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例 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 NA 个 H 的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B.NA 个 CO 和 1 mol N2 所含分子数相等
C.NA 个 H2SO4 与 1 mol H3PO4 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1
D.0.1 mol C 含 1.2NA 个质子
D 错误。
解析 答案
[题组训练]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C.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D.常温常压下,64 g SO2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
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正误判断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注 意的细节性问题比较多,解答此类题目往往容易出错。解题时,一定要注 意选项所给的条件,仔细审题,否则会掉入“陷阱”之中。常见的“陷阱” 有:
(1)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 体的体积,不能用 22.4 L·mol-1 进行计算。
答案
解析 O2 和 O3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 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A 正确;2 L 0.5 mol·L-1 硫酸钾溶液中阴 离子 SO24-的物质的量是 1 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NA,B 错误;Na2O2 由 Na+和 O22-构成,1 mol Na2O2 固体中的离子总数是 3NA,C 错误;氨水 是氨气的水溶液,并非 NH3 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 行计算,D 错误。
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 快速记忆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概要(一)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1)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
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物性。
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水反应总结:2Na + 2H2O == 2NaOH + H2↑钠与氧气反应以上实验说明,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轻、软金属。
是一种活泼金属。
[补充知识]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有两种氧化物,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
其中,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2Na2O2 + 2H2O == 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氧化钠的性质:Na2O+ H2O ==2NaOH(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
其一般程序:①通常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存大状态、颜色、气味等;②其次,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
进行实验时,往往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③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预测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论进行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环节。
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
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不仅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
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
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
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2.四种基本方法(1)观察法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1-2章知识点[1]
优胜教育高一化学(鲁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一、钠1、钠的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钠的化学性质(1)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2)与Cl2反应:2Na+Cl2点燃2NaCl;(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结论或原因熔(溶化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浮(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
游(四处游动)产生的氢气不均匀,推动小球。
鸣(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的氢气冒出时发出声音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产生了碱性物质。
(4)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5)与盐溶液反应:可认为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实质都是先于溶液中的H+反应)。
3、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Na2O和Na2O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如:Na2O+H2O=2NaOH;Na2O2属于过氧化物,也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水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二、氯气1、Cl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
闻Cl2时:应距Cl2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Cl2进入鼻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1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2.1g 平均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 g B .3.6 g C .7.2 g D .无法确定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有:①2CO +O 2=====点燃2CO 2②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③2H 2+O 2=====点燃2H 2O④2Na 2O 2+2H 2O===4NaOH +O 2↑将①②叠加得:⑤Na 2O 2+CO===Na 2CO 3将③④叠加得:⑥Na 2O 2+H 2===2NaOH综合分析知,增加的质量为CO 和H 2的质量和。
答案:A2.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某同学在学习了这一反应后提出了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Na 2O 2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B.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D.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解析:在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中O为-1价,其中有一部分升高到0价,有一部分降低到-2价,H2O中元素化合价未变。
1 mol Na2O2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1 mol。
答案:BC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可用水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解析:CO2、H2O与Na2O2、Na2O均能反应,但与Na2O2反应时能产生气体,不过因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2也是气体,故CO2和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气泡而有明显的现象,故A项正确而B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2O2与Na2O的混合物,后者会转化为前者,故C 项错误;D项中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试液中后,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先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故D项错误。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点1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化学东方:烧制陶器、冶金、酿酒及炼丹术西方:炼金术2.近代化学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7年,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淡定基础。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混乱问题。
1811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人们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认识,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不断认识,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量子化学等分支学科。
带动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发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知识点2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青蒿素提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获得晶体确定组成测定结构合成修饰广泛应用知识点3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在化学家已经能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了,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分子齿轮,石墨烯修饰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
