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

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

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趋势,外资银行作为全球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外资银行应如何分析和选择战略,提升竞争力呢?一、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1.品牌及标准化服务能力外资银行通常拥有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化的产品,兼顾专业性和普及性的金融服务能力。

2.技术和信息化服务能力外资银行有较高的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可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人才资源及多元化经营能力外资银行通常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聚集全球的财经精英,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管理模式。

此外,外资银行还能够通过多元化经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拓展其市场份额。

4.风险控制能力外资银行较为关注风险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风险,保障自身合规运营,使外资银行的信誉和声誉受到市场的认可。

二、外资银行战略选择1.地域战略外资银行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进入市场的地区。

如选择发达国家进入市场,更多地侧重于技术和标准化服务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等,而选择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其市场潜力和长期发展性。

此外,还应考虑与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关系,以优化业务发展环境。

2.产品战略外资银行可根据所在市场的需求,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一些外资银行更加注重高端客户服务,以提供更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的黏性和市场现金流。

3.人才战略外资银行应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培训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培养当地高水平专业人才,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人效率。

4.客户关系战略外资银行应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提高市场影响力,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风险防范战略外资银行应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严格的内部风控系统和合规制度,并不断提高其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和违规审慎意识,提高业务运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与机会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与机会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与机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加速,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与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关注是由于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也因为中国市场在世界经济中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与机会。

一、外资银行的地位外资银行是指在中国境内以外国资本为主的银行,其经营范围、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与其他银行一样,但规模更大、资金更雄厚。

在中国,外资银行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它们在各个领域的业务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外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引擎,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外资银行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投行、基金管理、保险业务等。

这些业务都需要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专业能力,因此,外资银行在这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

另外,外资银行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众多,外资银行以其独特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不少客户。

外资银行不仅提供企业银行账户服务、资金汇划服务、贷款、融资等传统银行服务,还特别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提供了适合其经营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它们更好地与中国市场接轨。

最后,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机构中的地位较为独特。

由于外资银行管理层具有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风险控制和科学的企业文化,使得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不乏佼佼者。

它们以其优秀的风控能力、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声誉在金融市场中占有稳定的地位。

二、外资银行的机会中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也有着独特的机会。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机会。

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除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外,还有很多新的金融业务和服务。

例如,智能金融、互联网金融、支付金融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外资银行在华情况及建议

外资银行在华情况及建议

外资银行在华情况及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已经达到41家,境外银行股比限制也将逐步取消。

本文就外资银行在华的现状和发展建议进行分析。

一、外资银行在华现状1.外资银行的进入机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办代表处、设立合资银行和全资银行。

目前,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合资银行居多。

2.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范围不同于普通商业银行,主要涉及跨境业务、外汇业务和境外机构客户业务等。

此外,外资银行在服务品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3.市场占有率尽管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收益有所下降,但是在某些领域,其占有率仍然较高。

例如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外资银行的份额超过了70%;外汇业务市场,外资银行的占有率也有明显的增长。

二、外资银行的优势1.多层次的经营管理模式外资银行在总部层面和分支机构层面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和决策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提高企业整体业务效率。

2.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外资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中注重创新,快速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了业务品质和客户体验。

3.高端的客户群和服务外资银行在服务对象方面主要面向国际企业和高端个人客户,对服务质量和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

三、外资银行发展应该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的压力尽管外资银行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但是对于普通民众,外资银行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有限,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和渗透力度。

2.区域布局的不利因素虽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已经达到41家,但是大部分机构集中在一线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客户的服务和覆盖程度较低。

3.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管理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外资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对政策动向的关注和风险防范。

四、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建议1.加强市场拓展力度外资银行应该加强市场推广和渗透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银行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规模不断提升,但是在逐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主要探讨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

一、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外资银行所面临的第一个风险和挑战是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仍受到诸多限制。

此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给外资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

例如,通过出台一些新的规定或政策,政府可能会限制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或收紧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这对外资银行造成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外资银行需要密切关注中国政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避免被政策漩涡卷入,损害企业的切身利益。

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是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所面临的第二个风险和挑战。

