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私藏打印版)
中级统计师考试-4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私藏打印版)
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1)财务会计(2)管理会计3、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2)监督4、会计核算从内容看包括:(1)记账、算账、报账(2)预测、分析、考核5、会计监督从时间看包括:(1)事前监督(2)事中监督(3)事后监督6、企业会计的目标:(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7、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会计。
8、资本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本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成品资本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本的循环。
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
10、企业会计期间分为:(1)年度(2)中期11、会计可以采用的量度种类:(1)实物量度(2)劳动量度(3)货币量度●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13、可比性的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中级统计师考试考点汇总
中级统计师考试考点汇总一、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一)统计学原理。
1. 统计调查。
- 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用于搜集特定时点或时期现象总量资料。
例如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它能够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差异较大的情况,它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数据分组:将数据按照某个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
组距分组时要确定组距、组数等。
例如,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组,组距可以设为10分,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成绩的分布情况。
-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频数,而频数分布图(如直方图、折线图等)则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
直方图适合展示连续型变量的分布,其矩形的高度表示频数或频率。
3. 数据特征的测度。
- 集中趋势测度。
- 均值:对于未分组数据,均值等于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它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例如,一组员工工资数据中,如果有个别高管工资极高,会拉高平均工资。
- 中位数:将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当数据分布偏态时,中位数比均值更能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对于分类数据,众数是最常用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 离散程度测度。
- 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数据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它们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数据越分散。
- 离散系数:用于比较不同均值或不同计量单位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等于标准差除以均值。
(二)经济学基础。
1.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
例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会增加。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打印版(统计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按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分两种: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
是统计研究的基础。
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统计模型法是综合指标法的扩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客观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
统计推断是逻辑归纳法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
(1)参数估计法:当总体的界限已划定,总体某一数量特征(如总体平均数、方差等)的数值就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把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但是总体参数通常不知道,这就需要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样本统计量,并以此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或取值区间,这种方法称之为参数估计法。
(2)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的特点是,由于对总体的变化情况不了解,不妨先对总体的状况作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实际观察的资料对所作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的取舍。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打印版(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该法律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进行了修正。
从2005年起,《统计法》开始第二次修订工作。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统计法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问题。
二是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是统计行政法规,于1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0年6月2日由国务院批准做出第一次修订,2000年6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对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我国现行的统计行政法规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
还有一种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效力、由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此类文件统称为法规性文件。
如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等。
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上述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效力低于统计法律和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行政规章分为两类:一是政府规章,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二是部门规章,即由国务院各级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国家统计局制定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主要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涉外调查管理办法》、《部门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等。
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考试重点归纳笔记
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考试重点归纳笔记1、根据《统计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 )。
A.补充性的国家统计标准B.部门统计标准C.行业统计标准D.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正确答案:D2、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 )负责。
A.准确性B.一致性C.真实性D.完整性正确答案:B3、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12000人,就业人数为380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
A.31.58%B.68.42%C.64%D.24%正确答案:D4、《统计法》的调整对象是统计活动中的( )。
A.统计调查对象B.各类社会关系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机构正确答案:B5、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适用没收违法所得的统计违法行为是( )。
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B.拒绝提供统计资料C.未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进行涉外调查D.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正确答案:C6、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小于1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 )。
