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带分布中的非地带性现象例析t

合集下载

非地带性ppt课件

非地带性ppt课件
在新疆行走,满眼荒凉,但有时候也会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 是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的景象。如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河谷。
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西北整体的景观不一样呢?
水分的差异。局部地区由于降水、冰雪融水 或者地下水等丰富,形成绿洲。
完整编辑ppt
1
地方性分异
完整编辑ppt
2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南半球副热带地 森林带或草原 区大陆西岸 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水 昆仑山麓 分 尼罗河谷地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 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绿洲 完整编辑ppt
尼罗河河水灌溉 6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 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 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完整编辑ppt
26
[解题指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尝试解答] 3.D 4.C 完整编辑ppt
27
完整编辑ppt
28
完整编辑ppt
29
完整编辑ppt
30
完整编辑ppt
31
完整编辑ppt
32
题组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题组二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 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 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 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 其一说明成因。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现象分布及成因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现象分布及成因

非地带性现象(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非地带性现象表现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影响南美洲大陆西岸3°S ~20°S 分布着狭长的热带荒漠带①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吹离岸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部)、热带草原带(中部)相对于大陆东岸,欧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纬度高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从海洋上空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而大陆东岸,冬季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寒冷亚寒带针叶林带相对于大陆东岸,欧洲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高苔原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带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巴西高原东南部等为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①信风带;②高原或山地的迎风坡;③受暖流影响热带草原带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位置是海洋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尼罗河谷地的绿洲尼罗河提供了水源热带荒漠带2.非地带性与地带性的关系(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6.B 7.C 第6题,该山地南北两侧 基带主要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 山山脉符合条件。第7题,天山北坡水汽主 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 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条件好, 自然带4土壤有机质多,且分解作用弱,有机 质储量高,土壤肥沃。
该山地可能位于(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分 度地区 带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 带草原带、பைடு நூலகம்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 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由 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此地处 于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 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改变”
(2)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 草原带
3、“约束”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各自然带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 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 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 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 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 寒流]的影响)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 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 温度低,蒸发(对流)弱, 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 带。
2、“改变”
(3)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
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 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 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 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 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 叫做非地带性。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 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 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是南半球相同纬度 绝大部分是海洋。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又称隐域性。

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

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浅析自然带中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浅析自然带中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划分 为以下 四个 带: ①亚寒带针叶林带 ( 。N 7。N; 5 0 -0 )②温 带落 叶阔叶林 垂直变化。如图 带( 南北纬 3 。-5 。之间的大陆东部和南北纬 4 。-6 。之间的大陆西 5 - 0 0 - 0 说 明: 1 低纬度和 中纬度 的高 山地 区 ()
部)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 纬 2 。- 3 。之 间的大陆东部) ④ 亚热 这种 垂直分 布表现 最为明显 。例如 , ; 南北 5 - 5 ; 赤道 附 乞力马扎罗 山海拔 59 8 5米) 带常绿硬 叶林带 ( 南北纬 3 。-4 。之间的大陆西部) 0 - 0 。地球表面的各个 自 近 的最高山岭 (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各 组成 要 素 ( : 形 、 候 、 湖 、 被 、 壤 等 ) 地 如 地 气 河 植 土 在
分 布 规 律 : 山 麓 到 山 顶 自然 景观 在 垂 直 方 向上 依 次 变 化 。 从 如 图
表按确定方向呈现有规律的空间分化 , 为地域分异 , 表现 为 自然带 称 其 1 自然 带 的含 义 、 陆地上的不 同地区, 由于所处 的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各不相 同, 分别具 有一定热量和水分 的组合,形成 不同的气候 以及与之 相适应 的有代表性 的
课 改
浅析 自然带中的 “ 地带性分 布规 律” 非地带性 现象” 和“
甘肃省华池一 中 邓怀颖
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 形成基础: 水分条件为基础 , 以 同时 也 是 在 一 定 的温 度 条 件 上 进 行 的 。 地球 上没 有地理环境完全相 同的两个 区域 。为了认识 地 理环境的地域 差 典型特例 ;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 向内陆的变化。 异, 我们必须 了解 自然带 。 说 明: 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 明显 。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 、 即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带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子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子

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表现1:植被变化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 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 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 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4.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 纬度: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2.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3. 坡向: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4. 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
巴塔哥尼亚高原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
树造林。
2、干旱地区: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
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区域: 退耕还湖
小结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形成 基础
热 量
影响 因素
太阳 辐射
分布规律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
雨的北坡雪线告诉要低。
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

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
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高中地理——部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成因分析并举例

高中地理——部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成因分析并举例

部分非地带性气候分布成因分析并举例
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2.中美洲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中美洲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3.几内亚湾沿岸北侧为热带雨林气候?
4.东非高原(南美圭亚那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5.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6.澳大利亚北侧(达尔文)为热带草原气候?
7.南美西侧大约10°S地区出现热带沙漠气候?
8.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9.伊比利亚中部(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0.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的寒极的原因?
11.大高加索山脉的西南侧的索契(约45°N,西南临黑海,背靠大高加索山脉)为地中海气候?
12.索马里半岛东南沿岸(大约10°N)为热带沙漠气候?
13.印巴之间塔尔沙漠形成?
14.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纬度分布位置偏低?
1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1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
17.南非的德班(大约10°S)为热带草原气候?
18.俄罗斯远东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潘帕斯草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纽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德干高原上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一、知识讲解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二、高考经典试题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解析第(1)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

