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 教案
景观生态学第五章
物质的运动通过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完成。扩散是与空间异质性相联系的具有普遍性
的作用力,是一种低能耗过程。基本动力之一。 质量流/重力(mass flow):是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携带运动(locomotion),指动物和人在景观中的活动对能量、物质与生物体在 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形成高度集聚的分布格局。
物。
通过树篱中臭鼬和林地内臭鼬的比较表明,它们喜欢生活在少数树木的开阔景 观地区,多是林地边缘和树篱
LANDSCAPE ECOLOGY
5. 植物流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 • • • 散布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种子散布方式和距离与该种在演替中的地位和生活史对策有关。 散布按距离可分为:长距离散布(景观之间)和短距离散布(景观内)。
LANDSCAPE ECOLOGY
四、景观的一般功能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 1. 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能够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 总初级生产力( G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全 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 净初级生产力( NPP):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 量,是从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净吸收或净排放被称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 NEP):NPP 和土壤呼吸的差值。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第5章景观生态学
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引起的,景观要完成一定的功能也是通过生态
流完成的。 景观生态过程 生态流
景观要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功能
城市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景观功能
内容提要
景观生态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景观要素间的空气流、水流、土壤流 景观要素间的物种流 景观的一般功能
圆面
缓面
陡面
当层流流经以上3种防护林后,会有以下结果: ① 层流流经3种防护林带后,在下风方面距离相等处,风 速可降低50%~70%。 ② 圆面的防护林带,风速下降的幅度比较小,但其防风距 离比其他两种要长(为30倍树高,其他两种约为25倍树高), 并且保持层流的效果好,湍流最小,因此防风效果最佳。 ③ 缓面或陡面的林带,在背风面都会形成湍流,有时可使 风速达到110%。
三、媒介物
景观中各种流能够发生和实现,主要依靠以下五种媒介物:
(1)风(空气流):可以携带热量、水分、空气中的尘埃、烟、 污染物、种子、声音、孢子、病毒、小昆虫等。
(2)水(水流):可以运输各种矿物营养物质、种子、昆虫、 污泥、肥料和有毒物质。 (3)飞翔的动物(鸟类、蜂类、蝴蝶、蝙蝠等):携带花粉、 种子、孢子、昆虫等。 (4)地面动物(各种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通过其表面的接 触和内脏传播种子。 (5)人:不仅靠直接接触而粘附或因吃食而从粪便中排出,并 且可采用各种容器和运输工具来运输,其规模可达到很大。
当层流流经缓坡山丘时,层流会沿着坡面缓缓升高,越过山丘。 这时,山丘可起流线体的作用,而经过山丘后的气流仍保留原有的 状态,但在越过山丘后的一段距离内,风的速度有明显的减少。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尺度、过程、空间异质性、生态学干扰、景观分类、斑块、廊道、基底等基本概念以及景观等级结构、景观渗透、复合种群、源汇系统等基本理论。
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掌握景观格局、景观尺度和景观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
并结合野外考察领会、掌握景观评估、景观保护、景观管理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1. 景观的地理学、美学概念2. 景观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景观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的的概念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第四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 3个研究方向2. 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 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特点及当前研究热点。
本章重点、难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耗散结构和自组织2. 时空尺度和空间异质性3. 等级结构系统4. 渗透理论5. 复合种群理论6. 源-汇模型7. 岛屿生物地理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系统整体性2. 尺度性3. 生态流及其空间再分配4. 结构镶嵌性5. 文化性6. 人类主导性7. 多重价值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尺度效应以及生态交错带等基本原理和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第一节地质地貌因素1. 地貌营力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第二节气候因素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2. 气候与景观特征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第三节土壤因素1. 土壤及土壤分类2. 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3. 土壤的景观意义•第四节植被因素1. 植被类型2.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第五节干扰1. 干扰的概念和类型2. 干扰状况3. 干扰的景观意义习题要点:景观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植被及干扰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景观生态学Chapter 5 景观生态流
2 媒介物和力
媒介物(景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 (1)风:携带水分、灰尘、雪、种子、小昆虫、热量等;
(2)水:包括雨水、冰、地表径流、地下水、河流、洪水等, 能够携带的物质与风的作用效果相似;
如:树篱是臭鼬的通道,大河是赤狐的障碍屏障等。
2、动物在景观中的特征
3 巢区的形状通常是拉长的,有时是线条状的。 如:赤狐巢区间一般存在障碍物(如小河流、沼泽等)。
4 景观中不寻常的特征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如:沙漠中的绿洲,对沙漠动物狼来说就是水源。
3、植物的运动的三种模式
1) 植物种的边界在短期发生移动,由于环境条件的周期 性变化引起。如:降雨
影响植物传播的因素?
