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啊,那可真是充满了奇妙的探索,其中有20个必做的实验呢,每一个都像是一把小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物理世界奇妙天地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这个实验可有趣啦,就像一场小小的拔河比赛。
你用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拉动,感受那个摩擦力的大小。
你会发现,表面越粗糙,拉起来就越费劲,这就像是在泥泞的路上走路和在光滑的冰面上走路的区别一样。
而且啊,当你增加物体的重量时,也会觉得更难拉动,这就像是一个小胖子和一个小瘦子在同样的地面上拔河,小胖子肯定更难拉动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摩擦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中也能明白为啥鞋底要有花纹,汽车的轮胎要有纹路啦。
再讲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这就像是在和镜子玩一个神秘的对称游戏。
拿一支蜡烛放在镜子前面,然后在镜子后面再放一支蜡烛,调整位置,直到从镜子前面看过去,后面那支蜡烛就像前面蜡烛的完美克隆一样。
你会发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而且像和物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魔术,镜子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创造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
这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哦,比如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的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啦。
还有那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这就像是一场水中的冒险。
把不同的物体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
当你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时,你会发现浮力也跟着变化。
就像你在游泳池里,把身体更多地浸在水里,就会感觉更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托着你。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那些巨大的轮船虽然很重,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和排开了大量的水,就能浮在水面上,是不是很神奇呢?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也很有意思。
串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电流就像水流一样,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这些小伙伴。
而并联呢,就像是小伙伴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电流可以同时从不同的小组通过。
在这个实验里,你可以用小灯泡来做实验,看着它们在不同的电路连接下,有的亮得很,有的暗一些,就像在玩一个灯光的游戏。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巧用矿泉水瓶做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巧用矿泉水瓶做物理实验【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巧用矿泉水瓶做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学习、研究物理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能用来做物理实验的材料很多,下面介绍几例巧用矿泉水瓶做的物理小实验。
一、模拟“惯性现象”取一只空矿泉水瓶,截去上半部分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如图1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可以观察到鸡蛋并没有随硬纸板一起飞去,而是安然的落入瓶中。
鸡蛋正是由于自身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落在正下方。
二、模拟“影响压力促进作用效果的因素”①取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立刻看到海绵凹陷一些;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会发现海绵凹陷得更深了,如图2所示。
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②挑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中装满水砌上瓶盖,放到一块海绵上,观测海面的突起程度,然后将瓶子倒转过来再放到海面上,观测海面的突起程度,比较两次突起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的促进作用效果与碰触面积大小有关。
三、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①挑一只空矿泉水瓶装满水,将矿泉水瓶浸于水中例如图3甲右图;若把握住瓶底向上加,可以辨认出在瓶口未返回水面之前,瓶里始终充满著水,例如图3乙右图;若在瓶底扣一小孔,轻搞上面的实验,可以辨认出瓶中水面与瓶外水面始终二者平,例如图3丙右图。
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有。
②取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模拟“液体内部应力与深度有关”如图4所示。
取一矿泉水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把橡皮塞同时拔出,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
五、模拟“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有应力”取一矿泉水瓶,若在矿泉水瓶体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铁钉钻很多小孔,然后向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两手用力挤压瓶体,可看到水从不同的小孔中向各个方向喷出,这可以证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关乎到我们的视觉、照明以及许多其他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光现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等现象。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小孔或细缝、一盏强光源(如手电筒或灯泡)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在实线上离纸较远的位置上做一个小孔或细缝。
4. 打开强光源,将光源放在小孔或细缝上的同一侧。
5. 观察在纸上形成的光线,在纸上的直线传播。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从小孔或细缝发出的光线在纸上呈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表明光线在空气中能够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块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玻璃板放在纸上,覆盖光线的一部分。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玻璃板上。
5.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玻璃板时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折射现象。
实验三:光的反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平整的镜子、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镜子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镜子上。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镜子上。
5. 观察光线经过镜子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镜子时发生反射的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符合反射定律。
实验四:光的分散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三棱镜、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三棱镜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经过三棱镜折射。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三棱镜上。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一、引言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物理原理,还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科技小制作,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水火箭制作水火箭是一种利用水压力产生推力的玩具,制作简单且非常有趣。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的饮料瓶,将瓶底剪开,并在瓶底打一个小孔。
然后,将一个小塑料管插入瓶底的小孔中,确保密封。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瓶子装满水,并用塑料塞子封住瓶口。
最后,将水火箭放置在地面上,迅速将塑料塞子拔掉,水就会喷出,产生推力,将火箭向上推进。
三、简易电路制作制作简易电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导电材料,如铜线。
然后,将铜线弯曲成所需形状,例如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圈。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铜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这样电流就能够流动。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连接一个灯泡或蜂鸣器等元件来观察电流的效果。
