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的启示
反对拜金主义(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姓名:学号:当今世界,物欲横流。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饥饿时代的中国人民,在无数次“穷怕了”之后,陷入了对物质、金钱无止境的崇拜和无限制的追求当中。
物质主义是一种沉迷物质需求、忽视精神需求、奉行金钱至上、放纵个人欲望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一种矮化堕落的人生观。
物质主义者将满足欲望视为其生活的最高追求,将占有财物视为其人生的首要目标。
对于物质主义者来说,精神没有价值,物质才有价值。
因此,他们的精神和人生,彻底物质化了。
物质生活的嚣张,精神生活的苍白,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也是他们的人格悲剧。
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言,物质主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课时作业1: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Ⅰ语言素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著作,之所以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马克思、恩格斯对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论分析,都是通过优美的文笔来表述的。
古往今来,喜读司马迁《史记》的人,原因何在?因为司马迁运用史料,善于“择其言尤雅者”,将论断融于史料之中,夹叙夹议。
鲁迅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指其是史学经典,“无韵之《离骚》”指其是美文经典。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磨炼出好文笔,这是历代史学家必备的基本功,当代史学工作者也不能例外。
()?梁启超认为要“多读、少作、多改”。
多读,就是要不厌其多地研读前人和时人的史学美文经典。
少作,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写一篇是一篇,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不。
多改,就是要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反复修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B.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C.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D.离不开他们在历史著作中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答案B解析“重要原因是因为”重复,排除A项;作为“史学经典”需要“研读”,作为“美文经典”需要“欣赏”,这样搭配才合理,排除C、D两项。
故选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数不胜数独具匠心呕心沥血滥竽充数B.寥若晨星独树一帜呕心沥血鱼目混珠C.寥若晨星独具匠心韦编三绝鱼目混珠D.数不胜数独树一帜韦编三绝滥竽充数答案A解析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启示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启示与意义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劳动人民的解放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于中国传统的财富观,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告诉我们,财富应该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分享的。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往往存在着重财轻义、谋利唯利等倾向,忽视了财富的公平分配和普惠性。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了财富的社会属性和共享性,倡导财富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使财富能够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用,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醒我们,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结果。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常常强调财富的命运观念,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明确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者创造了财富的全部价值。
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财富,并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导我们,财富应该为人民服务。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常常存在着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思想倾向,忽视了财富与道德、文明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了财富与人类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财富应该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服务,不能剥夺或压迫任何人的权益。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醒我们,财富应该与生态文明相协调。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常常存在着以经济增长为唯一指标的思想倾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财富创造带来的环境破坏。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启示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提醒我们财富应该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分享的,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结果,财富应该为人民服务,并且财富应该与生态文明相协调。
这些启示与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发展中国传统财富观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摒弃传统财富观中存在的不合理倾向,构筑起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财富观念。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他对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货币发行的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过多的货币会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削弱货币的购买力。
他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表现之一。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首先,通过马克思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的根源和机制,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问题,思考如何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此外,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他的理论分析为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通货膨胀问题的范式,促进了对货币发行、通货膨胀和经济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和讨论。
马克思的理论观点也激发了许多现代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深入研究,为学术界对通货膨胀现象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总之,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通货膨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引领着我们认识并解决当代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问题。
其理论对经济实践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
第21卷第6期2020年1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1No.6Dec.2020[收稿日期]㊀2020-08-20[基金项目]㊀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研究 资助(编号:18WTB09)[作者简介]㊀代艳丽(1977 ),女,湖北荆门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㊂1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㊂2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代艳丽,吴㊀媛1,赵㊀红2(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㊀要]㊀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㊂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㊂只有消灭私有制㊁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㊂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㊂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㊂[关键词]㊀马克思;㊀劳动幸福观;㊀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㊀A81㊀[文献标识码]㊀A [文章编号]㊀1673-0755(2020)06-0044-05DOI :10.13967/ki.nhxb.2020.0094㊀㊀古今中外学者们围绕 幸福 这一话题做了许多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㊂马克思认为人类真正的幸福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主要是马克思对前人劳动幸福思想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并充分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系统论证了劳动与幸福之间的关系㊁导致劳动者不幸的根源以及回归劳动幸福的途径,从而形成了科学完备的马克思劳动幸福观㊂一㊀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主要内容(一)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指一个人在其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产生的喜悦情绪㊂这种满足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更表现在精神层面㊂马克思认为,获得这份满足的重要途径便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劳动过程中去获取㊂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开始认识世界㊁改造世界以及维护自身生存发展最直接㊁最独特的手段㊂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使其本质得到确证与发展㊂由此,马克思指出劳动本身是幸福的源泉,人类就是自身幸福的创造者㊂第一,人类与社会是劳动创造的㊂马克思指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㊂ [1]146而 有生命的个人 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和生产物质生活资料㊂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人类的手㊁脚得到进化,语言与思维开始产生,人类逐渐形成特有的自然生命本质,劳动将人与动物真正区分开㊂由此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988㊂劳动作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存在于人类生活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促使人类在生活中形成了生产㊁交换等一系列社会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和后续的发展完善㊂第二,社会财富是劳动创造的㊂劳动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客观物质行为,它虽然也受制于自然界的土地㊁矿产㊁能源㊁森林和草原等资源,但如恩格斯所言: 世界一切财富是自然界与劳动一块构成的,自然界为劳动提供了物质材料,而劳动能把物质材料变为财富㊂ [1]508财富最终的来源还是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创造出来的㊂马克思也认为 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2]298-300㊂人类在各类劳动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㊂在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中,会通过劳动对社会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使用与创造,从而产生了丰富的物质财富㊂在基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人类必然会通过劳动创造各种可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发展的东西,比如语言㊁宗教㊁道德㊁科学等㊂第三,人的本质由劳动体现㊂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体现归根结底都是客观的实践存在㊂劳动是人类主体性形成的基础㊂在创造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人类正是通过自身劳动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产生和发展出不同于动物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也由此解开了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3]53㊂生产劳动作为人们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在不断地劳动中,人类不断发展完善自身,使自身的社会主体性和本质得以确证㊂(二)劳动异化产生不幸劳动异化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用来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关系㊂劳动异化可分为四种形式,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㊁劳动者与自身本质的异化㊁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异化㊁人与他人的异化[3]47㊂在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蓝图中,自由的劳动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可以直接创造幸福㊁享受幸福㊂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深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劳动不再是幸福的源泉,反而直接导致了劳动者的不幸㊂马克思运用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推进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是如何一步步通过劳动异化剥夺劳动者的幸福㊂第一,劳动异化使人丧失创造幸福的基本权利㊂劳动本应该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劳动发展完善自我,创造幸福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已经成为廉价的经济商品,不再是人类的本质活动,而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者的主要工具㊂马克思认为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自身与内部世界就越贫乏,所获得的东西就会越少 [1]40㊂这是基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劳动产品拥有绝对的所有权这一基本事实来认定的㊂工人劳动的全部产品本应当属于工人,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产品与工人异化了㊂资本家是资本的所有者,工人的劳动成果绝大部分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只能得到维持自身生存和作为无产阶级进行再生产所必需的那部分㊂长此以往,劳动者认为努力劳动最终受益的不是自己,在劳动中也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受不到快乐,只感受到肉体㊁精神遭受到折磨与摧残㊂于是,劳动者视劳动为瘟疫,开始抵触劳动㊂最终,劳动者失去了劳动创造幸福的权利㊂第二,劳动异化阻碍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㊂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人都可以从劳动中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并通过意识去控制自己的劳动,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证明自身是类存在物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异化,人类不仅未能从劳动中得到自由发展,而且还与自身类本质产生异化,劳动不再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仅是一种维持生存的方式㊂这时的劳动不再是彰显人的类本质的重要形式,不再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来源,不再是社会中具有崇高价值的活动,而是仅具备工具性功能的一项物品㊂由此,劳动者失去了作为劳动者应该有的自由和独立,故而在劳动中实现不了发展完善自我㊁寻求人生价值的功能㊂第三,劳动异化使社会更加物质化㊂在私有制的劳动异化中,随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㊁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以及劳动之间的异化,人与他人之间也产生异化㊂人与他人的异化也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慢慢疏远,并被物和物的关系所代替㊂资本主义市场的逐利性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交往形式逐渐被打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剥削和被剥削㊁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人们一切交往都以物质生产和追求物质利益为出发点,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社会更加物质化㊂(三)摒弃劳动异化㊁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私有制是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㊂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只是资本家们榨取剩余价值的一环㊂劳动者越努力劳动,资本家的收入就越多,劳动者个人实际财产就越少㊂从而导致劳动不但不能创造财产,反而成了劳动者丧失个人财产的过程㊂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建立起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公有制,才能够使劳动者摆脱这种 越劳动越贫困 的境地㊂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㊁向整个社会即合乎人性的自我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3]185㊂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的异化以及劳动的异化将彻底消失,人类将完全摆脱支配自身生产㊁生活与命运的异己力量,人们不再被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所奴役,人类劳动得到解放㊂劳动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而是人类生活㊁生产中一种自觉自发的活动,人类对劳动拥有绝对自主性㊂人类的劳动将从 被迫劳动 转向自由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克服了 对物的依赖 ,进一步发展自身,追求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收获到快乐,从而能够享受幸福的生活㊂但是消灭私有制㊁实现共产主义以及实现自由平等劳动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奋斗㊂54第6期代艳丽,吴㊀媛,赵㊀红: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二㊀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的主要特征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也有着其独有的特征㊂(一)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实践性马克思认为幸福具有实践性,人是幸福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的主体,想要获取幸福需要人自己通过劳动实践来获取,人的自我发展和幸福都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㊂人类是从事劳动实践的主体㊂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积极地通过自身的劳动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以获得生存资料与发展资料,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㊂在实际劳动中,劳动者应该是主动方,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劳动成果以及实现自身价值,从而获得满足与幸福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只是作为劳动者换取生存机会的商品,资本家占有了劳动者生产的劳动成果,劳动者变成了资本家手中没有意识的生产工具㊂劳动者不再是劳动实践的主体,丧失了劳动的主体意识,也丧失了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尊严,最终失去幸福㊂因而只有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才能够在劳动中创造财富,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展现㊂幸福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㊂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幸福观实际上是一种实践的幸福观,他认为幸福不仅在于享受劳动创造的成果,而且还在于能够在劳动创造这一过程中展现自身的才能㊂正如马克思所说: 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 , 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 [4]㊂人们常常在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因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从而认为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㊂(二)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批判性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具有深刻的批判性㊂主要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以及错误的幸福观进行批判,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劳动者的本质,找到了劳动者不幸的根源㊂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现象㊂马克思在进一步研究私有制下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的关系时发现,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本应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是异化的㊂马克思认为在此条件下,工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不再肯定自己,而是开始否定自己㊂劳动中不再有幸福,而是不幸,劳动不再是个人体力和智力的自由运用,而是对自己身体的折磨和对心灵的毁灭[2]50㊂劳动者丧失了自主性,沦为劳动对象的奴隶,即使努力劳动也难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实现自身发展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者受到的压迫剥削更重,幸福生活离他们更遥远㊂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幸福观㊂马克思认为幸福时代是 社会风尚纯朴㊁积极进取㊁官吏和人民公正无私 但当自由和一些好的品质开始衰败,贪婪㊁奢侈和放纵之风充斥整个社会时,那么这个时代就不能称为幸福时代[5]㊂而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如此,其社会中存在的主要幸福观是强调现实物欲满足的享乐主义幸福观以及 片面求利的功利主义幸福观,这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幸福观大相径庭㊂马克思批判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他们将享乐㊁获利看作人生的最终目的㊂对实际的物欲名利追求超过对人本身的尊重和关注,使人本身成了实现利益的手段㊂人类变得崇尚金钱与权力㊁贪图享乐,开始在这物欲膨胀的世界中迷失自我,逐渐沦落为物欲的傀儡,最终走向幸福的对立面㊂(三)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劳动幸福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幸福观,他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到研究幸福问题上㊂他认为幸福应该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辩证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辩证统一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辩证统一㊂在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产生之前,社会存在的幸福观主要是主张压抑物质欲望的禁欲幸福观和强调物质享受㊁轻视精神生活的享乐幸福观,两者都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分离开来㊂而马克思则认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都是必要的㊁不可分割的㊂人类不仅需要满足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需要,也需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只有两者都得到满足人类才拥有真正的幸福㊂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构想中,人类劳动得到了解放,被迫性与强制性不再属于人类劳动,而是变成人类真正自发自觉的活动㊂劳动不仅能够解决人们基本的生存问题,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更能让人在劳动中体验到愉悦与幸福,让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实现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提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有利于人类福祉的职业,那么我们的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了每个人而牺牲;到那时,我们就不会感到可怜的㊁有限的㊁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㊂ [1]459-460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人,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幸福也6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是相互关联的,只实现个人的幸福是非常局限的㊁自私的,并不是最高意义上的幸福,只有做到 为人类工作 才能获得并享受到最高意义上的幸福㊂我们只有始终将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联系,懂得为他人㊁为社会贡献自身一份力量时,才有可能获得终极的人生幸福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是享乐与劳动的统一㊂马克思认为,幸福不仅是人们对已有物质的享受,也是人们通过劳动实践对自己所需物质的创造㊂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㊂人类需求的满足不是单纯靠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物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人类自身有目的的劳动实践去改造世界获取所需㊂劳动作为幸福的源泉,促使人们必须通过劳动进行生产创造,通过不断劳动产生新的需要,创造新的幸福㊂三㊀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当代启示正如马克思所言: 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会灭亡㊂ [6]如今,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㊂这一切都离不开建设者的劳动,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实现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㊁人民幸福㊂在新时代背景下,回顾马克思的劳动幸福思想,对于我国提高人民幸福水平,构建幸福社会,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示㊂(一)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树立劳动幸福观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启示我们,想要获取幸福就需要付出劳动,劳动是幸福的源泉㊂人类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其类本质表现为有目的的劳动实践,人类可以通过自身有目的的社会劳动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进而在劳动过程中收获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自身是幸福的创造者㊂我们国家从古至今一直提倡人民通过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去改变生活㊁创造幸福㊂但事实上,劳动产生幸福这一理念并未被人们重视与广泛接受㊂社会上大部分公民仍对不劳而获抱有幻想,形成了错误㊁扭曲的劳动观以及消极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㊂因此,加强国民的劳动教育十分必要㊂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㊂要求学校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㊂还要求在课外与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养成热爱劳动㊁热爱生活的态度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习惯,增强自立意识;在生产劳动中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㊂但公民的劳动实践教育并不仅靠学校单向发力,还需要社会㊁学校以及家庭各主体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让劳动教育走上常态化轨道㊂因此,社会也需要加大对具有突出劳动贡献的劳动者的宣传,在社会中树立劳动榜样,进而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㊂同时家庭也要形成崇尚劳动的家风,家长以身作则带动家族的每一个人,摈弃错误消极的劳动观与幸福观,主张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幸福,树立积极进取的劳动幸福观㊂现阶段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劳动贡献㊂我国应该加强对公民的劳动实践教育,让公民了解到劳动对于国家㊁社会以及个人的重要性㊂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㊁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7]㊂(二)摒弃劳动异化,提升人民劳动幸福感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长期重复单调的劳动,无法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过度劳动的收益仅能维持生存,恶劣的劳动环境也不利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㊂在此情境下,劳动者自然无法在劳动中找寻到幸福㊂因此,马克思明确提出,要通过扬弃劳动异化来解决劳动导致不幸的问题,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下劳动者才能摆脱劳动的异化,实现真正的劳动幸福㊂现今,在我国也存在着引发劳动者不幸福的问题㊂比如,劳动者劳动环境不佳㊁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低以及劳动与收获不成正比等,究其根源主要在于 劳动异化 现象仍旧存在㊂在此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低,出现不重视劳动㊁企图不劳而获的消极现象,相应地,人们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难以激发,最终人们的幸福感无法得到提升㊂为提升人民的劳动幸福感,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的公平正义㊂针对我国现有情况,首先,仍要坚持按劳分配方式㊂使劳动者明确劳动是为了自身,只有多劳才能多得,自身的劳动程度决定其收益,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努力奋斗的动力,收获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幸福感㊂其次,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㊂在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㊁维护劳动者自主权和人格尊严的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发展培训,为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发展74第6期代艳丽,吴㊀媛,赵㊀红: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空间和充分的发展机会,促进劳动者的自我进步与完善㊂最后,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㊂好的劳动环境能够让劳动者更有参与感与幸福感,更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工作潜能,因此,用人单位应致力于创建一个好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者对劳动充满信心与安全感,从而在劳动中获取快乐,提升幸福感㊂(三)倡导劳动最光荣,推动幸福中国建设为实现劳动幸福,推动幸福中国建设,社会必须要形成 劳动最光荣的社会价值体系 ㊂首先,提升劳动与劳动者的地位,打破劳动等级观念㊂我们要将劳动本身作为一个尊重的对象,充分承认与尊重劳动者通过体力㊁脑力或者体力脑力结合做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每一项劳动㊂同尊重劳动一样,我们也应当尊重每一位劳动者㊂打破原有的劳动等级观念,明确每一位劳动者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能单纯以劳动的体面程度来判定劳动者地位的高低㊂同时继续加强对事迹突出的劳动者的表彰和宣传,树立劳动榜样,在社会中形成以劳动为荣,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㊂其次,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向更公平的分配方式转变㊂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决定了按劳分配是我国最公平的分配方式㊂劳动者只有通过付出相应的劳动才能获得回报㊂马克思设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有内容和形式都公平的分配方式,即按需分配,劳动者才能在劳动中收获幸福㊂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全面发展生产力,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才能早日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㊂最后,社会需加强劳动监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㊂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关于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法律法规,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在立法㊁司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㊂进一步加强对有关用人单位的监管,切实维护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主体地位和权益㊂确保劳动者享有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让诚实劳动和合法劳动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㊂如今,我们正在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人民更加幸福㊂人民的幸福需要通过人民自身劳动来实现,因此,国家要加强对公民的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社会重视劳动㊁共同参与劳动,在社会形成 劳动最光荣社会价值体系 ,让人民重视劳动㊁崇尚劳动㊁进而享受劳动,在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幸福的同时,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形成崇尚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㊂[参考文献][1]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㊀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8.[5]㊀何海燕.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6]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3.[7]㊀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6.Marx s Concept of Happiness in Labor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DAI Yan-li,WU Yuan,ZHAO Ho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421000,China)Abstract:㊀The concept of labor happiness is Marx s unique understand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labor and happiness under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ist and laborer.Marx believed that human labor is the source of happiness,and the real happiness of human beings needs to be realized through their own labor.But in capitalist society,private ownership leads to labor alienation,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laborers misfortune.Only by abolishing pri-vate ownership and liberating labor can we truly return to the happiness of labor.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arx s labor happiness theory provid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a socialist labor happiness country in the new era.China should fully combine with its own reality,inherit and develop Marx s concept of happiness in labor,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 s labor con-sciousness and labor practice education,and advocate the common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people in labor and respect labor,so as to enhance people s happiness.Key words:㊀Marx;㊀labor happiness view;㊀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本文编辑:刘衍永) 8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评判拜金主义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评判拜金主义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所谓的拜金族。
从富二代刘云超怀着600万存款,带着男人想征服女人的野心,指名心仪的女生就是11号的马诺;再到穷人庄怡靠着850的工资,誓言自己愿意用一生为马诺买宝马车的梦想;最后到骆磊自己替天行道要铲除马诺。
一个因为一句比较喜欢做在宝马里哭泣而成为拜金代言人的马诺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她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现实女子的缩影,我们不紧要问拜金是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潜意识呢?中国现在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那我们又是否应该反对拜金主义呢?什么是拜金主义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其实拜金主义是人们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说它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人也成了金钱的奴隶,并且在金钱驱使下行动。
二、不择手段去牟取金钱为牟取金钱。
三、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认为准有钱谁就有价值住的钱越多谁的价值就越大。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
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一笔钱。
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
拜金主义的危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国家急于在经济上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3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国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种战略思想也有它的缺陷——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全部集中到发财致富上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决定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意识。
这样一来,经过了30年的潜移默化,一种足以将整个国家民族摧毁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正在甚至已经生成了。
只要拜金主义价值观占据了人们的头脑,那么,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就可能并必然会不择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无疑是这种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价值观。
当代经济危机中的马克思主义应用
当代经济危机中的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被广泛用于解释和应对当代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原则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入的思考和借鉴。
本文将探讨在当代经济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以及其对实际问题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以人民的解放和社会公平为价值观,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追逐利润为导向,这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活动应当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追求社会公平和个体自由。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矛盾和波动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迅猛的经济增长,过度的市场竞争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产能过剩。
此外,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经济实体的实际情况脱节,导致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马克思主义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三、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在当代经济危机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启示:1. 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彰显了资本主义体制的问题。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是否能够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促使人们寻求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2. 关注社会公平: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在经济危机中,社会公平尤为重要,政府应加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公正。
3. 重视劳动者权益:经济危机对劳动者的影响最为严重。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提高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4.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马克思主义认为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脱离和不稳定性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五、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原则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应用。