现如今,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对于外资银行,要想赢得在中国市场的一席之地,必须有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广泛的客户网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深刻了解中国市场,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同时,外资银行还需要注重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三、资本市场波动性的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性的风险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如今,中国的股市和债市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外资银行在参与中国股市和债市的交易时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如果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出现突发事件,投资者将承担巨大的亏损。

外资银行要想在中国市场放心地做金融投资,必须了解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动态变化,加强对股市和债市的研究,掌握核心的投资技巧和风险控制能力,稳健地寻找和投资高优质的金融项目,同时注重风险分散,确保投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
( 二) 脊 本 充足 率 的差 异 性
资银行 的学 习和借鉴 , 拓展 客户渠道 , 注重业务创新 , 提升金融业务 营
提 出相 关 的 建 议 和 措 施 。
在 外 资 银 行 实 习 过 程 中 ,由 于 外 资 银 行 在 中 国境 内 的业 务 网 点 较
少, 同时受到筹资 、 业务等方面的限制 , 其市场份额也并非一帆风顺 。 据
欧 盟 提供 的 相关 报 告来 看 , 外 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经历 2 0 0 2年 的 金 融 滑坡 之 后 , 在 日益 宽松 的外 部 环 境 下 , 其 发 展 也 日趋 壮 大 。 因此 , 从 外 资银 行 的 资产 增 长 速 度 来 看 ,外 资 银 行 在 中 国境 内 的 本 外 币 资 产 增 速达 1 4 . 8 %, 其增长速度与中资银行相比 , 其 竞 争 力不 容 小觑 。 =、 提 高 中 资银 行 核 心 竞 争 力 的有 效 措 施 和 建 议 随着 金 融 市 场 竞 争 压 力 的加 剧 , 中 资银 行 应 该 结 合 自身 的 发 展 实 际, 不断推动金融创新 , 提 高 中资 银 行 的资 产 质 量 , 为此 , 笔 者 从 实 习经
笔 者 通 过 查 阅相 关 法 律 条 文 等 资 料 , 从 税 收 上来 看 , 外 资 银 行 拥 有
不 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中资银行 要从 加强 风险管理人 手 , 强化金融 产品责任制 , 协调好 中长期 金融贷款 比值 , 将 金融风险进行结构性调整 , 从而控制对过热行业 的贷款需 求 . 有效降低
不 良贷 款 率 。
( 三) 注 重业 务 创 新 。 提 高 中 脊银 行 的 市场 占 有率

