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国标

病媒生物密度检测方法国标



大 新红巨红乌瘤棕 黑 Nhomakorabea号家市光铜亮头伏陆尾尾头拉 厩夏元胫尾 尾其合备
蝇蝇绿绿绿金蝇原拉阿丽尔 伏丽厕厕别 黑他计注
蝇蝇蝇蝇 伏蝇丽蝇丽 蝇蝇蝇蝇麻 麻
蝇蝇蝇
蝇蝇
本旬(月)蝇类监测结果: 蝇密度:
比上旬(月)增减 _%,比去年同期增减_%
监测人:
审核人:
监测负责人:
表B.2 蝇类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距3m以上,每标准间放置一条。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 午3点(或者按照监测目的设定监测时间),记录粘捕到的 蝇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密度计算
D= Nf/Ns×T D: 蝇类密度,单位为只每条时[只/(条.h)] Nf:粘捕蝇总数,单位为只 Ns:粘蝇带总数,单位为条 T: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
D= Nf/Nt×T D: 蝇类密度,单位为只每笼时[只/(笼.h)] Nf:捕获蝇总数,单位为只 Nt:投放捕蝇笼数,单位为笼 T:监测时间,单位为时(h)
粘捕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成蝇密度和种类的监测。
2)监测工具 粘蝇带(长400mm,宽35mm)。
3)操作步骤 监测时将粘蝇带挂置在离地面2.5m处,粘蝇带之间需相
监测人:
审核人:
监测负责人:
表B.3 蝇类密度监测记录表
__年__月__日 __省(市、自治区) __市__区(县) __街道(乡) 温度: _℃;温度:_%;风速: _m/s;气候__ 监测方法: __;监测时间: __;诱饵: __
监测单位
监测
监测
折合
阳性
蝇数
名称或地址 房间类型 房间数 标准间数 标准间数
监测房间类型:A,生产直接入口食品场所,如厨房、冷荤间、食品加工间等;B,餐厅、商场等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该文档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概要*简介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人类、动物或植物疾病的昆虫、螨虫、蛇类等生物。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要进行病媒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相关内容,以提高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调查内容与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与监测- 病媒生物传播潜力评估与分析- 病媒生物生态环境调查-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 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的研究和评估在进行病媒生物调查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对不同地理区域、季节和环境因素进行调查,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规律和活动特点- 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 结合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结果,评估疾病传播风险- 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技术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能力,包括:- 掌握病媒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性- 熟练使用病媒生物调查的设备和仪器- 具备病媒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技能-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和监测-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和传播潜力评估- 具备病媒生物防控技术和策略的研究能力结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对病媒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技术指导。

通过按照该标准进行调查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评估检查标准要求及防制措施

三、现场评估检查考核点位及内容
(一)中小餐饮、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所 有涉食品单位
1.检查室内是否有蝇、鼠、蟑情况 2. 门口有无防蝇帘或纱门或风幕机等防蝇设施 3. 后厨、加工间下水道排水口是否有完善的金属防
鼠栅或排水沟有完善的横箅子(标准见后述) 4. 餐厅、后厨、加工间地漏有无盖,是否破损 5. 后厨、加工间排风扇有无防蝇防鼠网,是否完整。
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情况 5
工作机制建设
5
工作机制、密度控制水平 (第三十八条) (60分)
孳生地管理及消杀 (第三十九条) (20分)
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培训和宣传开展情况
鼠密度达标 蚊密度达标 蝇密度达标 蟑螂密度达标 孳生地掌握情况 各类孳生环境治理情况 消杀措施规范合理
5
5
10

10

公共厕所

20

15

10

5

2
注:外环境延长米包括农贸市场、车站、公共绿地、居民区等,每处不超过 100 米。
评价常见环境类型蚊虫控制水平的抽查数量表
城市规模
200 万以上 100 万~ 50 万~100 10-50 万以 10 万以下
人口 200 万人口 万人口 下人口
人口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单 延长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第八章)
八、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三十八)贯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建 立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机 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针对区域内危害严重的病媒生物种类和公共外环境,适时 组织集中统一控制行动。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 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病媒生物防制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它旨在减少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和感染风险,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

