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让与通知对债务人的效力

合集下载

民法典对债权让与的规定

民法典对债权让与的规定

民法典对债权让与的规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债权转让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确保债权转让的合法性和保护参与方的权益,我国《民法典》对债权让与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 债权让与的概念和特点债权让与,顾名思义,就是在债权人的权益未到期前,将债权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转让给其他人的行为。

债权让与作为一种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债权让与需要遵守合同自由原则,即债权人可以自主选择债权的受让方和转让的条件。

其次,债权让与需要满足合法的目的和方式,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

最后,债权让与需要获得债务人的同意或经过通知,以确保债务人对新债权人的履约义务有明确的认知。

2. 债权让与的效力和保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让与的效力是确定的。

一旦债权让与完成,新的债权人便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债权的享有人,同时也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为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以下保护措施:首先,债务人对于债权的让与应当给予相应的确认。

债务人的确认是确保债权让与关系的有效性和债务人权益的保护。

其次,债权人有权对债权进行转让,但是在转让过程中应当尊重债务人的权益和合法利益。

如果债权人转让债权给不具备履行能力的人,或者以不正当手段转让债权,债务人可以要求撤销债权让与。

最后,对于债权的让与关系,债务人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约定在转让前须经过债务人同意,以确保债务人能够得知新的债权人身份和变更后的履约义务。

3. 债权让与的限制和例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债权让与在法律上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制的。

《民法典》对债权让与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法律对某些特定债权的让与行为予以禁止。

例如,法律禁止债权人将因犯罪行为而形成的债权进行让与。

其次,债权让与可能受到债权人的拒绝。

如果债权无法进行让与或债权人拒绝让与,债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法院请求解除债权。

债权让与通知若干法律问题之我见

债权让与通知若干法律问题之我见
债 权 的全 部让 与 。
在此 , 不妨先考 察一 下交 易有形标 的物 的场 合。例如 , 甲乙 达 成 电脑 买卖 的合意 , 乙由此取 得请求 甲交付 电脑 的债权 , 不 而 其权 利 , 必须 经过公示 , 使所有 人 以外 的其 他人知 悉其权 利 。又
让与 人退 出债 的关系 , 受让人 取代 让与人 独享债 权 。 以下 仅讨论 是 电脑所 有权 。因为所有 权 是物权 , 有绝对 性 , 具 所有 人要表 彰

性, 以债权移转为 内容的准物权契约” , “ 而 不可 不与 其应移 转 效 力取得 电脑 所有权 。简 言之 , 买卖 合意 只是 负担行 为, 交付才
债 权之债权 契约 , 区别 。 为 后者 唯发生 应移转 债权之债 务 ”。亦 是导 致所有权 移转 的处分 行为 。 债权 让与 实为交 易无 形标 的物 。 即债 权让与 是处分行 为 , 导致债 权 的现实移 转 : 而买卖 、 与 、 赠 互 通 过债权 让与合意 , 受让人有权 请求让 与人移转 其对债 务人的债 易、 代物 清偿等 作为债 权让 与的 原因行 为只是 负担行 为 , 仅使让 权 , 不是直接 取得让 与人对 债务 人的债 权 。 而 因为债 权虽然 是相 与人 负有 向受让 人移转 债权 的义 务。而 在否 定物权 行为 立法 的 对权 , 不需要 公示 , 是债 权存 在于债 权人 与债 务人之 间 , 但 因此 , 国家 , 例如法 国和 日本 , 并不 区别债权 让与及其 原因行 为, 而是认 受 让人 欲取得 让与人 对债 务人 的债权 必须债 务人 知悉 自己对 受 为当双方就 让与债 权达成债权 契约 时, 该债权 契约除 了使 让与人 让 人 负有 债务 , 这就 需要债 权让 与的通 知 , 使得债 务人 知悉让 与

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规定(3篇)

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债权转让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它能够帮助债务人减轻负担,同时也能使债权人获得更多的流动性。

然而,并非所有的债权转让都是有效的,法律对此设有严格的限制。

以下是对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规定的详细分析。

一、引言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将自己的债权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权转让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规定及其原因。

二、债权转让无效的情形1. 违反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条规定,债权转让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债权人与受让人达成书面协议;(2)债权转让不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3)债权转让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若债权转让违反上述规定,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 债权不存在债权转让的前提是存在有效的债权。

若债权不存在,则债权转让自然无效。

例如,基于无效合同产生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等。

3. 债权人未履行通知义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若债权人未履行通知义务,则债权转让无效。

