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20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 第2讲 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从九死还魂草到抗癌药物

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从九死还魂草到抗癌药物李振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第二讲卷柏科卷柏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与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但其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较发达的根、茎、叶和输导组织,繁殖期产生孢子囊;植物体远较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大而显著,生活期长。
特征:–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系统;–配子体和孢子体都能独立生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陆生。
(二)配子体:配子体小,大多数种类为腹背性叶状体,心脏形,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在腹面。
配子体图2-1蕨类植物生活史(以真蕨纲为例)A.孢子体;B.孢子叶放大;C.孢子叶及孢子囊群切面;D、E、F孢子囊的结构及孢子散布的过程:G.孢子萌发;H.原叶体;I.配子体放大,示腹面着生的精子器和颈卵器;J.精子器:K.精子;L.颈卵器;M.受精后胚在颈卵器内发育;N.幼孢子体从配子体上长出,(M~C染色体数为2n;D~L为n)。
代表植物•松叶蕨•石松•卷柏•福建莲座蕨•紫萁•小叶海金沙•芒萁•膜蕨等松叶蕨Psilotum nudum(L.) Grised.•松叶蕨目的孢子体分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无根,仅在根状茎上生毛状假根,这和其他维管植物不同。
气生枝二叉分枝,具原生中柱。
小型叶,但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
孢子囊大都生在枝端,孢子圆形,这些都是比较原始的性状。
•仅存松叶蕨科(Psilotaceae),包含2属12种,即松叶蕨属(Psilotum)(2种)和梅溪蕨属(Tmesipteris)(10种)。
我国仅有松叶蕨1种。
厦大老校区内的海枣树上就有。
松叶蕨科松叶蕨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小型至大型蕨类,土生。
主茎伸长呈匍匐状或攀援状,或短而直立;具原生中柱或中柱为片状;侧枝二叉分枝或近合轴分枝,极少为单轴分枝状。
叶为小型单叶,仅具中脉,一型;螺旋状排列,钻形,线形至披针形。
孢子囊穗圆柱形或柔荑花序状,通常生于孢子枝顶端或侧生。
裸子植物1(系统分类)

篦子三尖杉 C. oliveri
红豆杉目 Taxales
东北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紫杉) 喜马拉雅红豆杉
Taxus cuspidata
白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长叶榧树
Pseudotaxus chienii Torrya jackii
4 盖子植物纲
(Chlamydospermopsida)
麻黄 目 Ephedrales
Ephedraceae Ephedra ( 约42种) 种 麻黄 科 麻黄属
百岁兰目
百岁兰科
Welwitschiales
Welwitschiaceae Welwitschia ( 仅1 种 )
百岁兰属
买麻藤目
Gnetales
(约 40种) 种
Gnetaceae 买麻藤科 Gnetum 买麻藤属
Taxonomic Diversity of Gymnospermae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Classes Orders Families Genera Species Global China Gansu
裸子植物门系统分类 裸子植物门系统分类Systemetic
杉科Taxodiaceae 柏科 杉科 柏科Cupressaceae
陆均松 海南罗汉松 Podocarpales 罗汉松目 长叶竹柏 pierrei Dacrydium Podocarpus annamiensis
Podocarpus fleuryi
三尖杉 三尖杉目
海南粗榧 Cephalotaxales Cephalotaxus fortunei C. mannii
蕨类植物
孢 蕨类植物 树蕨——桫 树蕨 桫 子 植 物
植物知识体系知识点复习

植物知识体系知识点复习植物知识体系知识点复习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氧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以下是一些植物知识体系的重要知识点,用于复习和巩固对植物的了解。
1. 植物的分类:植物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其中,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植物形态,没有根、茎和叶,而是以叶状结构吸收水分和养分;蕨类植物具有茎、叶和根,可以进行繁殖和生长;裸子植物有种子,但没有花和果实,如松树和银杏;被子植物则具有花和果实,种子包裹在果实内。
2. 植物的组织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和叶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支撑植物并传递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根、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因植物的类型而异。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可分为种子萌发、幼苗期、成熟期和果实成熟四个阶段。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根开始伸展,茎和叶开始生长;幼苗期是指植物初长成为一个小苗,根系和茎叶不断发展;成熟期是指植物长成成熟的个体,开始开花繁殖;果实成熟是指植物的花朵授粉完成,产生果实。
4.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种子并孕育新的个体。
