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全真模拟题自测(2) 含答案解析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名词解释《易笞条例》正确答案:是北洋政府为恢复封建刑罚制度而颁行的法律。
其规定以笞刑取代应处3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100元以下的刑罚。
刑期一日折笞二下。
2、单选(江南博哥)秦代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其中剃光犯人头发的耻辱刑指:()A.耐B.髡C.完D.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代的刑罚。
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
"髡"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鬓毛;"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剃去胡须和鬓毛,而保留犯人的头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
3、名词解释非终、惟终正确答案:非终即偶犯,惟终即惯犯。
西周在定罪量刑时对上述情况加以区别,对故意犯罪和惯犯从严处罚,对过失犯罪和偶犯从轻处罚。
4、多选清朝法律关于契约规定的特点是()。
A.在契约上需注明“典”或“卖”B.典当契约可以免纳契税C.典当契约必须缴纳契税D.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E.明确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正确答案:A, B, D, E5、填空题汉初刘邦命萧何制定《()》。
正确答案:九章律6、名词解释会审公廨正确答案:又称会审公堂,是英美列强强迫清政府在租界设立的特殊司法审判机关,实际由外国人控制,主要负责华洋混合案件的审理。
7、名词解释“哭庙案”正确答案:是清初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打击江南士大夫集团而兴起的大狱。
苏州秀才为抗议县官贪酷,借顺治皇帝去世之机,聚集在文庙哭诉。
这一举动被指斥为“震惊先帝之灵”,凡哭庙的秀才全部被处死。
8、单选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正确答案:A9、多选汉朝把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和判决称作()。
A、鞫狱B、传复C、读鞫D、断狱正确答案:A, D10、单选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心产()。
法律职业资格卷一(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职业资格卷一(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新的政治法律主张,古文献中的表述是:( ) A.以刑配德B.以德配刑C.以德配礼D.以德配天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
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西周时期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五听”中的“气听”指:( )A.分析当事人的陈述内容B.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气色C.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D.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眼睛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诉讼审判制度。
通过对长期司法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
所谓“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
这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
《周礼.秋官.小司寇》中载: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喘息;耳听,审查当事人听觉反应,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话;目听。
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
2018年国家一卷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
2018年国家一卷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2017年司法考试已经结束,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国家一卷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
2018年国家一卷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参考答案】A2.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参考答案】C3.《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参考答案】D4.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参考答案】D5.《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
云:“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
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
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题库版)1、单选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唐代初期C.秦代后期D.汉代前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江南博哥)展。
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
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2、单选唐宣宗时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
A.120P7B.125门C.123门D.121门正确答案:D3、多选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有()。
A.毫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青、非青、非终、惟终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D.罪疑从赦E.诬告反坐正确答案:A, B, C, D4、填空题奴隶制的五刑,即()、()、()、()、()在商代已较通行。
正确答案:墨;劓;膑;宫;大辟5、名词解释简述秦朝立法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法令由一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令。
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事皆决于法:凡事皆有法式。
以刑杀为威:法网太密。
严刑重罚。
6、多选抗日民主政权为鼓励犯人自新实行的制度有()。
A.外役B.假释C.保释D.提前释放E.赎金正确答案:A, B, C, D7、单选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A.五年B.无期限C.九年D.三年正确答案:C8、填空题商朝的监狱叫做(),又称作()、()和()。
正确答案:圜土;羑里;圉;囹圄9、名词解释听记正确答案:明代朝廷举行的各类会审活动都有厂卫的官员参加,而且东厂还派出特务在三法司衙门监视审判活动,随时报告皇帝,称之为“听记”。
是皇帝全面控制司法的渠道。
10、名词解释《五五宪草》正确答案:“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彰显,结束训政,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共同对外,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
在此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以孙科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正式宪法,至1934年完成初稿,后经立法院及国民党代表大会反复审议修改,1936年5月5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名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答案1、多选联单商朝负贡征伐的武官有()。
A.马B.射C.戌D.亚E.卫正确答案:Λ,B,C,D,E2、名词解释“嘉石”之制正确答案:凡是有过错但尚未触犯刑律的人,(江南博哥)给他们带上刑具,让其坐在舄石上以示惩罚,然后交给管理土木工程建设司空强制其服劳役。
“嘉石”之制相当于拘系劳役。
其劳役时间从三月到一年,罚完劳役之后释放。
3、名词解释法条事类正确答案:所谓法条事类,是指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
它改变了原来所编的敕、令、格、式中,同一类法律关系的法规分散在不同的篇章中,缺少条理,难以检索,给司法官员的实践带来诸多不便的情况。
4、多选清朝制定的法律有()。