A.50万元B.100万元C.20万元D.10万元正确答案:A7、2008 年我国国民储蓄率为( )。
查看材料A.53.2%B.43.9%C.44.0%D.52.3%正确答案:D8、《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统计工作的需要,在国家统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 )。
A.报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B.报国务院批准C.报国家统计局审批D.报国家统计局备案正确答案:C9、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A.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统计资料B.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C.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D.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D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统计师中级相关知识点总结
统计师中级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1.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事物。
统计学中,我们通常是根据样本的数据来对总体进行推断,因此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1.2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的特征的数值,而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的特征的数值。
统计量通常是通过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然后用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1.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过程。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点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单个数值,而区间估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值所在的范围。
1.4 抽样方法抽样是指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的过程,而抽样方法则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而选择的不同的抽样方式。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
1.5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两种类型,定性数据是用文字来表示的,例如性别、民族等;而定量数据则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例如年龄、身高等。
二、统计分析方法2.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整理、概括和描述的过程,包括测度中心趋势、测度离散程度、分布形状等内容。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频数分布等。
2.2 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
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
2.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判定系数等。
2.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2.5 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2.6 贝叶斯统计分析贝叶斯统计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进行概率推断的统计方法,常用于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处理公共危机。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上述政府职能,可以将政府的统计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等指标。
2. 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工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社会消费价格指数、社会零售价格指数、分行业生产价格指数和服务价格指数等等。
3. 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质量(包括营养、卫生、身体状况、教育程度等)、就业和失业状况、劳动力数量和流动状况、出生率和死亡率、生育率等指标。
4. 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核算表以及三次产业的结构(尤其要突出第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农轻重比例、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各行业内部结构等等。
5. 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
6. 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 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如经济增长、就业、全社会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中级统计师-统计相关知识打印版(会计基础)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即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并定期总括性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其服务主体的运营性质不同,分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非企业会计);按其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不同,分通用业务会计和特殊业务会计;按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
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从核算时间来看,会计的核算职能渗透到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事前核算及事中核算、事后核算。
从核算内容看,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监督的主体看,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监督内容上看,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
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现代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反映)经济活动、监督经济业务、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按会计主体的不同分企业会计目标和非企业会计目标。
企业会计目标包括: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要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管理和银行等部门。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1、统计得基本任务: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与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得信息资料得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对象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得综合统计资料3、统计资料得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咨询、监督就是统计得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就是统计最基本得职能,咨询与监督职能就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得拓展与深化。
4、全国性得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得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就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得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得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得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得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得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得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就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并不多。