四、简易望远镜制作望远镜是一种能够放大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
制作一个简易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个透镜,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然后,将两个透镜的中心对准,并固定在一根长棍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调节两个透镜的位置,以便获得清晰的放大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体验到放大效果带来的奇妙感觉。
五、简易电磁铁制作制作一个简易电磁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和磁场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根铁钉、一卷导线和一个电池。
然后,将导线绕在铁钉的一端,并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
接下来,当电流通过导线时,铁钉就会产生磁场,变成一个临时的电磁铁。
最后,我们可以用这个简易电磁铁吸取一些小的金属物体,如铁钉、小钥匙等,感受电磁力的强大。
六、结语通过制作这些有趣的物理科技小制作,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小制作,更加热爱物理学科,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引言概述初中物理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趣且实用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正文内容一、力学实验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研究水平面上的运动: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力的作用。
3.摆锤实验: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和摆长,观察摆锤的周期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4.弹簧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加重法和拉伸法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5.动量守恒实验: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计算碰撞物体的速度。
二、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的热量:使用热量计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并计算热量容量。
2.研究热传导:通过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3.探究气体的压力:利用气体法则装置,调节气压,观察气体的容积和压力的关系,并进行相应计算。
4.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观察水的沸腾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
5.物体的膨胀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膨胀情况,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
三、光学实验1.测量光的折射率:利用光的折射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研究光的反射:通过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反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3.研究光的折射:通过折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4.研究光的散射:利用散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分析散射的原理。
5.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计算。
四、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通过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利用电流感生磁场实验装置,观察电流对磁铁和电磁铁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计算。
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

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二: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
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三:振幅交换准备两个摆长一样的摆(摆锤质量要大些)和一根细尼龙绳,将尼龙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高度上,把两个摆的上端系于尼龙线的中部,悬点相距不超过10厘米,(固定时要检查摆长是否一样)。
使一摆处于竖直位置,将另一摆沿垂直于尼龙绳方向拉开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让其在垂直于尼龙绳方向上振动,观察二摆的振幅变化(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所需时间与装置有关)。
可以看到,两摆的振幅会不断地交换。
实验四: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干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引言概述: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100个小实验,旨在帮助初中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100个小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文:一、力学实验1.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秤或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绘制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曲线。
2.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推、拉、扭等操作,观察物体的移动和形变,并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探究力的平衡:使用浮力秤或万能秤,研究不同力的平衡条件,并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研究摩擦力:使用倾斜面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滑动的现象,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斜面和滚动物体,通过计时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二、光学实验1. 研究光的传播:利用光源和投影屏幕,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探究光的折射:使用玻璃棱镜或水中不同物体,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研究光的折射定律。
3. 研究光的散射:使用悬浮的尘埃、烟雾等物质,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解释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4. 测量光的速度: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光的速度,并了解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
5. 利用凸透镜成像:使用凸透镜和物体,观察成像情况,并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三、热学实验1. 探究热传导:使用金属棒或不同物质,观察热能的传导现象,并研究导热性能的差异。
2. 测量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规律。
3. 研究物体的热膨胀:通过测量金属条或其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或体膨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 探究热量的传递方式:通过烧烤棉花、烧水等实验,观察和研究热量的辐射传递和对流传递。
5. 测量热容和热升降:使用热容器和蓄热材料,测量物体的热容和研究热量的升降规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有趣的实验

初中物理有趣的实验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如果你想在初中学习物理时更加有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实验。
1. 热膨胀球
你可以用一颗小球来演示热膨胀的原理。
首先,取一颗小球,然后把它放到一个玻璃杯中。
接下来,用热水把杯子里的水加热,你会发现球会逐渐变大,这就是因为球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然,当杯子里的水冷却下来时,球也会缩小。
2. 磁铁吸铁钉
磁铁吸铁钉的实验可以展示磁力的基本原理。
你需要一块小磁铁和一些铁钉。
把磁铁放在铁钉上,你会发现铁钉会被吸附在磁铁上。
这是因为磁铁产生了磁场,吸引了铁钉上的铁元素。
3. 静电吸附
静电吸附实验可以让你感受到静电的力量。
你需要一块橡皮板和一些小纸片。
把橡皮板和小纸片摩擦起来,然后将橡皮板靠近小纸片,你会发现小纸片会被橡皮板吸附住。
这是因为橡皮板和小纸片之间产生了静电,吸引了小纸片上的电荷。
4.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实验可以展示光的基本性质。
你需要一块玻璃板和一些光线。
把玻璃板放在光线上方,你会发现光线会在玻璃板表面发生弯曲。
这是因为光线在通过玻璃板时会折射,改变了它的传播方向。
以上的实验只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你可以尝试更多的实验,让自己更有趣的学习物理。
物理小实验初二

物理小实验初二
在初二的物理课堂上,小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小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现象吧!
