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战后经济的繁荣与大危机的到来

合集下载

《第4课-经济大危机》课件

《第4课-经济大危机》课件
(1)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 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开始时间:1933年
3.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
直接目的: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
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重点 聚焦
•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
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
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
不到一元钱。
• 你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 收入?
社会保障方面
• 问题情景4
•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 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 果你是罗斯福,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 的方式还是政府大规模兴建工程的方 式?
… … (5)要勇于创新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 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福
2.“旧民主秩序” 和“新应用” 分别指什么?
“旧民主秩序”指资:本主义制度
“新应用”指: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加强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①内容 :各工业企业制定… … ,确定… … ② 目的: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③ 作用: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
的控制与调节
5.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 “ 新 ” 的体现)

6.影响:
(1)积极: ①国内: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A.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C.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13罗斯福新政 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4.13罗斯福新政 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从繁荣到危机1.一战后美国繁荣:P582.繁荣下的危机:P583.经济危机:(1)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______价格突然暴跌。

(2)时间:____________。

(3)原因:_____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

(4)表现:P59(5)阅读教材P59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二、罗斯福新政1. 开始时间:______ 年2.特点:采用_________经济的手段。

3. 主要内容:(1)整顿______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______指导。

(3)调整______政策。

(4)推行“_________”。

(5)建立___________制度。

4. 影响: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___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实质:在维护_________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6.局限性:P61【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

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

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 课 罗斯福新政
1.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为经济发展提供 有利环境。从1923年起,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到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1031亿美元,美国的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美国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哪两次会
议,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这一新秩序
叫什么?

一 战
重新 瓜分 世界
尔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赛
(1919.1-6)
- 华
(1914-1918)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盛 顿
(1921-1922)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华尔街
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街道。 1653年,荷兰殖民者为了抵御英国人而在这里修 建了一堵土墙,华尔街由此而得名。后来这里成 为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今天,设在华尔 街的金融机构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 所、投资银行以及各类投资、金融公司的总部。 华尔街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象征。经济繁荣时, 这里是最快捷的致富之路,而经济危机时则会变 成成千上万人的伤心之地。
2.繁荣背后的危机: ——经济大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爆跌,进而波及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王期四,美国证券
市场股票价格急剧剧下跌,交易所里的
人们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纷纷抛售手
中的股票。股票价格下跌的速度之快甚
至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反报出最新价格。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_学术观点: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3_学术观点: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学术观点: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除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基本的矛盾外,一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也与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1)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垄断资本程度的提高,使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状态加深。

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贫富差距的加大,有限的大众购买力与高比率的投资能力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促成生产过剩危机的来临;另一方面,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加剧,工业飞速发展,农业处于慢性危机,即使是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国际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危机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战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极不平衡。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债权国,雄踞世界金融霸主宝座,而且,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资贷款,这就使世界经济严重依赖美国这根支柱,所以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他国,世界经济很快受到巨大冲击。

(3)经济繁荣使地产和股票的投机活动空前猖獗,极大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不可避免。

由于危机根源的特殊性,这次经济危机前所未有。

这次危机生产下降幅度之大、危机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使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是这次危机的基本特点。

1/ 1。

13.罗斯福新政

13.罗斯福新政
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 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 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生活恶化。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 我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 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要一份工作。
二、经济大危机 ——之影响
胡 佛
罗 斯 福
三、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为何当选美国总统
罗斯福(1882--1945年) 美国第32届总统, 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 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敢于直面困难、坦率果敢、爱国救民、 Franklin D· Roosevelt 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 创新…… (1882--1945年)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 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 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 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三、罗斯福新政 4.内容: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
40.00% 20.00% 0.00% 1913 1919 1925 1929 1933 1935 1938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开始时间: 1933年 3.目的: (1)直接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专题)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专题)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一、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一战的背景(1)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这一时期世界连为一体: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

(2)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重新瓜分世界争斗: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霸权、殖民地)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列强矛盾激化及其表现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英德矛盾渐激化法德矛盾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德俄矛盾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奥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4)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目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表现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5)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7)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2.一战后的国家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概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九年级历史经济大危机

