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基本存在出发研究人类的本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导论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我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论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
论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
答:1.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系统的核心。
费尔巴哈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做哲学惟一、普遍、最高的对象,人不仅是哲学的对象,也是历史的、国家的、法律的、宗教的和艺术的本质。
2.费尔巴哈人本学讨论人和人的本质,其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
(1)人是感性实体。
人不是抽象的精神实体,无论从人的对象还是从人的活动而言,都是现实存在的感性实体,这是费尔巴哈阐明人的一切内容和解决哲学问题的基石。
(2)人是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感性实体。
费尔巴哈指出,人作为感性实体,首先是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实体。
人的形体是人的肉体,精神、意志、思想、情感等是人的灵魂。
灵魂依赖于肉体,随同它存在、成长和消亡。
(3)人是有感觉能思维的感性实体。
人作为感性实体,首先具有感觉能力。
人作为有认识能力的实体,在于人具有能动性的理性、思维。
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思维和存在同一的问题。
(4)人是有意志,依照目的活动的感性实体。
费尔巴哈从人是感性实体出发,认为人所特有的自由意志(自然没有意志)是同人的生存愿望以及追求幸福的愿望紧密相联的。
(5)人的本质包含在以我和你的实在区别为基础的统一性中。
类即人的绝对本质,它是无限的,也是完善的。
只有两个人的存
在、交往,类的功能才可发挥,人类本质才能实现。
3.费尔巴哈通过对类、交往和社会性的强调来规定人的本质,无疑比17-18世纪思想家关于人是孤立的原子的思想深刻得多。
但“人本学”脱离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抽象地从人的自然属性谈论人的类、人的本质,显然是不科学的。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是智慧生命的代表,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不总是符合道德规范。
这让人们不禁思考:什么是人类的本性?是仁爱和友善,还是自私和贪婪?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的本性。
一、物种起源角度人类的本性源自生物进化,即我们先天遗传了祖先所具备的一些基因,其中一部分是关于本能和行为的代码。
这些基因使得我们天生具备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和族群的本能,如自我保护、决策制定、繁殖等。
这些本能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独有的、基本的、先天的。
二、社会学角度人类生为社会性动物,个体总是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因此,社会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和本性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求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需要大家遵循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守信用、助他人和合群等。
但是人类社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这决定了道德和恶劣行为的标准不同。
例如,有些文化中透彻鼓吹“以弱为尊”,而有些则大力宣扬“拼尽全力争取成功”。
这些文化观念无疑对人类的本性有着直接影响,为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划定了边界。
三、心理学角度人类的心理状态,包括情感和认知等方面,也对本性产生着巨大的肆意影响。
例如,人类情感的种种表现,涵盖了愉悦、悲痛、愤怒、恐惧等,这些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人的思考和行为。
同时,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的聪明才智、沟通方式和学习能力等,也影响了个人的行为和本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类的本性是相对比较复杂的。
人不是只受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人类的很多行为和思维能力还需要受环境因素和个体身体状态的影响。
综合来看,人类的本性不仅仅受环境和生物基因的影响,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社会文化和人类价值观等非物质方面所决定。
当我们更多地关注人类本性,不妨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客观的研究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和社会,并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理智、更文明、更仁爱的人。
人类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人类的本性是善还是恶人类的本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类天生带有恶的倾向。
究竟人类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呢?本文将从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一、科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看,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答案。
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适合的环境下,人类往往表现出善良、合作的本性。
1.环境因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对其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身处积极、健康、正义的环境中,人类往往展现出善良的一面。
相反,如果环境充满暴力、不公以及冲突,人类也可能表现出负面的行为倾向。
2.遗传因素: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道德判断和同理心有关,这意味着人们可能天生就具有一部分的善良本性。
但是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的基因只是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潜在潜力。
二、哲学角度从哲学角度看,人类的本性在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之间存在着差异。
以下是其中两种主要的观点:1.洛克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认为人们天生拥有自由、平等以及尊重他人生命权利的理性,这就决定了人们具有善良的本性。
