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网院模拟电子技术作业及答案20152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业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将PN 结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则空间电荷区将( b )。 (a)变宽 (b)变窄 (c)不变
2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b )。 (a)电流放大作用 (b)单向导电性
(c)电压放大作用
3二极管导通的条件是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a )。 (a)正向电压大于PN 结的死区电压 (b)正向电压等于零 (c)必须加反向电压
4理想二极管的反向电阻为( b )。
(a)零 (b)无穷大 (c)约几百千欧
5电路如图1所示,设1D ,2D 均为理想元件,已知输入电压i u =150sin t ωV 如图2所示,试画出电压O u 的波形。
D D u O
+
- 图1
图2
答:
u i u i 6电路如图1所示,设输入信号I1u ,I2u 的波形如图2所示,若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试画出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并说明t 1,t 2时间内二极管D 1,D 2的工作状态。
u
I2
D
1
图1
图2
u
I1
u
答:电压波开如图:
在t1时间内D1导通,D2截止。在t2时间内D1截止,D2导通。
7电路如图所示,试分析当u I V
=3时,哪些二极管导通?当u
I
V
=0时,哪些二极管导通?(写出分析过程并设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 V)。
D D
D
3
4
答:当U I=3V时,D2D3D4导通;当U I=0V时,D1导通。
当U I=3V时,5V电源有两个回路,右边D2D3D4的压降各为0.7V,所以该给回路中的电阻压降是5V-3*0.7V=2.9V,电阻下端是5V的电源正极为+5V,因此a点电位为2.1V,由于D1左边电位为+3V,因此D1不会导通。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
1下列电路中能实现交流放大的是图(b)。
o
CC
CC
(c)
(d)
-
o
u o
2
图示电路,已知晶体管60=β,V 7.0BE =U ,Ω=k 2C R ,忽略U BE ,如要将集电极电流I C 调整到1.5mA ,R B 应取( a )。
(a)480k Ω (b)120k Ω (c)240k Ω (d)360k Ω
V
3电路如图所示,R C =3k Ω,晶体管的β=50,欲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R B 应调至(
c
)。
(a)10k Ω (b)100k Ω
(c)300k Ω
(d)∞
R B
{
V
4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晶体T 的40=β,V 7.0BE =U ,试求当R B1,R B2分别开路时各电极的电位(U B ,U C ,U E )。并说明上述两种情况下晶体管各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u o U CC 12V
+
-
答:(1)当R B1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1所示:
U BE =0,I B =0,I C =0,I E =0 U B =0
U C =U CC =12 V U E =0 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2)当R B2开路时,偏置电路如图2所示:
I U R R I I CS CC C E BS CS
mA mA
mA ≈
+==≈
=12
3
401β.
I U R R I I B CC B E B BS
mA mA
≈
++=-+⨯=>()..11207
20411
0185β
此时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U E ≈4V ,U B ≈4.7V ,U C ≈
4V
R B1
+U CC
R B +U CC
C
图1
图2
V 39.k Ω
Ω
V
5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管的输入电阻Ω=k 1be r ,电流放大系数β=50,要求: (1)画出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
(2)计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 i 及电压放大倍数u A 。
u o
12V
+
-
答:
(1)
(2)r R r R R R i
B be B B B k ===//.//07912Ω
A R R r u =-=-=-β
C L be //.//.50252
1
625
6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 B k =400 Ω,R C k =1 Ω,U BE .V =06 ,要求:
(1)今测得U CE V =15,试求发射极电流I E 以及晶体管的β; (2)欲将晶体管的集射极电压U CE 减小到8V ,试求R B 应如何调整?并求出其 值。(3)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20 V
解:(1)
mA mA I B 0482.04007.020=-=
mA mA I I C E 51
15
20=-=≈
1030482
.05≈==
B C I I β
(2) mA mA I C 121
8
20=-=
mA mA I I E B 117.010312==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