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集解C.大清律例0.大清会典正确答案:A,B,C,D5、单选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B.《行乙典章》C.《大明会典D.《清会典》正确答案:A6、不定项选择故杀的渊源已久,以下对故杀的判断正确的有:OΛ.贼杀源于故杀的说法是正确的B.北魏时已经出现了故杀。
北魏的《斗律》规定:”若心有爱憎而故杀者,各加一等“C.《隋律》中有故杀,比如有"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的规定D∙《唐律》规定故杀是“非因斗争,无事而杀”,即双方并非因斗殴,一方突然起意杀人正确答案:B,C,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杀。
故杀的渊源已久,北魏时已经出现了故杀。
北魏的《斗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忿怒,以兵刃杀子孙,五岁刑。
殴杀者,四岁刑。
若心有爱憎而故杀者,各加一等。
”《隋律》中也有故杀,比如有”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的规定。
按《唐律》的规定,故杀是"非因斗争,无事而杀”,即双方并非因为斗殴一方突然起意杀人.后来"故”的含义最终演变成与"贼”相似,因此故杀这一新的杀人类型也取代了贼杀。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始终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化,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进展,对社会经济的进展有肯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战,抗日依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立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夫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5.简述《大元通制》。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参考答案: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
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
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
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
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C.“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D.从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需要一个证成过程,从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为符合证成标准2.根据法官、检察官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张法官参与迷信活动,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可予提醒劝阻,其不应受到纪律处分B.李法官乘车时对正在实施的盗窃行为视而不见,小偷威胁失主仍不出面制止,其应受到纪律处分C.何检察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反复提醒犯罪嫌疑人注意其聘请的律师执业不足2年,其行为未违反有关规定D.刘检察官接访时,让来访人前往国土局信访室举报他人骗取宅基地使用权证的问题,其做法是恰当的3.企业申请了数百万元贴息贷款,但其生产规模并不需要这么多,遂要求当地农业银行、扶贫办和该企业提供贷款记录。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只有审计署才能对当地农业银行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B.只有经银监机构同意,该县审计局才能对当地农业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C.该县审计局经上一级审计局副职领导批准,有权查询当地扶贫办在银行的账户D.申请财政贴息的该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故该县审计局无权对其进行审计调查4.应国内化工产业的申请,中国商务部对来自甲国的某化工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练习题及答案解析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多选题1.商朝的肉刑有( )。
A.墨B.劓C.刖D.宫E.笞2.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
A.质B.傅别C.剂D.券书E.契券3.南北朝时,北朝的法典有( )。
A.北魏律B.北齐律C.大统式D.麟趾格E.北周律4.唐律所规定的五刑包括( )。
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E.死刑5.《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增加( )。
A.兴律B.厩律C.盗律D.贼律E.户律6.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有( )。
A.《回疆则例》B.《西宁番子治罪条例》C.《蒙古律》D.《大清律例》E.《苗律》7.太平天国刑罚有( )。
A.死刑B.徙刑C.杖刑D.枷刑E.流刑8.抗日民主政权刑罚中的从刑,包括( )。
A.无期徒刑B.罚金C.训诫D.没收E.褫夺公权9.工农民主政权上地革命前期的上地认主要有( )。
A.《井冈山土地法》B.《土地问题决议案》C.《兴国土地法》D.“五四指示”E.《土地法大纲》l0.隋朝颁布的法典主要有( )。
A.《耳电往》B.《贞观律》C.《武德律》D.《永徽佯》E.《大业律》答案解析:1.ABCD 2.AC 3.ABCDE 4.ABCDE 5.ABE 6.ABCE 7.ACD 8.DE 9.AB 10.AE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答案解析:A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答案解析:C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答案解析:A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答案解析:A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答案解析:C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答案解析:C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答案解析:D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答案解析:B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答案解析:D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答案解析:B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答案解析:B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答案解析:D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答案解析:D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答案解析:B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D.马君武答案解析:A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答案解析:A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答案解析:D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答案解析:D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答案解析:D1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答案解析:B1.[名词解释]六礼答案解析:(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国家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习题答案(三)【2】
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C. 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参考答案】 ABCD【参考解析】西周婚姻制度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秦代诬告反坐原则;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2.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
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
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
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
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
