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不包括()A. 纵容侵略势力最终害人害己B. 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可演变成正义战争C.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密切合作D. 组成统一战线是防止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重要途径【答案】B【解析】2.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A. 突袭波兰B. 突袭法国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 空袭英国【答案】A【解析】3.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 文中省略的是()A. 苏、美、英、法B. 中、美、英、法C. 中、美、英、苏D. 英、美、苏、意【答案】C【解析】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故选C.4.根据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1929-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和美国的工业总产量指数(1929年=100)A.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B. 危机的破坏性过大C.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D. 世界经济形势使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在面临大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日益加重因此C项正确ABD项是美国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大但不是无法克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罗斯福新政则在相同的背景下使美国逐渐摆脱困境故ABD排除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据此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因素是()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C. 生产力滞后于社会需求D. 世界各国的恶性竞争【答案】B【解析】6.下列对二战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B. 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严重动摇C. 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 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导弹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ABC项说法均正确排除7.1942年10月麦克阿瑟认为日本威胁极为严重要求增援瓜达卡纳尔将美国的全部物力人力转到西南太平洋来但罗斯福认为倾全力对付日本所冒风险更大他需要英、俄同盟就只能采取大西洋第一的战略由此可以判断()A.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具有战略主动权B. 欧洲战场处于胶着态势C. 美国不愿支持中国对日作战D. 英苏急需美国物资援助【答案】B【解析】“倾全力对付日本所冒风险更大他需要英、俄同盟就只能采取大西洋第一的战略”表明欧洲战场处于胶着态势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8.戴高乐将军在著名的“6月18日号召”中讲到“我戴高乐将军此刻在伦敦我请现在或即将在英国领土上的、带着武器或不带武器的法国军官和士兵……我请你们与我联系不论如何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这一号召发表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A. 1939年B. 1940年C. 1941年D. 1942年【答案】B【解析】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战场主要在北欧 A错误 1940年战场开始扩大波兰、法国相继沦陷欧洲大陆陷落法国流亡军队在英组织流亡政府 B正确 1941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国家卷入 C错误 1942年主要战场开始发生转折 D错误9.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 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A. “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B. “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C. “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D. “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答案】D【解析】当时就业形势严峻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目中图书流通增长的信息故B错误“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项内容故C项错误1929年美国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萧条和恐慌引发了种种矛盾人们从书籍中寻找安慰和寄托故D项正确故选D10.亲身参加了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充分肯定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价值认为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大创举这一“创举”中不包括()A. 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B. 追究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个人刑事责任C. 对法西斯国家的犯罪组织依法进行审判D. 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起诉被告【答案】A【解析】二战后设立的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法律审判的方式严厉惩处了二战中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罪行而非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11.二战前夕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A. 《九国公约》的签订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D. 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答案】B【解析】《慕尼黑协定》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没有在场的情况下由英、法、德、意四国签订的该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是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强权政治的体现故选B12.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例如要求雇主不得削减工资因为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因此而大增到1933年全国失业率达到25% 材料意在说明()A.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破产B. 胡佛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C.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供需矛盾D. 世界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合作【答案】B【解析】材料中“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等方面进行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胡佛对经济危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材料中“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到1933年全国失业率达到25%”说明胡佛政府的干预措施不但没有缓解危机反而加重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由放任政策”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合作的信息点排除故选B13.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命令说“中华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材料表明()①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力量②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战果④国民政府坚持联合抗战A. ①②B. ①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力量、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战果(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国民政府坚持联合抗战(盟国)均是和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是吻合的故①②③④四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14.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 1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A.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B.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C. 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D. 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有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的意愿也愿意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故A正确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不能直接得出二战即将爆发的结论故排除B两大阵营的对抗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也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D 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15.