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采煤技术现状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技术应用技术现状的探讨

煤矿开采技术应用技术现状的探讨

煤矿开采技术应用技术现状的探讨摘要: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也是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能源将会逐渐出现短缺现象。

因此,如何科学开发、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成为首要的问题。

本文中,笔者将会就国内煤矿开采现状,探讨煤矿开采应用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矿开采,采煤形式,开采现状,开采技术,在煤炭产业成为全球重要产业的同时,采煤技术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由于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多,价格也在逐年攀升,很多煤矿公司都加大了开采量,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此,能否拥有高效的煤矿开采技术对煤矿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笔者将会就煤矿开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

一、煤矿开采的主要形式(一)地下采煤地下采煤,也称井下采煤。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包括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

这种煤矿开采方式的优点是产量大,效率高,成本较低,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二)露天采煤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的方法称为露天开采。

这种煤矿开采方式的优点是生产空间不受限制,机械化水平高,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

回采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移民搬迁、土地复垦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对开采条件也有极高的要求。

二、我国煤矿适用的技术(1)硬顶板以及硬煤层现代开采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采煤控制技术。

有利于顶煤快速破碎,又能保证在生产上的安全性。

(2)缓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效可靠的薄煤层开采机、刨煤机。

研究开发薄煤层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3)缓倾斜厚煤层一次性开采技术:研究支架结构和强度。

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技术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害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

提高采煤支架的可靠性。

浅析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被大量地开采。

然而,在我国“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以及水体下)采煤量中,采煤量最大的是在建筑物下,本文就对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同行业相关人士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物下采煤研究现状发展趋势0 引言近年来,我国建筑物下采煤技术问题引起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从地下开采出煤炭后,其上方覆盖岩层就会失去支撑,继而破坏岩体内部的固有应力平衡,导致采空区附近的岩体产生变形。

而采空区面积达到特定范围后,就会在其上方地表形成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基础,严重情况下,会产生破坏的情况。

本文着重对“三下”采煤技术中的建筑物采煤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1 我国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现状分析国外研究建筑物下压煤开采较早的国家有英国、俄罗斯、波兰以及德国,而建筑物下开采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当属波兰。

在国内,前期主要是学习并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对于建筑物下采煤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矿区进行建筑物下采煤试验,获得了宝贵经验。

根据大量文献与丰富经验表明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与地表的水平变形值的大小决定了建筑物下采煤的破坏程度,所以,对于建筑物下采煤而言,我们应按照建筑物受力情况、建筑物结构等采取适当的采煤技术,对建筑物选取合理的结构保护措施。

当前,我国建筑物下采煤主要有:①房柱式开采:在开采煤层中掘进一系列宽是五到七米的煤房,以巷道联通中间,形成宽度不等的长条形煤柱。

在设计煤柱时,不仅要节约资源,能够按照需求进行煤柱回收,而且煤柱应具有特定的稳定性,确保足够的强度去支撑顶板。

②协调开采法:通过合理安置开采顺序以及工作面,以对部分地表变形进行抵消,进而保护地表建筑,是避免地表变形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③充填开采法:在煤炭开采工作面后方采空区用填充材料进行上覆岩层支撑,例如:粉煤灰、矸石或者睡砂,从而减少地表环境受到的损坏程度。

“三下”采煤技术

“三下”采煤技术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三下”采煤技术在煤矿生产的建设中,经常遇到大的各种类型的水体、建筑物、铁路及矿井井巷。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水体、建筑物、铁路及矿井井巷需要留设煤柱予以保护,从而造成了地下资源的积压和浪费。

因此研究不留或少留煤柱,并保护水体、建筑物、铁路、矿井井巷免遭破坏,实现在上述条件下的安全采煤技术及地面建筑物等的保护技术统称为特殊开采技术。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将特殊开采技术分为:(1)水体下特殊开采技术。

其中水体包括:地表明水体,如江河、湖海、水库等;松散层含水体,如第三、四纪松散层中的水体和基岩含水体,如砂岩、石灰岩含水层。

(2)建筑物下特殊开采技术。

如城镇建筑物、民房、工农业建筑、公路、桥梁等。

(3)铁路下特殊开采技术。

如国家级铁路、矿区专用铁路等。

以上特殊开采技术又简称为“三下”开采技术。

“三下”采煤技术是随着煤炭生产建设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型实用技术。

从50年代起它就在我国受到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目前无论是从研究试验规模、关键技术以及基础理论水平、推广应用效果看,还是从所服务的对象范围看,“三下”采煤技术已经初步成为采矿学中一个实用性强,服务对象广,具有相应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学科分支。

40年的水体下采煤中,我们得到了不同覆岩岩性,不同倾角,不同采煤方法(厚煤层分层开采,单一煤层一次采全高及放顶煤开采)的覆岩破坏规律。

提出了一套适于不同岩性、倾角和开采方法的冒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计算公式。

已掌握了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采煤方法所产生的地表移动规律,并形成一套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理论,制定了房屋保护等级及相应措施。

我国的“三下”采煤技术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已形成了较系统的、全面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

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

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采矿工程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采矿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开采能力,完成自动化控制。

实现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引言目前,中国有很多采矿技术,它们都通过了现实的考验,确保了采矿作业的安全。

然而,一些负责矿山工程的部门只注重开采效率而忽视安全问题,导致矿山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

因此,本文对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煤矿井下采矿概述1.1地下开采现状由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矿产资源的开发也越来越规范。

但在实际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由于采矿需要在地下完成,相关采矿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煤矿地质构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相应的方法。

例如,在应用露天采场采矿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或应力场点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地表塌陷。