5、重点调查得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得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得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得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得目得: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得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得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得优缺点:优点就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就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得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得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得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得,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得合法统计调查表得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DOC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统计和数据●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的,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1、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2、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4、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5、推断统计包括:(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6、定性变量的特点:只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
●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
●只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称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7、定量变量的特点: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
●数值型数据(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
其计量精度远远高于定性数据。
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的用途。
8、数据按获取的方法不同分为:(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9、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
10、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
1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1)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2)别人调查的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12、数据的直接来源:(1)统计调查(2)实验法●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
●运用实验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
中级统计师考试重点概括-统计学基础知识
中继续参与随后的抽样过程;无放回抽样(不重复抽样)在一个单位被选入样本后,不再放
回总体参与随后的抽样过程。
5
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数学性质简单,理论最为成熟,其他抽样方法都 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特点】简单、直观,用样本统计量对目标量进行估计及计算估计量误差均比较方便。 【适用】在规模较大的调查中很少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把这种方法和其他抽 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是首先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组), 然后按照等比例或最优比例的方式从每一层(组)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最后将各层的 样本结合起来对总体的目标量进行估计。 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分为 R 个群(即次级单位或子总体),每个群包含若干总体单位; 然后按某种方式从中随机抽取 r 个群,再对抽中的群中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的一种抽样方 式。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它是将总体 N 个单位按某种顺序排列,按规则确定一个随机 起点,再每隔一定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典型的系统抽样是先从数字 1-k 之间 随机抽取一个数字 r 作为初始单位,以后依次取 r+k,r+2k,……。 ⑵非概率抽样 不满足概率抽样要求的抽样都被归为非概率抽样。 没有完全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单位,其中单个单位被选中的概率是不可知的,样本统 计量的分布不确定,无法计算抽样误差,也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特点】非概率抽样不能保证抽出来的部分单位(样本单位)对总体单位的代表性,不 能够由样本的特征准确地推断总体的特征,但该种方法简单、经济,所以也是人们常用的方 法。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式:4 种 ①方便抽样 方便抽样(便利抽样、偶遇抽样)是纯粹以方便着眼点的抽样方法,事先并不预定样本, 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员依据方便的原则自行确定人抽样本的单位,碰到即问或被调查者主动回 答问题。 ②判断抽样 判断抽样是调查者根据主观经验和判断从总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位构成样本的一种 非概率抽样方法,它不能获得估计值的精度,其精度取决于抽样者的经验.适用于总体单位 极不相同而样本容量又很小的情况。 ③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类似于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是非概率抽样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可以保证总体中不同类别的单位都能包括在所抽的样本中,使得样本 的结构和总体的结构类似。 ④雪球抽样 雪球抽样(滚雪球抽样)是先找到最初的样本单位,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去获得新 的样本单位;这种过程不断继续,直到完成规定的样本容量为止。 滚雪球抽样往往用于对稀少的特定群体的调查。 ⑶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 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 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这种调查方法是在过去中央计划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至今在官方统计 的经常调查中依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考试重点归纳
2023年中级记录师考试-记录实务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综述1、记录旳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记录调查、记录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记录征询意见,实行记录监督。
●记录是各级政府部门获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旳信息资料旳重要手段。
●记录调查和记录分析旳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记录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通过整顿分析旳综合记录资料3、记录资料旳详细体现形式:(1)记录表(2)记录汇报(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征询、监督是记录旳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记录最基本旳职能,征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旳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旳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 旳年份实行。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旳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旳措施,但对个体经营户旳生产经营状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旳措施。
●农业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 旳年份实行。
●人口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 旳年份实行。
●在抽样调查中,简朴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朴随机抽样旳并不多。
5、重点调查旳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应旳重要状况或基本趋势比较精确。
●重点调查一般用于不定期旳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常常性旳持续调查。
6、进行经典调查旳目旳:不在于获得社会经济现象旳总体数值,而在于理解与有关数字有关旳生动详细状况。
7、经典调查旳优缺陷:长处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详细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陷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旳经典单位比较困难,也许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旳倾向性,且成果不适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记录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记录调查项目(2)部门记录调查项目(3)地方记录调查项目●部门记录调查项目旳调查对象超过本部门管辖系统旳,报国家记录局审批。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50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 )A.工业品B.农产品C.初级产品D.吉芬商品【答案】 A2、“生产成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A.制造费用B.生产费用C.产成品成本D.在产品成本【答案】 D3、()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A.I=SB.I=S+(M-X)C.J=S+(T-G)+(M-X)D.I=S+(T-G)【答案】 D4、某企业年末流动资产为 1500 万元,非流动资产为 3500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 3000 万元。
