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业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doc

合集下载

2024年4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真题和答案

2024年4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真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5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孔子的《论语》B.柏拉图的《理想国》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下列学者中,精神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杜威C.苛勒D.弗洛伊德3.以下属于“社会人”假设观点的是A.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B.人们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C.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D.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变化是其原始需要与其组织经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现代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是A.人B.财C.物D.事5.认为自己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不是成功者就是失败者。

这种思维方式称为A.过滤B.自责C.错觉D.极化思维6.卓越的领导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更使他们充满斗志,这体现的动机理论是A.唤醒理论B.驱力理论C.本能理论D.诱因理论7.“班级文明公约”属于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压力D.群体凝聚力8.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指的是A.认同B.暗示C.服从D.模仿9.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体组织属于A.虚拟群体B.学生群体C.正式群体D.教职工群体10.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A.性格B.气质C.思维D.能力11.某人工作中遇到挫折,会像小孩子一样装病不起或号啕大哭。

这是A.逃避B.固执C.退行D.妥协12.以下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因素的是A.能力因素B.传统因素C.职位因素D.资历因素13.某中学首次实行绩效改革,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情况很难预料,结果也无绝对把握,此类决策属于A.程序型决策B.非程序型决策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14.目前,我国高校的决策系统是A.校长负责制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教职工代表大会制D.党委(党组)领导下首长负责制15.领导对下属的第一印象影响着他以后对该下属行为与能力的判断。

2023年4月《管理心理学》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3年4月《管理心理学》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3年4月《管理心理学》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A.经常鼓励,多教方法B.严格要求,谨慎表扬C.表扬为主,防微杜渐D.肯定成绩,避开锋芒2、根据伯恩斯和史托克的组织理论,关于有机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工作明确界定B.垂直沟通C.横向沟通D.高度专业化3、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是______A.奖赏力B.法人代表力C.威胁力D.知识和个人魅力4、荀子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人能合群,即构成______A.家庭B.社会组织C.氏族D.部落5、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和A.集中经营B.多头经营C.异地经营D.分散经营6、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弱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间是______A.U字形关系B.倒U字形关系C.M字形关系D.W字形关系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风格要与下属成熟度匹配。

其中,参与型领导方式的领导风格是______A.高工作—低关系B.高工作—高关系C.低工作—高关系D.低工作—低关系8、科学的心理学诞生于______A.1678年B.1779年C.1879年D.1978年9、美国IBM公司提出“IBM意味着最佳服务”,这个信条教育、引导了员工的言行和态度,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意着把自己的形象和组织的形象联系起来。

IBM公司利用了组织形象的______A.规范与导向功能B.凝聚与整合功能C.激励功能D.社会辐射功能10、根据费德勒的权变模型,在最不利和最有利的两种情况下,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______A.以任务为中心B.以人为中心C.以组织为中心D.以环境为中心1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A.控制B.计划C.协调D.组织12、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取得最好的______A.结果和效率B.结果和利益C.利益和效益D.效率和效益13、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的激励理论是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状态型激励理论D.强化型激励理论14、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压力的影响,促使其行为与团体行为相一致的现象,这是A.社会助长效应B.从众行为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惰化现象15、智力属于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液态能力D.晶态能力16、领导与管理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A.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的组成部分B.领导负责全局性、宏观性的问题C.领导行为是科学而不是艺术D.领导者是“将才”,管理者是“帅才”17、最早提出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的是______A.法约尔B.德鲁克C.斯坦纳D.詹姆斯18、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A.气质B.感觉C.情绪D.能力19、成员对某一组织的高度认同、高度情感热爱与喜欢以及行为接纳与关爱相统一的态度称为A.忠诚B.组织承诺C.工作参与D.工作满意20、组织发展理论创始于20世纪______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1、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心理机制中的A.重视心理强化B.激发从众心理C.培养认同心理D.注意心理定势22、组织文化能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并对社会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 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B. 教学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C. 学校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D. 教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答案:A2.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B. 教学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C. 学校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D. 教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答案:A3.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 教育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B. 教育管理活动中群体心理C. 教育管理活动中组织心理D. 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物理环境答案:D4.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5.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不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6.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应用学科B. 基础学科C. 边缘学科D. 实验学科答案:C7.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不包括()。