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转嫁危机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1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答案】(1)调整从惩罚到扶持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国合作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冲突激烈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德国人民以解放者来看待美国的占领【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进行了调整从处罚德国到扶持德国这主要是由于战后国际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当然也和德国人对美国的认识有关【答案】(2)评论摩根索计划在美苏联合是对德作战的背景之下警示德国拉拢苏联但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关系反映了美国对德国的控制野心【解析】(2)摩根索计划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在美苏联合是对德作战的背景之下警示德国拉拢苏联但该计划违背了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低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的经济依赖关系反映了美国对德国的控制野心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带来的经济影响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答案】(1)影响促使印度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印度沦为世界经济的附庸(或者印度成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导致印度长期处于不发达国家的危急状态(每点2分任答3点6分)【解析】(1)影响促使印度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印度沦为世界经济的附庸(或者印度成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导致印度长期处于不发达国家的危急状态(每点2分任答3点6分)【答案】(2)原因经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亚非国家民族意识高涨二战后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情绪的发展美苏忙于冷战无意攫取殖民地日本人的入侵破坏了原有殖民体系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西方国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在殖民地的传播第三世界的联合斗争联合国的推动作用等(每点2分任答4点8分)【解析】(2)原因经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亚非国家民族意识高涨二战后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情绪的发展美苏忙于冷战无意攫取殖民地日本人的入侵破坏了原有殖民体系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西方国家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在殖民地的传播第三世界的联合斗争联合国的推动作用等(每点2分任答4点8分)18.(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18.(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影响【答案】伴之以贸易和劳务输出赔偿和借贷款支持控股和资源共享附加政治条件【解析】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有伴之以贸易和劳务输出赔偿和借贷款支持控股和资源共享附加政治条件【答案】通过经济赔偿、经济合作和援助等方式日本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呈现不平等的趋势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日本亚洲大国主义倾向滋长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解析】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描述的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可知通过经济赔偿、经济合作和援助等方式日本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呈现不平等的趋势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日本亚洲大国主义倾向滋长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19.(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9.(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19.(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答案】趋势华商发展缓慢比重下降日商资本迅速增长比重提高原因华商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在华势力不断扩张【解析】关于趋势依据材料一表格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趋势归纳如下华商发展缓慢比重下降日商资本迅速增长比重提高关于原因结合一战后国际国内因素归纳如下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在华势力不断扩张【答案】二十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但由于农产税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危机爆发【解析】关于趋势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由二十年代的平稳发展到三十年代的发展出现下滑束后关于成因依据材料结合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纳如下二十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但由于农产税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危机爆发【答案】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产生、形成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解析】结合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大峡谷知识可知中国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产生、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选修三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德国投降
波茨坦会议
日本投降
①德、意、日三国溃败,美、苏成为一流强国取代英、法。 化? ②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③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④世界重心由西欧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5)客观上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讨论总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从性质上看,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之战。
、(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 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 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 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 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 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 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 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 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 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 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 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 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 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 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对于慕尼黑阴谋评价正确的是()①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
③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的顶峰。
④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C。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慕尼黑阴谋3。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C.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D.珍珠港事件4.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①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②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
③英国、法国幻想德国会首先向东去攻打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④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各个击破。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1939年9月1日 B.1939年9月1日 C.1945年9月2日 D.1937年7月7日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
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
C。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D。
正义的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7.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法西斯国家有()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④意大利A.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8.在20世纪4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进攻,西方大国采取了牺牲弱小、纵容侵略、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
在体现这一政策的事件中有()①日本侵占中国东北②德国吞并奥地利③《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④德军侵占丹麦、挪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
下列发生在“二战”初期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①大不列颠之战②法国投降③珍珠港事件④莫斯科保卫战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10.六十年前,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 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迄今 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 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峰 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五大 州和四大洋。二战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 中国、英国、法国等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 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 心国集团 ( 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 为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 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 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形成的标志是何时何地签订的什么?其主要 内容是什么? 3、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重大转折
斯 大 林 格 勒 保 卫 战 反 攻 激 战 场 面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 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 打击敌军 妇 女 们 也 拿 起 武 器 保 卫 城 市
世界主要矛盾变化,两国都面临法西斯的严重威胁
时间: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事件:
