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分数的再认识(二)1. 引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但是,在应用问题中,我们还是会存在各种困惑。

例如,有以下问题:•1/2和2/4相等吗?•1/2和2/3比较大小怎么办?•如何将1.5表示为分数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文章主要介绍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上问题,并加入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

2. 课程设计2.1 知识点•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通分、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与分数的转换2.2 课程目标•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化简、通分、约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促进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课程内容2.3.1 分数的再认识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定义和分数的表示方法。

并提出以下问题:•1/2和2/4相等吗?•1/2和2/3比较大小怎么办?通过让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组成原理以及分数化简和通分的相关知识。

2.3.2 分数的加减乘除针对分数的加减乘除,通过分组演示法、化简法等方法进行讲解,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方法。

2.3.3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4 案例分析2.4.1 食品的分配假设有200个巧克力,分给三个孩子,按照1/3、2/5、3/10的比例分配,请问每个孩子分到多少巧克力?首先,求出1/3、2/5、3/10的公共分母是30。

然后,将200个巧克力按照分数比例分配给三个孩子,分别得到:•第一个孩子:1/3 x 200 = 66.67 ≈ 67个巧克力•第二个孩子:2/5 x 200 = 80个巧克力•第三个孩子:3/10 x 200 = 60个巧克力因此,第一个孩子分到约67个巧克力,第二个孩子分到80个巧克力,第三个孩子分到约60个巧克力。

五年级上册 数学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 数学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强调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一个分数,由于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时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3. 能根据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观察比较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和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解释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若干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用于学生操作。

2.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的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媒体选择PPT六、教学活动1. 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演示、游戏互动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展示一个装有8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2. 接着展示一个装有4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3. 提问:同样是得到41,这两个41表示的苹果数量一样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的分数,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二)探究新知 1. 分数意义的再认识(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让学生将其平均分成4份,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分数的再认识(一)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分数的再认识(一)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分数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发展他们的数感。

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该教学内容是分数内容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会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学习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整体的概念,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心:“一半的一半是多少?”让学生猜测答案,然后揭示谜底就是分数的一半。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探究新知我会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会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其对折,然后再对折,让学生观察对折后的纸张份数。

接着,我会让学生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将其分割成不同的扇形,让学生观察扇形的大小比较。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等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分数的值。

3. 巩固练习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后,我会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用分数表示各部分的比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分数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于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关于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关于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6篇第一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材(34~35页)的内容。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铅笔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说它表示的意思。

(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总结出计算步骤。

4.应用拓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以及分数之间的比较。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容易混淆分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分数的综合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蛋糕的每一部分。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

3.实物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模型,进行分数的表示和比较,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分数比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9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设计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2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或1个红苹果、3个青苹果、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34页“画一画”的三种画法图)教学过程: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3分钟)1、师:我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分数,能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吗?(生:,……)2、师:你能选择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的含义吗?(指2人说,同桌说一次。

)3、简单做一总结:就是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下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己写分数、说意义的活动,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揭示课题。

]二、结合具体情境,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1、活动一:(5分钟)呈现4个不同颜色的水果(1个红苹果3青苹果。

)师:你能从这些水果中看出分数吗?生1:红苹果是师:谁的?生1:红苹果是整体水果的(是四个苹果的)生2:青苹果是整体水果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他说整体水果,你怎么理解呢?生:就是把1个红苹果和3个青苹果看成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整体)师:大家也是这样理解的吗?(是)假如我再给你们一个更为强大的队伍,你还能找到分数吗?出示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让学生观察,写下自己找到的分数,然后指名汇报,要求解释自己所写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简单运算4.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简单运算。

2.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分数的读写方法讲解分数的读写规则,让学生通过举例加深理解。

(2)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分数的简单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4)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简单运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 样多。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64页的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 2、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多。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 文内容。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法 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在操作中发现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 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这里主 要是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相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 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1.导入,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数,大家还会用分数表示各部分吗? 2.出示图例,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出示两个两个图形:请同学们涂色表示其中的 ,并说一说各自的想 法。 2.出现12根排列整齐的骨头,请同学们其中的4 ,并说一说为什么?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 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 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 “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2 分数的再认识(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分数的比较和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再认识。