A. 提高教育管理效率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D. 提高学校经济效益答案:D8.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是()。

A. 从个体心理研究转向群体心理研究B. 从群体心理研究转向个体心理研究C. 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D. 从动态研究转向静态研究答案:C9.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

A. 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B. 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C. 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D. 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答案:A10.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B.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C.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D.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答案:A11.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教育管理心理学讲义

教育管理心理学讲义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自学考试课程《教学管理心理学》教材采用丁志强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管理心理学》一书。

这本教材共分为五篇,共十六章,分别从总论、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五个部分进行。

教材的结构分明、脉络清晰、论述条理、难度适中。

一、试题构成与答题建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的题型共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各题型的题数与分值如下:单项选择题一般涉及教材中的比较简单、单一的知识点,如一些人名、事件、著作,或者一些具体的现象及其概括等。

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均有,并且通常以直接的方式表述出来。

只要对课本比较熟悉,这部分题可以做到基本不丢分。

简答题一般涉及教材中具有简单结构,可以简单论述清楚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分点不多,一般3点,基本不会超过5点。

答题时只要将要点点到,再加上一两句话解释即可。

论述题实质上是简答题的扩展,并且可能会涉及更加复杂一点的知识块,也有可能是包含了二至三个简答题。

论述题的开放性比简单题强一些,但还以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为脉络。

因此,论述题的解答通常也是首先要点到基本的知识要点,然后进行比较详细的展开。

这种展开可以按照教材的论述进行,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话语进行填充。

一般论述题第一小点在点到要点之后,加入三至五句的展开论述比较好。

案例分析题看似比较开放,但仍可以扣回到教材。

因此,在阅读案例材料之后,一般可以首先定位它是属于哪个知识点,然后回忆相关的知识,将其整合到答题中去。

但案例分析题的解答不宜直接照搬教材内容,而应以先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之后,再引入教材相关内容。

对于某些案例分析题,最好还能联系现实进行一些评论。

二、学习与复习建议《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文脉比较清楚,基本上每章都是三个小节。

文中叙述也基本上以清晰的分层分点进行,并且以三点居多。

鉴于考试与教材的特点,这里提出的学习与复习策略是:记住提纲、理解内容、适度展开、适当深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标准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标准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B. 教育学的一个分支C. 管理学的一个分支D. 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答案:B2. 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个因素是最基本的?()A.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格特征B. 教育管理体制C. 教育管理环境D. 教育管理活动答案:D3. 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行为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4. 在教育管理中,以下哪种方式最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A. 命令式B. 说服式C. 参与式D. 放任式答案:C5. 以下哪个效应表明人们的行为会受到他人期望的影响?()A. 皮格马利翁效应B. 霍桑效应C. 习得性无助效应D. 目标设定效应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格特征B. 教育管理体制C. 教育管理环境D. 教育管理活动E. 教育管理中的心理辅导答案:ABCDE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教育管理中的领导效能?()A. 领导者的能力B. 被领导者的个性特征C. 组织文化D. 教育管理环境E. 领导者的魅力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策略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提高组织效能?()A. 明确组织目标B. 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C.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D. 加强员工培训E. 优化组织结构答案:ABCDE三、简答题1. 请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其研究内容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格特征、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环境、教育管理活动以及教育管理中的心理辅导等。

2. 请简述教育管理中的领导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教育管理中的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效果和效率。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复习必看资料单选题1.要取得教育的成效,关于在于(管理)2.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3.一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对象的学科是(教育管理心理学)4.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观察法)5.搜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客观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6.观察法的特点有二: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7.实验法中,在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的方式是(自然地)8.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引起其所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

