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敬明小说现象的研究
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
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轻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
而在这个轻阅读的时代,郭敬明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争议。
郭敬明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故事情节,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的关注。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情节紧凑,语言简练,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对青春、爱情、友情等主题的刻画,引发了年轻人对自我认同、情感表达、成长等问题的思考。
这种“轻文学”的特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和理解。
然而,郭敬明的作品也有着一些争议。
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过于浅薄和商业化。
他的文风过于简单直白,缺乏文学的厚重感和思想深度。
而且,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和俚语,这种流行的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年轻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品味。
在轻阅读时代,郭敬明现象反映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趋势和年轻人阅读需求的变化。
年轻人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书籍转向电子书、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阅读平台。
与传统文学相比,轻阅读更加注重娱乐性和互动性,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郭敬明的作品正是适应了这种变化,成为了轻阅读时代的代表。
然而,在轻阅读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思考文学和阅读的价值。
轻阅读虽然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娱乐需求,但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思想启示和情感共鸣,是否能够培养读者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问题亟待思考和解决。
作为作家,郭敬明也应当有所反思,努力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内涵,为年轻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是当代文学多元化的产物,也是年轻人阅读需求变化的体现。
虽然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但也提醒我们应该思考文学和阅读的价值,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
只有这样,轻阅读时代才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阅读需求,推动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浅谈郭敬明小说风格
浅谈郭敬明小说风格【摘要】郭敬明小说创作题材多围绕青春、忧伤、爱情等命题思考,反映“80后”一代的思想及生活特性。
他的作品中,无论是独特的语言风格,寂寞孤独的人物性格还是绵绵凄美的爱情都透露着一种青春忧伤情结,甚至是一种盛大的“青春死亡”。
本文将从郭敬明小说的语言叙事特点,人物性情以及其小说的中爱情进行剖析,解读郭敬明小说,以期抵达郭敬明小说青春忧伤的内在真相。
【关键词】“郭式”语言;性情;悲剧爱情1. “郭式”语言及叙事特点郭敬明语言以忧伤为主调,特别喜欢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优美,辞藻华丽。
就我们80后的读者而言,郭敬明的东西让人能够长期接受,因为一个人只能长期接受温暖和感动,才能使生活更美满!我认为郭敬明的语言和叙事特点是:1.1 想象丰富的语言。
郭敬明的语言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郭敬明的语言想象力极其丰富,这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每个生命都像是一颗饱满而甜美的果实,只是有些生命被太早地消耗,露出里面皱而坚硬的果实。
”郭敬明总是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一些晦涩的,难理解的情感思想,作一个通俗的比喻。
这既符合现今大众的阅读口味,同时又不显得肤浅。
对气氛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感触的描写更是他的强项。
“在某些瞬间,你会感觉那种突如其来的黑暗。
比如瞬间失明。
比如明亮的房间里被人突然拉灭了灯。
比如电影开始时周围突然安静下来的空间。
比如飞快的火车突然开进了悠长的隧道。
或者比如这样一个天空拥挤着绚丽云彩的傍晚,那些突然扑向自己的黑暗,像是一双力量巨大的手将自己用力的抛向另一个世界。
”当“闻婧在那天笑的支离破碎的,正当我顾影自怜的时候,她突然递给我一张纸条,我借着昏暗的灯光折磨自己的眼睛。
”“我换手机铃声的时候听到那个旋律一遍一遍地响,心里难过得穿山越海。
”由此可看出,在郭敬明作品中很多词语理论上是错误的用法,如果让学生改病句学生一定能一下子就找到,稍微有点文字功底的人都不会这样用,但郭敬明这样一用,却越品味越觉得独特,觉得用的新鲜,用的幽默,感到回味无穷,感到他驾御语言的能力超强,当然,在我们的感叹郭敬明这种错位用语的同时,更多的则是笑过之后才发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潜在忧伤。
浅析郭敬明小说
浅析郭敬明小说摘要:从作为80后的郭敬明以其忧郁的风格进入文坛,文字里透出的温情时不时就牵引出读者内心深处的寂寞,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到逝去的青春就在昨天,勾起读者对青春的缅怀,更是让正在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们觉得仿佛找到知音。
就在对郭敬明狂热追捧的同时,更是有另外一种与之不同的声音传来,很多人表示的对郭敬明的不满,其负面言论接踵而来。
到底在蓝天下生存的芸芸大众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读郭敬明及其笔下的文字,就让我们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分析一下,然后再做定断。
关键词:青春梦象牙塔20世纪末到现在,青春读物成为了图书市场上的一大热点,郭敬明无疑是青春读物出版市场的宠儿,几年之内新书不断,发行量之大让人惊叹,从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到随笔《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一直到最新作品《小时代1.0 折纸时代》、《小时代2.0 虚铜时代》都拥有相当多的读者,以大中学生为主。
在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郭敬明以1300万元的版税收入蝉联中国作家富豪榜冠军。
排名与收入无疑显示了郭敬明的读者群是巨大的。
其新浪博客点击率高达128,922,307之多。
但是与此同时,反对之声也随之传来,不少学者毫不吝啬的痛斥了郭敬明,更是有人认为郭敬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抓住的现在社会的卖点,把自己包装成为偶像进行写作:形式大于内容,打动人心;自觉地装扮成为“青春偶像”拉近了成名的距离;扣住青春,也就扣住人心;背后有一批老谋深算、用心良苦的商业策划高手,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就在这时,4月13日的广州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幕: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门前,参加一场名为“心灵富豪学术交流会”的近20名专家、教授们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最先被烧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面对社会上如此大相径庭的两种态度,我们对待郭敬明该何去何从?先让我们细细品读一下,再定取舍。
一、飘逝的青春郭敬明的文本里阐释着“在时光的洪流中,在喧嚣之下,在孤独和寂寞的笼罩中渐渐成长”,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烂漫的青春却呈现出一种灰色的基调,寂寞、压抑无一不充斥在作品整体气息之中。
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