病媒生物是指可以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它们能够将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从一个宿主(人或动物)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导致疾病传播。

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宗旨是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从而预防和控制由其传播的疾病。

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病媒生物监测:通过建立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测病媒生物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监测包括采集病媒生物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种群密度调查,以了解疫情动态和风险程度。

2.病媒生物调查:对可能存在病媒生物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其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

调查的重点是人群密集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和疫源地等。

3.病媒生物控制:通过环境改造、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控制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清除积水场所以防止蚊子繁殖,使用杀虫剂喷雾杀灭苍蝇、跳蚤等。

4.病媒生物卫生教育:宣传和教育公众关于病媒生物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育内容包括病媒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防治方法、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等。

5.突发事件处置:建立病媒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响应、果断决策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病媒生物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病媒生物防制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第三,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社会的防控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危机。

总之,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是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基础性文件。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普通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者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浮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经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份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点和指导。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的,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1. 引言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其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标准适用于监测疾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类。

2.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要点以下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的要点:- 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术语和定义:定义与标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 采样方法:确定采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器具、采样时机和采样点位的选择。

- 样本处理:指导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和保存的方法。

- 监测指标:列举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水平的指标,如密度、丰度和种类。

- 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指导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结果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质量控制:确定保证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如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3. 使用指南本标准的使用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的适用对象:明确标准适用的监测对象和场景。

- 监测计划的制定:指导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病媒生物监测计划。

- 实施监测工作:提供实施监测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采样、处理、分析和报告。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说明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本标准的维护与更新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5.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2011版:"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以上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详见国家标准文件。

本标准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疾病传播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注:此文档仅用于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
2011版)
1. 标准目的: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
保统一的理解和应用。

3. 病媒生物分类和鉴定:标准要求按照病媒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方法来进行防控工作,以确保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不同病媒生物的
威胁。

4.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该标准详细描述了病媒生物防控的各项
措施,包括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环境管理等方面的
要求和要点。

5. 防控技术指标:本部分列出了病媒生物防控的相关技术指标,如监测方法、防控设备要求、预警系统等。

6. 绩效评价和监测:标准要求建立病媒生物防控的绩效评价和监测体系,以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使用。

7. 培训和人员要求:该标准强调培训和人员要求的重要性,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以上是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概述。

详情请参阅相关国家标准文件。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控制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控制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为了保障国家卫生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病媒生物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城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的风险,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一、病媒生物控制的目标病媒生物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减少病媒生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

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和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二、病媒生物监测与评估1. 病媒生物监测:建立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

2. 病媒生物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评估病媒生物对人群健康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病媒生物控制技术1. 环境整治:清除积水、消除垃圾、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等,创造不利于病媒生物滋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敌害因子,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杀虫剂、杀鼠剂等化学药剂,对病媒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4. 防护设施:建立有效的防护设施,如蚊帐、防蚊网等,减少人与病媒生物的接触。

5. 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病媒生物控制的责任主体1. 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投入。

2. 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病媒生物监测、评估和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3.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保持环境整洁,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4. 学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

五、病媒生物控制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各级单位和个人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评估考核:定期对各地区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3. 经验交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推广先进的病媒生物控制经验和技术。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及时掌握和预警各地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 监测目标和内容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对全国各地的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其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具体的监测内容包括:1. 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监测各地不同种类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如蚊子、苍蝇、蜱虫等。

2. 病媒生物的季节变化:监测病媒生物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数量变化趋势。

3. 病媒生物的感染率:监测病媒生物携带疾病的感染率,如蚊子携带登革热病毒的感染率。

4. 病媒生物的分布范围:监测病媒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其扩散趋势。

5. 病媒生物的抗药性检测:监测病媒生物对常用药物的抗药性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 监测方法和技术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监测,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1. 诱集法:使用特定的诱集剂,如二氧化碳、化学诱剂等,吸引病媒生物进入特定装置,再将装置取出进行采样和分析。

