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PPT课件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综合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信息密集 6.政策性强 7.可操作性 8.广泛性和群众性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
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在众复体其多杂志环理显性涉、,。境的环环这,,及对是主规信综境境构是环这的策自要划息合管问成环境是领措然体与的一“理题一境规环域施、现管 密体因与的个规划境广综工以理集化地经地有划与管泛合程下的、,制济区机生管理、、、方综不决宜管性整命理的影部技面合完定”理特体力必主响门术:性备了、征;的须要因协、1反、它社十.主注特素调经目应不的会分要重征标准整管明标。可确 济、行社和,会难即相以符结获合合得经的是济综环和合境技体规术,划支也与撑是管能理力所,
重要参考书目
• 丁忠浩. 环境规划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 海热提 · 涂尔逊.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马晓明. 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 环境规划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环境保护战略只是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原则、方针、政策、目标、 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而要把环境保护战略落到实处,则需要通过环境规划来实 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 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相协调。
– ② 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没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可能编制出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学基本理论(ppt41张)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 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在该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积极的因子。
四、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必须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 应,进行环境规划前必须掌握复合生态系统相 关知识的知识。从三个方面理解它们之间关系: 自然子系统是环境规划的本底和基础 调控社会、经济子系统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和内 容
生态技术是人们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种技术形式。 其包括环境保护技术或环境工程技术、绿色技术、清 洁技术,以及模拟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技术。 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导向,通过资源多层 次利用,使物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工 业系统中不断利用、以废物最少化的方式完成产品生 产 特点:高效率、高产出和低污染
2.1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 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 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 维持自身稳态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 态的开放系统。
环境规划学将从环境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 角度进行研究。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环境规划的研究重点就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 的相互作用。环境规划既要研究环境系统本身 规律,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对环境系统的影响。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概念与定义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 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能表征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 运动性质。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 绪论(1)
分析方法,定量地丰富规划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科 学且全面的情景分析。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 前景?
(四)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P10
国家环境规划
部门行业环境规划
省、市、自治区环境规划
地、市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
省、区、市 部门环境规划
计划单列市环境规划
上一层次的环境 规划是下一层次 的依据和综合, 下一层次规划是 上一层次规划的 条件和分解,因 而下一层次的规 划的实现是上一 层次规划完成的 基础。
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 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 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们的环境 权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 天赋人权---环境享用权
•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一、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①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②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③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④时间尺度衔接过渡问题
二、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
①目标约束性转变 ②经济导向性转变 ③空间调控性转变
三、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 综合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分析法 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可以吸收不确定性优化与风险决策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2学时)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5学时)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4学时)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4学时)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2学时)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2学时)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4学时)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2学时)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2学时)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1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 前景?
(四)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P10
国家环境规划
部门行业环境规划
省、市、自治区环境规划
地、市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
省、区、市 部门环境规划
计划单列市环境规划
上一层次的环境 规划是下一层次 的依据和综合, 下一层次规划是 上一层次规划的 条件和分解,因 而下一层次的规 划的实现是上一 层次规划完成的 基础。
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 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 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们的环境 权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 天赋人权---环境享用权
•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一、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①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②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③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④时间尺度衔接过渡问题
二、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
①目标约束性转变 ②经济导向性转变 ③空间调控性转变
三、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 综合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分析法 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可以吸收不确定性优化与风险决策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2学时)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5学时)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4学时)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4学时)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2学时)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2学时)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4学时)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2学时)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2学时)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1学时)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EBC=F(T、S、B) (时间,空间,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
13
❖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 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类,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 设施、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 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整体环境单元的容量与单一环境要素的容量之间的关系,可用 下式表示: EA W SB
环境单元平均 大气平均 水体平均 土壤的平均 生物的平均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8
(1)水环境容量计算要点: ❖ 确定受纳水体的水质现状,分析受纳水体水质
达标程度。 ❖ 按水域功能区划分,确定水质标准。 ❖ 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
环境系统分析的任务 ❖ 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
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 ❖ 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
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境规划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 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环境本身存储、输移转化的的 自然属性。一般来说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 境容量。
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 使用控制区总量允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 许限值来控制大气环境容量。 ❖ 反演法 ❖ 模拟法 ❖ 线性规划法
11
2、环境容量的应用及其问题
环境容量在控制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 ❖ 将环境系统单一地理解为容纳废弃物的“容器”; ❖ 环境容量这一概念不足以涵盖环境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支持能力; ❖ 与最小费用为目标分配污染物削减量矛盾,不可 预见的经济发展所对应的环境容量不能估算出来。
13
❖ 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 源、生物资源等。 第二类,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 设施、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 第三类,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 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整体环境单元的容量与单一环境要素的容量之间的关系,可用 下式表示: EA W SB
环境单元平均 大气平均 水体平均 土壤的平均 生物的平均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8
(1)水环境容量计算要点: ❖ 确定受纳水体的水质现状,分析受纳水体水质
达标程度。 ❖ 按水域功能区划分,确定水质标准。 ❖ 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
环境系统分析的任务 ❖ 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