九年级历史经济大危机

2/3
近3000万
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影响: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 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 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经济危机的影响:
影问响题一一:工:人这失些业画,面造说成生明产了力什的么破?坏, 问题劳二动:人民资生本活家恶为化什,社么会要矛销盾毁加商深品。 , 影问响题二暴三:露:资了而暴本资不家露本去销了家救毁的资商济残本品贫忍家,、民生什资?产么本受主本到义性破制?坏度。
的腐朽。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目的
•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
机。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
• 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 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罗斯福新政
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厂
在 纳纽 斯约 达 举 克行 指的 数 国 攀家 升复 引 兴 起总 投署 资 成 者立 欢庆 呼 祝大会
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外贸缩 减
工业下 降
失业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46.2% 40.6% 28.4% 16.5% 8.4% 1/3
70% 69.1% 50% 48% 50% 1700万 476万 近300 85万 300
罗斯福新政 效果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得到加强; 新政 作用
•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 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 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

一战后经济的繁荣与大危机的到来

一战后经济的繁荣与大危机的到来

一战后经济的繁荣与大危机的到来一、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一)繁荣的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进4%。

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

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

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亿美元。

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

(二)柯立芝繁荣的原因:1.无为而治的政府(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的。

(2)自身具有调节能力不需要人为干预。

(3)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柯立芝认为无为而治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反对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

2.一战大发战争财(1)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初期美国没有参战,大量的生产军工出口英法,对英法贷款战后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储备黄金,控制国际金融。

战争结束后到1924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储备的1/2,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据霸主的地位,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3.技术革命(1)更新陈旧设备,掀起热潮。

战争初期,忙于生产重工和军工产品,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无暇顾及陈旧设备的更新,战争结束后,随着新技术的突破,美国掀起了更新设备的热潮。

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大发展。

(2)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A.泰罗制①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②制定工作定额。

③选择最好的工人。

④实施标准化管理。

⑤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

⑥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⑧实行职能工长制。

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福特制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形成的流水线作业及其相应的工作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美国经济大危机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美国经济大危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 ——罗斯福新政
预习课本22~23页,讨论: 如果大家是美国总统,会采取哪些办法让国家摆 脱危机?(提示:怎样解决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怎样解决盲目竞争引发的产品相对过剩?怎样解 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你的新政能不能根除危机?为什么?
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 ——罗斯福新政
法国寻找工作的长龙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德国失业 者
兄 弟 , 你 能 分 我 一 角 硬 币 吗
二、经济危机的特点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48% 8.4% 1/3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70% 69.1% 50% 16% 50% 2/3 1700万 600万 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新政的影响
①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开创了资本
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③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启示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 ④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⑤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 ⑥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 ——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
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 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总统任职时,美国面临着什么情况?
经济大危机
为此,罗斯福实行什么方式来摆脱危机?根本目的是什么?

一战的经济影响

一战的经济影响

一战的经济影响一战(1914-1918)是20世纪初期最具破坏性和广泛影响的冲突之一。

除了给欧洲国家和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外,一战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战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变革。

一、经济动荡与崛起一战爆发后,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战争的长期持续导致了物资短缺和资源紧张,大量人力和财力被动员到军队中,生产力大幅度下滑。

战争对农业、工业和贸易等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在一战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美国,作为战争的外围国家,积极从事军需品和食品的生产,并在战争期间大量出口给盟军。

这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主要的供应国和金融中心,经济实力得到了巨大的增强。

而在亚洲,日本则因为能够提供战争所需的商品而大大发展了军需工业。

这些国家经济的崛起,直接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

二、财政挑战与债务增加一战对参战国的财政状况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战争期间,各国政府在战争经费支出上进行了巨额投入,以满足军队的需求。

大规模的借贷和印发纸币使得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飙升,物价急剧上涨。

在战争结束后,各国纷纷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和债务危机。

债务的增加也对战后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一些国家为了偿还债务而加大了税收和财政紧缩政策。

这导致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实施,从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此外,债务带来的压力也导致了战后经济的不稳定,一些国家发生了政治和社会动荡。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一战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军事和工业领域。

因为战争需要,许多科技和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改进和应用。

例如,发动机的发展、化学工业的进步以及新兴电子技术的应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

在战后的年代,这些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变革催生了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兴起,这两个行业成为了战后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化学工业的进步也促使了新的化学产品的产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战时经济一战对经济的影响