这一优越性属于(实验法)9.关于实验法的不正确说法是:研究者(可以不考虑心理现象是典型性还是偶然性)10.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观察)11.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情报信息的收集等方法都是(调查法)12.谈话法分为两种,即(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13.采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要考虑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14.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问题)15.“治物者不于物,于人。

治人者不于事,于君。

”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早以认识到管理事物的核心在于(掌握人)16.“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是人的(社交需要)17.根据“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人的因素)]18.“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的措施”这种管理思想提出所依据的人性假设是(“复杂人”的假设)19.“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工作环境和条件)20.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觉对象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属于哪一种认知偏见(第一现象)21.中国有一句成语“爱屋及乌”是哪种认知偏见的反映(情感效应)22.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属于哪种认知偏见(光环效应)23.认知偏见中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近因效应)24.“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属于人的哪类认知偏见(社会刻板印象)25.所谓“无关不贪。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2、制约教育的因素很多,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是(管理)3、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研究者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6、测验量表本身的有效性被称为(效度)7、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量的(信度)8、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9、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0、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大部分学生测验成绩不及格,说明这份测量工具(效度低)11、下列答案中,哪一项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12、同一个学生在两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相差悬殊,说明这两次考试(信度低)13、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所得结论真实可靠)14、影响教育管理的成败,为教育管理诸活动核心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15、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6、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调查法)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17、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闵斯特伯格)18、现代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李维特《管理心理学》出版)19、属于进步教育运动的理论和主张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b.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c.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2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2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2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梅奥和罗列斯伯格)23、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作者是(斯科特)24、属于“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25、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直接学科基础是(管理心理学)26、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是以(《大教学论》)为标志27、管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以(《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28、从“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开始,提出标准化原理的学者是(泰勒)29、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30、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1、“行为科学理论”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梅奥)32、属于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3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34、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一脉相承。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精要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精要

《教育管理心理学》精要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第二篇教育管理心理中的个体心理第四章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与管理第五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第六章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第七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管理第三篇教育管理中的群体心理第八章教育群体心理第九章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十章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第四篇教育管理中的领导心理第十一章教育领导心理第十二章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第十三章教育领导集体心理第五篇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第十四章教育组织心理第十五章教育组织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第十六章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管理手段,配置管理资源,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宏观:教育行政管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微观:学校管理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

(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2。

群体3.领导4。

组织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基任务:(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2.具体任务:调动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提供心理学依据)形成教育组织群体心理气氛提高教育管理者素质和水平素质:狭义: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先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及后天形成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意识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促使组织变革与发展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突破成为心理科学宝贵财富拓宽心理科学视野为心理科学丰富和发展作贡献2.实践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观察和判断(教育工作者)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预见性和针对性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者自身教育第三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特点:1、材料全面、系统、完整2、结论真实可靠局限性:不能控被试的行为与环境不能做精确的重复不易做数量分析注意点:A、目的明确。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三大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解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导和教育组织的含义。

把握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范畴及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任务,理解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掌握几种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管理学研究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三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五)个案研究法(六)行动研究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识记: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1.识记: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领会:(1)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观察法的含义、分类;(2)实验法的含义、分类;(3)调查法的含义、分类;(4)测验法的含义、信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5)个案研究法的含义、分类;(6)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2.领会:(1)观察法的含义及使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2)实验法的优越性;(3)问卷调查法的特点;(4)测验法的特点;(5)个案研究法的特点;(6)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3.应用: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本章重点、难点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考核要求)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考核要求)