2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
3) 种子散布方式和距离:主要与该种在演替中的地位 和生活史对策有关。
先锋树种(r对策): 多靠风或水散布,距离远(杨树);
顶级群落种(k对策): 一般种子重,多靠动物、重力散布,散布距离近
(红松)。
练习题
1. 简述景观流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2. 阐述不同景观元素对景观流的作用机制。 3.举例说明。
2)疏散运动
臭鼬
动物个体离开出生的巢区到达一个新的巢区的运动,
新巢区距老巢一般很远,近成年动物离开父母到新巢区筑
巢。疏散运动可扩展到某一物种的分布范围。例如:鸟
1、动物的运动
3 )迁徙
动物在不同季节利用的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典型例子:鸟类在冷暖地区的运动; 垂直迁徙:动物在山地高海拔和低海拔间的迁徙。 例:鸟类夏季在高海拔地区繁殖,冬季到低海拔越冬; 欧洲山羊夏季在高山植被觅食,冬季到低海拔草地越冬。
景观生态学——专题五ppt课件
A=f(R、K、L、S、C、P) A-土壤侵蚀 R-降水程度 K-土壤侵蚀因子 L-坡长 S-坡度 C-植被覆盖 P-治理因子
28
土壤侵蚀将产生严重的后果:①冲走坡地土壤, 使其变薄最后甚至变成裸岩(这时不能更新森 林),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甚至成为 不毛之地。②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 这些立地变得更加肥沃(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 角洲等下游的土地十分肥沃)。③易使沉积物淤 积于河床中,使河水水位增高,淤积于水库中则 使水库有效库容量减少。这样势必增加洪水的潜 在危险,降低了水库的调洪能力。
18
第一种类型(紧密结构) 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 其它为树高的25倍,所以第一种防风最佳。障碍物的 穿透性也影响空气的流动。
密实的屏障(如密林带)产生严重湍流;孔隙多的 屏障可以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孔隙大 的林带防风距离长,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 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在北美分布很广,美国的伊利诺斯州臭鼬的巢穴 多沿树篱构筑,树篱处的积雪到春天才融化,只有 极少数臭鼬的活动范围超过巢穴附近1000米。说明 它们的穴区一般在1千米平方之内,他们的往返距 离随季变化,春天繁殖季节之后,雄臭鼬跑的更远, 主要吃树篱上的小动物。夏季在窝附近活动,可能 此时食物丰富不需远行,秋季降雪之前主要沿树篱 运动。
上述气流原理广泛地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和土地 管理之中
19
(2)声音: 声音传播及其能量和热量消散方式多种多样,而
且在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求偶动物和飞机场附近的 居民对声音传播的重要性都很清楚。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
第1节 景观生态流
1.2 景观生态流的类型 ⑶养分流 景观中的养分流主要伴随着水流和土壤侵蚀而发生 水流携带的养分流: 水流携带的养分分为二大类:颗粒、溶解物。其中:颗粒物质成分主 要是土壤黏粒、种子、动植物腐败残体、细菌等,颗粒养分主要沿地 表径流运动;溶解物主要是腐殖酸、无机盐等,溶解物的流动路线主 要沿土壤水流迁移 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流: 土壤产生侵蚀后,侵蚀养分物质主要沿地表径流迁移,养分物质空间 重新再分配
第1节 景观生态流
1.2 景观生态流的类型 ⑵水流 水流是景观要素中最为活跃的物质流,伴随着水流,其它物质亦在迁 移流动。景观层次的水流,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土壤水流、土壤移流动。景观层次的水流,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土壤水流、土壤植物水流。水流是重要的景观生态流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在运行过程中,携带物质(主要是土壤养分、种 子、植物残体等),使物质在空间重新分配,增加景观异质性 土壤水流:土壤中水分在下渗、层流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迁移;土 壤水流为江河湖沼和地下水补给水分 土壤土壤-植物水流:植物在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形成土壤(水毛 细管水) → 植物生理水→植物蒸腾 植物生理水→
第1节 景观生态流
1.2 景观生态流的类型 ⑷动物流 动物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散布、迁徙 动物的分布格局: 景观多样性:大多数动物生存,要求一种以上的景观要素。 动物个体越大,要求的景观多样性越高 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取决于廊道类型和动物种类: 举例:生境廊道、构建物廊道;窄廊道、宽廊道等
第1节 景观生态流
第3节 景观功能
3.3 景观的生态功能 保全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调节水循环、减缓旱涝灾害 保持和改善土壤 净化环境 (1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每年净化水源、净化空气的经济价值 (1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每年净化水源、净化空气的经济价值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生态教案
第五章景观⽣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态教案第五章景观⽣态流与景观功能教学⽬的和要求掌握景观的主要⽣态过程及其动⼒机制掌握景观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景观的主要⽣态学过程。
