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及实施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是在分层次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编制的。

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话、诗词、演讲、百家文化、写作、阅读等语文课程,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下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基本文化修养、改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语文课程涵盖面更宽泛。

一方面,语文课程设置面向更加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学生需求,贴近实际,将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国文化进行深度对比,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十二学科组合,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实用有用的知识。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体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改进教师上课组织形式,摈弃传统教学手段,利用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

运用丰富的语文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出台,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开启,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为更多高职学生打开新的世界。

我们期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走向新的高度。

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本要求,其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语文知识,以适应专业学习、劳动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需要。

本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划分A、B两个层次,其中B层次为各中专、职校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和要求;A层次为各中专、职校学生根据专业学习和升学需要选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要求是现阶段语文学科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基础知识1、语音:B、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常用汉字注音或按照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A、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文字:B、掌握常用汉字的形、音、义,在正确读写的同时,做到书写符合规范,字迹端正、清晰,不写错别字。

A、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别常用同音字、形似字、明显的形声字和常见的多音多义字。

3、语汇:B、正确理解和使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辨析常用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了解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A、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搭配的关系、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辨析语词,理解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语法:B、正确辨别单句和复句。

能分析单句的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能辨析一般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

能发现并改正常见语病。

A、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特点。

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特点。

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析上述句式的表达作用。

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句式转换。

5、修辞:B、正确辨别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引用、排比、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并能理解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A、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锤炼、不同句式在表达上的作用。

6、标点符号:B、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A、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标点符号,或辨析常用的标点符号的意义。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等。

以下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目标: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发现与鉴赏:学生能够发现和鉴赏文学、文化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与结构:中职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为基础性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注重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场应用写作、商务文书处理等。

(3)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内容,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文综合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化交流等。

4. 课程评价: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教学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教材编写建议: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1)口语交际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写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 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
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是,虽一直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 且在校期间化的时间和精力又不少,但效果却是“少、慢、 差、费”,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里 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 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学生的内心需求是,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很希望自 己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长进,但对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 认识不足,对自己学不好语文感到困惑甚至痛苦,缺乏思想 准备和精神准备,缺乏良好学习方法,非智力因素发挥不够, 很希望能有一位良师来指点迷津,并企望能走捷径、一蹴而 就。
大的空间。 4、贴近中职实际,体现了中职的特点。
一、编 写 情 况
建议作如下的修改: 1、文字需通篇润色,尤其是总目标的表述、使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逻辑上更准确、合理。 2、“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是否可适当降低。 3、对教师的要求要适当精简,能更照顾中职教师的 实际。 我们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此课程标准通过评审。 按照专家组意见,送审“课标”又作了进一步修改。
八、突破与特色
(一)贴近中职的实际 1 办学实际
中职校开设的专业门类繁多,学制不一; 各专业岗位对未来从业人员在文化基础知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 甚至上下差距较大; 校长拥有较大的自主办学权。
2 学生实际
大部分学生今后上岗就业与一部分学生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 学习; 不同的学校之间、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同一所学校同一 专业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 的较大差距; 不少学生学有困难与少部分学生学有余力。
三、课 程 理 念
● “学得”与“习得 ● 课内与课外 ● 单渠道与多渠道
上述三条,更强调的是后者,强调语文学习更要在课外, 通过多渠道的“历练”来“习得”。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工作)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中职相关。

4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最新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最新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39页PPT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39页PPT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课程改革缺少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将很难在现实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效果提升、教材编制等会举步维艰。

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及具体显现必须引起重视。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出现了两份课程标准指导文件,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与《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其实质即是国家课程标准与市级课程标准的区别,而二者究竟有何差异,在教学实施及教材编写层面究竟如何体现先进理念,成为本研究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本文梳理了前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二者相关要素的比较研究,以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比较中职语文国家教学大纲与上海市市级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落实于教学实施、教材编制及教师培养的具体操作。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之一,文学的精华则突出表现在文学的典范之作——文学经典作品之中,因此,阅读和学习文学经典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对处在身心飞速发展阶段的少年学生来说,尤其如是。