美国军舰爆炸起火
珍珠港事件历史博物馆
12月8日上午,罗斯 福总统向国会紧急发表 了历史性的讲演: 昨天,1941年12月7 日——一个永远蒙受耻 辱的日子,美国遭到日 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 意进攻……不能否认这 样的事实:我们的领土、 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利 益,正面临着严重的危 险。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书上签名
1.二战爆发的标志? 2.二战扩大的事件? 3.二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
时间: 1939.9.1 标志: 德国闪击波兰
闪电战的效果: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队,发动闪电般的突 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 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 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 战术:先用空军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和通讯中心, 夺取战场制空权,同时集中使用装甲部队,迅速突破敌人 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 防线,在敌人后方实施合围,快速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一、完成下列各题,掌握二战的基本线索1、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把这一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把这一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3、二战的规模扩大..的时间:二战的规模扩大..的标志性事件:4、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时间: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6、《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7、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9、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灭亡的战役:10、促使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战役:11、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2、二战结束的时间:二战结束的标志: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
历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应该是哪国人A、德国B、捷克斯洛伐克C、法国D、波兰3、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4、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5、1939年9月,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进攻苏联C、德国空袭英国D、德国进攻法国6、下列选项中,哪句话是丘吉尔说的A、“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B、“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一、选择题1.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它”指的是()A.英国B.德国 C.日本 D.美国2.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3.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慕尼黑阴谋4.下列搭配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开始B.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联盟成立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①《人权宣言》②滑铁卢战役③启蒙运动④慕尼黑阴谋⑤珍珠港事件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6.下图为苏维埃宣传海报——《为家园而战,为斯大林而战》。
根据图文信息,请你推断该海报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C.俄国十月革命 D.俄国1861年改革7.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卢沟桥事变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9.70 年前的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2 月,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标志是()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10.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
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A. “三国同盟”B. “三国协约”C. 反法西斯同盟D. 华沙条约组织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开罗会议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2.同学们,我们如果要撰写有关“二战”历史的小论文,应该选择的内容是()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集团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14.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A.决定分区占领德国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苏联答应对日作战D.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A. 偷袭珍珠港B. 莫斯科战役C. 攻克柏林D. 诺曼底登陆16.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学设计(共1课时)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整理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料,提高史料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过程,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2.难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解战争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教学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增强学生对战争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选择一个视角(如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
4.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制作一份关于战争扩大的主题展板,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5.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4.从战争扩大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
A.美国的华盛顿 B.英国的伦敦 C.苏联的雅尔塔 D.德国的柏林
4.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苏联人民取得之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英雄城市”名称的变迁
1589年,沙皇俄国在伏尔加河下游修建了察里津要塞。察里津 (Caricyn),来源于鞑靼语,意为“黄水”,因旁边一条注入伏尔加河的小河“察里察”而得名。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1918年7月—1919年2月),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巨大意义”,因此,1925年城市被易名为斯大林格勒 (Stalingrad)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铁道、河运集散中心。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笔记+自我测评+学思之窗)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习笔记(“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呀!”
导学天地(静下心来看一看,茅塞顿开。)
1.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早已酝酿着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阅读小贴士:英法宣而不战,白白坐失良机,再次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最终自食苦果。这场“奇怪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想法呢?不妨结合当前的世界局势谈一谈。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学习笔记(“哦,原来预习这么轻松呀!”)
世界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择题
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1.二战前,首先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A.西班牙 B.奥地利 C.波兰 D.匈牙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德意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动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C.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D.意军侵占埃塞俄比亚3.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C.西班牙 D.奥地利4.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签订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D.英法对德宣战后一年内没有对德军发动大的进攻5.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A.同意德国吞并奥地利B.同意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C.同意苏台德地区自治D.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6.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7.英法同德意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目的是A.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B.为了赢得备战时间C.保护捷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D.同德意结成反苏同盟8.慕尼黑协定签订产生的最直接的消极影响是A.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加速了战争爆发的进程C.致使苏联与英法集团关系最终破裂D.使英法处于极其不利的战前形势中9.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后果不包括A.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一D.英法赢得了备战时间10.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A.1936年3月—1937年2月B.1937年3月—1938年9月C.1935年10月—1939年2月D.1939年3月—1939年9月11.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张伯伦对希特勒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尖锐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12.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②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3.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目的是A.扩展势力 B.避免卷入战争C.对抗英法 D.赢得备战时间14.促使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A.慕尼黑阴谋对苏联造成威胁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苏联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15.德国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目的是A.寻求自己的安全保障B.共同对付英法的威胁C.放弃反共产主义立场D.解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16.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必然产物B.是希特勒德国战略策略的产物C.为苏联备战赢得了时间D.与慕尼黑协定一样,纵容了德国侵略17.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世界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C. 法西斯势力与人类和平进步的矛盾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18.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归纳整合