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无需花粉的方法,如植株分枝、茎叶脱离、地下茎繁殖等,产生与母体相同的个体。
5.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根据环境的不同发展出了各种适应性特征。
例如,有些植物具有长而粗壮的根系,以便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有些植物的叶片具有厚重的表皮,以防止水分蒸发;有些植物的茎具有蔓延的特点,以便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寻找更多的光线。
6. 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大气中的气体组成;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水源污染;植物还提供食物、纤维和药物等重要资源。
蕨类知识点总结

蕨类知识点总结一、蕨类植物的分类蕨类植物属于植物界中蕨类植物门,包括蕨类植物纲、蕨类植物亚纲和蕨类植物目等多个分类单元。
现代分类学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学资料,将蕨类植物分为多个科、多个属和多个种。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铁线蕨、鳞毛蕨、水韭、薄叶水蕨、珍珠蕨等。
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1. 叶片:蕨类植物的叶片通常为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叶,叶片具有多次分裂的特征,使得整个叶片呈现出独特的形态。
叶片上通常具有孢子囊,是蕨类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
2. 茎:蕨类植物的茎通常为地下茎或匍匐茎,茎上生长出的叶片具有不同形态,可以分为生殖叶和营养叶。
3. 根系:蕨类植物的根系为浅根系,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主要分布在山地、湿地、林地和沼泽地带。
蕨类植物的生长期较短,通常在春夏季节进行生长和繁殖,秋冬季节则进入休眠期。
四、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繁殖。
孢子是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通常由孢子囊产生,孢子囊在叶片上生长,并在成熟后散布孢子。
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成为原叶体,然后发育成为植物体。
除了孢子繁殖外,部分蕨类植物也可以通过地下茎或匍匐茎生长新植株。
五、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蕨类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药用、食用、观赏和园艺等方面。
例如,铁线蕨、鳞毛蕨等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珍珠蕨、鳞毛蕨等蕨类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
此外,蕨类植物的地下茎还可以提取淀粉,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蕨类植物是一类古老而特殊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随着人们对蕨类植物的研究和利用逐渐深入,相信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将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
蕨+裸子类

海金沙原植物
海金沙药材
海 金 沙 孢 子
孢子为四面体,三角状圆锥形,顶面观三面锥形,侧面观类三 角形,底面观类圆形,外壁有颗粒状雕纹。 检验方法:质轻滑润,撒入水中浮于水面,加热后则逐渐下沉。
燃烧时发出爆鸣声及闪光,无灰渣残留。
松花粉粒呈椭圆形,表 面有细密颗粒状纹理, 两侧各有一肾形气囊。
蒲黄花粉粒
2、贯 众
【来源】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 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苏 铁蕨、狗脊蕨等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贯众药材
几种贯众叶柄横切面简图:
B D
C
A E
A、粗茎鳞毛蕨 B、荚果蕨 C、峨嵋蕨 D、狗脊蕨 E、紫萁蕨
几种来源的贯众显微鉴定要点:
5~7个, 字形排列; 呈“八”扁圆 部薄, 维管束十 个,内
呈黄白 维管束中 字形排 形, 有十数 数个,多 面的一
色点状, 间,常有 列。 多中 个点状 呈“U”、 对大,
排列成 一个暗色
空, 维管束, “V”字形 成“八”
圆环, 点或已成
可见 排成环 或短线形, 字形排
内面一 空洞。
“U” 状,内 排成一圆 列。
对稍大。
形维 面的两 圈,形成
管束。 个稍大。 花纹。
二、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样,都属于颈卵器植物。 但因为能产生种子,并具维管束故又是种子植物,也是介于蕨类 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
1、植物体(孢子体)发达 2、胚珠裸露,常缺少花被 3、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微小,非常退化,完全寄 生于孢子体上 4、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现象 主要的生药有:麻黄、银杏叶、白果、侧柏叶、松节油、松花 粉、三尖杉、苏铁和红豆杉等。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相 同
都没有花、果实、种子,靠孢子繁殖。
进化趋势:由水生→陆生, 由简单→复杂, 由低等→高等。
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 雌球花(新枝条的顶部)
雄球花 (新枝条的基部)
球果 (第二年的秋天成熟)
种子裸露 , 没有果皮包被。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肾蕨结构 分别找出肾蕨的根、 茎和叶。仔细观察叶 的背面,找一找孢子 囊着生在什么位置?