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及煤矿人员生命安全的隐患。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提取优质煤,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如废渣、废砂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实际开采之前,不仅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还要合理处理废弃物,以免留下安全隐患,造成巨大损失。

1.2影响地下开采技术选择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和产量,保证安全生产,需要根据具体的开采条件,合理选择开采生产工艺。

影响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地质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煤矿顶煤的放煤特性受其开采深度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理论计算,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采矿技术选择的依据。

同时,矿区煤层强度也会影响开采技术的选择。

在煤层整体结构中,煤层的强度直接影响其结构,也与煤层的实际抗压强度有关[2]。

“三下”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三下”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高达 6 %左 右 , 而我 国从 “ 0 然 三下 ” 出的煤 炭 仅约 采
l “ 下 ” 煤 技 术 发 展 现 状 三 采
1 1 建 ( ) 物 下采煤 . 构 筑
建 筑物及 道 桥下采 煤 的破坏 程度 主要 取决于 地 表的水 平变形 值 的大小 和建 筑物 及道桥 本 身的抗 变
中 图 分 类 号 :D 2 .3 T 8 8 8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3— 5 6 2 1 ) 2— 0 6—0 10 0 0 ( 0 1 1 0 5 3
目前 , 国骨 干生产 矿 井 的 “ 我 三下 ” 压煤 量 已达
数 百亿 吨 , 中铁 路下 压煤 占 1 %左 右 , 体 下 ( 其 2 水 包 括 承压废 岩水 上 ) 煤 占 2 %左 右 , 筑 物 下压 煤 压 8 建
形 能力 。因此 , 筑 物及 道 桥 下 采 煤需 要 根 据 建筑 建
有1 O亿 t只 占整 个 “ 下 ” 煤 量 的 7 左 右 。 , 三 压 % 为提 高煤 炭资 源采 出率 , 长 矿井服 务年 限 , 进矿 延 促
区的可持续 发展 , 研究 安 全 、 高效 、 可靠 的 “ 三下 ” 采 煤技 术具 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 三下 ” 采煤 技术 研 究 始 于 l 9世 纪 西方 对 教 堂 的保护性 开采 , 主要 方法 是采 取井下 充 填 、 面加 固 地 维 修 、 柱或条 带式 开采 等技 术 , 得 了较好 的保 护 房 取 开采 效果 。我 国“ 三下 ” 采煤 技 术 研究 早 期 , 主要 以引进 和学 习国外 先进经 验 为主 。从 2 0世纪 5 O年 代 起我 国就开 始 研 究 和 应 用 “ 三下 ” 即 建 筑 物下 、 ( 水 体下 、 铁路 下 ) 煤 技 术 以及 作 为其 基 础 的 岩 层 采 与地表移 动及 覆岩 破坏 规律 , 经过 5 0多年 的研究 与

对“三下”采煤技术的认识与研究

对“三下”采煤技术的认识与研究
电力与能源
对 “- ■’采煤技术的认识与研究 三下’ , — 、 - ・ - ▲ J
文/ 许志楠
摘 要 :随 着煤 矿开 采强度和开采 范围的加大 , “ 三下 ”采煤 问题 更显突 出,不仅连 成大量 煤炭资源的积 压 ,而且 遣成矿下安全 高效的进行 “ 下”采煤 ,对 节约 三 煤 炭资源和提 高产量都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 三下 ”采煤 ;煤柱 ;安全 中图分类号 : D T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16(0 1 3()O4一 2 09 96 21)0 2 一 2O 0 c
前 言 :在建筑物 下、水体 下和铁路下开采煤炭 ,称 为 “ 三下 ”采煤 。根据 全 国统 配煤矿的不 完全统计 , 我 国的 “ 下一上 ”压 煤量达 1 7 9 ,其 中建筑物 三 3 .亿 下压煤量为8 .亿t 7 6 。在煤矿生产过程 中,一般都在 建 筑物 下、铁路下 、水 体下保 留煤柱不进 行开采 。这 样 不仅造成 大量煤炭资 源的积压 ,而且造成矿 井不能 合 理进行开 采 ,尤其是 在埋深大 、煤层层数 多的矿 区 , 压煤量相 当惊人 。随 着开采技 术的不断提 高以及环境 保护 的要求使 “ 三下”采煤技 术改变 了原有的方法 , “ 三下”采煤技 术得到 了迅速的发 展 ,由只能 用充填 法开 采 ,发展到 能用 陷落 法开采 ;由用条带法 、房柱 法开 采 ,发展 到全面开采 等方法 。这 样不仅保护 了地 面 建筑 物 、铁路 、地下 水体 不 被破 坏 ,且 实 现 多 出 煤 、降成本 、高效率 、保 安全 ,提 高 了资源 回收率 , 又尽可能避 免发生企业效 益与 工农关系的矛盾 以及矿 井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 建筑物下采煤技术 ( )国内外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研究现状 一 “ 三下 ”采 煤开 展较好 的 国家有 波兰 、英 国、德 国、前苏联等。波兰进行 “ 下”( 面建筑 、铁路和 三 地 水体 下) 采煤 已有多年历史 ,闻名 世界 。在波兰硬煤产 量 中, “ 三下”开采的煤炭 产量占6 % O 以上 ,其 中5% 0 为建筑物 下开 采 ,1%为湖泊下开采。 0

“三下”采煤井下开采技术研究

“三下”采煤井下开采技术研究

“三下”采煤井下开采技术研究[摘要]“三下”采煤技术主要是利用开采影响的移动规律和不同开采方式的地表下沉特点,通过采煤方法的设计控制地表沉降或地表变形达到保护地面建筑或水体安全的目的的技术方法。