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的研究作者:佟雪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随着一阵文学热浪的掀起,郭敬明、韩寒为首的众多当代小说作家脱颖而出,而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之一的郭敬明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广受欢迎。
他的作品是可以很好地将冰火两重天融合在一起的,既完美无疑的尊重了文学艺术创作,又兼顾了当今时代现实市场利益趋向,这是非常难得的。
本文主要针对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消费者情感倾向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剖析。
关键词:郭敬明;小说;语言风格作者简介:佟雪焕(1992-),女,辽宁省辽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一、郭敬明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以言情为主基调,以轻柔婉约为特色纵观郭敬明的作品,言情深深地植入其中,《夏至未至》中傅小司与立夏之间的情爱描写的细腻生动,郭敬明以极具才气的诗意手法以及唯美的爱情故事将这部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不失柔美婉约之气,而此等柔婉的写作风格也恰到好处的服务于言情小说,塑造的是一种青春时期清新、宁静的爱。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被作者自称为是一部关于青春校园散文作品,但是却在郭敬明收放自如、尽情挥洒的笔下成就了依然极富柔情的言情作品,青春时代的清澈内心与纯洁爱恋。
甚至是玄幻小说《幻城》也一样是能够在叙事、描写等段落的字里行间找到柔和的文笔特点的。
像这样的文风多被评判为矫情、做作,郭敬明心思之细腻把每一处伤感、每一处难过都用他极具柔情的手法渲染的非常鲜明。
因而,也有不少人批他的作品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可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文字就是就是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语言,正是因为郭敬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青春时代的那些年华光影中,自己的真心所想、所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才能引发年轻读者的共鸣,当今时代,许多中学生都是面临着很多压力的,但又由于多种原因而无法排解,因此,一旦看到了这种细腻柔婉的言情作品时会很快就爱上的。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第一篇: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小说特色摘要:作为80后新生派小说代表作家郭敬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坛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狂潮,读他的文字,宛如读着一代飞扬跋扈、张扬不羁的一群年轻人,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温暖感性唯美《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写了一群北京青年的青春,写了这群青年在经历了种种人情世故后,或堕落,或成熟,或忧伤,或幸福的结局。
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去思索体味什么是青春,什么事成长。
正如郭敬明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体会到那种“人都是有方向的,匆匆地起飞了,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
”的无奈,成长是一个明白更多,懂得更多,理解更多,甚至与过去的世界完全颠覆的蜕变。
林岚、闻婧、顾小北、白松、陆叙、火柴······他们的学生时代正如现在的我们,生活风风火火,潇洒畅快,笑容肆无忌惮,是青春刚开始的时候,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抱着美好的憧憬,很纯粹地去爱去生活,那是与社会接触得少而保持的单纯。
郭敬明小说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郭敬明小说令人感动的情愫很多,对文中的角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自我分析,让人为之震颤。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和闻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她们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性格,有着一份深深的默契。
所谓朋友,除了要祸福同当,还贵在相知,文中有一片段是这样写的:“我还陷在回忆里,闻婧永远没心没肺的,自己在那笑得支离破碎的,也不管我是否在忆苦思甜。
正当我顾影自怜的时候,她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我借着昏暗的灯光折磨自己的眼睛,然后看到了一个画的很丑的笑脸,和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青春小说的艺术特征——以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
青春小说的艺术特征——以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摘要:近几年,青春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各大文学网站均设有青春校园专栏。
青春文学在带来巨大的市场效应之余也引发了大家对其思想倾向以及艺术特征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选取了最先对读者产生冲击的青春小说代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来探讨当前青春小说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青春小说艺术特征语言特色情感共鸣青春文学是指反映青春成长等内容的文学作品,与过去《青春之歌》等反映革命感悟、艰苦奋斗的青春文学不同,当代青春文学主要集中表现在校园男女的理想、友情与爱情等方面。
而在这方面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80后作家郭敬明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青春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此文一出,立刻吸引了大批的80后、90后读者,小说不断加量印刷出版,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传统文人的批判。
抛开这些荣誉与偏见,我们应当认识到,青春文学在当代文坛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了解这些青春小说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以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来探讨当代青春小说的艺术特征。
一、语言特征:贴近生活、新颖唯美所谓的青春小说,其读者大部分都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此,为了适应读者的年龄阶段,迎合读者的口味,从而得以在市场上立足,这类文章大都采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来进行叙事描写,词汇量丰富且贴近生活,语言修辞手法新颖独特,语句唯美感伤。
也正因为如此,青春小说一直备受青少年读者的热捧。
以《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例,虽然整本小说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但是其中的语句不乏风趣幽默之作,一些语言的修辞也是十分另类新颖,大大吸引了读者的眼光。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贴近生活的词汇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通篇可见许多贴近生活的口语化用词,例如“傻B”、“你丫、“我靠”等在传统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新词汇,或许这样的表达在一些人看来是十分不健康的。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样的泼辣的表达方式才吸引了众多的看客。
郭敬明小说中的青春与成长: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与追求