4. 债权人与受让人恶意串通若债权人与受让人恶意串通,损害债务人利益,则债权转让无效。

例如,债权人明知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却将债权转让给其中一人,以逃避债务。

5. 债权人无权转让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应当取得债务人的同意。

若债权人无权转让,则债权转让无效。

例如,债权人基于合同约定不得转让债权,却擅自转让。

三、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后果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1. 债权转让合同无效债权转让合同无效,意味着债权转让不产生法律效力,受让人无法取得债权。

2. 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若债权人因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债权转让无效,则债权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受让人因此遭受的损失。

3. 债权人恢复原状债权转让无效后,债权人应当恢复原状,即返还受让人已经支付的款项。

债权转让中对债务人通知有关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债权转让中对债务人通知有关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债权转让涉及对债务人的通知问题,其效力性质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80条,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人产生效力的要件,而非债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通知的主体通常是债权转让人或受让人,他们负有向债务人发出转让通知的义务。通知的对象范围应涵盖所有相关的债务人,以确保他们了解债权转让的情况。通知的时机应在债权转让完成后尽快进行,以便债务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履约行为。至于通知的方式,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应采取能够确保债务人知悉的合理方式,如书面通知、公告等。司法实践中,因债权转让通知问题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主要争议点在于通知的效力认定和法律适用。因此,在债权转让过程中,各方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通知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条文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条文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条文如果就“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条文”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的,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听听我给出的具体意见。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这一条明确了我国在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生效的问题上采用的是通知原则,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一、履行通知义务的时间债权转让一旦在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达成合意即有效成立,债权即移转于受让人。

债务人不是债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债务人对合同债权的转让同意与否,并不影响债权转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否通知债务人只决定债权转让对债务人有无法律约束力,而不能决定债权转让有无效力。

因此即使没有通知,在债权转让达成合意后,受让人即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而成为债权人。

受让人因受让债权而具有原告资格。

如果一味强求通知义务要在诉讼之前完成,并且在诉讼中人民法院以此为由驳回受让人的诉讼请求,则违背了合同法设立债权转让的立法本意——及时解决经济纠纷,鼓励交易、促进经济的正常流转;同时又曲解了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的立法本意,该条规定通知义务意在一方面尊重债权人对其权利的行使,另一方面维护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以债务人得到债权转让的通知的时间为分界点,确认债务人应当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对象.二、履行通知义务的方式履行通知义务的方式在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明确限定。

三、履行通知义务的主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来理解,“通知”的履行主体是债权人,受让人并没有义务履行通知义务,但是,债权人是否履行通知义务却直接关系到受让债权能否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一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在线的的帮助。

论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兼对债权让与通知传统理论的反思

论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兼对债权让与通知传统理论的反思

施法律行 为时明知债 权让 与事实 的除外” 的规定 , 的经济价 值 , 因此 , 具有 经济 价值 的债 权成 条作 出的的 限制 , 阐释 了只有在 债务 人明知 让与事 实的情 况下 , 为 交易 的客 体 。从而 ,债 的强 烈人 身属性 在法 律 上开 始发 生转 债 权让 与才 对债 务人发 生效 力 。 以说, 所 所谓 “ 自由主 义” 其实 是 变 , 权逐 步发 展为 一种期 待性 的财产 权 利 。顺 理成 章 , 权让 对德 国民法 典相 关规定 的一 个只 见树木 , 债 债 不见森 林式 的误解 , 错
我 国《 同法 》 8 合 第 O条规定 :债 权人 转让 权利 的 , 当通知 债务 用 这一 模式 。 “ 应
人。 未经通 知 , 该转 让对 债 务人不发 生 效力 。但 《 同法 》 作为 ” 合 对
整个 债权 让与 制度 核心。 的通 知并 没有做 出详 细 的规定 。 知的 通
法律 效 力如何 ?债 权 何时转 移于 受让 人 ?的解 答 关 系到整 个债 性 的差 别 。正如 我妻荣 教授 所言 : 不论 日本法 , 国法 , “ 德 还是瑞 权让 与制 度 的正常运 行 , 因此 有必要 深入 探讨 。
二 、 权 让与通 知 的国 内外立法 例及 学说 债 从保 护和 尊重权 利人 的权 利 、 鼓励 交 易 出发 , 当允许 权利 应
实现 债权 的让与 , 但基于 合同相 对性 的特 征 , 除当事 人外 , 同通 须 将债权 让 与的事 实及 时通 知债 务人 , 则 , 合 否 不对债 务人 发生债 受 才 常 不向他 人 公开 。债 务人 和第三 人往 往很 难得 知 债权 让与 合同 权 让与 的效 力 。 让人 也 只有在 通知之 后 , 能享有 所受让 的债

债权转让时由谁通知债务人方发生法律效力

债权转让时由谁通知债务人方发生法律效力

债权转让时由谁通知债务人方发生法律效力
尽管债权转让主要在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完成,但债权转让并非因此与债务人无关。

