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2、意识能动作用(反作用)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有正确的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有错误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要按照客观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5,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但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而错误理论则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总观:联系普遍性原理原理: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规律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能创造和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唯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2、真理原理内容:真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3、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事物之间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①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②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概念原理归纳总结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一、哲学的基本原理1.存在论: 存在即为真理。
哲学认为, 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本质, 这种存在是客观的和独立于主观意识的。
存在论强调人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存在的规律。
2.辩证法: 辩证法是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的方法。
它认为, 事物是矛盾着和统一着的,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只有认识和解决矛盾, 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 剖析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
4.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世界和事物的存在是独立于主观意识的, 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存在着。
哲学认为, 人们应该以客观同一为准绳, 通过客观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和把握客观存在的本质。
二、哲学的基本方法1.认识论: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和思维的方法和规律。
哲学认为, 认识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们应该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实践论: 实践论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哲学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3.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由一般的原理推导出具体的结论的方法, 归纳法是由具体的实例总结出一般的规律的方法。
哲学认为, 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 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
4.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分析,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 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哲学认为,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总结:哲学的存在论、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客观性等基本原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依据, 而认识论、实践论、演绎法和归纳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基本方法则是实现哲学原理的具体途径。
在2024年, 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完整有条理)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原理世界观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狡辩论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哲学原理是研究宇宙、人类和存在本身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探索着关于真理、价值观、知识和自然界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以下是一些哲学原理的归纳总结:1.存在与实在:哲学认为存在和实在是独立于我们的知觉和意识的。
存在是指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形式,而实在则是指事物的本质和独立的实体。
2.人的自由:哲学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权。
人的自由包括理性自由(思考和决策的自由)和实践自由(追求人生意义和目标的自由)。
3.真理与知识:哲学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终极目标。
真理是与现实相符合的思维或陈述,而知识是对真理的理性了解。
哲学探讨真理的特性、观念形成的原则和知识的可靠性。
4.形而上学与本体论: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和实在的一般原理。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学说。
这些学科探讨现实的本质和结构,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本质等问题。
6.心灵哲学与意识:心灵哲学研究心灵和意识的本质。
它关注意识的起源、心灵和身体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产生等问题。
哲学思考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础,探究意识的本质及其对认识的影响。
7.语言与逻辑:哲学思考语言和逻辑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的主要工具,而逻辑则是评估思维和推理的有效工具。
哲学探讨语言的含义和真假、推理的规则和形式等问题。
8.美学与艺术:美学研究美和艺术的本质、创造和欣赏的原则。
美学探讨审美经验和美的标准,探究艺术的功能和表达方式。
哲学思考艺术作为人类体验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10.存在主义与宗教哲学:存在主义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宗教哲学思考宗教的本质、存在和神的存在等问题。
这些学科中,哲学试图回答人类对存在和宇宙的根本问题的追求。
哲学原理不仅是关于思考和理论的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它提醒人们思考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并通过对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来寻求真理。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辩证法部分)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实事求是
辩
证
法
联系
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坚持联系的观点
2、因果关系原理
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中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既要善于从原因中预见事物发生的结果,又要善于从结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积累:要不失时机的促进飞跃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既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还可以相互转化
坚持从特-到普-再到特的认识方法
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在复杂事物发展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5、矛盾主方与次方关系原理
在某一个具体矛盾中,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6、重点论与两点论关系原理
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5、矛盾主方与次方关系原理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认识论1. 实践的特征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时间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 实践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认识对时间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及科学理论推动实践的健康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自觉接受正确的认识,抵制错误的认识;4.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原理:在整体和部分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原理: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1.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完整版)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原理总结(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二】: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规律又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承认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反对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脱离客观实际。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岐途。
【方法论】:既要立足于实践,又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对象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着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哲学:原理归纳(辩证法部分)
哲学:原理归纳(辩证法部分)1.联系客观性原理(人与联系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可以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因果联系原理要求人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分:【1】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原因中预见事物可能发生的后果,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结果中反思找原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人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人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人们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分:【1】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也要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类和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与思想的学科。
它探讨一些根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等方面的问题。
在哲学中有许多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下面我将根据哲学原理的不同方面进行总结。
一、存在论1.存在与自然界存在论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关注的是宇宙、自然界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存在论主要包括实在论和唯心论两种观点。
实在论认为外部世界是独立存在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和知觉的,而唯心论则认为外部世界的存在依赖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知觉。
2.存在与生命在存在论的范畴下,还包括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神秘的存在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哲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生命的存在使得我们认识到了其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和原理。
3.存在与人类人类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也是存在论的研究对象之一。
人类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自身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促使了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人类的存在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二、认识论1.知识的来源认识论关注的是人类如何获取知识的问题。
在哲学中,知识的来源被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观点。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和经验,而理性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和思维。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它们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真理的本质真理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或者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哲学中,真理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
为了获取真理,人们需要依靠理性和经验,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以此来接近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3.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真理和价值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准则。
相对主义者认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思想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和相对性,不应该强加于他人。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一)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一)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原因总往往是伴随一定的结果),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4)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整体是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三篇)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24年,哲学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突破,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理解。
在这些进展中,我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其中的总结: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实证主义在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2.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获得有关世界的真知。
在2024年,唯理主义在哲学和数学领域的影响持续增强。
3. 实体主义:实体主义认为存在和实体是最基本的概念,其他一切都可以从存在中推导出来。
在2024年,实体主义的思想成为哲学讨论的热点。
4.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和语义的重要性,认为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科学和哲学的真理。
在2024年,逻辑实证主义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辐射主义:辐射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真理。
在2024年,辐射主义的思想被广泛讨论,尤其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6.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在2024年,结构主义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7.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观点是任何意义和结构都是暂时的,可以被不同的解读和解构。
在2024年,解构主义的思想继续对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
8.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价值和道德是通过实际行动的结果来决定的。
在2024年,实用主义的影响在道德哲学和政治理论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这些原理和方法论在2024年的哲学讨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全面而详尽的总结。
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
2024年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二)2024年,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原理和方法论,这些思想的出现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2024年哲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指导意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指导意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1.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其实质就是“扬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两大基本规律。
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
3.
1(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 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附:单元、课题对应知识范围: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特征)
第三单元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根本观点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四单元 社会历史的主体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创造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