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背诵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6.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1、蛛网理论: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循环的三种蛛网。
主要应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
2、收入弹性:商品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3、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时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大于0时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等于0时两种商品不相关。
4、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需求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3.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4.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5.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7.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8.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10.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1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12.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13.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5.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6.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17.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18.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19.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1.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考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1.最高限价: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p46)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限价。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限价。
(p47)3.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p128)隐形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84)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p329)6.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p288)7.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p292)8.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p142)9.机会成本: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p127)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p24)11.生产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有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p256)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p60)13.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是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p160)1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微观-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打印)
需要: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有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要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总效用(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第3章:效用论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图)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4章:生产论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5章:成本论机会成本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收支相抵点(图)停止营业点(图)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及特征自然垄断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非价格竞争寡头市场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
(支付矩阵图)第9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地租租金准租金基尼系数(公式)第10章: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寻租活动外部影响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概念1、 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是稀缺性(scarcity )的存在。
经济学的性质为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对象为选择(个人、企业)经济学目标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济学的特点“假设明星化”“课证伪性”经济学步骤“观察、度量”“建模”“检验”经济学的目的是“预测”。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
2、 需求量:在一定得时期和价格下,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需求量是用单位时间内的数量来衡量的,3、 需求法则: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则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如果产品的价格下降,则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4、 需求:当影响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时,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指某一价格下的一个数量,而需求是不同价格下的一系列的数量,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5、 需求表:当影响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时,在每一个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的一份列表。
需求曲线:当英雄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表示需求量和价格关系的一种图形。
6、市场需求:某一市场所有购买者需求的总和。
在某一给定的价格下,市场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等于个人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的总和。
7、 当价格变化时,我们称由此引起的购买计划的变化为需求量的变化(我们将此种变化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来表示)。
当除价格之外的任何一种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需求的变化。
(当需求变化时,需求曲线发生移动)8、 能够引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相关产品的价格、收入、预期、购买者数量和偏好。
相关产品的价格⎩⎨⎧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产互补品:必须和该产品品产品消费的另外一种产替代品:可以替代这种 收入⎪⎪⎩⎪⎪⎨⎧。
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减少,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劣品:如果一种产品的。
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而增加,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正常品:如果一种产品9、 供给:当影响销售计划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某种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二章效用论1.效用:2.基数效用:3.序数效用:5.总效用TU:6.边际效用MU: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8.消费者均衡:9.商品的需求价格:10.保留价格:11.消费者剩余CS:12.无差异曲线:13.边际替代率MRS: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5.完全替代品:16.完全互补品:17.预算线:18.价格—消费曲线PCC:19.收入—消费曲线ICC:20.恩格尔曲线EC:21.收入效应:22.替代效应:23.补偿预算线:24.正常物品:25.低档物品:26.吉芬商品: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
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
3.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
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 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
用字母TU表示。
6.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P1X1+P2X2+…+PnXn=I MU1/P1=MU2/P2=…MUn/ Pn=λ,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率。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3.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消费者剩余CS: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和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0.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经名词解释部分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4.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
5.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自行变化的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6.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
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变量如税率。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7.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均衡,以致这以体系每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8.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9.一般均衡: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
10.静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分析方法。
11.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注意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12.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中决策方法。
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1.需求定理:当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需求量减少。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在其他情况不变,当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卖者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供给数减少。
称为供给定理。
3.供求定理:(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经济人或理性人,是把个人或组织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总是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入和产出、得与失的比、权衡或盘算,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理性行为也就是最大化行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演绎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相互对立的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各种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等,这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也称市场出清。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0、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1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解释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最新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生产可能性曲线:假定把所有社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给定技术水平和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社会全部资源所生产的两种物品的最大数量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2、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技术给定的情况下,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就是生产当前物品的机会成本。
3、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的配置问题的一系列内在联系的理论。
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沿需求曲线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
表现在图形中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Q是因变量,P是自变量)。
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7、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商品X的需求量对商品Y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当X与Y为替代品,则弹性为正;当X与Y为互补品,则弹性为负。
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货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该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
10、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需求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交易成本:围绕商品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二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正常利润:指的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隐性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值。
5、边际收益:厂商连续增加商品的相对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的影响程度销售时,每增加1单位商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背诵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局部第—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根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全部主体都可以X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情愿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肯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心愿都能得到满足。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局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全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全部市场都到达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无敌笔记—— By CrazyMay目录☆需求与供给 (1)☆均衡价格、消费者均衡、厂商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3)☆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4)☆效用、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无差异曲线、收入约束线、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6)☆吉芬商品 (7)☆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效益、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8)☆引致需求 (9)☆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成本函数 (9)☆☆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利润最大化原则 . 1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12)☆P=MC、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13)☆产品差别 (14)☆折弯的需求曲线、古诺解 (15)差别价格、串谋、卡特尔、价格领导、非价格竞争 (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 (18)☆☆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1)☆☆契约曲线、最有交易条件、社会无差异曲线 (21)☆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在性、科斯定理、政府失灵 (22)☆需求与供给需求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生产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供给表示了消费者生产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供给商品数量的计划。
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生产者供给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生产的技术水平、消费者对未来情况的预测生产者的预期、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3.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4.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5.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6.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7.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8.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
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19.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
20.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e=(dY/dX)*(X/Y)21.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22.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d=23.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s=2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XY=当EXY>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25.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M=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奢侈品;当0>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必需品。
2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那么他们互为替代品。
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0。
2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品。
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0。
28.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减少。
即,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食物的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第二章效用论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
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 效用大/小多少。
3.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
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 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
用字母TU表示。
6.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P1X1+P2X2+…+PnXn=IMU1/P1=MU2/P2=…MUn/Pn=λ,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率。
根据上面两式,MRS12=MU1/MU2=P1/P2。
(图)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
10.保留价格: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
11.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
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0,CS=∫f(Q)dQ-P0Q0 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
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3)凸向原点。
(图) 13.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公式:MRS12=-dX2/dX1。
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15.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MRS12=a/b.(图)16.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U(x1,x2)=min(ax1,bx2).(图)17.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
预算等式为P1X1+P2X2+…+PnXn=I(图)18.价格—消费曲线PCC: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图)可以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见书95页)19.收入—消费曲线ICC: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图)20.恩格尔曲线EC: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
(图)21.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图)22.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其不改变消费者效用水平。
23.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
具体地说…24.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5.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6.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作为一种特殊低档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章生产论1.生产者:厂商或企业,它是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它由三种组织形式:个人、合伙、公司制企业。
生产者的本质—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以减小交易成本。
他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2.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产生的成本。
(损失+费用)3.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公式:Q=f(K,L),技术水平给定时,就有确定的函数形式f.4.生产要素: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