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经典教学对于提升中职生的文学素养、价值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由于教育体制、教学观念、教师自身素质等原因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中职语文教材中文学经典比例不合理、中职生对文学经典阅读兴趣不高等原因,也导致文学经典教学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中职文学经典教学状况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提升文学经典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中职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积极性,让文学经典助力中职生成长,为其的终身发展、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来源、研究此选题的意义、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是对文学经典的相关概念及意义阐述。

论文阐述了“经典”和“文学经典”,着重对文学经典的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论述了加强文学经典教学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 材 编 写
编写原则
“10181”课标
1. 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新课标
1. 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2. 把“教材”变为“学材”的 2.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材 原则; 的编写要具有“学材”的特点和 功能,既利教,更便学;
3. “文道统一”的原则;
3. “文道统一”的原则。 4. 课文系统要贯彻量化和优化 相统一的原则; 5. 学练系统要贯彻知能转化的 原则。
3、教学内容与要求分层次实施有弹性,给教学以很 大的空间。
4、贴近中职实际,体现了中职的特点。
一、编 写 情 况
建议作如下的修改: 1、文字需通篇润色,尤其是总目标的表述、使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逻辑上更准确、合理。 2、“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是否可适当降低。 3、对教师的要求要适当精简,能更照顾中职教师的 实际。 我们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此课程标准通过评审。
五、课 程 目 标
2.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较“10181”课标增加⑦ “掌握常用应用 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能力 将“10181”课标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归 为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语文学习 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课 程 理 念
● “学得”与“习得 ● 课内与课外 ● 单渠道与多渠道
上述三条,更强调的是后者,强调语文学习更要在课外, 通过多渠道的“历练”来“习得”。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引言)
1. 2. 3.
新课标
一、导言
课程定位 课程理念 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
(一)目标分类 1. 总目标 2. 分目标
三、课 程 理 念
●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确定不宜过多、过高,而要 集中、恰当。要以学生为本,既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 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又要充分考虑学生 存在的语言潜能,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存在 的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具有可接受性 和针对性。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不 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想学、 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按照专家组意见,送审“课标”又作了进一步修改。
二、编 写 原 则
传承“10181”语文课标以能力为本位的 课程目标,吸纳其对课程目标的可取的界 定。 借鉴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标,吸纳其框架 结构,吸纳其对课程定位、课程理念可取 的界定以及实施意见中可取的表述。
借鉴全国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提出 适合可行的编写体例。
(3)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此理念的提出,是因为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实施, 要着眼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我们今天面对的 中职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明天将成为从业人员,是社会 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 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即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 情趣和健全高尚的人格。
二、课程目标
1. 总目标
(1)(结 构
“10181”课标
(二)、目标内容 1. 知识 (1)—(6)
新课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
(1)—(6) 内容基本相同 (7)掌握常用应用文书 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 式和写作要求。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2. 能 力
五、课 程 目 标
1.总目标 ① 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习热情”写入总目标,意在要重视并调动学 生非智力因素。 ② 继续强调学生应“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 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 力”。 ③ 正视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化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对 此,提出“能通过网络、影视、书报、杂志等各种 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 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
七、教 学 建 议