我国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环境和竞争能力分析

我国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环境和竞争能力分析
我 国外 资银 行 与 中资银 行 的环 境 和 竞 争 能 力和 实力的提 升,中国金融业也取得 了长足 的进展 ,外 资银行在 中国取得 的成 绩,对中国金融市场 的发 展做 出了一定的贡献。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共同成长使得银行业创新与发展 、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发挥 了重要 作用。在 ' 3前我 国的银行 - 中,中资银行依然是 占据 了相对主导和决定性地位,政 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 变化将使得金 融市场更加的 开放 ,在 这种条件下 ,外 资银行 与 中资银行都应该不断提高 自身的核心竞争 力,在相互竞争与互利 的情况 下寻求发展 的新路 线. 关键词 :银行 ;宏观环境;服务质量 ;竞争
在我 国迎来改革开放 的 3 O年里 ,华夏大地 已经产生 了翻天覆 地 的 变化 ,从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到人 民的生活水平状况 ,从 日益开放 自由 的市场环境到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 ,从劳动力聚集 的制造 业到注重科技 的创新与技术的改革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实体 ,他包含 了 政治 、经济 以及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居 民收入 逐步增加 , 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我 国的银行金融业 的发展 势头 迅猛 ,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 ,行业规模 、产业结构 、经营模式和市 场服 务等方面都 日 趋成熟 ,在整个国际金融 的大环境下稳步 向前 ,逐 步成为 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0 1 3 年发生的大规模银行 “ 钱荒 ” 和中小企业 长期 以来的融 资困 难让民众的眼光聚焦 到银行金融行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明确 提 出,经济体制改革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作的重点 , 其核心 的问题就是要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而 日益壮大的银行金融业越发 的需要政府放 开对市场 的束缚 ,让整个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可以发挥其作用 。另外 ,推 进利率市场化 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将使整个 中国的银 行 金融业在政府 的政策导向下面临新 的改革创新和战略调整 。其 中,外 资银行将 获得与 中资银行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而 中资银行 以其庞 大的 规模和雄 厚的实力拥有更多的用于改革与创新的资源。两者 的博弈 与并 存也将使 整个 国内金融行业在变化与发展 中逐步走 向完整与规范。 自2 0 0 8年全球金融 危机 以来 ,整个 世界 更像 一个完 整 的经济 体 , 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世界银行发布了 《 全球经济展望》 报告,预计世界 经济 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 的阴影 ,全球 G D P增长率预计 将从 2 0 1 3年 的 2 .4 %提高到 3 .2 % ,并逐渐趋于稳定。在世界 经济增长 的大背景下 , 我 国的银行金融业将面I I 缶 更大一轮 的调整和变革 。调整传 统的银行业所 遗 留的结构问题 、分配问题 以及监管 问题 ,所带来的是经营策略 、市场 配置 以及服务转型方面的变革。 科技 的发展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 了更加快捷 便利 的金融服务模式 。央行今 日 公布 ( ( 2 0 1 3年支付体系运行 总体情 况》 中显示 , 在2 0 1 3年第二季度 ,我 国的移动互联 网支付 达到 3 .1 7亿笔 , 总金额共计 2 .0 7亿元 ,同比增 长率更是 高达 约 3 0 0 %。面l 临科 技发展 所带来的经营理念 和手段 的改变 ,我国的银行业将更多 的资金 和人力投 入到移动互联网金融 的开发 以及服务。未来的新 型金融交 易模 式如手机 银行 、第三方支付 、网络理 财等将会逐 步取代传统 的一部分 服务模式 , 在带来更大的金融交易市 场的同时也会突显出一定的安全 问题 。 外 资 银 行 的 现 状 1 、 外 资银 行 的 战 略 方 向 转 移

在沪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

在沪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

力的现实竞争力 ; 测度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潜能的潜在竞争力 ; 影响商业银行 生存和发展 的外部 因素 ; 中 国银 行业 竞争 态势 和竞 争力 的定 量评 价 。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 研究中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文献不断涌现。张望 ( 0 1 通过在沪中外资 20 ) 银行 在经 营管 理等 方 面 的能 力对 比 ,认 为 中资银行 一方 面 在税 赋 、社会 责任 方 面处 于不 公平 的竞 争 地 位, 另一方 面在 服务 对 象和经 营 网络体 系 建设方 面 又形 成 了某种 意义 上 的 “ 自然 垄 断 ”。外 资银行 具 有 较好的服务态度 , 资产质量好于 中资银行 , 在国际结算和汇兑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人民银行 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 0 4 以北京地区 3 家中外 资银行为样本 , 20 ) 7 运用层次分析法 比较其竞争力情况 , 结 果显示 : 综合竞争力排名前 1 位全是外资银行 , 2 而后 1 位则全是中资银行 , 中、 、 3 工、 建 农依次位列 3 4 到 3 位。 7 张娜 ( 0 7 应用数据包络方法 ( E 20 ) D A模型 ) 1 家 国内银行和 6 对 O 家外 国银行 2 0 ̄ 05 0 3 20 年
关键词 : 中外资银行 ; 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8 1 F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60 ( 09 0—050 17—8X 20 ) 100—4


文 献 综 述
竞争力理论可 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 , 从企业间存在的各种竞争力和竞 争作用框架进行分析 , 将特定 的产 品市场地位和垄断性收益确定为企业利润来源的理论 ; 另一类则是建 立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 , 从企业 内部 的资源和能力角度进行分析 , 认为企业内部能力 、 资源和知识 的累积 , 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 19 年代 以来 , 自 90 用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竞争 力逐 渐成 为主 流 。 中外资银行竞争力研究主要以国内研究为主, 国外相关文献相对较少。 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 国际管 理开 发学 院为 代表 的 国家层 次金 融体 系竞 争力 研究 ,主要是 通过 选取 部 分重 要指 标 加 以定性 论 述 。以《 亚洲货币》 英国《 、 银行家 》 杂志为代表的微观层次银行业竞争力研究 , 主要通过公布全球千家 大 银行 排名 来进 行竞 争力评 估 和分 析 。 国人 民银 行 焦瑾璞 是 国内研 究 银行竞 争 力最早 、 响力 最 大 的 中 影 学者之一。 他认为考察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可以从 四个方面着手 : 分析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生存能

