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1)检测方法: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 后,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 的紫外线 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1m 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 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 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 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 (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 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 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 出照射强度。
(4) 生物指示物监测法 一般每月用生物指示物监测一次。生物指示物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抗力 要求为:菌量在5×105cfu/片~5×106cfu/片,在 环氧乙烷剂量为600mg/L±30mg/L,作用温度为 54℃±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其 杀灭90%该微生物的D值为2.6min~5.8min,存 活时间应≥7.8min,死亡时间应≤58min。
(3)生物检测法
1)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ATCC 9372),菌片含菌量为 5.0×105 cfu/片~5.0×106cfu/片。其抗力应符合以下 条件:在温度 160℃±2℃ 时,其 D 值为 1.3 min~1.9min,存活时间 ≥3.9min,死亡 时间 ≤19min。
2)检测方法: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 菌中试管内( 1 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 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 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待温度降至 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5ml/管),以 36℃±1℃ 培养 48h,观察初 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七日。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效果追踪评价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效果追踪评价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效果追踪评价1. 引言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通过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细菌和病毒,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问题经常出现。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原因2.1 操作人员疏忽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操作时,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繁忙或马虎导致记录不全。

例如,可能会遗漏记录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等关键信息。

2.2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也是导致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数据无法存储,就无法得知实际的消毒情况。

2.3 缺乏监督和管理缺乏监督和管理也是造成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规范操作,并且没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就很容易出现记录不全的情况。

3.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影响3.1 无法评估消毒效果记录不全会导致无法准确评估紫外线消毒的效果。

无法得知实际的操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就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杀菌的标准。

3.2 消毒结果不可靠由于记录不全,消毒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无法确定哪些区域已经进行了紫外线消毒,哪些区域没有进行消毒,从而可能导致病原体的残留和传播。

3.3 影响卫生安全管理记录不全也会对卫生安全管理造成影响。

在相关部门的检查中,如果发现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完整,可能会被认为是卫生管理不到位,从而受到处罚。

4. 解决方案4.1 建立规范操作流程为了解决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

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和标准。

4.2 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记录紫外线消毒的相关信息。

4.3 定期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只有设备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数据记录的完整性。

4.4 强化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紫外线消毒操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消杀灭效果评价

消杀灭效果评价

卫生处理效果评价卫生处理进行效果评价旨在检验除害处理工作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借此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卫生处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消毒效果评价(一)评价指标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其消毒效果评价指标不同。

有的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标准为指标,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要求消毒效果应达到无异臭、异味;消毒后30min游离余氯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mg/L;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MPN)<3个/mL,无致病菌。

对无国家标准的消毒对象,一般以细菌杀灭率即消毒前后杀灭微生物的百分率来作为评价指标。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消毒后平均菌落数细菌杀灭率=×100%消毒前平均菌落数如:传染病消毒的细菌杀灭率合格指标为99.99%;一般预防性消毒的细菌杀灭率指标为:80%以上为良好,70%~80%为较好,60%~70%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二)评价方法常用的物品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菌采样检测法、染菌片检测法。

空气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沉降采样检测法、空气采样检测法。

二、杀虫效果评价(一)评价指标1.密度指数传染病疫点杀虫后病媒昆虫应降低99%。

措施前密度指数-措施后密度指数密度指数下降比=×100%措施前密度指数2.相关密度指数(RPI)预防性杀虫其相关密度指数应小于20,大于20为效果不佳。

对照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RPI=×100%对照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3.对动植物危险性害虫的除害效果评价,一般以虫样全部死亡、除害对象未见到活虫或达到规定的熏蒸浓度做为标准。

(二)评价方法1.人工小时法人工方法捕捉昆虫以小时计数(虫数/人.小时)。

2.笼捕法检测蚊蝇指数时以笼捕获,以日计算笼捕昆虫平均数(虫数/笼.日)。

3.诱捕法以灯光、诱饵等方法诱捕昆虫,以日或小时计算捕获率。

7消毒无菌效果监测

7消毒无菌效果监测

消毒无菌效果监测
监测内容
1.治疗室、化验室的无菌物品及空间,观察室、普通病房空间。

2.消毒液、紫外线灯管。

3.医护人员的手。

4.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相关
内容监测。

监测要求
1.各科室每月必须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抽样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对使用中的无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紫外线灯需定期进行效果检测,新灯管(30w)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10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灯管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乙醇湿抹1次。