因为在债权转让生效的同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同时消灭,债权转移于受让人(即新的债权人),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随之建立起来。

在我国,法律对债权转让的规定,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传统民法的债务人同意主义,到合同法采用的通知主义,体现了对债权人自由处分的尊重,也不忽视对债务人的保护。

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从该条立法旨意和语句结构上分析,该条已说明了债权人为债权转让的通知人。

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二款更明确地规定了“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即债权人转让债权而对债务人作的通知,一经通知便不得撤销。

由此可以更清楚地解读出,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的,只能是债权人(权利转让人)。

更进一步说明了只有转让债权的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做出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只有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到达特定的义务人即债务人,转让行为方能生效。

经以上分析,可清楚地得出,债权转让时只有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方发生法律效力。

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方式及成立要件如何

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方式及成立要件如何

遇到债务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方式及成立要件如何核心内容: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方式及成立要件如何?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有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方式和成立要件各不相同。

债权债务转移引起的诉讼主体变更又是如何?接下来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债权债务转移的种类1、债权让与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或者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转移给第三人享有的行为。

就债权让与的性质而言,其实是债权人处分其权利的表现。

这就要求处分人(债权人)必须享有处分权。

合同的当事人自然享有对合同权利的处分权,而在代理的情况下,代理人须事先取得处分的特别授权或者事后取得处分权的追认。

2、债务承担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将其债务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称为债务承担。

该第三人叫作承担人。

就债务承担的性质,其实质则是债务人转嫁其义务的表现。

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义务的转嫁意味着对权利存在潜在的侵害。

所以,就债务的承担、要求必须履行严格的法律手续后才能产生其预期的法律效果。

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所谓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是指一方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该第三人概括的承受全部权利义务的行为。

由此不难看出,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实际包括了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两个行为,但又不是这两个行为的简单叠加。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又包括意定概括转移和法定概括转移两种,意定概括转移即是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是基于当事人之间民事行为而产生的,而法定概括转移是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的,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

二、债权债务转移的方式及成立要件无论是债权让与、债务承担还是债权债务概括转移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一定方式才能成立,从而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

1、债权让与的方式及成立要件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合同法第80条的解释论问题——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方式及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80条的解释论问题——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方式及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 8 0 条的解释论 问题
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 、 方式及 法律效力
方 新 军
( 苏州大学 王健 法学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6)

要 :合 同法第 8 0 条 关于债权 让与通知 的规定存在 多个 法律 漏洞需要填补。无论 是对该条进行 目的
论扩张 , 还是进行 目的论限缩 , 在解释论上应该坚持如下原则:债权让 与合 同生效 , 受让人 即成为新债权人, 债 权让 与通知 的规 范 目的包括 两个 层面,第一是保 护债务人 , 第二是确保 受让人权利 的顺利 实现。因此, 通 知 的主体应扩张 至受让人 , 通知的方式应扩张至诉讼方式 , 以及特定 条件 下的公 告方式。关于让 与通知 的法


问题 的 由来
的 , 人 民
法 院应 当首 先 引用 合 同法第 1 7 4 条 的规 定 , 再 引
我 国合 同法 第 8 0 条 规 定 :“ 债 权 人 转 让 权 利的, 应 当通 知债 务 人 。未 经 通 知 , 该 转 让对 债
法 律 应 该 承 认 其 履 行 的效 力 。此 时 涉 及 的 是 债 务 人和受 让 人 ( 真 正 的债权 人 ) 之 间 的利益 冲突 , 基 于 债 权 让 与 的相 对 性 和 债 务 人 信 息 不 对 称 的地 位, 立 法 偏 重 于 对 债务 人 的保 护是 合 理 的 。 第 二
乎 没 有参 照适 用 的余 地 , 因为 这正 是债 权 让 与和 有 体物 上所有 权买 卖 的核 心 区别之 一 。 ①
①梅迪库斯指 出, 《 德 国民法 典 》 第4 5 3 条关 于参 照适用的规定其作用微不足道 , 因为在 大多数时候 , 有关债权让与 的规则都要作

浅议债权让与通知

浅议债权让与通知

浅议债权让与通知[摘要]《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文章通过对各种立法——自由主义、严格限制主义、通知主义的比较分析,从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生效要件—通知的主体、时间、方式、撤销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债券让与;债务人;债权人;通知;要件债权让与是指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债权转移于第三人。

设立债权让与的目的,就是在尊重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自由处分权,增强债权的利用价值。

但债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债权人对债务人请求一定给付的请求权,故在债权让与的过程中,不能置债务人的利益于不顾,因此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各国民法在规定债权让与双方当事人的生效要件的同时,也就债权让与对债务人在何种条件下生效做了规定。