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控制地表沉降达到减少地表变形要求的方法,如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限厚开采等;另一类为控制相对位置地表影响变形达到减少对受护对象影响变形的方法,如协调开采、全柱开采和分层开采等。

[关键词]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开采技术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35-01一、条带开采技术(一)条带开采的概念条带开采技术是“三下”采煤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部分开采技术,是建筑物下采煤控制地表沉陷的主要开采措施之一。

尽管条带开采的资源损失相对较大,但由于我国资源分布广泛,建筑物下压煤巨大,为解决迁村困难、降低巨大的维修及赔偿费用、改善生产接续紧张的矛盾,条带开采成为进行建筑物下采煤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条带开采为部分采煤法,如图2-17所示,将要开采区域划分成比较正规的条带,采一条,留一条,利用保留的煤柱支撑上覆岩层,从而减少覆岩沉降,控制地表移动与变形,达到地面保护的目的。

条带开采从顶板管理方法上分为冒落(冒落和分层冒落)条带和充填(水砂充填和矸石充填等)条带;从工作面布置形式上分为倾斜条带和走向条带;从开采方案设计上分为定采留比条带和变采留比条带;从条带开采的布置形式上分为规则条带和不规则条带;从煤层间距分为近距煤层群条带和单一煤层条带。

条带开采的采出率一般在40%一75%之间。

(二)条带开采研究内容条带开采的研究涉及岩石力学(包括岩石及煤的强度,煤柱应力的变化、计算及其煤柱的稳定等)和开采沉陷学(包括条带开采的沉陷机理、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开采方案的设计等)两大内容,对条带开采的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现场试验与观测,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包括力学的理论计算),模型试验以相似材料试验为主,条带开采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结果。

南二上采区“三下”采煤综合治理技术

南二上采区“三下”采煤综合治理技术

南二上采区“三下”采煤综合治理技术摘要:在南二上采区存在多煤层,且地表赋存巨厚松散层,其上方分布着二道河、铁路、高压线塔,分别采用“移”、“填”、“垫”综合治理技术,成功解决了“三下”采煤难题,安全高效地采出煤炭资源。

关键词:三下;南二上采区;采煤;治理技术1 二道河治理技术方案1.1水体下采动影响程度分析。

开采后势必造成二道河的河道下沉,形成长140m左右的塌陷积水带。

依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规定,判别开采后最高开采上限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否波及到第四系含水层,这是关系到是否能在含水层及二道河下安全开采的重要技术数据。

根据该采区的地质采矿技术条件,二道河下采煤的采动等级为II类;水体类型为低界面下为稳定厚粘性隔水层;允许采动程度:允许导水裂隙带波及松散孔隙弱含水层水体,但不允许垮落带波及该水体。

该采区四系层厚166m,三系层厚60m,合计为226m,开采上限为366m,开采下限为566m。

即:开采上限距第三第底界面为140m煤层顶板岩石为中硬岩石。

计算开采后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

(1)16层垮落带高度Hm(16)=■±2.2=■±2.2=6.3+2.2=8.5m导水裂隙带高度Hli(16)=■±5.6=■±5.6=32.5m(2)17层垮落带高度Hm(17)=■±2.2=■±2.2=12.1m裂隙带高度:Hli(17)=■±5.6=■±5.6=43.6m(3)18层垮落带高度Hm(18)=■±2.2=■±2.2=9.5m裂隙带高度:Hli(18)=■±5.6=■±5.6=35.8m经计算三层煤开采后,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均不能波及到第三系底界面。

加之二道河下为巨厚松散层,且第三系又为隔水层。

综上所述,在二道河下采煤技术上是可行的。

安全上是有保证的。

三下采煤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三下采煤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第31 第 1 期 卷 0 2 年 1 01 1 0月
山 西 煤 炭 SHA XI N COAL
VOI31 . NO . 0 1 0 c .2O11 t
文 章 编 号 :6 2 5 5 (0 )0 0 5 — 3 1 7 — 0 0 2 1 1— 0 1 0 1
三下采煤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 三下 采 煤 ; 护煤 柱 ; 筑 物 ; 采 技 术 保 建 开 中 图 分 类 号 :D 2 .3 T 83 8 文 献标 识码 : A
1 三下采煤 的现状
三 下采 煤 是建 筑 物 下 、 铁路 下 和 水体 下 采 煤 方 法 的统 称 。 据 目前 不完 全 统计 , 国 国有 骨 干 大 中 我
常 杰
( 山西晋城煤业集 团 寺河矿 , 山西 摘 晋城 0 80 ) 4 2 5
要: 分别从地面岩移观测站的设计 与分析 、 保护煤 柱的留设方法 、 建筑物下压煤 的开采技术及建筑物的地上
保护措施 等方面进行论述, 力求能够对煤矿“ 三下” 压煤开采的生产与设计提供借鉴 , 高对“ 下” 提 三 采煤技术的认识 , 推 动我 国“ 三下” 采煤技 术、 高煤炭产量及保护地 面重要基础 设施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提
23 观 测 方法 .
煤柱和水体保护煤柱设计等。三下采煤技术构成框 图 , 图 1 见 。
2 地 表 移 动 观 测 站 设 计
21 建立 观测 站 的主要 工作 .
根据测 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 一般
采用 导线 测量 和三 角高 程测量 。 连 接测 量 : 别在 倾 斜 和走 向线 上 建立 了控 制 分
型矿井“ 三下” 压煤量达到 10 t 4 亿 以上 , 然而 , 目 到 前为止 , 国仅从“ 我 三下 ” 出的煤炭约有 l 亿 t 采 0 , 只 占整个“ 三个” 压煤量的 7 %左右 。另外随着对煤