郭敬明小说中的青春与成长: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与追求引言郭敬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备受争议的一位,他的小说主题多聚焦于青春与成长,探讨了年轻人在面对挫折、困惑和梦想时所经历的成长过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郭敬明小说中的几个典型作品,探讨这些作品如何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与追求。
郭敬明小说中的典型作品1.《小时代》系列《小时代》系列是郭敬明最有名的一组小说作品之一。
该系列小说以当代大都市青年为主要角色,通过情感纠葛、友情和爱情等元素,展示了年轻人在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形象鲜活且具有生命力,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勇往直前,并且用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去探索人生意义。
这种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精神将会激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与追求。
2.《流金岁月》《流金岁月》是郭敬明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青春期少年们在校园中面对友情、爱情和成长等问题时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描绘大量细腻而真实的人物关系,这本小说引起了广大年轻读者的共鸣。
角色们在尝试和失败中成长,并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拥抱真实的内心,坚持做自己。
他们通过谨慎思考和价值观修正之后展示出了更加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个性特点。
这种颠覆传统观念、勇于探索真实内心并拥抱个人价值观念的精神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启示,帮助他们反思自我,追求成长。
3.《何以笙箫默》《何以笙箫默》是郭敬明创作的一部浪漫爱情小说。
此书通过描写男女主角之间纠结复杂的爱情关系,给读者带来了情感冲击。
故事展示了恋爱中的痛苦和失落,并探讨了青年人在追求幸福时所面临的选择和抉择。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学生们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同时,他们也能够意识到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困惑,但只有从中吸取教训并积极应对,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总结郭敬明小说中探索的青春与成长主题激发了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与追求。
少数派报告郭敬明
少数派报告郭敬明郭敬明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和导演,他以其青春题材的作品而备受关注。
然而,他也招致了很多批评和争议。
本文将以少数派的角度审视郭敬明及其作品。
首先,我们将分析郭敬明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然后探讨他对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最后评估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贡献。
郭敬明的作品多以青春为主题,描述了年轻人的成长和情感。
他的小说和电影常常描绘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逐梦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作品情感真挚、动人,引发了年轻读者的共鸣。
然而,批评者认为郭敬明的作品缺乏深度和文学价值,过于商业化和通俗化。
他们认为他的作品过于迎合市场需求,只注重情感传递而忽略了文学的言辞和形式。
郭敬明作品的成功以及他的个人形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导演,他成功地将自己的作品推销给年轻观众,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他也因此被指责满足了世俗对于娱乐的需求,缺乏艺术家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有评论指出,郭敬明的作品过于娱乐化,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只关注商业利益。
郭敬明作为一位导演和作家,他的作品无疑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引导了一代年轻人对于爱情和情感的看法,激发了他们对于梦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也为电影和文学市场带来了新鲜的风格和观念。
然而,他的影响也有限,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独创性和深度,在文化市场中只是昙花一现。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郭敬明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贡献。
无论人们对他的作品如何评价,郭敬明的成功不可否认。
他以自己的作品创造了商业奇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和文学市场的发展。
虽然他的作品缺乏艺术上的探索和深度,但他为一个全新的受众群体打开了文化的大门,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渠道。
综上所述,少数派报告郭敬明的作品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他的作品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
然而,他也面临批评和争议,被指责迎合市场需求和缺乏深度。
无论如何,郭敬明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于年轻人的情感和梦想进行了探索,引起了读者和观众的共鸣。
最新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浅析“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流行的原因-精品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浅析“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流行的原因从文艺心角度浅析“郭敬明”青春在“独一代”流行的原因郭敬明的最新作《小时代》一上市就卖120万册,与其他畅销作家不同,郭敬明已经在“独一代”这个群体中成为偶像人物。
他出身于这个群体,他了解这个群体的特质,他的作品在这个群体在引发共鸣,很自然地,他成为了一个标识。
了解郭敬明就是了解独一代。
郭敬明的读者群正是这样一群“独一代”——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
郭敬明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他们脆弱、无助的心灵,匮乏的精神,成了他们的信仰和追求。
郭敬明的作品至少能够给他们最后的支撑和感情的宣泄之处,他们看郭敬明的作品,仿佛是在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
也许郭敬明的走红并非是郭敬明个人的成功,而是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一个自己心声的代言人,于是郭敬明来了。
郭敬明的忧郁完全是个人式的,而恰恰整个80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因为远离公共生活,使他们以一种十分个体的姿态生存着,没有特殊的历史事件让他们有一种集体的制约感甚至荣誉感,郭敬明把这种心情用个人化写作的方式传递出来,却没想到引起一大批读者的追随。
以下将从《小时代》文本接受层面来分析郭敬明青春文学在独一代中流行的原因:一、最根本的流行元素:强劲的产品力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郭敬明个人的独特个性成为一个亮点,把作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因为独一代们基本上就是这样自我主义“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给他看非洲难民儿童的照片他可能会落几滴眼泪,但事实上他从来不会认同自己和他们在任何层面上是一样的,实际上他根本不认为自己和任何其他人会一样。
总体来说他们是讨人喜欢的可人儿,与众不同、品味独特;有着也许还未被发现的非凡才华、敏感善良;但是经常被孤独折磨,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饱经忧患,值得每个人同情……而且基本上如果你不这么说,就会被他用任何想得出来的词汇大骂一番。
