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的防治技术
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玉米蚜虫防治技术玉米蚜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一些玉米蚜虫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
例如,可引入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或者利用感染玉米蚜虫病毒的寄生线虫控制蚜虫的数量。
2. 农艺措施:合理种植密度、避免连作,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少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选择抗病虫品种,以减少蚜虫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利用农药喷雾控制蚜虫的数量。
选择适用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注意剂量和喷雾时间,以避免对人畜和环境的伤害。
4. 物理防治:可利用黄色黏虫板或黄色粘虫带吸引和捕获玉米蚜虫,减少它们对玉米的危害。
5. 病虫害综合防治: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如结合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6.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玉米地的病虫害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蚜虫的危害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综合运用以上多种防治技术,结合玉米栽培的具体情况,能够有效地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减少对玉米的危害。
7. 混作种植:采用混作种植的方式,即与其他作物一起种植,如玉米与豆类、番茄等,可以减少玉米蚜虫的种群数量,缓解虫害压力。
8. 密度调控:在玉米苗期进行稀苗,即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或调整玉米植株的密度,可以减少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9. 清除种内、种外杂草:及时清除玉米田内和田边的杂草,杂草是蚜虫的寄主和滋生地,清除杂草能够减少蚜虫的滋生和扩散。
10. 早期防治:在玉米生长的早期,一旦发现蚜虫的危害,及时采取农艺和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以防止蚜虫的大规模繁殖和扩散。
11. 防治药轮换:定期更换使用的化学防治药物,避免蚜虫对药物产生抗性。
12. 防治经验共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经验交流,让农民了解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并通过农民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请注意,以上技术仅供参考,具体防治方案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业政策来确定。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玉米叶片汁液为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玉米蚜虫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玉米蚜虫防治方法。
首先,选择抗虫品种是防治玉米蚜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选择对玉米蚜虫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化学防治的使用量,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和农作物品质受损的风险。
其次,合理施肥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强玉米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均匀导致玉米蚜虫滋生。
此外,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也是一种环保、有效的玉米蚜虫防治手段。
比如,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对玉米蚜虫进行天敌驯化和引种增殖,通过建立天敌昆虫的种群平衡来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利用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制剂对玉米蚜虫进行防治,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定期监测和采取化学防治也是玉米蚜虫防治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玉米田进行虫情监测,一旦发现玉米蚜虫的大面积滋生,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合理施肥、采用生物防治和定期监测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以上方法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蚜虫防治技巧
玉米蚜虫防治技巧在农业生产中,玉米被广泛种植,然而,玉米蚜虫的侵袭给玉米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农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蚜虫防治技巧。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利用:利用玉米蚜虫的天敌可以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常见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寄生性黄蜂以及捕食性昆虫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例如种植花卉吸引天敌,可以帮助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
2. 蚜虫病毒:利用某些蚜虫病毒可以感染并杀死玉米蚜虫。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喷洒带有感染病毒的杀虫剂或者种植感染病毒的玉米作物来实现。
二、物理防治1. 隔离:通过在玉米田的周围种植一些不易受玉米蚜虫使用的作物,可以有效地隔离玉米蚜虫,减少其传播范围。
2. 手工清除:在虫害初期,手工清除受虫害较严重的玉米植株是一个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将被虫害严重侵袭的植株剪掉并销毁,可以防止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三、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农民可以通过喷洒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
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并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同时,需要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保要求。
