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
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5.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
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6.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
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
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9.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10.唯物史观和科学剩余价值学说
11.p29
1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
盾。

13.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独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

16.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正误)
17.“半截子”唯物主义:指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
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18.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
基本特征。

具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形式。

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20.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2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

23.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4.矛盾:反应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2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间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2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7.P56,57
28.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9.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
答。


30.P67黑体
31.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脱离了实践,所以是消极,别
动的,直观的反应辩证唯物主义引入了辩证法,引入了实践,所以是科学的,积极的,能动的
32.P68
3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4.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5.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6.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能量。

生产力具
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37.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工具是区分
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38.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9.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
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40.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
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4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42.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由意识形态和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43.名词解释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证其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44.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
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45.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46.人民群众:设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7.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历史条件有
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8.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9.p147辨析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对不对?
50.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5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
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其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5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
佣工人剩余劳动力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4.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5.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
的剩余价值。

56.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
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57.辨析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的剩余价值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对不对?
对,P162
58.资本积累实质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59.P166
60.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61.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发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私有制原则二主权在民,三
分权和制衡,四人权。

62.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
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63.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二、解答
1.解答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2.解答
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解答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表现在?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但社会意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有以下表现:,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
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4.解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首先P191
5.解答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解答
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7.解答
如何理解社会的实践性?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8.解答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解答,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0.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了解)
11.解答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12.解答
造成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算完成了。

人的认识的人物,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所以,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你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13.解答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14.解答
15.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
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二是劳动者家属的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构成劳动力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16.解答
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7.辨析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对不对?
对,P129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不对?
对,P129
18.解答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表现在?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但社会意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有以下表现:,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19.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者为什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20.造成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算完成了。

人的认识的人物,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所以,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你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21.解答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总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名词解释
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3.名词解释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4.名词解释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四.辨析
1.真理是客观的吗?对,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辨析
真理是一元的?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选一)
2辨析
真理是客观的吗?对,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辨析
3真理是一元的?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选一)
4辨析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对不对?
对,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识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辨析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对不对?
对,P129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不对?
对,P129
6辨析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对不对?
对,P129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不对?
对,P129
1论述
用所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回答,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者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
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的说明了个人在历史的作用。

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每个人都发挥了其合理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代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它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现代现代人一般这样理解该名言: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国家大事,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2论述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个人理想和中国梦之间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以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遍和特殊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普遍性在于适用于大多数的群体就是说你出生在中国,中国自身的发展和成就影响你的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同时矛盾又存在特殊性,就是说每个个体都是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存在,虽然你在中国,但是你的梦想不一定与其他人的梦想一样,中国是一个大环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兴起与发展,你在其中,必定受到普遍性的影响,
以中国梦为基础,去寻求自身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报效祖国。

但同时你又是带有特殊性的矛盾个体,所以你的自身发展又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你的特长报效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