战时经济一战对经济的影响

战时经济一战对经济的影响战时经济:一战对经济的影响一战爆发于1914年,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各国的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战对经济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影响。

一、军事需求推动工业发展一战的爆发促使各国迅速扩充军备,大规模地进行武器装备和弹药生产。

这种军事需求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工产业的快速崛起。

各国纷纷增加军事预算,加大对军工企业的投资,从而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

一战时期的战争经济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贸易中断对经济造成冲击一战的战火蔓延,导致了全球贸易的中断。

各国的海上贸易受到了严重威胁,船只被袭击、港口被封锁,进口和出口的贸易受阻。

这对于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失去了贸易通道的国家需要寻找替代品或自给自足,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不得不加大本国产业的发展力度。

因此,一战催生了一些工业新兴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它们在战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

三、战争债务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一战期间,各参战国的军事开支庞大,为了支撑战争所需的预算,它们不得不借债。

战争债务和高额利息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偿还债务,各国纷纷采取了提高税收、发行国债等手段。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对国内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还对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冲击。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一战后的几年里,各国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调整和改革。

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战期间,许多劳动力被动员到军队,导致各行各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这种情况迫使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增加劳工生产力,如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

同时,为了满足军需品的生产,一些妇女和未成年人也被纳入劳动力中。

这一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势促使工会活动增加,工人们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和薪酬待遇,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调整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一战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科技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国际秩序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各国开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恢复和国际秩序的重建任务。

战争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社会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然而,在这一困境中,各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逐渐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首先,各国在经济恢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内外政策。

在内部,各国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同时,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外部,各国通过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此外,各国还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国内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各国在国际秩序的重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为了维护和平与安全,各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建立了国际组织和机构,如国际联盟。

这些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成立,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并推动了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此外,各国还通过签署一系列的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协议,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复苏,也为国际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各国在经济恢复和国际秩序重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战后的经济恢复进程并不平衡,一些国家恢复较快,而另一些国家则进展缓慢。

这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平等。

其次,国际秩序的重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些国家对新的国际秩序持怀疑态度,甚至采取了一些破坏性的行动,破坏了国际合作和秩序的建立。

此外,经济恢复和国际秩序的重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问题。

首先,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国应加强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推动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对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无边恐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无边恐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无边恐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无边恐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本文将从经济崩溃、贸易中断和货币危机三个方面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经济崩溃:战争阻断产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全力投入到战争努力中,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都被动员起来支持战争。

军火生产、士兵招募和军事直接消耗了大量资源,导致其他行业生产能力严重受限,例如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等。

此外,大量劳动力调用至军队也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各种产业陷入停滞状态。

贸易中断:对国际市场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断裂。

交通和通信的中断造成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极大萎缩。

战争期间,各国禁止对敌国进行贸易,进口和出口规模都急剧减少。

同时,在战场上征用民用资源和占领殖民地年限国家的抵制,也进一步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

贸易的停滞使得各国经济雪上加霜,企业面临破产,失业率飙升。

货币危机:超发引发恶性通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大量发行货币以应对战争开支。

然而,过度的货币发行导致了恶性通胀。

战争期间,物价飞涨,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此外,通货膨胀还导致了货币贬值,资产市场泡沫破灭,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许多国家的货币在战争结束后权值暴跌,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

对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在战争结束后仍然持续,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长期影响。

其一,战争导致了许多国家的债务上升,需要通过加税和削减预算来还债。

这进一步破坏了国内经济体系,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其二,战争后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市场,普遍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全球贸易。

其三,战后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量投资于军备建设,以备未来的战争,这进一步挤压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崩溃一战的经济危机

经济崩溃一战的经济危机

经济崩溃一战的经济危机经济崩溃:一战的经济危机导言:在人类历史上,经济崩溃一战的经济危机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且具有深刻影响的时期。

此次危机不仅毁坏了国家经济,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场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战争与经济危机的关系经济危机往往在战争之后迅速爆发,这是因为战争形势不稳定、投资停滞和生产力无法正常运转所导致的。

一战期间,各国政府为了支撑战争,采取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导致了巨大的债务和紧缩政策。