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浅析

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浅析
客 户 的 营 销 在 策 略 和 效 果 上 占一 定
( 中、 资银 行客 户结构 。中 一) 外
优 势 ,虽 然 外 资银 行 在 前 一方 面是 弱项 。可 是 外 资银 行 目前 正在 通 过 与 中资银 行 的合 作 , 长 补 短 , 渐 取 渐
融 人 中国市 场 。 三 中 、外 资银 行 在 竞 争 合 作
作 , 以筹 措 到 成本 较 低 的资 金 ; 高 自己设 计 产 可 提 品的能力 , 进流程 , 化 服务 与操 作 。 改 优
利 于加 快商 业银 行 股份 制 的 改造进 程 。 带动 自身竞
争 力 的提高 。 、 资银行 的 合作 主要有 两种形 式 : 中 外
重匮露圈 ・7 2/
时 间和 资 金 成本 ,获 得 开展 零 售 业
务 必须 的营 销 网络 、客 户 资源 和 本 币基 础 。 中资银 行 之所 以需 要 战 略 合 作 ,欢 迎境 外 金 融 机 构直 接 参 与
中资 银 行 的经 营 活 动 ,不 仅 可 以 充
外 汇 期 货 、 权 、 构 贸 易 融 资 等 期 结 方 面操 作 成 熟 , 出 了特 色 。外 资 做 银 行 在 传 统 产 品 上 具 有 较 为 简 便
内机 构 网点 方 面 占有 先 机 ,与 国有 大 型企 业 的关 系 比外 资 银 行更 为密 切 。中资银行 更 熟悉 中 国国情 。 针对 某 些 特 定 客 户 的营 销 在 策 略 和效 果
策 等 。外 资 银 行 的陆 续 进 入 。 中 对 资银 行 来 说 竞 争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没
的 操 作 流 程 ,产 品 的可 操 作 性 较 强 。而 中资 银行 恰恰 在这 方 面处 于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汇总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汇总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加之《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程序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增势明显。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年累计达525.5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7%;中间业务年累计收入为513.9亿元,比2003年增加115.57亿元,同比增长29.01%。

不过,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上遭遇到外资银行的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一、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优势分析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拥有先进的服务工具、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多种市场营销手段。

具体而言,外资银行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一是外资银行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于一身,可以放手在资产、负债业务之外拓展中间业务;二是外资银行依托其遍布全球的网络,可以提供跨国结算与支付服务,这为其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保障;三是发展中间业务时间长,有成套、丰富的产品,有成功的经验,有一体化的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四是具有良好的创新机制,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推出新的产品;五是具有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管理人才和业务经验。

正是由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具有上述优势,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华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2004年,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68.4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亿元,同比增长40.2%。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中资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态势见下图。

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季度趋势图(图表联系管理员)二、中间业务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为了比较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力情况,我们设计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中间业务业务量与收入主比、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主比、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等几项综合指标。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状况。

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在中国,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起到了资金的储蓄、信贷与支付结算的功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国内银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金融体系的和对外开放,国内银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在不断增加,具备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国内银行业的产品创新迅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银行业已经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在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再者,国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尤为重要,国内银行业通过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提升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

最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

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渐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

国内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内银行业相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国际银行业的全球化程度更高。

国际银行业由于跨境业务的特点,其全球化程度更高。

很多国际银行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分支机构,能够为客户提供跨国交易和金融服务。

其次,国际银行业的技术创新更为突出。

在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国际银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推出了更多的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云计算、区块链等,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再者,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更为严格。

国际银行业在履行金融中介和风险管理职责的同时,面临着来自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要求,以确保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