各国采取的方式不同,主要有三种:一是严格限制主义,即债务人同意原则。

此种立法例仅为我国所采用。

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合同一方将合同的权利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

很显然此种立法例有效的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赋予债务人任意不同意债权让与的权利,实际上失去了债权让与制度的效用,也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影响了债权的自由流通性。

因此受到多数学者的批评。

二是自由主义。

即债权人转让其债权仅依原债权人与新债权人的合同即可让与,不必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也不必通知债务人。

德国民法采此立法例。

第398条规定:债权人可以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权转让与第三人。

合同一经订立,新债权人即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

美国也采取自由让与主义,认为“让与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债务人得同意。

”三是通知主义。

多数国家采用此种立法例。

即债权人让与其债权时不必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但必须将让与的事实及时通知债务人,债务人一旦接到债权让与通知,即受该让与合同约束。

如在英国法定让与也要求,只有通知债务人,让与才有效。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案例(3篇)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享有原债权人的权利,并承担原债权人的义务。

债权转让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交易安全、保障债权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二、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将货物交付给甲公司,甲公司收到货物后10日内支付货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定金10万元。

然而,乙公司因经营困难,未能按照约定交付货物。

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但乙公司始终未予理睬。

三、案例分析1.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自己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除外。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债权,但受让人取得债权时,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抵销权等权利,仍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2. 案例中债权转让的合法性本案中,甲公司作为债权人,有权将其对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第三人。

甲公司转让债权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具有合法性。

3. 案例中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本案中,甲公司在转让债权前,未通知乙公司,因此,该债权转让对乙公司不发生效力。

4. 案例中受让人的权利本案中,甲公司将其对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了丙公司。

丙公司作为受让人,在取得债权时,有权行使原债权人的权利,包括要求乙公司履行合同义务。

但是,由于甲公司在转让债权前未通知乙公司,丙公司取得债权的行为对乙公司不发生效力,丙公司无法直接要求乙公司履行合同。

债权转让短信通知债务人有效吗

债权转让短信通知债务人有效吗

债权转让短信通知债务⼈有效吗
债权⼈在长期收不回债务的情况下,就会打算将债权转让给第三⼈,让第三⼈接⼿相关的债务,⽽⾃⼰能够收回属于⾃⼰的钱。

有些债权⼈在进⾏债权转让的时候,并不是直接通知债务⼈的,⽽是短信通知。

店铺⼩编给出下⾯意见。

⼀、债权转让短信通知债务⼈有效吗
债权转让不需要债务⼈同意,但是要告知债务⼈。

债权转让⼜称“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合同转让。

债权⼈通过债权转让合同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于第三⼈。

债权全部让与第三⼈,第三⼈取代原债权⼈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的债权⼈,原合同债权⼈因合同转让⽽丧失。

债权⼈部分债权让与第三⼈,第三⼈成为合同债权⼈加⼊到原合同关系之中,成为新的债权⼈,合同中的债权关系由⼀⼈变数⼈或由数⼈变更多⼈。

新加⼊合同的债权⼈与原债权⼈共同分享债权,并共享连带债权。

⼆、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四⼗六条规定:债权⼈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不发⽣效⼒。

只要对债务⼈履⾏了通知义务即可(通知的义务履⾏的⽅式可以是书⾯的,也可以是⼝头的),不必要征得债务⼈的同意。

债务⼈的同意并不是这种转让⾏为发⽣法律效⼒的前提。

《民法典》第五百四⼗六条债权⼈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

债权⼈在进⾏债权转让的时候,最好是能够直接跟债务⼈沟通清楚,获得了债务⼈的同意之后再进⾏债权转让才⽐较好。

对于债权转让短信通知债务⼈⽽债务⼈不同意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建议你点击店铺在线咨询系统找律师问问。

浅析对债权让与通知的几点思考

浅析对债权让与通知的几点思考

浅析对债权让与通知的几点思考作者:刘斯瑞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09期摘要:债权让与通知作为合同转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让与人、受让人以及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债务人等在内的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

但在我国合同法上,只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法条对其进行规范,对于诸多细节并未进行相应的规定,这是不合理也是有诸多不完善地方之所在,本文旨通过债权让与通知对债权让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全面的让与通知规则提出本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债权让与;通知;利益主体一、债权让与通知对债权让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首先,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的实体权利是债权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处分的私权利,债权人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遵守诚信原则,其处分行为都是有效且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无理由剥夺其权利。

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需要受到合同相对性的制约,在合同的领域内,债权人的所作所为只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所以当债权人转让自己的债权时并不是一味的任意,他需要受到债务人方面的约束,也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知债务人。