教育管理心理学注意: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识记:教育管理的含义2.领会: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识记:素质(狭义,广义)的含义2.领会: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识记:教育管理心理研究的必要性2.领会: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1.识记:各种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的含义;信度的含义;效度的含义2.领会: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程序及其利弊3.应用:你认为在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1.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含义2.领会:教育的本质;教育科学的产生于发展3.应用: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1.识记:管理的含义;管理现代化的含义;霍桑实验2.领会:管理的本质;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应用: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科学基础1.识记:心理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本质的理解2.领会: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3.应用:简述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性观1.识记:性善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2.领会: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管理措施3.应用: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观点的比较(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1.识记: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含义2.领会:与四种人性假设相应的理论与管理措施3.应用:对四种人性假设的简评(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1.识记:人的本质的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的含义2.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性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二篇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第四章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和管理(一)认知与社会认知1.识记: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含义2.领会:社会认知的种类;社会认知的意义(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1.识记: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特点2.领会: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功能3.应用:影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的因素(三)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知与管理1.识记: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情感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的含义2.领会:社会认知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教育管理中的社会认知偏见及其克服3.应用:如何获得正确的对人的认知(四)教育工作者情感品质的概述1.识记:情感的含义2.领会:情感的作用3.应用:你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情感品质(五)教育工作者的意志品质概述1.识记:意志的含义2.领会:意志的作用3.应用:你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意志品质(六)情感、意志与教育管理1.识记:情感、意志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2.领会:如何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情感、意志(七)教育工作者的个性差异与管理1.识记:个性、个性倾向性、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含义2.领会:兴趣的形成和培养;气质的类型3.应用:如何根据能力、气质、性格的差异进行教育管理第五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一)个体行为的一般概述1.识记:行为的含义;个体行为的共性2.领会:华生、托尔曼、勒温、海耶对行为的不同理解3.应用:试说明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李维特改变行为的四种模式(二)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源泉——需要1.识记:需要的含义;需要的种类2.领会:教育工作者的需要3.应用:你认为应如何根据教育工作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管理(三)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动机1.识记:动机的含义2.领会:教育工作者的动机特点及其功能3.应用:你认为应如何根据教育工作者的不同动机进行管理(四)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诱因——目标1.识记:目标的含义;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含义2.领会:目标的功能;良好目标的特性3.应用:你认为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冲突时应如何对待(五)激励的含义及其方式1.识记:激励的含义;各种激励方式(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的含义2.领会:各种激励方式的意义及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六)有关的激励理论1.识记:自我实现需要、投入、产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效价、期望值的含义2.领会:不同类型激励理论的提出者及基本内容3.应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激励理论应用价值的认识(任选一种)第六章教育工作者的挫折和管理(一)挫折的一般概念1.识记:挫折的含义2.领会:挫折结果的两重性;挫折产生的原因(二)挫折容忍力1.识记:挫折容忍力的含义2.领会:影响挫折容忍力的因素(三)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1.识记: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的含义2.领会:受挫折后的外部行为反应3.应用:如何认识道兰德“挫折、攻击”假说(四)挫折的自我防御机制1.识记:自我防御机制的含义;合理化、压抑、代替、投射、表同、反向等心理反应方式的含义2.领会:自我防御机制的心理反应方式(五)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领会: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六)解决教育工作者挫折的方法1.识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含义2.领会:解决挫折的方法3.