人们的恶行往往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2.福柯观点: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人类既有善良的一面,又存在着恶的倾向。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由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塑造的。
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
三、心理学角度心理学研究关注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内部心理过程,对于人类的本性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1.心理学实验: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更倾向于合作和互助。
例如,“囚徒困境”实验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愿意与他人合作,而不是采取竞争的态度。
这说明了人类具有积极、合作的基础本性。
2.个体差异:人类的本性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具有较强的同理心和善良倾向,而另一些人更容易表现出恶的行为。
这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_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
昆明学院学报 2009,31(1):59~63 CN 53-1211/G4 I SSN 1674-5639Journa l of Kunm i n g Un i versity【哲学研究】收稿日期:2009-01-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资助项目(08xzx001)作者简介:苗启明(1939—),男,河南济源人,研究员,原云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等研究;许鲁洲(1956—),男,山东聊城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苗启明1,许鲁洲2(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2.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
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
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
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个体生命本体论;生命辩证本性;人本理性哲学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09)01-0059-05On Nou m enon of M arx is m Hu man is m Ra ti ona l Ph ilosophy———Nou m enon of Hu man I nd i v i dua listi c L i feM IAO Q i 2m ing 1,XU Lu 2zhou2(1.Phil os ophy Research I nstitute,Yunnan Pr ovincial Social and Science Acade my,Yunnan Kunm ing 650034,China;2.Marxis m College,Qujing Nor mal University,Yunnan Qujing 655011,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nou menon op ini ons inMarxis m Phil os ophy due t o the different co mprehensi on of it .Nou menon ofMarxis m hu man 2is m rati onal phil os ophy is that of hu man individualistic life .Hu man individualistic life is not monad,but a series of dialectical natural in 2stincts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 on bet w een individualis m and natural instincts 2like .Nou menon of hu man individualistic life,as the theo 2retical ulti m ate s ource ofMarxis m phil os ophy,directly or indirectly leads t o the basic theory ofMarxis m hu manis m rati onal phil os ophy .Key words:Marxis m phil os ophy;nou menon;nou menon theory of individualistic life;life dialectical natural instincts;hu manis m ra 2ti onal phil os ophy 马克思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自己的本体论?如果有,这本体论是何?在前些年,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优秀论文)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
内容摘要本文以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为切入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以及当前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应该从人的存在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
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其中自然本质是实践的物质基础,社会本质是实践的必要形式,而实践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所在,它把人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文章的主要观点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中:引言通过对理性主义的简单回顾,强调要克服对人的本质的抽象化的理解,否定从人的抽象本质去评判人的存在和一切社会现象的逻辑,主张要坚持从人的存在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的科学路线。
一、人的自然存在和自然本质1.通过对自然主义的回顾,指出人直接是一个自然存在物。
人的自然存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研究的出发点。
2。
指出人的自然本质在于人是从自然发展而来的。
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人的生存状态如何变化,人作为一个血肉之躯,永远无法改变他从自然发展而来的事实。
人的自然本质决定了他与自然之间的这种血肉联系。
3.指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所有自然规定性,文章主要指出了它所包含的内聚性、不可入性等物理化学特征以及获取食物、生物遗传、人所具有的初级心理反应及对环境刺激的自然反应等本能属性的不可改变性,从而例证了自然属性的丰富性。
并阐明了它与人的自然本质的不同含义。
二、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本质1.人的社会存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第二个层面,它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基本存在方式。
