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病证治疗常规精编版
妇科疾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疾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
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但许多女性因缺乏妇科疾病管理认知,不注意身体的保健和调理,加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导致妇科疾病缠身,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且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女性的生理特点、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通常会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情感问题、劳逸失衡、外界风寒湿侵扰、经期调养不当等原因引发妇科疾病,西医治疗方法虽见效快,但通常无法从根本去除妇科疾病,而中医内外协调、灵活用药的辩证治疗方式更是适合女性妇科疾病的根除治愈,因此要合理利用中医治疗手段解决女性妇科疾病问题。
一、中医的辩证施治观点辩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人体是存在在自然循环中的有机整体,在生理上各脏腑器官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在病理上各脏腑器官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正常情况下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若发生疾病时会出现气血失和,阴阳失衡。
因此,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遵循整体的观念,结合患者的全身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女性以血为重,以气为性,而脏腑是气血产生的源泉,中医进行妇科疾病治疗时重在调节全身功能,合理运用四诊八纲对不同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确定脏、腑、气、血、寒、热、虚、实,进而确定治疗原则。
由于女性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中医进行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二、中医辩证治疗妇科疾病的益处针对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大部分功能性妇科疾病,中医运用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中药大多取材于纯天然动植物,生态性强且毒副作用小,将党参、山药、茯苓、红枣、莲子、苡仁加入适当加入饮食中,药食同源可实现月经调节和促进排卵。
女科证治篇
大便燥结,口渴思饮,阴道有气排泄,声如矢气,舌苔燥 黄,脉象细数。
乳房结块胀痛,乳汁难通,形寒发热,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
癓是坚硬成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是痞胀 无形,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面浮肢肿,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烦热自汗,腰腿酸痛,月 经先期量多,或淋沥不断,舌苔中剥边刺,脉象细弱。
第五节、月经量少 : 一、血虚 :
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减少,时间仅一两天即 净。
面色无华,肌肤干燥,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经色淡红量 少,舌苔淡黄,质淡,脉象细软、
二、淤阻 : 第六节、痛 经 :
一、虚寒 : 二、气滞 : 三、淤阻 : 四、风寒 : 第七节、闭 经 :
一、气血不足 : 二、肝肾两虚 : 三、气滞血瘀 : 四、痰浊内阻 :
下腹寒痛,得热则减,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腰酸背痛,经 色淡,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面色黄滞,胸闷肋痛,下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爽,舌 苔黄腻,脉象弦涩。
下腹疼痛剧烈拒按,下之则痛减,经色紫黑有块,舌边质 紫,脉象沉迟。
下腹寒痛,得热则缓,形寒畏风,头痛身痛,经色黯黑,舌 苔白,脉象浮紧。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十四岁左右,月经即应来潮,如超 龄过久而月经未来,或曾来而中断,以及经行如常,忽然数
月经经常错后五六天以上来潮,称为月经后期
一、血虚 :
二、气郁 :
第三节、月经先后无 定期
:
一、气血紊乱 :
二、冲任损伤 :
第四节、月经量多 :
一、气虚 :
二、血热 :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经色淡红量 少,舌质淡,脉象细濡
《妇科病理疗方》word版参考模板
中药偏方2)改变阴道酸碱度: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因此采用碱性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
可使用2%~4%的小苏打水冲洗阴道,每日1~2次,2周为1疗程。
冲洗后要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3)阴道上药: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
克霉唑栓每晚1粒,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天为1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1粒,冲洗后阴道上药,7天为1疗程。
(4)外用药膏:使用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软膏外涂,可以治疗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减轻外阴痒痛的症状。