战争的推动使得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破裂,并最终引发了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原因1. 国际贸易中断:战争导致了各国贸易的中断和局限,许多国家互相制裁和封锁对方,贸易活动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国际贸易体系几乎瘫痪。

2. 投资的停滞:战争期间,企业将大部分资源用于战争需求,投资活动相对缩减,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停滞。

同时,战争还破坏了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加剧了经济的困难。

3. 通货膨胀:战争时期,政府大量发行货币用于战争支出,导致了通货膨胀。

通胀使得人民的购买力大幅下降,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活力。

4. 资源短缺:战争期间,各国都需要大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战争物资,造成了资源的紧张和不平衡。

一些国家甚至因为资源短缺而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和供应。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 失业率上升:经济危机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生产减少,失业率迅速攀升。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2. 货币贬值:通胀和资源短缺使得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人们的储蓄和财产都受到了损失。

3. 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活动不断增加,加剧了社会矛盾。

4. 国家债务危机:战争支出和经济危机导致了许多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

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1. 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通过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增长。

2. 经济改革:政府应采取积极的经济改革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需以及提高生产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

罗 斯
时间 1933年 措施 ①整顿金融体系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③调整农业政策④推行“以工代赈”⑤社会福利

新 政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933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
影 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 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达标
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B )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 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 经济损失。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V
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1.背 景:
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 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目 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维护资本 主义制度
3.时间、特点(新在哪里?)
1933年;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指导。
对症下药

一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一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一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一战战争是触发全球范围内深刻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残酷的战争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费开支、资源消耗、国际贸易、经济结构等多个方面探讨一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一战战争带来了巨额的军费开支。

作为一场全面战争,一战战争需要大量的军备供应和战争物资。

国家纷纷增加军事开支,进行战争物资的生产和采购,这导致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战争中去。

兵器制造、军火生产、战争运输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

然而,随着战争的继续,军费开支逐渐超出了国家的负担能力,使得许多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第二,一战战争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消耗。

战争不仅需要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还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规模的战争需求导致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部门的资源被战争消耗殆尽。

战争期间,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了资源供应紧张和价格飞涨。

此外,军事活动本身也会导致战地环境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土地沙化以及大规模的战时污染等,这些都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第三,一战战争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为战争的爆发,国际贸易受到巨大的冲击。

战争时期,许多国家通过设立贸易壁垒、封锁敌国港口等手段限制了对敌对国的贸易,使得国际贸易量大幅下降。

此外,随着战争的发展,很多国家采取了对内的经济保护政策,以满足本国战争需求并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

这种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国际贸易的活跃度,使得国际经济关系紧张,贸易体系瓦解。

第四,一战战争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的发生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军工、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一战战争之前,农业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而战争后,工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此外,战争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如航空、电子和化学工业等,这些产业的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后经济的繁荣与大危机的到来一、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一)繁荣的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进4%。

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

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亿美元。

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亿美元。

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

(二)柯立芝繁荣的原因:1.无为而治的政府(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的。

(2)自身具有调节能力不需要人为干预。

(3)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柯立芝认为无为而治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反对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

2.一战大发战争财(1)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初期美国没有参战,大量的生产军工出口英法,对英法贷款战后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储备黄金,控制国际金融。

战争结束后到1924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储备的1/2,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据霸主的地位,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3.技术革命(1)更新陈旧设备,掀起热潮。

战争初期,忙于生产重工和军工产品,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无暇顾及陈旧设备的更新,战争结束后,随着新技术的突破,美国掀起了更新设备的热潮。

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大发展。

(2)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A.泰罗制①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②制定工作定额。

③选择最好的工人。

④实施标准化管理。

⑤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

⑥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⑧实行职能工长制。

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福特制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形成的流水线作业及其相应的工作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通过劳动概念和劳动执行的不断分工与再分工,工作任务被分割为小块,由很快即可训练胜任的低技能工人进行。

每个工人需完成的动作和工作的速度,由横向分割的科层化管理部门控制的技术系统决定,管理部门实现了对劳动过程的完全控制,工人丧失了对劳动过程的自主性。

(3)流水作业和分工以扣针制造业为例,指出如果十多个工序由一个缺少专门训练的工人承担一天,可能连一枚也造不出来,更不用说20枚了。

但如果10个工序有专门工人分担,这10个工人每天可以造出万枚。

分工在促进了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未开化社会中一人担任的工作,在进步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担的工作。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7页)4. 广阔的海外市场(1)战后,依赖欧洲各国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的海外市场。