2.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本质的概括,文章阐述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具体含义,并认为它从社会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
3.指出人的社会本质与人的社会性或社会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从社会关系主体的角度例证了人的社会属性的多样性,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超越性和个人对他人的依赖性;而人的本质则重在揭示人之为人的社会规定性,它强调的是作为人的社会本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系统性、整体性。
对人的本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人的本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一、人的本性概念介绍
人的本性,是指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是不受外部环境和个体意志的支配的特征。
本性是人类生命普遍存在之处,从基因层面开始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人的本性在不同哲学体系中的解释
1. 柏拉图哲学中的人的本性
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是受外部世界限制的寻求美德的愿望。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意志、欲望。
这三个部分在寻求真理和美德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冲突。
2.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基于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
他指出人的本性是社会性的,依靠社会生活的支撑和共同的利益来实现。
3. 康德哲学中的人的本性
康德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和理性的。
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意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指导。
4. 尼采哲学中的人的本性
尼采认为人的本性是基于力量和欲望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固有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人的本性对人类文化和进步的影响
人的本性是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人的本性的相互作用和制约,正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
四、人的本性和人类道德观的关系
人的本性与人类的道德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道德观念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但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和考察,对于道德观的形成和运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五、结论
人的本性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特质,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对于人类的认知和应对,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道德和伦理的认识和弘扬,这些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性
人是动物,生于自然,所以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就是人性,自然 性是所 2. 人是物质的,由不同基因构成,由此次形成了人的个性 3.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都有思维 4. 人与动物一样,都有繁殖的本能
男孩总是把他的第一次性冲动 投向自己的母亲,取父亲而代 之是其最原始的愿望
潜意识和显意识
使出吃奶的劲
人性的延伸
贪婪与资源配置
世界上的资源犹如钻石一样,总是稀缺的, 人类犹如强盗,是从大自然中掠夺资源,但 随后,有限的资源应该达到最佳的配置才能 促进人的发展,所以,人们一直在琢磨分钻 石的方式,这就是政治学,管理学,组织学, 行为学等众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
有五个强盗,抢到100颗完全一样的钻石,但是又 不原意平分,最后同意抓阄决定,抓到1的是一号, 抓到2的是二号,以此类推。先由抓到1的一号海 盗提出分配方案,他的方案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人 同意才能通过(包括自己)。如果不同意,杀之。 再由二号提出分配方案,同上规则。假设五个海 盗都贪婪成性,残忍无比,绝顶聪明又一诺千金, 都想自己得到最多,都想看到别人死去自己活。
问:一号怎么分配才能使自己得到的钻石最多?
(根据调查,能在20分钟内解答出这个题目的人, 年薪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人们如何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
人们如何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而人性则是人的行为、想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流露。
两者不同,但又相互影响。
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一、传统理解中的人性和人的本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合作和社交性。
儒家思想则重视人的仁义道德,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完善。
而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神赋予每个人自由意志和原罪,人类天生面临道德选择和罪恶的深渊。
二、现代社会中人性和人的本性的认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强调个体内心的欲望、压抑和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
行为心理学家也研究了人类行为的原因和特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三、人性和人的本性如何应对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存在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社会不公、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
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正视人的本性倾向,认识到人类有自私和利己的一面,因此需要建立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其次,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弘扬人性中积极向上和美好的一面,引导人们积极面对挑战,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人性和人的本性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个体成长过程中,人性和人的本性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社会,与不同的人沟通和交往。