而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产品力,造成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郭敬明剽窃庄羽案件法律(2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0年,著名作家郭敬明因涉嫌剽窃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而被庄羽诉至法院。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涉及到了文学创作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引发了关于原创与剽窃、抄袭与借鉴等概念的讨论。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郭敬明剽窃庄羽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件焦点1. 剽窃行为的认定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郭敬明是否构成了剽窃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剽窃是指未经他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
在本案中,法院需判断郭敬明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否大量抄袭了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
2. 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承担如果法院认定郭敬明构成剽窃行为,则需进一步确定其侵权责任的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三、案件分析1. 剽窃行为的认定在本案中,法院通过对郭敬明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与庄羽作品《圈里圈外》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包括情节、人物设定、对话等。
据此,法院认定郭敬明构成剽窃行为。
2. 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法院判决郭敬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庄羽经济损失。
四、案件启示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本案提醒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是基本道德准则。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原创,避免剽窃他人作品。
2.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了解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创作过程中,如需借鉴他人作品,应注明出处,避免侵权。
3. 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应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率。
同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郭敬明剽窃庄羽案件是一起典型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通过本案的审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学创作环境。
青春期_明媚的忧伤_从郭敬明早期文本解析其作品流行原动力_丁桂莲
“齐勒铭总是将自己的随身携带的 CD 碟片用线系起来, 然后将它们挂在树上,他总是在那些树下面一个人说话,也许 是讲给树听,说完之后他就背着行囊继续上路。”
“晨树”“黄药师”“齐勒铭”对于作者郭敬明而言只是“我” 的代称而已,文字是诗人手中的积木,郭敬明用文字精心搭建 他的心情驿站,精彩地演绎了他与他的同龄人的寂寞与孤独。 寂寞就象罂粟花一般,与郭敬明们新鲜的躯体共同成长,挥之 不去,郭敬明们在试图挣脱的本能努力中却又甘之如饴地吸 食着罂粟花那醉人的香汁,香气氤氲中,饧眼瞥去,寂寞也成 了一件稀世艺术品,要用多情而华美的文字来赞叹一番。多情 感伤的少年本就已迷失于自己的青春情怀,当一大批迷失在 自己的青春情怀并甘心沉沦在这份情怀中的少年遭遇如此情 调、如此诗意表达的郭敬明的作品与如此一批饱受痛苦却仍 热烈追逐阳光的主人公时,顷刻就毫无招架之力地陶醉在这 份语言编织的思绪与煞有其事的自我倾诉中。
黄药师通过网络对“我”说道:“1999 年末的时候我正在 漠河,湖边有一个灯塔,已经荒废了很久,我站在灯塔里面,寒 冷的风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无边无际的黑暗在身边叫嚣着东 奔西走,我倚在长满铁锈的栏杆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太阳 升起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哭了,新世纪就这么来了,而我一个 人孤零零地站在黑暗中迎接新的一百年。”
论郭敬明青春系列小说的流行机制
论郭敬明青春系列小说的流行机制徐建华 刘 欢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摘要: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等青春系列小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掀起一阵“郭敬明热”。
在其销量屡创出版界的新高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他的青春系列小说在历经后十载后的今天仍然是人们时常谈论的话题,这已然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青少年的审美习惯和青春期心理,从当下的社会现状、作者及其青春系列小说的文本等方面解析其青春系列小说的流行机制。
关键词:郭敬明;青春系列;流行机制郭敬明作为青春文学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一度在各大图书市场上掀起销售狂潮。
郭敬明在连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为人所知,2003年,他又凭借小说《幻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后出版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也是持续的热销,《小时代1.0折纸时代》一上市就荣登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小时代3.0刺金时代》问世获得2012年图书销量榜单冠军。
这一系列青春小说的热销使郭敬明成为了中国最富有和青春写作群中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2012年他荣获“福布斯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名,2014年获“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第27名。
可以说郭敬明是近十年的“80后”青春文学作家中无可非议的领军人物。
郭敬明的青春系列小说历经十载,尽管引发的争议无数,依旧长盛不衰,阅读郭敬明的青春系列小说在青少年学生中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那么,是何种机制助推了郭敬明小说的流行风潮,本论文试通过阅读郭敬明的青春系列小说并结合时代背景、青少年的审美习惯和青春期心理,从当下的社会现状、作者及其青春系列小说文本等方面探讨郭敬明青春系列小说长盛不衰,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长期风靡的原因。
一、在出版改革与网络互动中热销20世纪80年代以前,作家发表作品的要求比较严格,途径也比较单一,作家必须经过严格的编辑程序和审查机制,才能在作协文联或出版社等机构或者部门办的杂志、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的小说特色
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赏析郭敬明小说特色摘要:作为80后新生派小说代表作家郭敬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坛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狂潮,读他的文字,宛如读着一代飞扬跋扈、张扬不羁的一群年轻人,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一部简单的小说,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温暖感性唯美《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写了一群北京青年的青春,写了这群青年在经历了种种人情世故后,或堕落,或成熟,或忧伤,或幸福的结局。
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去思索体味什么是青春,什么事成长。
正如郭敬明所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体会到那种“人都是有方向的,匆匆地起飞了,匆匆地下降,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回忆。
”的无奈,成长是一个明白更多,懂得更多,理解更多,甚至与过去的世界完全颠覆的蜕变。