2. 水洗法:使用水洗瓶或网笼将病媒生物收集到一定程度后,用水洗涤并收集水样进行分析。

3. 人工饵法:在特定的装置中设置人工饵物,吸引病媒生物采食,再进行采样和分析。

4. 生物感应器:利用病媒生物的感应行为,设计和使用生物感应器进行监测和采样。

监测所用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生物化学分析等,以多种技术的结合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及时掌握病媒生物分布情况和传播风险的重要环节。

采集到的数据将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处理,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

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媒生物的时空分布图: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制作病媒生物的时空分布图,用于指导疾病防控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监测和方法国家规范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和方法国家规范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媒介(如蚊子、蜱虫、苍蝇等)的生物防制工作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的健康。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员培训和管理:包括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求,如操作规范、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

2. 环境监测和评估:包括对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数量,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对病媒生物的防制措施,如化学防治(喷洒杀虫剂)、物理防治(灭蚊灯、防蚊网)、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病媒生物数量)等。

4. 监测与报告:包括对病媒生物密度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疫情蔓延趋势,采取相应措施。

5. 应急管理:包括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处置和管理,如组织病媒生物防控人员,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国家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生物防制工作的标准化程度,统一各地的防制工作,提升传染病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国家标准
(4)密度计算公式:
a.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伊蚊成虫(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b.伊蚊卵阳性的诱蚊诱卵器数量(个)/回收的有效诱蚊诱 卵器数量(个)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7、幼虫吸管法 (1)适用范围:居民区蚊虫幼虫(蛹)密度的监测。
(2)器具: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
GB/T 23796-2009
4、蝇类幼虫孳生率 (1)适用范围:蝇类幼虫孳生率及孳生密度的监测。 (2)操作步骤:调查蝇类的孳生地,检查孳生物内有无蝇类活 幼虫和蛹孳生。记录检查的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和每处或每一 单位(如100g)内的蝇类活幼虫数和蛹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 风速等气候数据。 (3)密度计算 a.蝇类幼虫孳生率:有活幼虫和蛹孳生的孳生物处(处)/调查的孳 生地处数(处) b.蝇类幼虫孳生密度:发现孳生的蝇类活幼虫和蛹总数(条)/阳性 孳生物数(处)或百克(100g)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产卵雌蚊诱集法 (1)适用范围:适用
于寻找产卵场所的库蚊属
等雌成蚊的监测 (2)器具:产卵雌蚊
诱集器、产卵诱集物等。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3)操作步骤
日落前1h放置孕蚊诱集器,盘内装不少于2L的产卵诱集 物。每天日出后1h移走诱集的蚊虫并分类、计数。每晚(每 次)更换产卵诱集器。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 (4)密度计算公式:
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
5、栖息蚊虫捕捉法 (1)适用范围:人房或动物厩舍中栖息的成蚊的监测。 (2)器具、试剂:电动吸蚊器、手电筒、乙醚等。 (3)操作步骤:依据不同蚊种的生态习性,选择蚊虫 栖息时间及蚊虫栖息场所,在手电筒的照明下,使用电动吸 蚊器捕获栖息的蚊虫,每次15min。用乙醚麻醉捕获的蚊虫, 记录每处场所蚊虫的数量与种类。记录温度、湿度。 (4)密度计算公式:

病媒生物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 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载体,包括蚊子、苍蝇、蜱虫等。

它们可以通过叮咬或传播病原体来传播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病媒生物的国家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病媒生物的监测和评估是制定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疾病传播的风险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标准应明确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也是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括病媒生物的生境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国家标准应对这些防控措施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防控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国家标准还应包括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预警要求,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病媒生物的应急响应和应对措施也是国家标准需要考虑的内容。

一旦发生疫情或疾病传播风险增加,需要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和控制措施。

国家标准应包括病媒生物疫情监测、紧急处置、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工作。

总的来说,病媒生物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病媒生物的监测、防控和应急响应,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病媒生物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
家标准2011版)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方针,为控制病媒生物传播途径而制定的C级标准。

