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课后检测及答案

《冯谖客孟尝君》课后检测及答案
《冯谖客孟尝君》课后检测及答案

《冯谖客孟尝君》课后检测及答案

《冯谖客孟尝君》课后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类型。(13分)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判断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

3.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判断

4.愿寄食门下省略

5.左右以告省略

6.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省略

7.迎君道中。省略

8.贫乏不能自存倒装宾语前置

9.客何好客何能倒装宾语前置

10.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倒装状语后置11.食以草具倒装状语后置

12.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倒装定语后置

13. 诸侯先迎之者倒装定语后置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1分)

2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养;粗劣的食物 2.及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债

3.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趁机

4.孟尝君怪.其疾也感到奇怪

5.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假托;各位

6.后期.年。一周(年、月)

7.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

..不往也。通“返”;坚决;推辞8.遣太傅赍.黄金千斤。赠送

9.比.门下之客与……相同

10.揭.其剑,过其友举

11.孟尝君就国

..于薛前往封地

12.左右皆恶.之厌恶

13.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熟悉

14.文倦于.事,愦.于忧被;昏乱

15.约.车治装备办

16.驱而之.薛往

3

三、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11分)

乃: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就是2先生不羞,乃有意为收责于薛乎?竟然,却

3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就是4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才

以: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认为2左右以告。把

3(冯谖)以责赐诸民。把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不译

5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不译6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把

7以故相为上将军。把

四、选择正确选项。(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载券.契而行(juàn)

4

B.因而贾.利之(gǔ)

C.不拊.爱子其民(fǔ) D.遣太傅赍.黄金千斤(jī)

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 ) A.食以草具.(饭食,酒肴)B.揭.其剑(举)

C.过.其友(拜访) D.冯公有亲.乎(亲戚)

E.愦.于忧(昏乱) F.千金,重币.也(钱币)

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比.门下之客B.孟尝君怪其疾.也

行比.一乡声非加疾.也

5

C.以何市.而反D.左右皆恶.之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彼且恶.乎待哉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沉.于国家之事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沉.于谄谀之臣

C.臣窃矫.君命D.孟尝君就.国于薛

时矫.首而遐观三窟已就.

5.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6

A.今君有区区

..之薛

B.衣冠

..而见之

区区

..小事,何足挂齿

服衣冠

..

C.乃臣所以

..为君市义也

D.市义奈何

..

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

..为业

无可奈何

..花落去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因而贾利之B.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C.寡人不祥D.券徧合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7

例:孟尝君客.我

A.孟尝君怪.其疾也B.不拊爱子.其民

C.于是梁王虚.上位D.吾妻之美.我者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孟尝君固.辞不往也B.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固.一世之雄也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C.齐其.闻之矣D.姑.反国统万人乎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君姑.高枕为乐矣

8

9

9.与例句句式特点一致的一项是( )

例: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A .文倦于事,愦于忧

B .以何市而反

C .立宗庙于薛

D .蚓

无爪牙之利

五、解释一词多义(15分) 过 揭其剑,过其友曰 拜访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过错 秦师过周北门 经过 过犹不及 超过

贱 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为贱,看不起 心忧炭贱愿天寒 便宜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 地位低下

顾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 回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顾念 谢

请而见之,谢

曰 道歉

水流花谢两

无情

六、翻译下面句子(20分)

1.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2.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4.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附参考答案

1.A 载券契而行(quàn)

2.D 冯公有亲乎(父母)

F 千金,重币也(礼物)