2.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判断,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4.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再认识进行计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师:再看这道题:用图形表示出 所对应的整体数量可能是哪些图形?
生:可以画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五份,涂上两份。
生:还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五份,涂上两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1” 的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可能不同。
2. 学会用图形表示指定分数所对应的整体数量,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分数的再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 “拿铅笔” 的情境和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过程,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非常好!那如果知道了一个分数和它所对应的部分数量 ,能求出整体数量吗?比如,一个分数是,它所对应的部分数量是 9,那么整体数量是多少呢?
生:因为部分数量是整体数量的,所以整体数量是 9÷=24。
设计意图: 通过逆向思维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再认识的理解和应用。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分数的意义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分数的意义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1 4
);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
份占这些桃子的( 2 ),有( 8 )个。
5
第 40 页
课堂巩固
三、用直线上的点表示1 , 3 , 7。
248
第五单元
第2课
第 41 页
END
第五单元
第2课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c
8
1 3
)。
3.把一根 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是 5 米的(
1 8
),每段长
5
(8
)米。
4.6的分数单位是( 1 ),6是由( • 6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
7
7
7
第 39 页
课堂巩固
第五单元
第2课
5.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占这些桃子的(
3 4
),这
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新知讲解
观察分数墙中的分数单位,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有无数个分数单位。
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1 2
,没
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 单位越小。
课堂练习
1.把桃子放在相应的篮子里。(找出相应的分数单位)。
5
7
4
2
4
7
9
13
7
9
1
1
1
9
7
13
课堂练习
2.判断。
(1) 3 的分数单位比 1 的分数单位大。
每份是1;第三行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1……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属于“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对分数安排了两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是以直观模型为主,借助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别从比、测量、运算、商四个角度再次认识分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分数的意义。

其中,“分数再认识一”是通过实例概括出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3个问题:第1个问题“3/4可以表示什么?”,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图在于唤醒学生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再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第2个问题是“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画出这个图形”,意图引导学生由部分推知整体,感悟分子与分母的份数比,进一步认识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第3个问题“拿出的笔数为什么不一样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再认识了分数的整体不同,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懂得怎么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会读写分数,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五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经常会混淆类似“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因此突破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去理解分数,并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能感悟分数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感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份数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再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分析、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课例)(2021年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二)》(课例)(2021年小学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2)》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在学习此课前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其次,《分数的再认识一》中认识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再认识(二)是本单元内容的主线,包括“分数与除法”、“分数基本性质”及相关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约分”“分数的大小”),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借助本节课分数单位的理解,因此本节课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张丹数授曾指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两个基本维度和四个具体方面。

在“比的维度”和“数的维度”两个基本维度之下,可以从4个方面来完成对分数丰富性的认识,即比率、度量、运作和商。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学生对分数意义丰富性认识的建构。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方面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度量,老师们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多停留在教学定义和分辨谁的分数单位是谁上,未能真正体现出分数单位的价值及分数“度量”意义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加。

二、学生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从“度量方面认识分数”。

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分数的再认识(二)”的学中会产生怎样的迁移作用呢?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是否有单位的意识呢?在学习过程中又存在哪些困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五年级40位孩子做了前测:通过第二题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难点,通常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量下去。

40个孩子中17人会描述如何得到多余那部分的长度,9人是靠估计,只是把数学书多出来的一部分用操作纸折,没有可以用分数进行度量的意识。

而剩下的16人则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表示。

第三题知道分数的单位的孩子还没达到20%。

三、教学设想: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对于本节课我们设想如下:1. 利用整数的测量意识,感受到“标准”存在的必要性。

北师大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会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本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借助几何图形,呈现“整体”的不同类型,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个问题,给出一个表示图形一部分的分数,有部分推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三个问题,借助“拿铅笔”的情景,理解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节课在教材的基础之上,根据课堂上的学生生成,讲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衔接,讲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延伸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更能加深学生对分数再认识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迁移并进行自我吸收、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整体意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预习三步骤提问法:1、你看到了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3、你发现了什么?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几何直观,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从多维度认识分数的意义,不断发展对分数意义丰富性的理解。