五、未来人性和人的本性的新认识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人性和人的本性的认识也会不断更新和丰富。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认知和智能的本质,人体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可能会重新定义人的生命和道德问题等等。
总结理解人性和人的本性是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人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下面我们将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1.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的本性一直是哲学家和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对于人类的本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天生就有的,而有些人则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由环境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本性可以归结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生理上,人类的本性包括呼吸、饮食、排泄、繁殖等基本本能和行为,而心理上则包括表达情感和思想、发展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等。
2. 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状态。
在这个关系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之间的合作、竞争、依存等不同形式的关系。
合作是人类之间最为基本的关系形式。
没有合作,人类社会就无法运转。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关系。
竞争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竞争可以激发人类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如果处理不当,竞争也可能会带来矛盾和冲突。
依存关系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相互依靠关系。
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体现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
从依存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助互惠的关系。
3. 人类的内在属性对关系的影响人类的本性对人类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类的天性往往决定了他们怎样去交往,如何去合作,如何去竞争等。
在相互合作方面,人类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是构建和谐、互助关系的重要前提。
在竞争方面,人类的利益和欲望会成为驱动力,激发他们展现出自己的积极一面。
在依存方面,人类的共鸣和互助精神是相对应的,体现出一种温情和温暖的关系。
4. 如何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如何构建健康、关爱、尊重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关注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理解和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建立良好的口头和身体联系;(3)学会处理冲突和矛盾,以建立和谐的关系网络。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本性。
然而,对于这种本性的本质和起源,人们始终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的本性。
一、人类的本性源于基因人类的本性很大程度上源于遗传基因。
从基因组层面上探讨,人类与其他的生物相比具有更加复杂的基因组,这使得人类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而核心的这些基因包括了影响了人类智力、社交处理和情感的遗传元素。
比如,在智力方面,好奇心、创造力和直觉都是人类基因所决定的。
而在社交处理方面,人类具有了愉悦感、同情心、礼貌和道德心等基因特征。
二、人类的本性与文化的关系人类的本性除了受到基因的影响,也与所处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本性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忍辱,在个人性格上表现出的温和和内敛更深刻,而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性和个人自由,因此个人表现出的自主和果敢更强烈。
尽管不同文化在人性领域的表现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依然可以从共性方面将不同文化与人类本性的特征挂钩。
三、人类本性与社会影响的相互关系社会影响对于人类的本性来说也不容忽视。
虽然说人类在大自然中原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群体,他们之间实行着不同的规则和习惯。
这些社会行为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驱使和指导着人类本性的展现和表现。
例如,某个人在家里可能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但是在面对同事的时候可能变得比较严肃和疏离。
因此,人类本性的表现往往是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演变不可分割的。
总之,人类的本性具有复杂、多样和强烈的特点。
本性是由基因、文化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所影响和产生的。
当然,人类本性如此复杂,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探讨和研究,比如个体差异,发展过程等等。
希望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人类本性,从而更好地运用自身的优点和规避缺点。
发现自我:探究人类存在的本质
发现自我:探究人类存在的本质导语:类一直以来都在探索自己的存在,也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然而,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人类存在的本质,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一、哲学的角度哲学是研究人类存在和自我意识的科学。
在哲学上,人类的存在被看作一种抵抗死亡的力量。
作为有限的人类,我们渴望生存,因为我们知道一旦我们消失了,我们就再也不会存在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的本质是活着,生存的欲望促使我们找到意义和目的,进而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文化和艺术。
二、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科学。
在心理学上,人类存在的本质被看做是自我认同的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认同自己的存在,需要让别人认同我们的存在。