3.C 市,买。比,与……相同/合;疾,迅速/强;恶,讨厌/何

4.B 沉溺,陷入

顾,回头;顾念。矫,假传;举。就,

10

靠近,前往;完成。

5.B 衣冠,穿衣戴冠;衣服帽子。

区区,小小的。所以,用来……的东西(方法)。奈何,如何,怎么办。

6.A 责—债,详—详,徧—遍

7.C 使动。例句,意动。

8.A 固,坚决,形容词;本来,副词。

乃,就是,副词。其,大概,可能。副词。姑,姑且,副词。

9.D 定语后置

A 被动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

11

常用工具软件课后习题及答案

模块一工具软件概述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一种软件属于系统软件( B ) A. 办公软件 B. 操作软件 C. 图形图像软件 D. 多媒体软件 2. 以下哪一种软件不属于办公软件( A ) A. MySQL Server B. 金山WPS C. 永中Office D. 红旗贰仟RedOffice 3. 以下哪一种软件版本不属于正在测试的版本( C ) A. Alpha版 B. Beta版 C. Cardware版 D. Demo版 4. 以下哪一种软件授权允许用户自行修改源代码( D ) A. 商业软件 B. 共享软件 C. 免费软件 D. 开源软件 5. 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目的不包括(D)。C A. 鼓励科学技术创新 B. 保护行业健康发展 C.与国际接轨 D.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思考题 1.系统软件都包括哪些类别为每个类别举出一个实例。 【参考答案】系统软件的作用是协调各部分硬件的工作,并为各种应用软件提供支持,使计算机用户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不需要了解计算机底层的硬件工作内容,即可使用这些硬件实现各种功能。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一些基本的工具软件。 (1)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 (2)编译软件,又被称作集成开发环境,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3)其他系统软件,除了操作系统和编译软件外,如Windows优化大师、Norton Ghost、 【参考答案】版本号就是版本的标识号。每一个软件都有一个版本号。版本号能使用户了解所使用的软件是否为最新的版本以及它所提供的功能与设施。每一个版本号可以分为主版本号与次版本号两部分。目前流行的版本号主要包括3种风格。 ① GNU(一种开源和自由软件的计划)风格 版本号格式: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编译版本号]] 示例 : , build-13124。 ② Windows风格 版本号格式: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编译版本号]] 示例 :如 2build-3300 ③ .NET Framework风格 版本号格式:主版本号.子版本号[.编译版本号[.修正版本号]] 示例 : 3.大多数软件在安装过程中都包括哪些步骤 【参考答案】在获取软件之后,即可安装软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工具软件的安装通常都是通过图形化的安装向导进行的。用户只需要在安装向导的过程中设置一些相关的选项即可。大多数软件的安装都会包括确认用户协议、选择安装路径、选择软件组件、安装 【参考答案】专有软件,又称非自由软件、专属软件、私有软件等,是指由开发者开发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自动检测原理课后答案

仪表性能及测量误差分析 1-2典型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各单元主要起什么作用? 典型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结构由七部分组成:(图) 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检测单元:是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调节作用的及基础 变送单元: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 显示单元:将检测单元测量获得的参数显示给操作人员 调节单元:完成调节控制规律运算,将结果输出作为控制信号 执行单元:是控制系统实施控制策略的执行机构 1.什么是检测装置的静态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静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特性。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精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及可靠性等。 2.什么是检测装置的动态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动态特性是指动态测量时,输出量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动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动态误差、响应时间及频率特性等。 3.检测仪表的墓本性能及各种性能指标 什么是仪表的量程、测量范围、重复性和再现性、准确度和精确度、灵敏度和灵敏限? 4、如何利用检定数据判断仪表的精度是否合格 根据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分:设备装置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和人员误差; 根据误差产生的条件分: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根据误差出现的时间性分: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4什么是仪表的测量范围,上下限和量程?彼此有什么关系? 测量范围:该仪表按规定的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的范围。 上限:测量范围的最大值。 下限:测量范围的最小值。 量程:用来表示仪表测量范围的大小。 关系:量程=测量上限值-测量下限值 1-5如何实现零点的迁移和量程的迁移? 零点迁移:将线段迁移至零点,量程保持不变 量程迁移:零点不变,改变斜率(测量范围,量程均改变) 1-6什么是仪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两者存在什么关系? 灵敏度是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分辨率是仪表输出能响应和分辨的最小输入量,又称仪表灵敏限。 关系:分辨率是灵敏度的一种反应,一般说仪器的灵敏度高,则分辨率同样也高。 11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有何区别? 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都是评价测量结果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都可以作为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参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如下。 ①误差是以真值和约定真值为中心,而测量不确定度是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因此误差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不能准确知道,难以定量:而测量不确定度是反映人们对测量认识不足的程度,可以定量评定。 ②在分类上,误差按自身特性和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但各类误差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故在分类计算和判别时不易准确掌握: 测量不确定度不按性质分类,而是按评定方法分类。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可按情况加以选择使用。这就无需考虑其影响因素及来源。只考虑影响结果的评定方法,从而简化了分类,便于评定和计算。 温度检测 1三种温标(华氏温标tF,摄氏温标tc,国际实用温标)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课后作业答案知识分享