2. 农业技术:采用适量施肥和合理浇水的方式可以增强玉米植株的生长力,提高其抵抗虫害的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业轮作和间作也是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重要方法。
四、综合防治在实际生产中,综合采取多种防治手段常常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治策略,比如结合天敌利用和合理的农药施用,或者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全文总结:玉米蚜虫的防治对于玉米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农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多种方法来应对玉米蚜虫的侵害。
在选择防治手段时,农民应当充分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玉米蚜虫俗名腻虫、蚁虫,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属同翅目,蚜科,可为害玉米、小麦、烤烟、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
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一、为害症状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
玉米蚜虫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
别于高粱蚜。
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刺吸玉米的汁液,致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
寄主为玉米、大麦、小麦、烤烟、狗尾草等。
二、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2.0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腹管前各节有暗色侧斑。
触角6节,触角、喙、足、腹节间、腹管及尾片黑色。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活虫深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
头、胸黑色发亮,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
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三、发生规律全国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0—20余代,一般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小麦苗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
4月底至5月初向春玉米、烤烟迁移。
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叶里繁殖为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为害,扬花期是玉米蚜虫繁殖为害的最有利时期,故防治适期应在玉米抽雄前。
适温高湿,即旬平均气温23℃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玉米正值抽雄扬花期时,最适于玉米蚜虫的增殖为害,而暴风雨对玉米蚜虫有较大控制作用。
杂草较重发生的田块,玉米蚜虫也偏重发生。
四、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结合中耕,清除田边沟旁的杂草,消灭孳生基地,减少虫量。
2、药剂防治玉米的苗期、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当百株有蚜虫4000~15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用BT乳剂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20%啶虫脒3000~4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阿克泰5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如何防治和治疗玉米地蚜虫
如何防治和治疗玉米地蚜虫contents •玉米地蚜虫的识别•玉米地蚜虫的预防措施•玉米地蚜虫的治理措施•玉米地蚜虫的防治和治疗方案•实践案例分享•总结与展望目录CHAPTER玉米地蚜虫的识别玉米地蚜虫的症状识别030201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玉米地蚜虫的生物特征识别玉米地蚜虫的危害识别产量下降玉米地蚜虫侵害后,玉米的产量会明显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品质下降玉米地蚜虫侵害后,玉米的品质也会下降,影响其食用和加工价值。
传播病毒病玉米地蚜虫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如矮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更大的危害。
010302CHAPTER玉米地蚜虫的预防措施1 2 3不同品种的玉米对蚜虫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蚜虫能力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蚜虫危害。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禾本科作物连作,提倡与豆类、瓜菜类作物轮作,有助于减少蚜虫的种群数量。
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边杂草,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度,创造不利于蚜虫繁殖和危害的环境。
加强田间管理蚜虫的天敌包括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利用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藜芦碱等,对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药物残留问题。
色板诱杀银灰膜避蚜物理防治措施CHAPTER玉米地蚜虫的治理措施使用杀虫剂可以使用各种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以控制玉米地蚜虫的数量和繁殖。
但是需要注意,过度使用杀虫剂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
喷洒农药在玉米抽穗前3-5天,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农药,以防止蚜虫危害玉米穗。
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杂草是蚜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清除田间的杂草可以减少蚜虫的数量。
黄板诱蚜使用黄色粘板可以诱捕有翅蚜虫,减少其数量。
清除杂草VSCHAPTER玉米地蚜虫的防治和治疗方案农业防治选择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抵抗力。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为害特点及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一是七月下旬高温干热的气候宜于蚜虫
