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
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https://img.taocdn.com/s3/m/88e4c07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1.png)
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 问:期刊有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rn答: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 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的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
【总页数】1页(P5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司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J],
2.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二)--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J], 无
3.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一)--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J], 无
4.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J], 无
5.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局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期刊等级划分标准
![期刊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d748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1.png)
期刊等级划分标准期刊等级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等级的划分标准对于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期刊等级的划分标准有多种,主要包括SCI、SSCI、EI等国际期刊数据库和国内期刊引用情况等。
下面将就期刊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国际期刊数据库是评价期刊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SSCI、EI是国际上公认的期刊数据库,被收录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期刊,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主要收录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主要收录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EI(Engineering Index)是工程索引,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期刊,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
期刊被这些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通常意味着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国内期刊引用情况也是评价期刊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期刊引用情况反映了期刊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
一般来说,被国内知名学术期刊或学者引用的期刊,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此外,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也是评价期刊等级的重要参考。
另外,期刊的审稿制度和学术委员会也是评价期刊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审稿制度的严谨程度和学术委员会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一般来说,具有严格的审稿制度和专业的学术委员会的期刊,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期刊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国内期刊引用情况、审稿制度和学术委员会等多个方面。
科研人员在选择期刊发表论文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期刊,提高论文发表的质量和影响力。
国内期刊发表等级
![国内期刊发表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63d123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7.png)
国内期刊发表等级国内期刊发表等级是指根据期刊的学术水平、影响力和质量来评定期刊的级别。
在学术界,期刊发表等级是评判学术成果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国内期刊发表等级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期刊是最高级别的期刊,一般由权威学术机构或学会主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发表在A类期刊上的论文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类期刊是中等级别的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次于A类期刊,但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C类期刊是最低级别的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较弱,发表在C类期刊上的论文通常被认为学术价值较低。
国内期刊发表等级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水平、论文质量、影响因子等方面。
学术质量是评定期刊发表等级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期刊的学术导向、学术委员会和编委会的组成、论文的质量要求等。
编辑水平是评定期刊发表等级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期刊的审稿速度、审稿质量、编辑水平和版面设计等。
论文质量是评定期刊发表等级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论文的原创性、学术价值、技术水平和实用性等。
影响因子是评定期刊发表等级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选择期刊发表论文时,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期刊。
一般来说,如果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可以选择A类期刊发表;如果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选择B类期刊发表;如果研究成果较为普通,可以选择C类期刊发表。
总之,国内期刊发表等级是评定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办法
![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720e6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6.png)
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办法第一条为了推动我校科研事业向高层次发展,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档次和水平,鼓励广大科研工作人员深入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在《XX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特修订形成本办法。
第二条学术期刊等级分类:(一)A类学术期刊1.SCI源期刊;2.SSCI、A&HCI源期刊;3.EI核心库源期刊;4.由校学术委员会审定的国内学术权威期刊(从CSSCI和CSCD核心库源期刊中遴选);5.被《新华文摘》转载或摘录主要观点、被《红旗文摘》转载或摘录主要观点、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科学院《科学技术文摘》、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题录》、《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级文摘收录的学术论文视同为在A类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B类学术期刊1.EI扩展库源期刊;2.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刊物(按对应版本);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刊物和CSSCI集刊(按对应版本)。
(三)C类学术期刊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国内学术期刊(按对应版本);2.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区刊物(按对应版本);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区刊物(按对应版本);4.XX大学学报。
(四)D类学术期刊1.国外一般性学术期刊;2.省级以上(含省级)一般性学术期刊;3.性学术会议论文集(具有正式出版号)。
(五)国际会议论文的认定标准,另行制订《XX大学国际会议论文认定办法》。
(六)港、澳、台学术期刊的级别由校学术委员会审定。
第三条实行核心期刊退出机制。
对学术性、专业性不强,各方面意见比较大的期刊,由各学科向科研处提出建议,然后由科研处提交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审定,审定通过后退出核心期刊目录。
第四条对于报道类文章或除医学等特殊学科外,论文篇幅少于一个版面的学术论文,降低一个等级认定。
第五条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第六条本办法自XXXX年1月1日起执行,原XXXX 年11月30日发布的《XX大学学术期刊等级分类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学术期刊定级标准
![学术期刊定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a3a19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c.png)
学术期刊定级标准所有学术期刊,按其学术档次及学术影响分为以下3级,其中一级学术期刊分一级A档和一级B档:1、国内一级学术期刊(一级权威学术期刊、一级学术期刊)2、国内二级学术期刊3、国内一般学术期刊一、一级学术期刊目录:(一)凡属SCI、EI、SSCI、AHCI记录源期刊视同一级权威学术期刊,人文社科权威期刊视同一级权威学术期刊。
人文社科权威期刊目录:1.管理世界 2.哲学研究 3.中国语文4.外语教学与研究 5.文学评论 6.外国文学评论7.历史研究 8.经济研究 9.政治学研究10.法学研究 11.社会学研究 12.新闻与传播研究13.中国图书馆学报 14.教育研究 15.体育科学16.《心理学报》 17.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1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二)人文社科一级学术期刊目录(以下期刊含同级期刊的英文版)1.学术月刊 2.马克思主义研究 3.自然辩证法研究4. 自然辩证法通讯5.心理科学6.世界宗教研究7. 记录研究 8. 社会科学战线 9. 中国人口科学10. 民族研究 11.国际问题研究 12.中共党史研究13. 台湾研究 14. 中国法学 15. 中外法学16. 政法论坛 17.中国经济史研究 18.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 经济学家 20.世界经济 21.世界经济与政治22. 会计研究 23.中国农村经济 24. 农业经济问题25.中国工业经济 26.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7. 财贸经济28.金融研究 29. 国际贸易问题 30. 科学学研究31. 科研管理 3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33. 中国出版34. 大学图书馆学报 35. 情报学报 36. 档案学通讯37. 高等教育研究 38. 比较教育研究 39. 教育发展研究40. 中国高教研究 4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42.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43.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4. 中国体育科技 45. 文献46. 古汉语研究 47. 语言研究 48. 外国语49. 中国翻译 50.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51. 现代外语 52. 外国文学 53. 外国文学研究54. 文艺研究 55. 文学遗产 56. 文艺理论研究5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58. 美术研究 59. 新美术60. 中国音乐学 61. 史学理论研究 62. 中国史研究63. 近代史研究 64. 世界历史 65. 考古学报66. 文史(中华书局) 67. 敦煌研究 68.