例如,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策。
中国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法律法规,减轻了经济危机对劳动者的冲击。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经济伦理解读及现实意义
、
脉 的面纱 ,把这种关 系变成 了纯粹 的金钱关 系” 。 ( 三 )破坏 了人类共有的道德价值 在奉行金钱至上 的资本 主义社会 ,一切道德 只有在 不与人们 的致 富 欲望相 冲突时才是合理 的,而不是相反 。也就是说 ,资本的本性决 定 了 它 只能奉行金钱 标准 ,而不是 人类 共有 的道 德价 值。马 克思 在 《 1 8 4 4 年经济哲学手稿》 中愤怒地指出 :“ 金钱 的力量有 多大 ,我 的力量 就有 多大 。 ” [ 4 l l 拜金主义价值观使 世界 一切事 物本 有的性 质混 淆乃 至颠 倒 了,“ 它把坚贞变成背叛 ,把 爱变成 恨 ,把恨变 成爱 ,把德 行变 成邪
( 二 ) 加 强道 德 的 自律 性 ,促 进 法律 或 制度 道 德 化
从资本 主义生产 的总 体过 程来 看 ,从 产业 利润 到 商业利 润再 到利 息 ,越来越 与生产 过程无 关 ,似乎资本本身具有的增值能力 ,这样就使 资本 的神秘化进一 步发展 , 从 而产生资本拜物教。首先 ,马克思通过对 资本拜物教 的批判 揭示 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关 系 。无论是工人 还是资本家都超不 出这种关 系的限制。其次 ,马克思对资本拜 物教的批 判实质是对 资本 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剥削的社会关系 的批判 。最后 ,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 的不道德 、反道德 的现象 ,自由只能是资本剥 削雇佣劳动
恶 变成 ,把邪恶变成德行 ,把 奴隶 变成主人 ,把 主人变成奴隶 ,把 愚蠢 变成 明智 ,把 明智变成愚蠢 ” 。 ” 三、马克 思拜物教 批判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拜物教的批判为我们走出拜金主义的迷雾 , 探索解决经济发展 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改变会治理方式 , 坚持综合 治理,强化道德约束 ,正确面对拜金主义 ,抵御拜金主义的诱惑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启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启示。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经验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挑战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原理对当代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发展是在物质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来说,必须意识到推动社会主义变革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矛盾。
这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社会主义社会要始终坚持阶级斗争,保持对资本主义的警惕,并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强调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应该归劳动者所有。
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来说,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劳动者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对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中国等国家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制度成果,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首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苏联在经济建设、社会福利、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同时,苏联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计划经济的弊端等,这些问题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警示。
其次,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为当代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判拜金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判拜金主义民商1042 李悦1020101240最近出现了所谓的拜金族。
从富二代刘云超怀着600万存款,带着男人想征服女人的野心,指名心仪的女生就是11号的马诺;再到穷人庄怡靠着850的工资,誓言自己愿意用一生为马诺买宝马车的梦想;最后到骆磊自己“替天行道”要铲除马诺。
一个因为一句“比较喜欢做在宝马里哭泣”而成为拜金代言人的马诺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她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现实女子的缩影,我们不紧要问拜金是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潜意识呢?中国现在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那我们又是否应该反对拜金主义呢?什么是拜金主义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其实拜金主义是人们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说它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把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人也成了金钱的奴隶,并且在金钱驱使下行动。
二、不择手段去牟取金钱为牟取金钱。
三、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认为准有钱谁就有价值住的钱越多谁的价值就越大。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
这个人值一万英镑, 就是说他拥有这一笔钱。
谁有钱, 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 就有势力”。
拜金主义的危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国家急于在经济上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3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国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种战略思想也有它的缺陷——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全部集中到“发财致富”上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方式或活动方式决定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意识。
这样一来,经过了30年的潜移默化,一种足以将整个国家民族摧毁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正在甚至已经生成了。
只要拜金主义价值观占据了人们的头脑,那么,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就可能并必然会不择手段。
马克思主义情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情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情怀是指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无私、深厚感情,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马克思主义情怀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情怀的理念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人民的利益至上、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契合。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马克思主义情怀告诉我们,要坚持人民立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与平等的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情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马克思主义情怀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情怀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情怀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与关怀马克思主义情怀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
当代社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马克思主义情怀提醒我们应关心人民的利益,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四、马克思主义情怀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触动与思考马克思主义情怀使我们对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资源分配不公,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情怀提示我们,应当关注社会阶级差异,推进公平正义,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马克思主义情怀对教育事业的启示与指引马克思主义情怀对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教育的公平与普及,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马克思主义情怀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与当代青少年拜金主义
教育EDUCATION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概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总书记还督促广大青年“要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要想将人生“第一颗扣子”系好,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生的风向标,它体现在一个人的实践活动对他所处的社会以及他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幸福。
马克思认为只有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以至全人类的自由幸福,一个人或一个人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
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与拜金主义的关系首先明确的是人生价值的主体性问题,人生价值的主体是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个人不能脱离于集体,换句话说,也不存在脱离集体的“纯粹的个人”。
个人总是集体中的个人,集体又总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因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集体,同时集体利益的实现也离不开集体中每个个体的努力,换言之,没有个人利益也就不存在集体利益,没有集体利益那么个人利益也就荡然无存。