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A.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B.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C.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D.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参考答案】 AC【参考解析】《唐律》六杀即谋、故、斗、误、过失、戏杀。
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来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选项 B 错误。
唐达根并无事先预谋,而是情急时杀人。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1、问答题论唐朝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区分公、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2)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依年龄不同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3)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比汉代的“亲(江南博哥)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的更加系统完备(4)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5)共犯罪区分首从原则:唐律规定二人以上为共同犯罪,要区分首从,首犯依法处断,从犯减一等处罚。
(6)关于数罪的处理:“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7)类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8)化外人有犯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2、填空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四指示》颁布于()年的5月4日。
正确答案:19463、名词解释卫正确答案:是指锦衣卫,是由皇帝的护卫亲军发展而来的特务机构。
4、名词解释保辜正确答案:是唐朝规定的在被伤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期限,责令加害者为伤者治疗,期满之日视被害人是否已故或其伤情,来决定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制度。
5、单选“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A.战国B.秦朝C.春秋D.汉朝正确答案:D6、单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7、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A.《中华民国宪法》B.“五五宪草”C.《训政时期约法》D.《五权宪法》正确答案:A, B, C8、多选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是:()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正确答案:B, C,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地方司法机关。
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
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司法考试(一卷)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2
司法考试(一卷)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22022年司法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套司法考试的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试真题,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司法考试(一卷)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2考试真题: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015年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3题)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答案:B考点:亲亲得相首匿解析:本题考核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2.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
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4题)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答案:B考点:清末主要修律内容解析:《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3.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5题)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
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
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
法律职业资格卷一(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职业资格卷一(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大明律.名例律》中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明律》对谋杀的规定。
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清末变法前,作为中央司法机构之一的刑部是:( )A.中央审判机关B.死刑复核机关C.中央监察机关D.中央复核机关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代的中央司法机构。
清代刑部是中央的主审机关,为六部之一,执掌全国“法律刑名”事务。
下设十七清吏司分掌京师和各省审判事务,还设有追捕逃人的督捕司、办理秋审的秋审处、专掌律例修订的修订法律馆。
刑部是清朝最重要的司法机构,在处理全国法律事务方面一直起主导作用。
其主要负责:一是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二是审核地方上报的重案(死刑应交大理寺复核);三是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以上案件;四是处理地方上诉案及秋审事宜:五是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对明代都察院司法执掌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B.复核或审理京师职官犯罪案件C.不复核或审理京师斩、绞监候案件D.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司法机构。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外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外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一17题,单选)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训,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选。
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
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
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的原则。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原则于明律确立。
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选。
《大明会典》于明英宗时开始编修,孝宗弘治十五年初步编成,但未及颁行。
武宗、世宗、神宗三朝重加校刊增补。
《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职掌和事例。
在每一官职之下,先载律令,次载事例。
故《大明会典》就其内容、性质与作用来看,仍属行政法典,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
故选项C“仿《元六典》”说法错误,应选。
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朝审,始于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
大审,始于1481年,明宪宗命司礼监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
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不选。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佣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2008年卷一第8题)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正确答案:B解析:“质剂”属买卖契约,“傅别”属借贷契约;“质剂”是写在简牍上,“傅别”是写在契券上。