茎
根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比
藻类
环 境
苔藓
蕨类
温暖潮湿的陆 地 有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大多生活在水 阴湿的陆地 中少数生活在 陆地的阴湿处。 不 没有根、茎、 没有真正的根, 同 结 叶等器官的 分 茎、叶中没有输 构 化。 导组织。
蕨裸子类专业知识讲座

贯众药材
几种贯众叶柄横切面简图:
B D
C
A E
A、粗茎鳞毛蕨 B、荚果蕨 C、峨嵋蕨 D、狗脊蕨 E、紫萁蕨
几种起源旳贯众显微鉴定要点:
绵马贯 蛾眉蕨 众(东 贯众 北贯众)
面 可
洞状,数个,多 见
色点状, 束2条,列。 多中
皮部 呈“U”Leabharlann 维排列成 呈空,
薄, “V”字
管
圆环, 内面一 对稍大。
“八” 字形 排列; 维管
可见 “U” 形维 管束。
有十 形或短线
数个 点状
形,排成 一圆圈, 形成花纹。
维管
束 2~ 4个, 内
二、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样,都属于颈卵器植物。 但因为能产生种子,并具维管束故又是种子植物,也是介于蕨类 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旳一类维管植物。 裸子植物旳主要特征有:
第二章 蕨、 裸子植物
一、蕨类植物旳孢子体
(1)根:不定根 (2)茎:根状茎。具有茸毛和鳞片。 (3)叶:
小型叶(microphyll) 大型叶(macrophyll) 孢子叶(sporophyll) : 能育叶 营养叶(foliage leaf) : 不育叶
(4)孢子囊、孢子囊群:
孢子叶球(strobilus)、孢子叶穗(sporophyll spike)
荚果蕨 紫萁 乌毛蕨 贯众 贯众 贯众
苏铁蕨 贯众
狗脊蕨 贯众
折断面 • 易折 断面略 折断 • 横断 皮层散布 • 折
略平坦, 棕色, 维管束 5~7个, 呈黄白
大一上学期植物学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植物学知识点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用于食物、药物,或是提供氧气和美丽的景观,植物都在无声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而在大一上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结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大一上学期植物学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1. 植物的分类植物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苔藓植物是最简单的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子,通过孢子和孢子囊进行繁殖。
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它们的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实包裹。
被子植物是最复杂的一类,它们有花和果实,种子包裹在果实里。
2.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是植物吸取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同时在土壤中固定植物。
茎是连接根和叶的部分,它们承担植物的支持和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种子发芽、根和茎的生长和叶子的发育三个阶段。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一旦种子发芽,根会伸长进入土壤,茎开始向上生长。
茎会产生侧枝和叶子,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植物能够生产足够的养分和能量来维持生长。
4.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适应性特征,使它们能够生存和繁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
例如,沙漠植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和厚实的表皮,能够有效节约水分。
松树和银杏等针叶植物生长缓慢,但能够耐受寒冷环境。
水生植物如荷花则适应水中生长,它们的根深入水底,叶子漂浮在水面上。
5.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有性繁殖需要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种子。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茎、叶、根或植物体的分裂产生新的个体,不涉及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
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但缺点是缺乏遗传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13
(5) 真蕨纲 (Filicinae)
特征:
真蕨是现今繁茂的蕨类植物,其孢子体发达, 叶为大叶型。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基部密生褐色鳞片,具有缩 短的地下茎,其上生有卷曲状的幼叶和残留老叶柄及不
定根。
叶背长许多“孢子囊群”。
有 分 则 快 状 等 。小 孢 子 状 , 自 养
多为心形
枝 ,不 无 叶 绿 素 壁 内 发 形
含 叶与 真 菌 共育 态
绿 素 , 生 ;有 的 部 和
与 真分 组 织 含 营
菌 共 叶 绿 素 ;有 配养
生 ,体 的 种 类 在 子方
内 有孢 子 壁 内 体式
断 续 发育
维管
组织
螺 旋纺 锤 形 或螺
教学ppt
9
④ 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茎匍匐生长,
叉状分枝,小枝密生鳞片状叶。
教学ppt
10
(3) 水韭纲(Isoetinae)
特征:生于水边或水底,叶细长似韭,丛生于短 枝的茎上,孢子异形,游动精子具多鞭毛。