盘江矿区“三下”采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盘江矿区“三下”采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量的 6 % 以 上 ,月 亮 田矿 “ 下 ” 压 煤 占总 储 量 0 三
的 5 % 以 上 。所 以 ,研 究 和 解决 这个 课 题 ,对 缓 0
解接续 ,延 长矿 井 寿命 ,增 加 煤炭 资源 的 回收和提
高经 济效益 ,对 盘 江未来 的发 展 和国家 的西 电东送 政策 有重大 的战略 意义 。
P nia nn ra h a e n l e ef s it o tetr n en ahmi n c n i t u  ̄i ae .A s t p r a j gMi gA e .T ep p r ay dt a i lyf h e u d r et m i a z h e b i h e n gt h 。 n h mo n n r i e e a l e p e oh a jd e h cn m cb n f n eeo m n e he n e  ̄ o nn . . g dtee o o i e e t d d vlp e t t reu d me h ca mi g ia f o h t l i
维普资讯
第0 第 期 3卷 3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2 3 0年月 0
盘 江 矿 区 “ 下 ’ 煤 技 术 现 状 及 展 望 三 ’采
王勇迅 ,李匀庆
( 江煤 电 【 团 ) 0 司 ,贵 州 盘县 盘 集 5 33 ) 5 56

要 :综合 介 绍盘江 矿 区地 表移动 和 “三下” 采煤 技 术现 状 ,进 行 山 区 “三下” 采 煤 的可 行 性
断层 较多 ,断 层透 水性差 。已开 发的盘 关 向斜 和土 城 向斜 中含 煤 地 层 为 宣 威 煤组 ,含 煤 一 般 有 4 0— 5 O层 以上 ,煤 层 总 厚 度 2 0—4 0 m,较稳 定 可 采 煤 层 6—1 2层 ,有 l 、5、l O、l 、1 2 5、l 、l 7 8号 等 煤层 ,以薄 及 中厚 煤 层 为 主 ,煤 层 倾 角 一 般 为 l O

中国的采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的采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的采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d823.8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

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

本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一、采煤技术国内外现状采煤方法种类很多,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使用的采煤方法,总的划分为:壁式盒柱式两大类。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采煤方法,无论从采煤系统还是回采工艺多有很大的区别。

(一)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是煤壁短呈方柱形,同时开采的工作面数较多,采出的煤炭垂直于工作面方向运出。

(二)壁式采煤法一般以长工作面采煤为其主要特征,产量约占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95℅以上。

随着煤层厚度及倾角的不同,开采技术和采煤方法会有所区别。

对于薄及中厚煤层,一般都是按煤层全厚一次采出,即正层开采。

对于厚煤层,可把它分为若干中等厚度进行开采,即分层开采,也可以采用放顶煤整层开采。

无论整层开采或分层开采,依据不同倾角,按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又可分为走向长壁开采和倾斜长壁开采两种类型。

壁式体系采煤法优点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和维护费用低、投产快。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

3、减少了工作面长度的变化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综合机械化采煤非常有利。

4、通风线路短,风流方向转折变化少,同时使巷道交叉点和风桥等通风构筑物也相应减少。

壁式体系采煤法缺点长距离的倾斜巷道,使掘进及辅助运输、行人比较困难:有时在污风下行问题。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优点1、单产高工作面内具有多个出煤点,而且在工作面内可实现分段平行作业,即在不同地段采煤和放煤同时进行,因而易于实现高产。

2、效率高由于放顶煤工作面的一次采出厚度大,生产集中,放煤工艺劳动量小以及出煤点增多等原因,其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下”压煤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综述

“三下”压煤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综述
科技 论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4
“—下 ” 煤 充 填 开 采研 究 现 状综 述 — ■ 三 — 压 — — ▲
李 俊 寇云鹏 杨 震 王世祖 (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 限公 司, 宁 沈阳 102 ) 辽 10 7 摘 要: 介绍 了 目前“ 三下” 压煤充填 开采 常用的干式充填、 力充填和胶 结充填 开采技 术及其特点 , 水 详细 阐述 了国 内外煤矿充填技 术 的应 用现 状 , 述 了“ 下” 煤 充 填 开采 技 术 的发 展 方 向 。 论 三 压 关 键 词 : 填 开 采 ;三 下 ” 煤 ; 色 开采 充 “ 压 绿
fr i n mi e a e d mo srt d h d v l pn r n a d t e k y t c n c l p o l ms i e d f s l t n b u t e b c f l mi i g a e o e g n s r e n tae .T e e eo i g t d n h e e h ia r b e n n e o o u i a o t h a k l e o i nn r d s u s d ic s e . Ke r s y wo d :B c f l mi i g h e n e s c a;Gr e nn ak l i n n ;T r e u d r o l e n mi i g
d a l twi g a d c me td f l g n v e o h u r n i ain h e e r h a d tc n lg f b c f l n n r m o si n r u i so n n e n e l n .I iw f t e c re t s u t ,t e r s a c n e h oo y o a k l c i i t o i mi i g fo d me t a d c

“三下一上”采煤技术在理论与规律研究方面的进展与现状

“三下一上”采煤技术在理论与规律研究方面的进展与现状
路下和岩 溶水体上 的煤 炭 资源 ( 称 “ 下 一 上” 简 三 开 采 ) 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具 有 巨大 的 现 实 和 深 远 意 义 。 对 根 据 全 国 统 配 煤 矿 的 不 完 全 统 计 , 国 的 “ 下 一 我 三 上 ” 煤 量 达 17 9亿 £ 其 中 建 筑 物 下 压 煤 量 为 压 3. , 8. 7 6亿 t 我 国有 15条 较 大 的 河 流 压 煤 , 有 微 山 。 2 还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7期 2O O 2年 7月