繁殖,二是蚜虫的天敌较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
延(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寄生蜂等),
三是玉米汁液丰富,为玉米蚜虫发生提供了充足
的营养。
为害特点
• • • • • • • • • • 玉米蚜虫,苗期开始为害,玉米出苗有翅胎生雌蚜 在玉米叶片背面危害繁殖,到大喇叭口期,蚜虫迅 速增加,扬花期蚜虫猛增,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 液,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严重受害时,甚至 死苗,穗期除刺吸汁液外,还危害叶鞘和穗部,因 蚜虫的排泄物黏附在叶片上,形成一层黑色的霉状 物,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下降,引起减产,同时蚜 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份、养分供应失 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米之增多甚至造式空杆。 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蚜虫的形态特征
• • • • • • • • • • 1、蚜虫,俗称:腻虫,密虫等,是禾本科植物的重 要害虫,主要分布在玉米的主产区 2、形态特征,卵椭圆形,分无翅孤雌蚜和,有翅胎 生雌蚜,二种,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mm,触 角4——6节,表皮光滑有纹,活虫深绿色,附肢黑 色,复眼红褐色,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 2.5mm,触角通常6节,头胸部黑色,腹部前各节有 暗色侧斑,玉米蚜虫年发生10——20余代,而雌性 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不需要雄性交配 就可以繁殖。
等喷雾。
结束语
•虽然蚜虫好防治,但是也要注意蚜虫的繁殖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力很强,如有蚜虫发生,要抓紧防治避免大量发
生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早期虫原。 •二是灌心防治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
玉米蚜虫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防治方法引言玉米蚜虫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对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蚜虫的危害,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玉米蚜虫的生物特性和防治方法。
一、玉米蚜虫生物特性玉米蚜虫是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蚜虫,它们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下面是一些关于玉米蚜虫的生物特性:1. 繁殖能力玉米蚜虫繁殖能力极强,一般一年可发生多代,数量迅速增加。
雌虫寿命较短,但繁殖速度快,每只可产生20-40只幼虫。
2. 形态特征玉米蚜虫成虫体长约2-3毫米,呈深绿色或黄绿色。
幼虫体色较浅,无翅状腺。
3. 有害性玉米蚜虫主要通过吸食叶片汁液,导致玉米叶片变黄、干枯,严重时甚至导致玉米植株死亡。
另外,它们还是传播病毒病害的重要媒介。
二、玉米蚜虫防治方法为了控制玉米蚜虫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不同层次的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引入玉米蚜虫的天敌是控制其数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引入天敌,如瓢虫和寄生虫等,可以降低玉米蚜的种群密度。
这些天敌可通过天然方式进行繁殖,形成生态平衡。
(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使用生物活性物质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式。
例如,可使用具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激素来引导天敌进入玉米田,进行防治。
2. 农艺防治(1) 合理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玉米植株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过于拥挤,以减少玉米蚜虫的滋生。
(2) 选择抗虫品种通过选择抗虫品种种植,可以减少玉米蚜虫的危害。
抗虫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抵御虫害的入侵。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增强其抵御虫害的能力。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以维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3. 化学防治(1) 杀虫剂喷洒在玉米蚜虫大规模繁殖或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喷洒化学杀虫剂。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次,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召陵区玉米蚜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 2期
, - N- 4  ̄与 栽 培
・ 5 1・
召 陵 区玉 米蚜 虫பைடு நூலகம் 生规 律 及 综 合 防 治技 术
朱富春
(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 区植保植检站 ,河南 召陵
摘
4 6 2 3 0 0 )
要 :蚜 虫是召陵 区玉米 生产过程 中的主要 害虫, 为 了控制对玉米的为害 , 通 过 田间观 察, 得到蚜 虫的发 生规律 , 并提 出了
米成株期 , 蚜虫多集 中在植株底部 叶片的背面 或叶鞘 、 叶舌 , 随着植 株长 高 , 蚜虫逐 渐上 移 ; 玉米进 入孕 穗期 多密集 在剑 叶和叶鞘 ; 抽雄后大量 蚜虫 向雄 穗转移 , 蚜 虫集 中在雄 花 花
萼及穗轴上 , 不久又转移为害雌穗 。
1 . 2 为 害 方 式
米矮花叶病 的大面积流行 。
I . 3 发 病 症状
3 综合 防 治技 术
3 . 1 农 业 防治
一
是结合 中耕 , 清除 田边 、 沟边 、 塘边 、 水沟等 的杂 草, 消
灭滋生环境 。二是拔 除蚜 虫发生 中心株 的雄穗 , 减 少虫 源 。
三是选种抗病耐虫 的高产 品种 , 是最 经济有 效 的预防措施 。 四是搞好 田间管理 , 合理施 肥 , 培育 壮苗 以及玉 米与其 它作
2 . 2 发 生 条 件
3 O , 严重时在 5 O %以上。为有效 地控制 为害 , 召 陵区农
林局组 织农业技 术人员通 过对 玉米蚜 虫进行 监测 调查 和 防
治试验 , 初步掌握 了玉 米蚜 虫 的发 生规 律 , 总 结 出综合 防治
技术 。
1 为 害特 点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
防治时期
在防治玉米蚜虫时,应选择高效、低毒、 安全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 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应在玉米抽穗前进行防治,此时是玉米蚜 虫大量繁殖和危害的时期,也是防治玉米 蚜虫的关键时期。
