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1节《大洲和大洋》课件(共42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三分海洋 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1.“地球”or“水球”
思与学
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
人类探索发现世界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航海探险史。
人们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在地球表面,陆地被海洋隔绝,
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相互连通。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克
服了海洋的阻隔后,海洋便成为认识世界的通道。15世纪以后,勇
陆地主要集 中在北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2)东西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东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3)水陆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陆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无论我们怎样划 分半球,地球的 任何一个半球的 海洋面积都大于 陆地面积。
2.明确洲界线
思考:
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 什么作为分界线?
一般以天然界线,如山脉、 河流、湖泊和海峡为界; 有的以人工开凿的运河为 界。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敢的航海家们从已知的陆地出发,跨越广阔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
世界。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的整体
面貌。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如郑和、哥伦布、
麦哲伦,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海陆分布不均
(1)南北半球看海陆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1.“地球”or“水球”
思与学
人类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
人类探索发现世界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航海探险史。
人们是怎样通过航海认识世界的?在地球表面,陆地被海洋隔绝,
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相互连通。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克
服了海洋的阻隔后,海洋便成为认识世界的通道。15世纪以后,勇
陆地主要集 中在北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2)东西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东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3)水陆半球看海陆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 中在陆半球
海洋面 积大于 陆地面 积
2.海陆分布不均
海陆分布 很不均匀
无论我们怎样划 分半球,地球的 任何一个半球的 海洋面积都大于 陆地面积。
2.明确洲界线
思考:
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 什么作为分界线?
一般以天然界线,如山脉、 河流、湖泊和海峡为界; 有的以人工开凿的运河为 界。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2.明确洲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敢的航海家们从已知的陆地出发,跨越广阔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
世界。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的整体
面貌。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如郑和、哥伦布、
麦哲伦,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海陆分布不均
(1)南北半球看海陆
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PPT课件

7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 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8
•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进行土地革命
• C、建立农村根据地 D、建立统一战线
9
•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 要性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 断。
5
• 03年单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 人民军队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 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 A八一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 C秋收起义
2
• 04年单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 C、武装斗争
D、文化斗争
• 0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际上就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
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D、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06年农民阶级在中国近
4
• 补充说明: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P94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内容:一是纠正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实现了有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 革命的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 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8
•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进行土地革命
• C、建立农村根据地 D、建立统一战线
9
•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 要性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 断。
5
• 03年单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 人民军队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 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 A八一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 C秋收起义
2
• 04年单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 C、武装斗争
D、文化斗争
• 0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际上就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
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D、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06年农民阶级在中国近
4
• 补充说明: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P94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内容:一是纠正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实现了有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 革命的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章--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PPT课件

厨房:900/800mm
双扇门 门宽:1200~~1800mm
四扇门 门宽:2400~~3600mm
-
26
2、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 房间的使用要求 房间的面积 当地日照情况 设计时可根据窗地面积比=
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也可先确定窗口面积,然后根据表规 定的窗地面积比值进行验算。
-
27
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 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离地面低于0.5米的 窗户洞口面积不计入窗地比的窗户面积如: 在住宅设计中客厅的窗地比一般是1/6~1/4, 卧室的窗地比一般为1/6~1/8 ;楼梯间 ---1/12;工业建筑中窗地比取为了1/8。
48
-
49
-
50
-
51
B、
❖ 楼梯的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
❖ 主要楼梯
❖ 次要楼梯
❖ 消防楼梯
-
52
(2)楼梯的宽度与数量 ——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
A、楼梯的宽度 〉=850mm/人 1100~~1200mm/两人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疏散要求 (注:住宅内部楼梯可减少到850~900mm/人) B、楼梯的数量——疏散楼梯 通常情况下,每一栋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建筑外观及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
24
-
25
1、门的宽度和数量
房间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 设备的大小决定的。
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取550mm
一个人侧身通过需要300mm
门的最小宽度——
单扇门
厕所:700mm 阳台:900mm
卧室:9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1000mm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1-《指数幂的拓展》课件PPT

一种写法.
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
3.0的正分数指数幂是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1
4.这里的 是既约分数,即, 互素,否则式子可能会有歧义.例如(-8)6 与(-8)3 意义就不同,前者是一个正数,后
者是一个负数.
即时巩固
1.用根式表示下列各式:
(1)已知5
第三章
§1-2
指数幂的拓展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有理指数幂 ( > 0, 且 ≠ 1, , 为整数, 且 > 0)、实数指数幂( > 0, 且 ≠ 1, ∈ )
含义的认识,了解指数幂的拓展过程.