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 业答案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 (李春喜、姜丽娜、邵云、王文林编著) 第一章概论(P7) 习题1.1 什么是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2)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推断两大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②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③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④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⑤提供实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习题1.2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答:(1)总体(populatian)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2)个体(individual)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 (3)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4)样本容量(sample size)是指样本个体的数目。 (5)变量(variable)是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 (6)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

(7)统计数(statistic)是由样本计算所得的数值,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 (8)效应(effection)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简称效应。 (9)互作(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10)实验误差(experimental error)是指实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 离真值的差异,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11)随机误差(random)也称抽样误差或偶然误差,它是有实验中许多无法控 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实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差异,是不可避 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抽样或试验次数降低随机误差,但不能完 全消。 (12) 系统误差(systematic)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实验处理以外的其他 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倾向性的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一 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制的,只要试验工作做得 精细,在试验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 (13) 准确性(accuracy)也称为准确度,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 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14) 精确性(precision)也称精确度,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 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大小。 (15)准确性是说明测定值堆真值符合程度的大小,用统计数接近参数真值 的程度来衡量。精确性是反映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用样本间的各 个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引论 1-1 试描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并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答: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被控部分、测量元件组成。控制装置是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各种基本元件组成的,按其职能分,主要有给定元件、比较元件、校正元件和放大元件。如下图所示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此时,系统构成没有传感器对输出信号的检测部分。开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不影响输入,结构简单,通常容易实现;系统的精度与组成的元器件精度密切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主要问题;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事先的调整精度,对于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扰动或特性参数的变化无法自动补偿。 闭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影响输入,即通过传感器检测输出信号,然后将此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再将其偏差送入控制器,所以能削弱或抑制干扰;可由低精度元件组成高精度系统。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比较的关键,是在于其结构有无反馈环节。 < 1-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答: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概括来讲,就是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例如恒温控制系统)。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量的变化(例如炮轰飞机装置)。 快速性是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因此快速性一般也称为动态特性。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希望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越好,但如果要求过渡过程时间很短,可能使动态误差过大,合理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衡量。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实际输出与所期望的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精度

自动检测习题答案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将超声波(机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是利用压电材料的___C___;蜂鸣器中发出“嘀……嘀……”声的压电片发声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___D___。 A. 应变效应 B. 电涡流效应 C.压电效应 D. 逆压电效应 2)在实验室作检验标准用的压电仪表应采用___D___压电材料;能制成薄膜,粘贴在一个微小探头上、用于测量人的脉搏的压电材料应采用___C___;用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中测量振动的压电材料应采用__B____。 A. PTC B. PZT C .PVDF D. SiO2 3)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___C___。 A. 人的体重 B. 车刀的压紧力 C. 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化量 D. 自来水管中的水的压力 4)动态力传感器中,两片压电片多采用___B___接法,可增大输出电荷量;在电子打火机和煤气灶点火装置中,多片压电片采用___A___接法,可使输出电压达上万伏,从而产生电火花。 A. 串联 B.并联 C. 既串联又并联 5)测量人的脉搏应采用灵敏度K约为___A___的PVDF压电传感器;在家用电器(已包装)做跌落试验,以检查是否符合国标准时,应采用灵敏度K为___B___的压电传感器。 A. 10V/g B. 100mV/g C. g 2.用压电式加速度计及电荷放大器测量振动加速度,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70pC/g(g为重力加速度),电荷放大器灵敏度为10mV/pC,试确定输入3g(平均值)加速度时,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平均值,不考虑正负号);答: B mV。 o 并计算此时该电荷放大器的反馈电容C f 。答: D pF。 A. 441 B. 2100 C. D. 100 3.用图6-10所示的压电式单向脉动力传感器测量一正弦变化的力,压电元件用两片压电陶瓷并联,压电常数为200?10-12C/N,电荷放大器的反馈电容C f=2000pF,测得输出电压u o=5sin?t(V)。求: 1)该压电传感器产生的总电荷Q(峰值)为多少pC?答: A10000 pC。 2)此时作用在其上的正弦脉动力(瞬时值)为多少?答: D50 pC。 A. 10000 B. 400 C. 200 D. 50

