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区图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附表一区(段)代号主要分布区面积(km2)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主要危害唐湾—黄甲—龙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包括唐湾、黄甲两镇的全部及龙眠、文昌、青草、范岗、吕亭、大关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区。

392.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9起,泥石流灾害2处,造成1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6.0万元,现有隐患点85处,目前仍威胁人口2308人,威胁资产2970.9万元。

文昌—吕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 包括文昌、龙眠、吕亭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35.58发生滑坡地质灾害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万元,现有隐患点3处,威胁人口30人,威胁资产98万元。

大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C 大关镇的部分地区。

60.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人口124人,威胁资产252.5万元。

孔城—吕亭—文昌—青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D包括孔城、吕亭、大关、青草、范岗、新渡、双港、文昌、龙眠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或局部地区286.41区内重要的交通干线( G206、合安高速、沪蓉高速)沿线及居民住房存在一定的切坡现象,一般高度较小,已砌石护坡,边坡稳定性较好。

在强降水及人为等因素作用下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双港、练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E 该区位于双港镇的南部。

12.32区内共有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仍威胁人口6人,财产20.0万元。

新渡—嬉子湖—孔城—青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F包括新渡、双港、金神、范岗、嬉子湖、孔城、青草等镇的大部分或局部。

780.65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鲟鱼地质灾害不易发区G 该区为桐城市鲟鱼镇,位于枞阳县境内,为桐城市所属飞地。

2.52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吕亭以及孔城河中游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f1 孔城河水系的中游,包括杨河、双龙河、新店河、鲁王河等4条主要支流现有岸崩段8处,全长1544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3万元,仍间接威胁人口139人,资产1723.0万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ppt课件
思考:星和宇金航星探等测天发体现上,,月也球有、火火山
活动,有的甚至比地球上的更 为壮观、激烈,那它们是地质 灾害吗?
火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火火 山山山 是有的 如何喷 何危发 形害物 成?有 的那 ?些

火 山 的 形 成 过 程
火山火结构 山
火山的通道 火 结山 口 火 构山 锥
(活火山) 新疆于田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地质灾害的类型
类型 成因 构造 类型 分布 危害 防御 火山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地理高中选修5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21张)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地理高中选修5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21张)

成因
分布(时间、空间、地域)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
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分类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台风(或飓风)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12级(>32.6米/秒) 10—11级(24.5—32.6米/秒) 8—9级(17.2—24.4米/秒) 7级(<17.1米/秒)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 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 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 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 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 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 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 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 致灾因子——干旱; 受灾体——人、畜、农作物。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在气候湿润、经济、人 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3)形成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 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 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大气层结是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结构 的简称。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9和图1.10)
台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 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 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 和副热带海域,以西北太平洋最多。 7、影响地区: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 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地质灾害概述(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 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规律。 2、时间分布特点: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但一般在雨季 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3、空间分布特点:山区多发
精品课件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水源充足、多暴雨
精品课件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课堂小结
精品课件
板书设计
一、地震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2、中国的地震特点
3、中国的地震分布 特点:东重西轻
4、中国的地震灾情
人员伤亡有所减少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开发山区 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 产等趋于密集
人为原因
精品课件
建设者的防范意 识和措施不到位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
精品课件
震级 死亡人口 受伤人口 经济损失
唐山
南投
7.8 24.2万人
7.6 2329人
16.7万人
8722人
54亿元
92亿美元
精品课件
对 比 唐 情山 有和 什南 么投 不地 同震 中 的 灾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原因是:地震的预测、建筑 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 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2.ppt

中国地质灾害2.ppt
17
高考链接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 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 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 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 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 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其成因是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28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环境问题。防 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有效 措施?
水土流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科学研究,建
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植树种草;建设护坡、 固坡等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下,相当于
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
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6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 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 中位于市区 2. 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
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 2. 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31
课堂小结
32
33
图1
26
材料二: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苹果丰收景象。
图1
27
(1)山西省柳林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C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2章第2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共28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2章第2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共28张PPT)-PPT文档资料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 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 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 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自学问题
•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 2、时间分布特点 • 3、空间分布特点 • 4、灾害的严重后果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 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 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 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 较少。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 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 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 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 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 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 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 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说明: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 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5.灾害的严重后果
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摧毁农田; 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 工程及矿山等。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滑坡崩塌类型及分布图

中国滑坡崩塌类型及分布图

《中国滑坡崩塌类型及分布图》说明书前言本图是“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灾害地质系列图件之一。

本图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反映我国滑坡、崩塌的发生、发育程度及其区域性分布特征,为国土整治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滑坡、崩塌曾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

例如滑坡对铁路的危害就十分严重。

据铁道部门统计,仅1978年发生于铁路的滑坡、崩塌约有1700处;1982年,全国铁路沿线分布的大、中型滑坡约1000余处;多年来,平均每年因滑坡中断运输44次,中断行车800多小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滑坡、崩塌灾害的发生、分布规律,掌握它们的发展趋势,为国家制定合理的减灾对策,提高减灾成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编制本图时,在广泛收集、充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标绘了400余个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的滑坡、崩塌点。

选点的基本原则是:规模(以滑动土石的体积计)在10万立方米以上,经济损失较重,人员伤亡较多者。

在铁路沿线,考虑到铁路滑坡、崩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在东南部地区,考虑到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高,往往规模不大的滑坡、崩塌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都适当放宽了规模界线。

本图由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编制,主编:钟立勋,编图组成员有:李媛、张颖。

说明书编写:李媛、张颖、钟立勋。

我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各省(市、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及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所属单位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一、编图的原则本图在重点反映我国滑坡、崩塌的类型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土体类型,地形及其切割程度,地质构造、地震,降雨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多种因素,圈划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发生和发育滑坡、崩塌的多发区,旨在使本图不仅具有科学研究意义,而且力求提高其实用价值。

(一) 滑坡、崩塌类型的划分我国幅员广大,滑坡、崩塌类型比较齐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