2.理解根式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内在联系.
3.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整体法”求值时常用的变形公式如下:
1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1) ± 2 + =( ± ) ;
1
2
1
2
(2) − =( + )( − );
3
2
3
2
1
2
1
2
3
2
3
2
1
2
1
2
1
2
1
2
(3) + =( + )(- + );
1
2
1
2
(4) − =( − )( + + ).(其中 > 0, > 0)
8
−1
-
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
3.0的正分数指数幂是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1
4.这里的 是既约分数,即, 互素,否则式子可能会有歧义.例如(-8)6 与(-8)3 意义就不同,前者是一个正数,后
者是一个负数.
即时巩固
1.用根式表示下列各式:
(1)已知5
第三章
§1-2
指数幂的拓展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有理指数幂 ( > 0, 且 ≠ 1, , 为整数, 且 > 0)、实数指数幂( > 0, 且 ≠ 1, ∈ )
含义的认识,了解指数幂的拓展过程.
2.理解根式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内在联系.
3.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整体法”求值时常用的变形公式如下:
1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1) ± 2 + =( ± ) ;
1
2
1
2
(2) − =( + )( − );
3
2
3
2
1
2
1
2
3
2
3
2
1
2
1
2
1
2
1
2
(3) + =( + )(- + );
1
2
1
2
(4) − =( − )( + + ).(其中 > 0, > 0)
8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第三章 1地球表层系统PPT课件

10
外生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占极小部 分者还有星际间的引力能,如太阳、月亮对 地球的潮汐作用,陨石堕落的机械能以及各 种宇宙线所放射的能量。
11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1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3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7
二、 地球表层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界面机制、异质机制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互相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8
三、 地球表层能量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层的能量循环
9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 内生能:内生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地球本身的引力
3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 层,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及岩石孔 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千米。水圈总 水量达1386000立方千米,海洋占地球总 面积的70.8%,占地球总水量的96.5%。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3.5%,其中冰川占 1.74%,为淡水总量的68.7%;地下水占 总水量的1.7%,其他江、河、湖、沼的地 表水仅占极小部分,但却对人类具有重要意 义。
第三章 理论地理学
外生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占极小部 分者还有星际间的引力能,如太阳、月亮对 地球的潮汐作用,陨石堕落的机械能以及各 种宇宙线所放射的能量。
11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1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3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7
二、 地球表层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界面机制、异质机制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互相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8
三、 地球表层能量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层的能量循环
9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 内生能:内生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地球本身的引力
3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 层,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及岩石孔 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千米。水圈总 水量达1386000立方千米,海洋占地球总 面积的70.8%,占地球总水量的96.5%。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3.5%,其中冰川占 1.74%,为淡水总量的68.7%;地下水占 总水量的1.7%,其他江、河、湖、沼的地 表水仅占极小部分,但却对人类具有重要意 义。
第三章 理论地理学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一 )
生产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 素包括: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 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 实的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 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 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 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奴隶社会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封建社会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 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 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 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 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 意识,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是“被 意识到了的本能”。
2019年10月16晚9时40分许,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两名女孩正在校园的甬 在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 路上玩轮滑,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过,当时的 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 车速不小于70迈。“两个女孩立即被撞飞,随 将两名女生撞出几米远。 后落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司机不但没有停车, 事后肇事司机继续开车 反而继续向馨雅楼驶去。” 当时的一刻被许多大学生目睹,大家非 到宿舍楼接女友,回来 时被保安和众多学生堵 常气愤,纷纷去追肇事者。记者从目睹此事的 学生的主页看到:肇事者驾驶车辆接完女友后, 在了校门口。
(一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 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 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 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 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 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从两者的区别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 (2)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三、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活动方式。
▫ 第二,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营利性企业成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容和形式、产生和发展上既相 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
(1)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市场。 (2)二者遵从共同的经济规律。 (3)二者反映的都是经济运行层次的经济活动方式。 (4)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 第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模 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德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 式。
▫ 第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政府(行政)导 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经济体制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济决策 体制、利益分配体制、生产调节体制和信息传递体制 等。
•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一、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
▫ 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 容,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从两者的区别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 (2)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三、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活动方式。
▫ 第二,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营利性企业成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容和形式、产生和发展上既相 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
(1)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市场。 (2)二者遵从共同的经济规律。 (3)二者反映的都是经济运行层次的经济活动方式。 (4)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 第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模 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德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 式。
▫ 第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政府(行政)导 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经济体制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济决策 体制、利益分配体制、生产调节体制和信息传递体制 等。
•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一、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
▫ 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 容,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共27张PPT)

课后练习
1.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所用的染液是: (C )
A 生理盐水 B 清水 C 稀碘液 D 墨水
2. 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C )
A DNA B 染色体 C 细胞 D 基因