(完整版)测试技术课后题答案

1-3 求指数函数()(0,0)at x t Ae a t -=>≥的频谱。 (2)220 2 2 (2) ()()(2) 2(2)a j f t j f t at j f t e A A a j f X f x t e dt Ae e dt A a j f a j f a f -+∞ ∞ ---∞-∞-==== =-+++??πππππππ ()X f = Im ()2()arctan arctan Re ()X f f f X f a ==-π? 1-5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0cos ωt (见图1-26)的傅里叶变换。 0cos ()0 ωt t T x t t T ?≥的频谱密度函数为 1122 1()()j t at j t a j X f x t e dt e e dt a j a ∞ ∞ ----∞ -= == =++? ?ωωω ωω 根据频移特性和叠加性得: []001010222200222 000222222220000()()11()()()22()()[()]2[()][()][()][()] a j a j X X X j j a a a a j a a a a ??---+= --+=-??+-++?? --=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

环境监测课后答案

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 对照断面、b 控制断面、c 削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 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 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 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 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时,可用三氯甲烷从水中萃取后测定。11、简要说明ICP—AES 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有何优点?测定原理见P67 水样的预处理→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调节仪器参数→试剂空白值的测定→水样的测定→读数→计算。 优点:准确度和精确度高、测定快速、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应用广泛。 12、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榮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还原成基态的汞原子蒸汽吸收紫外光源、仪器的前部分是相同的。 不同点:前者测对紫外光的吸光度;后者测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汞原子产生的榮光强度,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18、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 原理的不同:被测元素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物质,再用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被测元素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光,测其吸光度。 仪器的不同:原子化系统、吸收池的不同。 测定对象的不同: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均可测定;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金属元素的测定。 19、简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原理。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何不同?原理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思考题答案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 y n i i ∑ = =1 ,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所用的SAS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62-63='62-63' 64-65='64-65' 66-67='66-67'

自动检测技术_马西秦_第三版_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解马西秦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2、传感器部分的作用:是把被测量变换成另一种与之有确定的对 应关系,并且便于测量 的量的装置。 测量电路部分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显示记录装置部分的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非电量的电测法有哪些优点? 答:P3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如何进行? 答:1)、采用微差式测量; 2)、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 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x的大部分作用先与已知标准量N的作用相抵消,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 Δ=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 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Δ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 可表示为U0=U+ ΔU, 其中Δ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 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Δ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 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 ⑴、微差式测量电路图中; ①、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 ②、R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 ③、RL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 ④、E1、R1和R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 ⑵、微差式测量过程 ①、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 ②、然后使稳压电压负载电阻RL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 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 压U。 ③、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L的值,负载变动 所引起的稳压电压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 指示出来。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第一章概论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习题 2.1 某地 100 例 30 ~ 40 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 · L -1 ) 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答案】=4.7398, s=0.866, CV =18.27 % 2.2 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 10 个果穗长度 (cm)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 号: 19 , 21 , 20 , 20 , 18 , 19 , 22 , 21 , 21 , 19 ; 金皇后: 16 , 21 , 24 , 15 , 26 , 18 , 20 , 19 , 22 , 19 。 【答案】 1 =20, s 1 =1.247, CV 1 =6.235% ; 2 =20, s 2 =3.400, CV 2 =17.0% 。 2.3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 50 绳测其毛重(kg) ,结果分别如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题答案