最后,国际银行业的合规风险更高。

由于国际银行业的全球化特点,其面临着更多的合规风险,如洗钱、反恐融资等。

因此,国际银行业需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
陈若 I00814234
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中资银 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中资银行既有本土经营的优势,也存在经营 管理体制上的严重缺陷。外资银行的优势主 要表现为经营体制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国际化 竞争能力。
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基本实力)
本土优势 市场优势 金融实力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
在一段时期内,政府仍会采取一 定的措施支持和保护中资银行,尤其 是占行业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国有银行还有国家信誉的支持和 保障,凭借这一优势,中资银行的业 务尤其是本币业务经营要比外资银行 广泛得多,可经营许多外资银行不可 能经营的业务,如行政事业单位、国 防单位的金融业务等。客户对国家信 用担保的银行有安全感,有利于中资 银行增强存款吸收能力,并带动其他 业务的发展。
市场优势
目前,外资银行在内地 都是“一市一行”,基本上 没有分支机构及同城营业网 点。而中资银行有厚实的客 户基础和庞大的经营网,其 中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有 13.9万家营业性机构,这是 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 例如:
市场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是 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拥有中国最大 的客户群,有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 法人客户,全行拥有2.2万多个营业 网点和40余万名员工。 此外,中资银行类机构的存款约 占99.4%的市场份额,其中4家国有独 资商业银行总存款占有82.3%的市场 份额,外资银行仅占有0.6%的市场份 额,并且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只占跨国 内地金融资产的2%。
中资银行的劣势
业务发展水平低, 品种单一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和工具 国际金融业务开拓不够 中间业务品种少, 业务范围狭窄

业务发展水平低, 品种单一

2024年中国外资银行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2024年中国外资银行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2024年,中国外资银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外资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的市场前景。

首先,中国外资银行的现状分析。

2024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力度,取消了外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并逐步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限制。

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可以更灵活地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展更多的业务。

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以提升其在中国的竞争力。

这些政策措施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其次,中国外资银行的市场前景预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推进,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在中国市场开展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离岸人民币等业务,从中国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

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开放,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外资银行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其次,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与中国本地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中国的金融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国消费者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然而,中国外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金融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外资银行需要与中国本土银行和其他外资银行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其次,中国金融监管环境相对复杂,外资银行需要适应并遵守中国的法规政策,同时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

最后,外资银行还需要面对中国本土银行的优势,如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强大的关系网。

因此,外资银行需要通过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外资银行在2024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加快,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的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和创新的产品服务,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并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收益。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对比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对比

三、外商与中国银行的对比2013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12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履行承诺对外全面开放的第7年。

这7年,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外汇管理局等相关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外开放承诺,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系也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

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中,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本土化程度逐步提高,外资银行来源的广泛性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为我国银行体系提供了多层次的有力补充,成为我国银行业有利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

竞争不可避免,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主旋律。

中外资银行在不同市场、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客户群体中各有优势。

外资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不仅会大大地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服务品质,使国人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也会有效地促进中资银行改善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水平,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近些年在华的外资银行发展状况。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2011年,虽然外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一直稳定在2%左右,但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总资产在2011年也达到了两万亿元。

不同的外资银行机构在华的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是经营得最好的。

从2004年起,在华外资银行运营机构保持每年约10%的增长速度。

在华投资银行与我国本土银行盈利能力比较从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华外资银行的盈利状况远不如国内银行。

中资银行竞争力特点:经营本币业务上的绝对优势。

中资银行是在本土经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庞大客户群体和银企合作关系,对相当多的企业和居民来说,与中资银行打交道更加方便,易于沟通。

机构网店优势。

中资银行目前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乡镇的分支网络,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是当今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两支重要力量。

从经营理念、体制、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同时从本土经营、国家信誉和同享国民待遇等方面分析了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在客户及业务上的具体竞争。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竞争优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发,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及背景的差异,各有其优势与劣势,这对双方以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1.1外资银行长期以来积累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外资银行的管理方式灵活而有效,很少采用直接的、行政的管理手段,主要采用市场化的、以利润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建立了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这与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受行政干预较多、机制较为僵化相比,显然更加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作为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拥有成熟高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并能确保在高风险和信息化的经营环境中,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实现其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目标。

1.2外资银行在体制及经营机制方面的优势相对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不仅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全能型银行的体制也占尽了优势。

外资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优势,历经多年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长期运作,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远远走在了中资银行前列,金融品种齐全、科技含量大,自助化程度高,可为储户及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要求,大大优于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经营策略明确,管理机制灵活,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商业动机强。

