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有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有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有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其表面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包膜B.肺炎支原体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无细胞壁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实际上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也属于生命系统2.下列关于组成人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胰岛素、淀粉酶的基本单位均为氨基酸C.脂肪、糖原、淀粉均为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D.乙酰胆碱、胆碱酯酶发挥作用后均失活或被降解3.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

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

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miR140”分子中除了一个磷酸基团外,其余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核糖相连B.“miR140”分子中含有尿嘧啶,不含有胸腺嘧啶C.“miR140”分子彻底水解能得到8种小分子化合物D.“miR140”分子对小鼠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4.许多生物学结论都是经过不断摸索才得出的,例如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DNA复制方式的探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伞藻的遗传物质B.只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根据放射性位置不能确定遗传物质C.将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放入14N中复制一次后再断开氢键离心,只能出现一条密度带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G占20%,可确定其转录出来的RNA中C所占的比例5.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中①~⑥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酶活性降低,染色质出现收缩状态B.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②①⑥④C.结构①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减少D.图中①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6.如图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被动运输,曲线b表示主动运输B.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能量C.甘油、乙醇能通过曲线a的方式进出细胞D.与曲线b有关的载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7.检测人员常用ATP发光法检测食品是否被微生物污染,原理如下:向食物中加入荧光素一荧光素酶复合物,在ATP水解释放能量、荧光素酶催化的共同作用下,荧光素发出荧光,测定荧光强度可估算出活菌数。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解析)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附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高茎豌豆植株,下列关于该植株基因型鉴定(仅就植株高度而言)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与高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高茎杂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高茎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矮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2.二倍体水稻的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高茎非糯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非糯稻。

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D.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3.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为1∶1∶1∶14.果蝇的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都为雄性,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都为雌性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C.若某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显性个体数雌性多于雄性D.若某一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6种8.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含解斩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含解斩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11]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素调节。

【名师点睛】激素、酶、无机盐对生命活动的不同作用:1.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2.酶:催化生化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无机盐:参与复杂化合物组成;维持生物体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c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D、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答案】B【解析】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c中含有激素,不会含有各种消化酶,C错误,抗体、胰岛素、氨基酸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糖原位于肝细胞或肌细胞中,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

【名师点睛】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特点及常考角度:1。

特点: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2。

常考角度:①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以获得能量。

②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③寿命较短,体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④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l,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4、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

下列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拟核中D.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2.抗体是一种蛋白质,人体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是A.被动运输B.主动运输C.胞吐作用D.胞吞作用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需经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DNA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核仁上D.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不一定相同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的合成和分解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5.下列不属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或功能上的相同点的是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产生氧气④水参与其生理功能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A.①②④B.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⑥6.能使ATP生成ADP的过程是()A.暗反应B.光反应C.葡萄糖的分解D.丙酮酸的分解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产生后用于暗反应,后者产生后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ATP来源于水在囊状结构薄膜上的光解C.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ATP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氧化分解D.植物在这两种生理活动中都能产生大量ATP,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8.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长的细胞,其细胞分裂期也长B.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进行C.常用分裂期长的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D.在一个植物细胞周期的中期可以观察到着丝点分裂9.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等同细胞坏死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C.人体肿瘤细胞的形成均与细胞癌变有关D.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10.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C.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11.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12.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是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14.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引起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多C.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减弱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1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量极微且都是大分子物质B.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产生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D.激素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催化作用16.下列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可时刻监控癌变的细胞B.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大越好C.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D.艾滋病携带者都会因免疫功能丧失而死亡17.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可寄生在人体肝细胞中,会导致人体患疟疾,严重时致人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疟原虫和人体肝细胞的核心元素都是CB.疟原虫和人体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C.疟原虫和人体肝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中心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D.疟原虫和人体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2.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生物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真正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在“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在上清液中加入预冷的体积分数为 75%的酒精溶液后静置 2~3minC.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将外植体的 1/3~ 1/2 倒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为质量浓度为 0. 1g/mLNaOH 溶液和 0.01g/mLCuSO4溶液3.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其表面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包膜B.肺炎支原体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无细胞壁C.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实际上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也属于生命系统4.核纤层是分布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内核膜的一层蛋白网络结构。

一般认为核纤层为核膜及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同时其可逆性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介导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是蛋白质、DNA和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结构③是合成某种RNA和核糖体蛋白质的场所C.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可导致核膜消失,染色体出现D.核膜在AB、C过程中发生的连续变化依赖于其结构特点5.下图是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糖蛋白分布可判断出,上侧是膜内侧B.水分子可以通过b、c两种方式进入细胞C.图中ace属于主动运输,d属于协助扩散D.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通过方式e运出细胞6.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图中的N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食物为ATP“充电”,主要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ATP“充电”速率的快慢与ATP放能速率的快慢无关D.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7.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

