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
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形、意志品质的锻炼、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修齐治平,理想追求教育;自强不息,事业建树教育;爱国为民,社会关系教育;天人合一,热爱环境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33-0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那么,昨晚蕴含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该从那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修齐治平,理想追求教育。
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
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追求远大的理想,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就学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如杜甫《望岳》里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自强不息,事业建树教育。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如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爱国为民,社会关系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以下两方面:1、国家民族统一的爱国意识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陆游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展知识视野,让这瑰丽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纵情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优美璀璨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精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词”意?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下面,我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见解: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反复吟诵,纵情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引导学生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节奏鲜明,富于变化。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读准诗词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遍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三字一顿,一句一韵,传达出跳荡激动的情绪,语调欢快,充分表达出诗人在与友人饮酒时快乐豪迈的心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正确地停顿,富有节奏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此外,还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
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首诗诵读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以及艺术处理,让学生读出诗人的感情。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意韵,堪称中华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对陶冶青少年性情,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操,开拓青少年视野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淡几点意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品味;意境古诗词感情真挚动人,词藻耐人琢磨,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领悟感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为避免诵读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读得开心,赛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因此而灵动活跃。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深入赏析,提高素养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要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1、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内容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
意境是诗歌的本质,本文探究意境的产生与重要性,探究意境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
意境教学则是古诗教学的精髓,本文着重探讨了意境教学的意义、特点、方法、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意境教学正文:我国古诗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继之以《楚辞》、《乐府》,经“建安”、“正始”,历唐、宋、元、明、清,汇聚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诗的长河,可谓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诗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古诗意境的含义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
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
唐代王昌龄最早提及“意境”一词,在《诗格》中他认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诗僧皎然则是系统意境理论的创始人,在《诗式》中他提出“诗缘情境发”、“情在言外”等揭示意境本质特征的重要论断。
之后,晚唐诗僧司空图将皎然的意境说提高一步,意境说趋向了成熟。
他的《二十四诗品》是第一部研究诗歌意境的专著。
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附录》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他揭示出意境的两个主要特征:“意与境深”、“言外之味”。
可见王国维为诗歌意境说理论的最终完成作了归纳和总结。
建国以来,意境说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解释,但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解释最为形象生动:“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聚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本质,是诗歌的灵魂。
王国维明确地提出把意境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把情景交融、不可分割的诗歌看作是上乘之作。
《中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中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徐文祥今天跟大家聊的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话题——关于群文阅读。
今天的话题成系统的思考,源于我去年的一节课,然后有了今天的内容。
我的这节课是关于“唐诗中的孤独”的,当时的主题是“孤独是一种境界”,这节课源于我的一篇文章《文人的孤独》。
这篇文章发表在我们市里的文学刊物《文源》上,后来被安阳日报刊发。
这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而是选取了其中一个角度。
课堂选了六首唐诗:导入学习时的两首柳宗元的《江雪》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随后学习延伸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杜甫的《孤雁》、李白的《月下独酌》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是:1.积累古诗词,群文阅读,理解诗歌通过景物抒发诗人情感“孤独”的主题;2.学会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古代诗人内心的,掌握赏析品读的方法;3.归类学习,培养对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情感,理解人生在不同环境中的体验。
出示《江雪》和《独坐敬亭山》后的学习要求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写法技巧、景物衬托、想象联想、背景经历等角度理解作者的感情,请选择某个角度,结合某一首诗歌,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孤独”的?学习指导后,让学生结合刚才解读诗歌的方法,选择一首诗谈一谈,“我”认为: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孤独”?试着读出来。
(技巧:低沉、怅惘、缓慢;情感:赏析后的朗读方法。
)接着拓展积累:古代文人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种内心的体验,除了这几首,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孤”和“独”的诗词呢?最后是学生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采用这节课学习描写“孤独”的方法,以“孤独”为话题,写一段话,写一写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温馨提示:可以化用古代诗人的语句,让你的语言更美、更富有深意哦!学生的习作练笔很精彩,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和过程是令我满意的。
当时鹤壁和焦作、林州等外地老师有听课的,我整理出来了自己的课堂实录,博客上可以搜到。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摘要:在初中阶段,每一册语文书中,都节选了8~10首古诗词作为讲读篇。
在每册书的后面,还附有10首课外古诗词,这些都是名家名篇,要求背诵并列入了考试范围。
根据最新《初中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古诗词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这一切都说明了古诗词在初中阶段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20-01根据最新的有关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必考的古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我们许多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背诵。
可是从平时的默写、测验及中考情况看,默写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带理解性的默写题错误率就更高了,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古诗词。
因为学习古诗词,读懂是基础,读不懂,更别谈欣赏了,写错别字就可想而知,所以要减少他们的失误,一定要教会学生读懂古诗词。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1、以读促学,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美初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是被历代传颂的名言佳句,是诗词中之精品。
反复的朗诵,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才能读出情感,感受美感,领会意蕴。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其中50篇是必考。