林岚、闻婧、顾小北、白松、陆叙、火柴······他们的学生时代正如现在的我们,生活风风火火,潇洒畅快,笑容肆无忌惮,是青春刚开始的时候,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抱着美好的憧憬,很纯粹地去爱去生活,那是与社会接触得少而保持的单纯。
郭敬明小说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郭敬明小说令人感动的情愫很多,对文中的角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自我分析,让人为之震颤。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和闻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她们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有着相似的性格,有着一份深深的默契。
所谓朋友,除了要祸福同当,还贵在相知,文中有一片段是这样写的:“我还陷在回忆里,闻婧永远没心没肺的,自己在那笑得支离破碎的,也不管我是否在忆苦思甜。
正当我顾影自怜的时候,她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我借着昏暗的灯光折磨自己的眼睛,然后看到了一个画的很丑的笑脸,和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从这就可以看出郭敬明很擅长于把生活中小小的温暖放到他的小说里,闻婧以仿佛什么都没有察觉的姿态给了林岚很大的安慰。
郭敬明青春励志小说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郭敬明青春励志小说的文化价值与意义近年来,郭敬明的青春励志小说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热潮。
他的作品以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然而,除了娱乐性之外,郭敬明的小说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首先,郭敬明的小说以青春为主题,呈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他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年轻人的迷茫、挣扎和成长。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进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种真实的描写不仅让读者产生共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次,郭敬明的小说以励志为核心,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他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努力,展现了成功的可能性。
这种积极的态度激励着读者,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郭敬明的小说也强调了付出和坚持的重要性,教会了读者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
此外,郭敬明的小说还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他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又能与主人公共情共鸣。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郭敬明的小说还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职场竞争等。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仅让读者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郭敬明的青春励志小说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它以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励志为核心,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励着读者追求梦想;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特点使得郭敬明的小说在文化层面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读者的成长和思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郭敬明小说现象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郭敬明小说现象的研究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在人类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当时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则没有直接的记录。
而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现在我们称为作家的人,写散文、写杂文、写小说、写随笔,记录下他(她)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给后人留下了能了解过去的丰富文献资料,有了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他们细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中体悟出当时的人们在想什么,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对当时社会的感情感悟,也可以比较出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与而今的人们的异同之处。
2.现在的世界文人墨客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只要有点文笔,在网络上发表过一些文章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是网络作家。
而网络只能成为作家的一块跳板,郭敬明就成功的完成了从网络作家到进入作家协会,最后成为最年轻作家的转型。
把郭敬明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研究,是无可非议的。
从他的作品中,无疑可以看出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
3.如果我们能对郭敬明的小说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不仅我们可以了解到而今人们的思想价值,而且后来的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现在的人们的思想。
郭敬明的小说按时间编排无疑于一本《现代人思想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思想的转变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与以前人类的思想价值观的不同,看出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组织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欣赏水平。
二、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采访法调查法三、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七步:1、课题的确定。
由于此课题是学校提供的,所以重点要进行课题规划。
2、搜集资料(2009.07-08)。
我们主要借助网络收集郭敬明的小说(进行研读)、对郭敬明小说的评价(用于研读感悟的借鉴)及网络上对郭敬明褒贬不一的评价(主要用于研究郭敬明受欢迎或排斥的原因)等。
郭敬明现象漫谈
郭敬明现象漫谈如今,90后作为一股新生力量正开始影响着社会文化,那么,有一个人就不能不谈——郭敬明。
不仅仅作为一个作家,郭敬明也已然被看做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许是太书生气了,也许是太不识时务了,也许是把郭敬明这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危害看得太重了,这些年,虽然不像前几年那样热烈,但“郭敬明现象”在被许多人继续讨论着。
有一些疑惑未能解开。
例如,追索“郭敬明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有郭敬明本人的机遇和努力的原因;更有紧紧抓住赚钱商机而不顾及其他的精明出版商们倾心打造的动因;还有重量级文化人顶着法律判决引发的轩然大波、置道德底线于不顾,毅然推荐拒绝公开承认抄袭错误的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的惊世之举。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因素,都共同参与了“郭敬明现象”的培育和制造。
但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社会群体直接参与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塑造,这就是郭敬明的粉丝“四迷”们。