第⼀节景观过程主要掌握景观的主要⽣态学过程第⼀节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动⼒与运动机制:1.1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扩散:随机分布格局重⼒:⾼度聚集的分布格局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度集中,形成⾼度聚集的分布格局第⼀节景观过程2. 媒介物风:物质流(风),⾼压→低压⽔:⾼处→低处;重⼒差重⼒:滑坡、泥⽯流、塌崩等动物⼈第⼀节景观过程3. 运动格局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扩张和散布第⼆节景观⽣态流(Ecology flow )⼀、空⽓流1. 空⽓流的动⼒⼤⽓的⽔平运动就是风。
太阳辐射驱使地表⽓温上升, 这是风的根本动⼒。
空⽓受热上升在近地⾯形成低压, 冷空⽓补充过来就是风, 这是风的直接动⼒。
?由于地球的⾃转运动产⽣地转偏向⼒, 这是风的间接动⼒2. 空⽓流的⽣态学效应空⽓的流动, 是物质⽓态循环的主要动⼒⽔分带来降⽔:导致⼲旱:⼲旱风热量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逆温层(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1.逆温现象: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风的天⽓⾥,在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定⾼度之后,就向⽔平⽅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阴沉,太阳⽆光,压得⼈透不过⽓来,同时也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味。
⾝体抵抗能⼒较差的⼈,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般情况下,在低层⼤⽓中,通常⽓温是随⾼度的增加⽽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温随⾼度的增加⽽升⾼,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通常出现於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约⼏百⾄千馀公⾥左右。
在逆温层中,较暖⽽轻的空⽓位于较冷⽽重的空⽓上⾯,形成⼀种极其稳定的空⽓层,就象⼀个锅盖⼀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的对流运动逆温层的危害:逆温层能阻碍空⽓的垂直运动;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都趋於稳定,对流不易发⽣;因此,⼀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风⼒微弱;空⽓中的悬浮颗粒物、⼤量烟尘、⽔汽等聚集在逆温层下⾯,聚积⽽使空⽓的能见度变差,也易造成⼤⽓污染,空⽓的质量变得恶劣由于近地层空⽓中的⽔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体,上天⽆路,⼈地⽆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的空⽓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烦,更严重的是,使空⽓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污染,给⼈们的⽣命财产和健康带来危害。
景观生态学教案ppt
*网络(network):是指一个相互连接的廊道系统。
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点 1)宏观学科特色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生物圈(全球) *主要研究层次: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 *学科特色:宏观生态学研究 *认识论特点:整体论途径 *问题切入点:格局与过程 *传统学科的涉及范畴: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资源学等 *问题解析角度选择:时间+空间
3.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Zev Naveh等,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李团胜 等译,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第一讲 景观生态学:概念及研究范畴
1. 景观(Landscape)
*Forman: 景观是指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 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表区域。
4)景观的界定原则
1)景观是一组生态系统的聚合体; 2)各生态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之间的生态流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互影响); 3)具有特定的气候和地貌类型特征; 4)具有特定的干扰和动态驱动机制。
干扰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 态变化过程的事件。干扰具有以下特点: 1)干扰是一种突发性非连续事件; 2)干扰一般对景观格局具有强烈改造作用; 3)干扰可能会中断景观中一些甚至全部生态过程; 4)干扰具有强烈尺度效应; 5)干扰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IALE第五次年会研讨专题
主题:科学与行动
16)城市景观与城市梯度 17)景观的长时限动力学与历史变化 18)自然干扰效应 19)农业景观问题 20)自然与农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21)土地利用规划 22)遥感数据应用
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 (2)
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了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作机制,掌握基本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1.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了解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作机制;3.熟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景观生态评估和设计。