3. 经碘液染色后,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D)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 (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撕 先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出形状再用镊子
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来。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的使用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用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 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一片亮白
通光孔
(3)放置玻片标本,细胞对准通光孔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的使用
(4)调焦和观察 ① 先将镜筒降到最低 (此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压碎装片)
③反光镜调至视野最亮
(3)放置玻片标本,细胞对准通光孔
(4)调焦和观察(先降低后升高)
(5)收放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课后练习
1.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B )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
2.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C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1.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所用的染液是: (C )
A 生理盐水 B 清水 C 稀碘液 D 墨水
2. 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C )
A DNA B 染色体 C 细胞 D 基因
3. 经碘液染色后,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是:(D)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 (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撕 先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出形状再用镊子
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来。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的使用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用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 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一片亮白
通光孔
(3)放置玻片标本,细胞对准通光孔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显微镜的使用
(4)调焦和观察 ① 先将镜筒降到最低 (此时眼睛注视物镜防止压碎装片)
③反光镜调至视野最亮
(3)放置玻片标本,细胞对准通光孔
(4)调焦和观察(先降低后升高)
(5)收放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课后练习
1.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B )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
2.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C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6张PPT)优质课件

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体咯,那么学习历练新媒体技能就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
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每周必须持续输出几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
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
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路面
含沙量变化 增加 减少
增加
铺设渗水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 砖 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流含沙量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 围湖造田
陡落
增加
1.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思考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资源更新, 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塑造地表形态
题组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5~7 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陆地水类型
空间 分布
陆 地 分类 水
含盐 多少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PPT课件

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保持着极大的革命热情。
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带头过艰苦的生活。 “红米饭,南瓜汤” “三月不知肉味” “朱德的扁担” 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优 良作风的生动体现。从此,井冈 山精神成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之 一,被 称为“革命的传家宝”。
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
政策的不错误。
⑵科学地论证了建立农村红色政权的必要性
①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 合法权力。无产阶级只能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到1928年6月
进入全盛时期。 1928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等率红5军
一部抵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 湘赣两省军阀纠集两万兵力,进攻
井冈山。 “敌军围困万千重”。 红军官兵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仍
重大意义:
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古田会 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⑴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对全党具有普遍意义; ⑵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军路线。它解决了长期处于农村游击
战争环境里,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份的军 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 人民军队的问题; ⑶它为党和军队的建设 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 和建军学说。
??红米饭南瓜汤???三月不知肉味???朱德的扁担??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带头过艰苦的生活。 “红米饭,南瓜汤” “三月不知肉味” “朱德的扁担” 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优 良作风的生动体现。从此,井冈 山精神成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之 一,被 称为“革命的传家宝”。
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
政策的不错误。
⑵科学地论证了建立农村红色政权的必要性
①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 合法权力。无产阶级只能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一、井冈山的斗争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
1.井冈山的斗争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到1928年6月
进入全盛时期。 1928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等率红5军
一部抵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 湘赣两省军阀纠集两万兵力,进攻
井冈山。 “敌军围困万千重”。 红军官兵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仍
重大意义:
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古田会 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⑴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党路线。对全党具有普遍意义; ⑵它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建军路线。它解决了长期处于农村游击
战争环境里,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份的军 队,建设成为一支新型 人民军队的问题; ⑶它为党和军队的建设 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 和建军学说。
??红米饭南瓜汤???三月不知肉味???朱德的扁担??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 源,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 物,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 观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 变化。它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社会存 在。
表必然性、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人们创造 的。
1. 对生产方式影响深刻
影响生产力构成要素 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提升产业结构和
就业结构
2.对生活方式影响巨大
3.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毁灭:科技的另一副面孔
20世纪下半叶震惊人类的三件大事。
环境破坏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 《寂静的春天》。书里收集了大量的材料,集中描 述了六六六、DDT等剧毒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给 生态环境造成的灾害。书的末尾讲述了一个恐怖的 场景:春天来了,大地上有几只鸟儿扑棱扑棱翅膀 倒下去了,尽管是春天,但整个地球一片死寂,再 也没有鸟语虫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诸形式,自成系统,具 有历史继承性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以适 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包括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
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 滥用科学技术的原因
✓认识: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控制。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PPT课件

15
(二)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 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 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 现的。
可编辑课件PPT
16
【案例分析】
“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 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 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 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 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 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可编辑课件PPT
1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观察并思考:请你 仔细观察右图的服装, 并围绕此服装说一段 话。
提问:注意有什么特性? 什么是注意?