因此,每个人在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特别是全球化以来,西方的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潮正借机日益侵蚀着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 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拜金主义尤为突出。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1. 引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对通货膨胀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对其通货膨胀理论进行探析。
2. 马克思的价值论要理解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首先需要了解他的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
3.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马克思将货币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库存。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的象征和实现形式。
4.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增发和货币供应的过剩。
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货币的价值相对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增加经济不确定性。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扭曲市场机制。
6. 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的批评尽管马克思承认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但他对通货膨胀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的一种手段,通过货币贬值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
7. 马克思的反通胀解决方案马克思提出了一些反通胀的解决方案。
首先,他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控制货币发行量,以稳定物价。
其次,他呼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通货膨胀问题。
8. 结论通过对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的探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再思考和发展,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启示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启示与意义一、启示1.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过于偏重实物财富,而忽视了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只有物质和精神合一,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财富。
因此,我们应当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2.值得尊重的劳动者: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劳动者视为创造财富的主体。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资产阶级强调资本的积累与人的劳动无关,让工人成为资本的工具。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就没有财富的创造。
因此,在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中,应该尊重劳动者的创造贡献,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利益和权利。
3.财富的公共性和个人性: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财富的生成和分配都具有公共性和个人性。
传统的中国财富观念中,财富的生成和拥有都是由少数人垄断,社会公平程度低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财富的生成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必须通过社会力量来调配,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财富的分配则应该尊重个人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公平的收入和福利。
二、意义1.调整财富观念,推动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和应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财富观念,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共同创造和共同享有。
2.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不仅是一种思想力量,更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灵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推行公平的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我们需要建立起公平、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分享和享受社会财富的拥有和使用权,避免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构建和谐社会。
从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视角解读当代拜金主义
从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视角解读当代拜金主义作者:张琅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第5期张琅摘要: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理论有助于反思当下盛行的拜金主义思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货币的本真意义也正逐渐被“反向”,货币符号被主体化,货币手段被目的化。
拜金主义是货币拜物教的极致状态,是对货币价值的无限追求和想象。
本文从货币拜物教视角研究拜金主义的产生、表现、危害和对策,旨在证明极端的拜金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对我们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我们在尊重货币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极端的货币崇拜的意识形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合理的金钱意识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货币制度,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观点及拜金主义的产生随着经济的逐渐繁荣,人们慢慢发现了物物交换的弊端,开始将具有特定性质的金和银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这样一来,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提高了社会效率。
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特有的形式和价值决定了它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此便产生了货币拜物教。
货币拜物教的出现似乎使货币成了度量人类劳动的直接手段。
货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长此以往,人们的货币拜物教的观念便成了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以至盲目追求货币。
由此,人们对货币的世俗魅力的认可度有增无减。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拜物教”理论认为,商品货币关系逐渐衍生了货币拜物教,随着货币拜物教的愈演愈烈又产生了拜金主义。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的台词“金子,只要一点儿,就可以使黑变成白,丑变成美,错变成对,卑贱变成高贵,懦夫变成勇士,老朽的变成朝气勃勃的……”赤裸裸地讽刺了货币崇拜现象。
当今社会,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丰盈,“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泛滥。
二、拜金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货币拜物教出现以后,金钱成了价值衡量的尺度,人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由,与社会的联系也日趋减少,从而用物与物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导致了人自身的异化和拜金主义的猖獗。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包含这样一些内容:1. 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畸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有四层含义:第一,身与心的全面发展。
第二,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
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四,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与和谐统一。
马克思对每天从早到晚只从事一种活动不能让身心同时得到发展的不满以及对体脑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有种向往。
我们应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多闲暇时间,让人充分发展。
2.反对物统治人和客体支配主体,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从而自由。
①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本来是人的活动的创造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却转过来成为支配人奴役人的力量。
②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指出,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乃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可由劳动时间量对它们进行比较和交换。
生产商品的劳动异化和物统治人现象表现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③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考察的视角是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堆积中既看到资本对劳动的奴役、压迫和异化,还有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它将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 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充分发挥①创造是人类本质;②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充分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③物质财富是人的创造性能力或天赋的外化或体现;④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⑤人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是把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可自由支配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成为人的创造性能力充分发展的时间。
