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理论
第6章生产成本理论
劳动人数 饺子数量
0
0
1 1000
2 3000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1000 1000 2000 1500
表中的数据有什么 关系?有什么规律?
——就是本节要讨 论的问题。
3 4200 1200 1400 4 4500 300 1125 5 4000 -500 800
分类: 长期总成本(LTC)
成本
LMC 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
长期边际成本(LMC)
LAC
LAC LTC Q
LMC LTC Q
dLTC dQ
2020/5/3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17
第2节 成本理论
2、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关系——U形成本曲线
在短期,当像资本那样的要素固定不变时,可变要素一般
劳动 人数
饺子 数量
边际 产量
平均 产量
0
0
AP TP MP TP
X
X
1 1000 1000 1000 2 3000 2000 1500 3 4200 1200 1400 4 4500 300 1125
5 4000 -500 800
2020/5/3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6
第1节 生产理论
2、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P95)
在包饺子店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边际产量的变化规律是: 增——减。原因:固定投入要素有一个容量限度。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所有其它生产要 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一种变动要素的 使用量,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后,出现不断减少。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2024/7/15
22
(三)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他认为,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 者是文明社会的三大阶级,与其相适应的有
三大收入,劳动收入——工资;资本收入— —利润;土地收入——地租,在资本主义社 会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扣除劳动者的工资 后才提供利润和地租。
2024/7/15
23
亚当·斯密对工资的两种解释
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劳动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024/7/15
12
(三)调节制能
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稀缺程度,地区、产业、企业、职业 间的工作环境、劳动力轻重和难易以及社会地位 存在差别,通过工资调节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最 大化发挥效用
调节劳动力的素质结构
科学技术发展,产品技术结构发生变化,对 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变化。通 过工资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力需求达到相对平衡
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 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
企业
2024/7/15
4
基本特征
➢ 计时工资 由劳动的直接持续
时间来测量
适用性强,适用范 围广
➢ 计件工资
由在一定时间内所 凝结成的产品的数 量来计量
适用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2024/7/15
5
收入、风险承担者及成本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 计时工资 基本工资收入比较
周工资制
周货币工资日工资率 标准周日数
2024/7/15
3
适用范围
➢ 计时工资
➢ 计件工资
产品数量、质量难 产品数量、质量可以
以度量的企业
准确计算检验的企业
产品的数量、质量 主要取决于机械性 能的生产行业和企
生产理论
MRTS
Substitution)
(1)定义:
K
MRTS LK
ΔK ΔL
12
6 4 3 0 5
A B C 10 15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 MRTS,那么:
D
20 L
MRTSLK=
-ΔL 0 ΔL
lim
ΔK
=-
dK dL
等产量曲线上该点 切线的斜率的绝对 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还可以用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 量来表示,它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时期。 或者说,在这一时间周期里,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是指在所考察的那段时间里数量 生产 要素 的投 入 不变投入
不发生变化的投入。 特点:在这一时期里,其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可变投入
是指在所考察的那段时间里数量 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
Q f(L, K)
f(L, K) Q 0
f f dL dK dQ 0 L K
MRTS LK
MPL dL MPK dK 0 dK MPL dL MPK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 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2、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 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3)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 不可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K
0
Q2 L
Q1
Q3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为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 要素(如劳动)的投入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如资 本)的投入量,称为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3、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y
第六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增加(高新科技等研发,减少浪费)
规模报酬减少(企业尾大不掉等)
由此可以总结:保持组织执行力等外因不变,高新科技的研发等附加效应不 变,且小规模不存在浪费的现象。则规模报酬理当不变。即 理想状态下,没有规模效应。经济学毕竟是得自于实际生产 活动。
外包的产生:生产的标准化使得小企业也能利用大资源。未来或许属于小 企业??不太可能。。。。
第六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1.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在给定技术知识水平的条件下,一定投入所对应的最大产出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由于其他投入不变,所以每增加一单位的某项投入,产 出递减)
那么是不是所有投入同时增加,产出均匀???