实验一: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
•1个电池
•1个LED灯
•2根导线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的正极和LED灯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2.将LED灯的另一端和电池的负极用另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现象
当电路连接好并且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时,LED灯会亮起来。
实验原理
在电路中,电流自正极流到负极,LED灯辐射出光线。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LED
灯使其发光。
实验二: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
•一张白纸
•一个光源
•一个小孔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打一个小孔。
2.将光源放在孔的一侧,光线射向孔。
实验现象
光线会通过小孔传播,当光源与小孔之间没有阻挡时,光线呈直线传播的状态。
实验原理
光是一种直线传播的电磁波,所以遮挡光线源到小孔的路径不会使光线在孔处弯曲,而是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以上是初二物理课堂上的两个简单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世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享受科学的乐趣!。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1、烟什么缘故迎着气流飘找一根筷子和一个火柴盒,把筷子插到火柴盒里,再点上一支香。
请你用一只手把火柴盒举起来,另一只手拿起那支点燃着的香,香要放在火柴盒的前边。
假如房子里没有风,香冒出的烟柱是竖直向上的,这时候,你用嘴向着火柴盒吹出一股气流,惊奇!香放出来的烟柱难道迎着气流的方向,向着火柴盒的背后飘来了。
这是如何回事呢?烟柱向火柴盒的背后飘,说明火柴盒背后的气体压强比较小,因而,周围的气体就向那儿涌过去,烟柱也跟着飘过去了。
用物理学来说明,确实是:火柴盒背后形成了一个涡旋。
假如你用比较小的力气吹,吹出的气流速度专门小,烟柱就不向火柴盒后边飘。
只有用力吹气才会显现这种现象。
这又说明一定速度的气流才能形成涡旋。
运动是相对的。
气流吹到火柴盒上和火柴盒在空气里运动性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大方盒式的“面包车”在空气中快速行驶,它的背后便会形成涡旋,弄得尘土飞扬。
2、什么缘故会产生涡旋呢?当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它前面的空气不能及时地绕到后面,使物体后边临时显现了一个接近真空的区域,那个区域一显现,四周的空气便要争先恐后地跑来填补,如此便形成了涡旋。
有涡旋的地点空气压强小,因此,关于运动着的物体来说,前面受到的压强远远大于后边涡旋处的压强,这正象车子前边有个大力士向后推,后边却是个小小孩向前推一样,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向后的力,那个力和涡旋有关,我们管它叫涡旋阻力。
总之,在气体和液体中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涡旋阻力。
3、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
有味的现象显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仿佛烛焰穿过了布条。
拿下布条一看,真惊奇,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近年来,物理学科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学校通常会组织一些趣味生活小实验。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1. 气球火箭实验材料:一个空气球、一根饮用吸管、一张塑料袋、一段胶带。
步骤:a. 将饮用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气球的底部。
b. 将饮用吸管另一端插入塑料袋的开口。
c. 充满气球并将其封口。
d. 轻轻松手,观察火箭的飞行。
原理:当气球被放气时,气体从气球中流出,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推动。
2. 水的导电性实验材料:一个饮用杯、一块铜片、一块锌片、两根导线。
步骤:a. 在饮用杯的两侧固定铜片和锌片。
b. 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铜片和锌片。
c. 将饮用杯中注满水。
d. 用两手同时握住铜片和锌片,观察是否有电流通过。
原理:当手同时接触铜片和锌片时,水中的电解质会被电解为离子,形成导电通路。
3.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一根塑料棒、一根金属棒。
步骤:a. 将塑料棒和金属棒放在冰箱中冷却。
b. 将冷却后的塑料棒和金属棒同时放在室温下。
c. 观察两种材料的变化。
原理: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
金属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大,而塑料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小。
4. 颜色光谱实验材料:一个小孔、一个白色纸片。
步骤:a. 制作一个小孔,将其固定在纸片上。
b. 将小孔对准阳光,观察纸片上的光谱。
原理:阳光经过小孔射到纸片上,光线经过折射和散射,形成七色光谱。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并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通过这些趣味生活小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组织这样的实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初中有趣的物理实验

初中有趣的物理实验初中阶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物理的兴趣。
一、水火箭实验水火箭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实验,它可以通过压缩空气将水火箭送入空中。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的饮料瓶,将瓶口用胶带封住,然后将瓶子倒置,用水灌满约三分之一的容积。
再将一个小塑料管插入瓶口,用胶带固定好。
接下来,用空气泵将空气压入瓶子中,直到压力适中。
最后,打开塑料管的封口,水火箭便会从瓶口喷出,并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二、磁铁实验磁铁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磁力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个小磁铁,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然后将一个磁铁放在纸的上方,再将另一个磁铁放在纸的下方。
可以发现,两个磁铁会互相吸引,当我们将其中一个磁铁翻转时,它们会互相排斥。
