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等式

企业会计等式

企业会计等式
企业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描述了会计系统中会计要素之间的静态关系和动态关系,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1.静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其中资产和负债是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权益。

2.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其中收入增加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增加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综合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个等式综合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它说明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这些会计等式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等式一、第一会计等式资产和权益客观上是相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叫资金的平衡关系。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相等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必定有相等数额的资产,即权益与资产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会计平衡式。

即:资产= 权益= 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二、第二会计等式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取得一定的收入,而收入与费用之差就是利润,即:收入—费用= 利润这一平衡关系式反应了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三、第三会计等式利润的增加必然引起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或:资产+ 费用=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这个会计等式是动态的,表示企业经营过程钟发生的增值情况。

在会计期末结算时,将收入与费用配比,计算出利润,并进行利润的分配,转入所有者权益中,让这个平衡等式又恢复为: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三、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平衡等式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在会计上称作“会计交易或事项”。

这些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会计要素之间数量的变动。

但是,无论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尽管经济业务多种多样,但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单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等式的金额增加了。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单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等式的金额减少了。

会计等式是什么

会计等式是什么

会计等式是什么?会计恒等式有哪些?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它有效地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联系在一起,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1.静态的会计等式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其资金无非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投资人投入; (2)借债。

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构成企业经营的全部资金来源。

这些资金或者投入物(机器、设备)形成了企业的资产;来源于债权入(如银行)的资金,形成负债;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

而这三者之间就存在一个基本的恒等式:企业资金占用=企业资金来源(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个等式反映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关系,表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时点,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对等关系。

这个基本等式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2.动态的会计等式开办企业的同的是为了盈利,上一个等式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盈利还是亏损,因此,我们给出下面的等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收入一费用=利润(或亏损) (等式2),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其中,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盈利;如果利润<0,则表现为企业亏损。

之所以将这一等式称为动态指标,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企业不同阶段的利润变化中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

动态的会计等式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

3.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从第一个等式中只能看出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即某一个时点的状况;而第二个等式只能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情况,即赚了多少钱,而无法反映企业的规模。

再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资产运用会取得收入,同时也产生了费用,而利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加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资产或减少了企业的负债。

因此,产生了等式3:资产+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一费用) (等式3)由于企业的利润最终要归入新的资产中,减少负债或增加所有者权益,等式3最终可以转化成等式l。

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公式大全一、基本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5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五、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3、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存货成本差异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六、成本费用的分配一)间接费用的分配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是”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1、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材料费用分配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是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1、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包括:(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

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

资源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收入-费用=利润(2)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三)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等式(1)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

等式(2)反映的是某企业某一时期的盈利或亏损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映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取得的利润,取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者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基础会计知识点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知识点会计等式

基础会计知识点会计等式基础会计知识点:会计等式会计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跟踪和记录企业的财务活动。

在学习和理解会计的基础知识时,会计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会计等式是会计基础理论的核心,用来描述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原理。

会计等式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等式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三个主要的要素。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负债是企业对外债务的承担,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归属于所有者的资金,包括普通股本、留存收益等。

会计等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换句话说,企业的资金来源可以是通过向外部借款(负债),或者是通过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所有者权益)。

同时,这个等式还表明了企业的资产要么用于支付债务,要么属于所有者。

在会计等式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长期和短期。

长期负债是指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需偿还的债务,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项等。

短期负债是指在一年以内需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所有者权益可以进一步分为股东权益和留存收益。

股东权益是指股东投入的资本,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

留存收益是企业未分配的利润。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等式是会计师用来核对账目的重要工具。

通过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会计师可以确保账目没有错误。

当会计师编制财务报表时,会计等式的平衡是一个基本要求。

此外,会计等式也有助于经营者和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观察每个要素的数值变动,可以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经营情况。

例如,资产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企业的投资增加,负债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企业增加了借款,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可能意味着企业盈利。

会计等式是会计学学习的基石,也是理解和应用会计原则的重要途径。

通过掌握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总之,会计等式是会计学中的核心概念,用来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又称资产负债等式,是经济学的基本等式之一。

也是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它记录、管理和报告公司的经济情况,并记录其资产、负债和权益(如股东权益)的变化。

会计基本等式是运用货币及其价值衡量权益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会计基本等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资产=负债(Liabilities)(标准缩写:A=L)
本等式告诉我们,资产可由负债来代替。