这种认同需要来自于我们的社交关系,因为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正是从这种需求中,我们发展出了自我意识、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它们共同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了复杂的社交关系,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属于这个世界。
三、科学的角度科学是以证据和逻辑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检验理论和观察现象来寻找真理。
在科学上,人类存在的本质与生物学和进化论有关。
我们的存在是由我们的遗传基因和环境决定的。
在进化过程中,我们逐渐发展出了适应环境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这些特点和行为模式是为了我们的生存和繁衍而存在的,并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结论探究人类存在的本质,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因为我们的存在是复杂和多维的。
哲学提供了关于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和意义的深刻见解,心理学研究我们的情感和社交关系以及自我意识和认同的发展,而科学则是通过研究生物学和进化论来揭示我们的生存和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对自己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探究的好奇心。
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检验和现象观察,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真实的自我和世界。
维柯“人创造社会”观点的一种尝试性解读
维柯“人创造社会”观点的一种尝试性解读摘要:长期以来,人类社会起源问题是历史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
作为历史哲学的创始人,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第一次将科学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人创造社会”的观点,把历史看作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结果,并将其作为历史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而对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作出了科学地回答。
关键词:“人创造社会”;尝试性;解读维柯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他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
他所处的时代,笛卡尔主义在思想界占据着统治地位。
根据“我思故我在”,人的感觉和常识都不可靠,真理的标准应当是清楚明晰的观念。
显然,这种哲学拒斥经验的历史、法学和文艺等方面知识。
维柯不同意笛卡尔主义的观点,并对其提出了严厉批评。
作为一名意大利思想家,他深受人文主义文化传统影响,在知识标准问题上看到了人类自由意志的自主性。
他以笛卡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阐述为突破口,认为思维乃存在之标记而非原因,“我思故我在”只能表示作为意识主体的我思相信“存在”存在,真正能表明真理科学性的,应该是人文主义所倡导的观点——真理即创造。
在这里,真理与创造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人能够理解、明证某物在于它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这也可表示为人在创造活动中能够理解自己和相关的事物。
社会正是人在“爱社交”本性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人是社会的创造者,人可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
这就是维柯“人创造社会”的观点。
“人创造社会”的观点是维柯历史哲学的一个理论贡献。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表现出强烈的实践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近代哲学的走向。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是“人”创造了社会?通过维柯的代表作《新科学》可以看到,对人及人类事物的研究是维柯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这和以往的研究有很大不同。
回顾西方哲学的历史,早期的哲学家关注宇宙论的问题,将人置于宇宙论之下进行研究,人并未获得主体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开始觉醒,人文主义从神学的泥潭中发现了人,他们以人为中心,宣扬了人的价值和理性;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繁荣为哲学提供了研究方法,笛卡尔主义等哲学理论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等话题,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但关于人对人类事物的自主性问题并未得到充分阐明。
人的本性名词解释
人的本性名词解释人的本性是指人类天然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倾向。
它是表现在个体行为和心理中的,决定了人类在各方面的表现和行动。
人的本性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主题,牵涉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通过解释人的本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动因,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人的本性具有多个维度,其中包括自利性、社交性、求知欲和道德感。
自利性是指个体倾向于追求自身生存和利益的本能。
人类作为生物,天然追求自身的存活和繁衍。
这种自利性在人的本性中根深蒂固,驱使着个体采取各种行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社交性是人类本性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它表现为人们追求社会联系、合作和归属感的欲望。
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社交性使得个体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利益,而是倾向于与他人建立紧密关系、合作共享资源。
求知欲是人的本性中的又一个关键特征。
人类思维的活跃、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动机。
人天然具备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希望通过获取新知识和经验来增加自身的认知和技能。
这种求知的本能驱使着人们去发现世界的奥秘、追求真理和挑战未知。
道德感也是人的本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人类作为社会动物,不仅仅追求自身利益,还有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公正。
道德感使得人们有意识地遵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为社会和他人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的本性是多样化的,不同文化和环境会对个体的本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情感表达等都会有显著影响。