合理使用农药
轮换使用农药
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的 推荐剂量进行施用,不得随意增加用药量 和频率,避免产生药害和耐药性。
喷雾防治
在蚜虫大量繁殖和危害时,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吡蚜酮、烯啶虫胺 等。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 成不良影响。
03 防治时期和频率
防治时期
玉米苗期
在玉米生长初期,一旦发现蚜虫 ,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此时, 蚜虫数量较少,但却是控制其繁
殖的关键时期。
卵
椭圆形,初为橙黄色,后 变为漆黑色。
玉米蚜虫的生活习性
在玉米苗期,有翅蚜迁入玉米田 ,并在植株下部叶片背面营孤雌 生殖繁殖。
5月中下旬,虫量逐渐减少,并由 于气候条件不适,不再产生有翅 胎生雌蚜。
以卵在玉米秸秆、杂草基部越冬 。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是玉米蚜繁 殖盛期,也是造成玉米严重受害 的关键时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有翅蚜从下 部叶片迁入上部叶片繁殖。6月下 旬至7月上旬,虫量达到高峰。
玉米蚜虫的危害症状
苗期
在玉米抽穗前,蚜虫会吸取植株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玉米的产量 和品质。
抽穗后
在玉米抽穗后,蚜虫会聚集在穗部吸取汁液,导致玉米籽粒干瘪,影响玉米的 产量和品质。同时,蚜虫还会分泌蜜露,引起霉菌滋生,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植物保护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6期带来的危害,而且与土壤栽培相比,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水肥农药用量少、省地省工、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
但由于目前还存在成本、技术门槛较高等问题,无土栽培在设施蔬菜上推广应用的范围较小。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无土栽培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卢维宏,张乃明,包立,等.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特征与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土壤,2020,52(4):651~658.[2]王晓琪,姜伟涛.苹果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20,47(11):2223~2237.[3]曹丹.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草莓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0(17):39~44.[4]郭晨曦.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SD)对大棚连续三茬蔬菜生长、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11):98~109.[5]李小霞.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20,48(1):35~40.[6]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甜瓜连作障碍及其消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20,33(5):1~5.1玉米蚜虫为害特点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腻虫。
在玉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玉米蚜虫多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边吸取植株汁液边排泄“蜜露”,可产生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降低粒重,导致减产。
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
由于蚜虫大量吸取汁液,引起叶片发黄或发红,导致植株生长营养不良,严重时植株枯死。
2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玉米蚜虫在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气温条件适宜就迁移到玉米上。
抽雄前蚜虫在玉米叶片背面为害、繁殖,虫口密度升高以后,逐渐向玉米上部蔓延。
抽雄后扩散在雄穗和上部叶鞘及雌穗苞叶内为害。
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上群集为害。
如果条件适宜,为害可持续到玉米成熟,植株衰老后,气温干燥凉爽,蚜虫量急剧下降,最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它寄主越冬。
如何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侵袭
如何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侵袭玉米蚜虫作为玉米田的常见害虫,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侵袭,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生物防治1.1 粘虫板:在玉米田里布置粘虫板,吸引并捕捉蚜虫,减轻虫害程度。
1.2 天敌引入:引入玉米蚜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利用它们捕食成虫或寄生虫,控制蚜虫数量。
1.3 种植防虫植物:在玉米田的周边种植一些具有驱虫功效的植物,如马利筋、风车草等,可以减少虫害发生。
二、机械防治2.1 蚜虫翻耕: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壤,破坏蚜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2.2 喷水冲击:在发现蚜虫侵袭时,利用高压水枪对玉米植株进行冲击,将蚜虫冲落植株,减少虫害。
2.3 土壤处理:利用热水熏蒸、化学土壤消毒等方法,清除土壤中的虫卵,避免虫害孳生。
三、化学防治3.1 农药喷洒: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控制蚜虫数量。
3.2 喷洒时间控制:根据蚜虫的生命周期,选择在虫卵孵化时期或幼虫密集期进行喷洒,提高防治效果。
3.3 轮作栽培:将玉米田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打破蚜虫的生长环境,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农事管理4.1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避免施肥不当引发虫害,同时提高玉米植株的抗虫性。
4.2 良好排水:确保玉米田的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减少蚜虫滋生的环境。
4.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植株的防御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侵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农事管理等。