当让与人将自己的权利让与受让人后,受让人取让与人而代之成为新合同关系中的债权人,享有对债务人的一系列权利。

在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法律关系网中,需要规范的问题绝对不简单。

我们知道,根据合同具有相对性,在这三方主体(让与人、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两对合同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具有复杂性、不可兼容性。

当让与人将自己的权利无条件或有条件的转让于受让人之后,让与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当然的全部或部分消灭,此时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的任何法律事项(违约等)都与让与人无关,在三方当事人、两对合同关系都只剩下两方当事人,一对合同关系,原先复杂的法律关系由此变得简单。

二、对建立全面的让与通知规则的几点思考第一,前面已经谈到让与人将自己的实体权利全部或部分的让与受让人需要将有关事项通知受让人,那么在通知的过程中,对通知人、通知的形式以及通知的内容又该作何处理呢?对于这三个重要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的作出规定,但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在法律上对债权让与的通知人不应做过分的限制,原则上,让与人和受让人都可以成为通知的适格的主体而并非如现行法律规定的那样,只能由让与人成为通知的主体。

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

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

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在债权让与过程中,债权通知的效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债权让与通知的定义、效力范围、通知方式以及通知时间进行探讨。

一、债权让与通知的定义债权让与通知是指债权人将其债权转让给受让人的事实告知债务人的行为。

这种通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为了避免日后出现纠纷,一般建议采取书面形式。

债权让与通知的作用在于使债务人知晓债权已发生转移,从而向受让人履行债务。

二、效力范围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范围涉及到该通知是否仅对特定的债务人或债权人产生效力,还是对全体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效力。

通常情况下,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仅及于被通知的特定债务人,而不会影响其他未被通知的债务人或债权人。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债权有多个债务人或债权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能需要将债权让与通知告知全体债务人或债权人,以确保债权的完整性。

三、通知方式债权让与通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书面通知、电子邮件、传真等。

其中,书面通知是最传统的方式,它具有正式、庄重的特点,有利于确保各方明确债权让与的事实。

然而,书面通知的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够便捷。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邮件和传真也逐渐成为债权让与通知的常见方式。

这两种方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便于操作等优点。

特别是对于跨地区或跨国界的债权让与,电子邮件和传真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减少通信延误带来的风险。

然而,无论选择哪种通知方式,都应注意确保通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涉及重要债权让与时,建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通知,以防止因某种通信方式故障而导致通知不成功。

四、通知时间债权让与通知的时间通常是在债权让与协议达成后,且在债务人履行债务之前。

具体操作流程一般如下:1、债权人与受让人签订债权让与协议,明确债权转移的事实和相关细节;2、债权人将债权让与协议以挂号信、快递等方式送达受让人;3、受让人在收到债权让与协议后,应尽快确认并回复债权人;4、债权人在收到受让人的确认后,应及时通知债务人,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债权转让是否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债务人

债权转让是否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债务人

债权转让是否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债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

但是上述规定并未限制通知的形式。

通知的形式并非只有书面形式一种,口头通知亦可。

因此,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可以采用口头通知等其他形式通知债务人,只要债权人能证明其确实就债权转让事宜通知了债务人即可。

如果债权人就债权转让事宜未通知债务人或者无证据证明,并不能导致债权转让无效,只是因为债务人未受通知,债务人可以按照原合同约定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此时,债务人的债务履行适当。

如果债权受让人直接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债务人可以以其未受通知为由抗辩,并拒绝履行。

另,2001年4月2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第2款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后,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者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债权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通知义务。