这二者,如影随形,如胶似漆,连成一体,却又各具特征。
交大校园里已经鲜有人看郭敬明小说,但不可否认,这代人中很多人的高中里或多或少都有郭敬明小说的印记。
《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中悲戚、忧伤又有点浪漫的情调,《幻城》迷醉其魔幻的故事、孤独的感受和悲剧的命运,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郭敬明现象的一部分。
郭敬明的粉丝集中在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群体,他们大多是很少有文学名著或优秀畅销书阅读经历的花季少年。
而绝大多数读过水浒、三国、红楼、鲁迅之类的原著的,畅销的中外作家作品的学生,普遍不喜欢郭敬明,并斥之“浅薄”、“无病呻吟”、“追求浮华时尚”等等。
这些差异可以这么解释:从小,最先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对一个人阅读倾向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初中正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期”,是读书兴趣的“培养期”,更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期”。
读什么,怎么读,对青少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大问题。
我们不能不承认,郭敬明的受众群体,确实有着精神营养的先天不足的。
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
《小时代》系列畅销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时代》系列畅销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小时代》是由作家郭敬明所著的一部青春小说系列,影视化后成
为了一部备受欢迎的电影和电视剧。
该系列小说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成长故事,涉及到了
爱情、友情、家庭、事业等多个方面。
该系列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年轻人
的喜好相符合,因此在年轻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该系列作品备受
年轻读者的喜爱,不仅在国内成为了爆款,还在海外市场有着广泛的读
者群体。
二、研究意义
《小时代》系列的畅销现象备受人们关注,其背后隐藏着一些文化
与社会现象。
本研究旨在从多个角度探究《小时代》系列的畅销现象,
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于深入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观念、
审美趣味以及其在文化的消费与输出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为什么《小时代》系列在年轻人中如此畅销?它的畅销现象背后具有哪些文化和社会因素的支持?研究定量分析,采
用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研究方法;研究定性分析,采用访谈、观察、
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
四、预期结果和局限性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小时代》系列畅销现象
的认识,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提出对于文化传媒、市场营销
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建议。
但是,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
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探究。
“郭敬明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郭敬明现象”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作者:桑永海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02期附录五郭敬明批评也许是太书生气了,也许是太不识时务了,也许是把郭敬明这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危害看得太重了。
这些年,我们看到,一些还有点理性的人们一直忧心忡忡地关注着“郭敬明现象”,本人亦在其列。
有一些疑惑未能解开。
例如,追索“郭敬明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有郭敬明本人的机遇和努力的原因;更有紧紧抓住赚钱商机而不顾及其他的精明出版商们倾心打造的动因;还有重量级文化人顶着法律判决引发的轩然大波、置道德底线于不顾,毅然推荐拒绝公开承认抄袭错误的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的惊世之举;我们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社会公正舆论面对郭氏抄袭问题时可怕的沉默,倒是出版方发表了《九问庄羽》的大文,公开为郭撑腰打气。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因素,都共同参与了“郭敬明现象”的培育和制造。
但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社会群体直接参与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塑造,这就是郭敬明的粉丝“四迷”们。
可以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出现伊始,你就很难分清,郭氏本人及其粉丝群体,谁的“塑造力”和“影响力”更强更大。
这二者,如影随形,如胶似漆,连成一体,却又各具特征。
然而,我们对郭敬明接受群体的关注是很不够的,甚至到现在也未曾引起应有的重视。
究其原因,是不明就理,还是怕捣“马蜂窝”呢?笔者拟就郭敬明接受群体的一些情况,做一点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准确分析、了解“郭敬明现象”。
壹笔者自世纪之交即投入精力研究青少年“读名著”的问题,曾联合省内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先后多次走访十数所各种层次的中小学,做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郭敬明的粉丝集中在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群体。
如果细分,女生读《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的为多,喜欢那种悲戚、忧伤又有点浪漫的情调;而男生则多喜《幻城》之类,迷醉其魔幻的故事和孤独的感受以及悲剧的命运。
但喜读郭敬明者,大多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他们几乎不读文学经典名著,就连当时比较风行的台港文学作品,如三毛、席慕蓉等也很少读,青少年一直比较欢迎的比如《草房子》系列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等,更少有人问津。
郭敬明作品中的青年群体关注与社会责任担当
郭敬明作品中的青年群体关注与社会责任担当郭敬明,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引发了无数读者的热议。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青年的思考和关怀,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和责任感。
首先,郭敬明在他的作品中对青年群体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大多以青春为主题,通过描写青年的成长、爱情和友情等问题,引发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共鸣。
他深入地剖析了青年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的矛盾和迷茫。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引导年轻人正确面对生活的困惑和挫折。
他用文字唤起了年轻人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郭敬明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责任感。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批判,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他通过描写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和关注。
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社会观察家,他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
他用文字唤起了读者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问题负起一份责任。