湖北省五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

2024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一期末联考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C2.A3.D4.B5.A6.C7.A8.B9.C10.D11.C12.D13.D14.C15.B16.A17.B18.D二、非选择题19.(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③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答全给分)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或不同种类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2)32、0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答口诀不给分)(3)③某细胞所处时期是后期还是末期判断时出现混淆(3分)③同学乙将处于视野边界的显示不全的细胞进行了统计,而其它同学没有统计(或同学乙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3分)20.(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15NH4C1 获得大量只含15N的大肠杆菌(或将大肠杆菌DNA双链都标记上15N)(2)都是中带一半重带和一半轻带(3)③解旋(多答DNA聚合酶不扣分)多起点复制(多答边解旋边复制不扣分)③不能(1分)复制泡的存在只能说明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链合成子链(2分),但不能确定子代DNA两条链的来源(1分)(②中第一空答错,第二空零分)21.(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核糖核苷酸(能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使少量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或提高翻译的效率)(2)线粒体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一部分是核DNA控制合成的,一部分是自身DNA控制合成的(答任意一点得1分,答全得3分)(3)α AUC(4)不定向d所代表的碱基对变化,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2分)线粒体中相应蛋白质结构异常,功能丧失(1分)22.(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红花③白花③粉红花≈ 9③4③3(2)BBX a X a、bbX A Y 3/8(3)①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染色体变异不给分)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②实验思路:用类型甲的雌株与该红花雄株杂交(1分),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1分)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红花③粉红花=2③1,则该红花雄株为类型乙(2分)若子代红花③粉红花=3③1,则该红花雄株为类型甲(2分)。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学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7月1日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遗传学术语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B.某一植物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的雌花柱头上,属于自交C.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D.同种生物后代中既有隐性性状个体又有显性性状个体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2.某种植物茎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该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既可以进行自交,也可以进行自由交配。

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自交,F1植株表现为高茎:矮茎=9:7,F1自由交配,F2高茎植株中纯合子占比为()A.1/4B.1/9C.4/9D.9/163.玉米为雌雄同株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自交和杂交均可进行。

研究表明玉米雄蕊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

核基因A控制雄性可育,a控制雄性不育;质基因N控制雄性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

以上4种基因中A抑制M的表达,其中只有基因型为M(aa)的玉米表现为雄性不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玉米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5种B.某雄性不育植株的父本一定含有MC.M和N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雄性不育系与具有优良性状的母本杂交可获得杂种优势玉米品系4.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探索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预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2.阳阳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

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

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

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3.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4.下列对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理解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D.有些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5.现有一株高茎(显性)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6.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前者发生了分化,后者没有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形成星射线而非纺锤丝,因此属于无丝分裂D.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DNA 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C.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可能导致细胞凋亡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3.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B.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必须相等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4.孢子减数分裂多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的成熟花粉,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附)

湖北省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试卷(附)

精选资料湖北省高一放学期生物期末试卷(考试范围:必修Ⅰ第六章、必修Ⅱ考试时间: 100 分钟卷面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期间开始A .子细胞形成时B .细胞核开始形成时C.染色体出现时D.染色体消逝时2. 以下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表达,错误的是A .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 B. 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C.分裂间期有RNA 合成 D. 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3.对于如图的表达错误的是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因此能够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经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此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4.以下有关细胞分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有关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没关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5.在检测某种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②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④能连续分化,拥有发育成完好个体的潜能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③6.以下对于细胞癌变的表达,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合时可无穷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显然差异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引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挡细胞发生异样增殖7.以下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受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结构,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依据亲本中不一样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能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征8.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别定律。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分校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分校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分校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参考答案:C2. 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 ( )A.参与形成肽键B.参与形成氨基C.参与形成羧基 D.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参考答案:D3. 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1具有双层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图中2是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C.图中3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有分泌功能D.图中4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参考答案:B4.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①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参考答案:C①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①正确;②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并不是组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②错误;③罗伯特森提出的膜结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并且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③错误;④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④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名师点睛】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动运动的.5. 当一个人在较短时间内失水过多时,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减少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参考答案:B6. 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A.②①③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⑥参考答案:D7. 下列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 糖原A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B .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C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D .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参考答案: C8. 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 、骨髓造血干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 、伤口感染造成附近的肌肉细胞凋亡D 、原癌基因突变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参考答案:B9. 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生命系统的层次是 A. 生物有机分子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参考答案:B10. 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B .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C .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的数目之比为1∶2∶2D .图④中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参考答案:D11. 右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

