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二课教案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课程标准:通过名人名言分析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学生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五)教学重、难点及其解决措施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解决措施: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轻松协作中接受爱护环境的价值观熏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学生《拜考神》的MV,让学生思考:同学们的做法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2、引出这种思想在文化生活中称为落后思想,而在哲学中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初步感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复旧引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尚书.洪范》检测预习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学,②“上帝是万物的主宰。
2024年高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高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以____、____、____和____为指导,根据《____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全面____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课堂”。
二、教育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
在能力目标上,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帮助学生认识到____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学生现状分析经过三个星期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生活》比较感兴趣。
虽然高二(3)班、高二(4)班的学生底子差一些,但上起课来并没有特别大的困难。
高二(1)班、高二(2)班的上课较为轻松,课堂气氛融洽、和谐,不足的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四、教学措施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㈠认真上好每一课,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文化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继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㈢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阅读有关文化学方面的著作,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使教材上枯燥、乏味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胶州市第三中学高秀芹【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第二框。
这一框共设三目,第一目“阳光下的阴影”主要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文化,也存在阴影——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第二目“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主要介绍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危害、改造方法及其仍然存在的原因;第三目“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主要说明了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要弘扬主旋律,加强文化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的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但自制力和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的时期,更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可塑性强。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学生们尤其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使其明辨是非,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学生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以及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仍然存在的原因。
(2)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具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多种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腐朽的文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2)乐于学习,尊重科学,敢于同封建迷信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进行斗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文化生活。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再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恩格斯曾说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的物质性。
板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变化,来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和丰富多彩,来体会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探究: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有哪些具体特点;请对教材86页描述的关于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特点提供具体例证。
教师总结:
文化生产:个性化、盈利化、规模化、产业化、民族性;【搜索】/view/275252.htm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可喜变化
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对文化生活有什么影响?
(多媒体展示)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讲座、网络科学文化知识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健康的小品、相声,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文化产品,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引导学生探究:
(辩论)正方观点: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反方观点: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经典”作品和“流行”作品之间的关系。
(2)大众文化的内涵
提出问题:为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需要发展大众文化,那么,什么是大众文化呢?
(多媒体展示)亮丽的民族服装;励志电视片段。
文化消费:从众性、时尚性、趋同性、选择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几种描述,让学生体会和归纳当代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现代文化产品生产设备、多种多样的文化载体、网络等快捷的传播工具。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②科学0027010970139
/programs/view/0NTbYRY1bNA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8》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和原因;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及其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主动避免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正确看待当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流行作品,不盲目赶时髦,追流行;积极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难度不大,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非常感兴趣,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文化热点,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不够深入全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给我们文化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钦州二中校园生活的几幅照片,熟悉的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二、授课过程:1、多媒体展示:原来的校歌节选和现在的校歌节选。
师:“色彩斑斓”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我们的文化生活会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呢?我们通过我们学校现在的校歌和过去学校的校歌来给大家做个对比。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小段我们过去的校歌。
我们再来欣赏一小段现在的校歌。
思考:同学们认为是旧的校歌好看,还是新校歌好看呢?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新校歌好看呢?(请同学回答问题)说明:最直接的原因——我们运用了高科技来拍摄我们的校歌,比如航拍,电脑制作等手段。
所以,第一个原因,也是直接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让我们可以有先进的技术拍出让大家感受到震撼的校歌。
那么,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拍摄出新校歌最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经济决定文化,新校歌的拍摄前提是要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人员来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 交往方式
不同时代
不同民族 拥 有 不 同
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 文化程度
不同地域 不同阶级
不同阶层
形 交往行为 成 不 同 交往方式
见之于
语言 符号 器物 行为 举止
【答案】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 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 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 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 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这一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 首先,学生必须掌握“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个人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 影响人的方式”(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 其次,必须准确把握设问要求,明确分析的逻辑层次。具体来说,分 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次,针对以上三个层次,分别调用具体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阐释。 第一层次,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要调用“文化塑造人生” 的相关知识,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优秀文化为 逻辑起点展开论证;第二层次,为什么要通过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这要调用“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即文化现象的实质是 精神现象,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博物馆的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 有了新的物质载体;第三层次,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这要调用“文化影响人的方式”的相关知识,即文化对 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 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高二政治上册教案范例5篇