V I 21 N0 0. . 7
Co lTe h o 0 y a e n l g
j 12 2 u .00
“ 下一 上" 三 采煤技 术在理论 与规律研 究方面 的进展 与现 状
李 万 武
建 筑 施 工 安 全 推 向一 个 新 的 高 度 。
作 者 简 介 : 万 武 (9 6一) 工 程 师 ,99年 毕 业 于 原 黑 龙 江 矿业 学 院 采 矿 工 程 系 , 从 事 采 矿 教 学 科 研 工 作 。 李 16 , 18 现
有 了较 大 的 突 破 。
人 提 出 了 地 表 变 形 态 与 覆 岩 破 坏 的 形 态 相 关 的 论 点 。据 此 , 所 采 煤 层 覆 岩 的 垮 落 空 间 形 态 概 括 为 将 倒 梯 形 ( 水 平 及 缓 倾 斜 煤 层 ) 偏 三 角 形 ( 斜 煤 近 、 倾 层 ) 倒 三 角 形 ( 倾 斜 煤 层 ) 和 急 。 () 4 特殊 地 质 条 件 下 的 地 表 移 动 计 算 方 法 在 我 国 已经 比 较成 熟 。 在 特 殊 地 质 采 矿 条 件 下 , 过 对 通 典 型 条 件 的现 场 实 测 及 理 论 研 究 , 取 得 了 有 应 用 也 价 值 的 初 步 成 果 , 别 是 在 条 带 法 开 采 沉 陷方 面 , 特 提 出 了托 板理 论 计 算 方 法 及 正 规 、 正 规 条 带 开 采 的 非

我国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方法选择

我国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方法选择

浅谈我国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方法选择摘要: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

在发展现代采煤技术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技术理论。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现状方法选择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90-01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各行各业的深入贯彻落实,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越来越倍受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为此,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

在发展现代采煤技术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技术理论。

如今我国采煤方法已趋成熟完善,伴随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

本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的面现状及方法作了以下论述。

一、我国采煤技术方法的应用现状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集团下属企业多、分布地域广。

企业结构复杂,存在多级、多专业的管理部门。

煤炭产品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容易损耗;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密集度大、所用物资种类繁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比较大,所以对产品的监控以及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

受作业环境的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

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系统形式多样,各系统协调运做,管理难度大。

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种类多,管理难度大。

安全生产是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复杂、形式多样,监控数据量大。

二、选择采煤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选择采煤方法应当结合具体的矿山地质和技术条件,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

(一)技术要先进一是采煤工作面机械化水平高、单产高。

发展高度的机械化是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的决定因素。

二是煤炭质量好。

选择先进的采煤工艺,改善顶板管理,防止矸石混入煤中,尽量减少煤的含矸率和灰分。

浅谈“三下”压煤开采方法

浅谈“三下”压煤开采方法

浅谈“三下”压煤开采方法摘要:我国“三下”压煤量大,严重制约了煤炭的正常开采,降低了开采回采率,增加了开采成本。

为了解放“三下”压覆的煤量,各煤炭企业都积极进行“三下”压煤开采,积累了大量经验、方法。

关键词:“三下”压煤;开采;方法一、前言“三下”压煤一般是指建(构)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覆的煤炭资源。

目前我国煤矿“三下”压煤约为137.9亿吨,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的正常开采。

如何安全、经济解决“三下”压覆的煤量是国内、外专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本人自从毕业以来多次参与“三下”压煤开采方法的研究,对国内一些“三下”压煤开采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国内的“三下”开采技术分为二类:一类是地下开采保护技术;另一类是建筑结构保护技术。

一、地下开采保护技术控制采煤区地表沉降关键在于控制覆岩的下沉,最终达到保护地面建筑设施,使之受采动损害程度最小的目的。

矿区地表沉陷控制方法主要分10类。

1、留设保护煤柱法此法多用于保护工业广场、井筒及重要建筑物或用于浅部开采。

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按要求留设一定尺寸的保护煤柱,对煤柱外的煤炭资源加以回采。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地面建筑与设施无疑是最有效的,但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同时,由于煤柱留设尺寸的特殊性,使得柱外采区与工作面布设难度增大,影响高效生产。

此方法经常作为重要建(构)筑物及基础设施下的开采措施。

2、井下采空区充填法井下采空区充填方法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控制地表沉降措施,不仅可以大大减小覆岩的破坏程度,而且可使地表下沉值大幅度减少。

根据具体保护对象,可选择水砂充填、风力充填、矸石自溜充填、矸石带状充填等。

此方法的不足在于开采工序增多,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矿井建设投资增大。

但在煤炭效益比较好的地区,此方法被广泛地应用。

采取此方法缺点是影响矿井高产高效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3、局部开采法局部开采法主要包括条带开采法、房柱开采法及限厚开采法等。

该开采法在保证地面不出现波浪式下沉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采留比,可回收煤炭资源40%~65%,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