公告是一种事实上的推定,推定债务人已收到了债权转让的通知。

但是,实践中,应当慎用,如果债权转让通知能够送达债务让人(无论书面或者口头),那么采用公告的方式可能达不到通知的法律效果。

论债权让与对债务人之效力——以通知与承诺为视角

论债权让与对债务人之效力——以通知与承诺为视角
需要 债 务人 的 承 诺 。
位成为新的债权人的或者与原债权人一起成为共 同债权人的法律行
为0 。
该 种 “ 念 通 知 ” 是 法 律 行 为 , 不 以 引起 法 律 效 果 为 日的 。 观 不 并 台
债 权 让 与 涉及 多 方 当事 人 的利 益 关 系 , 括 让 与人 ( 包 原债 权 人 ) 、 受 让 人 、 务 人 以 及其 他 一切 潜 在 的第 三 人 。 如 何 在 债 权 让 与 l保 债 而 l 1
的通知。 不仅关系到债 务人的利益 , 更关到债权受让人 ( 即新债 权
人) 利益, 的 因此 有 的 国家 和 地 区规 定 , 种 撤 销 须 经 新 债 权 人 同 意 , 这 始 生 效力 。如 德 国 民法 典 第 4 9条 筇 2项 规 定 : 通 知 仅 在 得 到 指 名 0 “ 为 新债 权 人 的 同意 后 , 得 撤 回 。。 始 ”
湾有学者亦将其称之为“ 准法律行 为” —— 可以“ 准用 ” 行关法律行为
的… 系 列 规 定 。 此 种 表 示 于 非对 话 人 间 的 行 为 , 到 达 债 务 人 为 必 该 以 要 ( 达主义)其生效以表意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通知如有错误 、 到 , 欺 诈 或者 胁 迫 之 情 事 , 能 够 按照 法 律 行 为 有 关 意 思表 示 之 瑕 疵 的 规 也 定 , 以撤 销 。 里 我 们 需要 明 确 的 是 , 权 让 与通 知 , 其 是 让 与 人 予 这 债 尤
护债务人的利益, 是维护财产静态安全 的价值体现。
债 权 让 与 虽然 仅 仅 在 让 与 人 与受 让 人之 问完 成 , 其 效 力波 及 的 但
范围却并不仅仅局 限于此, 契约 当事人以外其他人的利益也有重大 对

债权转让_适用法律规定(3篇)

债权转让_适用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我国,债权转让是一种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债权转让适用以下法律规定。

二、债权转让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包括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全部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转移给第三人;部分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的一部分转移给第三人。

2. 特征(1)债权转让的主体是债权人和第三人;(2)债权转让的标的物是债权;(3)债权转让是债权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法律行为;(4)债权转让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债权转让的通知、债权转让的同意等。

三、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1. 债权转让的条件(1)债权合法存在;(2)债权转让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3)债权转让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2. 债权转让的程序(1)债权人和第三人达成债权转让的协议;(2)债权人和债务人签订债权转让合同;(3)债务人收到债权转让通知。

3. 债权转让的效力(1)债权转让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2)债权转让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3)债权转让对债权人产生法律效力。

4. 债权转让的禁止情形(1)债权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转让的;(2)债权转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3)债权转让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债权转让的适用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债权转让的基础法律,规定了债权转让的基本原则、条件和程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规定了债权转让的合同效力、违约责任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规定了债权转让中的担保问题,如担保债权转让、担保债权消灭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债权转让的诉讼程序,如起诉、应诉、执行等。

五、债权转让的案例分析案例一:甲将其对乙的10万元债权全部转让给丙,丙与乙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债权转让无效法律规定(3篇)

债权转让无效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债权转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涉及到债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转移。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债权转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效的情况。

为了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我国法律对债权转让无效的规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债权转让概述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在不改变债权内容的前提下,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分为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两种形式。

有偿转让是指债权人因支付一定的代价而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无偿转让是指债权人无偿地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

三、债权转让无效的情形1. 依法不得转让的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以下债权不得转让:(1)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2. 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条规定,债权转让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权转让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3. 转让债权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转让损害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转让。

4. 债权转让合同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转让合同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违背公序良俗;(3)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

5. 债权转让后,受让人未履行相应义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条规定,债权转让后,受让人未履行相应义务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转让。

四、债权转让无效的法律后果1. 无效的债权转让,债权人和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合同自始无效。

2. 无效的债权转让,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返还所收到的债权款项。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在普通的债务关系中,是只有债务人和债权人的。

债权人拥有债权,这是其合法享有的权利。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债权转让的情况。

那么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呢?下面的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是什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转让通知】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七条【债权转让时从权利一并变动】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第五百四十八条【债权转让时债务人抗辩权】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第五百四十九条【债权转让时债务人抵销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一)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二)债务人的债权与转让的债权是基于同一合同产生。

第五百五十条【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的负担】因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由让与人负担。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只要对债务人履行了通知义务即可。

债务人的同意并不是这种转让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学习的免费法律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债权让与通知对债务人的效力债权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后对债务人的效力问题,学界并无多大争议,大家的观点较为一致。

首先,债务人在知悉债权发生转让后应当按照之前与原债权人的约定向新债权人履行义务,若仍向原债权人履行的,不发生债务履行的效果。

原债权人或受让人在将债权让与事实通知债务人后原债权人则丧失对债权的处分权,此后对债权所为的处分行为如抛弃、免除债务、抵消等无效,转让部分债权的,则丧失对已经让与部分债权的处分权。