每日外涂数次,应用2周。
益肤清软膏是以益康唑为主药,加有少量局部类固醇治疗剂制成,止痒效果良好,对患霉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痒痛难耐者更适合。
外涂外阴,早晚各1次。
(5)口服用药:由于霉菌感染可以通过性生活在夫妻间相互传染,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用药对双方进行治疗,口服药同样可以抑制肠道念珠菌。
氟康唑口服:一次150毫克,顿服。
或斯皮仁诺口服:如为初次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每次服200毫克,于早、晚饭后服用,仅服1天;如为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斯皮仁诺药量需加大,可每次服200毫克,每日1次,连服3天,也可每日服2次,每次100毫克,连服3天。
服药均在饭后。
(6)中草药治疗: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的中药煎水,熏洗外阴,既可以减轻症状,又能抑制消灭念珠菌。
由于熏洗后患者的外阴痒痛、灼热症状明显减轻,因此更适用于急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另外,将中草药制成散剂或栓剂,还可以进行阴道上药。
处方①:白鲜皮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冰片3克。
将药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2000毫升,乘热熏蒸外阴,待药液偏凉后坐浴20分钟,每日1~2次。
熏洗前将药包取出晾干,可再使用1次。
7天为1疗程。
泡洗后阴道纳入克霉唑栓或达克宁栓1粒,外阴涂抹上述药膏。
处方②(《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丁香12克藿香30克黄连15克大黄30克龙胆草20克枯矾15克薄荷15克冰片1克本方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浅部皮肤真菌以及淋病双球菌均有很强的抑杀作用。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妇人病,包括了宫颈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中医对宫颈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下注、虚寒湿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温阳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等。
二、附件炎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中医对附件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互结、气血不畅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疏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当归、川芎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辨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
四、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过程中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包括寒凝气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温经草、艾叶、川芎、延胡索等。
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盆腔疼痛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常用的中药有神曲、川穹、牡丹皮、延胡索等。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川穹、赤芍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别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是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因此,在面对妇科疾病时,建议及时求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病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中医妇科病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妇科资料汇编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发表者:赵东奇 990人已访问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
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
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二)已破损型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妇科病辨证施治
妇科病辨证施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㈠病因病机: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月经先期而至。
血虚,热扰冲任,迫经先期而行。
㈡证治:⑴气虚证,补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⑵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⑶虚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2月经后期:㈠病因病机: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以致冲任不畅因而月经过期而致。
㈡证治:⑴血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