2、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从多维度丰富性的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一:唤醒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复旧导新)1.师:在数学的大家庭里,除了整数、小数外,还有一个好朋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生:分数。

师:说一说你了解的分数或者能说一个分数来吗?生:。

2.师:分数生命的诠释——赋予分数以生命:分数中间的那条线就像我们出生时医生用手术刀剪短我们连接父母的那根脐带,下面的分母相当于父母亲,上面的分子相当于我们自己,我们永远是父母的一部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非常正确!这就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 活动二:说一说
师:谁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个蛋糕的四分之一和一个披萨的四分之一,大小是不一样的,因为蛋糕和披萨的整体大小不同。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活动一拿铅笔的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导致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小组的合作效果不是很好,存在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中的课文内容。教材通过多个具体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教材内容包括:以三个活动展开。活动一,拿铅笔。让学生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全部铅笔的二分之一,由于总数不同,拿出的铅笔支数也不同,从而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通过举例说明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具体数量也不同,如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可能是不同的形状。活动三,画一画。让学生画出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拿铅笔、画图形等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的展示和操作,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通用5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通用5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通用5篇)第一篇: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并且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大部分学生每人4个圆片,小部分学生每人6个圆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1.课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一些圆片,你能拿出自己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吗?请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拿。

2.你拿几个?是怎么拿的?(指名5—6人说)学生可能说:(1)我拿2个,我的圆片一共有4个,我拿其中的一半就是两个。

(2)我拿3个,我有六个圆片,它的就是3个。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问:⑴大家拿出的圆片二分之一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为什么呢?(3)为什么大家都拿了自己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可拿出的数量却不一样呢?3.师:是啊,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20分钟)(一)深入探究(12分钟)1.师: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3.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1)因为大家原来的圆片就不一样多,所以拿出来的二分之一,也不一样多。

(2)我认为原来圆片一样多的,拿出来的就一样多,原来圆片不一样多的,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不一样多。

(3)如果你手里的整体圆片一样多,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一样多,整体圆片不一样多的,拿出来的也不一样多,(4)比如:某同学和y同学都是有4个圆片,他们拿出的二分之一就都是2个,一样多,可是z同学有6个圆片,他拿出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和刚才两个同学就不一样多。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

让分数的意义变得简单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的内容,教材安排了“拿铅笔”和“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但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一个参考,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

由于在有关分数的意义的课上很多次在单位“1”的拓展、分数意义的表述上纠缠很多,学生却还是云里雾里,感觉很难,所以我力求使教学变得简单,使分数的意义变得简单。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由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学故事:鼠妈妈分饼。

第一天鼠妈妈做了一个饼,要分给两个鼠宝宝,你们感觉怎样分才公平?每个宝宝分得这个饼的几分之几?生:一分为二,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宝宝一份,分得这个饼的。

(老师播放课件并贴“分饼图”一)2.由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质疑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将会认识什么?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这是我们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板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大家看着课题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对分数再认识什么呢?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二).逐步深入,学习新知。

1.第二次分饼,突出2个饼是一个整体,两份中的一份用表示。

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两个饼,为了公平也会怎么分?生:把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个。

(老师播放课件并贴“分饼图”二)师:把两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在两个饼上套集合圈),把这个整体也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一个饼,又该用哪个分数表示?生:也用表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再认识课例研究
【研究缘起】
“分数的再认识”是很重要的一节启始课,对于后面的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加减、分数的乘除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分数再认识》这节课,我也一直很困惑。

因为三年级的分数认识《分一分二》认识了分数表示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意义这一分数的相对性。

当时三年级的随堂练习最后一道思考题,打问号的就是我们五年级的情境,从不同整体拿出的二分之一为什么不一样多。

从三年的思考题到我们五年级的主情境,我觉得这是不是要求低了点?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当然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那是否就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三年级知其然,五年级知其所以然。