可编辑课件PPT
2
注意有以下几个特性: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 持并深入下去。
可编辑课件PPT
37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话题讨论】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的特
点,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幼 儿注意力发展的状况?
可编辑课件PPT
38
1.注意的有意性 A级: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客观的要求,自觉、主
动地将注意集中在该集中的对象上。在活动的过 程中遇到其他刺激,能自觉地付出努力,排除干 扰。 B级:能根据成人的口头交代,有意识地将注意 集中在相应的对象上。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其他 刺激,能付出一定的努力或者能在成人的提醒下 做出努力,排除干扰。 C级:能在成人的要求下有意识地注意一定的对 象,但是刺激物的新颖性和自身的兴趣是决定注 意的重要条件。一旦遇到其他刺激,往往不善于 付出努力去排除干扰。成人的提醒帮助起的作用 比较小,注意常常处于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状 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叫淬透性
钢的淬透性:是衡量零件淬火时获 得马氏体层深度的特性(能力)。
二、为什么要考虑钢的淬透性
因为,淬透的零件比未淬透的具有 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或者说,马氏体回火后比铁素体十 珠光体组织具有更好的综合室温机 械性能。
二、顶端淬火曲线及其应用
测定钢的淬透性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顶端淬火曲线”法。即用硬度法测 定淬火后组织中的马氏体的量,然后 作出硬度随顶端距离变化关系曲线。
三、对调质钢的性能要求:
以上零件大多承受多种工作载荷, 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要求高的综合 机械性能,即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 的塑性、韧性。为了保证零件整个 截面机械性能的均匀性和高的强韧 性,合金调质钢要求有很好的淬透 性。
三、合金化特点:
1、中碳
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25%~0.50% 之间,以0.4%居多。碳量过低,不 易淬硬,回火后强度不够;碳量过高 则韧性不够。
1、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这类钢的油淬临界直径为30mm~ 40mm,最典型的钢种是40Cr,广 泛用于制造尺寸较小的重要零件。此 外 45 钢 和 45B 钢 等 属 最 普 通 的 碳 素 调质钢。
2、中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这类钢的油淬临界直径为40mm~ 60mm,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典 型钢种有42CrMo、40CrMnMo等, 用于制造截面较大的零件,例如曲 轴、连杆等。加入钼不仅可提高淬 透性,而且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节 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一、结构钢机械性能中的矛盾因素 人们利用合金化和强化工艺等手段来不
断提高钢的强度。但是钢的屈服强度增 高后,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却下降了,因 而增大了发生脆性断裂的倾向。也就是 说降低了塑性,提高了脆性。 因此,对于结构钢强调强度和韧性的配 合。
第二节 结构钢的淬透性
3、可用淬透性乘子法来估算圆棒中心为 50%马氏体的钢的理想临界直径:
DI(50%) = DIC×f Si×f Mn×f Cr×f Ni×……
DIC—— 碳钢的“理想临界直径” f —— 淬透性乘子
第三节 合金调质钢
一、什么是调质钢 为了保证零件整个截面机械性能的均匀性
和高的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淬火+高温 回火称为调质处理。适合于这种热处理工 艺的钢种称为调质钢。 二、调质钢的用途: 合金调质钢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 机床和其他机器上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 轮、轴类件、连杆、螺栓等。
五、热处理及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1、合金调质钢需经淬火+高温回火热 处理。
2、合金调质钢的最终性能决定于回火 温度,一般采用 500℃~650℃回火。 为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回火后快冷 (水冷或油冷),有利于韧性的提高。
由表知,此冷速大致相当于顶端淬火 试棒距端面约10.5毫米处的冷却速度。 因此,凡是在顶端淬火曲线上距端面 约10.5毫米处硬度能达到HRC40的 钢种就是合乎要求的钢种。
顶端淬火时,冷却速度与试样上各点距端面的距离的关系
距端面的距离 毫米 700℃时冷速 ℃/秒
1.5 3.0 4.5 6.0 7.5 10.5 12
第三章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