格伯与佣生建立的是买卖关系,并刻写在竹简之上,应是“质剂”。
选项B正确。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年卷一第9题)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正确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具法”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选项A正确。
《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选项B正确。
《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在刑名后增加法例律。
选项C错误。
《律疏》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12篇,30卷。
选项D 正确。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微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卷一第10题)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正确答案:D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全真模拟题自测(1)含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全真模拟试题自测(1)含答案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于《法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立法典B.《法经》共分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此中,《杂法》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C.《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代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美确定了重要的基础D.《法经》是战国期间政治改革的重要成就,是战国期间封成立法的典型代表【正确答案】 B【答案分析】此题考察的是《法经》的相关状况。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立法典。
它是战国期间魏国魏文侯的相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成文法的基础上拟订的,在中国立法史上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法经》共分六篇:《盗法》.《贼法》.《网法》 .《捕法》 .《杂法》 .《具法》,此中,《具法》是对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法经》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改革的重要成就,是战国期间封成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
《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期间社会的一种一定。
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上一步完美确定了重要的基础。
【答疑编号6483,点击发问】【该题针对“ 《法经》与商鞅变法” 知识点进行查核】2.战国期间的《法经》是由下边哪位政治家拟订的?()A.李悝B.吴起C.商鞅D.管仲【正确答案】 A【答案分析】此题考察的是中国春秋期间的立法活动。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它是战国期间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宣布成文法的经验基础上拟订的,在中国立法史上拥有重要历史地位。
【答疑编号6484,点击发问】【该题针对“ 《法经》与商鞅变法” 知识点进行查核】3.明朝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在京王公大臣审理重囚的制度()。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法制史(2)
2.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2006年卷一第16题-单选)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考点]春秋决狱[分析]1“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其特点是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审理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对“春秋决狱”作了解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可见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
这里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盐铁论》中认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
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
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
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但是,如果专以主观动机“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行轻重,也往往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命题思路]汉代法制的最大特征是法律儒家化,而法律的儒家化在司法领域则表现为春秋决狱,这是汉代司法制度最大的特色所在。
司法考试一卷指导法制史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司法考试一卷指导法制史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西周的诉讼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的诉讼分为“狱”与“讼”。
民事案件称为“狱”,刑事案件称为“讼”,审理民事案件称为“断狱”,审理刑事案件叫做“听讼” B.“五听”是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具体内容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C.“五过”是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
“五过”的具体内容是: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D.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三刺”制度,应先交国人讨论,国人不能决时,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的,交给所有群臣商讨决定。
答案:BC 解析: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故A错误。
西周的“三刺制度指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应先交群臣讨论,群臣不能决断时,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断的,叫给所有国人商讨决定。
故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契约的规定,正确的有() A.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指债券,“别”是一分为二,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各执一半 B.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剂”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C.宋朝的借贷契约因袭唐制,对借与贷做了区分,借是指使用借贷;贷是指消费借贷;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对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D.宋朝买卖契约分为绝卖、活卖与赊卖三种,绝卖是指一般买卖;活卖是指附条件的买卖,当所附条件完成,买卖才算最终成立;赊卖是指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法,而后收取出卖的价金 答案:ACD 解析:B错在“剂”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全真模拟题自测(2)含答案解析 18.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A.约契B.书契C.质剂D.傅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借贷契约。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周礼》载:“听称责(责同债)以傅别。
”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