(2)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低位。

(3)打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旗号,排挤欧洲资本。

(4)对欧洲各国,以帮助恢复战争创伤为名,推行金元外交。

二、30年代:由空前繁荣到空前危机(虚假的繁荣)(一)繁荣孕育着危机:第一,20年代的经济繁荣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

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的事实早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民收入的1/3被人口不到5%的富人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维持生活水平线之下,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吴于廑【世界史丶现代史编】第二,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分期付款制度的实行和企业的投资与投机,一旦信用发生动摇,势必导致危机。

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

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

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

第三,政府对繁荣过于乐观,而对危机毫无觉察。

1928年,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

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0万股。

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

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8O亿元供给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

到1929年9月3日到达历史最高点。

当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过800万股。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灾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也是美国历史上空前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是从美国的股票交易所开始的。

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的一条街,街道狭窄而短,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都在这条街上。

华尔街是美国金融和资本高度集中的象征。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股票大量抛售,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宣告经济危机的到来。

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底,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股票大量抛售,股票交易所前挤满了抛售股票的人群。

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

这是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报道股票狂跌的新闻。

当时一宣布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狂跌,许多投资者顿时惊呆了,手中的梦想发财的股票,一下子变成了废纸,随之而来的便是股票抛售狂潮。

革命到了边缘:失业、饥饿、疾病……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期间,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人。

图为美国失业的人群,从他们那迷茫的眼神可以看出,一下子失去了工作,他们不知该干什么去,今后怎样养家糊口。

在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失业者的队伍越来越大。

1933年初,完全失业的工人总数达到1500至1700万人。

此外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为了找到职业,失业者通宵达旦等侯在职业介绍所门前。

他们忍着饥饿、寒冷,希望找到一份工作。

但找工作谈何容易,他们往往不能如愿。

人们排队领取面包(图片)1929年,赫伯特·胡佛就任美国总统。

这时的美国已经陷入经济危机,失业人数猛增,失业者用纸板搭起简陋的棚子,由这种小棚组成的临时居住区被人们讽刺为“胡佛村”。

这对自诩为“伟大的社会工程师”,夸口要在美国消灭贫困的胡佛总统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图反映的就是“胡佛村”及其“村民”。

(帐篷与难民)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悲惨,而垄断资本主义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他们的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当时,商品大量积压,人民却无力购买。

很多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猛跌。

这就出现了看来令人不可思议的理解: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人衣食无着;另一方面,农业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毁坏产品。

农场主正在把牛奶倒入大海。

(图片)(二)胡佛政府反危机对策的失败胡佛当时竞选时保证,不久之后就会使每个工人锅里都有一只鸡,每家都有一辆汽车的预言。

但不久,经济危机就粉碎了他美丽的预言,胡佛也被嘲讽为“饥饿总统”。

1.胡佛政府反危机对策(1)在农业方面:通过了农产品销售条例,设立联邦农业局,低息向农场主贷款。

(2)在关税方面:签署了关税法案,提高了关税。

(3)加强贷款工作的力度。

(4)在对待失业问题上:推行轮流工作法。

2.结果失败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主要在于其政治信仰和经济思想的问题。

他始终相信自由贸易、自由企业和自由发展的思想,而根本不愿以政府权力去干预经济。

他曾说:“美国的真正的成长在于美国人的那种特殊个性的成长,而政府的干预则会毁了美国人的那种创新精神和特殊个性”。

三、罗斯富新政(一)罗斯富与1932年选举(二)罗斯福筹划新政1、坚定民众信心。

(炉边谈话)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宣布:“伟大的美国将像它坚持过的那样坚持下去,它将复生,它将昌盛。

……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2、精心选择内阁成员。

3、创建“智囊团”。

(三)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是新政的基本思想来源。

新政的经济理论一般可归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学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政治渊源。

(四)罗斯富新政的主要内容A.两个阶段:1933年3月—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1935年—1939年巩固和发展取得了成就B.新政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2.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3.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1)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2)开发田纳西河流域;(3)成立公共工程署。

5.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