高二政治上册教案范例5篇1.高二政治上册教案范例篇一【教材分析】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
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
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
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开发新产品是根据什么来考虑的。
通过探究、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商品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市场活动的自主性、竞争性和独立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5课《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
第5课《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名画导入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徐悲鸿艺术创作及其代表作的材料。
(课件展示徐悲鸿的一些名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对徐悲鸿的作品作简要分析)《少妇像》1940年的作品《印度男人》点拨导入徐悲鸿被称为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说明文艺创作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名诗导入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古代诗歌:(学生发言)生1:要说诗歌对我的影响,莫过于唐诗了。
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很有影响。
生2:先秦的《诗经》中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剥削制度的憎恶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读起来朗朗上口,挺有感情。
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始终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
从诗经、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学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历史,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板书课题: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推进新课师:前面我们讲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师:那么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怎样实践文化创新呢?板书: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教师对雕塑艺术和《快乐驿站》节目作简要介绍: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快乐驿站》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
声音还是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
这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的视觉效果。
形神俱备的动漫人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高二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尊重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文化的基本概念。
2.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3.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对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互动。
2.小组讨论。
3.观看相关视频片段,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各国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2. 知识介绍以PPT、图表等形式介绍文化的概念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揭示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意义。
3. 学习交流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形成多元化观点并相互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
4. 视频观看在课堂前准备好相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借助影像化的素材更好地理解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性。
5. 综合讲解和总结将学生小组讨论的观点整合,与学生一起探讨文化多元性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相关话题,同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综合讲解与总结。
六、课堂练习1.短文写作:请以“我眼中的文化”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
2.家庭访谈:请学生采访家中的长辈或者家庭成员,让他们讲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统文化习俗。
3.课后阅读:布置相关资料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化的概念、类型、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文化对人的影响•概念•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八、教学评价1.成就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短文写作、家庭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远持久的影响。
4.参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的意义: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5.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9.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表现: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制作人:闫天琦。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案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你知道怎么准备一份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教案篇1识梳理知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意义:(1)道德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
(3)道德对于个人的成长、人生事业的成败、生活幸福的与否都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②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要性:①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责任庄严使命。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联系: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区别:①产生时间不同,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法律是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是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__,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的权力强制施行③调节范围不同,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所有社会关系和行为;而法律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4.德治与法治的关系(1)联系: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制与的知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2)区别:①法制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是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评价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教学内容(⼀)课题:普通⾼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政治第三册《⽂化⽣活》第⼀单元第⼀课第⼆课时——“⽂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化是社会⽣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于经济、政治,不同⽂化的作⽤,影响是不同的。
(1)⽂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1)⽂化在综合国⼒竞争中3、⽂化与综合国⼒的竞争:?,增强综合国⼒?(2)发展先进⽂化⼆、学⽣分析:在⾼⼀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框题中懂得了⽂化的含义,对⽂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
三、设计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活化,让学⽣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作为学习主体的作⽤,⾃主学习(三)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标(⼀)知识⽬标:1、识记⽂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标:提⾼运⽤马克思主义全⾯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培养学⽣重视⾃⾝⽂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化的地位和作⽤,培养为增强综合国⼒贡献⼒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系统科学的⽅法对教学⽬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小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课堂探究:(1)从春节和圣诞节两个节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2)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
(2)、文化多样件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苦、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课堂探究:(1)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
(2)你能否以服饰、饮食等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检测案
课堂检测
见《金太阳导学案》知识梳理填空题
作业布置
《金太阳导学案》课程达标检测