然而,人的本性也具有普遍性和基本性质。
无论文化差异如何,人们都有自利性、社交性、求知欲和道德感。
这表明人类的本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不受特定文化或环境的全面决定。
了解和理解人的本性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人的本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社会政策制定和人际关系管理。
了解人的自利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竞争和冲突,以及如何通过制定公平的规则和制度来调节个体的行为。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探讨自身的本性,人类的本性是指人类天生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征、行为和心理。
一、人类的本性来源1. 遗传基因人类从遗传基因层面就具备了一些基本本性,如求生、繁殖、食欲等。
而且,这些基因会在后代中延续下来,影响着后代的行为和性格。
2. 文化传承不同的文化传承也会影响人类的本性,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孝顺”等,这些传统思想会影响人的行为和价值观。
3. 社会环境人的本性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长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形成人的个性和思想,例如,在战乱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更加暴戾;而在优越环境下的人则可能更加高尚。
二、人类的本性特征1. 求生本能人类从生命的起点就具备了求生本能,这也是大自然的要求。
人类在遇到威胁时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如逃跑、战斗等,以求生存下去。
2. 社交能力人类是一种社交性动物,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具有这一本性特征的人通常更加善于人际交往,具有更好的领袖素质。
3. 竞争意识人类天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这种本能会促使人们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地位。
但是,竞争也会导致人们的利己主义行为,与社会团结形成对立。
4. 区别善恶的道德判断人类的本性中还包括了道德感的发展,也就是人类能够区别善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种本性特征会促使人们遵循原则,遵守法律。
三、人类本性的发展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类本性的重要环节,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把许多好的品质和道德准则灌输给人们,从而塑造了人类的个性和价值观。
2. 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环境对人们的本性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社会的风气和文化传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身的本性的发展。
3. 个体的选择人类本性的发展也与个体的选择有关系,个体在生活中,根据个人的经历与认知主动选择去发展这种本性,这也使得人类本性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性格都会存在于人类中。
结语人类本性是复杂而矛盾的,它既有着良善的一面,也有着恶劣的另一面。
人类的人本性质与人性的研究
人类的人本性质与人性的研究人本性质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共同特征,尽管个体的差异可能很大。
人性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和个体差异。
近年来,研究人类的人本性质和人性的探索已经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人类的人本性质与人性的研究,并讨论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
一、人本性质:本质与差异人本性质指的是人类普遍的共同特征,是人类基本的本质属性。
虽然所有人都具备相同的人本性质,但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人本性质涵盖了人类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认知方面,人类具有求知欲、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特点。
人们渴望了解世界,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意义,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情感方面,人本性质囊括了人类的情感共鸣、亲社会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人们具有共情的能力,能够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情感,并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情感。
在行为方面,人本性质表现为人类的社会行为、道德选择和愿望实现等。
人们倾向于与他人建立联系,并通过合作和支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人性的多元性与塑造相比于人本性质的普遍性,人性则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人性是指个体内在本性和独特的特质。
人性是由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遗传因素在形成人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基因组合不同,决定了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一些人天生更加乐观开朗,而一些人则更加内向谨慎。
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对人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的成长环境、家庭关系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人性产生影响。
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个体的人性。
然而,人性并非完全受到遗传和环境的限制。
个体还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塑造来发展自己的人性。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个体可以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和道德意识等。
三、人本性质和人性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人本性质和人性的研究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了解自身的人本性质和人性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人类本性的探讨
人类本性的探讨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的生物,有着独特的本性。
我们的本性既包含了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有着后天塑造的个体差异。
在探讨人类本性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人类本性。