第1章 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 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规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 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信号调理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 1.4 传感器如何进行分类? (1)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分类,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等。(2)按传感器的输出量进行分类,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两类。(3)按 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 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4)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分类,可分 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能量变 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6)按传感器所蕴含的技术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新型 传感器。 1.5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的集成化(3)传感器的智能化(4)传感器的网络化 (5)传感器的微型化 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1)差动技术(2)平均技术(3)补偿与修正技术(4)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5) 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温度漂 移。 2.2 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化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其线性化? 答:传感器的线性化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制作标定和测试。 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来近似,多数情况下用最 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其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设 压力为0MPa 时输出为0mV ,压力为0.12MPa 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非线性误差略 正反行程最大偏差mV H 1.0max =?,所以%6.0%50 .161.0%100max ±=±=?±=FS H Y H γ 重复性最大偏差为08.0max =?R ,所以%48.0%1005 .1608.0max ±=±=?±=FS R Y R γ 2.4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如何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输出对随时间变 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和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 →л * 跃迁,试计算л、n 、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 ),焦耳(J )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 =1.38×10-7m 则ν=νC =C/λ1=3×108/1.38×10-7=2.17×1015s -1 则E=hv=6.62×10-34×2.17×1015=1.44×10-18J E=hv=4.136×10-15×2.17×1015=8.98ev 对于n →л* 跃迁,λ2=279nm =2.79×10-7 m 则ν=νC =C/λ1=3×108/2.79×10-7=1.08×1015s -1 则E=hv=6.62×10-34×1.08×1015=7.12×10-19J E=hv=4.136×10-15×1.08×1015=4.47ev 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1.44×10-18J ,合8.98ev ;n →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 ,合4.47ev 。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 3+不具有助色作用,-NH 2却具有助色作用;-DH 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O -。试说明原因。 答: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 ,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л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于-NH 2中还有一对非键n 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H 3+基团时,非键n 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于氧负离子O -中的非键n 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为显著。 4、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m ax λ=515nm ),在PH =7时为蓝色(m ax λ=615nm ), PH =9.5时与Mg 2+形成的螯合物为紫红色(m ax λ=542nm ),试从吸收光谱产生机理上给予解释。(参考书P23) 解: 由于铬黑T 在PH<6、PH =7、PH =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围,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互补色。由于当PH<6到PH =7到PH =9.5试,最大吸收波长有m ax λ=515nm 到m ax λ=615nm 到m ax λ=542nm ,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铬黑T 在PH<6时为红色,PH =7时为蓝色,PH =9.5时为紫红色。 5、4-甲基戊烯酮有两种异构体: (左图) 和 实验发现一种异构体在235nm 处有一强吸收峰(K =1000L ? mol -1? cm -1),另一种异构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doc

西安理工研究生考试 传 感 器 与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课 后 习 题

1、对于实际的测量数据,应该如何选取判别准则去除粗大误差? 答:首先,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值的误差。去除粗大误差的准则主要有拉依达准则、格拉布准则、t检验准则三种方法。准则选取的判别主要看测量数据的多少。 对于拉依达准则,测量次数n尽可能多时,常选用此准则。当n过小时,会把正常值当成异常值,这是此准则的缺陷。 格拉布准则,观测次数在30—50时常选取此准则。 t检验准则,适用于观察次数较少的情况下。 2、系统误差有哪些类型?如何判别和修正? 答:系统误差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误差按照一定规律出现的误革。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乂可以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判定与修正: 对于系统误差的判定方法主要有: 1、对于定值系统误差一?般用实验对比检验法。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恒定系统误差。 2、对于变值系统误差:a、观察法: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的各个残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这些判断准则实质上是检验误差的分布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b、残差统计法:常用的有马利科夫准则(和检验),阿贝-赫梅特准则(序差检验法)等。 c、组间数据检验正态检验法 修正方法: 1.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根源 2.引入更正值法 3.采用特殊测量方法消除系统误差。主要的测量方法有:1)标准量替代法2)交换法3)对称测量法4)半周期偶数测量法 4.实时反馈修正 5.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3、从理论上讲随机误差是永远存在的,当测量次数越多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越接近真值。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动检测系统时,计算机可以尽可能大量采集数据,例如每次采样数万个数据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结果合理否? 答:这种做法不合理。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符合正态分布。当次数n增大时,测量精度相应提高。但测量次数达到一定数Id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下降很慢。对于提高精度基本可忽略影响了。因此要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不能单靠无限的增加测量次数,而需要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选择仪器的精度及确定适当的次数等几方面共同考虑来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的接近真值。 4、以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为例,分析传感器时间常数对动态误差的影响。并说明热电阻传感器的哪些参数对有影响? 答:1、对于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来说,传感器常数对于温度动态影响如式子t2=t x-T (dtJdt)所示,7■决定了动态误差的波动幅度。了的大小决定了随着时间变化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习题参考答案@余成波

第三章习题参考解 3.1 电阻式传感器有哪些重要类型? 答:常用的电阻式传感器有电位器式、电阻应变式、热敏效应式等类型的电阻传感器。 3.2 说明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它的灵敏系数K 与应变丝的灵敏系数K 有何差别,为什么? 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当应变片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时,其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的灵敏系数K 是指把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即??????++=l dl d K ρρμ)21( 由部分组成:受力后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21(μ+;由材料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l dl d ρρ。 应变丝的灵敏系数K 为E K π=,指与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有关。 3.3 金属电阻式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 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电阻定律。当应变片的结构尺寸发生变化时,其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谓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 料,当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3.4 假设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K=2,R=120Ω。问:在试件承受600με时,电阻变化值ΔR=?若将此应变片与2V 直流电源组成回路,试分别求取无应变时和有应变时回路的电流。 解:因为x R R K ε?=,故有 Ω=??==?144.06001202R K R x ε 无应变时回路电流为 A R U i 0167.0120 21=== 有应变时回路电流为 A R R U i 0166.0144 .012022=+=?+=