现在我们探讨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问题,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当代意义何在?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至关重要地位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理所当然地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众所周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反对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反对异化与强制,反对人的行动依赖于外在的物。
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到 《 资本论 》中货 币拜物 教才 真正 获得 了它 的完全 的 意义 。马克思在 《 资本论 》彻底揭示 了货 币拜物教 的本 质 。 马克思指 出: “ 一种商 品成为货币 ,似乎不是 因为其他商品 都通过它来表现 自己的价值 ,相反 ,似乎 因为这种 商品是货
币 ,其他商 品才都 通过它来表现 自己的价值 。……这些物 ,
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查找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在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依险设防有针对性地落实防控措施制度切实加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
・
人 文社 会
・
青年时代
2 0 1 5 年第1 9 期
马克 思 的货币拜物教批判 及其 当代意 义
刘 建 卓
在货 币笼 罩下的存在 方式。 关键词 :马克思 ;货 币拜物教 ;符号
. & - ' l i l
运 用人类所特有的理性能力使用货 币 ,并用 它做最精明 的交易 ,通过这个过程获得 了利益最大化 ,拥有 了充足的物质 享受。要获得对货币的澄明之境 即由货币交易所引发的现代人 类 的生存方式的 自觉 ,就必须诉诸哲学 。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 地实现从名称上升到概念,从而获得对货币的本质 性把握。
质 “ 在于人 的产品赖 以互相补充 的中介活动 ,人 的、社会 的
制和不 以他们 有意识的个人活动 为转 移的物的形式 ,首先就 是 通过他 们 的劳 动产 品普遍 采取 商 品形式这 一 点而表 现 出 来 。因此 ,货币拜物教 的迷就是 商品拜物教 的谜 ,只不过 变 得 明显 了,耀 眼了 。[ 2 】 I ’货币逐渐 变为统治人 的世俗化 的上 帝 ,它再 也不能容忍任何其他存在驾于它之上 。
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文章标题: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货币作为社会交换的媒介和价值的象征,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拜物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及货币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1. 货币作为商品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货币并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商品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成为一种社会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通过货币,商品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金钱关系,实现了商品的普遍等价物,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商品交换的社会性质。
2. 货币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马克思认为,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工具,更是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影响。
货币使得商品的交换变得相对独立,人的劳动也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社会劳动,使得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更加复杂,并且加剧了阶级矛盾和不平等现象的产生。
三、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在当代的意义1. 深刻认识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通过对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货币作为商品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对当代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2. 反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提醒我们对当代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分析,看到货币作为商品关系的抽象表现形式如何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建立更公平的社会秩序。
3. 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通过对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的思考,我们可以激发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从中寻求改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的途径,推动社会向更公正、更平等的方向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货币拜物教批判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通货膨胀理论把社会上一段时期内物价(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这样一个在现实经济过程中的次要的现象当成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并为此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假的理论,以及在这种错误的理论下所产生的空虚的怪影和悲剧的后果来吓唬自己。
这不能不说是西方经济学的无能表现。
这种通货膨胀这种本来是现实经济比例失调和投机过渡的结果的东西来当成前提,不仅在思想上制造了许多混乱,也给党和政府在正确的判断经济形势,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时产生了误导。
这样一个事实表明,我们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太远了,我们的经济理论离现实也太远了。
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已经有助于对于这种错误的理论进行一个纠正,把这个现象真正建立在现实的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之上。
通货膨胀最早的理论解释是单纯的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即是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量,就会贬值,反之货币就会升值。
这种错误的理论,马克思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批判了。
但是这种早已被批判过的错误理论,在后代的经济学理论中,又重新包装了起来,竟然还一再的被用于实践,比如与这个现象相配套的货币政策等等。
这些人真的以为货币的增发与否才是现实中物价走高或降低的原因,这真是弄颠倒了关系。
但是现实情况的复杂超出了这个形而上学的理论的单纯,于是什么输入性通货膨胀,什么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什么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什么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通货膨胀,什么结构性通货膨胀等等。
如果不是胡说八道,也是理论错误。
下面是我们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系统的解释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所谓通货膨胀的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界已经和刚开始的这种理论不一样了。
真正符合通货膨胀的概念的是李嘉图的那种理论,但是那是个错误的理论。
他以为流通中的货币多了,物价就上涨,货币贬值;少了,物价就下跌,货币升值。
相应的,可以通过人为的改变流通中的货币量来造成物价的上涨和下跌。
这勿宁是看错了关系。
因为真实的关系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现实中商品的流通的量以及需要结清的支付差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形成了多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把马克思的众多著作结合现当代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分析。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一)消费异化的提出马尔库塞是较早提出“消费异化”问题的研究学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是一种“单向度”的社会,这种异化来源于个人与社会的技术。
社会中的个人被他的“虚假需求”所支配,而社会逐渐进步的技术却满足了个人的这种需求,其实,这样的个人只是被社会控制了而已。
弗伊德主义学派的弗洛姆和存在主义学派的勒斐伏尔,他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和批判,也是不得不置身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提出来的。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易斯认为,往往只根据人的消费活动来确定人的幸福,这恰恰是当代异化的特征。
所谓“异化消费”,指的是人类用活的商品的办法去补偿其令人厌烦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往往是报酬不足的劳动生活。
这种异化消费,是因为高度协调和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使人感到缺乏的自我表现,于是就陷入商品的消费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实现其创造性。
(二)当代社会消费与需求的扭曲现象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今社会,有些人把满足、快乐同消费等同起来。
这种消费并不是基于人的真正的需求,它与人的真正需求是不能等同的,它逐渐演变成一种为了消费而不知怎么的就不得不而且确实消费了的一种病态消费循环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的消费不仅导致了人的生活的结构性错位,而且最严重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
更加具有认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自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得到了众多理论家在现实生活考察中的关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异化消费越来越敏感,对于这一理论开始变得重视,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也迫使人们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当代社会物欲膨胀的演变(一)物欲膨胀时代的到来在当今世界,人们一谈到“异化”二字,首先就想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存在的,很多人误以为“异化消费”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实际上,异化消费不仅仅是资本主责任编辑:张倩童培(198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院2010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义的独有产物,它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开始存在。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目前社会与其说是在遭受着缺乏钱的痛苦,不如说是在遭受着大肆挥霍浪费钱的痛苦。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忙碌的双手不再停下来,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没有规律,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一切都变得像是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了一般。