古典诗词的学习一定意义上是记诵之学,只有通过大量的记诵,使学生在背诵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达到积累之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基本切入点。
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的特定氛围;诵读的次数多了,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
论文范文:探析“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中的应用
论文范文:探析“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中的应用前言一、研究缘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是汉语文化的精髓。
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也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的理想追求、痛苦的现实挣扎以及矛盾的生活和情感。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古代诗歌已经在这过去的5000多年的时间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汲取古典诗歌中的文化营养,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知人论世”法是产于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但历代诗歌评论家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误区,这虽与评论者自身水平有关,但主要是因为运用方法不当。
(一)“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中运用不当的表现“知人论世”法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毋庸置疑,它在我国古代的文章解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方法探索的不成熟等原因,“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鉴赏中还存在着一些运用不当的地方:(二)“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在实际的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访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古诗词鉴赏题,学生面临古诗词鉴赏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或知道怎么做也不清楚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考试题中得分不高就是最好的证明。
“知人论世”法是由我国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演变而来的一种应用于教学领域的诗歌鉴赏方法。
在诗歌鉴赏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着教师的诗歌鉴赏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是继承“《诗》教”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践行语文新课标的需要。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会使用“知人论世”这种诗歌鉴赏方法的,但在其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使用不当等问题。
这主要是在使用方法上有偏差:二、“知人论世”作为研究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学习古诗词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古诗词产生于久远的年代,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平的局限,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束缚。
一、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的原则也许有人会怀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性,但是前苏联有位名叫巴班斯基的教育家提出的最优化教学的思想正好为它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支持。
在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当中,最优化教学是最为核心的思想。
而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是真正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一种原则。
这种原则要求教师在了解教学规律、教学任务、教学原则以及现代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形式,还有就是这种教学系统的一些特征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过程给予目的性明确的教学安排,也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意识地选择出一种最为适合当下条件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让教学发挥出最优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策略1、强化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教学活动全部安排在课堂教学有限的45分钟之内,必定会很仓促,煮夹生饭。
对此,作为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都会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中,从三方面入手强化课前预习活动。
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对诗词作者的生平背景、主要经历、写作风格等方面常识进行搜集,通过网络、资料等途径,获得详细的信息,既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艺术初探摘要:诗是语言艺术中的最高艺术,它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是诗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教师在教学诗时要尽量让它以它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
这就要求我们带学生去读,在读中去品味诗的韵味,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带入那神奇而优美的画面之中。
并且把同类诗进行比较阅读,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品味;感受;想象;比较诗言志,诗是诗人志趣的反映,是诗人灵魂的闪光。
她寥寥几言,款款数语,就能把人带进美的境界,或石破天惊,或余音袅袅,她堪称语言艺术中的最高艺术,她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是诗人智慧的结晶。
因此,很多诗人不惜做到“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或者“一字未安”而“绕室终日。
”然而,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古诗的时候总爱把古诗当作古文一样,一字一词地去讲解,然后把她翻译成现代汉语,叫学生背诵。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讲就是:枯藤缠着老树,老树上有一只乌鸦,远处有小桥、流水和百姓家。
在荒凉的古道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在走。
本来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却被老师隔离得支离破碎,一幅美丽的图景顿时黯然失色。
她圣洁的灵魂因此而玷污,她那博大精深的意境因此而变得平淡无奇,她的韵味已不复存在,她不再给人以美的遐想,不再给人以细嚼慢咽的满足。
她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她夺目的光泽,失去了她的原汁原味。
那么,怎样才能让古诗这一最高艺术以她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呢?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摇头晃脑,而且颇为陶醉,其神情难以言表。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去写老师读书的神态:“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我想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他此刻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小诵读、赏析古诗词,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世界灿烂辉煌的文化,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同时,从诗歌简短凝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富有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的文学样式进行鉴赏,并达到文学接受的高潮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入手。
一、让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更优化1.建立联系,充分理解。
通过初中诗词的教学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肢解零碎、浅显虚浮等,其实这是与有着丰富内涵的诗词不相匹配的。
那么该如何带领学生去领悟诗心呢?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理论给了我们答案——“理解就是建立联系”。
具体的联系方法有:①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学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②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建立起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住诗境。
诗词本身就是靠着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感情的,读诗的最高境界便是走进诗歌的意境。
③注意与诗前小序的联系,打开全诗的理解窗口。
④和诗中出现的典故建立联系。
⑤将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试图走进作者的内心。
⑥同类诗歌进行类比联系,让诗歌的意蕴更丰富。
2.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要学会利用阅读期待以及阅读反思、批判等环节,让思维空间拓展,以此来提高阅读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诗词,并对其进行阅读时能否形成有效的阅读期待,便成了诗词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有兴趣,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学习诗词的熟悉背景,并设计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从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东西出发,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诗词中的一些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过故人庄》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和本诗相关的经验材料组织成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创设出“对诗人说话”“与诗人相遇”等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说出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美学化进程要求浅见论文