三下采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三下采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水体下压煤 的开采 . 要在水体和煤层之间保留一定厚度的安全煤 岩柱. 在开采过程 中 . 利用排水 系统不断疏 降上 部水体 . 开 掘疏水巷 道, 如果存在多层含水层的威胁 . 要采用顶疏结合开采的方式 , 以提高 安全系数 。 同时 , 在开采过程中 . 需要采用水泥等粘结材料来形成挡水 墙, 堵截水源并建立疏水通道 . 切断煤层地下水的补给 。 目前所采用的 水 下压煤开采方法有充填开采 、 条 带开采 、 分层开采 、 伪倾余开采等 。 在 开采过程 中, 需要通过试探开采 、 分区隔离开采 、 全部充填开采 等方 法来提高开采安全性 必须坚持有疑必探 、 先探后采的基本原则 . 只有 充 分把握 了岩层结构特征 .掌握了岩层破坏规律和水文地质规律 . 采 用相应 的技术方法控制采动影响 . 才能确保水体下压煤开采率和开采 2 0 1 3 年3 Nhomakorabea0 期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论坛◇
三下采煤技术存在 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王 宏
( 山西 乡宁焦煤集 团毛则渠煤炭有 限公司 山西
乡宁
0 4 2 1 O 0 )
【 摘 要】 近年来, 三 下采煤 问题越来越为突 出, 给煤炭 资源的开采效 率和安全 带来不 少影响 , 本文结合 国内外三下采煤技术现状 , 就三 下 采煤技术存在 的主要 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 了探讨 . 并提 出 了 一些有效的优化措施 。 【 关键词 】 建筑物 ; 铁路; 水体; 优化开采

3 . 铁 路 压 煤开 采 技 术 问题
在矿区附近的铁路干线和支线 . 往往都存在 压煤 情况 . 尤其是在 矿区与铁路 连接 的专用线绝大部分都处于煤层上方 铁路压煤极大 的 影响了矿井服务年限 . 并造成井 田划分与矿井 开拓的设置 . 给煤层开 采带来很 多困难 。在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铁路压煤开采 , 对提高产量 、 提高效率极为重要 但是 , 煤层地下开采必然会引起地表 移动与变形, 地表移动和变形必然影响区内的铁路 线路。路基 的移动 与变形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基本规律相 当. 通过研 究地下开采对路基 的影响 . 能很好 的把握地下采煤 引起起的地表移动 。 般条件下 . 弓I 起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是连续性 、 缓慢性 的下沉 , 而 不是突然性下沉 因此 . 只要能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开采引起的地 表变 形. 就可 以避免压煤 开采给铁路运行带来安全问题 在铁路压煤开采 中. 一定要满足一定 的采 深和采厚 比, 不 同的开采方法采深 与采厚 比 并不相 同。 在开采过程中. 要 防止地表突然下沉或塌陷 , 这种情况在浅 部 近水平煤层 、 急倾斜煤层 、 采空区积水煤层煤区较为常见 。 对于近水 平煤层 的开采应当采用分层采煤法 . 减少分层开采厚度 。急倾斜煤层 开采要注意保留足够尺寸 的煤柱 以防止采空区上部煤柱抽 冒。要减 小 地表 下沉 . 最好 的办法是采用全部充填法或条 带采煤 法 . 合理布置 采煤工作面 。

“三下”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三下”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2 0 1 4 . N0 . 0 2
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工业 工 程 与技 术
“ 三下" 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展望
王亚 I S
( 山西焦煤霍 州煤电集团 吕临能化有限公司 庞庞塔煤矿 , 山西 开采的未来发展做 出了展 望。
就使得铁路下 的煤炭开采 比建筑物下 的开采更加复杂多变 。在
进 行 铁 路 下 开 采 时 ,最 主 要 的 问题 就 是 如 何 防止 地 表 出现 突然
随着 国家煤炭 西部 开发 战略的实施 , 西 部地区的土地与生
态环境必将 遭受巨大影响。土地 的复垦 与生态重建技术必将成
下沉 现象 。 且应尽最 大地可能减少地表的下沉 , 从而保证铁路运
较窄 。 因此充填开采技术将未来“ 三下” 开采 的主要发展方向。 3 . 2 矿 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仍存在种种问题 ,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2 . 2 铁路下煤炭开采
铁路在平时 的使用 中会 时刻受 到运 行列车 的影 响 。 因此 当
对铁路下煤炭进行开采时 , 铁路实 际上受 到的是 双重影 响 , 这也
为我 国“ 三下 ” 开采塌陷地 区恢 复治理工作 的重点研究对 象 , 且
生物的复垦技术在我 国仍处于探索起步 阶全 。 对此 现行 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①防止地表出现突然 下 沉。 开采前 , 先要对铁路下每层 的采动 、 积水等情况调查清楚 ; 当 煤层 上方存在老空 区时 , 应及时采取注浆等方法对其进行充填 , 避免采动影响导致 的地表突然下沉。当开采后煤层时 , 应采用分
关键 词 : “ 三 下” 采煤 : 发展 现 状 : 发展 方 向

我国煤炭开采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3篇

我国煤炭开采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3篇

我国煤炭开采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第一篇: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现实与挑战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开采方法导致煤炭资源的损失,加上海量的煤炭消耗,已经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短缺。

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抉择性问题。

为此,煤炭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是战胜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煤炭开采现状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是2467.12亿吨,其中探明储量1498.58亿吨。

为满足经济社会的能源需求,我国每年大量采掘煤炭资源。

但是,从目前的煤炭开采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事故频发。

由于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粗暴、不安全,道路狭小、繁琐,存在不少危险因素,容易引发煤与瓦斯、煤尘、火灾等事故。

2、煤炭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的煤炭采掘存在技术粗放、挖掘深度有限、开采效率低等问题,容易引发资源损失。

3、对环境的损害较大。

传统的煤炭采掘和运输方式使煤炭开采对环境污染较大,造成氧化矿山和采煤工地沉降、地表形变,污染了土地和水源及产生噪音,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二、我国煤炭开采所面临的挑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主要表现为:1、煤炭价格波动。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需求总体很大,但是受到政策限制,价格波动较大。