这是因为磁铁产生了磁场,不同极性的磁铁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是一种能够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支铅笔。
首先,将玻璃杯中注满水,然后将铅笔放在玻璃杯边缘,让一部分铅笔浸入水中。
可以看到,铅笔在水中的部分会发生折射,看起来变形了。
这是因为光在从水到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折射,导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图像发生了变形。
四、电磁铁实验电磁铁实验可以展示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铁钉、一根铜线和一个电池。
首先,将铜线缠绕在铁钉上,形成一个线圈,然后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将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可以发现,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钉会变成一个磁铁,能够吸引一些小的金属物体。
这是因为电流在通过线圈时产生了磁场,磁场与铁钉产生相互作用力。
通过这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探索物理的奥秘。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有哪些

1、不倒翁器材: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
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2、杆秤小制作制作目的.锻炼动手能力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材料准备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制作方法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
在孔中固定穿钉。
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
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
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
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
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3、一架简单的照相机制作过程[方案一] 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这个实验超有趣的!就像我们在和光玩捉迷藏一样。
你拿一个平面镜,再用一束光去照它,然后观察光反射的方向。
我记得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小李同学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当看到光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出去的时候,他惊讶地喊:“哇,真的好神奇啊!”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光反射时的角度关系,就像解开了光的一个小秘密。
你不想亲自试试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嘿,你知道吗?平面镜成像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
你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自己”,但又摸不着。
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小王对着镜子做各种鬼脸,镜子里的“他”也跟着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发现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而且是正立的。
这就好比是光给我们变的一个奇妙魔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对这个神奇的现象不好奇吗?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成像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透镜,能让物体的像变大变小,还能变远变近。
我们用凸透镜对着蜡烛,调整距离,在光屏上就能看到不同的像。
有一次,小张把蜡烛放得很近,结果看到了一个很大很模糊的像,他着急地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一起帮他调整,最后终于看到了清晰的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感觉自己就像探索宇宙奥秘的小科学家。
你想不想体验一下这种探索的乐趣呢?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这个实验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哦!就像给物体量身高一样。
我们用刻度尺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比如铅笔、书本。
我记得我第一次测量的时候,特别紧张,生怕量错了。
但是慢慢地就熟练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这可是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的技能呢。
你平时有没有自己测量过东西的长度呀?五、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就像给物体称体重一样。
我们用天平来称各种小物体的质量。
有一次,小赵在称一个小铁块的时候,不小心把砝码放错了,结果称得的质量不对,他懊恼地说:“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重新正确地称出了铁块的质量。
物理小发明简易初中

物理小发明简易初中1. 哇,说到物理小发明,那可真是让人兴奋啊!咱们初中生也能搞发明创造,这不是太酷了吗?别以为物理就是枯燥无聊的公式和实验,其实它可有意思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简单又好玩的物理小发明,保证让你大开眼界!2. 第一个小发明,我们就叫它"超级弹力球"吧!你只需要准备一个普通的橡皮球,再找些小钉子或图钉。
把钉子均匀地插在球的表面,看起来就像个刺猬宝宝。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球弹起来比原来厉害多了!为啥呢?因为钉子增加了球的质量,但体积没变多少,所以它落地时的冲力更大,反弹得也就更高啦!3. 有个同学问我:"这样不会把地板戳坏吗?"我笑着说:"你可真聪明!咱们可以在地上铺块厚毯子嘛。
"看到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小爱因斯坦!4. 接下来这个叫"空中漂浮术"。
听着挺玄乎的是吧?其实可简单了!你只要准备一个吹风机和一个乒乓球就行。
把吹风机竖着朝上放,开到最大档,然后把乒乓球放在气流中。
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乒乓球居然漂在半空中,一动不动!这就是咱们学过的伯努利定理在显神通呢。