然而,郭敬明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太过商业化,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写作。
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有人认为这是他对于社会责任的一种逃避。
然而,我认为这种批评过于片面。
郭敬明的作品虽然商业化,但他在其中仍然蕴含了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
无论是商业化还是非商业化的作品,只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关注,都是有价值的。
在郭敬明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对于青年群体关注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努力。
他通过他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于青年成长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他用文字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问题负起一份责任。
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郭敬明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
郭敬明的读者意识研究
郭敬明的读者意识研究第一篇:郭敬明的读者意识研究郭敬明的读者意识研究摘要:读者意识是作家对读者接受和读者期待的预想,80后作家郭敬明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其读者意识,郭敬明的读者意识是对时代要求和读者审美的双重呼应。
郭敬明一方面关注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关注读者的阅读审美,对其作品的热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主要从郭敬明文本以及读者需求出发,探讨郭敬明读者意识以及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郭敬明读者意识一、读者意识的重要性(一)读者的需求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动力读者的需求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动力,马克思曾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首先是因为读者的需要,而传统的文学创作是把注意力放在文本身上。
但是作品的创作是以读者为表达对象的,它的直接承受者是读者。
如果没有读者的介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也就没有意义。
读者的需求可以影响作家创作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读者的参与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读者的阅读是作家作品价值的体现读者的阅读是作家作品价值的体现。
一部作品完成之后,总是要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产生影响。
因此,文本的价值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体现出来。
作者在文学创造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一旦他的作品获得了肯定甚至是特定人群的赞扬和支持,那么也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作家具有读者意识,有为读者服务的写作意象,也是作家专业素质的体现。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众多具有读者意识的作家中间,郭敬明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读者意识,深刻明白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二、郭敬明作品读者意识的充分体现(一)郭敬明充分分析读者的需求和喜好,选择读者喜欢和期待的作品1、题材以及内容引起读者共鸣读者之所以为郭敬明的书所吸引,那是因为在郭敬明的书中他们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们曾经有过的种种心情、曾经有过的种种欢乐与痛苦皆在此书中或含蓄或直白的表达出来。
简言之,就是郭敬明的书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首先,在题材上,郭敬明主要是以都市青春题材为主,这就吸引了90后,14——21岁的青少年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郭敬明小说现象的研究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在人类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当时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则没有直接的记录。
而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现在我们称为作家的人,写散文、写杂文、写小说、写随笔,记录下他(她)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给后人留下了能了解过去的丰富文献资料,有了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他们细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中体悟出当时的人们在想什么,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对当时社会的感情感悟,也可以比较出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与而今的人们的异同之处。
2.现在的世界文人墨客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只要有点文笔,在网络上发表过一些文章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是网络作家。
而网络只能成为作家的一块跳板,郭敬明就成功的完成了从网络作家到进入作家协会,最后成为最年轻作家的转型。
把郭敬明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研究,是无可非议的。
从他的作品中,无疑可以看出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
3.如果我们能对郭敬明的小说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不仅我们可以了解到而今人们的思想价值,而且后来的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现在的人们的思想。
郭敬明的小说按时间编排无疑于一本《现代人思想的转变》,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思想的转变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与以前人类的思想价值观的不同,看出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当今人类的思想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组织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欣赏水平。
二、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采访法调查法三、研究过程我们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七步:1、课题的确定。
由于此课题是学校提供的,所以重点要进行课题规划。
2、搜集资料(2009.07-08)。
我们主要借助网络收集郭敬明的小说(进行研读)、对郭敬明小说的评价(用于研读感悟的借鉴)及网络上对郭敬明褒贬不一的评价(主要用于研究郭敬明受欢迎或排斥的原因)等。
3、阅读小说(2009.09-10)。
由于学校不允许读此类书。
我小组成员主要利用节假日进行研读,并结合网络上对其小说的评论进行客观感悟。
4、调查采访(2009.10、2010.01)。
由于本课题的需要,我们要花较多时间进行调查采访,主要利用学校里的周末时间及节假休息日进行调查采访。
①、2009年10月1日,地点新华书店。
小组成员平在新华书店找到营业员问询当月郭敬明的小说及其杂志的销量,但因涉及商业机密,营业员委婉地告之我们郭敬明的小说杂志是销量最高的、颇受青少年特别是少女喜爱;在后来的随机访问中,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郭敬明持有不同的看法,青少年一代对郭敬明比较了解,中年一代鲜有知晓。
②、2009年10月2日,地点以前同学家。
小组成员平一进入同学家,就看到同学房间里单独僻出的一个小书柜上,整齐地陈列着柯艾(郭敬明的文化公司)出品的书,书柜上有郭敬明的大部分书,以及最新出版的《最小说》,书的塑封都很好的保存着。