⑵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艾附暧宫丸。
⑶血虚证,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⑷气滞证,理气调经,乌药汤。
3月经先后无定期:㈠病因病机:本病多由肝郁和肾虚所致。
肝郁则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度;肾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调,故尔月经先后无定期。
㈡证治:⑴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⑵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4月经过多:㈠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月经先期基本相同,主要是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或血热迫经泄溢以致量多。
也有瘀血伤络以致经量增多者。
㈡证治:⑴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⑵血热证,凉血清热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⑶瘀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5月经过少:㈠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
虚者化源不足,冲任血虚;或精血亏耗,血海不盈;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经血不畅行。
㈡证治:⑴血虚证,养血调经,滋血汤。
⑵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⑶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⑷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汤。
6经期限延长:㈠病因病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冲任气血失调,新血不得归经,或因阴虚内热,扰动血海所致。
㈡证治:⑴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
⑵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7痛经:㈠病因病机:致病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流通受阻。
不通则痛;或致冲任、偶然性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其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精品资料
中医妇科诊断惯例崩漏(功血)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 7 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2002 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态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只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状况虽不一样,然两者常相互转变,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真同样,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8 年)。
(1)病史详尽认识异样子宫出血的种类、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过去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纪、月经史、避孕举措、激素类药物使用及浑身与生殖系统有无有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含妇科检查及浑身检查,清除生殖器官及浑身性器质性病变。
(3)协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只,或停闭数月后又忽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 20g、山药 15g、枸杞子 15g、山茱萸 15g、菟丝子 15g、鹿角胶12g、龟板胶 12g、牛膝 12g、旱莲草 12g、炒地榆 12g。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只,赤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昏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 10g、肉桂 15g、熟地黄 12g、山药 15g、山萸肉 12g、枸杞子12g、菟丝子 12g、鹿角胶 12g、当归 10g、杜仲 12g、党参 15g、黄芪 12g。
中医妇科病证辨证论治
脉沉弱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圣愈汤 定坤丹、同
补血益 合血安 仁乌鸡白凤
气止血 胶囊加 丸、乌鸡丸
减
等
健脾益 气,固 冲止血
固冲汤 加减
人参归脾丸、 益妇止血丸、 女金丸
补益肝 肾,固 冲止血
调肝汤 加减
鹿角胶,安 坤赞育丸, 全鹿丸等
瘀血阻 络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 活血祛 净,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瘀,温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经止血
逍遥散 加减
逍遥丸、调经丸、妇 科十味片
二、痛经★★
助阳暖宫,温经暖宫止痛。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
确定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黄,舌淡胖,苔薄白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肾虚证
月经先后不定,其色淡 黯,头晕耳鸣,腰膝酸 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益 气,养 血调经