阶段归纳整合
第三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性特点 1.第一阶段:德国运用“闪电战”战术,横扫大半个欧洲大
陆,法国投降,意大利参战,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法西斯势力达到顶峰。另一方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第二阶段:是战争的攻守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反法西斯 国家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迫使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为 战略防御。
3.第三阶段:是反法西斯国家实施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
利的时期。苏、美、英三大国为了协调军事行动并安排战后事务,先后举行了德黑兰会来自、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日
法西斯投降。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1.原因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②各种矛盾的激化,继而出现军事对峙集团。 (2)不同点 ①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②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
④两次世界大战的获利国家都是美国。
(2)不同点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俄、德、奥、土四个大帝国;第
二次世界大战打倒了德、意、日三大帝国,削弱了英、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的阵营。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战后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战
败国对战胜国的复仇心理。
2.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比较 (1)相同点 ①几乎使全世界陷入战争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②使世界经济发展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③都确立了新的国际体系和格局。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3.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西班牙 B.奥地利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4.1939年8月下旬,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属的秘密协定书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使苏联免遭德军进攻,赢得备战时间B.使德国免于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C.使英法绥靖政策破产,只能卷入大战D.使波兰遭到德军进攻,加速大战爆发5.对1939~1940年苏联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的正确评价是( )A.推迟了苏德战争的发生 B.使当地居民免遭德国奴役C.侵略了弱小国家和民族 D.加强了反法西斯东方战线6.德国军队在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受挫是在哪个战役中?A.不列颠战役 B.莫斯科战役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苏德战争发生后 B.太平洋战争发生后C.北非战争发生后 D.斯大林格勒战役后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国际文件中没有( )A.《联合国家宣言》 B.《波茨坦公告》C.《开罗宣言》 D.《大西洋宪章》9成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盟军由防御转为进攻转折点的战役是( )A.珍珠港事件和阿拉曼战役B.中途岛海战和西西里登陆C.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D.空袭广岛长崎和诺曼底登陆10.规定日本必须把从中国窃取的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全部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有( )①《开罗宣言》②《德黑兰宣言》③《联合国家宣言》④《波茨坦公告》⑤《雅尔塔协议》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11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是( )A.大战制约了科技革命的发展B.科技革命制约了大战的发展C.大战客观上推动科技的发展D.科技革命推动了大战的发生12.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最重要的启迪是( )A.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B.把战争制止在萌芽状态C.各国应该互不干涉内政D.凡是反动势力必然会灭亡二、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书中称:所有一切条约合同,有涉及中日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开始,我利用诙谐的漫画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时间轴引领学生走进“二战”,构建二战的基本进程。
采用主题式教学,以“正义的胜利”为主题,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敌势猖狂,疯狂扩张”“正义联盟,克敌制胜”“痛定思痛,畅想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地图、漫画及史料,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全景化;辅以材料题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
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
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
总之,在教学中我以激情的教态,生动的语言,缓解了借班上课的陌生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本课课堂容量大,是旧教材两个课时的内容,在材料的取舍方面还比较欠缺,还有课堂节奏的把控上不到位,造成前松后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
今后我要深入研究“双减下”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分配更多时间用于当堂训练、当堂巩固只是,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让减负成为可能。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第2课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原因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二
第4课 大战的全面爆发
战 第5课 大战的扩大
第6课 大战的转折
经过
第7课 大战的结束
第8课 大战的影响 影响
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探第究二:次据世界教大材战1-的3交课战内双容方分名析称二分战别是爆什发么的?其原中因夹有杂哪 些着?哪几种政治势力间的利益冲突?
原因:①根本原因: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
影响:对日本:暂时取得了制海权,也暂时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对美国: 卷入战争
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对世界: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关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根本: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原因
界局近部两反年法正西在斯倒战退争。。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
是2在、增苏进联友由谊反,法不西是斯在侵向略稳到定中的立和自平保迈。进,而是采取 了3一、种英危法及采世取界绥和靖平政的策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
4、美国采取中立—政—策。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
1、大国的猜疑:
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世 界
探究:据教材1-3课内容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对外侵略扩张 具体原因: 1、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没有配合 2、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的推动 3、德日意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思考3: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战争的 威胁,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对世界 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3)幌子: 打着反共旗帜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 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给陆相南坎次郎的信 中说:“乘此世界金融凋落,苏国五年计划未 完成,支那统一未达成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 经营30年之满蒙。”该信应写于 B • A.1928年12月28前 • B.1931年9月18日之前 • C. 1936年12月12日之前 • D.1937年7月7日之前
一、爆发
二、扩大
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
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 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 “俄 国人民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 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入侵 苏联的世界性影响?