资产包括任何可帮助公司创造收益的任何权利、物品等。

这些可以用来偿还负债。

负债包括公司所欠的金钱和其他负担。

本等式提醒我们,公司的资产可由负债和权益(应交税金除外)来代替。

权益是股东为资金投入、股价投资等投资而受益的财务洞察。

另外,会计基本等式的另一个更加全面的版本是:
资产(Assets)=负债(Liabilities)+所有者权益(以股东权益(Stockholders Equity)+资本(Capital))
总的来说,会计基本等式是记录、管理和报告企业经济情况的最基本、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它有助于企业领导人清楚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货币计量前提包含两层含义
会计反映的是能用货 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 定的假设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 价物,能用以计量所 有会计要素,也便于 综合。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 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 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 建立成为可能。
I WILL……
(三)会计要素计量原则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 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 金额的过程 ,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 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 面积等。 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 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A会计主体从B会计主体购入材料一 批,款项未付
A会 收入增加, 债务增加
B主体做收入 增加,债权 增加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经 济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会计 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应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在此基础上考虑会 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一个会计主 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工行某省的分行,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但是独立进 行会计核算是一个会计主体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销售部门,生产车间等都可以 单独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但都不是法律 主体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为会计人 员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立场。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 计量假设以及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例2-6】公司签发并承兑无息商业汇票(由付款 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 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 一种票据。)一张,面额50000元,以抵偿所欠购 料款。 负债内部的增减变化 【例2-7】债权人将其原赊欠给公司的货款50000 元转作向企业投资。 负债减少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会计等式举例

3、会计等式举例

3、会计等式举例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会计等式举例:1.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等式,它表明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

具体来说,企业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而负债则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债务等。

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股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企业的资产为100万元,负债为6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0万元,那么这个企业的会计等式就可以表示为:100 = 60 + 40。

在这个等式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资产,这就表明了企业资产来源的两个方面。

2.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这个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而费用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支出的成本和费用。

利润则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所得的净收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为80万元,成本为5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0万元,那么这个企业的利润就可以表示为:80 - 50 - 10 = 20万元。

在这个等式中,收入减去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就等于利润,这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3.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加利润这个等式是在前两个等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综合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企业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再加上利润。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企业的资产为100万元,负债为6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0万元,利润为20万元,那么这个企业的会计等式就可以表示为:100 = 60 +40 + 20。

在这个等式中,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加上利润等于资产,这表明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之间的综合关系。

除了以上三个等式之外,还有其他的会计等式,例如:固定资产加上流动资产等于总资产;固定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加上长期负债等于净资产;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加上其他收益等于营业利润等等。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利益(亏损)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或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二、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4、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五、销售商品的核算: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八、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第一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第二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其中: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九:利润分配1、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2、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包括公益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3、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4、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时间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采购费用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实地盘存制:期末存货结存数量= 实地盘点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明细账余额计算: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账户余额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会计科目: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财务会计报告: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报告式(上下结构)和账户式(左右结构)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利润表内容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单步式和多步式在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会计等式名词解释

会计等式名词解释

会计等式名词解释
会计等式是会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的意义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具体来说,会计等式包括以下几个名词的解释:
1. 资产:指公司拥有并可用于创造价值的经济资源,如现金、存货、机器设备、房屋等。

2. 负债:指公司所拥有的债务或负债,如应付账款、贷款、债券等。

3. 所有者权益:指公司归所有者所有的权益,包括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的价值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和。

这意味着公司的所有权和债权都必须得到平衡和维持。

同时,会计等式也是会计报表制作的基础,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都需要遵循这个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其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资产=权益。

在会计年度开始之际,其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在会计年度期间,农业事业单位一方面由于取得收入而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由于发生支出而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

在会计年度中,基本的会计等式就转化为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在会计年度结束之际,将支出与收入相配合,结算出收支结余(或超支)。

此项结余(或超支)应归入净资产。

这些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
第三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也称会计平衡式, 也称会计平衡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 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 ),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 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 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 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 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 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 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 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 资产= 等。即:资产=权益
二、经济业务会计等式的影响
基本等式:资产=负债+ 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1.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2.资产与负债同增; 2.资产与负债同增 资产与负债同增; 3.资产与负债同减; 3.资产与负债同减; 资产与负债同减 4.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4.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5.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5.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6.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6.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7.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7.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8.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两种情况) 8.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两种情况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两种情况)
所有者权益
动态) (二)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 收入-费用= 该等式说明了收入、 该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 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1.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

它表达了在任何一笔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的基本形式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在这个等式中,资产代表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权益;负债代表企业欠他人的债务;所有者权益代表企业属于业主的权益。

所以,这个等式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提供的。

会计等式的平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每当发生经济业务时,都会对会计等式产生影响。

无论是资产的增加还是减少,都必须同时影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只有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保持平衡时,才能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2.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一种会计记录方法,它通过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

复式记账将每一笔经济业务分解为至少两个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以便准确记录每个会计科目的增加和减少。