用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仪检测每半年1次;用紫外线强度监测卡监测每两个月检测1次。

记录监测内容、方法及结果。

3.治疗室、化验室、留观室及普通病室和房间,其空气中细菌含量必须≤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含量必须≤10cfu/cm2。

每月监测1次。

4.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每季监测1次。

5.对超标项目必须认真查找原因,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并进行复查。

紫外线消毒强度标准

紫外线消毒强度标准

紫外线消毒强度标准摘要:一、紫外线消毒原理二、紫外线消毒强度标准1.紫外线辐射强度2.紫外线辐射剂量3.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三、紫外线消毒设备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四、紫外线消毒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正文:紫外线消毒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行业。

紫外线消毒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强度是衡量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紫外线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剂量。

一、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消毒原理主要基于紫外线对微生物的DNA损伤。

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其DNA中的核苷酸序列会发生改变,导致微生物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消毒目的。

紫外线消毒具有速度快、无残留、无化学污染等优点。

二、紫外线消毒强度标准1.紫外线辐射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紫外线辐射量。

其单位为μW/cm·s。

紫外线辐射强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我国紫外线消毒设备标准规定,紫外线辐射强度不应低于180μW/cm·s。

2.紫外线辐射剂量紫外线辐射剂量是指紫外线照射物体所需的辐射总量。

其单位为J/m。

紫外线辐射剂量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我国紫外线消毒设备标准规定,紫外线辐射剂量不应低于30J/m。

3.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消毒速率、消毒效率和消毒稳定性。

消毒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消毒目标所需的辐射剂量。

消毒效率是指实际消毒效果与理论消毒效果的比值。

消毒稳定性是指紫外线消毒设备在连续运行过程中,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三、紫外线消毒设备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剂量。

2.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应确保紫外线辐射强度和紫外线辐射剂量达到规定标准。

3.紫外线消毒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要注意人员安全,避免直接照射眼睛和皮肤。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标准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标准
•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 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 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 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 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精品PPT
• 〔3〕评价标准: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 辐照强度应符合GB 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等 辐照强度≥70uW/c㎡为合格;30W 高强度紫外线 新灯的辐照强度≥180uW/c㎡为合格。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及评 价标准Fra bibliotek精品PPT
• 1、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启用日期、照射时间、累计照射 时间及擦拭记录等。
• 2、紫外线灯管幅照度值的测定:紫外线灯辐照计测定法 每半年监测一次;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每季度监 测一次;使用超过1000小时后,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强度 不达标及时更换。
•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 定波长为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 离1m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下测定, 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精品PPT
• 〔4〕本卷须知:测定前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用 镜头纸擦拭测试探头敏感窗;测定时电压 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 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鉴定的有效期内使 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 使用。
• 3、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 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的要求执行。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一、监测前准备:操作者:穿着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及手套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

紫外线灯:用75%酒精清洁紫外线灯表面。

二、紫外线辐照强度值检测方法:(-)指示卡法:1.悬吊式紫外线灯照射监测将标尺悬挂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处(或用其他固定物品摆放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处)。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有图案一面朝上,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处,照射Imin,关掉紫外线灯,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进行结果判定。

2.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监测移动式紫外线灯上下灯管分别监测。

上管:打开移动式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有图案一面朝上,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处,照射Imin,然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下管:打开移动式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有图案一面朝上贴于墙上垂直紫外线灯Im处,照射Imin,然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二)仪器法:开启紫外线5min后,将测定波长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Im的中央处,待仪器稳定后,所显示的数据即为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

三、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强度应≥70μW∕cm2为合格;<70μW∕cm2时更换紫外线灯管。

四、紫外线灯使用范围及照射时间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照射时间≥30min o五、注意事项紫外线灯表面应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

当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立即擦拭。

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当温度<20。

C或>40。

C时,相对湿度>6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

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

不应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

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一、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1. 紫外线强度测量: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强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光度计或紫外线辐射仪器来实现。

监测紫外线强度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是否需要进行维护保养。

2. 紫外线照射时间监测:紫外线照射时间是指紫外线消毒设备对目标物体照射的时间。

根据不同的目标物体和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照射时间会有所不同。

监测紫外线照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目标物品得到充分的消毒肇事,并且避免超额的紫外线辐射。