固阴煎 加减
女金丸、乌鸡白凤丸、 参桂鹿茸丸
肝郁证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 疏肝解 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郁,和 血行不畅,胸胁、乳房、血调经 少腹胀痛,情志不舒, 心烦易怒,暖气食少, 时欲叹息。舌质淡红, 苔薄,脉弦
弱舌。淡暗,舌淡黯,苔薄作白,胀脉沉。细舌而弱紫。 黯或有瘀点,
坤灵丸,少腹逐瘀丸(脉颗粒弦) 涩。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月确经定阳先 治后法虚不、内定方,剂寒其应色用淡和经黯中,成期头药晕选或耳用经鸣,后腰膝小酸腹软,冷小便痛频,数,舌淡助,苔阳薄暖白,脉沉细温经汤 舌淡润,苔薄白,脉沉得迟。热痛减,经量少,经 宫,温 加减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来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也称“经行先期”、“经期超前”。
多以血热、气虚为主要病因,以气虚统摄无权或热邪迫血下行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8~g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2.月经量多、色鲜、质稠或量多、色淡、质稀。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经问期出血其特点为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少,持续时间不超过2~3天。
【辨证论治】(一)常见证治1.气虚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人参lOg(另煎),黄芪15g,甘草l0g,当归l0g,陈皮l0g,升麻l0g,柴胡l0g,白术15g。
2.阳盛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烦胸闷,面红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用丹皮l5g,地骨皮20g,白芍15g,熟地黄20g,青蒿15g,黄柏15g,茯苓l0g3.肝郁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丹皮l0g,炒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4.虚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加减。
药用生地黄30g,地骨皮l0g,玄参30g,麦门冬l5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
(二)针灸疗法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
血热加太冲、太溪;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归脾丸,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
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
益母八珍丸,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先期。
知柏地黄丸,用于虚热型月经先期。
妇科方剂精排版
《中医妇科学》方证整理月经病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1)血热证①阳盛实热证——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②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③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皆;解郁疏肝脾亦理,丹栀加入热能排。
(2)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所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月经过多(1)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3、月经延长(1)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海螵蛸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
(2)血热证——固经丸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板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3)气虚证——归脾汤加乌贼骨、棕榈炭、仙鹤草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月经后期(1)血实寒证——温经汤《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血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2)肾虚证——温胞饮温胞饮暖子宫寒,参术桂附巴戟天;山药杜芡补骨脂,心肾火衰服之痊。
(3)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4)气滞证——加味乌药汤加当归、川芎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5)痰湿证——六君子加归芎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汤加减”相关文档)共10张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六味地黄丸 加减
健固汤加减
更年安片、 更年宁心 胶囊、更 年乐片
龙凤宝胶 囊、蛾苓 丸、妇宁 康片
谢 谢!
鹿角胶,安 坤赞育丸, 全鹿丸等
瘀血阻 络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 净,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活血祛 瘀,温 经止血
逐瘀止 崩汤加 减
坤灵丸,少 腹逐瘀丸 (颗粒)
五、绝经前后诸症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
阴虚火 旺
补肾益 气,固 冲调经
