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第一章:《石灰吟》诗文理解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体会石灰的坚强品质。

3. 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石灰吟》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全班学生一起朗读《石灰吟》,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5. 背诵: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背诵《石灰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章:《石灰吟》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石灰吟》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读写。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四、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兴趣。

2. 展示生字词卡片:展示《石灰吟》中的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4. 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练习。

5. 游戏:组织生字词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第三章:《石灰吟》作者及背景了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石灰吟》的作者,认识作者的代表作品。

2. 了解《石灰吟》的背景,体会诗歌的时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

2. 诗歌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的了解。

2. 诗歌的时代意义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作者的简介资料。

2. 作者的代表作品文本。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石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的题目“石灰吟”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和象征意义。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3.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3.4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石灰为题材,模仿《石灰吟》的风格。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进行文学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2 学生诗歌解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互相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石灰吟》。

诗人李清照的介绍资料。

石灰的实物或图片。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图片。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于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4. 诗歌拓展:对比其他咏物诗,探讨《石灰吟》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作者于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句,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音韵、意境、哲理等方面进行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撰写诗歌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于谦、历史背景2. 诗歌解析: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3. 诗歌鉴赏: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4. 诗歌拓展:咏物诗对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2. 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诗歌鉴赏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咏物诗,与《石灰吟》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作者故事、解析诗歌内容、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石灰吟》的知识点,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能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写石灰石的烧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仍需要对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文化有所了解。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意象和哲理的领悟。

对明代文化和诗人背景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石和石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简单介绍明代诗人和诗的背景。

5.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5.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石灰”、“烧炼”等。

分析诗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象和情感。

5.4 意象与哲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如石灰石的烧制过程。

讨论诗中的哲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讨论和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6.2 终结性评价:安排一次诗文背诵和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②烈火焚烧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③粉骨碎身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

(出示相应的)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④若等闲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石灰吟》教学设计5 教案2024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5 教案2024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石灰吟》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这首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诗中的生字词,理解石灰制作的过程和寓意。

2. 通过诵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表达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石灰制作过程和寓意。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生字词、诗句解析、拓展资料等。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石灰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石灰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然后介绍石灰的特性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石灰有什么特点?”最后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古诗——《石灰吟》”。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石灰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作者简介(5分钟)教师出示于谦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内容了解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同时,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于谦的自喻之作,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初读课文(10分钟)(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巡视课堂,纠正学生的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自悟,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4. 细读课文(1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①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②这首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韧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暴力,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状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燃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似。

等闲:寻常事。

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挨次,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说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2一、激情导入1、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

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学生能够理解《石灰吟》的意义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石灰吟》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引导学生从《石灰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让学生熟读并理解《石灰吟》的原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2 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介绍明代诗人于谦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他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3 课文解析:分析《石灰吟》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文学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石灰的制作过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石灰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石灰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课文解析:分组讨论《石灰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解读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石灰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查他们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解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石灰吟》的意义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石灰吟》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石灰吟》的意境。

5.3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对《石灰吟》背景和文学价值的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5篇)《石灰吟》篇1《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二、读准古诗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4、读好整首诗(1)自由练读(2)指名读(3)小组读——齐读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学生说说)5、师做小结五、作业布置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1)「在狱咏蝉」骆宾王(2)梅花王安石(3)青松陈毅(4)竹石郑板桥(5)墨梅王冕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

《石灰吟》教案4篇

《石灰吟》教案4篇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第一部分核心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3、预期效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民主导学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任务呈现: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第一篇:《石灰吟》教案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尚书·尧典》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诗言志,歌咏言。

在古诗中,有不少是表达诗人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石灰吟》。

2、“字乃人衣冠。

”请你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

(板书)书写吟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撇,没有点。

3、“吟”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吟诵,赞美。

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了解诗人:学生读简介。

(课件出示)5、作者于谦所要吟诵的是“石灰”这一事物。

(板书:物)过渡:石灰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于谦要不惜笔墨对它赞颂一番呢?二、读准古诗(课件出示)1、现在,请你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力求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相信你一定还可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师范读)4、指名练读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这就读准了一首古诗。

三、读懂古诗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中的意境。

2、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古诗。

3、“等闲”的意思是?“若等闲”呢?石灰到底把什么看做了好像很平常的事呢?谁来读读古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此时,你能用古诗当中的词归纳出石灰石变石灰的经过吗?千锤万凿出深山2.你认为这是怎样的锤打?请你吟一吟这句诗.3.开采出来的石灰石还要经历哪个步骤?烈火焚烧若等闲4.这样的大火你知道有多少度吗?它有近五千度的高温,能在0.01秒将你的手掌完全融化。

你能读好这句诗吗?5、大火之后的石灰石变成了这雪白的生石灰,还要经历哪一步?粉骨碎身浑不怕6、粉骨碎身是怎样的感觉?请你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可以吗?7.千锤万凿石灰惧怕了吗?烈火焚烧石灰惧怕了吗?它将这一切磨难看做最平常的事,这一切的困难它全不怕,为的是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8.请你用四个字来赞美这样的石灰:__________为清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指导朗读、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焚”。

能结合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

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石灰1、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

见过石灰吗?没见过吧,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石灰吧。

(看石灰生产的画面,了解。

)2、谁来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3、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石灰吟》石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

联起来解释一下课题?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自由读2、指名读,正音,要求读出诗的节奏,3、评价(1)读得正确流利(2)读得声音响亮(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集体齐读。

三、了解古诗大意,了解石灰生产过程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对照古诗,读读网页,你了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用诗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就容易破碎。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文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石灰岩、石灰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灰这一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石灰有什么了解?诗人为什么会以石灰为主题写诗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以及诗文的意境。

(2)分享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文意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 运用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石灰画。

3. 调查生活中石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的正确朗读与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3.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石灰画的创作和生活调查的分享。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石灰岩、石灰窑等与石灰相关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

能结合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

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石灰
1、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

见过石灰吗?没见过吧,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石灰吧。

(看石灰生产的画面,了解。


2、谁来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3、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石灰吟》
石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
◎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

联起来解释一下课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3、评价(1)读得正确流利(2)读得声音响亮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集体齐读。

三、了解古诗大意,了解石灰生产过程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对照古诗,读读网页,你了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用诗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就容易破碎。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
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这个词分成两部分。

若:好象,等闲:平常。

过渡;烈火焚烧却用了一个词,若等闲。

——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
(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评:你也一定很勇敢,等。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浑不怕,如果在这中间加一个关联词,你会想到哪一个?
加入这个关联词“虽然——但是——”你来说一句话,讲一讲这句诗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中间,你最关注哪一个词,为什么?
说得好,石灰留下清白了吗?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只有你不敢的,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3、周围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材料: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

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

瓦剌军乘胜追击,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也得以归国。

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6、刚才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
7、石灰如人,人如石灰。

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8、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一诵――少年抒怀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随机应变。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

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

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他一定会诵《》
评:好一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好一个铮铮铁骨,也一定会浩气长存,永世流传。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他们心中一定会想起?他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让我们带着的无限的崇敬的心情,一齐来读《石灰吟》
五、总结
三、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2、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e)火”,小火把。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
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