同时跨国银行的全球化经营方式,也为其优势资源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3外资银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重视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外资银行较之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在信用卡、网上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中间业务等方面,外资银行具有强大的实力。

外资银行比较:花旗银行与渣打银行

外资银行比较:花旗银行与渣打银行

外资银行比较:花旗银行与渣打银行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作为两家外资银行,它们的市场份额、业务模式、产品特色、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值得关注比较和分析。

一、市场份额在中国的银行业市场中,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市场份额和规模相对较小。

截至2020年末,花旗银行在中国有19家分支机构,渣打银行在中国有27家分支机构。

相比国有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外资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数目比较少。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达到83.64亿张,渣打银行拥有的银行卡持有量较少,仅约为180万张,花旗银行的银行卡持有量相对较高,但与国内大型银行仍有差距。

因此,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小,需要通过强化品牌形象、提升业务水平等方法来发展壮大。

二、业务模式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模式比较相似,主要是通过跨境银行业务和企业金融为主营业务。

2020年底,花旗银行在华的公司银行业务占公司银行业务总收入的逾七成,其中,贸易融资是其业务的核心,渣打银行的跨境贸易融资也是其优势业务之一。

此外,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花旗银行在中国推出的双币信用卡相对较早,渣打银行在行业中的核心优势也在于双币信用卡业务,且申请流程便捷,满足客户快速通关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产品特色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在产品特色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花旗银行在商业银行金融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跨境金融、贸易融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花旗银行在中国也开发了一系列在线金融服务的创新型产品,如移动支付、移动银行、智能ATM等。

渣打银行则在企业金融市场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渣打银行在中国深耕企业金融市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本地经验。

渣打银行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债券、外汇等一系列全方位的财务解决方案,让客户享受全球化的服务。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较小,与国内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在某些领域,如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外资银行仍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仍受到一定限制。

即使在已开放的领域,如外汇业务、债券业务等,外资银行仍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和限制。

而在未开放的领域,如人民币业务、支付清算等,外资银行还需要等待更多的开放。

再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运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外资银行需要遵守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格要求和规定。

此外,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对较高,因为外资银行需要向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最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面对一些文化和语言差异等方面的挑战。

外资银行需要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市场环境,并与国内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限制,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遇也将不断增加。

外资银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国内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

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外资银行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政策风险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中国经济对外资银行的政策和法规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可能发生变化。

尽管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开放金融市场的措施,但实际执行是否到位还需要观察。

此外,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监管政策上可能面临更多的限制和监管要求,这可能会给外资银行带来额外的负担和成本。

其次,竞争风险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中国的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国内银行和其他外资银行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外资银行需要与这些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包括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品牌认知等方面。

此外,由于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文化、语言等,外资银行需要借助当地团队建立起合适的市场策略和运营模式。

第三,市场风险也是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市场的风险之一、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和监管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外资银行的业务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的金融产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存在一定的泡沫和风险,这可能影响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最后,运营风险也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的市场特点和文化差异可能给外资银行的运营带来困难。

例如,中国的银行业务模式与国际惯例有所不同,外资银行需要适应当地的业务规则和流程。

此外,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可能面临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的困难,这也将对业务的持续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投资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市场不确定性和运营困难等问题将对外资银行的业务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能够合理应对风险和挑战,充分利用市场机遇,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用SWOT方法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正在以多元化的手段争相进入我国市场。

面对中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外资银行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宏观环境下的机遇威胁,才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标签:外资银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2007年4月起,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机构逐渐增多,业务不断扩大。

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金融服务需求面临广阔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09年4月到5月对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的外资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较早在境内设置法人机构的外资银行正在扩大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在人民币储蓄业务中获益,但是也有一些银行表达了对市场份额会下降的担忧。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挑战。

本文主要用SWOT方法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分析1.特色的业务经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外资银行普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与一身,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其业务种类丰富,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多项业务。

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严谨,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其成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服务设施、高质量的服务质量必定会吸引国内客户,抢占国内市场。

2.金融创新能力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

外资银行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强。

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客户结构、客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设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取得差异化优势。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较文档资料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在迅速变化和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优势。