在复式记账中,每个会计科目都有对应的借方和贷方。

借方代表增加,贷方代表减少。

通过记录借方和贷方的发生额,可以追踪每个会计科目的余额和变化,并确保会计等式的平衡。

例如,当企业收到一笔现金时,根据会计等式的原则,现金账户将增加,因此现金账户被记录在借方。

同时,该笔收入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账户被记录在贷方。

这样,该笔交易对会计等式产生的影响就被正确地记录下来,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准确、详细的会计记录,方便了财务分析和报告。

它使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决策。

同时,由于每个经济业务都需要对会计等式进行平衡记录,复式记账也增加了会计错误和欺诈的检测和防范。

3. 复式记账的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复式记账的应用,下面举一个简单的示例。

假设一家公司购买了办公设备,使用现金进行支付。

根据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原则,我们需要将这笔交易记录下来。

日期会计科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2022-01-01 办公设备10000现金10000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办公设备账户的借方金额为10000,现金账户的贷方金额也为10000。

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亦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表明企业在一定时点上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从企业的一定时期即动态来观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发生各种费用,也取得各种收入,因而会计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就是会计的基本假设:1、货币计量;2、持续经营;3、会计主体;4、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先从会计学原理学起,但凡一门学科,入门的时候都会从原理讲起。

通过学习会计原理,可以对会计科目、复式记帐原理、交易处理和会计报表有理性的认识,为学其他的会计课程打下基础。

会计基本公式

会计基本公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二、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一)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二)余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四、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在产品成本五、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六、资产负债表公式一)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二)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三)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 1 年内(含 1 年)到期的应付债券四)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2、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4、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9、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包括待安装设备价值、工程用材料、工程用人员工资费用之和)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存货”根据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余额-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后的净额填列七、利润表公式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八、计提折旧方法一)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二)工作量法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率)〕÷预计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工作量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到期前两年内平均摊销=(年末净面价值-净残值)÷2四)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率=(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字之和)×10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十、企业利润分配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

会计等式也称什么

会计等式也称什么

会计等式也称什么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

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权益这一等式说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

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说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这样,上述等式又可表达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然而上述等式仍存在不够。

一方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经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不断地变幻形态。

这时,再试图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渠道形成的,相当困难。

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从性质上看,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

债权人希望借款人到期能顺利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2会计等式是什么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种类:
1、会计等式的含义:
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

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
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2、会计等式的种类:
(1)基本会计等式(也称第一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存量会计等式);
A.组合方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所有会计等式中排在第一位,反映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
映各要素在特定时点的余额)
注:负债(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合称权益
B.对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一,基本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在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
方数额相等;即,有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必定有一定的资金存
在形态;反之也是一样。

第三,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
而增减。

C.基本会计等式的作用:
第一,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点所拥有的资产权属关系;第二,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

(2)动态会计等式(也称增量会计等式)
(反映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变动的结果会增加资产、权益)
A.组合方式:收入-费用=利润(★若考虑利得和损失时,等式应
为:收入-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

★利得和损
失并不属于会计要素!)
B.对动态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
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
小于费用时为亏损。

▲第二,在假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利润
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第三,在假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加而减少,或反之。

(3)扩展(综合)会计等式
A.组合方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扩展会计等式(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B.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资金存在
形态<资产+费用>与资金来源渠道<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的扩展。

▲第二,收入与费用使基本等式双方在数额增加
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相等。

二、经济业务及其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
(一)经济业务的含义:应办理会计手续、能运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

亦称作交易或事项。

注: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应办理会计手续、能运用会计方法反映的
经济活动——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如收到投资、借入款项、购买材料和支付费用等;另一类不能办理会计手续、不能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非经济业务,如制定材料和设备采购计划,与客户或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等)(二)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
★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具体情况分类:
1.经济业务影响基本会计等式的类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经济业务影响扩展会计等式的类型: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经济业务影响动态会计等式的类型总计达20余种。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

★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类型归纳:
类型1: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
类型2: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减,减少金额相等
类型3:只影响等式左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类型4:只影响等式右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以上经济业务类型也可进一步归纳为两大类:(1)影响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2)只影响等式某一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影响会计等式中的两个会计要素(或一个要素中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其规律为:规律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双方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规律2: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要素,单方有
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四)分析结论——会计等式恒等关系永远保持不变
1.经济业务的发生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变化,双方总额或增或减,但等式仍保持平衡。

2.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要素发生有增有减变化,双方总额不变,等式保持平衡。

结论: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三、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会计对象具体内容:
即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告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资金运动所体现的具体内容。

(二)六大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可用以完整的反映资金运动的两种形式:◆相对静止状态◆显著变化过程
1. 反映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反映该状态的会计要素及其表达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主要作用:反映资金运动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状态及其来源渠道(财务状况)
2. 反映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化过程:
●反映该状态的会计要素及其表达方式:收入-费用=利润
主要作用:反映资金运动在某一时期内显著变化的过程与结果(经营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