1. 概述
本标准旨在规定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的C级标准要求,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2. 定义
2.1 病媒生物: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蚊子、苍蝇、跳蚤等。

2.2 C级标准:指对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要求的一种分类标准,要求实施一定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3. 控制要求
3.1 生活环境管理
-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特别是消除病媒生物滋生的条件。

- 定期清理生活垃圾,防止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2 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
- 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的监测和采样,了解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

- 针对检测到的高风险区域或物体,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如喷雾灭蚊、埋设捕蚊设备等。

3.3 教育与宣传
- 加强公众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的普及。

- 组织开展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 监督与评估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实施本标准的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
达到C级标准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5. 附则
5.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取代之前的相关标准。

5.2 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有。

以上为《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内容概述。

请根据需要详细阅读标准全文以了解具体要求。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背景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它是依据国家标准2011版制定的。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下情况:1. 进行病媒生物监测的单位或个人;2. 疫情监测和预警机构;3. 其他相关机构。

主要内容本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2.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3.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4.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和监测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防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其原则包括:- 全面性:对病媒生物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种类和数量;- 及时性: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准确性:监测方法和结果应准确可靠;- 有效性:监测结果对疾病防控工作有指导意义。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指标根据其作用和影响进行分类,包括:1. 孑孓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幼虫数量和密度等;2. 成虫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成虫数量和密度等;3. 虫媒生物监测指标:用于监测传染病病媒的数量和密度等。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设定监测区域和时间;2.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3.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收集和记录;4. 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5. 及时报告监测结果。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包括:1. 对不同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取关键信息;2.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3. 按规定的要求报告监测结果。

结论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是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要参考,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病媒生物监测时,应遵守本标准的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
家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

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
(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器具】手电筒,镊子。

【理解要点】鼠迹法的调查主要用肉眼观察,但在光线昏暗的室内或一些角落需要用手电进行照明。

对于一些肉眼不容易判断的鼠迹,如小家鼠的鼠粪、鼠毛等,需要取样后仔细鉴别加以确定,因此需要配备镊子等工具。

【操作步骤】室内鼠密度: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

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m2或不足
15m2房间算1间,大于15m2房间按每15m2为1间折算。

以鼠迹阳性率表示鼠密度。

【理解要点】用鼠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时,需要掌握鼠类活动环境的特点,重点在鼠类经常活动的小环境进行检查,室内如厨房、粮食库房、各种橱柜下面和顶部、以及杂物较多的房间角落等。

在各种鼠迹中,最容易查获的是鼠粪和鼠咬痕,在监测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两种鼠迹。

【数据计算】室内鼠密度的计算见公式(1)
R =Np/Nt×100 (1)
式中:
R—鼠迹阳性率;
Np—阳性房间数,单位为间;
Nt—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理解要点】在一个15m2房间内只要发现一处鼠迹即定义为阳性房间,无需再检查是否还有其他鼠迹。

大于15m2房间的房间在检
查总的鼠迹数后,如果鼠迹数小于折合的房间数,则鼠迹数为阳性房间数,如果鼠迹数大于折合房间数,则全部房间数为阳性房间数。

【实例】某城市在创建卫生城市的检查工作中,对某区餐饮行业操作间用鼠迹法进行鼠密度检查。

共检查105家餐饮行业的操作
间,折合成标准间共650间。

发现鼠迹的阳性房间数共89个标准间。

鼠迹阳性率R=89/650×100=%
(二)蝇类密度监测—成蝇目测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

【理解要点】成蝇目测法监测适用于有限的空间和目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和计数,所以适用于室内监测,其监测指标是成蝇
侵害率,即每百间房间有几间有成蝇。

【操作步骤】监测人员目测计数、记录检查标准间数、阳性标准间数。

【理解要点】
1.成蝇目测法监测适用于室内成蝇侵害率和密度的监测,该方法不需要专用工具,但是实施监测的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技能,熟悉
监测方法。