那么,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A.30%B.40%C.50%D.60%【答案】 B5、根据四季的季度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一定等于( )A.OB.100%C.400%D.1200%【答案】 C6、职工出差发生的差旅费属于()A.销售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制造费用【答案】 B7、以下方法中不属于更正错账的方法有()。
A.直接涂改法B.划线更正法C.红字更正法D.补充登记法【答案】 A8、下列指数中,不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消费者价格指数B.股票价格指数C.劳动生产率指数D.销售量指数【答案】 D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B.离散系数C.方差D.标准差【答案】 A10、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一个月内每天某一固定时点记录的气温按度数高低排列形成的序列C.工业企业按产值高低形成的数列D.降水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答案】 D11、负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负外部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
A.政府利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进行调节B.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内部化C.由政府投资生产相关产品D.明晰产权【答案】 D12、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将账户分为()。
2021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1、记录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记录调查、记录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记录征询意见,实行记录监督。
●记录是各级政府部门获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信息资料重要手段。
●记录调查和记录分析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记录资料涉及:(1)原始调查资料(2)通过整顿分析综合记录资料3、记录资料详细体现形式:(1)登记表(2)记录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征询、监督是记录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记录最基本职能,征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本上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年份实行。
经济普核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办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生产经营状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办法。
●农业普查每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年份实行。
●人口普查每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年份实行。
●在抽样调查中,简朴随机抽样普通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朴随机抽样并不多。
5、重点调查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重要状况或基本趋势比较精确。
●重点调查通惯用于不定期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持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目:不在于获得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值,而在于理解与关于数字有关生动详细状况。
7、典型调查优缺陷:长处是调查范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详细进一步,节约人力、财力、物力。
缺陷是在实际操作中选取真正有代表性典型单位比较困难,也许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倾向性,且成果不适当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记录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记录调查项目(2)部门记录调查项目(3)地方记录调查项目●部门记录调查项目调核对象超过本部门管辖系统,报国家记录局审批。
●通过批准或备案合法记录调查表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记。
第二章记录调查设计1、记录调查设计:详细体现为涉及记录指标、调查办法、调查表式等内容调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统计与数据●统计就是用来处理数据得,就是关于数据得一门学问。
1、统计学:就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由数据得出结论得一组概念、原则与方法。
2、统计分析数据得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描述统计:就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与描述得统计学方法。
4、推断统计: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得统计学方法。
5、推断统计包括:(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6、定性变量得特点:只反映现象得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得大小与差异。
●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与顺序变量。
●只反映现象分类特征得变量称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得顺序,这样得变量称为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得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得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7、定量变量得特点: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得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与差异。
●数值型数据(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得主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都就是以数值得形式出现得,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得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得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得相对差。
其计量精度远远高于定性数据。
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得用途。
8、数据按获取得方法不同分为:(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9、观测数据:就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得数据,在数据取得得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得控制与条件约束。
10、实验数据:一般就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得数据。
11、统计数据资料得来源:(1)通过直接得调查或实验获得得原始数据,这就是统计数据得直接来源;(2)别人调查得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与汇总后公布得数据,这就是数据得间接来源。
12、数据得直接来源:(1)统计调查(2)实验法●通过统计调查得到得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
●运用实验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得产生应当就是随机得。
13、数据得间接来源:(1)公开出版得统计数据(2)尚未公开发表得统计数据14、搜集数据得方法:(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15、普查:就是专门组织一次性得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或时期内得社会现象总量。
●普查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得全面统计报表搜集得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得国情、国力。
16、普查得特点:(1)就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范围全面、详尽、系统得优点。
(2)就是一次性得专门调查,因为普查得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17、抽样调查得特点:(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选取样本单位得影响。
(2)能够根据部分调查得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得总体得数量特征进行推断,从而达到对调查总体得认识。