网络的特点:
鼓励冒尖,只有一个或几个产品才能占据市场,比如qq
历史因袭,惯性很大,牵扯很大,所以改变艰难
胜者全得,同第一个,一旦某种产品先人一步占据市场,则地 位难以动摇
不属于某个人
纳税
三、现代生产
大企业生产的优点:大企业集合所有力量研究,避免因缺乏而寻求合作却 不被接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换句话说,如果人人都合理合作, 整 个世界就是一个企业。
规模经济——技术变革
管理生产——引进新工艺等,与第一个一样
因此可以总结:企业的存在一是为组织管理投入,并不断改进利用 的方法,以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大化利用资源; 二是筹集资金,进行技术变革,从根本上改变利用 资源的方式。归根到底由于人本身无法自主发掘合 作的力量,又无法发现更好的生产方式。
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单位全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的产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在经济分析中,成本被认为是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且从市场上购买或租来的生产要素的支出,这一般是可以从会计账簿上看出来的。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的用途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联系的。
(3)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需要另行计算才能知道。
设为经济成本,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为第种投入要素的种市场价格,则: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两部分,且这两部分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财务上的会计成本,意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其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薪、原材料、折旧、动力、运输、广告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
(2)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则是指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支付的报酬。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
3.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后的余额;(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的余额,或称超额利润。
微观经济学(六) 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固定不变的要素价格。
➢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的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
VMP=W 或
P·MP=W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w
A
w0
点A表明,当要素价格为W0时,要素需求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土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地
的
供
给
曲
线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资 本 和 利 息 的 含 义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资
本
的
供
给
资 本 市 场 的 均 衡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O
P1·MP
L1
L2
L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原则
预算线-无差异
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所有者的行为目的:
效用最大化 +
利润最大化
原始要素供给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
平下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
要素供给曲线一般特征是向右上方倾斜
价
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供给
利 润 最 大 化
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
第五节 资本和利息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 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表6-1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
L
MP
P
VMP=MP×P
W
1
10
10
100
20
2
9
10
90
20
3
8
10
80
20
4
7
10
70
20
5
6
10
60
20
6
5
10
50
20
7
4
10
40
20
8
3
10
30
20
9
2
10
20
20
1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0
20
根据表6-1可知,当要素价格为20时, 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9单位。
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它。其最大劳动 供给为16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6小时, 则 全 部 时 间 资 源 中 的 剩 余 部 分 为 10 (16-6)小时,称为“闲暇”时间。
李玲是某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 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 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 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 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 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 生活质量。”
第六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 务价格。
在这里,土地价格是指土地提供服 务所得到的报酬,即地租,而不是指 土地本身的价格。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这 里我们假定土地只有生产用途,没有 自用用途。
.
R
在土地供给曲
S
线垂直且固定不
D
变条件下,地租
的多寡完全由土 R0 D’
地的需求曲线决
定。
求曲线与要素的MRP
曲线恰好重合。
W2
MRP
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D
为调整后的单个厂商
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
0
Q1
Q2 Q
相加。
.
单个的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其 MRP曲线的一个前提条件:
假定其他厂商在要素价格变化时均不 同时调整对要素的需求。
思考题 如果其他厂商同时调整对要素的需求呢?
.
MRP
W
Dm
W0 W1
——又被称为“生产者剩余”
.
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
素价格R0以下的阴影区域
R
S 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
收入为OR0EQ0,但按照要
R0
E
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
为提供Q0要素所愿意接受
A
D 的最低要素的收入却是
OAEQ0。因此,阴影部分
O
Q0
Q 是要素的“超额”收益,
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
的供给量,即:经济租。
.
二、工资的决定
1、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工资的决定
W
SL
W0 0
DL
L0
L
.
