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第三节 认定与审计目标
第三节认定与审计目标知识点1.3.1 会计与审计【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审计的含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会计与审计对比知识点1.3.2 管理层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以及披露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作出了认定。
明确的认定和隐含的认定二、认定的分类关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教师解读】1.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已经发生(或存在)并且应当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没有列报,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区别在于:发生和完整性属于定性问题,而准确性属于定量问题。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分类Classific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Present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运用认定,也可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应涵盖上述所有方面。
【例】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将关于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与关于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综合运用。
又如,当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包含了对交易是否记录于正确会计期间的恰当考虑时,就可能不存在与交易和事项截止相关的单独认定。
知识点1.3.3 审计目标一、审计总体目标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审计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审计理论与实务1总论
•(1)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和古埃及以及古希腊 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听证”(Audit)就是 政府审计的雏形。
•(2)资本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 会下设有专门的政府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 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 审计监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议会、行政、司法 三权分别由议会(国会)、内阁(总统)和法院掌管 ,其国家审计机构设置形成了三大流行模式:英美派 的立法模式;北欧派的行政模式;法德派的司法模式 。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 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1.实质上独立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 关系,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
审计理论 与实务
2.形式上独立 对第三者而言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第三者面前呈现
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审计机构和审 计人员是独立的。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二、审计关系
(一)构成审计活动的三方面关系人 (二)审计关系
3审计委托人 (财产所有者)
观点一
2被审计人 (财产经管者)
1审计者
观点二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关系理论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 、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 成的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关系人,即承担审计工作的人,称审计人 (auditor)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1.产生基础:两权分离后维系受托经济责 任关系。 •2.发展动力: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 •3.方法和手段: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审计理论 与实务
审计岗位认知
• 【答案】ABD
1-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 各类认定的含义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 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
利和义务 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 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
审计单位有关
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 应当披露的事项有包括在 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财务报表中
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
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
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如短
信、通话记录)存在的证据比口头的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证据
注册会计师、治理层、管理 层的关系
注册 会计师
沟 审通 计
聘任 双项沟通
治理层
管理层 编 制
任
沟 通
免 监 督
监 督 批
准
财务报表
制作: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基本原则: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 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CPA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规 范、遵守质量控制准则、遵守审计准则 3.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更可靠。
制作:
3.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 (1)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 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审计证据数 量越少;
• (2)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无法依靠获 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数量来弥补。
• 【例题】L注册会计师在对F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 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名词解释-审计学
一、名词解释:1.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3.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4.顺查法: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5.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6.监督盘点:又称监盘,指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如发现疑点可要求复盘核实。
7.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和经济鉴证职能。
8.客观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9.公正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
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
10.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11.业务招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12.前任注册会计师: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13.审计准则: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中的相关认定
审计中的相关认定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审核和评估过程,其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并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审计过程中,相关认定是审计师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和信息进行的判断和确认。
本文将围绕审计中的相关认定展开探讨,旨在阐述相关认定的含义、作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相关认定的定义与作用相关认定是指审计师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和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财务信息进行判断和确认的过程。
在审计中,相关认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相关认定能够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认定,审计师才能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其次,相关认定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进行认定,审计师能够对企业的会计准则遵循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此外,相关认定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帮助企业改进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相关认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1.审慎选择相关认定对象:在审计中,审计师需要审慎选择相关认定的对象,即那些对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状况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涉及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重大交易等,审计师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2.充分获取相关证据:相关认定需要建立在充分获取相关证据的基础上。
审计师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账簿、凭证、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查,以及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的沟通,获得充分的相关证据。
只有基于充分的相关证据,审计师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认定。
3.审慎评估和权衡利弊: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审慎评估和权衡利弊。
审计师需要考虑相关认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的协商和沟通结果。
对于存在争议的认定,审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相关认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符合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遵守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简述审计的基本含义
简述审计的基本含义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独立的检查、评价和鉴定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和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审计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性审计是对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包括财务、会计、管理、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二、系统性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审计人员需要制定审计计划、收集资料、开展调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客观性审计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活动,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公正、中立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干扰,不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
四、独立性审计是一种独立的活动,需要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受被审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以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鉴定性审计是一种鉴定性的活动,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鉴定。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会计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鉴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监督性审计是一种监督性的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活动,发现企业和组织的弱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审计是一种全面、系统、客观、独立、鉴定、监督的专业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管理工具,对于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计名词解释
1)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定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客观或专业怀疑受损害。
2)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的运行3)经济评价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后,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4)经济鉴证:是指通过鉴别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出具可以信赖的审计报告,从而取得审计委托人和授权人的信任。
政府审计;也称之为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审计局)依法实施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
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可信性的审计。
是最常规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审计类型之一,可以作为单独的审计过程,也可能是财务审计或运营审计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账项基础审计:也叫数据导向审计或凭单审计方案法,是审计方法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凭单核对为中心,以审查账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第三章 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
• 治理层的责任: • 监督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过程。
• 注意:以上仅指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并非管理层和治理 层的全部责任。
项目一 认知审计
(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