这里的“旧民主秩序”指什么?“新应用”又是指什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 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新应用。
新帝国必须....用德 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人民 取得每天的面包。 思考: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 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50% 300万 48% 85万 8.4% 50% 300万
世界 1/3 2/3 3000万
外贸缩减 70% 69.1%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2)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概括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对各国:加深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世界: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 (4)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危机,选择了哪两种不同的方式和道路 ? 对内改革型 对外扩张型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一、历史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兴起原因:A、历史原因:(1)本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或者是王朝战争的形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缺乏民主传统,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三国对于新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不满情绪。
B、现实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2、法西斯发展表现:3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同时,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的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3、法西斯政权建立,战争策源地形成:(1)意大利:1922年,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注意其特殊性:经济危机爆发前)(2)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二二六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3)德意志: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局部战争的发生:1、30年代的侵略战争:(1)非洲:1935年——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的落后回答)(2)欧洲: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
(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考虑,注意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转变:内战——反侵略战争)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3)亚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中国: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2)西班牙:在共产国际的倡导下,建立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其中还受到了世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国际纵队。
(3)意大利:坚强反抗。
3、大国的反应:绥靖政策(1)英法的绥靖政策:(表现)A、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英法操纵的国联不得不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石油却不在制裁之内,而且,侵埃战争结束不久,制裁便被取消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
(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的进攻”指的 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 重大影响?(4分)
日本偷袭珍珠港 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新 的一轮军备竞赛
3.二战规模的步步扩大 (1)西欧战场的开辟
1940年四五月,德国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占 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遭到轰炸 (不列颠之战)
2)苏德战场的开辟(二战扩大)
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未能得逞。
3)太平洋战场的开辟(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
★一、慕尼黑阴谋
1.背景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吞并了奥 地利,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经过
1938年9月 时间 参加国 英、法、德、意 结果 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 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 称为慕尼黑阴谋。
3.影响: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绥 靖 政 策
P35. 1。定义:英法等西方大国出于自身利益,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纳粹侵略者, 以求得一时太平,并尽可能地把祸水引向 苏联的外交政策 。 (主观愿望) 2。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客观效果) 3。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 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 量。
1.二战爆发的原因
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 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这里的“死亡证书”指 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D.《欧洲联盟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单元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爆发,到逐步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程。
1.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
3、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攻克柏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战争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二、知识结构: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具体原因: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化、战争策源地形成、绥靖主义政策2、战争酝酿:(1)慕尼黑阴谋成因:法西斯侵略的威胁、英法的压力、捷克政府的软弱情况:1938年9月;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英法德意影响;纵容了侵略、加速了二战、苏与英法离心(2)苏联自保情况: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初期阶段(1)大战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入侵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全面爆发(2)西线形势进攻北欧:丹麦、挪威进攻西欧: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3)重要事件:绕过马其诺防线、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4)战略态势:法西斯德国控制欧洲,实力大大膨胀,处于有利地位4、大战扩大(1)苏德战争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2)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日美矛盾激化——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英贸易禁运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果影响:重创美国舰队、二战达最大规模、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
包括: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的过程;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导入1.歌曲2.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
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一、慕尼黑阴谋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
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本课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
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 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
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小组活动:介绍德国西进的过程。
(包括战争开始阶段英法对德宣而不战;法国的溃败;英国的不列颠之战。
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进行生生互动式的提问。
)思维提速: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小组活动:介绍苏德战争。
各抒己见:苏德国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取胜?历史故事:日本偷袭珍珠港。
(同时展示相关的地图、影像资料。
)动脑筋: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
19 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程标准:(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1、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背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催化剂作用形成过程:《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意义影响: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进程2、战争转折(1)转折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推动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是二战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形势的重大转折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3、夺取胜利(1)国际会议开罗会议:中美英对日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对德战后合作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对德惩办战犯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处理德国波茨坦公告(2)战场胜利登陆战:北非、西西里、诺曼底会师:易北河胜利: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9月日本投降4、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特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3)影响: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国际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促进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三、教学过程:导入1.导言框《日本投降仪式图》2.动脑筋: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现在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思考与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引导归纳: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时事点评:雅尔塔会议。
(电台直播,介绍背景、内容、专家点评)二、最后的胜利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
(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两个转折)知识联链接:北非战场的结束。
动脑筋: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简介来历)想一想: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使德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德灭亡。
)线索梳理:(1)德国战败。
(哪个国家军队最先攻克德国首都;希特勒命运如何;德国何时降;德国的投降标志着什么?)(2)日本投降。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中、美、苏等日本法西斯的战败发挥了什么作用;日本何时投降?)历史法庭: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动动手: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
思维拓展: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课后完成)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单元主题:本学习主题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概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
1.单元目标:2.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矛盾重重,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3、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后在经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之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中的有利地位,成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成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各国的竞争力。
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1.课程标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