据悉,同学现在所在的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很是痴迷郭敬明,“常常拿一本新书去,回来都被翻掉页了,从班里同学传阅,传到外班,有几本都不见了,有最新的《最小说》出版,班里肯定有同学第一时间跑去买,并且拿回来炫耀,班里的同学就会争着看。
”③、2010年01月02日,地点吴江市图书馆。
小组成员朱于2010年1月2日到吴江市图书馆,并做相关调查:对读者A(小刘):“请问,你了解郭敬明吗?”A:“废话,当然了,他的书很好看的。
”对读者B(同学):“请问,你们学校有没有“郭迷”的?”B:“还好吧,我就是其中一个。
”对当天管理员(刘成):“在最近这段时间内,郭敬明小说的借阅量怎么样?”刘:“一直很好,不管什么时候,特别是暑假吧!”对电梯里的一位中年妇女C:“请问,您知道郭敬明吗?”C:“不知道,呵呵,不好意思。
”对门口保安(35岁左右):“请问,您知道郭敬明吗?”保安:“知道很少。
”④、2010年1月3日,地点学校内部。
小组成员庞和小组成员陆去高一各班进行调查,一人询问,另一人记录。
发现高一绝大多数人是热衷于郭敬明的小说的,只是没有时间阅读其小说,并且有一部分同学是“郭迷”。
回到班级,整理记录结果,并统计喜爱郭敬明小说的人数所占百分比。
5、收集评论(2010.01-02)了解读者对作者,作家对作者的看法,以及对作品的评论。
我小组成员上网查询了一褒一贬关于郭敬明及其作品的两篇文章。
从中客观认识网络上对郭敬明的评价。
6、资料整合(2010.03-04)制作好幻灯片,挑选出5张有效照片,将调查记录编排整理好。
7、撰写论文感悟(2010.05)小组成员进行最后工作,撰写研究结果及分析,研究感悟。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1.从研究结果看,喜欢郭敬明的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敬明及其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他的作品中的情节和情感主要与青少年有更密切的关系。
他书中写到的那些故事,发生在他作品中的情节,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是现实中某些青少年真实经历过的片段的集合体,这么多人经历的集合体是极易触动青少年的心,获得共鸣的,郭敬明的书,他的作品情感的表达,让青少年读者不自觉的代入其中,为之哀伤为之喜悦,使读者与郭敬明产生了情感的共通,青少年读者视郭敬明为一个知晓自己心思的知音,追捧郭敬明。
2.郭敬明作为一个接近于90后的80后,他的思维方式也更易为现在90后的青少年所接受,毕竟80后与90后都曾遭受上几代的责骂,情感上也更紧密相连,他们有诸多的相似点,他们都爱浪漫,他们都爱带小伤感、小资情调的文章,都爱一半晦涩,一半阳光,左手萤火,右手年华。
也许正是因为郭敬明的小说扣住了这一特点,抓住了他的主流阅读人群,才能让那么多青少年为之痴狂。
3.我们还可以从调查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再结合最后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后,我们并不难得到结论。
首先是研究过程中某些读者对郭敬明经历的了如指掌,再是一位被调查的妈妈表示自己对郭敬明的了解很少,但是自家的儿子买了很多他的书,还有他的公司出版的书籍。
4.郭敬明是一个80后,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网络写手走到文化公司的老板,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最开始写玄幻小说,后来写到社会底层人物,写校园,到现在写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
从奇思妙想写到惨惨戚戚再到现在的物欲横流。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当代人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思想发生的变化,他的价值观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开始写有钱但是不傲的男人,现在写有钱就横行霸道,用钱解决一切的女人,作品中充斥着世界高档奢侈品的品牌。
翻阅他现在的作品,可以看到无数的英文高端品牌的LOGO,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国年轻的富人一代扭曲的价值观,可以这使我们引以为戒。
5.近期,我们又收到一个消息。
主流文学期刊《收获》日前在官方博客宣布,在即将上市的《收获》杂志长篇小说专号(2010春夏卷)上,将全文刊发郭敬明最新长篇小说《临界纪年·爵迹》。
消息一出,立即又读者表示不满,认为这个曾发表过余华,贾平凹,宗璞等名家力作的杂志有失轻率。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解释说:“文学又其弹性和包容度。
他的边界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郭敬明的作品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又一种时尚的气息与独特的经验,这对于杂志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色彩。
”从郭敬明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人的思想的变化,我们了解到了现在这个社会对现代人的影响。
五、感悟体验1. 我们刚选择这个课题时,都感觉很简单,很容易做。
因为郭敬明小说的普及度实在太高,在校园里几乎是无人不知的,这样自然就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渠道。
我们从网上得来郭敬明的个人简介,也得到关于他的小说的介绍,在初步对他有所了解后我们选取了他的部分小说研读。
本来我们都认为写小说的报告是件很简单的事,但看完小说后,小组成员普遍反映心里都有感触,但难以诉诸笔头。
在进行多次报告写作的尝试后,由于写出的报告难登大雅之堂,于是在小组讨论后决定取消读书报告的写作这一环节,改为对作品的初步了解,即其阅读小说。
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件事前,不能凭主观的想法决定一件事的难易程度,评价一样事物,也要在对它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得出最后结论。
2. 在进行调查时。
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在新华书店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冒然问出了有关商业机密的问题,书店人员当然是不愿意回答的。
但是组员通力合作,绞尽脑汁的共同努力下,还是旁敲侧击出了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由于都是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调查,以往都没有在路上拦住路人询问问题的经验,小组组员大多是很害羞的,难以开口拦住路人的。
但是为了调查结果的普及性,组员还是克服了心理抗拒,鼓起勇气拦住了一个阿姨,进行了问询。
有了第一次尝试,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那么困难了。
组员纷纷行动、大胆出手,对一个又一个路人进行了闻讯。
虽然有的路人不合作,更有甚者对我们抱以奇怪的目光,甚至恶言相向。
当时我看到拦住那个恶言者的陆组员眼眶都红了,似乎下一秒就要落泪。
但是下一秒,我看到她背过身用手背揉揉眼,重又绽开笑容,去拦截下个路人。
由于地域的不同,组员大多分布在吴江不同的市镇区域,这为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有的调查是由组员单独完成的,在图书馆的调查和同学家的意外发现调查都只做了简单的口头采访;而在新华书店和路人的组员集中采访中,由于路线问题,并没有全组到齐,但事后没有到的组员通过电话和QQ对调查过程和结果做了了解。
一个人是干不好一件大事的,只有全组人员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为研究出谋划策,每人为研究出一份力,关心研究的过程,关心研究的进展,全员同心,我们才能尽善尽美的做好研究。
3.在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时。
由于结题报告及论文,幻灯片的制作是由部分组员完成的,不能所有人都参与制作。
但组员还是集思广益,积极的为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一件成果往往积聚着多人的心血,一个研究课题的完成凝聚着全组人员的关心和心血,是齐心协力的共同产物。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们的课题从当初的以为简单,看了手足无措到现在的组员齐心写报告;从当初组员各干各的,到现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任务分配;从组员之间没有交流各持己见,到现在组员讨论,共同努力。
我们经历了五个季节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沉甸甸的果实已挂满枝头,结题报告是这样,我们的收获也是这样。
六、指导老师的评价1.课题小组能深入新华书店、图书馆、高中校园这三个具有典型性、集中性的场所进行调查取证,并且能保留一手资料(照相、口头采访资料、调查结果),这很好也很正确。
2小组成员能认真研读郭敬明的小说,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读书报告的写作,但是能通过阅读从中得到一些感悟,这对调查研究十分有帮助。
3.整个研究过程安排较合理,组织有序显示了小组各成员间团结协作以及小组成员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