一、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中资银行指的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境内实体控股的银行机构,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外资银行则是指由外国政府或外国实体控股的银行机构,如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等。

从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上看,中资银行在经营决策方面存在着政府的干预和指导,而外资银行则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管理更为灵活。

二、市场份额和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等地。

而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主要在中国境内,具有强大的市场地位。

此外,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业务方面也在不断扩大其份额,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

三、产品和服务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外资银行通常具有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等。

中资银行则更侧重于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如贷款、存款、结算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资银行也不断创新和拓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力图与外资银行竞争。

四、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受到了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然而,由于中资银行受到政府的控制和指导,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更具政策指向性,而外资银行更注重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尤其是在涉及跨境业务和洗钱风险等方面。

五、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银行业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

中资银行在这方面注重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外资银行则更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两者在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各有侧重,但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逐步与世界接轨,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为在华外资银行提供了空前的发展空间。

而在华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的实现也意味着中、外资银行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这对于有着先进的服务理念、金融技术和市场经验的外资银行来说,如何面对新的环境,如何扬长避短,抓住发展机会,迎接挑战,促进自身业务的深入发展,都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而对中资银行而言在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超前的服务意识及灵活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强化竞争力也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中、外资银行财务状况的比较与分析反映银行财务状况的指标应包括以下:经济效益指标,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安全性指标,反映银行防御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损失、努力保全资产和负债的能力。

(1) 经济效益指标比较作为特殊的经营企业,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经营管埋活动获得效益,才能生存并实现发展,才能增强银行的竞争优势。

在此,通过商业银行最常用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经营能力、获利能力等一系列指标来对中外银行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A. 股权收益率比较(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是用于衡量银行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表示为: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本从图1-1中可以发现,外资银行的股权收益率大都超过15%。

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收益率太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有三家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连续五年一直低于10%,且几年里始终徘徊不前,虽然建行的资本收益率略高于其他三家,但后三年下降趋势较明显,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无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小型的商业银行则表现不凡,数据显示比外资银行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股份制银行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体制,产权结构比较完善,市场运作比较规范。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收益率指标呈现逐年下降之势。

B. 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税后净利润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银行资产的获利能力。

表示为: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 文/顾晓敏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力比较分析商海观察 Business Observation"图1-1 中外资银行资本收益率比较图1-2 中外银行资产收益率比较商业银行作为经营商品的特殊企业,其资产收益率一般比较低,平均在2%以下。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很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大都在1%-1.5% 之间,但法国兴业银行例外该行的资产收益率几年里一直维持在低水平。

相较之下,中国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都不到0.4%。

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这一指标与外资银行相比,在九十年代中期差距还不大,但到了后期的1999和2000年,资产收益率显然不理想,数据全都降至1%以下。

C. 经营能力表1-1中外银行经营能力指标比较 Business Observation 商海观察经营能力由三个指标衡量,它们是股权乘数、营业费用率、资产利用率。

a、股权乘数,主要反映经营者利用杠杆的程度。

在西方,它是银行金融杠杆程度的直接反映,即银行的每一美元股本必须支持多少美元的资产,从而银行资产中的多少需要通过债务获得。

表示为:股权乘数=产总额/股权(资本)总额b、营业费用率,主要反映经营者取得一定收入花费的营业成本。

表示为: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总收入c、资产利用率,直接反映银行资产收入水平,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

表示为:资产利用率=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分析上述图表,可以发现:① 在股权乘数指标方面,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时间段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乘数是由高向低发展,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由低向高发展,而外资银行的股权乘数几年来一直较稳定。

一般而言,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股权乘数平均值约为15或以上,个别最大规模的银行,乘数可达20或更高。

然而,因为股本必须承担银行资产的损失,因而虽然乘数越大,银行潜在的股东收益越大,但另一方面,乘数越大,也意味着银行破产的风险越大。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以后,越来越强烈的风险意识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乘数开始趋向一个合理的水平。

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所有制形式的差别及其由此带来的真正商业化经营,使其股权乘数总体比较合理,且正在缓慢上升,并已超出了国有商业银行。