(3)在抽样调查中会存在抽样误差,但就是这个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18、在实际调查中抽样得方法:(1)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19、常用得概率抽样形式有:(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整群抽样(4)系统抽样20、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层,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
2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就是在总体得名录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个被调查者。
22、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得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得提供统计资料得一种调查方式。
23、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分为:(1)全面报表(2)非全面报表24、统计报表得内容包括:(1)表式(2)填表说明25、重点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得重点单位进行得一种非全面调查。
●当调查得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得基本状况与基本得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得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在着重点单位时,进行重点调查就是比较适宜得。
26、典型调查:就是一种非全面得调查,就是根据调查得目得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得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得或有代表性得单位进行得调查。
27、典型调查得作用:(1)补充全面调查得不足(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得真实性●典型调查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得统计资料得优点,但就是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得影响,必须同其她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
第二章数据描述1、定性数据得图形表示有:(1)饼图(2)条形图(3)环形图●饼图就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得图形。
●条形图就是用宽度相同得条形得高度或长度来表述数据多少得图形。
●如果想比较不同变量之间得结构差异,可以通过环形图来实现。
●定性数据得图示表示方法,也都适用于定量数据。
但定量数据还有一些特定得图示方法,它们并不适用于定性数据。
2、频数:就是指频数分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类别得数据个数。
3、生成定量数据得频数分布表得步骤:(1)对数据进行分组(2)确定组距(3)统计出各组得频数及频数分布表●组距就是每个组变量值中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就就是上限与下限之差。
4、在确定组距时应掌握得原则:(1)要考虑各组得划分就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得性质差别。
(2)要能准确地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得分布特征。
●在确定组距时,在研究得现象变动比较均匀得情况下,可以采用等距分组;而当研究得现象变动很不均匀时,一般采用不等距分组。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恰好等于某一组得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得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得组内。
5、定量数据得图形表示有:(1)直方图(2)折线图(3)散点图●直方图得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得频数。
6、统计表得五个组成部分:(1)表头(2)行标题(3)列标题(4)数字资料(5)表外附加7、数据得分布特征:(1)集中趋势,即一组组数据得数值向其中心值得靠拢程度(2)离散程度,即一组数据得各个数值远离其中心得趋势与程度8、定性数据得集中趋势常用得计算方法:(1)百分比(2)中位数(3)众数9、中位数:就是数据按照大小排列之后位于中间得那个数。
如果样本量为偶数,则就是中间两个数得平均。
10、众数:就就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得数值。
11、反映定量数据特征得统计量有:反映数据集中趋势得水平度量:(1)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分位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得差异度量:(1)极差(2)四分位差(3)标准差(4)方差●平均数易为多数人理解与接受,实际中用得也较多,但主要缺点就是更容易受少数极端数值得影响。
中位数与众数提供得信息不像平均数那样多,但具有统计上得稳健性,当数据为偏态分布,特别就是偏斜程度较大时,中位数与众数得代表性要比平均数好。
12、极差:又称全距,就是一组数据中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差非常容易受数据中极端值得影响。
●方差用表示,总体标准差用表示,样本标准差用表示,离散系数用表示,标准分数用表示。
●标准差就是方差得平方根,它与方差相比更具量纲性。
●在一个统计样本中,其标准差越大,说明它得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分散,它得趋中程度就越差。
反之,其标准差越小,说明它得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集中,它得趋中程度就越好。
●标准差得大小会受到数据本身数值大小得影响。
两个数列得标准差相同,但就是两数列得差异程度却不同。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差异程度,要计算离散系数。
13、离散系数:就是将一组数据得标准差除以其均值,用来测度数据离散程度得相对数。
14、标准分数:就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得离差除以标准差后得值,用以测定某一个数据在该组数据中得相对位置。
第三章参数估计1、总体分布:就是总体中所有观测值所形成得分布。
2、总体参数:就是对总体特征得某个概括性得度量。
3、总体参数指标有:(1)总体平均数()(2)总体方差()(3)总体比例()等。
●统计量就是样本得函数。
构成统计量得函数中不能包含未知因素。
4、样本统计量指标有:(1)样本均值()(2)样本方差()(3)样本比例()●统计量得概率分布构成了推断总体参数得理论基础。
5、关于样本均值得抽样分布:(1)设总体共有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得样本,在重置抽样时,共有种抽法;在不重复抽样时,共有个样本。
(2)样本均值得抽样分布就就是指所有可能抽出来得样本得分布。
(3)样本均值得均值就就是总体均值,即。
(4)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得标准差为总体标准差得,即;不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得方差为。
(5)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即有:~时,~。
(6)若总体为未知得非正态分布时,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通常要求≥30),样本均值仍会接近正态分布,其分布得期望值为总体均值,样本方差为总体方差得。
(7)如果总体不就是正态分布,当为小样本时(通常<30),样本均值得分布则不服从正态分布。
6、关于样本比例得抽样分布:(1)当样本容量比较大时,样本比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有得数学期望就就是总体比率,即。
(2)在重置抽样时,得方差为。
(3)在不重置抽样时,得方差为。
(4)在重置抽样时,得分布为~(5)在不重置抽样时,得分布为~7、关于统计量得标准误差:(1)统计量得标准误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得离散程度。
在参数估计中,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差距。
(2)样本均值得标准误计算公式为:(3)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可用样本标准差代替计算,这时计算得标准误差称为估计标准误差。
(4)样本比例得标准误计算公式为:(5)当总体比例得方差未知时,可用样本比例得方差代替。
8、参数估计:就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未知得总体参数。
9、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得两种方法:(1)点估计(2)区间估计10、常用得点估计有:(1)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2)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3)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11、区间估计:就是包括样本统计量在内得一个区间,该区间通常就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标准误差得到得。
12、关于区间估计:(1)标准正态分布(0,1)得均值为0,标准差为1。
(2)标准化得公式为:(观测值-均值)÷标准差(3)以68、27%得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得置信区间为:(4)以95、45%得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得置信区间为:(5)以99、73%得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得置信区间为:13、评价估计量得标准有:(1)无偏性(2)有效性(3)一致性●无偏性就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得期望值等于被估计得总体参数。
、、分别就是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得无偏估计量。
●有效性就是指估计量得方差尽可能小。
对同一个总体参数得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得估计量更有效。
●一致性就是指一个大样本给出得估计量要比一个小样本给出得估计量更接近总体得参数。
样本均值就是总体均值得一个一致估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