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 ❖ 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
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境规划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 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环境本身存储、输移转化的的 自然属性。一般来说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 境容量。
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 使用控制区总量允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 许限值来控制大气环境容量。 ❖ 反演法 ❖ 模拟法 ❖ 线性规划法
11
2、环境容量的应用及其问题
环境容量在控制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 ❖ 将环境系统单一地理解为容纳废弃物的“容器”; ❖ 环境容量这一概念不足以涵盖环境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支持能力; ❖ 与最小费用为目标分配污染物削减量矛盾,不可 预见的经济发展所对应的环境容量不能估算出来。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1PPT课件
第三章 环规划 的内容1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环境规划学 PPT课件(596页)[1]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 P17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2.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省、市、县、乡等。 P18上一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一层次的依据和综 合,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 因而下一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一层次规划完成 的基础。
3.2 环境规划的类型 3.2.5按性质划分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1)概念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 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环境容量 WQ=WS(标准浓度)—B(本 底浓度) WQ=M(WS-B) M---环境介质的量 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 率(重量)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2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承载力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 2.4 空间结构理论
2.1 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1)环境系统是自组织系统 环境系统是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条件 下,系统自发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也就是说环境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 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量:某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 (对他)的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阈值)。 人类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从环境系统中获取资源---生态破坏 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
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2.1 基本特征
2.1.1整体性 2.1.2综合性 2.1.3区域性 2.1.4动态性 2.1.5信息密集 2.1.6政策性强
2.2 环境规划的原则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PPT课件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主要内容: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2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一 、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系统 Ø 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
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 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 们分别构成 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 壤环境 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子系统。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11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
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 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
---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 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 的相互作用(功能之一)
5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1、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某一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生物数目之最 高限度。(远东英汉大辞典)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区域性;时序性;可变 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8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联系:
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环境容量反映 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外部性;环境承载力反 映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内部性。 环境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对 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 在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即环境容量基础 之上的。所以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定义为区域 环境以最大的环境容量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的承载能力。
1
主要内容: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空间结构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
2
第一节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一 、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一)环境系统 Ø 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
质、水、土壤、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生存 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物,它 们分别构成 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 壤环境 以及城市环境等要素子系统。
1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11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
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 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 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
---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展关系 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 的相互作用(功能之一)
5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1、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某一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生物数目之最 高限度。(远东英汉大辞典)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区域性;时序性;可变 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8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联系:
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环境容量反映 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外部性;环境承载力反 映的是环境功能作用的内部性。 环境承载力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对 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 在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即环境容量基础 之上的。所以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定义为区域 环境以最大的环境容量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的承载能力。
环境规划学(540页)PPT课件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的 3)自然保护规划:为保护可更新资源、文物古迹、风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知识(ppt54张)
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功能之一)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1)概念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 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由于环境容量的概念较多地使用于环境规划之中,而在做环境 规划时一般不去研究环境的自净机制,所以可用环境浓度标准 值与背景值之差,并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 即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也就是简化表达的环 境容量。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 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环境容量 WQ=WS(标准浓度) WQ=M(WS-B) M---环境介质的量 B---本底浓度 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率(重量)
2.1 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2)环境系统的功能 功能一:环境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 功能二:环境系统和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 ----提供自然资源和容纳净化污染物
2.1 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3)环境系统和环境规划关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 ---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