1.钠的物理银白色固体,质软,能用小刀切割,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②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嘶、红)③钠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Cl2 +2Na 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2Na+S=Na2S(研磨或加热)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钠的氧化物知识点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形成液氯(黄绿色液体),可溶于水(1:2),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含氧酸↓↓盐盐3、氧化物的酸碱性: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④2Na+S==== Na 2S(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必修1(鲁科版)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
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知识清单一、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1.化学科学。
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研究层次:原子、分子水平。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别是什么?答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学科特征。
(1)创造性的体现:制造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基本能够按照人类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备,改造和支配自然界,创造一个新的物质世界。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实用性的体现:合成氨技术、新药物的研制、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古代化学实践活动: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年代科学家重大发现或成就作用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续上表)1771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3.辉煌的现代化学时代。
(1)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如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2)出现了各种分析技术,如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带动了生命科学等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的起源:1.化学起源于古代的炼金术,追溯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炼金术的目标是将基本金属转变为贵金属,如将铜转变为黄金。
3.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精密的实验技术的出现,炼金术逐渐转变为化学科学。
化学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的应用:1.工业中的应用:化学工业涉及化学合成、催化、分离、提纯等技术,生产各种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塑料等。
2.农业中的应用:化学肥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化学农药可以防治病虫害。
3.生活中的应用:化妆品、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药品等都是化学产品。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环境污染: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和不当处理会导致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2.环境保护:化学科学可以研发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技术,如净化水、废气处理等。
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分类:1.纯物质:由同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
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一个种类的原子组成,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可以被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如可燃性、与酸碱反应等。
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元素:少数元素是非金属,一般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脆性。
3.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些性质。
元素的符号和元素周期表:1.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表示,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
2.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分类和归纳元素的性质。
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1.无机化合物:一般采用离子符号表示,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中间用“-”连接。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46张)
与化学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 离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内容 概念
本质 特征
外观 特征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 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 粒结构不变,微粒间 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 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
状态、形状、大小的 变化
(3)(情境思考)①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 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其原 理用化学方程式如何表示?
②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提示:①4P+5O2 =点=燃== 2P2O5 ②干冰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①合成像肌肉等生理体系一样具有刺激响应性的仿生材料 ②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制造出来 ③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H2O ④某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 ⑤某品牌的高科技产品能利用催化剂使“水变汽油”
提示:④⑤。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汽车的运动需要能量;水是由H、O元素 组成的,而汽油主要含有C、H元素,所以利用催化剂不能使水变成汽油。
【自主探索】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属于化学史上的 贡献的是哪几项? 提示:指南针和古代印刷术均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的 是火药和造纸术。 (2)“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 什么? 提示:不对。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 原子。
【素养训练】 (2020·肇庆高一检测)(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总结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总结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总结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2和Ca(ClO)2叫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n=V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单位:mol/l公式:CB=nB/VnB=CB×VV=nB/CB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第三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符号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公式:n=NNA【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以g为单位时,数值物质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1000ρω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MmM【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物质所含微粒数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mol)=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质量【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完整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定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原子核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化学的特点】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化学的发展简史】远古时代,从人们开始知道了如何取火和保存火种时,就可以说人类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长期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₂=2Na ₂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 ₂O ₂现象:熔成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故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注意:氧化钠Na ₂O :白色固体;过氧化钠Na ₂O ₂:淡黄的固体(高中所学淡黄色固体只有Na ₂O ₂和单质S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₂O ₂+2H ₂O = 4NaOH+O ₂↑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₂O ₂+2CO ₂= 2 Na ₂CO ₃+O ₂钠的用途(1)K —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鲁科版化学复习第一章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2、钠是银白色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少量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用石蜡密封..3、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变成闪亮的小银球;四处游动;放出热量..