答案(1)C(2)D三、跟踪训练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第37届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于2015年1月5日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发车,1月18日在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收车,途经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三国。

高中地理例析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例析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专题辅导

高中地理例析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专题辅导例析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湖北卞文洲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一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鲜明,这些因素称为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

一、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例1:图中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两地自然带不同,请写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原因。

解析:甲、乙两地位于西风带内,乙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带,受西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地带性显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甲地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且为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地带,降水稀少,正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不能继续向东延伸,而形成温带荒漠带。

答案:甲为温带荒漠带,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乙地受西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地形为少,形成温带荒漠带。

二、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

例2:读世界上某种自然带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2)题。

用心爱心专心(1)该自然带的分布地区中,甲地区其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陆地的纬度分布B. 降水条件C. 地形D. 洋流(2)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上可知北半球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缺失这两种自然带,其原因是( )A. 受西风漂流的影响B. 受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影响C. 受地形与地势的影响D. 受热量与水分条件的影响解析:从图中可知该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它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在30?~40?大陆的西部,在非洲西南部它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S,主要是受陆地纬度分布的限制,因为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低于35?S.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因为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

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PPT课件(上课用)1 人教课标版

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PPT课件(上课用)1 人教课标版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 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 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 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同纬度地区 少,热量、水分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带分布中的非地带性现象例析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现就自然带分布中的非地带性现象举例分析如下: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1)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非洲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原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而非洲大陆没有达到相应的纬度。

(3)非洲南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纬度较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部,在非洲西南部它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S,主要是受陆地纬度分布的限制,因为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纬度低于35°S。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1)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的形成由于地形阻挡,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降水、植被差异很大。

安第斯山南段处于中纬西风带,强劲的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茂盛,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因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地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则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正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不能继续向东延伸,而形成温带荒漠带这一非地带性分布。

(2)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赤道附近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理论上应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然而东非高原虽有赤道穿过,却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从下垫面状况来看,该地海拔高,气温较低,对流现象不如刚果盆地显著,因而降水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因而形成了气候温凉,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四处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带)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及中美洲的东北部。

这些地区都远离赤道,纬度都高于10°(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怎么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呢?综合分析它们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可知这四处有共同的成因,首先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本身较好。

其次都受到暖流的影响,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均分布在信风带大陆的东岸,受来自海洋的迎岸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的影响,海洋信风在山地地形的阻挡下,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带)。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地形的约束
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受地形影响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呈狭长带状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隔断,究其原因,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
区的结果。

各自然带受到高大山地阻挡,无法向东部扩展;同时又受沿岸寒流或暖流的影响,使得气候向低纬或高纬方向延伸,因此呈现出狭长带状分布。

例如,秘鲁、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南美西岸因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度延伸直至赤道附近。

再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例,欧洲西部比北美洲的分布面积大,其原因为:欧洲西部地势低平,海岸线曲折、破碎,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较大。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阿尔卑斯山为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一侧自然带向高纬延伸且面积要广阔一些,寒流一侧则向低纬延伸。

例如,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高纬延伸到北极圈以北地区。

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受千岛寒流的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低纬度方向延伸。

再如非洲南半球热带荒漠带、南美洲西岸热带荒漠带,分别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的影响,向低纬方向延伸。

5.地带性自然带中的斑状分布
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如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棉花基地以及埃及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

我国天山、昆仑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高考典型例题】(2007年四川文综卷)根据表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A、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
B、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
C、③----高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生
D、④-----高山草地带-----小麦
(2)该山地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终年受赤道暖流影响
B、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河流源远流长
【解析】该题以970W附近某山东坡年均温、山麓自然带为情景,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及对自然带垂直变化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自然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低纬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热带雨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

第(1)题,由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及水稻的生长习性可以确定选项A正确;也
可以根据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排除选项B、C,由小麦的生长习性和4100~5700米的年均温排除选项D。

第(2)题,最适宜人类聚居地带的年均温应该是24℃~1 8℃。

第(3)题,由该地经度位置(970W)和山麓自然带类型确定该地位于中美地峡,该区域不受赤道暖流影响,山地东侧的山麓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河流短小流急。

【答案】(1)A (2)A (3)B
【变式训练】读下图,其中图中两纬线数值相同,③、④自然带类型相同,①、⑤自然带类型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2)下列有关①、⑤自然带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解析】据图可知,甲图显示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乙显示的是非地带性规律。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甲大陆应该是亚欧大陆,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乙大陆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该地位于中温带,受西风带控制,④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①、⑤为温带荒漠带,⑤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巴塔哥尼亚荒漠。

【答案】(1)B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