第一节 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第二节 结构钢的淬透性 第三节 合金调质钢 第四节 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的结构钢 第五节 超高强度钢 第六节 轴承钢 第七节 其他机械制造结构钢
概论
机械制造结构钢的用途: 机械制造结构钢是用来制造各种机械
零件的钢种。 常见的机械零件是:汽车、拖拉机、
3、高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油淬临界直径为60mm~100mm,多 半是铬镍钢。铬、镍的适当配合,可大 大提高淬透性,并获得优良的机械性能。 铬镍钢中加入适当的钼。
例如 40CrNiMo钢,不但具有好的淬 透性,还可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用于 制造大截面、重载荷的重要零件,如汽 轮机主轴、叶轮、航空发动机轴等。
机床、电站设备、矿山机械、轧机等 机器上的轴类、齿轮、连杆、弹簧、 齿轮轴、紧固件等。
工作状况:
1、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剪切、 扭转、冲击、震动、摩擦等力的作 用。
2、大多是在-50~+100℃之间环境 温度范围工作。
3、受到大气、自然水、润滑油及其 他介质的腐蚀作用。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 1、为碳素钢或合金亚共析钢。 2、含碳量在0.08~0.65%之间。 3、钢中合金元素的总量一般< 5%;
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如Cr、 Mn、Ni、Si、B等。
3、加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
含Ni、Cr、Mn的合金调质钢,高温 回火慢冷时易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 合金调质钢一般用于制造大截面零 件,用快冷来抑制这类回火脆性往 往有困难。在钢中加入Mo、W可以 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四、钢种及牌号:
有少数是在5~10%之间。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的分类:
一、按室温强度可分为:
1、低强度钢,σS<700MPa ; 2、中强度钢,σS为700~1400MPa ; 3、高强度钢,σS>1400MPa。
二、按生产工艺及用途分为:
调质钢、超高强度钢、轴承钢、渗 碳钢、氮化钢、弹簧钢、易削钢和 耐磨钢等。
原理是:因为钢淬火后的硬度与组织 中的马氏体量有关,当我们有了“顶 端淬火曲线”之后,也就知道了马氏 体层的深度。
顶端淬火曲线的实际应用:
1、比较不同钢种的淬透性,作为机 器零件选材和热处理工艺制定的重要 依据。
2、确定钢的临界淬火直径。
3、确定钢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例如:设计要求Ф25毫米的圆捧在油 中淬火后中心硬度达到HRC40,已 知Ф25毫米圆棒在油中淬火时中心的 冷却速度为25℃/秒。
15
18
330 105 55 42 30 22
16.5 13.5 10
三、钢中元素对结构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1、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对增大淬透性的
能力顺序(依次增大): (小)镍、硅、铬、钼、锰、硼(大)。
2、碳是结构钢中最主要的元素,它决定 了钢的淬硬性,即淬成马氏体的硬度,同 时碳也是一个有效增加淬透性的元素。多 种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综合作用不是 加和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
钢的淬透性:是衡量零件淬火时获 得马氏体层深度的特性(能力)。
二、为什么要考虑钢的淬透性
因为,淬透的零件比未淬透的具有 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或者说,马氏体回火后比铁素体十 珠光体组织具有更好的综合室温机 械性能。
二、顶端淬火曲线及其应用
测定钢的淬透性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顶端淬火曲线”法。即用硬度法测 定淬火后组织中的马氏体的量,然后 作出硬度随顶端距离变化关系曲线。
三、对调质钢的性能要求:
以上零件大多承受多种工作载荷, 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要求高的综合 机械性能,即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 的塑性、韧性。为了保证零件整个 截面机械性能的均匀性和高的强韧 性,合金调质钢要求有很好的淬透 性。
三、合金化特点:
1、中碳
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25%~0.50% 之间,以0.4%居多。碳量过低,不 易淬硬,回火后强度不够;碳量过高 则韧性不够。
1、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这类钢的油淬临界直径为30mm~ 40mm,最典型的钢种是40Cr,广 泛用于制造尺寸较小的重要零件。此 外 45 钢 和 45B 钢 等 属 最 普 通 的 碳 素 调质钢。
2、中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这类钢的油淬临界直径为40mm~ 60mm,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典 型钢种有42CrMo、40CrMnMo等, 用于制造截面较大的零件,例如曲 轴、连杆等。加入钼不仅可提高淬 透性,而且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节 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一、结构钢机械性能中的矛盾因素 人们利用合金化和强化工艺等手段来不