反应原理:2Na+2H 2O=2NaOH+H 2↑4、钠放置在空气中的实验现象:银白色的表面变暗被氧化生成白色氧化钠;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变潮湿生成氢氧化钠;再经过一段时间变成块状固体生成十水合碳酸钠;最后经风化变成白色粉末碳酸钠.. 反应原理:4Na+O 2=2Na 2O;Na 2O+H 2O=2NaOH; NaOH+CO 2+9H 2O=Na 2CO 3·10H 2O; Na 2CO 3·10H 2O风化Na 2CO 3+10H 2O5、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反应原理:2Na+O2△Na 2O 26、金属钠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反应原理: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Na 2SO 4+CuOH 2↓7、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氧气来源..反应原理:2Na 2O 2+2H 2O=4NaOH+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补充:铁跟水蒸气反应3Fe+4H 2O高温Fe 3O 4+9H 28、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试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9、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窒息;密度比水大;易液化;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保存在钢罐中;氯气泄露要逆风往高处跑;把肥皂水弄在毛巾上捂住口鼻..10、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烧红的铁丝放入氯气中生成红棕色的烟;其水溶液是黄色.. 反应原理:2Fe+3CI 2点燃2FeCI 3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在瓶口有白雾形成.. 反应原理:H 2+CI 2点燃2HCI12、铜与氯气的反应现象:生成蓝绿色的烟;由于氯气的原因实际看到的是棕黄色的烟;其水溶液是蓝色.. 反应原理:Cu+CI 2点燃CuCI 213、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I 浓=MnCI 2+CI 2↑+ H 2O14、氯气溶于水并和水反应:CI 2+H 2O=HCI+HCIO次氯酸HCI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还能杀菌;所以它具有漂白和消毒作用;但是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HCIO光照2HCI+O 2↑15、氯气通入水中;水变成黄绿色;所形成的氯水的成分有H 2O;CI 2;HCI;HCIO新制氯水:H 2O;CI 2;HCIO;H +;CI -;CIO -;OH - 久置氯水:H 2O;H +;CI -;OH -16、氯气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用于尾气处理:CI 2+2NaOH=NaCIO+NaCI+H 2O17、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的制取:2CaOH 2+2CI 2=CaCIO 2+CaCI 2+2H 2O18、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IO 2+CO 2+H 2O=CaCO 3↓+2HCIO补充:SO 2+CI 2+2H 2O=H 2SO 4+3HCI;2KI+CI 2=2KCI+I 2;2P+3CI 2点燃2PCI 3无色液态;PCI 3+CI 2点燃PCI 5白色固态19、物质的量n 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把物质的宏观量与微观粒子数量联系起来.. 1mol=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一种粒子集合瓶子里有1mol O 2意思是说瓶子里有6.02×1023个O 2分子;2×6.02×1023个O 原子20、阿伏伽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 -1;物质的量n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与微观粒子数N 的关系:n=N AN 21、摩尔质量M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 ·mol-1..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所以它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n=Mm22、气体摩尔体积V m: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单位为L·mol-1..标准状况简写为STP;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的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m的关系:n=VmV23、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L-1..溶质B的物质的量nB 、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的关系:nB=cB×V24、配置精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用到容量瓶;溶液的稀释遵循的原则: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25、学习完物质的量之后我们可以知道:1mol CO2含有1mol C和2mol O2H2+O2点燃2H2O这个反应可以理解为2mol H2和1mol O2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 H2O第二章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单质;绝大多数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化合物;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一种是化合态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2、物质的分类溶液:微粒直径小于1nm;表现出透明、均匀、稳定混合物浊液:微粒直径大于100nm;表现为浑浊、不稳定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包括氧化物;酸;碱;盐3、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等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Na2O等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AI2O3等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也不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Na2O2等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MnO2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酸性氧化物;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5、分散系: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分散质微粒是分子或离子..6、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是由于交替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加可溶性盐;加热;搅拌;加相反电荷的溶液均能产生聚沉..7、胶体带电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胶体能透过滤纸;但是不能穿透半透膜动物肠衣;半透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8、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乙醇等有机物以及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9、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是能够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SO3;NH3溶于水能导电但是已经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所以属于非电解质;金属能导电但是金属是单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是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10、电离:溶于水或者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电离方程式:HCI=H++CI-;NaOH=Na++OH-1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盐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等;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对于弱电解质来说;电离方程式中的“=”要用“”代替..NH3·H2ONH4++OH-弱酸:HF;HCIO;H2S;H2CO3;H2SO3;H3PO4;HCOOH;CH3COOH等弱碱:NH3·H2O12、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①生成了难溶的物质②生成了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了挥发性的物质④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13、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OH-+H+=H2ONaOH+HCI=NaCI+H2O1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出化学方程式:NaOH+HCI=NaCI+H2O②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符号表示而难溶水;易挥发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H++CI-+Na++OH-=H2O+Na++CI-③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的符号左右相约去即得离子方程式:OH-+H+=HO2④检查是否配平;电子电荷是否守恒15、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的化学式①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水;沉淀;气体②浓硫酸作为氧化剂时写分子形式③CaOH2若为澄清石灰水并且作为反应物时写成离子形式;作为生成物时写化学式16、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在Zn+Cu2+=Zn2++Cu中;Zn失去两个电子变成Zn2+化合价升高而Cu2+得到两个电子变成Cu化合价降低..18、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氧气;氯气等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硝酸;浓硫酸等含有较高价态的含氧酸以及高锰酸钾;氯酸钾;氯化铁等含有高价态元素的盐..