2. 检查的房间小于15平方米时,以15平方米计;大于15平方米时,以15平方米折算。

3. 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白天,时段不作强行规定。

4. 记录检查的房间数和折合的标准间数、阳性间数。

由于目测难以确认蝇种,因此只需记录蝇数。

【侵害率计算】按以下公式计算房间成蝇侵害率(2)
R =Np/Nt×100 (2)
式中:
R—侵害率;
Np—有蝇房间数,单位为间;
Nt—监测房间数,单位为间。

【数据处理】将所有监测的房间折合成标准间,用阳性间数除以标准间数即得房间成蝇侵害率。

【实例】
1. 某次监测房间成蝇侵害率计算
Nt监测房间数,即监测折合房间数,本例是60间。

Np有蝇房间数,本例为16间。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本次监测房间成蝇侵害率:
R=16/60×100=%
(三)蟑螂密度监测—目测法
【监测器具】手电筒
【操作步骤】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蜚蠊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蜚蠊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

【理解要点】不仅要记录活虫,还要记录活卵鞘和蟑迹活卵鞘的识别蟑迹是指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蟑螂的残尸无论大小均视为一个蟑迹
【数据计算】依据公式(3)计算蜚蠊成若虫侵害率
In=Np/Nt ×100 (3)
式中:
In-侵害率;
Np-有蜚蠊房间数,单位为间;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依据公式(4)计算密度: D = Nc
/Nt (4)
式中: D-密度,单位为只每间;
Nc-监测到的蜚蠊总数,单位为只;
Nt-监测总房间数,单位为间。

(四)蚊虫密度监测—幼虫容器指数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积水中蚊虫幼虫(蛹)的监测。

【理解要点】适合于室外环境,监测在一定区域内有蚊幼虫(蛹)滋生的小型水体情况。

【操作步骤】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发现容器或小型积水数,有幼虫(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密度计算】密度计算见公式(5)
I=Np/Nk (5)
式中: I-路径指数,单位为阳性处数每千米;
Np-阳性容器数和阳性小型积水处数,单位为处;
Nk-监测行走千米数,单位为千米(km)。

【理解要点】监测者所走过的路径中发现的阳性容器或小型积水处数。

【实例】在某地居民区用路径法监测蚊虫幼虫的滋生情况,3人次共发现有蚊虫孳生的阳性积水处20处,3人共走过的路径累计5km。

路径指数:20/5=4处/千米污水型媒介蚊类-淡色库蚊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污水、湿耕地及细小器皿)均可孳生,是市区和郊区最常见、为数最多的蚊种。

晚上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强。

容器型媒介蚊类-白纹伊蚊
在小型积水(空罐、弃置的轮胎、竹木洞、坑洼等)孳生。

日间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不强(约100米)。

成蚊胸背和脚部都有白色间条,易于识别。

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

稻田型媒介蚊类
中华按蚊:在稻田、荒田及有水流过的草地孳生。

成蚊在午夜比较活跃。

三带喙库蚊:在水池、鱼塘、积水草地及水沟孳生。

成蚊在晚间活动,天黑后一小时最为活跃,是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四、填写调查表
(一)工作表
1、是否开展过灭鼠工作:
①是,次/年、投药点
个②否
2、是否开展过灭蝇工作:
①是,次/年、喷药点
个②否
3、是否开展过灭蚊工作:
①是,次/年、喷药点
个②否
4、是否开展过灭蟑螂工作:
①是,次/年、投药点个②否
(二).入户调查表
1、房屋周围是否有以下病媒生物孳生地(可多选):
①猪圈②鸡/鸭/鹅圈
③羊/牛/马/驴圈
④柴草垛
⑤垃圾投放点⑥水厕/旱厕
⑦污水沟(管)
⑧死水池(塘)⑨废品收购站
2、厨房面积:? m2,发现蟑螂成若虫
个,活卵鞘数只,蟑迹(包括蟑螂粪、死尸、残尸、空卵鞘壳等)数个。

3、厨房内有无发现鼠迹:①有②无
4、厨房内有无发现苍蝇:①有②无。

5、家庭周围(30米范围内)积水容器
个,其中发现蚊虫幼虫的容器个。

附件列表: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