2、能耗和污染问题。

由于传统采矿方法和生产方式不够理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不高,同时,由于大量烟尘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3、缺乏人才和技术力量。

虽然我国煤炭行业的基础技术较为先进,但是由于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人员,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三、创新引领未来——我国煤炭开采的发展趋势要想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引领、技术升级、管理改良。

未来,我国煤炭开采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必需,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规范煤炭市场,加大数字技术、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一上”采煤理论技术1.“三下一上”采煤技术现状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承压水体上开采,简称“三下一上”开采。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骨干大中型矿井“三下”压煤量达到140亿吨以上,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整个“三下”压煤量的60%以上,水体下(包括承压废岩水上)压煤占28%左右,铁路下压煤占12%左右,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从“三下”采出的煤炭约有10亿吨,只占整个“三个”压煤量的7%左右。

随着一些大中型煤矿开采时间的增长及其地表乡镇企业和农村住宅的建设和扩展,目前,已有很大一部分矿井已无较为正规完整的采区可供开采,造成很多矿井有储量而无法大规模开采的局面。

而有些矿井强行开采(不管对地表的影响),有些矿井因采掘接替协调顺序不对进行开采,引起对地表设施的大量或不该有的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紧张的工农关系,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从目前调查的结果得出,几乎所有的井下开采的煤炭大中型企业,都面临着大量的“三下”压煤问题,这些“三下”压煤量占目前矿井储量的10~15%,个别的甚至更多。

因此,如何逐步开采“三下”压煤,或如何规划矿井的采掘接替顺序,把对地表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或者如何搭配开采“三下”压煤,有计划地控制逐年的采动损害赔偿;或者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素采用一些特殊的开采方法,在不影响地表建(构)筑物的前提下部分开采出一些“三下”压煤量。

这些都是目前煤炭企业已经面临而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1.1 建筑物下采煤建筑物下开采是指那些不适合搬迁的城镇、工厂、居民区、村庄等所压矿层的开采,其中包括井筒矿柱的回收。

做到即采出资源,又要保护地面建筑物。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井下开采时采取一些不同于普通的开采方法,以减少地面移动与变形,另外对地面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采取加固与维修的方法,使其所受的采动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其本身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诸多成功的经验。

波兰,从1950年起开始进行建筑物下采煤试验,到1980年,已从各种煤柱中采出近7000万t左右,占产量的40%一42%。

前苏联目前在建筑物下采煤的产量每年达5000万t以上,取得了丰富经验、编制了30多个煤矿和金属矿保护建筑物免受采矿有害影响的保护规程及指南。

英国在建筑物下开采只对井筒和绞车房留保安煤柱,其它一律不留保安煤柱进行开采。

德国对城市和建筑物下采煤研究最早,从1902年就开始用水沙充填法回采重要建筑物下的保安煤柱。

例如埃森采了九个煤层总厚达10.2m。

法国和保加利亚分别用水沙充填和风力充填在建筑物下进行开采。

日本用房柱式进行建筑物下及大型公路桥厂的开采。

我国建筑物压煤的问题比较普通。

如山东的肥城、河北的唐山、河南的密县、安徽的随溪、东北的本溪、徐州的贾汪,湖南的韶山等都压着大量的煤炭资源c目前全田已有近百个矿井,数百个工作面进行了建筑物下的开采。

鹤壁、本溪、抚顺、枣庄、东庞、冷水江、利民、里兰、东罗、红茂等局矿部在各种建筑物下进行了成功的开采。

如抚顺胜利矿用充填条带法在石油一厂下开采厂厚达16.6m的煤层,东北欧河矿用陷落条带法在城镇下开采,资江在一俱乐部下开采、利民矿在村庄下、里兰在合山市下开采等。

1.2 铁路下采煤铁路下开采系指铁路干线与支线下所压煤层的开采,矿区专用线下开采已不存在问题,故不包括在内。

过去对铁路的保护也是采用留设矿柱的方法,目前对铁路矿柱的开采已取得了足够的经验。

如波兰在卡托维茨通往沃波雷省的干线和具托姆车站下进行了开采、采厚达20m,车站普遍下沉了3m,最多达3.7m;前苏联的顿巴斯煤团内就有5条铁路,压煤达368亿t,从l 961—1964年间已采铁路煤柱1320万t;德国的鲁尔煤田有一半以上的铁路线受开采影响,鲁尔煤田在铁路下开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印度苏丹迪矿用水砂充填方法于1971一l 975午12月首次升采ADR—AGOMOH铁路干线煤柱,煤厚为7.5m;日本于1966—1967年在北海道地区清水泽煤矿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桥下采煤,煤厚2.4m、采后地表最大下沉速度达8mm/月.用限速方法获得成功。

我国矿区专用线下开采,在技术上已完全过关,所以铁路下开采不包括专用线下开采;支线下开采效果良好,如焦李、三万、薛枣、娄邓等;干线下开采的不多。

在鸡西麻山、滴道两矿的林口——密山干线下开采获得成功、本溪局在沈阳——丹东的干线下试采。

还有枣庄局在邹坞车站下,阜新局在露天剥离站下。

开滦及平顶山、涟邵在铁路桥下,南桐局在二万线的板塘隧道下开采都取得成功。

1.3 水体下采煤水体下开采包括地面水体下和地下水体下的开采。

地面水体包括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沼泽洪区、灌区水田、山沟小溪以及地表沉降区积水等。