2、人力资本
工
资
差 异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思考题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试述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尝试用 此理论分析最近的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主讲:毛孟凯
主讲:毛孟凯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v+△v+m/x)=Ⅱc+△c,这是社会资本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②Ⅰ(c+v+m)=Ⅰ(c+△c)+Ⅱ(c+△c) ③Ⅱ(c+v+m)=
Ⅰ(v+△v+m/x)+Ⅱ(v+△v+m/x)
主讲:毛孟凯
第四节: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 生产增长的原理。
第三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前提条件
①Ⅰ(c+v+m)>Ⅰc+Ⅱc ; ②Ⅱ(c+v+m)>Ⅰ(v+m/x)+Ⅱ(V+m/x) 2、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假定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 1500c + 750v + 750m = 3000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 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增长的趋势同劳动人民购买力 相对缩小的矛盾。
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 四、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五、经济危机的表现 主讲:毛孟凯 六、应对措施
主讲:毛孟凯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Ⅰ(v+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 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 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 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 本实现条件。 ②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表明,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 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 ③Ⅱ(c+v+m)=Ⅰ(v+m)+Ⅱ(v+m), 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 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 主讲:毛孟凯 求相等。
第六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市场的问题:
2012-9-11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厂商及其本质
3.
厂商的目标
遵循理性经济人假设, 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 是利润最大化。
$ $$ 但有时也并不如此……
2012-9-11 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厂商及其本质
3.
厂商的目标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限制条件:
市场限制
非独家垄断,市场价格无法完全操纵。
A点前,TPL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在A点,TPL增加的速度最大; A点后,TPL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2012-9-11
在C点, MPL=0, 此时TPL取得最大值。
24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条件下, 连续投入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时,增加的产量MP将会 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当一种 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 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 越来越有限。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 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体现成语“过犹不及”。
25
2012-9-11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Ⅰ区间
不变要素 > 可变要素,增加可变要素则能提高总产量 和平均产量。
Ⅲ区间
不变要素 < 可变要素,减少可变要素对生产有利。
Ⅱ区间
不变要素与可变要素比例协调的区域,生产者进行短 期决策的合理区间。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 模型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产品 供给
生产行 为
$
要素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
企业:
生产出售商 品劳务,购 买生产要素
生产者的要素 需求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在前面的产品市场分析中:
(1)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 的收入是既定的,但没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 决定的;
W
W2
W1 W0 O
S C
B A
L-H0 L-H1 L-H2 L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二、劳动供给均衡 三、劳动供给曲线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 假定
–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 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
要素价格构成厂商成本,也构成要素所有者 收入,涉及到国民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 分配问题。
生产要素的需求
• 对企业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边际收益 • 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
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 • 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三版)
一、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I Y
绝对平等曲线
A
洛伦兹曲线
20%
E
绝对不平等曲线
B
O
20% 40% 60%
80% 100%
P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说来,一国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 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MP、MR 与VMP的定义
MP(边际产品)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产 量 dQ(L) MP dL
VMP(边际产品价值)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 增加的收益,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MP P VMP
MR(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使用一单位产品所增加 的收益。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
下降,劳动供给则随之上
升,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 w2
方倾斜。
如果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 w1
上升,劳动供给则随之下
降,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
方倾斜,即劳动供给曲线