农民们在管理玉米田时,应加强观察,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玉米产量的稳定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会直接危害玉米植株,并且还会传播病毒病害,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甚至完全死亡。
因此,针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是农民朋友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玉米蚜虫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合理的田间管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有着重要作用。
种植前,要注意清除田间的杂草和借菌源,保持田间干净整洁。
同时,应注意调整适宜的栽培密度,避免太过密植,利于通风和光照,减少玉米蚜虫的滋生。
2.天敌防治3.旋流喷杀虫剂旋流喷雾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快速降低玉米蚜虫的数量。
该方法适用于早期虫口较多的时候,需要使用合适的杀虫剂配合喷雾设备进行施药。
喷药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药剂浓度和喷洒时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4.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环保、无毒的防治方式,对玉米蚜虫具有一定的防效。
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喷洒在受害植株上,例如苏云金杆菌、蓝绿单胞菌等,能够杀死玉米蚜虫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5.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在玉米蚜虫防治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防治。
比如,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结合,以增强防治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纸板、黑色塑料薄膜等方式做防护罩,利用物理屏障隔离玉米蚜虫。
6.农业技术措施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技术,提高玉米植株的健壮程度,增强抗虫能力。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底肥,保持土壤肥力,增加植株的养分供应,提高抵抗害虫能力。
7.定期巡田检查及时巡田检查是预防和控制玉米蚜虫的一个重要措施,能够发现害虫的滋生早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巡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植株叶片上是否有黄褐色虫斑,以及虫口的密度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处理。
总体来说,玉米蚜虫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配合,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希望上述方法能够对农民朋友们在玉米蚜虫防治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玉米雄花蚜虫及时防.doc
玉米雄花蚜虫及时防
玉米蚜虫属重大农作物虫害之一,寄主范围广、繁殖代数多、危害重,是玉米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者。
如果你在玉米田里看见有的玉米田玉米顶端的天花爬满了蚜虫,导致玉米雄花都变黑了,发生程度不轻。
就要及时的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如下:
1、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
2、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千克,加水5—6千克,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过,好可通过内吸杀虫。
3、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玉米蚜虫如果过了授粉期,对其影响不会很大,而且现在田间作业非常不便,而且防止起来费时费力。
所以说可防可不防。
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4.03 15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玉米植株含水量和含糖量较高,极易受到害虫危害,蚜虫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以玉米的叶片为食,不仅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还会传播病毒,使玉米叶片黄化、矮化,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蚜虫发生规律蚜虫可分为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身体半透明状,体色多为绿色或白色,有翅蚜为单眼,有较长的触角;无翅蚜没有单眼,触角较短。
蚜虫可寄生于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积聚于叶片背部,吸食农作物的汁液,损伤植株。
蚜虫繁殖能力强,东北地区的蚜虫每年可繁殖10代左右,世代重叠,危害严重。
每年6月下旬蚜虫开始迁入玉米田,蚜虫的繁殖方式是孤雌胎生,有翅蚜虫迁入后繁殖,产生无翅蚜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蚜虫危害的高峰期,此时玉米处于抽穗至开花期,含有较多的营养,温度适宜蚜虫生长和繁殖,蚜虫繁殖迅速,危害玉米生产,严重时每棵玉米可有10000头蚜虫,8月下旬开始产生有翅蚜,有翅蚜借助风力逐渐迁移至其他玉米植株和其他禾本科植株上,无翅蚜虫继续危害玉米。
若玉米生长期间有干旱天气,蚜虫大量繁殖;有大风或暴雨等恶劣天气,蚜虫的数量骤减;七星瓢虫、蜘蛛等是蚜虫的天敌,玉米田间有适量的蚜虫天敌,可以很好地控制蚜虫数量,玉米蚜虫不会暴发。
2 危害特点在玉米幼苗期和生长期间,蚜虫主要积聚于幼嫩叶片背面,吸食叶片汁液,导致植株失去营养和水分,叶片逐渐卷曲,如果发病不严重,只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玉米矮化,产量降低;严重可导致幼苗死亡。
孕穗期蚜虫主要在剑叶内和叶鞘上,吸食玉米的同时分泌大量黑色的蜜露覆盖在叶片表面,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量,还易引发各种霉菌病,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抽雄期至灌浆期间蚜虫危害最严重,抽雄期后,玉米蚜虫逐渐向玉米的上部扩散和蔓延,聚集在上部叶片、雄花和雌穗苞叶内上,不仅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还影响玉米授粉,可导致玉米空秆,若该期间高温少雨,蚜虫活动旺盛,玉米严重减产。
玉米蚜虫及玉米螟危害与防治
玉米蚜虫及玉米螟危害与防治一、玉米蚜虫危害与防治玉米蚜虫可为害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
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1.危害特点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叶里繁殖为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为害,扬花期是玉米蚜繁殖为害的最有利时期,故防治适期应在玉米抽雄前。