相比较之下,外资银行一直较稳定的股权乘数表明其经营的稳健性。

② 在营业费用率指标方面,相对外资银行,国内银行的费用率优势到1999年己经消失,该年度的指标表明中外银行在这方面己无多大差别。

至2000年,国内银行的指标仍在向上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营业费用率低的优势是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收益取得并不断得到强化的,因而国内银行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收益能力。

③ 在资产利用率方面,中外银行间存在差距。

国内银行的资产业务效率低下,且两年数据表明是在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国内各商业银行的资产利用率相差很小,大都在5%左右,这亦反映国内银行资产业务缺乏差异性,金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缺乏,且大量的不良贷款、呆帐也导致了国内银行资产利用率不高。

因此,在此方面,外资银行具有优势。

D.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反映银行在特定经营领域获取利润的能力,故较为综合地反映银行的运行能力水平。

其可用三个指标衡量:a、利息收付率,表示为:利息收付率=利息支出/利息收入b、收入利润率,表示为:收入利润率=净收入/利息收入c、人均利润,表示为:人均利润=净收入/员工总人数"图1-3 中外银行获利能力指标比较商海观察 Business Observation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息收付率较高,收入利润率却远远低于外资银行,也低于股份制银行。

这与银行利差不断缩小,税负过重有关,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人均利润指标上,国内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间的差距相当大。

九十年代初中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上的盲目扩张,机构庞大、冗员过多等都严重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但这一现象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已有所改观,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人员上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不断增加其在这方面的竞争能力。

(2)安全能力指标比较与分析对于银行这样特殊的金融企业而言,安全性在其经营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因此,评价一个银行的竞争力,必须分析事关稳定和发展的安全能力。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通过防御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损失、努力保全资产和负债的能力。

安全能力评价比较主要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来进行。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在控制各种金融风险的同时,为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对各项资产和负债所涉及的资金流量和存量,资金组合和期限,以及资金成本和收益进行统一计划、控制的过程。

A. 资产风险指标资产风险指标反映商业银行在资本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稳健性,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来体现。

资本充足率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越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就越大,安全度也越差。

这是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就越小。

当然,资本充足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比率下降,直接增加筹集资本金的成本,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表示为:"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在国内商业银行中,一些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能与外资银行较量,但其他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该指标与外资银行差距还很大。

根据2002年7月《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国内地入选的15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8%之外,其他银行要么不公布比率,要么该比率偏低。

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央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中央财政于1998年8月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当年的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下限标准;按照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关于风险防范的规定核销了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呆账、坏账,由此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尽管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总体水平仍远低于外资银行,且进入新千年,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降至8%以下。

到2001年底,中国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5.76%,建设银行为6.55%。

资本充足率过低对银行的融资和跨国经营都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指标过低使银行安全性受到质疑,由此将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跨国经营困难重重。

B. 流动性指标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中的流动性反映的是银行以合理价格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指标主要包括:现金资产比率、二级准备资产比率、资产流动比率和存贷比率等。

a、现金资产比率。

该比率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放款以及托收项下现金资产等项目。

一般认为,该比率能够反映商业银行应付日常提存、结算以及法定准备金要求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的能力。

表示为: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资产总额资料来源:各相关银行年报表1-2中外银行资产风险指标比较 Business Observation商海观察"""" b、二级准备资产比率。

该比率包括短期证券投资、已购入证券回购协议、同业拆出以及通知放款等项目,主要反映商业银行以持有二级准备方式应付流动性需要的能力。

表示为:二级准备资产比率= 二级准备资产/资产总额表1-3 中外银行现金资产比率比较 (单位:%)资料来源:中资银行1996、1997年数据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8年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整理计算得出;1998年相关数据由网上查得。

表1-4 中外银行二级准备资产比率比较 (单位:%) c、资产流动比率。

该比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持有较高流动性资产以保持流动性的能力。

表示为:资产流动比率=现金资产比率+二级准备资产比率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证券资产一项因未区分长期证券与短期证券,故不予计算。

表1-5 中外银行资产流动比率比较 (单位:%)资料来源:同表3-3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证券资产一项因未区分长期证券与短期证券,故不予计算。

""d、存贷比率。

该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比率的高低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高低呈反比关系,其值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即不具有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的存款来源,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难以应对存款者提款的局面,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同时,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贷款过多,则商业银行产生信用风险的几率也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