应用: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受挫折者第七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管理(一)态度的一般概念1.识记:态度的含义2.领会:态度与定势的区别;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结构3.应用: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怎样的(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概述1.识记: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含义;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2.领会: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特点和深层结构(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教育行为1.识记:职业适应性的含义2.领会: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对个人行为和教育行为的影响3.应用:你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教育行为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四)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表现及形成条件1.识记:态度的语言表现;态度的情感表现;态度的行为表现;2.领会: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形成的条件(五)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形成的过程1.识记:服从、认同、内化的含义2.领会: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形成的过程3.应用:态度形成过程对领导者的启示(六)态度改变的概述1.识记:态度的改变的含义;嵌入程度、预告与分心的含义2.领会:态度改变的形式;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七)态度形成于改变的理论模型1.识记:工具性功能和价值表现功能的含义;一致性原则的含义2.领会:学习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等态度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观点3.应用:试论述认知失调的原因及解除或减轻认知失调的方法(八)改变教育工作者态度的策略1.识记:态度改变的中介策略的含义、2.领会:教育态度改变的策略;宣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潜移默化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第三篇教育管理中的群体心理第八章教育群体心理(一)群体的一般概念1.识记:群体和教育群体的含义;群体和群众的区别2.领会:教育群体的特点;教育群体的功能(二)教育群体动力概述1.识记:群体动力、教育群体动力的含义2.领会:群体动力学的基本观点(三)影响教育群体动力的主要因素1.识记: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舆论、群体士气的含义2.领会:群体规范的形成与作用;群体压力的形成与作用;群体凝聚力的作用;群体舆论的来源与作用;群体士气的作用3.应用:试分析影响你单位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的因素有哪些(四)教育群体中的个体心理效应1.识记:模仿、暗示、从众的含义2.领会:五种个体心理效应与教育管理的关系3.应用:在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群体的个体心理效应(五)正式教育群体与管理1.识记: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2.领会: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功能3.应用:你认为对正式教育群体应如何管理(六)非正式教育群体与管理1.识记: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特点2.领会:非正式教育群体的心理功能3.应用:你认为对非正式教育群体应如何管理第九章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1.识记:人际关系的含义2.领会:人际关系的成分(二)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1.识记: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含义2.领会: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育管理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三)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作用1.识记:李雷的人际行为模式2.领会:教育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作用(四)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1.识记:人际交往的含义;口头交往、书面交往和活动交往的含义2.领会:人际交往的途径;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交往的能力3.应用:分析人际交往的障碍及其克服方法(五)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管理1.识记:人际反应;人际沟通;工具性沟通和情感性沟通的含义2.领会:教育群体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如何发挥人际关系的导向作用3.应用:分析你单位人际沟通的障碍及提出改善措施第十章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一)教育群体合作的一般概念1.识记:教育群体合作的含义、条件;合作的形式2.领会:教育群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二)促进教育群体合作的方法1.识记:影响教育群体合作的主要因素2.领会:如何促进教育群体合作(三)教育群体竞争的一般概念1.识记:教育群体竞争的含义2.领会:教育群体竞争的基本特征3.应用:从教育群体竞争与合作的实验中总结出什么问题(四)教育群体竞争的意义和作用1.识记:教育群体竞争的积极意义2.领会:教育群体竞争的消极作用有哪些3.应用:如何正确看待教育群体中的竞争(五)影响教育群体竞争的因素1.识记:影响教育群体竞争的因素有哪些2.领会:竞争成败引起的消极后果是什么3.应用:在教育管理中如何组织好群体竞争(六)教育群体冲突的一般概念1.识记:冲突、群体冲突与教育群体冲突的含义2.领会: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对冲突的作用是怎样理解的3.应用:如何区分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七)群体冲突的过程1.识记:冲突过程的几个阶段2.领会:托马斯解决冲突的模式(八)教育群体冲突的管理1.识记:建设性冲突的含义;破坏性冲突的含义2.领会:建设性冲突的特点;破坏性冲突的特点3.应用:教育领导者如何发展建设性冲突;怎样预防和避免破坏性冲突第四篇教育管理中领导心理第十一章教育领导心理(一)教育领导的一般概念1.识记:领导的含义;领导和领导者;领导和管理2.领会:教育领导的一般特点(二)教育领导者的功能和心理品质1.识记:教育领导者的组织功能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者的激励功能3.应用:你认为教育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三)教育领导影响力1.识记:影响力和教育领导影响力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影响力的构成3.应用: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四)有关领导行为的理论1.识记:一般领导行为理论(特性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的含义2.领会:一般领导行为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观点(五)有关教育领导行为的理论1.