地下水体包括表土层的砂层水、顶板灰岩中的岩溶水、砂岩含水层及老窟水等。

水体下开采的实质是如何确定防水和防砂矿柱的高度,此上限到地面的垂高,就是安全开采深度。

水体下开采主要是防止覆水和泥砂溃人井下,有时还要保护地面水体,如水库、堤坝等。

水体下开采通常用疏干、排放、隔离等措施,使资源尽量采出,还要减少排水费用。

前苏联已在一些较大河流下来出了干百万吨的煤炭;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海下开采经验丰富。

我国在淮河下、微山湖下、资江河漫滩下来煤也取得了不少的经验。

1.4 承压水体上采煤承压水体上开采指可采矿层以下的承压水体上的矿层开采,即受基盘岩溶水威胁矿层的安全开采。

我国华北太行山以东石炭二迭系地层的基盘,就是含有丰富岩溶水的奥陶系石灰岩。

如山东的淄博、肥城、河北的井烃、湖南的恩口、斗笠山、广西合山等矿都存在受基盘岩溶水威胁的煤层开发问题。

底板突水是承压水体上矿层升采的主要威胁。

如何解决底板突水与井下开采的安全问题是承压水体上开采的主要任务。

我国在井陉、峰峰、王凤等局矿成功地进行了承压水体上的开采;匈牙利受底板承压水的威胁也很严重.因此积累的经验较多。

2.“三下一上”采煤的特点2.1 与一般开采方法的区别2.1.1.具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三下一上”开采即要采出资源,又要保护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水坝、铁路等),同时还要防止上覆水体和下伏水体溃入,保证生产安全,出而在技术上有特殊的要求。

2.1.2 研究岩层范围大即研究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后的移动变形特性,又要研究下伏岩层的移动变形规律。

上覆岩层可以直达地表,下伏岩层在采动后所波及的范围即可达80m 以远的距离。

2.2 综合性边缘学科矿床“三下一上”开采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发展很快,它综合了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压力、岩体力学、土木建筑、开采方法以及岩体探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形成自身的一套理论体系。

2.3 “三下一上”采煤理论技术的研究过程上世纪30年代,在一些采矿业较先进的国家已把岩层与地表移动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从本世纪50年代起,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如前西德的勃劳聂尔、克拉茨、聂姆茨克、克因赫尔斯特,前苏联的阿维尔申、卡札柯夫斯基、阿基莫夫、柯尔宾阔夫、波兰的布得雷克、克诺特、李特维尼申、柯赫曼斯基、沙乌斯托维奇、科瓦尔契克、什佩特科夫斯基、胡戴克、杨·齐赫等学者经过各自的研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描述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理论模型和公式,并提出了一系列计算岩层与地表移动的方法。

有了岩层与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就可以预计一定条件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的移动变形值,因而就可能估计出房屋、铁路、水体等由于地下开采而受损害的程度。

为此,人们可以事先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灾难性的破坏。

我国岩层移动研究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

淮南和开滦矿区在50年代初期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开始了我国岩层移动科学研究的观测。

50年代后期,我国各主要矿区,开滦、抚顺、阜新、峰峰、淮南、大同、鹤岗、新汶、阳泉、本溪等先后制定了开展地表移动观测的规划,并建立了一批观测站。

经过多年的现场观测和理论研究,完善和发展了岩移理论和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岩层与地表移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著名学者刘天泉、刘宝琛、廖国华、周国铨等,对我国的岩层与地表移动理论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岩层与地表移动最初的研究工作是从现场实地观测开始的。

通过大量的现场仪器观测,寻求岩层与地表移动各主要参数与地质采矿因素的关系,从而可以建立各种类型的地表移动盆地剖面数学表达式,根据这些数学表达式,创立多种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野外仪器观测手段发展也较快。

目前激光技术应用于野外测量,提高了精度和工效,提高了反映地表变形的真实性。

自动记录仪器的出现,使测量地表移动的全过程和预报工作成为可能。

现场观测为认识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许多科学结论都是在分析大量现场实测资料基础上得出来的。

在认识和探索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时,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试验单个因素的影响,这在现场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

于是,室内实验被提到日程上来。

1937—1939年前苏联巴塔诺夫、库兹聂佐夫进行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为发展相似模拟试验方法打下了基础。

利用这一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方向得到与实际符合的结果。

目前,、俄罗斯、波兰、德国、中国、英国、印度等国都在应用相似模型试验方法来研究岩层与地表移动的问题。

采用现场实地观测研究岩移问题,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该方法比较真实可靠,但研究周期长,研究费用高。

实验室研究周期短,但该方法仅对研究宏观的和定性的岩移问题或单因素对岩移的影响较为可靠。

由此,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理论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理论研究的优点是速度快,比较严密,可以定量。

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从两个途径——连续介质力学和随机介质理论开展的。

前苏联的阿维尔申、波兰的沙乌斯托维奇、胡戴克、印度的库玛尔等人把上覆岩层看作连续介质,应用弹塑性理论认为下沉盆地剖面类似于梁或板的弯曲。

这种理论能够解释岩层移动的力学现象,但由于受采动岩体的力学参数难以精确确定,故向定量的实用阶段发展仍然缓慢。

近年来,随着有限元边界元等数值计算方法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弹塑性理论用于计算岩层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进入定量的实用阶段。

随机介质理论是波兰的李特维尼申教授1956年提出的。

他把岩石移动过程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并用概率理论证明岩石下沉场可用随机过程的柯尔莫哥洛夫方程式表示。

该理论能够解释岩层与地表移动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所以很快地应用于生产实践。

我国的刘宝琛、廖国华等学者对该理论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完善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提高了它的实用性。

由于矿山岩体结构十分复杂,矿体产状变化也较大,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完整的理论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各国岩移研究工作者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岩层与地表移动研究过程中,将现场实测、实验室实验、理论研究三者相结合,使得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于生产实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