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向后 w0
弯曲。
16−H0
S 16−H2 16−H1
土地的供给曲线 R
o
Q
Q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R
D(市场) S(市场)
R1
地租
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0
Q
Q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rent):供给量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地租 是租金的一种形式。
R
R1
生产要素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一、名词解释引致需求边际生产力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经济租金准地租劳动的供给曲线均衡利息率二、填空题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的需求,影响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2.生产要素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
劳动得到的收入是,土地得到的收入是,资本得到的收入是。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
4.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1单位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称为。
如果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发现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总收益大于工资,企业就会劳动使用量。
5.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变动。
6.工资增加对居民户劳动供给量有两种影响。
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量,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量。
7.资本的需求来自,它是由决定的,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8.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的线,它表明。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高,对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的需求弹性。
生产中用资本替代劳动越容易,长期的劳动需求弹性。
10.正常利润是对的报酬。
三、选择题1.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C.要素参加的生产规模报酬递减; D.B和C;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A.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B.该要素的平均收益;C.该要素的价格水平; D.都不对;3.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或行业)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4*.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各个单独厂商需求曲线横向加总而得到的,当每个厂商要素使用量都增加时,这是市场需求曲线将会()A.其下部向里偏转,即做顺时针转动;B.其下部向外偏转,即做逆时针转动;C.不转动;D.无法确定;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取决于()A.产品市场的价格;B.要素的边际产品;C.生产要素的价格; D.同时取决于A和B;6*.下列各项中,拥有VMP曲线的生产者是()A.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B.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C.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 D.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7.非完全竟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A的需求曲线,可以由该生产要素的()曲线表示A. VMP; B.MRP; C.MFC; D.都不是;8.若某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并假设生产要素L是其运用的唯一生产要素,则该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由下面哪一条曲线来给出()A.VMP曲线; B.MRP曲线; C.MFC曲线; D.MP曲线;9.已知生产要素M、N的价格分别为8元,10元,产品的边际收益为2元,则在M、N的边际产量为()时,该生产厂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第六章_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分解解析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 MCI=AC
dW ( L) L 0 dL
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L
dW ( L) 0 dL
MFC和AC之间的关系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1.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2.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 (VMP) 或 边际收益产品 (MRP)
边 ( 或 ( 际要素成本 M F C ) 平均要素成本 A F C )
=
VMP MRP MFC AFC
MP P MP MR MP MC W
MR MC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VMP)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数量 L 1 2 3 4 5 6 7 8 9 10 边际产品 MP 10 9 8 7 6 5 4 3 2 1 产品价格P 2 2 2 2 2 2 2 2 2 2 边际产品价值 VMP=MP×P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MP, VMP
VMP
MP
L
总收益: R(Q) Q P
而总产量
Q Q( L)
R ( L) Q( L) P
那么可以把总收益看成是生产要素的复 合函数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为边际产品 价值,VMP
dR dQ VMP P MP P dL dL
VMP和MRP之间的关系
Q1 Q2 要素数量
厂商均衡理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内容概要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上旳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
际收益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旳短期均衡与长久均衡
完全垄断
►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旳市场完全处于一 家厂商所控制旳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 种产品旳市场。
► 1.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 ► 2.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是两个相正确极端。一般在
目录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第五节 产业政策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旳厂商均衡
内容概要 ►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上旳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
益与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市场上旳厂商短期均衡与长久均衡
dd(AR) MR
O
M
Q
垄断市场短期供不小于求,存在亏损
P
SMC
SAC
K
F
N
G
AVC
E dd(AR)
MR
O
M
Q
完全垄断市场长久均衡:MR=LMC=SMC
P
P1 P2
SMC1 SAC1
SMC2
LMC LAC
SAC2
dd(AR)
MR
O
Q1 Q2
Q
*垄断厂商旳价格歧视和垄断利润
前述分析是建立在市场价格同一旳条件之上旳. 但是垄断市场往往实施价格歧视。
►缺陷:
