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突破与特色
(一)贴近中职的实际 1 办学实际
中职校开设的专业门类繁多,学制不一; 各专业岗位对未来从业人员在文化基础知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 甚至上下差距较大; 校长拥有较大的自主办学权。
2 学生实际
大部分学生今后上岗就业与一部分学生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 学习; 不同的学校之间、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同一所学校同一 专业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 的较大差距; 不少学生学有困难与少部分学生学有余力。
3、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层次实施有弹性,给教学以很 大的空间。
4、贴近中职实际,体现了中职的特点。
一、编 写 情 况
建议作如下的修改: 1、文字需通篇润色,尤其是总目标的表述、使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逻辑上更准确、合理。 2、“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是否可适当降低。 3、对教师的要求要适当精简,能更照顾中职教师的 实际。 我们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此课程标准通过评审。
三、课 程 理 念
● 中外优秀作品是载体 ● 中外优秀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是途径 要聚焦文本,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读懂文本,文本是 阅读的基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 目的是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 文素养,进而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劳动者。
三、课 程 理 念
(4)拓宽学习渠道,强化语文实践
三、课 程 理 念
●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确定不宜过多、过高,而要 集中、恰当。要以学生为本,既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 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又要充分考虑学生 存在的语言潜能,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存在 的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具有可接受性 和针对性。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不 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想学、 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1)听话能力 (2)说话能力 (3)读文能力 (4)写文能力
新课标
能 力
(1)口语交际能力
听话能力 说话能力
(2)阅读能力 (3)写作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2),(3)
3. 态 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3)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 听话能力点三级指标体系 2. 听话实践点三级指标体系 3. 说话能力点三级指标体系 4. 说话实践点三级指标体系 5. 读写能力点三级指标体系 6. 应用文写作能力三级指标体系 7. 应用文写作实践三级指标体系 8. 文学作品选读能力三级指标体系 具体内容(略) (二)教学要求 1. 认知领域要求 2. 实践领域要求 3. 情感领域要求 新课标 三、内容与要求 1.“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 (一)基础知识 (二)口语交际 (三)阅读 (四)写作 2.“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一)基础知识 (二)口语交际 (三)阅读 (四)写作 3.课时安排
五、课 程 目 标
2.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较“10181”课标增加⑦ “掌握常用应用 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能力 将“10181”课标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归 为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语文学习 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五、课 程 目 标
1.总目标 ① 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习热情”写入总目标,意在要重视并调动学 生非智力因素。 ② 继续强调学生应“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 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 力”。 ③ 正视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化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对 此,提出“能通过网络、影视、书报、杂志等各种 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 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
三、课 程 理 念
(1)开发语言潜能,关心内心需求 (2)注重语言积累,打好语文基础 (3)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4)拓宽学习渠道,强化语文实践
上述四个理念,第一个是基础,是前提, 是出发点。四个理念呈层递式特点:(1)(3)从深度发展,(4)由深度向广度发展。
三、课 程 理 念
(1)开发语言潜能,关注内心需求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三、课时安排 四、教材编选 (一)教材编写原则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模式 五、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和要求 (一)形式 (二)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组织 (二)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 (一)内容与标准 (二)基本方法 (三)评价等等 四、课程实施 1. 教材编写 (1)编写体例 (2)编写原则 2. 教学建议 ①—⑧ 3. 评价意见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4. 保障措施 (1)教师素养 (2)教学管理与指导 (3)配套措施 新课标
的坡度。
六、教 材 编 写
编写体例
根据“10181”语文课标编写的“10181”教材共有 《听说分册》、《读写分册》、《应用文分册》和《作 品选读分册》四册,每学期同时使用四个分册教材存在 诸多不便。 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体例确定为:整套教材对现代 文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口语交际和应用文五个方 面进行系统整合,体现五项兼全、循序渐进、学练有序、 有机配合、分编成册、利教便学的特点。
● 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 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是,虽一直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 且在校期间化的时间和精力又不少,但效果却是“少、慢、 差、费”,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里 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 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学生的内心需求是,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很希望自 己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长进,但对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 认识不足,对自己学不好语文感到困惑甚至痛苦,缺乏思想 准备和精神准备,缺乏良好学习方法,非智力因素发挥不够, 很希望能有一位良师来指点迷津,并企望能走捷径、一蹴而 就。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试用稿)