固阴煎 加减
当归养血丸、固经丸、 六味地黄丸
肝经郁 热
经期提前,量多或少, 经色紫红,质稠有块, 经前乳房、胸胁胀满, 喜叹息。舌红,苔黄, 脉弦数。
疏肝解 郁,清 热调经
丹栀逍 遥散加 减
加味逍遥丸、妇科得 生丸
中医妇科病症的辨证论治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舌淡质稀,食少便溏,倦 经怠行乏或 力先,或精后神,萎经靡量,或面多色或晦少暗,色舌紫淡红,有苔块白,滑血,行脉不沉畅细,而胸迟胁。、乳房、少腹胀痛,情志不舒,心烦易怒,暖气食少,时欲叹息。 经女断金前 丸后、,乌头鸡晕白耳凤鸣丸,、腰参酸桂腿鹿软茸,丸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中人医参妇 归科脾病丸症、的益辨妇证止论血治丸、女金丸 月舌经淡提 暗前,,舌量淡少黯,色苔淡薄质白稀,,脉腰沉酸细腿而软弱,。头晕耳鸣,小便频数。 经断血前 非后时,而头下晕,耳量鸣多,如腰崩酸或膝淋软漓,不腹断冷,阴色坠淡,质形稀寒,肢神冷疲,体小倦便,频气数短或懒失言禁,,不带思下饮量食多,,四月肢经不不温调,, 或量面多浮或肢少肿,舌面淡黄质,稀舌,淡食胖少,便苔溏薄,白倦, 怠脉乏缓力 弱,。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鹿定角坤胶 丹,、安同坤仁赞乌育鸡丸白,凤全丸鹿、丸乌等鸡丸等 经当血归非 养时血而丸下、,固出经血丸量、多六,味淋地漓黄不丸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色晦暗,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 经更血年非 安时片而、下更,年量宁多心如胶崩囊或、淋更漓年不乐断片,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黄,舌淡胖,苔薄白, 脉加缓味弱 逍。遥丸、妇科得生丸 经确断定前 治后法,、头方晕剂耳应鸣用,和腰中酸成膝药软选,用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舌淡质稀,食少便溏,倦 怠经乏断力 前,后精,神头萎晕靡耳,鸣面,色腰晦酸暗腿,软舌,淡烘,热苔汗白出滑,,五脉心沉烦细热而,迟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经淡行暗 或,先舌或淡后黯,,经苔量薄或白多,或脉少沉,细色而紫弱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情志不舒,心烦易怒,暖气食少,时欲叹息。 定经坤血丹 非、时同而仁下乌,鸡出白血凤量丸多、,乌淋鸡漓丸不等尽,色淡质稀,两目干涩,腰酸膝软,面色晦暗,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 当确归定养 治血法丸、、方固剂经应丸用、和六中味成地药黄选丸用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舌淡质稀,食少便溏,倦 怠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中医妇科诊疗常规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来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也称“经行先期”、“经期超前”。
多以血热、气虚为主要病因,以气虚统摄无权或热邪迫血下行为主要病机。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8~g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2.月经量多、色鲜、质稠或量多、色淡、质稀。
3.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二)类证鉴别经问期出血其特点为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血,量少,持续时间不超过2~3天。
【辨证论治】(一)常见证治1.气虚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心悸气短,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人参lOg(另煎),黄芪15g,甘草l0g,当归l0g,陈皮l0g,升麻l0g,柴胡l0g,白术15g。
2.阳盛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伴心烦胸闷,面红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用丹皮l5g,地骨皮20g,白芍15g,熟地黄20g,青蒿15g,黄柏15g,茯苓l0g3.肝郁血热证候经期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或少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丹皮l0g,炒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
4.虚热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加减。
药用生地黄30g,地骨皮l0g,玄参30g,麦门冬l5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
(二)针灸疗法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
血热加太冲、太溪;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归脾丸,用于气虚型月经先期。
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
益母八珍丸,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先期。