课程内容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2 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健康评价原则;1.3 景观生态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景观生态系统2.1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2.2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及其生态效益; 2.3 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及其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景观生态规划3.1 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和内容; 3.2 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3.3 实例分析: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第四章:景观生态设计4.1 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4.2 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3 实例分析:景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五章:景观生态评估5.1 景观生态评估的概述和意义; 5.2 景观生态评估的基本过程; 5.3 实例分析:景观生态评估案例分析。
课程要求1.课前预习课件和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2.按时提交课后作业,作业包括阅读笔记、案例分析等,作业占总评成绩的40%;3.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一份景观生态规划或设计项目,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要求、方案设计、效益评估等,作品占总评成绩的60%。
参考书目1.张瑞梅. 景观生态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02.2.王健.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3.Costanza,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6630): 253-260.4.肖元波. 景观生态评估理论与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2.总结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旨在培养学生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复习课景观生态教案
复习课第一章需要复习的知识点•什么是景观?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200年前,著名德国地理学家von Humboldt提出了科学上的景观概念,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为景观生态学产生作了准备。
❖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Carl Troll 首次将景观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
❖同时,前苏联生态学家发展了生物地理群落学,其研究内容与欧洲早期的景观生态学相似,对欧洲景观生态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荷兰生态学家Zonneveld和以色列生态学家Naveh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论著,将欧洲景观生态学在二战后的发展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发展,标志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形成。
代表人物还有:Buchwald, Tuxen, Vink, Ruzika.❖N aveh在其很有影响的教科书中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
欧洲景观生态学强调整体论(holism)的思想,以及人类影响方面(human dimension)。
❖1981-1983年间,美国生态学家Forman通过一系列文章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引进到美国。
并提出了“斑块-廊道-本底”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需要回顾的知识点•景观结构1.景观结构: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景观功能(1). 调节功能: 气候调节,海岸保护与防洪,保持水土、防止侵蚀,固定生物能,人体废物的储存与循环,提供生物控制,移栖生境和动物繁殖场所,生物多样性保护.(2). 载体功能: 水产养殖,自然保护.(3). 生产功能: 食物或营养(食用植物和动物),建筑原材料,生物化学机质,能源(燃料、太阳能等),观赏资源(如黑珊瑚)(4). 信息功能: 美学信息,精神或伦理信息,历史信息,文化或艺术激励,科学或教育信息•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整理ppt
91
四、景观的文化功能
1.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
(1)自然景观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 (2)自然景观陶冶人的情操 (3)自然景观是人类学习的源泉
整理ppt
92
2.人文景观的文化功能
(1)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 (2)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3)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
局域环境对植物的适应性发生变化。
整理ppt
87
整理ppt
88
第二节 景观的一般功能
一、景观的生产功能 1.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