代表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onsis)
沼生,叶线状,根茎肉质,块状,大小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基部。
叶球
或背缘,多
具囊群盖
孢 子 有 的 为 孢 孢 子 异 孢子同型
孢子多同
同型 孢 子
子 同 型( 石 型 松 目 ), 有 的为孢子
型,少数水 生蕨类孢子 异型
异型
教学ppt
3
特 松 叶 石 松 纲水 韭 纲木 贼 纲 真 蕨 纲
征 蕨 纲
柱 状 , 柱 状 ,不 规 在 大 、 绿 色 , 垫 绿 色 自 养 ,
教学ppt
5
松叶蕨纲代表植物:
松叶蕨(Psilotum nudum):绿色二叉分枝的地上茎,基部棕红
色,上部绿色,孢子囊黄色,孢子叶二叉状,孢子囊3室。
教学ppt
6
(2) 石松纲(Lycopodinae)
特征:孢子体多为二叉分枝,小型叶延生起源 又称为拟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为轮 生,有或无叶舌,孢子囊有厚壁,单生于孢子 叶(sporophyll) 腋的基部,或聚生于枝端或 孢子叶球(strobile),或称为孢子叶穗 (sporophyll spike)。
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而后成长为幼孢子体,暂依附 配子体。不久配子体死去,成长为独立的孢子体。
世代交替非常明显。
教学ppt
16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
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
性世代的孢子体,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更替。
教学ppt
17
真蕨纲代表植物: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
桫椤又名树蕨,高可达8米。由于它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 物,极其珍贵,所以被国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植物。
从外观上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 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 如果把它的叶片反转过来,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 子囊群。孢子囊中长着许多孢子。
孢子囊发育过程中,产生许多孢子母细胞, 经减数分裂产 生许多孢子,孢子成熟时于唇细胞裂开处散出。孢子在
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心脏形的扁平配子体,称 为原叶体。
教学ppt
14
卷曲状的幼叶
孢子囊群
原叶体
教学ppt
幼孢子体 15
配子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行独立生活。
配子体为扁平叶状结构,腹面生有假根,之间生有许多精 子器。腹面心形凹陷之处生有许多颈卵器。分别产生精子 和卵,在有水条件下受精,产生合子。
旋 螺 旋 形 , 具 螺 旋 形 ,具
精 形 ,具 长 卵 形 ,具 形 , 具 多 条 鞭 毛
多条鞭毛
子 多 条 2条鞭毛
多条鞭
鞭毛
毛
教学ppt
4
(1) 松叶蕨纲(Psilotimae)
特征:孢子体仅具假根,叶为小型叶,茎 多次二叉分枝,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近顶端, 孢子同型,雌雄同体,游动精子螺旋形, 具多数鞭毛。
具 根具 地 上 气粗 壮 似具 根 状 茎决 大 多 数
状 茎 生茎
块茎
和 地 上 气仅 具 根 状
茎和 地
生茎,节间 茎 极 少 种
上气
和节明显, 类 具 木 质
生茎
节间中空
气生茎
孢
小 型 小 型 叶 具 1小
型 小 型 叶 , 鳞 大 型 叶 ,幼
子
叶 ,具 条 叶 脉
叶 , 细片 状 , 轮叶 拳 timae)
特征: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小鳞片状轮生, 孢子囊生于枝顶,孢子叶状(Peitate)孢子同型, 游动精子具多数鞭毛。
代表植物: ①木贼(Hippochaete hiem教a学plpte):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12
② 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节、节 间明显,叶成为膜状。
一、蕨类植物的分类
5个纲: 松叶蕨纲 (Psilotimae) 石松纲 (Lycopodinae) 水韭纲 (Isoetinae) 木贼纲 (Eguisetimae) 真蕨纲 (Filicinae)
教学ppt
1
蕨类植物5个纲主要特征
特征
松叶 蕨纲
石松纲
水韭纲
木贼纲
真蕨纲
根 假根 真根
真根
真根
真根
教学ppt
7
石松纲代表植物:①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ina)
俗称九死还魂草,主茎明显,分教枝学p多pt ,失水侧枝拳卷,叶片紧帖8 。
② 江南卷柏 (S.mollandorfii):孢子 叶穗四棱形,生于小枝顶 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
③ 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孢子囊腋生, 小孢子囊橘红色,内含多数 小孢子,大孢子囊淡黄色, 内含4枚大孢子。
体
1条 叶
长
条 生,侧面彼 各 种 类 型
叶脉 或
形 , 具 此 联 合 成 的 脉 序 ,一
无
叶舌
鞘齿状。非 部 分 为 单
绿 色 , 1 条 叶 ,多 为 复
叶脉
叶。
教学ppt
2
特 松 叶 石 松 纲水 韭 纲木 贼 纲 真 蕨 纲
征 蕨 纲
厚 孢 厚 孢 子 囊 ,生 于 孢 厚 孢 子 囊 极 少 为 厚 孢
子 囊 ,单 生 孢 子 子 叶 基 5-10 个 生 子 囊 , 决 大
2个或 叶 叶 腋 基 部 特 殊 于孢囊柄六 多数为薄孢
孢
3 个 形 部 ,孢 子 叶 的 凹 穴 角 形 盘 状 体 子 囊 聚 集 成
子
成 聚 密 集 枝 端 中 ,厚 孢 下 面
囊群,生于
囊
囊
形 成 孢 子 子囊
孢子叶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