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这十年是这么过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云社这十年是这么过来的
▲天桥乐门口处处可见“郭德纲”
▲华声天桥的剧场已经翻新
▲如今叫作“四九城”
▲“广德楼”是一座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垂花门帘、古色古香的演出场馆,也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广德楼”声名显赫的方面还不止于历史的久远,更在于它是当时戏曲祖师爷、名伶们施展才艺、迅速走红的法宝之一。
巧合的是,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走红也从这里开始
▲天桥乐茶园现在也是德云社的“地盘”
琉璃厂的京味茶馆,大栅栏的中和戏院、华声天桥、广德楼、天桥乐并称为德云社的“五大根据地”。
而记者昨日来到琉璃厂,发现那里早已几次拆迁,德云社最早的根据地之一
———京味茶馆再也找寻不到,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地恐怕就是这个中和戏院了
德云社这十年是这么过来的(竞报)
“都说我郭德纲一夜成名,可又有谁见到了我之前十年的黑夜?”这是郭德纲走红后常说的一句话。本月29日,德云社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章子怡、周华健、陈鲁豫、张国立等大牌都欣然作为庆典嘉宾来听郭德纲说相声,这十年庆典光看排场,已足够风光。
郭德纲和德云社,如何走过这十年的寒夜,走到阳光灿烂的今天?在德云社十周年庆典开幕前,记者走进德云社,走访了德云社台前幕后工作的人员:伴郭德纲一路走过十年的德字辈元老徐德亮、李菁;郭德纲经纪人、自称“草台班子经理人”的王海;郭德纲“左手边的”搭档于谦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揭开德云社这十年走过的酸甜苦辣。
德云社十年
(1996年———2006年)
1996年
四个人搭帮演出
德云社十周年庆,“十年”是从1996年算起的,而那时并没有德云社,甚至连现在好多“钢丝”都知道的德云社前身“北京相声大会”都没有。那时不过就是退休的相声演员张文顺老先生、郭德纲和还在上学业余打工的徐德亮、李菁开始搭帮在一起演出。
徐德亮是张文顺的徒弟,7岁入行,跟着张文顺学说相声,1996年正在北京五十中高三念书,是高考备战中的学生,而张文顺已经退休,有一定的退休金,按徐德亮的话说,四个人中,只有郭德纲是背井离乡,指着相声过活。
德云社从寒冬艰难起步
然而,那时四个人搭帮演出相声根本不能给郭德纲挣钱过活,四个人搭帮是在1996年底,11月份,这个时间好像就已经注定四个人要一起经过一个很漫长的冬季。
现如今,德云社元老张文顺已不演出了,郭德纲、徐德亮、李菁三位元老也都记不清1996年大家攒这个活儿时的具体情景了,只是现在还经常念起那时在大栅栏,“天很冷,四个人挤在小屋子里生炉子,特味儿。”那时他们且计较不到栖身的地方,因为他们连一个说相声的固定剧场都难找到。
转战大小茶馆
现在琉璃厂的京味茶馆,被德云社列为发祥地,与中和戏院、华声天桥、广德楼、天桥乐并称为德云社的“五大根据地”,而事实上,1996年,郭德纲和同伴很难进得了剧场说相声,他们只能在大小茶馆间转战,观众少了,就被茶馆赶走了,转场到下一个茶馆继续说相声,仅这样转战的大小茶馆就有十多个。
没挣钱,从方庄一直走着回大兴
那时联系剧场都是郭德纲出面儿,“我们几个人中,数德纲最能张罗,他演得也好,人脉也好,我们公认他为首领。”张文顺、徐德亮、李菁都不以相声为生计,就郭德纲对相声特拼命,“那时日子挺艰苦,好在我们三个家都在北京,德纲背井离乡不容易,那时不挣钱,有时他还自己搭钱给茶馆,他也没钱,若说今儿说相声没挣到钱,我们能回家吃父母的,唯独德纲得饿着,那时经常不挣钱,一次演出结束,没挣什么钱,德纲从方庄一直走着回大兴。”
前两天在“德云社十周年庆典”的发布会上,徐德亮提起这些年的风雨,有些激动,当着郭德纲的师傅辈侯耀华、于谦的师傅石富宽、德云社众云字辈演员,仍感慨地管郭德纲叫“野狗儿”,“就是德纲这‘野狗儿’的劲儿,带着我们能走过十年。”
1997年到2000年
流浪的德云社
郭德纲现在台上说相声,有时自己调侃,“我们是民间闲散业余流浪艺人。”台下观众哄堂大笑,其实与其说这是郭德纲在自我解嘲,不如说是德云社多年黑夜的真实写照,那时德云社真的在流浪。
德亮回忆说,1997年到2000年,德云社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赔钱的。“台下经常是三五个人,好不容易把剧场热了,观众增加到二十多人,到了快一百人,刚见起色,剧场要加钱,我们在这个剧场演出时间算长的,演了80场,大家商量着就演九九归一吧,可剧场说最后一场所有收入都要归他们,没办法,我们就不演了,常被赶走。每新到一个剧场就重新培养观众。”
剧场不愿意接纳德云社演出
不断被各剧场赶来赶去,也因为各剧场对场租的计算并没有统一方式。徐德亮介绍说:“过去相声有行会,剧场应该怎么和演出团分钱,由行会来定,包括在土地上‘画锅’演出,和地头蛇分钱,也都由行会出面来算。现在没有行会了,我们又是民间社团,意义相当于‘包产到户’,这在相声界没有先例,很少有剧场愿意接纳我们这样的私人团体,我们那时观众又少,比如,门票定为20元,进场就算有20人,都归剧场,剧场才得400元。”所以好多剧场不愿意接纳德云社演出,因为剧场都属国企性质,即使不接演出,工作人员照拿工资。
曾经有某剧场,为此赶走德云社观众,那时德云社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观众满五个人,就得开场演出。可观众席刚坐三个人,剧场就不卖票了,工作人员跑到后台通知德云社演员“今晚不演了,观众人数不够”。剧场工作人员都拿固定工资,不来客人,工作人员能休息,来了客人,工作人员就得换上旗袍,给人端茶倒水。因这类事情“转场”,徐德亮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2003年。
为留住客人常添包袱
徐德亮说,那时每个人除经济上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心理压力,“为什么德云社敢说会六百段相声,因为台下经常就只有五个人听相声,要想留住人,我们就得不停地练,常添包袱,这五六个人又常是老观众,你昨天说的段,今天又不能说,同一个段,又不能总一个说法,得常添新活儿。”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