生产)
2.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粮食作物)生产力大
大提高
3.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 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 生物次级生产)
非生物生产(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生态交错带具有过滤或屏障的作用,对 各种物质和生物体起到扩散和滞缓的作用 ,对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起重要作用 。
整理ppt
51
整理ppt
52
(2)农业景观中的树篱、沟渠网络与水分 和养分的运动
树篱、沟渠等人工网络系统,除了对农 民来说界定地块范围的作用以外,又具有 较高的生态价值。
整理ppt
整理ppt
17
4、景观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距离
(1)运动方向 生态流的运动方向与景观要素的不同关
系,对景观的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整理ppt
18
上图为斑块的走向和内部-边缘比与主要作用力方
向的关系。
整理ppt
19
(2)运动的距离 直线距离:连接两点间的距离为直线距离,
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时间距离:把两点间运动速度最快的线路所
62
整理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景观的主要生态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掌握景观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景观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第一节景观过程主要掌握❖景观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第一节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1.1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随机分布格局☺重力: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高度集中,形成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第一节景观过程2. 媒介物➢风:物质流(风),高压→低压➢水:高处→低处;重力差➢重力:滑坡、泥石流、塌崩等➢动物➢人第一节景观过程3. 运动格局➢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扩张和散布第二节景观生态流(Ecology flow )一、空气流1. 空气流的动力➢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太阳辐射驱使地表气温上升, 这是风的根本动力。
☺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 冷空气补充过来就是风, 这是风的直接动力。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 这是风的间接动力2. 空气流的生态学效应☺空气的流动, 是物质气态循环的主要动力☺水分带来降水:导致干旱:干旱风☺热量☺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逆温层(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1.逆温现象:➢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无风的天气里,在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
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通常出现於对流层低层,厚度较薄,大约几百至千馀公里左右。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逆温层的危害:☞逆温层能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於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量烟尘、水汽等聚集在逆温层下面,聚积而使空气的能见度变差,也易造成大气污染,空气的质量变得恶劣❖由于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带来危害。
❖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
❖逆温层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辐射冷却;➢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的乱流混合;☞锋面上形成的逆温。
❖紧密结构:☺乔+亚乔+灌木+草=密林带;☺林带上下枝叶密集, 几乎没有透光孔隙;☺在林缘附近形成弱风区, 风速减速速度快;☺防风效果好, 距离短, 形成严重的湍流;☺防风距离短, 树高25倍范围之内。
❖疏通结构:☺乔木+灌木;☺透光孔隙上下均匀;☺树高的30倍范围内风速降低明显;☺防风效果次之,防风距离较远(30-35倍),综合效果好❖通风结构:☺孔隙多的屏障可以让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防风效果最差☺孔隙大的林带防风距离长(40倍处),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上述气流原理广泛地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和土地管理之中。
比如:飓风、污染等。
影响防风效果的因素❖树高:防风林带的防风效果与树高成比例❖林带方向与主风向的角度❖林带的结构二、水流❖1.景观内水流特点(1)下渗:土壤孔隙的大小(下渗率、过滤水中的物质)地下水或含水层(沙层、多孔岩石)(2)地表径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速度时,发生顺坡流动的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的速度大小与降雨特点,地形和植被有关2. 水流的物质成分❖悬浮颗粒❖细菌❖孢子❖种子❖朽叶碎片❖粘粒、粉粒溶解物3.水流的景观学意义❖物质运动☺土壤颗粒、污染物质、水分、灰尘、雪、种子、小昆虫、热量❖地质营力:侵蚀、搬运和沉积三、景观中的水分和养分运动4. 运动的形式与特征☺水平运动: 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垂直运动: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被植物吸收,经过蒸腾作用挥发至大气中,又经过降水或降尘进入土壤,或经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养分带入土壤中。