“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答疑编号7238,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西周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19.传统婚姻“六礼”作为法定的婚姻成立条件确定于:()A.西周B.商朝C.汉代D.夏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
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即纳采:男家请媒氏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氏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答疑编号7239,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西周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20.下列选项中,不是《法经》中“六禁”内容的是:( )。
A.城禁B.嬉禁C.徒禁D.徙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经》的内容。
《法经》中的《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等。
徙禁不在规定的内容之列。
【答疑编号7240,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法经》与商鞅变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1.秦代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备尝C.复作D.罚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代的刑罚制度。
秦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主要是“赀”。
“赀”是用经济制裁来惩治官吏的一般失职和人民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独立刑种,它包括三种:一是纯属罚金性质的“赀甲”、“赀盾”;二是“赀戍”,即发往边地作戍卒;三是“赀徭”,即罚服劳役。
【答疑编号7243,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秦代的罪名、刑罚与适用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22.秦代强制男性犯人从事修城墙、女性犯人从事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作如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髡钳城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代的刑罚制度。
秦代的徒刑是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等等。
其中,城旦舂是指男犯筑城,女犯舂米,但实际从事的劳役并不限于筑城春米的一种刑罚方式。
【答疑编号7244,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秦代的罪名、刑罚与适用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2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 )。
A.《北周律》B.《北齐律》C.《新律》D.《晋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展。
《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
按服制依亲属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如斩衰亲服制最高,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卑幼犯尊长加重处罚。
袒免亲为服外远亲,尊长犯卑幼处罚相对从重,卑幼犯尊长处罚相对从轻。
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明清。
【答疑编号7248,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4.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 )。
A.《北周律》B.《北齐律》C.《新律》D.《晋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罚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把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
北周时规定流刑分五等,每等以500里为基数,以距都城2500里为第一等,至4500里为限,同时还要施加鞭刑。
【答疑编号7249,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5.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西周时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展。
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答疑编号7250,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6.《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 )。
A.《九章律》B.《北魏律》C.《晋律》D.《魏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结构与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l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
该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
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答疑编号7251,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7.为《晋律》进行注解,并为后人称为“张杜律”的律学家是:( )。
A.张群B.张寿C.张杜D.张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
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
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故晋律亦称“张杜律”。
【答疑编号7252,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8.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的篇目是:( )。
A.禁卫B.刑名C.擅兴D.斗讼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齐律》的内容。
《北齐律》共l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ll篇,即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刑名是《魏律》中的一篇.因此是错误的选项。
【答疑编号7253,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29.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
A.律博士B.登闻鼓制度C.死刑复奏制度D.废除肉刑 30.明代中央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中央司法机构。
明代时期的中央司法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一改隋唐以降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体系。
明代中央审判机关是刑部,刑部增设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强了对地方司法控制。
【答疑编号7260,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31.封建监察机关御史台改称为“都察院”始于:()。
A.宋B.元C.明D.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司法机构。
明代都察院掌纠察。
主要是纠察百司,司法活动仅限于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并无监督法律执行的原则。
自此,中国历史上沿用数代的“御史”之名称便被“都察院”所取代了。
【答疑编号7261,点击提问】 【该题针对“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32.明代的特务机构“厂卫”不包括:()。
A.锦衣卫B.东厂C.北厂D.西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时期的特务司法机关。
“厂”、“卫”是明代时期的特务司法机关。
“厂”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
“卫”是指皇帝亲军十二卫中的“锦衣卫”,下设镇抚司,由皇帝任命亲信“提督”厂卫,多由宦官充当。
厂卫干预司法始于太祖时期,洪武十五年(公元l382年)太祖始令锦衣卫负责刑狱与缉察逮捕。
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其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按旨行事,并设法庭监狱。
尽管太祖后期曾加禁止,但成祖很快恢复,成祖时“恐外官徇情”设宦官特务机构“东厂”,专司“缉访谋逆,大奸恶”,其权超过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