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c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D.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4.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如图示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5.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D.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⑥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C.通过⑦过程只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D.⑤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8.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9.人体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以下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到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细胞B的来源有两个B.如图表示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既有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免疫C.物质Ⅱ和物质I可以特异性结合D.HIV仅攻击细胞B10.高三学生李丁元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答复()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11.1914年,拜尔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一侧,置于X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图.关于这个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尖端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C.该实验条件X是指黑暗条件D.自然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物”在向光一侧分布较多12.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下列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该实验只能得出结论①B.这个实验设计不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不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②D.这个实验的实验前后可形成自身对照,足以说明结论①②13.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4µmol/L和16µ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重新实验,测得其生长量为bc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µmol/L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µmol/L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D.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µmol/L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cm14.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A、B、C分别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C.该图体现了B激素的两重性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5.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16.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2,4﹣D浓度0 10﹣1510﹣1410﹣1310﹣1210﹣11(mol/L)生根平均值 2.0 3.8 7.2 9.4 15.1 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枝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17.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D.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18.下列哪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A.将未成熟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C.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D.移植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易成活1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B.在芹菜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增产C.生产上可用萘乙酸(NAA)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D.用青鲜素延长洋葱、大蒜的贮藏期20.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A.都是生物体内高效而微量的有机物B.均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均有专门的腺体分泌D.均由核糖体合成后运送到特定部位起作用2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幼嫩的芽、叶、萌发的种子是主要的合成部位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是()A.年龄组成 B.垂直结构 C.物质循环 D.神经调节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捕食关系24.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 20 50 100 150 1800.90 0.75 0.50 0.25 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C.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26.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2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28.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29.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30.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 D.①⑥⑦31.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丁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C.丙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32.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3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35.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kJ的能量,丙含多少能量()A.550kJ B.500kJ C.400kJ D.100kJ36.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在数值上,M4应比M3小D.若b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a减少c增加37.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3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的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39.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D.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良好举措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科学家在研究脱落酸的生理作用时,做了如下实验:取棉花幼苗植株一棵,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如图所示),并在切口A、B处分别滴加不同的溶液,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材料插在培养皿的湿砂中,24小时后,定期用镊子轻碰叶柄,观察叶柄是否脱落,并记录叶柄脱落时间.(1)脱落酸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并(促进、抑制)种子萌发.在调节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上,脱落酸与赤霉素具有关系.(2)实验中在A处滴加溶液,B处滴加.实验进行4天后,观察发现,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叶柄脱落.但改用等量乙烯利(具有与乙烯相同的生理效应)重复本实验时,发现不需施加外力,叶柄可自然脱落.这说明在促进植物器官(叶片)脱落方面,乙烯的作用(填“大于”或“小于”)脱落酸的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在促进叶柄脱落这个效应上,乙烯与脱落酸具有关系.(3)为了研究乙烯与脱落酸在对叶柄脱落的复合影响,则至少需要设置组实验.(4)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除受激素调节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外,在根本上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42.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Ⅱ.N t=N0•λt(其中,N 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②表中N 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2)若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某次调查时调查了2平方公里,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36只东方田鼠,第二次捕获的东方田鼠中被标记的占18%,由此估算出东方田鼠的种群密度为.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东方田鼠身上的标志掉了,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偏小,无变化)(3)喜食田鼠的臭鼬遇到危险时会用它那特殊的黑白体色警告敌人攻击它,如果敌人靠得太近,臭鼬会低下来,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发出警告.如果这样的警告未被理睬,臭鼬便会转过身,向敌人喷出一种恶臭的液体,其强烈的臭味在约8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臭鼬传递信息类型是.(4)岭南民间流传“吃一鼠,当三鸡”的说法,形容田鼠的营养价值比鸡肉高.中医指田鼠肉可入药,有补虚扶正、补益气血的功效.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这个事实体现了田鼠具有价值.43.生态护坡是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在上图的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则种植一些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些不同植物的分布差异主要体现了群落的结构.(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从演替的类型分析,这属于,该种演替所需时间相比于另一种群落演替方式更短,主要原因是该演替类型已具备的条件.相比于引种之前,生活在该坡地的动物分层现象更加明显,因为多样的植物为动物创造了更多的和.(3)若要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数量,通常采用法.若要调查该坡地生态系统的网蜘蛛等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采用法.若有昆虫投网,网蜘蛛透过信号丝的振动便可闻讯而来取食,这种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沙氏变色蜥与地面草食动物的关系是.44.桑基鱼塘是比较典型的水陆交换生产系统,随着生产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种系统产生了很多变形,图中是桑基鱼塘的一个改良系统.(1)鱼塘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猪兔羊”所属的生态成分是.(3)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若A表示初级消费者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其,C表示.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若图乙代表能量流经蚕的变化示意图,则蚕传递给“猪兔羊”的能量体现在图乙的箭头中.(4)塘泥肥桑的原因是塘泥中的能将粪便、残渣等分解成以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45.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流动主要趋势是.如果将记录仪的C、D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观察记录C、D两电极之间的电流表偏转情况(次数及方向)应该为(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传递)需要经过B结构完成.(3)胰岛素是由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关于胰岛素分泌及其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B、存在反馈调节C、血糖也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D、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具膜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5)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疾病.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解答】解:A、激素为信息分子,一般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传递信息,A错误;B、激素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正确;C、激素不能重复利用,一般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或分解了,C错误;D、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B.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c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D.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因此,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解答】解:A、液体b(血浆)的蛋白质含量远比a(淋巴)和c(组织液)高,A错误;。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生物期末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生物期末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武汉二中-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卷考试时间:7月1日试卷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2、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①①①代表人体细胞内外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①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①处CO2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一段时间后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4、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神经调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B、激素能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A、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二者均与细胞的信息交流有关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因此二者地位平等D、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6、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①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①皮肤的阻挡作用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①相应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⑤①7、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图乙中向下的竖箭头表示某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8、某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由三个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鸟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B.三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腺嘌呤2、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B.艾弗里在研究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对自变量的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DNA呈双螺旋结构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真核生物中,某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发生B.同卵双胞胎间性状差异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可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4、如图为中心法则中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原料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B.图中过程可发生在艾滋病病毒体内C.图中的酶为逆转录酶D.图中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5、RNA聚合酶在执行基因转录时类似高速行驶的汽车,以大约每秒50个核苷酸的速度合成RNA,当RNA聚合酶转录至终止序列时,需要从高速延伸的状态刹车、停止转录并释放RNA。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能够局部解开DNA的两条链,所以转录时无须将DNA双链完全解开B.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部位可同时启动转录过程,从而提高转录效率C.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基本没有变化D.细胞中RNA的合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发生6、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生物学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22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6月27日,上午10:15-11: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发现中,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是()A.遗传因子控制性状B.基因在染色体上C.DNA是遗传物质D.DNA半保留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4、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总结出了分离定律,并未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A不符合题意;B、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并未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B不符合题意;C、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科学家,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未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C不符合题意;D、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NA半保留复制,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D符合题意。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参考答案:D2.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及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1、4 B.5、8 C.4、4 D.5、4参考答案:C【知识点】DNA的分子结构。