不同景观要素对水分和养分运动的影响:❖生态交错带对各种物质和生物体起到扩散和滞缓作用❖农业景观中的篱笆、沟渠网络可起到截留作用,调节水分和养分在农田景观中的流动。
❖岸边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可起到滞缓作用,调节入河洪峰量☺降低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截留径流中的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景观格局对径流、侵蚀和元素的迁移影响差异较大。
❖土壤流:土层表面和土壤内部的流不太明显,但十分重要。
一部分由风造成,大部分由水形成。
❖土壤流速的决定因素:☺水的输入量和时间☺土壤的结构,尤其是孔隙度☺土壤对水中携带物质的渗滤效果,包括土壤颗粒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土壤流携带物质分成两类:☺颗粒物质,如细菌、孢子、腐烂的泥沙树叶等;☺溶解性物质,如腐殖质、尿素、硝酸盐、可溶性盐等。
雨量大小对于颗粒物质与溶解性物质有很大的差异。
颗粒物质流和溶解物质流还有一个不同:颗粒物质流发生在土壤表面,而溶解物质流发生在土壤内。
水流侵蚀发生的三个因素:1 地表失去植被覆盖,更多的雨水冲刷2 失去腐殖质后,矿质土壤暴露在降雨中,形成冲沟3 植物根系死亡,土壤颗粒凝聚力下降A=f(R、K、L、S、C)A-土壤侵蚀;R-降水程度;K-土壤侵蚀因子;L-坡长;S-坡度;C-植被覆盖地表径流的后果❖使土壤变薄,生产力严重下降❖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汇积区的土壤更加深厚和肥沃❖侵蚀沉积物导致河床淤积,河流水位增高,水库淤积使水库库容减少,进而降低水库的泄洪机能,增加洪水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的危害空气流和土壤流有两种运动模式:☺连续运动,如:水流(遇湖除外)☺跳跃运动, 如:土壤流空气流和土壤流的两种运动形式的差别在于景观结构的异质性,异质性增强,则☺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关系越密切☺速度降低三、物种流1 物种流的运动特征物种流即动、植物穿越景观的运动。
三、物种流1.1 影响运动的两个因素☺取决于廊道、障碍和斑块等结构因素较同质的地区,流较稳定、连续;当物种从一景观进入另一景观时会发生变速或停顿。
例如:大草原上的牛羊,沙漠上的狼群☺取决于运动方向的景观元素是有利于运动还是障碍运动,所以分析物种运动,首先需要分析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和景观中的对比度。
例如:狐狸遇河,鹿遇森林:速度变快边界穿越频率 (Boundary crossing frequency):即物体在景观中运动时,单位长度上越过边界的数量。
反映景观的连通性。
1.2 动、植物的运动类型同样分成连续和跳跃运动跳跃运动分成两类:☺一个生物体滞留一短的时期后继续运动叫休息点(rest stop)☺一个生物体移动到一个地点后能成功地生长繁殖叫长歇点(stepping stone)。
❖例如:南美北部一些物种,以一系列岛屿为中途站,越过加勒比海进行传播1.3 动物的运动领域: 指的是用来防御同种其他个体侵入的地区范围动物有三种运动方式:巢区内运动即动物在窝的周围进行觅食和其他日常活动。
散布运动即动物个体离开出生的巢区到达一个新的巢区的运动。
新巢区距老巢一般很远,近成年动物离开父母到新处筑巢。
疏散运动扩大小物种的分布范围。
例如:鸟☞迁徙(migration)动物在不同季节利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周期性的运动。
分纬度迁移(latitude migration)和垂直迁移(vertical migration).纬度迁移:鸟类在冷暖地区的运动垂直迁徙:动物在山地高海拔和低海拔间的迁徙❖鸟类夏季在高海拔地区繁殖,冬季到低海拔越冬;欧洲山羊夏季在高山植被觅食,冬季到低海拔草地越冬影响动物运动的因素:❖景观阻力❖斑块的大小和形状❖景观异质性❖景观格局❖廊道举例说明景观结构对动物运动的影响1、臭鼬(Mephitidae mephitis)在北美分布很广,巢穴多沿树篱构筑,只有极少数臭鼬的活动范围超过巢穴附近1千米。
他们的往返距离随季变化,春天繁殖季节之后,雄臭鼬跑的更远,主要吃树篱上的小动物。
夏季在窝附近活动,可能此时食物丰富不需远行,秋季降雪之前主要沿树篱运动。
☺赤狐也广泛分布于北美,栖息在地下的巢穴里,以各种小动物为食,一种夜行动物,研究表明赤狐的窝几乎都筑在高地生境中,比如,林地、谷物地、草场、树篱、沙石地等。
并且在调查的517个巢穴中只有8个位于居民区275米以内。
说明与建筑物的距离是赤狐巢穴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巢区比臭鼬大,一般4千米、2-4千米,形状长方形。
☺在秋季和冬季,快成年和成年狐狸离开巢穴,原因不明,目标也不能预测,运动的平均直线距离雄性为31千米(最远211千米),雌性为11千米(最远为108千米),赤狐的扩散为不规则扩散。
分析具体个体的运行路线发现有建筑物地区是它们穿越景观的障碍,在距农家场院92米以内极少发现这种动物,湖泊迫使赤狐改变运行路线,没有狐狸游水过去。
小河、小溪不是重要障碍,河宽成为赤狐的障碍,赤狐的运动是跳跃的,不是连续的。
在夜间,赤狐的运动时间占85%,停顿时间占15%,用来休息或进行其他活动。
赤狐都躲避廊道,没有一只狐狸沿着河流大道,高速公路等主要廊道运动(也不于廊道平行运动),甚至白天睡觉也远离大道92米以外。
在这个实例中,廊道只起“过滤器”作用,而没有显示廊道的功能。
1 动物回避对它不利的景观元素,许多动物生存要求一种以上的生境。
比如:狐狸避开廊道、臭鼬躲开燕麦、白尾鹿生活在农牧交错带。
2 廊道有时是栅栏,有时是通道。
比如:树篱是臭鼬的通道,大河是赤狐的障碍3 巢区的形状通常是拉长的,有时是线条状的比如:赤狐巢区间一般存在障碍物(如:峡谷,小河流,沼泽等)4 景观中不寻常的特征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比如:沙漠中的绿洲,对沙漠动物比如狼就是水源。
1.4 植物的运动(2) 植物的传播以散布为主1) 散播的媒介物:水、风、动物重力等。
不同繁殖体,媒介物不同,散布的距离也不一样。
☺蒲公英靠风传播而且距离较远☺杨树靠重力传播距离较近。
2) 靠风散布的种子一般都有种翅☺糖槭☺飞散距离取决于种粒大小、风速、地形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