▪ 有可能形成勾结,抬高物价,损害消费者利益和 社会经济福利。
对于不同市场构造均衡旳总结
► 市场构造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短期均衡条件 MR=MC MR=MC MR=MC MR=MC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是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讨论了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含义、作用,以及分配理论中的劳动报酬、利息、地租和利润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章节的内容。
首先,本章节讲解了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含义和作用。
劳动是指人们为生产而付出的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人口、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各种物质、货币和财富。
资本的供给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实现。
在生产中,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量。
土地是指土地资源,包括农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
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受到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家才能是指开拓创新、组织调配生产要素和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
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主要受到市场机制、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本章节介绍了分配理论中的劳动报酬、利息、地租和利润等问题。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取得的报酬,是劳动者参与生产所得到的回报。
劳动报酬的确定受到劳动供需关系、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利息是指资本所有者从资本出借中所得到的回报。
利息的确定受到资本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利率、风险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从土地出租和出售中所得到的收入。
地租的确定受到土地供给和需求、土地价值、土地用途和土地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利润是指企业家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利润的确定受到市场竞争、企业家才能、生产成本和税收等因素的影响。
在分配理论中,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劳动力价值之差。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剥削劳动者,导致社会的阶级矛盾。
最后,本章节还介绍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边际报酬。
边际产品是指增加生产要素单位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是指增加生产要素的一单位所带来的收入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产理论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优劣;总产量曲线的特征;劳动平均产量和资本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和性质;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其效率问题;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等成本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短期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二、教学内容:6.1企业概述6.1.1企业的定义、法律组织形式及优劣势企业是将若干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
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 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
6.1.2企业的行为目标假设在本书中,我们始终假定企业的行为目标,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尽可能地获得极大化利润,即企业是利润极大化者。
两者行为动机不致就可能产生代理关系(agent relationship)。
这种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代理人是企业(或另外一个人)雇佣的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总经理就是代理人;而委托人就是雇佣他人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股东就是委托人。
委托——代理问题就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种制度体系用于激励总经理实现股东的目标呢?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总经理市场是解决总经理偷懒问题的最好制度架构。
第二,一些大公司对总经理提供股权、奖金、度假和晋升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第三,各种舆论监督和法制约束也是提供负面激励的有效约束机制。
6.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达为:Q=F(x1,x2,…,x i,…,x n)生产函数包括以下含义:(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西方学者一般对生产函数有如下假定:(1)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2)产出不得小于零;(3)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f(L,K)劳动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使用量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劳动边际产量=MP L=αQ/αL资本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的使用量所引起的产量增量:资本边际产量=MP K=αQ/αK6.3短期生产所谓短期是在这段所考查的时间还不足以长到使所有的投入量均可改变的时期,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Q=f(L,K0)=f(L)]k0上式中的K0表明资本的使用量固定在K0这一数量上不变。
因此,上式就是一个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6.3.1总产量曲线劳动总产量曲线就是描述在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数量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描述在资本不变情况下劳动力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始于原点,开始以递增的幅度上升,到达拐点B后,劳动边际产量大于零,但开始递减,直到产量取得极大值点,该点的MP L =0,之后,MP L <0。
因此,它为一条先凸后凹的曲线。
图6.1 劳动总产量曲线劳动总产量曲线有以下特征:(1)当劳动投入量为零时,即使有资本投入,其产量亦为零,即劳动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
(2)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
(3)短期生产函数可以采用许多数学形式,其中一个较为合理的生产函数可用图 6.1代表。
(4)总结第3点的讨论有:总产量曲线是一条无凸后 的曲线(相对于原点和横轴而言)。
(5)E 点代表着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不可能生产的点;C 点则代表着缺乏效率的点(应该生产Q 1),西方学者称之为“X 无效率”。
6.3.2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某一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情况下,该生产要素的平均产出数量。