一、本能与理性的对立人类的本性中,本能和理性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方面。
本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反应方式,主要表现在生存和繁殖的本能上。
例如,求生的本能让我们追求食物、水源和安全;繁殖的本能驱使我们寻求伴侣和延续后代。
而理性则是我们通过思考和经验积累的智慧和判断力。
它使我们能够追求更高级别的目标,超越本能的驱动。
尽管理性可以控制本能,但本能又时常会迷惑理性,使我们产生冲动和、盲从等行为。
因此,人类本性中的本能和理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的行为。
二、自私和利他的本性人类的本性既包含了自私的一面,也有着利他的特点。
有些人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私的,追寻自身的利益是本性使然。
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往往依赖于合作和互助。
因此,利他的行为也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
虽然自私本能驱使人们争夺资源和地位,但理性和道义观念也会促使人们关心他人的疾苦,追求共同利益。
当个人的自私行为与社会的利益产生冲突时,理性的控制通常能够起到平衡作用,促使我们做出利他的选择。
三、好奇心与求知欲人类的本性中,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动心智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希望能够了解世界的本质和秘密。
好奇心促使人们不断地问为什么,追求真理和智慧。
同时,求知欲也是人类超越自身的本性体现。
人类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使文明得以进步。
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是人类个体的精神需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推动力。
四、善恶之争尽管人类本性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品质和倾向,但在价值观上,善和恶是两种相对而言的基本观念。
善是指积极向上、仁爱和有益的行为,而恶则指负面、自私和有害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社会学算是最具普遍性的一门科学了,可是,细细想来,任何一个派别的社会学无一不是从社会这种形式出发的。就是说,社会学无非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对现存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性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的分析、论证,为人类寻找一种尽可能好一些的社会形式。
这种情况又决定了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只能是以人类的外在性,以人类的表现形式、存在方式为对象的学科。例如经济学,它总是抛开人类的本性,而以研究经济关系(或经济性社会)为对象,即便是那些最具科学性的经济理论,也不得不远离人类的本性 —— 自然—人道主义本性来展开研究。经济学只关心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利润利率、资本增值、剩余价值,等等,它揭示的也是经济关系的本质 —— 经济运动的规律 —— 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等等。人们常常讲,科学的经济学是从表现在商品(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在未来的社会),即表现在“物”上的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揭示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为目的的。所以,经济学的出发点就是以经济中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的,而任何以社会为出发点的学说,相对于人类的本性而言,说来说去终归还是“形式”层面上的,还是从人类的某种形式出发的学说。
我们在标题中,不是把社会科学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科学,而是从“人类的诸种形式”出发的科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是从某种具体的社会形式出发的。例如,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人学,是因为它常常是从人类的“社会现实”出发,用形象塑造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就是说,文学常常是从社会的现状的形式出发,试图创造或提供一种自认为美好的社会形式。
人类有一个爱好,常常把最基本的东西、把最明显的事实搁置一旁,并且不屑一顾地迈过去,而去煞费苦心地分析和追求新、高、尖的事实。其实,最伟大的道理常常是对最明显的俗常的现象的揭示。比如马克思,人们公认他是一位天才的思想家,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石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恰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天天看到的普通现象,即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迄今为止被各种思想体系所重重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是必须有了衣食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直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形成为基础,而当时人们的国家制度、法律观点、艺术乃至宗教观念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必须从这个基础出发来加以说明,而不象过去那样本末倒置。”(弗·格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57页。)其实,马克思的另一个发现即“剩余价值”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即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9页。)
三 人文科学的出发点 —— 从人类的个别特征出发
随着近几十年来人类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一些与人类关系比较直接的学科纷纷从自然科学(如社会生物学、社会进化论)、社会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中分离出来,这种情况,使得人类的科学体系又新生了一个家族或族系,这就是空前活跃的被公认为“人文科学”的学科群。这些学科的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纷纷把目光指向人类的本性。如洛伦兹的“内在攻击论”的人性论,斯金纳的“行为条件论”的人性论,萨特的“无神存在论”的人性论,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决定论”的人性论,埃利希·弗洛姆的“社会决定论”的人性论,等等。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美国现代科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综合论”的人性论。然而,我们也很清楚地发现,这些人性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不是以人类的某一种特征、以人类整体的某一个侧面为其出发点的。如萨特的出发点是“个体、个体的特性”,威尔逊的出发点是人类行为,洛伦兹的出发点是人类需要,等等。