5. 我兴冲冲地跟我妈炫耀这个发明,结果她说:"你这是在浪费电!"我立马反驳:"这怎么能叫浪费呢?这是在为科学做贡献!"虽然被我妈白了一眼,但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当代莱特兄弟啊!6. 说到好玩的,这个"瓶中风暴"绝对能让你大呼过瘾!找两个透明的塑料瓶,一个装满水,另一个空着。
然后在瓶盖上各钻一个小洞,把两个瓶子倒着拧在一起。
一转动,哇塞,下面的瓶子里就会出现一个小漩涡!这简直就是自制的台风眼嘛!7. 我把这个"瓶中风暴"带到学校,可把同学们乐坏了。
小明看得目瞪口呆:"哇,你这是变魔术吗?"我得意地说:"这可不是魔术,这是科学!"感觉自己简直就是物理界的大明星!8. 还有一个超级酷的发明,叫"纸杯电话"。
初中物理小实验

一.趣味性小实验一、光现象·神奇的分身术之一实验器材:一张扑克牌,一根针。
实验过程: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
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针,而是两根。
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
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
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
解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神奇的分身术之二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币一枚,水。
实验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
解释:看到的两枚硬币均为虚像,其中一枚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这枚硬币虚像比实际的硬币要高一些;另一枚则是通过杯子侧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时的侧面水柱相当一个凸透镜,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我们未看到硬币的“真身”,只看到硬币的两个“化身”。
二·海市蜃楼实验器材:矩形玻璃容器一个,清水,酸性定影液(或食盐水、食糖水等)。
实验过程:在矩形玻璃容器中先放入密度较大的酸性定影液,约15cm深,然后用玻璃棒导流法轻轻加入清水,约4cm深。
在容器的一侧约12cm处放置一被照亮的物体,物高约5cm。
从容器的另一侧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倾斜向上观看,可看到虚幻“蜃景”。
解释:因为密度较大的酸性定影液和清水的折射率不同,起初两种液面分明,可是随时间的延长,扩散作用导致界面模糊,形成了有一定厚度的扩散层,其折射率自上而下随深度而形成梯度分布。
当从另一侧观看被照亮的物体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就可看到悬挂在实物之上的虚幻“蜃景”。
二.小实验大世界-“纸人共振”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
初中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鸡蛋类1.做测量实验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
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纸”可以完成的小实验
学生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做实验是物理新课程所提倡的。
物理教学中可启发学生用纸做许多物理小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取一杯子并装满水,将纸卷成一个棒形,斜插入水中,会发现插入水中部分看上去会向上弯折,其原因就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如图所示)。
●小孔成像实验
取一张纸,在纸上挖出各种形状的小孔,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适当调整纸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地面上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
光斑是太阳的像,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
将纸卷成纸筒竖直立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或将三只相同形状、大小的纸筒竖立在桌面上调整位置,水平看去,第一只纸筒把后面两只纸筒完全挡住,也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惯性现象
可以把小纸条压在一铁块(或直立的粉笔、钢笔帽等)下端,然后迅速抽动小纸条,铁块仍在原地不动,可以比较浅显易懂地说明惯性的存在。
●力可以改变物的运动状态
找一铁块,将它放在纸上,若慢慢地拉动铁块,可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因为铁块受到摩擦力作用,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纸杯烧水实验
用纸做一个纸锅,加入适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段时间后,虽然水会沸腾,但纸锅却不会烧坏,这证明了水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沸点不变。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如图a所示,将纸折成小船,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向中间靠拢。
(2)将纸带弯折,使两端对齐,卷成U形,中间插一吸管,用拇指和食指将吸管和纸带夹住,然后向吸管内持续吹气,如图b所示,纸带的上下部分将相互靠近。
(3)如图c所示,把一张半卷着的硬纸片摆放在桌子上如果使劲吹一下它的下面,可以发现硬纸片不会翻转过去。
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流体流动的速度有关,吹出的气使硬纸片下面空气的压强变小。
(4)张红同学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如图d所示。
她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观察到两张纸相互靠近。
(5)如图e所示,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的水流,小纸条靠近水流。
●物体承受压力与形状的关系
取两个相同的方木块,保持两者之间适当的距离,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一张纸搁置在两个木块之间,使其不脱落,然后在之上放上一块橡皮,纸形变并下落;然后将纸折成棱状(可以多折几个棱)之后再放在两木块之间,再将橡皮放上去,橡皮不落,还可以再多放一些重物,重物依然可以在纸上不落下来。
纸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品,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
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实验。
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整体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