3. 紫外线消毒区域温度监测: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对紫外线消毒区域进行温度监测,确保设备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障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是指目标物体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清除率。

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紫外线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

二、紫外线消毒的合格标准1. 紫外线强度合格标准: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紫外线强度应当符合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确保紫外线的消毒效果。

2. 紫外线照射时间合格标准:针对不同种类的目标物体,相关标准会对紫外线照射时间进行规定,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照射时间。

3. 紫外线消毒区域温度合格标准: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设备和工作环境造成损害。

4. 紫外线消毒效果合格标准: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紫外线消毒设备对不同微生物的清除率应当符合相应的要求,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标准。

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监测内容和合格标准对于保障消毒效果和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对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区域温度以及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并且参照相关的合格标准进行验证,可以确保紫外线消毒设备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并且保障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规范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注意事项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

2、监测频次⑴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及 环境卫生学监测
技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一.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 测定时,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 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值。
○ 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
化学监测:(测氯 浓度试纸)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戊二醛浓度测试纸操作方法: 从小瓶中取出一条试纸,并旋紧瓶盖; 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并及时取
三、消毒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
• 检测方法:
B、倾注法: ➢用 无 菌 吸 管 吸 取 消 毒 液 1 . 0 m l , 加 入 9 . 0 m l 含 相 应 中 和 剂 的 无
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 ➢分 别 取 0 . 5 m l 放 入 2 只 灭 菌 平 皿 内 , 加 入 已 熔 化 的 4 5 ℃ - 4 8 ℃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
○ 必须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进行
生物和化学的监测。
○ 使用中的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皮肤黏膜消毒液 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 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 得检出。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要求 ○ 应该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含氯消毒剂:应该每日监测浓度,并做好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 用期限 ○ 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监测浓度;应同时对消毒、 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消毒灭菌监测

消毒灭菌监测

消毒灭菌监测一、紫外线照射消毒a、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达1000小时更换灯管),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每次至少消毒1小时。

b、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新灯管使用前监测,使用中灯管每季度监测一次,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二、湿热消毒:1、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时温度℃90℃,时间℃5分钟,或A。

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时温度℃90℃,时间℃1分钟,或A。

值℃600.2、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

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WS 310.2的要求。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温度、时间等主要性能参数。

结果应符合生产原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三、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四、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抽3-5件进行微生物监测,菌落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内镜消毒监测1、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监测采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2、监测方法应遵循GB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

3、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159827.3.3规定4、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清的的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1)日常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灭菌温度波动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监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定期监测: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门把手等小型不规则物体表面Page用27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全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倍数
•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
(cfu/ cm2)
采样面积(cm2)
• 小型物体表面的报告结果,用 cfu/ 件表示。
Page 28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平板暴露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自然沉降进 行采样的,也是最简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进行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1.5m,距墙 1m。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
线3 点,即中心一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 1m。 采样方法:用从化验室取回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收回Pag送e 9 验
Page 23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的监测
1、重点科室(部门):每月进行。 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
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 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导管室、口腔科、内镜室、传染科等。 2、普通科室:每季度进行。 3、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 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标准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
结果判断:阳性——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说明有菌生 长,灭菌不合格
阴性——培养液经不变色,仍为紫色,说明灭
菌合格,但阳性对照必须有菌生长
Page 13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质量 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上方, 并设阳性对照。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紫外灯消杀的使用方法和现行的检测评价方法:
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紫外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紫外灯,一般有UVA、UVB和UVC三种波长,其中UVC波长最具杀菌作用。

安装和布置:根据需要将紫外灯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能够辐射到需要消杀的区域。

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人员或动物的视线范围内。

使用时间和频率:根据需要和空间大小,确定紫外灯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一般建议每次使用15-30分钟,每天使用1-2次。

现行的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线强度测量:使用专业的紫外线强度测量仪器,检测紫外灯的辐射强度,确保其达到杀菌的标准。

细菌和病毒浓度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或表面样品,使用培养基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浓度,评估紫外灯的消杀效果。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指标,评估紫外灯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灯消杀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暴露在人员或动物的视线范围内,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需要定期清洁紫外灯的灯管和灯壳,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辐射效果。

在使用紫外灯时,确保房间内没有人员或动物,以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紫外灯消杀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常规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在使用紫外灯消杀时,建议参考相关的专业指南和安全规范,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A.3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A.3.1 紫外线灯辐照度值的测定A.3.1.1 监测方法A.3.1.1.1 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下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幅照度值。