关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美学化进程的要求浅见[内容摘要]在纷繁而复杂的初中古诗词教学里,教师与学生都应本着一种原则和目的而展开互动的课堂教学。
在此期间的美感的生成更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去实现美感的养成和积淀。
因此强调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美学化进程的要求。
从而指出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培养教学受众的美感是美学化进程里的关键一环;施教者在诗歌教学实践上必须为美学化进程提供质量保证;诗歌教学美学化的形式是架在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诗歌美学化教学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美学进程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着眼于师生双方都能从双向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益,着重于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
强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心情舒畅的古诗词教学氛围。
师生双向和谐体验古诗词的活动,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情绪体验。
古诗词教学应该成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
从而达到一种追求美感与美化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一、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教学受众的美感是美学化进程里的关键一环古诗词美学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给学生美感,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从而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古诗词在审美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
没有学生的能动的审美,没有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古诗词就失去了审美价值。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唤醒学生的审美心态,根据美感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
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的,所以它本身便具有美的特性。
在学习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来欣赏,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
初中古诗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摘要:在教学中要充分把古诗文的内涵、意境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好奇心;让其在学习中注意词句的积累、意境的感知和学习中的应用。
然而,古诗文在教学中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和应用的严重脱节等都是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生古诗文学习效率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意境积累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古诗文的学习注重学生美感、人格、民族情感的培养和对中华民族人文地理的深层认知。
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对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浅析。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古诗文相对于白话文在词句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上对初中生而言无疑是有难度的,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意识到这点,造成了下面几个问题的出现。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创新1.忽略与白话文教学的差异初中古诗文和小学简单的古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词句的深度和意境的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法炮制,还用教授白话文和简单古诗那套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2.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为重点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教学中主角学习中的配角。
如果主角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这场戏恐怕是要被拆台的。
(二)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1.初中生与古诗文的时代距离现在初中生的语言背景、生活环境和古诗文所描述的人文地理、人物刻画相差甚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觉得索然无味。
特别是00后的初中生,生活环境丰富多彩,很难对古诗文产生学习兴趣。
2.古诗文本身复杂难解古诗文大多是精挑细选的名家作品,其意境之深,辞藻之渊令许多专家学者尚在揣测之中,何况初中生呢?成绩压力和强迫教学更让学生苦不堪言,学习兴趣自然很难培养。
3.泛滥的学习资料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然而市面上的学习资料良莠不齐,给学生学习带来取舍的困扰。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摘要】高质量的古诗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但古诗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学生诵读积累古诗文的教学工作,从而尽快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质量,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
【关键词】古诗文;现状;优化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积累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实际和课标要求大相径庭,为此,笔者就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我国古代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高峰迭起,璀璨瑰丽,无数灿若星汉的古诗文作品生动的描绘了中国出啊弄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载体。
这些作品,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浸染,保留了清明、丰富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当前,高度重视初中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汉为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弘扬中华传统那个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高质量的古诗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的抵制丑恶,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中还发现,初中古诗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认识论问题,广大教师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深远意义缺乏充分认可;而是方法论问题,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讲解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文反复诵读和积累,或走向另一个极端。
比如,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等作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
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
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
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
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
术境界。
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
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
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
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
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
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
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
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
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
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
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
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3.绘画激趣法。
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四、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
含义深刻。
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
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释(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
(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
(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
(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
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
(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
(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
[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
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
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
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自由创作,最后由学生评议。
通过表演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乐趣,又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达到乐学和善学。
这是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激情。
(河北省辛集市张古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