显然,这样的出发点不可能揭开人类的本性之谜,而只能揭示出作为整体的人类本性的某个方面或侧面、某个特点或某些特点。它可以就某个方面提供详尽的甚至是正确的结论,但是,归根到底,它们都不能就“人类的本性”这个极具整体性的命题提供答案。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席卷全国、辐射全球的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的热潮,并且在一些研究者那里还取得了让世人震惊,让气功学家、思想家瞠目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它的角度也是局部性的,即以人类的局部存在(气功态、特异功能态等)为出发点的。因为,我们总不能说,人类要想检验社会制度的优劣、价值观念的对错、思维方式的高低,就必须依靠特异功能、气功态吧。我们当然应当看到,具有气功术、特异功能的研究者们,凭借自己的气功态、特异功能态、高智慧态,可能在人类的一些特性研究上 —— 准确地讲,人类的某些特异功能研究上 —— 的确取得了“破天荒的惊人的成就”见柯云路《人类神秘现象破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内容说明”。,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面:人类之所以表现出这种气功态、特异功能,是因为人类摄纳了宇宙间几乎所有的有机的或高级的物质元素。人体是宇宙正向演化的一个浓缩物,而人体所具有的这种“自然力”,恰恰在于人类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性,而这种自然性又恰恰是一种人性或人道性,即人道化了的自然性或自然化了的人道性,亦即自然—人道主义的本性。
人类学发展到今天,还形成了四个主要的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这些分支学科出发点的局部性、部分性就更加“名”副其实了。或者说,这些学科是不可能给人们提供关于人类的一种“元”性认识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一个以研究人类为对象、由日本科学家发起、由多国科学家和学者组成的科研团体,目的是为了揭示“人体之谜”。这种广义的,多科协作攻关,并且直指人类自身的科学导向,对于自然科学的流向和研究方法的导向,的确带了一个好头。但是,由于它的目的是为了揭开人体之谜,并且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的性质,因而它的出发点仍是一种局部性存在 —— 人体、人的肉体、人的肉体的那种物质性及其相应的属性。所以,这种“集体攻关”的“人体”研究,也不可能给人以关于人类的共同本性的“元”性知识,即不可能给人类提供一种元观念。
二 社会科学的出发点 —— 从人类的诸种形式出发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顾名思义是一个从社会这种人类生存的“形式”出发,研究人类现象并欲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
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形式,一种人类存在的方式,一种人类内部互相交往的关系。所以,人类,从其性质或本性来看,是一种自然—人道主义存在物;从其内容来讲,是种种生产、思想、生活等活动;而就其形式而言,就是社会。
到了今天,许多对人类问题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又纷纷从另外的两个方面入手了:一个是从人类的思维、意识出发,为的是要研究模拟人类高级思维的人—工机或智能机;一个是把自然科学的原理、理论引入对人类的研究中,例如社会生物学、社会达尔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等等。显然,这些学科、理论的出发点也具有局部的性质。
应当说,人类的本性,既是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还是任何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更是元观念的研究对象。元观念,作为一种最普通、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观念,选择的角度也是“元”的,或者说,正是由于它选择的角度具有“元”性,所以它所提供的才是一种“元性”观念。
为了认识这一点,我们有必要把它的角度与其他学科类群的角度,作一简要的比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研究人类问题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种种人文科学常常是这样,它们或者从人类的局部存在(如自然科学中的思维学、人体解剖学、行为科学,等等),或者从人类生存的形式出发(如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或者从人类的某种属性或具体关系、具体特点出发(如人文科学中的文学、公共关系学,等等),因而它们也必然地要表现出具象性和外在性的特点,而元观念则从人类共同而又基本的存在出发,这样就使自己具有了共象性和内在性的特点和优势。
当然,人类的科学发展也有它的规律,即,一种正确的认识,常常要通过两次才能完成,第一次是朴素的,第二次是自觉的,而两次之间又常常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否定”性过渡阶段。人类对自身本性的认识就处在这个阶段中。就是说,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有一种自己的天性,就是以自己的基本存在为参照系来指导自己的思想、生活和劳动。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天性,因而人类才一级高过一级地发展。但是,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人类便不再那么重视初始的参照系了。久而久之,便走向了否定之否定的过渡阶段 —— 即“否定性”阶段。只有当人类自己思想和劳动的结果,强烈地违背了那初始的参照系 —— 人类自身的那种天然的本性时,人类才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用初始的参照系来反思自己、修正自己,重新回到“从人类的本性出发”的正确道路上来。
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从整体意义上来解开这个人类本性之谜呢?
四 从人类的基本存在出发研究人类的本性 —— 元观念的出发点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别类,有着最为基本的内在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的载体就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可以设想,只要是从人类基本的存在出发,那么就能寻找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那种最根本的特点,而这恰恰就是人类的本性。进一步讲,一个事物的最基本的存在所表现出来的本性,恰恰又是该事物整体意义上的本性。哺乳动物最基本的存在是其肉体的哺乳性器官的存在,因而哺乳性、哺乳功能所表现出来的本性就是哺乳动物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当然也就是整体意义上的本性了。
有些社会科学,似乎是从人类的本性出发的,其实也是从某一种社会形式出发的,例如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公共关系学、伦理学等。乍一看,它们的出发点似乎不是社会,而只是从某个角度研究社会,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例如,社会心理学,是从心理角度研究社会,从社会角度研究人的心理。说来说去,还是从社会心理的现状出发,还是为了创造一种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因此,社会科学,无论它是曾经产生的,还是现存的,无论是曾经起过重大作用的,还是至今仍起着重大作用的,就其出发点而言,无一不是具体性的、外在性(即形式性)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