反思案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题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型
新课
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时
第3课时
目标案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3)了解文化的传播、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及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并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2、能力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2《文化塑造人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2《文化塑造人生》教学设计【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过程与方法《文化塑造人生》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内容,在学习了文化影响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从个体角度,学会利用文化塑造人生。
它是本课知识的落脚点。
同时,也为下一单元学习作准备。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好这堂课能进一步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意义,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该内容在第二课甚至说在全册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
(4)实例分析法。
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反思评价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来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 丰富精神世界2. 增强精神力量三、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教学建议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分析:(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阅读牛顿的材料,思考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
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
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
“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
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
”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
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问题: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了什么?(牛顿晚年由于沉迷于宗教世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
这说明了文化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后补:学生活动:举身边贪官的事例,通过前后的对比也很好!二、正文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学生活动:请学生再举一例分析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然后分析为什么文化能够对人产生影响?(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的影响,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
比如:在南京生活的久了,就会说一些南京话,产生一些“大萝卜”的无所谓、好看闲等心态。
“我的长征路”,亲历长征的点点滴滴,对每一个参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许多企业的忠诚训练就是过集体的野外生活。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学生活动:阅读P-1/13-1/14,了解文化具体影响人的哪些方面?并举例分析。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围绕几个不同和原因请学生分别举例说明,还可以结合下面的故事简析)学生活动: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
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
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
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
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
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问题:看了这个故事,讨论发言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有怎样的影响?例如:中国文化与中国交往方式的特点。
中国人的交往方式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主要表现为:宽厚待人。
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
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
礼让为先。
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
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
以诚相见。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心诚”,由此有“待物莫如诚”的古训。
而这一点正是“以德服人”的重要内容。
故“开诚心,布公道”,往往能化解矛盾、消除成见、沟通感情。
守信重诺。
其基本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讲究信用。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成语,以及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言,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学生活动:尽量让学生围绕不同的文化对三个方面的影响来举例,教师适当引导和点题。
学生活动:展示迎客松图片,假设学生的身份来描述。
(哲学家说这是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它在群山的映照中才显得更美,哲学中的矛盾观;经济学家说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怎样才能开发出来,产生经济效益呢?最好设计一个云梯让人去感受然后收费;生物学家说,松树多为高大乔木,松树的种类有很多,观赏林木有罗汉松、白皮松等等;工业林木则有赤松、白松、黄花松等等;常见的还有雪松、黑松、马尾松……画家说这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美丽的画卷,让我赶紧把它记录下来;社会学家说你看它树姿雄伟,枝叶繁茂,不怕风吹、雨打,也不怕天寒地冻,它是民族的象征,有了松树精神,我们定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民,你看它伸开双臂仿佛在接纳一切。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P15的材料,并做出解释。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学生活动:阅读P1/15~1/17,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并时刻受到它的影响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
学生活动:展示家装文化的差异图,请学生分析它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图一是青春、明快、朝气,会激发人的生活情趣;图2是古朴典雅,会使人变得优雅而稳重;图3是农家虽然有点凌乱,但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纯朴、勤劳、安宁与幸福感,会使人变得宁静、宽容、满足。
)例如:南京一中的校园文化“要成功进一中,进一中能成功”(2)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以及得到启示与享受,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学生活动: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
读书就是一个文化活动。
请你选择自己最爱读的一本书,谈谈它对你的影响。
例如:有人说恋爱读《红楼(梦)》、兄弟论《水浒(传)》、官场演《三国(演义)》、老人孩子看《西游(记)》(3)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语文化熏陶的过程──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潜移默化≠消极被动、无目的例如:“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
展示材料“见证长征”三人行动小组的材料。
(2004年10月18日下午17点30分,《见证长征》行动组赵学著、卢成锡、赵丛建从瑞金于都县正式出发,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严格按照70年前中央红军的行程时间、地点徒步重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学生活动:请学生结合上面的材料,谈“如果你要培养自己的某一个良好的文化品质,你会选择什么活动和方式”(比如:忠诚、孝顺、宽容等)2.深远持久的特点(1)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学生活动:请学生从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举例说明文化影响的持久性特点。
例如:江南的婉约、山东的豪爽、四川的热辣(交往方式)、“本性难移”(思维方式)、“乡音难改”(生活方式)(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三观是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例如:人生观的形成是长期教育、生活感悟、学习交流的结果,你们今天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期,要全面学习提升素质,切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善小而不为”B.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例如:周恩来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信念支撑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不息。
学生活动:阅读P17的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对人的影响力的理解。
二、文化塑造人生学生活动:课前安排2位学生准备,以教师身份讲解“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内容。
活动安排:1.提前布置,落实人选;2.协助备课,修改并补充材料;3.课堂发言;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归纳补充〔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那么,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的呢?当然,我们这里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先进的文化。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让我们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圣诞节调查)、参加兴趣小组(天文、文学社)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2.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例如:(/hot/vote/htm/yc/02/aoyun.htm)一个7天7夜建成、5天5夜医务人员全部到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就成为一道铁壁铜墙,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北京保卫战中成为中流砥柱,铸造了“军地协作、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
“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奏出的一曲壮丽凯歌。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