识记:符号力和文化力的含义2.领会:理性与非理性领导模式的比较;领导的文化与符号理论3.应用:你认为教育领导理论对我们有何启示第十二章教育领导决策心理(一)教育决策的一般概念1.识记:决策的含义;教育决策的含义2.领会:教育决策的种类(二)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的一般概念1.识记:教育领导决策心理的含义;教育领导决策的果断型、顽强型、稳健型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决策的程序;不同决策阶段的心理要求(三)教育群体决策的一般概念1.识记:教育群体决策的含义2.领会:教育决策群体的组成;教育领导群体决策的程序(四)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领会: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利弊;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采用(五)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1.识记:权威主宰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极化现象的含义2.领会: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六)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1.识记: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的含义2.领会: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的程序3.应用:脑力激荡法应注意的问题(七)有关决策的理论1.识记:决策点、方案枝、方案点、概率枝、结果点的含义;决策树法的含义;框架盲点、框架错位、框架固化的含义2.领会:决策四分图的提出者及其四种典型的决策;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智能框架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观点3.应用:试对标准化模式与描述式模式的决策理论进行比较(八)教育领导与决策1.识记: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能力;教育领导者决策应遵循的原则3.应用:教育领导者怎样科学地决策第十三章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一)教育领导集体心理的一般概述1.识记:教育领导集体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学意义;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二)教育领导集体的团结1.识记: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意义2.领会: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如何预防和消除教育领导集体的不团结(三)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优化1.识记: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含义2.领会: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优化的意义和标志3.应用:教育领导集体的心理优化的途径第五篇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第十四章教育组织心理(一)组织的一般概念1.识记:组织的含义及其特点(传统的、现代的)2.领会:组织的心理功能(二)组织结构1.识记:组织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2.领会: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3.应用:现代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心理影响(三)教育组织的一般概述1.识记:教育组织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的特点与心理要素(四)教育组织结构及其特点1.识记:角色期望、角色规范、角色行为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结构的形式;教育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心理功能(五)教育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1.识记:目标认同、合理授权、信息沟通、心理平衡等原则的含义2.领会:确立目标认同的因素;合理授权应注意什么3.应用:怎样处理好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平衡第十五章教育组织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一)组织文化的概述1.识记:组织文化的含义与兴起2.领会:组织文化的作用(二)组织文化的层次和内容1.识记: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含义2.领会:组织文化的层次;组织文化的内容(三)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1.识记:一体原则的含义;强化的含义2.领会:塑造组织文化的原则;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四)教育组织环境的一般概念1.识记:环境、心理环境、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含义2.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作用和分类(五)学校组织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1.识记:传统作风、大众传播系统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内、外部的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六)教育组织形象1.识记:教育组织形象、教育理念形象、教育识别形象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形象的类别(七)教育组织环境和组织形象的建设1.识记: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2.领会: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3.应用:你认为应如何形成良好的校风第十六章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一)教育组织变革的一般概念1.识记:组织变革与教育组织变革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变革的内容、特征(二)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力和症候1.识记: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2.领会: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力(三)教育组织的变革的模式1.识记:李维特组织变革的一般模式2.领会:教育组织变革的模式(四)教育组织变革的程序1.识记:洛尔施西、勒温、薛恩、凯利等人组织变革的程序2.领会:教育组织变革的程序3.应用:教育组织变革的不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五)教育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1.识记:教育组织的变革的阻力2.领会:克服教育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六)教育组织发展1.识记:教育组织发展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发展的特点与基础3.应用:试说明教育组织发展的实质及其意义(七)教育组织发展的内容和方法1.识记: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工作任务扩大化的含义;目标管理的含义;弹性工作时间制的含义2.领会:教育组织发展的内容和方法3.应用:结合你单位实际谈谈你对组织发展的设想。