2.2.2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连续性---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 (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稳定性---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 均衡性---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 独立性---个体发展的独立性(因地制宜,保持活 力); 更新性---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2) 环境容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 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四)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 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城市建设中的独 立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互 为参照和基础。城市环境规划目标是城市 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参与城市总体规 划目标的综合平衡。由于城市是人与环境 的矛盾最为突出和尖锐的地方,因而城市 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城市环境保护这一重 要篇章。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 方面的专项规划 f的总称。因此 ,环境规划应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人其中。环 境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 互协调,并且是其中的重要 目标之一。环境规划所 确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 建设工程等,都应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 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②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③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④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⑤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w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 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 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 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w 4.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 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 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四)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 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城市建设中的独 立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互 为参照和基础。城市环境规划目标是城市 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参与城市总体规 划目标的综合平衡。由于城市是人与环境 的矛盾最为突出和尖锐的地方,因而城市 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城市环境保护这一重 要篇章。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 方面的专项规划 f的总称。因此 ,环境规划应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人其中。环 境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 互协调,并且是其中的重要 目标之一。环境规划所 确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 建设工程等,都应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 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②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③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④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⑤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0/11/23
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
w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 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因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 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 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w 4.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 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学 PPT课件(596页)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1)概念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 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环境容量 WQ=WS(标准浓度)—B(本 底浓度) WQ=M(WS-B) M---环境介质的量 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 率(重量)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4.2.3深化阶段(1996--) 环境规划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 ---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经济发展污染加重。
4.3 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规划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为目的,但协调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 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 我国环保工作成效不大,环境和经济的分割是重 要原因。因此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规划至关重要。
环境规划学
HB
1
绪论
1.1 1.2 1.3 1.4 概述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1.1 概述 1.1.1 环境规划的概念
P1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 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 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是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 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环境权
1.3 环境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1.3.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3.2 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1.3.3 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1.3.4 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22
5
(二)环境规划的定位源自 1. 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 “ 社会一经济一环境 ” 这一大 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城市、省区、流域)。
2. 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 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 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 、 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 边缘性。
2019/5/22
2
2010年的环境灾害多发于国有企业及与能 源、矿产相关的产业,凸显了这些企业管 理模式的陈旧,缺乏预警及罔顾公益等问 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环境污染就不 单纯是经济扩张的自然后果,而更像是一 系列人为错误的结果。除了企业管理上的 漏洞,政府监管也存在着漏洞。
2019/5/22
2019/5/22
6
二、环境规划的功能 ①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②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
③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 为
④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⑤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19/5/22
7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六)政策性强
政策性强也是环境规划的一个特征,从环境规划
的最初立题、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策分析,
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经常会面临从
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完成选择的重要
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
制度、条例和标准。
2019/5/22
10
四、环境规划的原则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2010年的环境事件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的 话,应该是个“漏”字。从年初中石油公
司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事件开始, 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废水泄漏污染汀江;7 月17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引发海洋污染; 10月22日韶关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将近 300公斤铊排入北江,造成严重水污染。国 际社会也不甘寂寞,6月份BP在墨西哥湾 钻井平台的漏油成为本年度最严重的环境 灾害。
2019/5/22
4
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述
一、环境规划的涵义 历史经验证明,人类 “ 野蛮征服 ” 自然的时代已经结
束,现在已开始进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文明时期。 人类 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必须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生 态规律,否则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规划就是人类 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而采取的主 要行动。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 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 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 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四)动态性
环境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在不
断变化 ,无论是环境问题(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
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随时间发生着难以预料
的变动。 2019/5/22
9
(五)信息密集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是环境 规划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环境规划的全过程中, 自始至终需要收集、消化、吸收、参考和处理各 类相关的综合信息。规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搜集的信息是否较为完全,能否识别和提取 准确可靠;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 并很好地利用 (参考和加工)。
2019/5/22
1
而这些污染物之所以频频泄漏,最终都可归结为是管理和 监督层面巨大的体制“漏洞”所导致。企业当然是造成环 境污染的第一责任人。但问题是,大多数污染都不是一个 事件,而是一个过程。原因很简单:只有污染积累到一定 程度,其影响才会表现出来。环境污染后果的滞后性意味 着,虽然上述环境灾害被称为“突发事件”,但实际上都 和日积月累的企业长期管理失范有关。以紫金矿业污染为 例,其对汀江流域的污染实际上已有数年的时间,此次污 染更是在其承认的9天前就已经发生。但其第一时间的反 应却不是报告环保部门或采取措施堵漏,而是对新闻媒体 封锁消息,瞒报事故,直至酿成难以收拾之局面。
2019/5/22
8
(三)区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环境规划 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所谓地方特色主要体现 在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 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 同,控制方案评论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 同,各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环境 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律、程序和方法必须融人地 方特征才是有效的。
3
第一 章 绪 论
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有目的地预先调控人 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与 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的保护 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 基础 — 环境。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 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是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的 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和实施环境规划对于协 调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保证国家 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二)综合性
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反映在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影 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和部门协调复杂。
4.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 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 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 域的动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 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 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