试教了一次,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

用同行的话说分数的再认识的“再”字,做的不够,更多是复习前面的知识。

面对这节课开始反思,同时阅读了更多的教材,以及同行们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从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的反思、对同行们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深入的理解。

第一次试教教学片断:
(一)导入:猜一猜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母子两相望,猜一个数学名词?
板书: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分数的数学知识。

2、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分数?
3、你能举例子说说五分之三的含义吗?
板书:学生说的整体“1”的物体。

4、小结:我们可以把一块饼干拿来分,也可以把五块饼干拿来分,他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5、快速抢答把谁看作整体“1”
这些我们之间都已经认识过,今天我们还要展开学习。

揭题“分数的再认识”(二)探究
活动一:拿铅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二盒铅笔的1/2
师:孩子们真能干,现在我这儿有两盒铅笔,谁愿意帮我分一分?
(一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师:对呀,他们两人都拿的是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反馈。


师:谁来告诉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是这样吗?师:现在再次请2位同学上台来把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大家它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表示什么意思?又是多少呢?
2、归纳提升
师:现在明白为什么不一样了吗?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笔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
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

板书:
活动二:说一说
师:老师我这里有2本书。

出示课件
师:淘气说:“我看了这本书的1/3板书(厚的),”笑笑说:“我也看了这本书的1/3。

”他们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讨论与思考】
上完以后备课组老师提了前两个问题:①你的目标是什么?②你的分数再认识“再”在哪里?我思考了一下回答:目标是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我上完课后,感觉对于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的教学把握的不是很到位。

上课时,只是重视了对于分数再认识的表面化,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有多种方法去举例、验证。

只有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时候,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

第三个问题出现,怎么让学生在基本的活动经验中更好的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什么方式来再认识?
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再认识还是认识分数的意义,它可以表示一个绝对数量的意义。

更重要的深层意义就是可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我们五年级我进一步来认识分数,而且要学习分数的乘除,因此我们必须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层意义,特别重要。

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什么方式来认识,用什么途径来认识?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探讨。

我们在设计中谈到了可以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

让学生悉心的体会,深入的理解。

我们在想这节课能不能用操作或画图直观的方式来解决分数乘法和除法的问题?就好像说我们在一年级还没学整数除法,但是我们前面分一分,分苹果不管分什么,用操作的方式解决整数除法的问题。

同样的我们这节课联系下册的内容分数的乘法除法的问题是否可以用操作的方式来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例:16个苹果,我要拿出四分之三,分给淘气,他能分几个呢?学生可以拿出学具摆一摆,他们一定会体会到四分之三什么意思,是把16平均分成4分取其中的3份。

然后再把其中的3个部分合在一起。

这就是16个苹果的五分之三。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到了五年级下册,这个问题就是16乘以四分之三的问题。

但他是通过操作来解决。

然后剩下的苹果有几个?再从剩下的苹果中再拿四分之三,分给另一个人,剩下4个,分出3个,前后拿出的个数不一样,显然能深刻的明白这个五分之三和前面的五分之三表示的部分和整体是不同的。

这是从整体得到部分。

反过来我们知道,都是五分之三,但是由于它的整体不一样,五分之三的部分也就不一样。

那我们反过来也可以说粉笔盒里面拿出粉笔的三分之二是四支铅笔,反过来让孩子猜粉笔盒里有几支铅笔呢?让学生知道,三分之二这里包含两个三分之一,先两等分,三分之一是2,那原来应该是6支。

反过来逆向思维思考。

它不是通过纯数学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分数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创设丰富的实效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

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第三次试教:基于活动经验 悉心体会 深入理解
探究部分教学片段
活动1:圈一圈 1、整体“1”还能否是以下物品?请分别圈出它们的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为什么都是圈出 而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
板书:整体“1”不同,分数相同,部分的数量不同。

活动2:画一画 课件出示:一个 图形的是这样的 ,你知道整个图形是怎样的吗?(作业纸第 2 题)
43
43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