对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资本平均产量(AP K )分别定义如下:AP L =F (L ,K 0)/L (6.3.2)AP K =F (L 0,K )/K (6.3.3)一、劳动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最基本的方法是: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等于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
通过作切线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些劳动边际产量的值。
有三个特别的点值得注意:1.当劳动总产量为零时,MP L =0,所以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始于原点;2.当劳动总产量取得极大值时,其斜率一定为等于零,即MP L =0,因此,在这一点上,MP L 曲线与L 轴相交;3.A 点为一拐点,依定义,拐点的二阶导数为零,即dMP L /dL=0,换言之,MP L 在该点取得最大值。
二、劳动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这里的基本技巧是,从原点作一条射线与总产量曲线相交于两点,那么,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这两点的劳动平均产量应该相等,请注意图6.2(b)中的A 点和D 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图6.2(c)中的A 和D点。
依此方法重复多次,便可以得到一条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图6.2 MPL和APL曲线的推导有一点颇为重要,这就是图6.2(b)中的B点,它是从原点作一条射线,从纵轴向横轴方向旋转第一次与总量曲线相切的点。
它具有劳动平均产量值最大的特征。
参见图6.2(c)中的B点。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在图6.2(b)中的B点上,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劳动平均产量(因为均为一个三角形),因此,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势必经过劳动平均产量最大值点。
6.3.3生产的三个阶段将图6.2(a)和图6.2(c)结合起来,便可得到图6.3。
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MP L较大于AP L先达到最大值,同时,MP L的最大值要大于AP L的最大值;生产第一阶段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大点为Array缺乏效率阶段;生产第二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点到边际产量为零点为有效率的阶段;生产第三阶段从边际产量为零点到无穷远点,为无效率阶段。
第二阶段为有效的阶段。
图6.3 生产的三个阶段(2)AP L不可能为负数;(3)在(0,L1)区间,MP L>AP L>0;(4)在L1点,MP L=AP L>0,且AP L取得最大值;换言之,MP L必须经过AP L最大值点;(5)在(L1,∞)区间,AP L>MP L;(6)在L2点,AP L>MP L=0。
根据以上特征分析,西方学者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第一阶段为(0,L1)这一区间,即从原点O到AP L最大值L1,其特征是MP L>AP L>0。
生产第二阶段为(L1,L2)这一区间,即从AP L最大值点到MP L为零点,其特征是AP L>MP L。
生产第三阶段为(L2,∞)这一区间,即从AP L最大值点开始到无穷远,,其特征有:①AP L>MP L;②MP L≤0。
下面分别考查生产各个阶段的效率问题。
在生产的第一阶段,由于MP L>AP L,且AP L一直处于递增阶段,这就意味着,增加1个劳动力的边际产量(MP L)要大于该点的平均产量(AP L),并且使得AP L还要上升,因此,扩大劳动力数量有利于提高劳动平均产量。
为什么不能使用多一点劳动力呢?由此可见,生产第一阶段为缺乏效率阶段。
生产第三阶段为无效率阶段。
因为在这一阶段MP L≤0,如果减少劳动投入,MP L反击上升,总产量增加,直至退入生产第二阶段。
为什么不少用一点劳动力呢?逻辑判断是:既然在第一阶段应增加劳动力,在第三阶段应减少劳动力,那么,生产第二阶段才为有效率的阶段。
6.4长期生产长期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可改变的时期,长期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L,K)。
6.4.1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Q O=F(L,K)C—D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Q=F(L,K)=AL a K b (A>0 A<a<10<b<1)上式亦可写成自然对数形式:InQ=InA+aInL+bInK令式(6.4.3)分别等于Q0和Q1,且Q1>Q0,其等产量曲线可用图6.4表示。
一般来说,“行为良好”的等产量曲线(C —D 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是一个典型代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依定义,等产量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所代表的投入组合不同,但产量相等;(2)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即dK/dL>0。
它表明,为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欲减少劳动的使用量,就必须增加K 的使用量;反之,亦然;等产量曲线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
它一般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互不相交,且Q 1>Q 0。
图6.4 等产量曲线(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它隐含着生产函数是一个准凹函数;(4)离原点愈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愈大。
在图6.4中,Q 1>Q 0;(5)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
这就隐含着各生产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其等产量曲线如图6.5(a)所示。
线性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可表示成:Q 0=F (L ,K )=aL+bK a,b>0这类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L 和K 之间就存在完全替代的性质。
详见图6.5(b)。
图(a)为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即列昂惕夫型等产量曲线,与完全互补型偏好相似;图(b)为线性等产量曲线,资本和劳动的替代比率始终不变,与完全替代型偏好相似。
图6.5 列昂惕夫型和线性等产量曲线6.4.2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是指,在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能替代资本的比率,即:MRTS L ,K =dK/dL|Q0很显然,边际技术替代率实质上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现对生产函数Q 0=f(L,K),进行全微分可得:dQ 0=F ′L ·dL+F ′K ·dK=MP L ·dL+MP K ·Dk由于假定产量不变,即dQ 0=0,便有:MRTS L,K = MP L / MP K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指,随着我们增加L (为横轴)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变得愈来愈平坦;随着我们增加K (为纵轴)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变得愈来愈陡峭。
从A 到B 所需增加的劳动力为△L(假定△L 很小),可以替代的资本(即资本的减少量)为△K ′,而从C 到D ,增加同等劳动力△L 可以替代的资本为△ K ,有△K ′>△K ,即所有替代的资本量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K ′>△K ,即:|dK/dL|A >|dK/dL|BMRTS 递减律的经济含义是指,随着劳动数量增加,替代单位劳动所需的资本数量逐步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西方学者认为,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MP L 递减,同时,所需资本数量减少,从而使得MP K 递增。
这样才能保证式(6.4.7)成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律边际产量递减律是互为相关、而又不完全一致的两个定律(与其说是定律,倒不如说是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