解: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碱基数和核苷酸种类都为4。

【思路点拨】理解病毒的核酸特点。

3. 某物种的初级卵母细胞有染色体32条,则该物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8B.16C.32D.64参考答案:C4. 下列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是( )A.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 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为姐妹染色单体,A错。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能为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B错。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C正确。

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相同,除了性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形态和大小也相同,D错。

考点: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为核膜,包被细胞核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细胞核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②为染色质,它在细胞分裂时,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或杆状,成为染色体。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逐个计数法参考答案:C2. 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对应位置上的三对等位基因,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对染色体上最多有三对基因B. D和d控制果蝇不同的性状C. E和e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 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参考答案:C【分析】图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对染色体上不只有三对基因,A错误;D、d是控制果蝇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等位基因,B错误;E和e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因为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及等位基因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3. 某个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一条链发生突变,则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含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参考答案: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以下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可以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起作用部位B.激素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激素可以重复利用D.激素能催化体内化学反应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c中含有激素和各种消化酶D.抗体、胰岛素、氨基酸、糖原都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1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l,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4.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5.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D.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6.图中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

甲乙表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可在d点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⑥过程在只在肝细胞中发生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C.通过⑦过程只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D.⑤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发生8.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3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9.人体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以下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到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时,细胞B的来源有两个B.如图表示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既有细胞免疫也有体液免疫C.物质Ⅱ和物质I可以特异性结合D.HIV仅攻击细胞B10.小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感染过乙肝病毒并产生了免疫力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11.1914年,拜尔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一侧,置于X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下图。

关于这个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尖端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C.该实验条件X是指黑暗条件D.自然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物”在向光一侧分布较多12.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

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下列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该实验只能得出结论①B.这个实验设计不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不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②D.这个实验的实验前后可形成自身对照,足以说明结论①②13.将黄化豌豆幼苗茎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μmol/L和16μmol/L。

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茎段浸没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μmol/L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茎段的生长D.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μmol/L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cm14.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A.激素A、B、C分别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C.该图体现了B激素的两重性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5.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16.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有关分析及推测不正确的是()A.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D.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17.下列哪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A.将未成熟的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C.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D.移植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易成活18.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B.在芹菜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增产C.生产上可用萘乙酸(NAA)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D.用青鲜素延长洋葱、大蒜的贮藏期19.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A.都是生物体内高效而微量的有机物B.均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均有专门的腺体分泌D.均由核糖体合成后运送到特定部位起作用2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成熟组织的韧皮部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幼嫩的芽、叶、萌发的种子是主要的合成部位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是()A.年龄组成B.垂直结构C.物质循环D.神经调节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种间关系23.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7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C.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25.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类似“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27.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28.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29.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30.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丁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C.丙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31.右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宇航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9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33.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