A.3.1.1.2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 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A.3.1.2 结果判定普通30 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 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 μW/cm2为合格;30 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 μW/cm2为合格。

A.3.1.3 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 V ± 5 V,温度20 ℃~25 ℃,相对湿度<60 %,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A.3.2 生物监测法空气消毒的效果监测按A.6的要求执行。

A.3.3 注意事项A.3.3.1 紫外线灯在投放市场之前应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产品卫生安全评价。

A.3.3.2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时,采样液(平板)中不加中和剂。

A.4 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A.4.1 手的消毒效果监测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A.4.2 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A.4.2.1 采样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

七步洗手后A.4.2.2 采样方法用5 cm×5 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 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第一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概述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一、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特性1.必要性(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

(2)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3)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

如移植术前、ICU 病房、危重患者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

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应遵循的原则(1)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

(2)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3)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监测方法的分类L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1)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

(2)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3)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抱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

4.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1)空气消毒。

(2)表面消毒。

5.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1)压力蒸汽灭菌。

(2)各种器械。

(3)化学消毒剂。

(4)紫外线灯杀菌效果。

(5)手和皮肤消毒效果。

(6)空气消毒效果。

(7)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四、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室。

(2)必备设备器材。

(3)选择实验方法。

(4)熟练实验技术。

五、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Wo.5%。

(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W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o(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与杀菌作用时间测定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与杀菌作用时间测定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与杀菌作用时间测定龚瑞章[摘要]目的:为摸清99年度,我市所用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和各种消毒所需的时间,对两家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殖机抽出20支进行检测。

方法:用UVR--254nm紫外线辐照计,消毒指示卡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监测、细菌培养。

结果:照射强度85%合格,60min杀灭空气中细菌芽胞80%合格.30min杀灭空气中细菌繁殖体70%台格,60min杀灭表面细菌芽胞66%合格,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检测无菌生长占88%。

结论:影响消毒效果有两个因素.紫外线强度和照射剂量不足。

检测结果说明我市紫外线消毒情况存在不足。

[关键词】检测;紫外线强度;照射剂量【中图分类号]R12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8507(2000102—0265—011材料和方法1.1开戾紫外线灯5min稳定后,用uvR一25nm紫外线辐照计距灯管lm处测定其强度。

1.2菌片与指示卡同时于开灯后5rain置灯管下中央垂直lm外,当指示卡达合格标准色后,将菌片移置琼指培养基上,放3T'C温箱内培养,48h观察结果。

2结果2120支灯管中有17支照射强度在70uw/cm2以上.即85%合格。

2.2达到杀灭空气中细菌芽胞所要求剂量需照射60min以上的有16支即80%合格。

2.3达到空气中细菌繁殖体所要求剂量需照射30min姓上的有14支即70%合格。

2.4达到杀灭表面细菌芽胞所要求剂量需照射60min以上的有11支即66%合格。

2.5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检测,无菌生长占88%。

3讨论3.1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时照射强度照射剂量应达到要求.杀【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坪市卫生防疫站.邮编353000【作者简介]龚瑞章.男,1969儿生,南平人.大学,公卫医师[收稿日期]1999一09—281999—11—21修回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20000w√唧2,杀灭细菌芽胞应迭到100000uw.s/矗.病毒真菌孢子达到600000uw.dem2.杀灭率达到99.9%以上。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评价标准及取样指导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评价标准及取样指导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评价标准及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sup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sup2;,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sup3;)=50000N/(A ×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 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 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 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 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 (3)评价标准: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 辐照强度应符合GB 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等 辐照强度≥70uW/c㎡为合格;30W 高强度紫外线 新灯的辐照强度≥180uW/c㎡为合格。
• 1、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启用日期、照射时间、累计照射 时间及擦拭记录等。
• 2、紫外线灯管幅照度值的测定:紫外线灯辐照计测定法 每半年监测一次;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每季度监 测一次;使用超过1000小时后,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强度 不达标及时更换。
•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 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 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 离下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 辐照度值。
• (4)注意事项:测定前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用 镜头纸擦拭测试探头敏感窗;测定时电压 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 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鉴定的有效期内使 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 使用。
• 3、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 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A.6的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