妇科专病中药疗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妇科专病中药疗法:尿感1号——清淋汤基本方:炙龟板15 g、虫草1 g 、车前子10 g、扁蓄10 g、黄柏10 g、连翘10 g、生白芍15 g、甘草梢5 g、金钱草10 g、木通3 g随症加:瞿麦10 g、滑石10 g、白茅根15 g益母汤基本方:虫草1 g、红花10g、桃仁10g、益母草15g、生地炭10g、黄芪10g、随症加:当归10g、川芎5g、甘草5g调经1号——理气调经汤基本方:沉香10 g、桃仁10 g、木香10 g、红花10 g、黄柏10 g、益母草10 g、桔红10 g、当归10 g、连翘10 g、麦冬10 g、随症加:紫苑10 g、赤芍10 g、制香附10 g、栀子10 g、丹参10 g调经2号——补气调经汤基本方:艾叶15g、党参10g、黄芪20g、地榆10g、茜草10g、炒五灵脂10g、制山萸肉10 g、炮甲10 g、阿胶10 g、随症加:生地10 g、炒白术10 g、覆盆子10 g、补骨脂10 g、金樱子10 g调节器经3号——补肾汤基本方:鹿角胶10 g、熟地10 g、羌活5 g、山药10 g、仙茅10g、益母草10 g、仙灵牌10 g、虫草0.7 g、随症加:制延胡索10 g、炒五灵脂10 g、当归10 g、炒白芍10 g、菟丝子10 g 痛经2号——活化汤基本方: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5 g、白芍15 g、桃仁15 g、红花10 g、薄荷10 g、沉香10 g随症加:制延胡索10 g、炒五灵脂10 g、丹皮10 g、灸内金10 g、炙龟板10 g、制香附10 g、炒枳壳10 g宫颈1号——清解汤基本方:砂仁3g、乳香10g、蜂房10g、炒苍术10g、白冠花10g、土茯苓20 g、野菊花10 g、五倍子10 g、龙葵10 g、虫草0.5 g、乌药5 g随症加:灸鳖甲10 g、柳根10 g、黄柏10 g、知母10 g、生甘草5 g盆腔炎1号——清盆汤基本方:柴胡10 g、当归10 g、制乳香10 g、败酱草10 g、菖蒲10 g、制没药10 g、灸鳖甲15 g、炮甲10 g、黄芩10 g、党参10 g、三七10g 随症加:三棱10 g、莪术10 g、炒五灵脂10 g、炒川楝子10 g、制香附10 g 盆腔炎2号——清腔汤基本方:鳖甲10 g、虫草1 g、桑寄生10 g、琥珀10 g、黄芪10 g、银花10 g、桔梗10 g、红藤10 g、益母草:15 g、川楝子10 g、菟丝子10 g随症加:连翘10 g、升麻10 g、党参10 g二、妇科中药灌肠方:I号方:主治慢性结肠、盆腔炎当归20g桃仁20g车前草20g厚朴20g败酱草20g茯苓20g白术20g炒菜菔子20g大黄20g(后下)II号方主治盆腔炎、附件炎败酱草20g旱莲草20g红藤20g当归10g马齿苋20g川芎15g甲片10g丹参20g柴胡15g元胡15g香附15gIII号方: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当归15g川芎10g党参15g白芍15g桂枝10g莪术15g二陵15g丹皮10g牛膝15g甲片20g香附15g益母草20g元胡10g木香10g中药口服方:用法:口服,一日两次禁忌:海鲜及刺激性食物主治慢性附件炎中药方:云茯苓15g桂枝5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败酱草30g红藤30g鸭跖草10g金铃子10g元胡素15g怀牛膝10g柴胡5g如有肿块/积液可加入:皂角刺20g石见穿20 穿山甲10g泽泻10g如有大便干燥可加入:生大黄10g如有腰酸、腰痛可加入;川断肉15g枸杞15g杜仲15g主治外阴瘙痒、外阴白斑中药方:蛇床子30g野菊花30g土茯苓15g紫地丁20g苦参10g生百部30g土橘皮15g细辛5g枯矾15g冰片5g(后下)一疗程七付;炮制方法为多放水烧开,第一剂30分,再放水20分,混合后防在一起,然后把冰片加入,第一洗15分钟(加温)主治不孕症:1.孕育I号方:云茯苓15g生地15g怀牛膝10g路路通10g公丁香3g制黄精15g仙灵脾(淫羊合)15g麦冬10g仙茅10g石楠叶10g苁蓉10g(加服乌鸡白风丸一粒)一个疗程7付月经后开始吃2.孕育II号方:白茯苓10g生地10g熟地10g仙灵脾15g仙茅10g鹿角露10g女贞子10g紫石英15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一个疗程8付)如患者有结核病,可用下面中药方加入孕育I号方丹参15g灸百部15g王不留行10g鱼腥草15g功劳叶15g夏枯草15g主治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及尿道感染后遗症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排毒、活血化淤、滋阴补肾鱼腥草20g凤尾草10g土茯苓20g车前子25g草解20g川梀子15g漏芦10g莪术15g益母草20g丹参20g肉苁蓉25g麦冬20g女贞子10g生甘草15g主治慢性盆腔炎功能:清热解毒、祛温消炎胡柴15g黄芩15g太子参15g甘草10g当归15g元参15g银花15g连翘15g米仁15g泽泻15g泽兰15g败酱草15g红枣15g地鳖虫10g川梀子15g独活15g徐长卿15g三、不孕不育科中药疗法:助孕1号——桃红四物汤加味基本方: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熟地15 g、川芎10 g、酒白芍5 g、制山萸肉15 g、炮甲10 g、制附子10 g、月季花10 g、制半夏10 g 随症加:肉桂3 g、柴胡10 g、玫瑰花10 g、炒苍术10 g、陈皮10 g助孕2号——二至左归汤基本方:当紧10 g、山药10 g、菟丝子15 g、鸡血藤15 g、制保首乌15 g、生地10 g、制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制山萸肉15g、虫草0.5 g、太子参10 g、锁阳10 g、路路通10 g、枸杞子10 g、炒留行子10 g、随症加:黄精10 g、肉苁蓉10g、仙灵牌10g、炙龟板10 g、丹参10、赤芍10 g、制香附10 g孕A—1号——四五汤基本方:当归15g、熟地15g、炒白芍15g、川芎10g、菟丝子20g、枸杞子15 g、炒车前子10 g、制五味子15 g、覆盆子15 g、虫草0.5 g随症加:附子10 g、附子10 g、肉桂3 g、黄芪10 g、党参10 g孕A—2号——调肾汤基本方:熟地15g、制首乌15g、菟子15g、肉苁蓉10g、仙茅15 g、仙灵牌15 g、制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枸杞子10 g、川断20 g、山药15 g、当归15 g、阿胶15 g、人参10 g、西洋参3 g随症加:地榆炭10 g、茜草炭10 g、生地炭10 g、炒杜仲10 g、鸡血藤10 g、川牛膝10 g、桃仁10 g、制乳没各10 g育精续子0号——五子衍宗丸加减基本方:菟丝子20 g、枸杞子15 g、炒车前子9 g、瞿麦10 g、红花10 g、木瓜10 g、制王味子15 g、覆盆子15 g、西洋参10 g随症加:土茯苓10 g、萆解10 g、炒蒲黄10 g、鸡血藤10 g、丹参10 g、三七粉3 g分次冲服育精续子1号——赞育丹加减基本方:生熟地各10 g、制首乌30 g、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淫羊藿30 g、蛇床子15 g、炙黄芪30 g、枸杞子15 g、菟丝子20 g、制黄精20 g、韭菜子20 g、桑螵蛸15 g、制女贞子20 g、西洋参5 g、随症加:土茯苓10g、炒薏苡仁10g、萆解10g、黄柏10g、丹参10g、红花10 g 育精续子2号——八珍汤加珠基本方:熟地10 g、枸杞10 g、制附子10 g、炒杜仲10 g、当归10 g、炒白芍10 g、炒白术10 g、川芎5 