其次,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后债务人便取得两方面的抗辩权。

一方面债务人与原债权人之间的抗辩事由仍然有效并可以之对抗新债权人;另一方面债务人还可以其对受让人的抗辩事由对抗该债务。

因为让与合同只是将原合同中的债权移转而并未改变原合同的权利义务等内容,故而债务人对原债权人的抗辩事由仍可对抗受让人。

另外,对于债务人以其对抗受让人的抗辩事由来对受让人行使抗辩权也是出于公平而考量的结果,因为虽然对于债务人而言,其有权以其与受让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受让人,但同时这也是受让人的一项权利。

债权移转至受让人后该债权已经是其财产权利之一,权利人自然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

对于如何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债权也应有决定权,这也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

事实上,债务人所拥有的抗辩权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正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说所提:但凡可以据以阻止或排斥债权的成立、存在和行使的事由,只要在债务让与时客观存在,皆可以之对抗受让人。

1具体而言,包括阻止或排斥债权成立的抗辩,阻止或排斥债权存续的抗辩,阻止或排斥债权行使的抗辩。

最后,债务人的抵销权。

抵消是指如果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互负到期债务,且该债务的种类、品质相同,除法律规定或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消的以外,任何一方可以通知对方抵消债务。

由此可知,在通常情况下债务人接到债权让与通知后,除非有抗辩事由存在,债务人均应向受让人履行义务。

但是如果债务人对受让人也享有到期债权,则债务人可以主张抵消。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承认债权让与中债务人可行使抵销权。

我国也有此规定,我国《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对此条文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合同法虽然赋予了债务人主张抵消的权利,但是其与民法上一般的抵消在构成上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对主动债权的形成时间的要求上不同于一般的抵消。

一般民法上的抵销权对于主动债权的形成时间没有特别要求,而在债权让与中主动债权人即债务人要想对受让人行使抵销权则其对受让人的债权应当是在知悉让与事实之前既已形成。

其次,对于主动债权的清偿期,债权让与中的抵消和民法上一般情况下的抵消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的抵消要求主动债权与被动债权均届清偿期,而对于债权让与中这一方面的要求,虽然各国立法例尚有争论,但是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只要主动债权已届清偿期债务人便可主张抵消,至于被动债权是否有清偿期届至的要求法律未予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债权让与通知除对让与人与受让人有影响外,对债务人也有多方面的效力,简而言之,即债权让与通知一经到达债务人,债务人则不得向原债权人为清偿而应向受让人履行义务,否则不发生债务清偿的效果,同时原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债务的处分也无效。

此外债务人接到让与通知后便自然的享有相应的抗辩权和抵销权。

这些效力直接成就债权转让制度的功能,另一方面对债务人也起到了相应的保护作用。

二、让与通知对第三人的效力表面上看债权让与合同只在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发生效力,该合同具有相对性,与他人无关。

但是债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其所有权发生变动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除债务人以外的第1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995年台上字2758号判决,详见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下),427页。

三人如让与人的债权人、受让人的债权人等的利益。

而债权让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有公示性的,唯有让与通知是当事人将让与事实公诸于众的必要手段,所以,债权让与通知对第三人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一)对多重让与中受让人的影响前面我们对于与债权让与有关的各项探讨都是建立在通常情况的让与上的,即让与人和受让人均为一个的一对一的让与。

但是事实并非总是如人所愿的,现实中还有一些债权的让与是非常态的,让与人将其一个债权分别独立的转让给数个受让人就是非常态的一种。

我们在前文也已经提到过,债权让与是不具有公示性的,当事人在达成债权让与协议后第三人一般很难知晓,所以债权人将债权让与他人后极有可能将本已不属于自己的债权再次转让给不知情的第三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面临着到底应该将哪个让与确定为有效的让与,债权应该由哪个受让人受让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无论是学界还是各国的立法例都存有很大的争议,要想一一详述恐怕颇有难度,本文因受篇幅所限只能简单的对此叙述一二。

对于该问题,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的国家之间的立法例有很大的区别,就是在大陆法系国家之间所采规则也有所不同。

在德国,因为其采物权形式主义,把债权让与当做准物权行为,在让与合同的生效与让与合同对债务人生效这两个问题上采取区别对待的立场,所以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债权让与协议即可生效,而协议一经生效则债权人丧失原债权的所有权,债权即归受让人取得,此规则我们从《德国民法典》第398条可窥一斑:“债权人可以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债权让与)。

合同一经成立,新债权人即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

”所以此时让与人不得再次转让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债权,否则会构成表见让与。

所以在以德国为代表的物权形式主义国家,债权连续转让的,以债权让与的时间确定各受让人的优先地位,因为在债权第一次转让后,让与人自然而然的丧失了债权,以后的所谓历次转让属于转让一个不存在的债权,哪怕就是债权人将权利现实的移交到第二受让人手中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此时第二受让人便构成不当得利,应当将此债权移交给第一受让人。

除德国之外,奥地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也采此原则,在债权连续转让时由第一受让人取得债权。