断提高钢的强度。但是钢的屈服强度增 高后,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却下降了,因 而增大了发生脆性断裂的倾向。也就是 说降低了塑性,提高了脆性。 因此,对于结构钢强调强度和韧性的配 合。
第二节 结构钢的淬透性
3、可用淬透性乘子法来估算圆棒中心为 50%马氏体的钢的理想临界直径:
DI(50%) = DIC×f Si×f Mn×f Cr×f Ni×……
DIC—— 碳钢的“理想临界直径” f —— 淬透性乘子
第三节 合金调质钢
一、什么是调质钢 为了保证零件整个截面机械性能的均匀性
和高的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淬火+高温 回火称为调质处理。适合于这种热处理工 艺的钢种称为调质钢。 二、调质钢的用途: 合金调质钢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 机床和其他机器上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 轮、轴类件、连杆、螺栓等。
五、热处理及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1、合金调质钢需经淬火+高温回火热 处理。
2、合金调质钢的最终性能决定于回火 温度,一般采用 500℃~650℃回火。 为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回火后快冷 (水冷或油冷),有利于韧性的提高。
由表知,此冷速大致相当于顶端淬火 试棒距端面约10.5毫米处的冷却速度。 因此,凡是在顶端淬火曲线上距端面 约10.5毫米处硬度能达到HRC40的 钢种就是合乎要求的钢种。
顶端淬火时,冷却速度与试样上各点距端面的距离的关系
距端面的距离 毫米 700℃时冷速 ℃/秒
1.5 3.0 4.5 6.0 7.5 10.5 12
第三章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
第一节 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第二节 结构钢的淬透性 第三节 合金调质钢 第四节 低温回火状态下使用的结构钢 第五节 超高强度钢 第六节 轴承钢 第七节 其他机械制造结构钢
概论
机械制造结构钢的用途: 机械制造结构钢是用来制造各种机械
零件的钢种。 常见的机械零件是:汽车、拖拉机、
3、高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油淬临界直径为60mm~100mm,多 半是铬镍钢。铬、镍的适当配合,可大 大提高淬透性,并获得优良的机械性能。 铬镍钢中加入适当的钼。
例如 40CrNiMo钢,不但具有好的淬 透性,还可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用于 制造大截面、重载荷的重要零件,如汽 轮机主轴、叶轮、航空发动机轴等。
机床、电站设备、矿山机械、轧机等 机器上的轴类、齿轮、连杆、弹簧、 齿轮轴、紧固件等。
工作状况:
1、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剪切、 扭转、冲击、震动、摩擦等力的作 用。
2、大多是在-50~+100℃之间环境 温度范围工作。
3、受到大气、自然水、润滑油及其 他介质的腐蚀作用。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 1、为碳素钢或合金亚共析钢。 2、含碳量在0.08~0.65%之间。 3、钢中合金元素的总量一般< 5%;
2、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如Cr、 Mn、Ni、Si、B等。
3、加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
含Ni、Cr、Mn的合金调质钢,高温 回火慢冷时易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 合金调质钢一般用于制造大截面零 件,用快冷来抑制这类回火脆性往 往有困难。在钢中加入Mo、W可以 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四、钢种及牌号:
有少数是在5~10%之间。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的分类:
一、按室温强度可分为:
1、低强度钢,σS<700MPa ; 2、中强度钢,σS为700~1400MPa ; 3、高强度钢,σS>1400MPa。
二、按生产工艺及用途分为:
调质钢、超高强度钢、轴承钢、渗 碳钢、氮化钢、弹簧钢、易削钢和 耐磨钢等。
原理是:因为钢淬火后的硬度与组织 中的马氏体量有关,当我们有了“顶 端淬火曲线”之后,也就知道了马氏 体层的深度。
顶端淬火曲线的实际应用:
1、比较不同钢种的淬透性,作为机 器零件选材和热处理工艺制定的重要 依据。
2、确定钢的临界淬火直径。
3、确定钢件截面上的硬度分布。
例如:设计要求Ф25毫米的圆捧在油 中淬火后中心硬度达到HRC40,已 知Ф25毫米圆棒在油中淬火时中心的 冷却速度为25℃/秒。
15
18
330 105 55 42 30 22
16.5 13.5 10
三、钢中元素对结构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1、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对增大淬透性的
能力顺序(依次增大): (小)镍、硅、铬、钼、锰、硼(大)。
2、碳是结构钢中最主要的元素,它决定 了钢的淬硬性,即淬成马氏体的硬度,同 时碳也是一个有效增加淬透性的元素。多 种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综合作用不是 加和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