一、编 写 wenku.baidu.com 况
(一)编写进程 03年12月 编写组成立
04年2月
04年6月 04年9月~05年2月 05年3月
着手编写
完成初稿 编写组讨论修改初稿 提交职成教部讨论
一、 编 写 情 况
05年4月~5月 05年5月下旬 提交市中心组审读 提交市教研室内审
七、教 学 建 议
① 承认在同一专业、同一教学班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 不同的现状和所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想学、能学并 学有所得。 ② 课内与课外,“学得”与“习得”,单渠道与多渠道 的结合。 ③ 重视价值取向的目的与要求。 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想学 (适合实际) 能学 (讲究效率) 学 有所得 ⑤ 努力改进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提供、启发、鼓励、激励
05年6月30日
05年8月 05年9月~06年2月 06年3月
通过专家组审定
上职成教网征求意见 反复磨稿、最后定稿 正式出版
一、编 写 情 况
(二)专家组审定意见 新“课标”在继承原“课标”的基础上,借鉴普教 及全国中职“课标”的养分,并有新的发展和开拓。 1、新“课标”理念先进,定位准确。 2、整体框架合理,特色鲜明。
六、教 材 编 写
编写原则
“10181”课标
1. 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新课标
1. 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2. 把“教材”变为“学材”的 2.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材 原则; 的编写要具有“学材”的特点和 功能,既利教,更便学;
3. “文道统一”的原则;
3. “文道统一”的原则。 4. 课文系统要贯彻量化和优化 相统一的原则; 5. 学练系统要贯彻知能转化的 原则。
七、教 学 建 议
让“教法贴近学生”应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识: 1.抓好课前预习,重视学法指导,不上无预习课 2.紧扣课标要求,进行削枝强干,不面面俱到 3.重视提示简析,授之阅读钥匙,不瞎子摸鱼 4.聚焦文本教学,适度运用媒体,不喧宾夺主 5.设计问题探究,倡导师生互动,不包办代替 6.坚持能力本位,切实抓好训练,不只讲不练 7.留有时间空间,展示学生成果,不机械程式 8.精心编制练习,促使知能转化,不照单下发
二、课程目标
1. 总目标
(1)(2)(3)
2. 分目标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二)、目标内容 1. 知识 (1)—(6)
新课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
(1)—(6) 内容基本相同 (7)掌握常用应用文书 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 式和写作要求。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2. 能 力
三、课 程 理 念
● 注重语言积累 途径: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 与训练。 适量:量过多,学生厌倦或草草应付或互相抄袭或 干脆不做 ;量过少,达不到目的。 必需:从大部分学生今后上岗的需求出发,选择并 确定内容与要求。 ● 打好语文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三、课 程 理 念
按照专家组意见,送审“课标”又作了进一步修改。
二、编 写 原 则
传承“10181”语文课标以能力为本位的 课程目标,吸纳其对课程目标的可取的界 定。 借鉴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标,吸纳其框架 结构,吸纳其对课程定位、课程理念可取 的界定以及实施意见中可取的表述。
借鉴全国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提出 适合可行的编写体例。
五、课 程 目 标
② 要求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多看到自己的提高与 进步,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③ 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 法。 ④ 掌握自学的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引导和培养,并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 引导和培养,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和“渐进”
此理念的提出,是因为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的发 展,文化传媒的形式日趋多样,手段日益更新,信息量 更是日益增多,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并为语文课程开通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渠道。 ●开放性与自主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能学语文,学生有 了自觉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就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就能自主地学习,那么,学好语文就并不难。
(3)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此理念的提出,是因为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实施, 要着眼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我们今天面对的 中职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明天将成为从业人员,是社会 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 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即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 情趣和健全高尚的人格。
三、课 程 理 念
(2)注重语言积累,打好语文基础
此理念的提出,一是针对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长期 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企望 能走捷径,一蹴而就。二是因为语文课程能否为学生打 好今后从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 做一位合格的从业人员,关系到他们在将来的继续学习 和终身发展中是否有后劲。
三、课 程 理 念
● “学得”与“习得 ● 课内与课外 ● 单渠道与多渠道
上述三条,更强调的是后者,强调语文学习更要在课外, 通过多渠道的“历练”来“习得”。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引言)
1. 2. 3.
新课标
一、导言
课程定位 课程理念 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
(一)目标分类 1. 总目标 2. 分目标
此理念的提出,一是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现 在学生基础实在太差,根本不要学习,语文无法教, 教不好”的无能为力的思想;二是针对中职语文教 学目前存在的低效的现实。 ● 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能 开发语言潜能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 能,进而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记忆,调动学生以往 的语言积累。
三、课 程 理 念
七、教 学 建 议
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感受、思考、发问、发表、 质疑、解疑 ⑥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会 学、乐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⑦ “以能力为本位”就应强化训练,尤其是口语交际和 应用文。 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 充分运用是手段,有效运用是目的 ● 编制课件要在容量和时间上留有一定余地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 ● 教师要对学生起好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