景:在知识场(知识),思维场(智慧),情感场(情感)和生活场(活动)形成的和谐发展场中,通过展示“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树立“情感化”的信念,使
学生热爱数学、有兴趣,树立立志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坚强意志。
第一环节是问题式目标展示。
即创设活动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数学问题。
具体要求是通过创设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活动性、警示性、趣味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儿童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把儿童置身于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明确学习目标。
如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一改传统的复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出示两步应用题,在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之后,把一步和两步应用题实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出示多媒体画面“两个小朋友踢毽(小明踢31个,小英踢32个),待学生看明图意后,老师提出: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也参加了,老师踢了多少个呢?”学生纷纷参与,但猜的结果老师都未采纳而提出:“老师踢的个数比小明和小英踢的个数总和少3个。
”同学想知道老师踢了多少个吗,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的内容和老师补充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因为这个环节较好地达到了激疑,引思的效果,引发起学生自主地提出了“小明和小英一共踢了多少个?老师踢了多少个?三人一共踢了多少个?”等数学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自主的探索中,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这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师没有把数学只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借助于情境提供的信息,恰当生疑,使学生的“探有载体、有过程、有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探索,创造出来的。
第二环节是目的性学生自学。
即读书尝试,参与活动,探索新知。
具体要求是构建能自然生成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主题,促使学生主动围绕学习目标“先学。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我们就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使他们在亲自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获得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课前可安排学生到商店或超市协助家长购物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多多少钱?这些问题来着自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
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探索兴趣,学生在亲自经历的数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三个环节是主题式学生讨论。
即交流展示,质疑释疑,合作互动。
具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成果展示中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或错误,展开合作互动,讨论研讨。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能够播放动物园的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录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问:“它们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有的说有圆形的,有的说有三角形的,有的说有正方形的。
教师继续提问:“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
于是,安排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有的准备用画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勾的方法记,有的准
备用画竖线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写数的方法记。
这样,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确定了各自记得办法。
接着让学生拿出白纸和水彩笔为记数做好准备,再次展示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画面让学生实行统计,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好。
通过小组有条理的合作学习,学生找到了统计的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
第四环节是答疑性教师精讲。
即突出答疑,点拨评价,抽象概括。
具体要求是“己学定讲。
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不会的,讲学生没学会的,讲学生能学会的: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志气所以然,协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延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缩短教师教的时间,将教室变成“学堂,使自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并能体验克服层层障碍而获得成功的愉快,坚定自学的信心。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重在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妈妈从箱子里拿出6个桔子,要把它们放入盘子里,每一盘放3个,算一算能够放几盘?学生马上口答出来。
接着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1)再添加一个桔子,问:能够装几盘?还剩几个?请你摆一摆。
(2)然后添加一个桔子,
问:现在能够装机盘?还剩几个?(3)如果把桔子的个数变成9个、10个、11个、12个等,还剩几个?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并依次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看看有什么发现?余数会不会出现3?当除数是3时,余数只要0、1、2这三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自己发现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了道理,发展了思维。
第五环节是反思性总结升华。
即反思启迪,评价反馈,总结升华。
具体要求是全面,全程,全方位反思、评价课堂教与学整个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升华,锤炼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学生能够自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有的学生从鸡、兔的角度或鸡兔两个角度去探索,有的学生从鸡或兔“脚”的只数去研究;教学“36+29”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7中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探索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不相同的数,结果比原分数大或小”的情况,从反面验证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所以,通过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水平发展。
第六环节是自测性达标练习。
即强化训练,拓展提升,自测达标。
具体要求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
实际问题的解决水平;通过自测,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能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
练习、检测的形式、内容要有利于巩固、拓展、提升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0—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的1—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理解并掌握小数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展示目标
在学校里和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黑板和自己的课桌了,课前同学们已经测量了黑板和自己课桌的长和宽,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是多少?(指名)其他同学测量的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如果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能不能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能)像这样,在实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
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习这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
大家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按如下自学要求实行自学。
自学要求:
请大家认真学习第50—51页的内容:
①把括号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用心记下你学会的知识。
③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自学时间:5分钟,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三、合作交流,分析问题。
﹙一﹚自学时间到,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小组长把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二)汇报交流学会的知识。
1.分别展示例1的三幅图,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2.从这三幅图中你们小组学会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老师板书:
1写作:0. 1
10
1写作:0. 01
100
1写作:0.00 1
1000
3.各小组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并总结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老师板书: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用小数表示。
四、研学点拨,解决问题
1.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出的?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老师板书: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练习)
五、评价反思,总结升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学生畅谈收获后,老师总结:
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小数,比一比,看谁最细心,发现得最多,用的最好!
六、分层练习,自测达标。
必做题
一、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 ①0.08里面有8个0.01。
( ) ② 米 和0.03米的长度相等。
( ) ③0.15表示 。
( ) 二、我会找朋友。
(连一连)
0.06 0.17 0.8 0.099 10017 1006 100099 10
8 三、我会准确填空。
0.6= 100
87 =()0.25= 1000
48 =( )
选做题
我会想象。
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空白部分呢?
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一句名言吗?是什么?
100
31000
15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用小数表示。
1写作:0. 1
10
1写作:0. 01
计数单位
100
1写作:0.00 1
1000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