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5

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5

全国自考教育类(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5(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访问、座谈、谈话、问卷等具体方法属于 ( )(分数:2.00)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解析:解析: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如访问、座谈、谈话、问卷等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2.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 ( )(分数:2.00)A.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形成B.西方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形成C.杜威教育思想的出现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学说,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的道路。

3.提出“礼”“刑”两点措施用于治理天下的是________的主张。

( )(分数:2.00)A.性善论B.性恶论√C.性善恶混合论D.性无所谓善恶论解析:解析:荀子提出“礼”“刑”两点措施用于治理天下,而荀子一般被认为是性恶论的代表。

4.又被称作“定势效应”的是认知偏见中的 ( )(分数:2.00)A.情感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解析:解析:人们常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又叫定势效应。

5.兴趣产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分数:2.00)A.实践活动B.社会生活条件√C.必要的知识和技能D.自我教育解析:解析: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着人的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下列不属于个体行为共性的是 ( )(分数:2.00)A.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B.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C.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D.人的行为是有准备的√解析:解析:李维特认为个体行为的共性有三点: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2、制约教育的因素很多,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是(管理)3、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研究者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6、测验量表本身的有效性被称为(效度)7、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量的(信度)8、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9、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0、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大部分学生测验成绩不及格,说明这份测量工具(效度低)11、下列答案中,哪一项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12、同一个学生在两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相差悬殊,说明这两次考试(信度低)13、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所得结论真实可靠)14、影响教育管理的成败,为教育管理诸活动核心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15、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6、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调查法)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17、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闵斯特伯格)18、现代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李维特《管理心理学》出版)19、属于进步教育运动的理论和主张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 b.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c.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2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2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 世纪 50 年代)2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梅奥和罗列斯伯格)23、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作者是(斯科特)24、属于“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25、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直接学科基础是(管理心理学)26、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是以(《大教学论》)为标志27、管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以(《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28、从“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开始,提出标准化原理的学者是(泰勒)29、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30、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1、“行为科学理论”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梅奥)32、属于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3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34、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与(X 理论)一脉相承。

35、对“社会人”最有效的激励是(建立感情)36、对“复杂人”最有效的激励是(因人而异)3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38、风行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 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的是(经济人假设)39、 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在其所著《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将“经济人”概括为( X 理论)40、提出管理首先要实行仁政的古代学者是(孟子)41、提出“工人对同事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和控制更为重要”的观点,属于(社会人)42、主张金钱刺激和严厉惩罚并用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是(X 理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观点43、我国古代提出“礼、刑”两点措施治理天下的学者是(荀子)44、西方的人性假设中,“自我实现的人”来源于(人本主义)45、“社会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是(提倡集体奖励)46、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的人性理论是(超Y 理论)47、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性观是(性恶论)48、麦格雷戈将“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概括为(y 理论)49、主张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授权分权,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以及参与管理得分昂视,几率职工发挥潜能的是( y 理论)第四章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与管理50、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51、发现食物时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52、有的人一般心直口快,爱说爱讲,爱表现自己。

他们的气质属于(多血质)53、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5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刻板效应)55、“先入为主”说的是对人知觉的(首因效应)56、“一号遮百丑”“一丑遮百好”说的是对人知觉的(晕轮效应)5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证的“强、平衡、灵活性高”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

58、关于情感,说法正确的有(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59、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中,最核心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60、使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经验和个性品质等方面所达到的对教育工作的适应程度,体现的是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加速自我成熟)61、认知判断、情感因素和意志成分属于影响受挫容忍力因素中的(个体心理品质)62、教师由于偏爱学生把学生评价过高或由于不喜欢学生而将其评价过低,这种偏见属于(情感效应)63、年轻人总是认为老年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

这属于(社会刻板印象)64、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属于(近因效应)65、手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气质)66、通常对感情上讨厌的人容易往坏处想,对感情上喜欢的人容易往好处想。