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 鉴证作用,提高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项目一 认知审计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三、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总体审计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 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 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 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财务报表出具审 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 明确的认定:
• 1.记录的短期借款是真实存在的; • 2.记录的短期借款的期末余额是1 000 000元。
• 隐含的认定 :
• 1.所有应列报的短期借款都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 2.记录的短期借款的义务全部由本公司所负担; •
项目一 认知审计
分析
• 财务报表中显示:营业成本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600 000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项目一 认知审计
一、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实 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最终结果。包括审计 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
• 审计总体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 具体审计目标——是对管理层认定的再认定
• 审计目标由差错防弊到服务于市场经济、维护 社会公众利益,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
项目一 认知审计
审计概念及简答
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依据的含义: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
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的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错报的定义:是指某一项财务报告项目的金额,分类,列表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
审计风险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报告的定义: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审计关系人有哪几个方面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他们根据审计委托者的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人员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验证、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书或证明书;第二关系人,即被审计单位,它们对审计委托者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验证后才能确定或解除;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单位对它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责关系。
注册会计师 - 审计第0103讲 《审计》的概念初识
第03讲《审计》的概念初识《审计》的概念初识与课程体系●审计的定义1.定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2.含义的解读(1)审计用户: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2)审计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审计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独立性——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专业性——专业胜任能力。
(4)审计产品——审计报告。
●审计模式演进三个阶段: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1.阶段一: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 Auditing),也称为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 Auditing),是审计模式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是以凭单审核为重心,以审查账目有无错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从会计科目入手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后来又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初期。
◆从详细审计(英国)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及初期的财务报表审计(美国),审计的目标基本都是查错揭弊,业务活动的开展则主要是以账面上的会计事项及交易为主线,围绕着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因此被称为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发展的时间最长,在审计方法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然,此审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同时其抽样的办法也主要围绕有限抽样技术。
再有,此类模式下审计主要围绕交易进行,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2.阶段二: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 Auditing approach),又称系统导向审计,是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之后一种新的财务审计模式。
它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名词解释:1、1.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2.审计风险模型(1)根据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请链接教材第十三章的“风险评估”)来确定检查风险;(2)为了控制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保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请链接教材第十四章的“风险应对”);(3)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过程中必须考虑舞弊2、违约: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业务。
普通过失: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根本没有遵循执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进本要求执行审计欺诈:为达到欺骗或坑害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独立性:指不收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形式。
实质上: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的职业怀疑态度。
形式上: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成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退订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4、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5、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
6、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学作业
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相对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
()2.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定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3.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潘序伦;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二、单选题1.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
A.西周 B.秦汉 C.隋唐 D.宋代2.在国外,政府审计机构的建立,从独立性、权威性来讲,由()领导最适宜。
A.财政部门 B.议会 C.政府 D.国务院3.( )设计“审计司”和“审计院”,这是我国审计机构之名之始。
A.宋代 B.秦汉 C.隋唐 D.西周4.审计的属性是( )。
A.系统性 B.独立性 C.经济性 D.受托性三、多选题1.按审计主体及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审计可分为( )。
A.内部审计B.财务报表审计C.政府审计 D.外部审计2.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是由( )组成的。
A.政府审计 B.强制审计 C.内部审计 D.独立审计3.请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对下列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下列各项中,属于鉴证业务要素的是()。
A.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B.鉴证业务的目标C.鉴证对象D.鉴证报告(2)下列有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B.责任方及预期使用者不可能是同一方C.责任方可能是鉴证业务的委托人D.责任方不可能是预期使用者4.审计的职能包括( )。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保证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D.经济评价职能5.鉴证业务的目标分为( )。
A.一般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 B.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C.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 D.特殊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第二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一、单项选择题1.在对上市公司以下各项目中的()来说,注册会计师应以核实其是否发生为主。
A、应收账款B、所有者权益C、固定资产D、营业费用2.注册会计师的计划审计工作不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审计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法律法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1982年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制度,198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对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有了初步规定,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审计条例对审计法律责任进行了补充,直到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审计法中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2023年修订的审计法完善了法律责任,2023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审计法修正草案(简称“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扩展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进行审计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对于保障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实施与发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应该做的事,起源于自己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二是指未完成或者应做之事完成得不好而应承担的不良后果甚至谴责或制裁。
法律责任广义上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负有的遵守法律及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狭义上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就目前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国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狭义的法律责任。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综合性。
具体来看,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律体系属于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审计监督关系,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审计机关的权力运行。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件网络版-总论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三)民间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帐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目标: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现象)
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审计目标——从那些方面审,愿望达成
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 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 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 的确定应考虑审计对象、审计属 性、审计职能、审计委托者对审 计工作的要求等因素。 审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 和倾向性
审计理论 与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01 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02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03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04 审计分类 05 审计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审计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标、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熟悉审计的基本分类; 了解我国审计的其他分类; 熟悉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职责权限; 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同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 理解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关系。
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认定的类别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认定的类别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
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
(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
(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
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
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