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碳单质;氢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一些含有较低价态的氧化物和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亚铁等18、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19、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存在..铁的化合物包括:黑色的氧化亚铁FeO;红棕色的三氧化二铁Fe2O3;具有磁性的黑色的四氧化三铁Fe3O4;无色的硫化亚铁FeSO4;黄色的氯化铁FeCI3;白色的氢氧化亚铁FeOH2;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20、FeOH2白色;不溶于水;不稳定;易被氧化;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原理: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H2O=4FeOH321、KSCN硫氰酸钾溶液与Fe3+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反应原理:Fe3++3SCN-=FeSCN3铁单质具有还原性:Fe+2H+=Fe2++H2↑Fe3+具有氧化性:2Fe3++Fe=3Fe2+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Fe2++Zn=Zn2++Fe;2Fe2++CI2=2Fe3++2CI-22、Fe2+和Fe3+共存检测①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证明有Fe3+②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证明有Fe2+第三章。
(完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总结,推荐文档
腊耍恍瑰那馒阂痢才剩图沥郧荷桥摘雁扮镁了瞧求哉斑讲勇瑞含梯呆诡惮旅痴泥逆值晾酥绰磊城呢谬
化学第一章章末总结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反应放出气体)④伴有嘶嘶响声(气体与水摩擦)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生成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 + NaHCO3 = Na2CO3 + H2O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 氯气 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水和空气大。
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 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与金属单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定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原子核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化学的特点】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化学的发展简史】
远古时代,从人们开始知道了如何取火和保存火种时,就可以说人类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长期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₂=2Na ₂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
Na ₂O ₂现象:熔成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故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注意:氧化钠Na ₂O :白色固体;过氧化钠Na ₂O ₂:淡黄的固体(高中所学淡黄色固体只有Na ₂O ₂和单质S )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₂O ₂+2H ₂O = 4NaOH+O ₂↑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₂O ₂+2CO ₂= 2 Na ₂CO ₃+O ₂
钠的用途
(1)K —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 ₂O ₂。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补充】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₂CO ₃+ HCl = NaCl + NaHCO ₃ (开始无明显现象) NaHCO ₃+ HCl = NaCl + H ₂O + CO ₂↑(后产生大量气体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₂CO ₃+ 2HCl = 2NaCl + H ₂O + CO ₂↑(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₂CO ₃+ CO ₂ + H ₂O = 2NaHCO ₃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₃=====△Na ₂CO ₃+H ₂O+CO ₃↑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Cl ₂: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水和空气大。
【与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₂=====点燃2FeCl ₃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₂=====点燃
CuCl ₂(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₂+Cl ₂=====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 安静的燃烧 产生白雾)
【知识·链接】化学现象中的烟、雾、气
烟:大量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
例:Cu 在Cl ₂中燃烧生成(CuCl ₂)棕黄色烟。
雾:大量细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
例如HCl 气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生成的雾(盐酸小液滴)。
气:是指气态物质。
若气体无色,则肉眼看不到,气体有色才能观察到。
【氯气与水的反应】Cl ₂+ H ₂O HClO + HCl
【次氯酸HClO 】见光易分解,具有漂白性,消毒杀菌,但不宜直接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光照
2HClO 2HCl+O ₂↑
【氯气与氢氧化钠】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₂O (氯气的尾气处理)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₂ + 2Ca(OH)₂= CaCl ₂ + Ca(ClO)₂ +2H ₂O ; CaCl ₂和Ca (ClO )₂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₂+CO ₂+H ₂O=CaCO ₃↓+2HClO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 ₂+H ₂O=NaHCO ₃+HClO
液氯与氯
练习题
选择题
点燃 点燃
点燃
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A、使用火
B、制陶瓷
C、酿酒
D、炼丹
2、近代化学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1803年原子学说的建立
C、1771年氧化学说的建立
D、1661年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寻找新的性能良好的材料
B、治理环境污染
C、开发新能源
D、研究质子、中子的结构
4、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6、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5、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6、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 D.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Ca(OH)₂ B.Ca(ClO)₂ C.CaCl₂ D.CaCO ₃
7、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₂O C.Na₂O₂ D.Na₂CO₃
8、在研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低B.密度小 C.硬度小D.化学性质活泼
9、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 CO₂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填空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
1、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2、金属钠在在空气中燃烧:
3、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4、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6、氯气与铁的反应:
7、氯气与铜的反应:
8、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9、氯气与水的反应:
10、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1、次氯酸见光分解反应:
12、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3、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
14、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1、金属钠:
2、过氧化钠:
3、氧化钠:
❖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