让“教法贴近学生”应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识: 1.抓好课前预习,重视学法指导,不上无预习课 2.紧扣课标要求,进行削枝强干,不面面俱到 3.重视提示简析,授之阅读钥匙,不瞎子摸鱼 4.聚焦文本教学,适度运用媒体,不喧宾夺主 5.设计问题探究,倡导师生互动,不包办代替 6.坚持能力本位,切实抓好训练,不只讲不练 7.留有时间空间,展示学生成果,不机械程式 8.精心编制练习,促使知能转化,不照单下发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三、课时安排 四、教材编选 (一)教材编写原则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模式 五、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和要求 (一)形式 (二)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组织 (二)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 (一)内容与标准 (二)基本方法 (三)评价等等 四、课程实施 1. 教材编写 (1)编写体例 (2)编写原则 2. 教学建议 ①—⑧ 3. 评价意见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4. 保障措施 (1)教师素养 (2)教学管理与指导 (3)配套措施 新课标
七、教 学 建 议
① 承认在同一专业、同一教学班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 不同的现状和所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想学、能学并 学有所得。 ② 课内与课外,“学得”与“习得”,单渠道与多渠道 的结合。 ③ 重视价值取向的目的与要求。 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想学 (适合实际) 能学 (讲究效率) 学 有所得 ⑤ 努力改进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提供、启发、鼓励、激励
三、课 程 理 念
● 注重语言积累 途径: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 与训练。 适量:量过多,学生厌倦或草草应付或互相抄袭或 干脆不做 ;量过少,达不到目的。 必需:从大部分学生今后上岗的需求出发,选择并 确定内容与要求。 ● 打好语文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三、课 程 理 念
此理念的提出,一是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现 在学生基础实在太差,根本不要学习,语文无法教, 教不好”的无能为力的思想;二是针对中职语文教 学目前存在的低效的现实。 ● 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能 开发语言潜能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 能,进而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记忆,调动学生以往 的语言积累。
三、课 程 理 念
05年6月30日
05年8月 05年9月~06年2月 06年3月
通过专家组审定
上职成教网征求意见 反复磨稿、最后定稿 正式出版
一、编 写 情 况
(二)专家组审定意见 新“课标”在继承原“课标”的基础上,借鉴普教 及全国中职“课标”的养分,并有新的发展和开拓。 1、新“课标”理念先进,定位准确。 2、整体框架合理,特色鲜明。
三、课 程 理 念
(2)注重语言积累,打好语文基础
此理念的提出,一是针对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长期 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企望 能走捷径,一蹴而就。二是因为语文课程能否为学生打 好今后从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 做一位合格的从业人员,关系到他们在将来的继续学习 和终身发展中是否有后劲。
● 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 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是,虽一直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 且在校期间化的时间和精力又不少,但效果却是“少、慢、 差、费”,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里 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 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学生的内心需求是,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很希望自 己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长进,但对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 认识不足,对自己学不好语文感到困惑甚至痛苦,缺乏思想 准备和精神准备,缺乏良好学习方法,非智力因素发挥不够, 很希望能有一位良师来指点迷津,并企望能走捷径、一蹴而 就。
的坡度。
六、教 材 编 写
编写体例
根据“10181”语文课标编写的“10181”教材共有 《听说分册》、《读写分册》、《应用文分册》和《作 品选读分册》四册,每学期同时使用四个分册教材存在 诸多不便。 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体例确定为:整套教材对现代 文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口语交际和应用文五个方 面进行系统整合,体现五项兼全、循序渐进、学练有序、 有机配合、分编成册、利教便学的特点。
三、课 程 理 念
(1)开发语言潜能,关心内心需求 (2)注重语言积累,打好语文基础 (3)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4)拓宽学习渠道,强化语文实践
上述四个理念,第一个是基础,是前提, 是出发点。四个理念呈层递式特点:(1)(3)从深度发展,(4)由深度向广度发展。
三、课 程 理 念
(1)开发语言潜能,关注内心需求
七、教 学 建 议
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感受、思考、发问、发表、 质疑、解疑 ⑥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会 学、乐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⑦ “以能力为本位”就应强化训练,尤其是口语交际和 应用文。 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 充分运用是手段,有效运用是目的 ● 编制课件要在容量和时间上留有一定余地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 ● 教师要对学生起好指导作用
八、突破与特色
(一)贴近中职的实际 1 办学实际
中职校开设的专业门类繁多,学制不一; 各专业岗位对未来从业人员在文化基础知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 甚至上下差距较大; 校长拥有较大的自主办学权。
2 学生实际
大部分学生今后上岗就业与一部分学生今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 学习; 不同的学校之间、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同一所学校同一 专业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 的较大差距; 不少学生学有困难与少部分学生学有余力。
(1)听话能力 (2)说话能力 (3)读文能力 (4)写文能力
新课标
能 力
(1)口语交际能力
听话能力 说话能力
(2)阅读能力 (3)写作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2),(3)
3. 态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