人们的这种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像枷锁一样套牢了人的一生。
过度的消费使人们在物质上获得了短暂的满足,这种收获的幸福其实也是一种在金钱的刺激下获得的幸福,对金钱带来的这种幸福使其内心物欲极度膨胀,步入了异化消费的时代。
(二)从物欲膨胀到拜金主义的盛行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来看,现代发达社会中的人一方面获得了物质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却在人性上迷失甚至丧失了自我。
勒斐伏尔、马尔库塞、弗洛姆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人们逐渐成为了商品的奴隶,他们被动接受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强迫性的需求,人们在广告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情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之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这种极大的物欲膨胀使得拜金主义呈现出扩散之势。
西方社会现在已经度过了现代化进程,对于财富的效用以及敏感程度已经递减,西方的很多人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价值观,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人们对于财富积累的观念相对比较冷淡。
当然,其中也不乏许多富豪阶层,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购置豪宅享受奢华的生活。
不过,中国短时间内经济的崛起必然要求经历一个从贫到富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会逐渐狂热起来。
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比较低,由于近几年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会重视金钱的力量,更加重视财富的积累。
正确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让人们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基础和前提。
有些人视金钱为万能,往往意味金钱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的幸福感,这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三、启示(一)关于消费与人生价值观的反思马尔库塞认为,人们每天被商家推出的各种广告刺激了消费欲望,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需求,认同商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了:不是商品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生产,而是人为了消费商品而存在,人逐渐成为了商品的奴隶。
如今社会上的童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摘要]马克思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
本文以“异化消费”理论为线索,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解决当代社会消费问题的研究,从而反省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问题,对于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消费异化 物欲膨胀 拜金主义[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1-02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的启示(转110页)(二)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我国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细节决定成败,环节决定质量。
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
首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而学位论文的选题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中最关键的一环。
导师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授之以渔,使其学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杜绝了因问题意识模糊,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欠缺,而不得不采用学术失范行为。
其次,做好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
在学位论文研究中,研究生可能会因研究方法、观察视角、学科知识的融合等原因产生困惑,这时学科组应组织导师对其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管理,跟踪学生学术思想成熟的轨迹,一旦发现学生有学术失范现象和行为可以进行及时扭正和制止,让学生懂得学位的获得是建立在日常理论积累和研究创新之上的。
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别的不断增多,使得部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数额也相应加大,导师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师姐带师妹”“师兄带师弟”的形式,有的甚至是“放任式培养模式”,因此用抄袭和剽窃来蒙混过关就是必然的选择。
[6]因此,导师自身道德修养和科研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及创新能力。
导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导师在对学生学术失范负责制,加强其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指导的学生如出现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不但研究生不授予学位,还要取消其导师资格。
(三)加强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在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上除了要关注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外,还要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
加大治理力度,对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坚持“零容忍”,提高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处罚成本。
在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7]依据不同的违规行为给予惩罚,如降级、取消学分、撤消学位等,并录入个人终生诚信档案。
另外,培养单位可以同步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学生实施外部干预,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进行论文检测。
当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已成功引进该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重合率检测,使其在研究生群体行为心理中形成有效的震慑约束力。
【参考文献】[1]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_百度文库.2012年01月26日.[2]魏琴,蒋德璋.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1):128-132.[3]杜瑛,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25-27.[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98.[5]阎光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动因与防范机制分析[J].高教教育研究,2009(2):10-16.[6]黎歌.试论从源头杜绝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25-27.[7]朱彬,刘英辉,刘念.学术不端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8-30.(上接111页)一些人把追求外在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当做生活的全部内容,这对于年轻人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要警惕物欲膨胀而引发的拜金主义思潮。
要培养年轻人正确的金钱观和功利观,学校的思想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但是,又要从内在、个人方面自行实践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消费异化论所演出的一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二)马克思关于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结合。
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会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
凡是正当、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当得到尊重。
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一部分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
”合理控制欲望的同时有利于幸福的实现。
对待“消费异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四、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化消费观发人深省,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选择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模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节约意识,鼓励消费者进行适度消费。
过度、畸形、异化的消费行为,其深层原因在于消费者对自身价值的错误定位,以及对自身需求的误解。
面对异化消费的现实,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这种不理性的消费方式,或者抑制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但是可以从价值观上引导更多的人,因为经济的发展根本离不开消费和需求。
【参考文献】[1]周林.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6期.[2]夏永梅.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第2期.[3]徐璐.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276,283.[4]蔡陈聪.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2009,第6期.[5]石雪,董娅.西方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