g、茯苓10g、西洋参10 g、炙甘草10 g 随症加:山茱萸10g、菟丝子10g、黄柏10g、炒苍术10g、炒车前子10g、泽泻10g育精续子3号——桃红通精煎基本方: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20 g、生地20 g、川芎5 g、赤芍15g、丹参15 g、莪术15g、川牛膝15g、柴胡5g、郁金10 g、黄芪20 g、路路通10 g、水蛭10g、炮甲10g、炒蒲黄10g、制山萸肉10g、炒苍术5g、萆解10 g、随症加:制香附10 g、枳实10 g、半夏10 g、茯苓10 g、胆南星5 g、炒车前子10 g、黄柏5 g、育精续子4号——萆解渗湿汤基本方:萆解12 g、制山萸肉10 g、黄柏10 g、柴胡10 g、牡丹皮10 g、制大黄10 g、知母10 g、炮甲10 g、紫河车10 g、炒王不留行10 g随症加:川芎10 g、红花10 g、红花10 g、赤芍路路通10 g、鸡血藤10 g、炒橘核10 g免疫性不育II号——抗体转阴方基本方:山芋12 g、枸杞子12 g、黄精12 g、山药12 g、山药12 g、知母10 g、茯苓10 g、生鳖甲30 g、生牡蛎30 g、碧玉散15 g、首乌10 g、菟丝子10 g、瘪桃干15 g、紫河车10 g随症加:生熟地1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四、乳腺科常用专病方新方名乳腺病1号-破气散结汤基本方:柴胡10 g、当归10 g、丹参15 g、制半夏10g、昆布30 g、西洋参5 g、鹿角霜15 g、灸鳖甲10 g、随症加:莪术10 g、三棱10 g、橘叶10 g、海藻10 g、生牡蛎20 g乳腺病2号-化痰散结汤基本方:柴胡10g、丹参15g、仙茅10g、灸鳖甲15g、山慈茹6g、浙贝母10 g、鹿角霜15 g、沉香5 g、随症加:仙灵脾10 g、巴戟天10 g、海藻10 g、昆布10 g、制香附10 g、当归10 g、丹皮10 g、小叶增生3A-理气散结汤基本方:仙灵脾30 g、丹参30 g、桃仁15 g、生牡蛎30 g、生麦芽30 g、天仙藤15 g、生莲房15 g、鹿角片15 g、山慈姑15 g、沉香5 g随症加:青皮10 g、炒川楝子10 g、制元胡10 g、生山楂10 g、加三棱10 g、莪术10 g、通草10 g乳增宁1号-乳增宁汤基本方:当归15 g、生地15 g、川芎9 g、赤芍15 g、炮甲珠9 g、荔枝核15 g、夏枯草20 g、沉香10 g、随症加:川楝子10 g、莪术10 g、枳壳10 g、郁金10 g、炒白芍10 g、全瓜篓10 g、元胡10 g、柴胡10 g、木香10 g乳增宁2号-乳消增汤基本方:当归15 g、生地15 g、川芎10 g、赤芍15 g、莪术15 g、炒枳壳15 g、山慈姑10 g、沉香10 g随症加:红花10 g、灸鳖甲10 g、炒白芍10 g、荔枝核10 g、炮甲珠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以小腹痛为主或疼痛放射至腰骶,甚至昏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称为痛经或行经腹痛。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妇科疾病 (1)一、月经先期病 (1)(一)辨症治疗 (1)1、气不摄血证 (1)2、血热内扰证 (1)(二)成药验方 (2)(三)其他治法 (2)二、月经后期病 (2)(一)辨证治疗 (2)1、血寒凝滞证 (2)2、肝血亏(损)虚证 (2)3、肝气郁滞证 (3)(二)成药验方 (3)(三)其他治法 (3)三、月经先后无定期病:(BFY030) (3)(一)辨证治疗 (3)1、肝气郁滞证:(ZZGVl2) (3)2、肾气不足证:(ZZSVIO) (4)(二)成药验方 (4)(三)其他治法 (4)四、月经过多病:(BFY040) (4)(一)辨证治疗 (5)1、气不摄血证:(zYvxco) (5)2、血热内扰证:(ZYXR20) (5)3、瘀滞胞宫证:(ZYX240) (5)(二)成药验方 (5)(三)其他治法 (6)五、月经过少病:(BFY050) (6)(一)辨证治疗 (6)1、肝血亏虚证:(ZZGX20) (6)2、肾阳亏虚证;(ZZSA20) (6)3、瘀滞胞宫证:(ZYX240) (7)4、痰湿阻滞证:(ZYTM60) (7)(二)成药验方 (7)六、经期延长病:(BFY060) (7)(一)辨证治疗 (8)1、瘀滞胞宫证:(ZYX240) ’ (8)2、阴虚血热证:(ZYYXB0) (8)3、气不摄血证:(ZYVRC0) (8)4、湿热下注证:(ZBMRD0) (8)(二)成药验方 (9)七、痛经病:(BFY070) (9)(一)辨证治疗 (9)l、气血瘀滞证:(ZYVXA0) (9)3、肝郁湿热证:(ZZGMl0) (10)4、气血亏虚证:(ZYVX20) (10)5、肝肾亏损证:(ZZGS11) (10)(二)成药验方 (10)(三)其他治法 (11)八、闭经病:(BFY090) (11)(一)辨证治疗 (11)1、肾气不足证:(ZZSVl0) (11)2、气血亏虚证:(ZYVX20) (11)3、痰湿阻滞证:(ZYTM60) (12)4、阴虚内热证:(ZYYRl0) (12)5、血寒凝滞证:(ZYXHl0) (12)6、血瘀气滞证:(ZYXV40) (12)(二)成药验方 (13)(三)其他治法 (13)九、崩漏病:(BFYl00) (13)(一)辨证治疗 (13)1、血热内扰证:(ZYXR20) (13)2、气不摄血证:(zYVXC0) (14)3、肾阳亏虚证:(ZZSA20) (14)4、肾阴亏虚证:(zZSY20) (14)(二)成药验方 (15)(三)其他治法 (15)1、针灸: (15)2、西药:适用于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15)十、经行乳房胀痛病:(BFYllO) (16)(一)辨证治疗 (16)1、肝气郁滞证:(zZGVl2) (16)2、肝郁肾虚证:(ZZGS50) 。
(16)(二)成药验方 (16)(三)其他治法 (17)十一、经行发热病:(BFYl20) (17)(一)辨证治疗 (17)1、阴虚内热证:(ZYYRl0) (17)2、气血亏虚证:(ZY’VX20) (17)3、营卫不和证:(ZVV290) (18)4、瘀热内郁证:(ZYXRA0) (18)(二)成药验方 (18)(三)其他治法. (18)1、食疗: (18)十二、经行头痛病:(BFYl30) (18)(一)辨证治疗 (19)1、气血痰滞证:(ZYVXA 0) - (19)3、肝火旺盛证:(ZZGU12) (19)(二)成药验方 (19)(三)其他治法 (20)十三、经行身痛病:(BFYl50) (20)(一)辨证治疗 (20)1、气血亏虚证:(ZYVX20) ’ (20)2、寒湿凝滞证:(ZBHMl0) (20)(二)成药验方 (21)十四、经行泄泻病:(BFYl90) (21)(一)辨证治疗 (21)1、肝郁脾虚证:(ZZGPDO) (21)2、肾阳亏虚证:(ZZSA20) (21)(二)成药验方 (22)(三)其他治法 (22)十五、经行吐衄病:(BFYl80) (22)(一)辨证治疗 (22)1、肝郁化火证:(ZZGU80) (22)2、阴虚肺热证:(ZYYFl0) (23)3、胃热炽盛证:(ZZPR60) (23)(二)成药验方 (23)十六、经行口糜病:(BFYl60) (23)(一)辨证治疗 (24)1、阴虚火旺证:(ZYYU30) (24)2、胃热炽盛证;(ZZPR60) (24)(二)成药验方 (24)(三)其他治法 (24)十七、绝经前后诸症:(BFY220) (25)(一)辨证治疗 (25)1、肝肾阴虚证:(zzGs40) (25)2、肾阳亏虚证:(ZZSA20) (25)(二)成药验方 (26)(三)其他治法 (26)十八、带下病:(BFD010) , (26)(一)辨证治疗 (27)1、脾虚湿困证:(zZPM30) , (27)2、肾阴亏虚证:(ZZSY20) (27)3、肾阳亏虚证;(ZZSA20) (27)4、湿热下注证:(ZBMRD0) (27)(二)成药验方 (28)(三)其他治法 (28)十九、妊娠恶阻病:(BFR010) (28)(一)辨证治疗- (29)1、肝胃不和证:(ZZGP80) 、 (29)3、痰湿阻滞证:(ZYTM60) (29)4、气阴两虚证:(ZYVY30) (29)(一)成药验方 (29)(三)其他治法 (30)二十、胎漏病:(BFR030)胎动不安病:(BFR040) (30)(一)辨证治疗 (30)1、肾气不足证:(ZZSVl0) (30)2、气血亏虚证:(ZYVX20) (31)3、血热内扰证:(ZYXR20) (31)4、外伤损络证:(ZBwJlO) (31)(二)成药验方 (31)(三)其他治法 (32)二十一、滑胎病:(BFR050) (32)(一)辨证治疗 (32)1、脾肾两虚证:(ZZPS40) (32)2、气血亏虚证:(ZYVX20) (32)3、阴虚内热证:(ZYYR:to) . (33)(二)成药验方 (33)二十二、子肿病:(BFRogO) (33)(一)辨证治疗 (33)1、脾虚湿困证:(zZPM30) (33)2、肾阳亏虚证:(ZZSA20) (34)3、肝气郁滞证:(ZZGVl2) (34)(二)成药验方 (34)(三)其他治法 (34)二十三、子淋病:(BFRl60) (34)(一)辨证治疗 (35)1、膀胱湿热证:(ZZSM20) (35)2、阴虚内热证:(ZYYRl0) (35)(二)成药验方 (35)(三)其他治法 (36)二十四、转胞病:(BFRl70) (36)(一)辨证治疗 (36)1、脾虚气陷证:(ZZPV40) (36)2、肾阳亏虚证:(ZZSA20) (36)(二)成药验方 (36)(三)其它治法 (37)二十五、产后血崩病:(BFC011) (37)(一)辨证治疗 (37)1、气不摄血证:(zYVXCO) (37)2、气血瘀滞证:(ZYVXA0) (37)3、血热内扰证:(ZYXR20) (38)(二)成药验方 (38)(三)其他治法 (38)二十六、产后恶露不绝病:(BFC040) (38)(一)辨证治疗 (39)1、脾虚气陷证:(ZZPV40) (39)2、血热内扰证:(ZYXRz0) ’ (39)3、气滞血瘀证:(ZYVXK0) (39)(二)成药验方 (40)(三)其他治法 (40)二十七、产后大便难病:(BFC060) (40)(一)辨证治疗 (40)1、血虚津亏证:(ZYXJA0) (40)2、阴虚内热证:(ZYYRl0) (40)3、脾虚气陷证:(ZZPV40) (41)(二)成药验方 (41)(三)其他治法 (41)二十八、产后感染发热病:(BFC081) (41)(一)辨证治疗 (42)1、热毒炽盛证;(ZBRDl0) (42)2、气血瘀滞病:(ZYVXAO) (42)(二)成药验方 (42)(三)其他治法 (43)二十九、产后自汗、盗汗病:(BFC091) (43)(一)辨证治疗 (43)1、肺卫气虚证:(ZZF041) (43)(二)成药验方 (44)(三)其他治法 (44)三十、产后缺乳病:(BFCll0) (44)(一)辨证治疗 (44)1、气血亏虚证:(ZYVX20) (44)2、肝气郁滞证:(zzGvl2) (44)(三)其他治法 (45)三十一、产后乳汁自出病:(BFCl20) (45)(一)辨证治疗 (45)1、气血亏虚证:(ZYVX20) (45)2、肝部化火证:(ZZGU80) (46)(二)成药验方 (46)(三)其他治法 (46)三十二、阴挺病:(BFZ020) (46)(一)辨证治疗 (47)l、脾虚气陷证:(ZZPV40) (47)2、肾阳亏虚证:(zZSA20) , (47)3、湿热下注证:(ZBMRI00)、 (47)(二)成药验方 (47)(三)其他治法 (48)三十三、不孕病:(BFZ040) (48)(一)辨证治疗 (48)1、肾阳亏虚证:(ZZSA20) (48)2、肾阴亏虚证:(ZzsY20) (49)3、痰湿内阻证:ZYTM30) (49)4、肝气郁滞证:(ZZGVl 2) (49)5、瘀滞胞宫证:(ZYX240) (49)(二)成药验方 (50)(三)其他治法 (50)第三章妇科疾病一、月经先期病月经先期第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
(一)辨症治疗1、气不摄血证主症: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党参15 黄芪15 炙甘草6 当归身10 陈皮10升麻10 柴胡6 白术15若兼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此系心脾两虚,治宜补气摄血,养益心脾。
上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茯神10克,枣仁10克,远志6克,桂圆肉15克,生姜3克,大枣3克,补益心脾。
若兼月经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腰骶酸痛,或溲多便溏,舌淡而嫩,为脾肾气虚,治宜脾肾双补,上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鹿角霜15克,菟丝子15克,杜仲12克,川断12克,枸杞子15克,温肾阳益精气。
2、血热内扰证主症: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干,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丹皮10 地骨皮10 白芍15 熟地15 青蒿10黄柏10 茯苓12若经量多可上方去茯苓,加炒地榆10,炒槐花10,旱莲草24,清热凉血止血。
若情怀不悦,性躁易恕,致肝郁化火的月经先期,证见:月经先期,色红,经行不畅,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胸闷腹胀,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舒肝清热,凉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丹皮10,炒栀子10、当归10、白芍15、柴胡6、白术10、茯苓12、炙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