3.5 题3.5图所示为一直流电桥,供电电源电动势3V E =,34100R R ==Ω ,1R 和2R 为相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其电阻均为100Ω,灵敏度系数K=2.0。两只应变片分别粘贴于等强度梁同一截面的正反两面。设等强度梁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为5000με,试求此时电桥输出端电压0U 。 解:根据被测试件的受力情况,若使一个应变片受拉,一个受压,则应变符号相反;测试时,将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邻臂上,如题3.5图所示。该电桥输出电压O U 为 因为100,100,432121====?=?R R R R R R ,则得 015.05000232 12121110=???==?=x EK R R E U εV 3.6 哪些因素引起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写出相对误差表达式,并说明电路补偿法的原理。 答:产生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和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由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总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 ()[]t K R R s g t ?-+=?ββα00 (0,R R t 分别为温度为C t 0和C 00时的电阻值;0α为金属丝的电阻温度系数;t ?为变化的温度差值;g s ββ,分别为电阻丝和试件线膨胀系数。) 最常用、最有效的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补偿方法是电桥补偿法,其原理如图所示。 题3.5图 311112234()O R R R U E R R R R R R +?=-+?+-?+

测试技术课后题部分答案

1.1简述测量仪器的组成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感受件、中间件和效用件。感受件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感知被测参数的变化,同时对外界发出相应的信号;中间件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处理后传给效用件,放大、变换、运算;效用件的功能是将被测信号显示出来。 1.2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精确度、恒定度、灵敏度、灵敏度阻滞、指示滞后时间等。精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一致的程度;恒定度为仪器多次重复测量时,指示值的稳定程度;灵敏度以仪器指针的线位移或角位移与引起这些位移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间的比例表示;灵敏度阻滞又称感量,是足以引起仪器指针从静止到做微小移动的被测量的变化值;指示滞后时间为从被测参数发生改变到仪器指示出该变化值所需时间,或称时滞。 2.3试述常用的一、二阶测量仪器的传递函数及它的实例 答:一阶测量仪器如热电偶;二阶测量仪器如测振仪。 2.4试述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含义、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答: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是用来评价系统正确传递和显示输入信号的指标。研究方法是对系统输入简单的瞬变信号研究动态特性或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研究频率响应。评价指标为时间常数τ(一阶)、稳定时间t s和最大过冲量A d(二阶)等。 2.6试说明二阶测量系统通常取阻尼比ξ=0.6~0.8范围的原因 答:二阶测量系统在ξ=0.6~0.8时可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此时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ωn会使响应速率变得更快。 3.1测量误差有哪几类?各类误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系统误差是规律性的,影响程度由确定的因素引起的,在测量结果中可以被修正;随机误差是由许多未知的或微小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出现与否和影响程度难以确定,无法在测量中加以控制和排除,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算术平均值逐渐接近零;过失误差是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3.2试述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答:仪器误差,安装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操作误差(人为误差),动态误差。消除方法:交换抵消法,替代消除法,预检法等。 3.3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有何特点? 答:单峰性、对称性、有限性、抵偿性。 4.1什么是电阻式传感器?它主要分成哪几种? 答:电阻式传感器将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敏感元件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电路处理之后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分为金属应变式、半导体压阻式、电位计式、气敏式、湿敏式。 4.2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几种? 答:在实际使用中,除了应变会导致应变片电阻变化之外,温度变化也会使应变片电阻发生误差,故需要采取温度补偿措施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桥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种。 4.4什么是电感式传感器?简述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电感式传感器建立在电磁感应的基础上,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把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电感量变化的传感器。 4.5什么是电容式传感器?它的变换原理如何 答:电容式传感器是把物理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对于电容器,改变ε ,d和A都会 r 影响到电容量C,电容式传感器根据这一定律变换信号。 4.8说明磁电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它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在使用中各用于测量什么物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