适温高湿,即旬平均气温23℃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玉米正值抽雄扬花期时,最适于玉米蚜的增殖为害,随着玉米雄穗逐渐抽出,大量成、若蚜集中于雄穗苞内,有的单穗有蚜几百头至上千头,蚜量多时成堆,布满各个分枝,称为“黑穗”,严重时,自果穗以上所有叶片、叶鞘及果穗苞内、外,遍布蚜虫,称“黑株”。
而暴风雨对玉米蚜有较大控制作用。
杂草较重发生的田块,玉米蚜也偏重发生。
2.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2,5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腹管前各节有暗色侧斑。
触角6节,触角、喙、足、腹节间、腹管及尾片黑色。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0毫米,长卵形,灰绿至蓝绿色,常有一层蜡粉。
腹管周围略带红褐色。
触角长度为体长的1/3。
腹管暗褐色,圆筒状,端部3.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
(2)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也可用40%乐果50~100倍液涂茎。
二、玉米螟危害与防治玉米螟俗称箭秆虫、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虫科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10%,大发生年份减产30%-50%吉林省1年发生1-2.5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为主,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或未展的心叶,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小孔,3龄后蛀入茎秆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导被蛀茎秆易被大风吹折,造成严重减产,幼虫还可钻入雄花序取食,造成雄花序基部折断,幼虫常取食雌穗的花丝和嫩苞叶,并能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籽粒,造成嫩粒缺损毒烂。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与技术要点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与技术要点玉米蚜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一、玉米蚜虫的为害特点
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
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
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刺吸玉米的汁液,致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
二、玉米蚜虫的发生规律
从北到南一年发生10~20余代,一般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小麦苗及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
4月底5月初向春玉米、高粱迁移。
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叶里繁殖为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为害,扬花期是玉米蚜繁殖为害的最有利时期,故防治适
期应在玉米抽雄前。
适温高湿,即旬平均气温23℃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玉米正值抽雄扬花期时,最适于玉米蚜的增殖为害,而暴风雨对玉米蚜有较大控制作用。
杂草较重发生的田块,玉米蚜也偏重发生。
三、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
2、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100倍液涂茎。
如何防治玉米蚜虫
穗期
玉米蚜虫在穗期主要集中在雄穗和雌 穗上繁殖和生活。在这个时期,如果 发现玉米雄穗或雌穗上出现蓝色或黑 色的分泌物,或者玉米叶片上出现大 量蚜虫分泌的蜜露时,可能是玉米蚜 虫危害所致。同时,玉米蚜虫还会吸 取雄穗和雌穗的汁液,导致玉米籽粒 不饱满、空粒等现象发生。
03 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生长。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是一种环保且有 效的防治方法。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对蚜虫进行防治,具有效果好、对环境 友好等优点。
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
使用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可预防蚜虫的危害。
喷雾防治
使用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对玉米植株进行喷雾防治,可有效杀灭蚜虫。 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
直接影响
玉米蚜虫直接吸取玉米植株的汁液, 导致玉米植株营养吸收不足,生长发 育受阻,产量下降。
间接影响
玉米蚜虫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和其他病 害,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02 玉米蚜虫的识别与诊断
玉米蓝绿色,复眼红色。触角6节,灰褐色。第3节有感觉孔4-7个。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宽大 ,顶端收缩。尾片圆锥形,灰绿色,基部宽大,有曲毛8-10根。
培训和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玉米蚜虫的认识和防治技 能,促进科学防治的普及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二:利用天敌防治玉米蚜虫的实践经验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利用天敌防治玉米蚜虫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手段。瓢虫、 草蛉等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玉米蚜虫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蚜虫的防治技术
玉米蚜虫分为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粟缢蚜、玉米缢蚜4种。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分散,无一定规律。
粟缢蚜在玉米田有两次繁殖高峰,一次在苗期,6月中、下旬由麦田迁来大量有翅蚜,形成繁殖高峰;另一次在8月上、中旬。
起初多密集于玉米下、中部叶鞘和叶片背面叶脉处为害,到蜡熟阶段,多集中到雌穗附近或入苞叶内为害。
玉米缢蚜在玉米苗期发展较缓慢,仅零星发生,当玉米进入抽雄散粉阶段开始迅速繁殖。
玉米缢蚜最喜欢集中于幼嫩雄穗和雌穗上为害,尤以雄穗上较多,雄穗枯萎后,又转入雌穗苞叶内危害。
防治措施用菊酯类农药速灭杀丁、敌杀死或有机磷农药乐果、敌百虫等稀释液喷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