这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情感效应)67、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意志)68、精力充沛、热情洋溢,但遇事不够冷静,脾气暴躁,这种人的神经类型属于(胆汁质)69、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感等属于(道德感)70、热情和冷淡、谦虚和骄傲、谨慎和轻率、耿直和圆滑等属于个性的(性格)71、人们常说的脾气或秉性心理学上称为(气质)72、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称为(光环效应)73、个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个性)74、有的人谦虚,有的人骄傲,这种差异源于一个人的(性格)75、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第五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76、需要的基本特征有对象性、历史性和(周期性)77、把需要分成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分类依据是(认知过程)78、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需要)79、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诱因是(目标)80、属于当代西方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81、根据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的是(工作成就感)82、双因素理论认为,与满意相对应的应是(不满意)83、根据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工资)84、在期望理论中,关于特定行动将产生特定结果的可能性的信念是(期望)85、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创立的86、期望理论公式中的 E 是指(期望值)87、“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指的是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88、如果职工 A 通过与职工 B 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 A 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减少自己的投入)的行为89、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命题对的有【 a.激励( +)导致满意、 b.保健( +)导致不满意、c.激励(—)导致没有不满意】90、属于个体行为共性的是(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人的行为是有目标的)91、人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机械反应,其公式是S-R。

提出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华生)92、行为乃是个人对于刺激或情境的反应,以达到行为的完成,其过程为:S-O-B-A。

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是(梅耶)93、哪项措施不利于消除不公平感(发泄怨气,造成人际矛盾)94、施加压力、威胁、恐吓等手段,是别人改变行为,这种改变行为模式是(胁迫)95、属于动机所具有的特点(主观性、内隐性、实践性)9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97、属于需要的特点的是(对象性、周期性、社会历史性)98、有机体缺乏某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是(需要)99、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目标价值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100、把需要分成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依据的分类指标是需要的(起源)101、当个人对某种目标漠不关心时(效价值为零)第六章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与管理102、挫折后捶胸顿足、号啕大哭,这种受挫后的外部行为反应是(攻击)103、将自己的错误转嫁他人以自慰的反应方式,称为(投射)104、属于积极的挫伤反应的是(替代)105、“阳奉阴违”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反向作用)106、有的人受挫后闭门不出、生病、住院、隐居等,这种行为反应是(逃避)107、不怕酷暑严寒,不怕紧张劳累,可长时间持续工作而不太感到疲劳,这属于影响挫折容忍力因素的(生理条件)108、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庸、得不到人们青睐的女孩,致力于事业,拼命工作,以期出人头地,这是自我防御方式的(代替作用)109、阿 Q 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这属于(合理化作用)防卫方式。

110、一位校长因自身受到某种挫折而对下级大发脾气,或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粗暴地对待别人,属于受挫后的(倒退行为)111、所谓的酸葡萄作用指的是(合理化作用)112、智力低下者难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产生这种挫折的原因属于(个体身心条件)113、一个人想当演员,但条件不够,就模仿演员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表同作用)114、认知判断、情感因素和意志成分属于影响受挫容忍力因素中的(个体心理品质)115、个人受挫后表现出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的(冷漠)116、受挫折后内心冲突无法解决时出现的返童行为,这属于受挫后的(倒退)117、明知挫折不可避免,偏按原来动机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这是受挫折行为反应表现中的(固执)118、个体把自己的行为失当、工作失误推诿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不安,从而维护自尊。

这是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反应方式中的(投射作用)119、在自我防御机制中,升华作用是(代替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120、调离原职工作和生活环境,到新环境里去;改变气氛,给受挫者所采取的方法是(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121、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的提出者是(弗洛伊德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第七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管理122、态度的核心成分(情感)123、个体经常持有的思想情感和希望的趋向,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称为(态度)124、提出态度转变“服从、同化、内化”三阶段说的心理学家是(凯尔曼)125、人们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或影响,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或群体要求相一致,这是(认同)126、属于态度的构成成分的是(认知、情感、意向)127、“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