而大陆法系中其他国家所采规则却与次不同,本文以法国立法例为代表进行分析。

因为法国不采物权形式主义,所以其立法并未赋予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的让与协议以成立即生效的地位,我们在上文已经分析过,在法国让与人和受让人的债权让与协议仅仅在协议当事人之间有效,此协议在未经通知债务人之前,受让人并不能真正取得所受债权,当然这里所说的通知并非仅仅是指让与协议当事人将让与事实以某种方式告知债务人,它也赋予特定情形下债务人的承诺以通知的效力;正如《法国民法典》第1690条规定: 受让人在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后,该债权即可约束第三人,此外如果债务人在有关的公证文书中明确表示接受债权转让,债权转移效果亦可发生。

由此决定了在法国让与合同成立在先的受让人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债权人,因为债权让与的时间与通知债务人的时间基本上是两码事。

所以在法国,债权连续让与时法律只会将第一个为让与通知的受让人确定为最终的债权人。

综上,我们简单的分析了大陆法系两个主要国家在债权连续转让时,对于确定债权最终归属的两种不同模式,即德国的让与时间优先主义和法国的让与通知优先主义。

可以说这两种模式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基础模式,无论是大陆法系的其他国家或者是英美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他们所使用的立法模式都与这两种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甚至是直接就采用这两种模式。

在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债权连续转让的态度上做简单分析之后,接下来我们对英美法系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做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虽然英美法系国家没有成文法的传统,但是通过分析他们的判例,可以更直接明白的了解他们对此问题所持态度。

首先我们来分析英国的立场,英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相对而言比较保守,它通过判例确认通知在债权连续让与中的核心地位。

即在债权重复转让时,英国法既不是像德国法那样把债权第一受让人作为最终受让人,也不是单纯的跟法国法那样将债权让与的第一通知人作为债权的所有人,它是把让与通知的到达作为债权连续让与时确定最终受让人的标准。

也就是说,在此规则下不管各个受让人受让债权的先后顺序如何,也不管各个受让人是否对债务人为通知或何时进行的通知,最终取得债权的只能是第一个将让与通知送达债务人的受让人。

但是在受让人接受让与时已经知明确晓债权已经被让与时则不能适用这一规则,因为此时受让人已经明知自己与债权人之所为是不诚信的行为,不能用善意的法律去保护恶意的不诚信行为,这一规则最初由迪尔诉霍尔案(Dearle v.Hall)确定2。

美国的一些州也有此规则,但是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很不一致的,因为他的各个州有各个州的规则。

首先,通过分析美国的《统一商法典》,我们会接触到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在上文所了解的优先权确定模式,即“登记优先”模式;据此模式,债权连续让与后在数个受让人之间,无论谁是第一受让人,也无论谁首先对债务人为让与通知,只要受让人未将债权让与事实登记于政府部门,他便无法取得所受债权。

如果数个受让人均已为登记,则债权归登记在先者享有。

可以说美国《统一商法典》中所确立的这一模式实际上是把被转让的债权当作不动产来对待,因为二者的所有权发生变动均以登记为要件,只是债权让与的登记效力不如不动产买卖的登记效力那么强,前者的登记只有确权效力,而后者的登记却有排他效力。

但是纽约州在这一问题上却没有采用这么复杂的规则,纽约的做法是由第一受让人取得所受债权。

其道理与《德国民法典》中所陈述一样,即在债权被让与后,让与人便不再拥有债权,对于已经不存在的债权自然是无权再将其让与他人。

所以在债权连续让与的场合最终应当由第一受让人取得债权。

此外,与纽约同属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规则又比纽约州的做法考虑的更全面些。

原则上他承认第一受让人的优先地位,但同时又通过学说确立了一些例外的规定;且例外规定的确立主要是出于对善意买主的保护这一目的。

虽然在合同法起草的过程中,学者们提供的“专家建议稿”第83条对于债权多重让与的优先权问题作了较为详细可行的论述,即在面临债权多次让与时,如何确定其最终归属,依照以下规则处理:1、在多个受让人中,若有受让人为获得债权支付相应对价的,由支付对价者取得债权;2、在多重让与中,若有受让人的受让事由是可撤销的,则由无可撤销事由者取得债权;3、多重让与时既有全部让与又有部分让与的,则由全部受让人取得债权;4、在多重让与中,由最先对债务人为有效通知的受让人取得债权。

但是我国现行《合同法》对债权多重让与的受让人优先权问题未作规定,这一立法上的漏洞给现实中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对于“专家建议稿”中所提出的规则,看似详尽周到具体可行,实际上可以说是漏洞百出,甚至有些地方难以自圆其说以至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