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69.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70.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注:1、《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视同一级学术期刊2、五年一届全国美展、四年一届全国书法展参展作品视同一级学术期刊论文(三)自然科学类一级学术期刊目录: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全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4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5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6 数学年刊(A、B辑)7 应用数学学报 8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9 数学进展10 系统科学与数学 1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2 数学物理学报13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14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15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16 空气动力学学报 17 航空学报 1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 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20 光学学报 21 半导体学报22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23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24 声学学报25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2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27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28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29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30 化学物理学报31 催化学报 32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34 分析化学 3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36 无机化学学报37 有机化学 38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39 中国稀土学报40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1 硅酸盐学报 42 天文学报43 岩石学报 44 空间科学学报 45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46 地震学报 47 气象学报 48 大气科学49 地球化学 50 地质科学 51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52 矿物学报 53 海洋学报 54 海洋与湖沼55 经济地理 56 地理学报 57 遥感学报58 生理学报 59 遗传学报 60 动物学报61 植物学报(中、英文版) 62 生物物理学报 6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4 微生物学报 65 实验生物学报 66 细胞生物学杂志67 生态学报 68 古生物学报 69 植物分类学报70 动物学研究 71 兽类学报 72 生物工程学报73 生物多样性 7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75 遗传76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77 环境科学(四)工学类一级学术期刊目录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 8 石油学报 9 钢铁(中、英文版)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11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 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 14 振动工程学报 15 兵工学报16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17 内燃机学报 18 动力工程19 内燃机工程 20 热力发电 21 太阳能学报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3 电力系统自动化 24 电工技术学报25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 26 光子学报 27 光电工程28 通信学报 29 电子科学学刊(改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30 电信科学 31 微波学报 32 电路与系统学报33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 34 自动化学报 35 软件学报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版)38 控制理论与应用 39 模式辨认与人工智能 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43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45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46 燃料化学学报 47 纺织学报 48 中国食品学报49 建筑结构学报 50 建筑学报 51 岩土工程学报52 土木工程学报 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4 城市规划55 水利学报 56 水力发电学报 57 海洋工程58 测绘学报 59 汽车工程 61 中国环境科学62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63 自然灾害学报 6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英文版)65 宇航学报 6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6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五)医学类一级学术期刊目录: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防止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8 中国中药杂志 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 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 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查杂志 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3 中华血液学杂志 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 26 中华肾脏病杂志 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9 中华外科杂志 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 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 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 38 中华创伤杂志 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 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 44 中华神经科杂志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 47 中华眼科杂志 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50 药学学报 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 52 中国药学杂志 53 药物分析杂志 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六)农学类一级学术期刊目录:1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2 土壤学报3 土壤圈(英文版)4 水土保持学报5 农业工程学报6 农业机械学报7 中国粮油学报 8 作物学报 9 中国水稻科学10 核农学报 11 棉花学报 12 茶叶科学1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4 植物生理学报 15 植物生态学报16 植物病理学报 17 植物保护学报 18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19 昆虫分类学报 20 农药 21 园艺学报22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 23 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24 林业科学25 畜牧兽医学报 26 中国畜牧杂志 27 中国兽医学报28 蚕业科学 29 水产学报 30 水生生物学报31 应用生态学报 32 自然资源学报 33 生物数学学报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七)以下全国重点大学学报视同一级学术期刊1、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英文版2、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3、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科版4、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工学版.理学版 5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6、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7、上海交大学报.自然科学版8、人民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10、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11、中国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3、南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4、厦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5、西安交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二、二级学术期刊:二级期刊以北图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23版]及《CSSCI源期刊》[2023版]为准,黑体部分属我校拟定为一级学术期刊。
科普:A刊、B刊、C刊、核心
![科普:A刊、B刊、C刊、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30d7fd424693daef5ff73d2b.png)
,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
有些单位根据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他们会给称作C刊。
但C刊也有另外一个常用概念。
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CSSCI期刊。
这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
CSSCI即南大核心的缩写
核心期刊也有两个概念:
1,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指被北大图书馆每三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2,广泛意义的核心期刊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
首先当然包括南大核心,即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刊。
其次就是北大核心,就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三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再次还有科技核心期刊,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另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因为北大及其它版本的核心期刊数量较多,所以比南大版的核心相对差一些。
有人说,南大核心是985,北大核心是211,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有没有D刊呢?这个要看每个单位自己的说法了。
有很多不是核心的期刊,有刊号,通常被称为省级期刊,权且算作D吧。
一般来说,它们的学术价值不被怎么被认可,随便发发可以,但像样的科研单位不会给你算成绩。
剩下的,还有一些没有刊号的内刊。
自娱自乐型的,地位就更差了。
这就是学术期刊界森严的等级世界。
论文刊物级别认定办法
![论文刊物级别认定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f91887bceb19e8b8f6ba35.png)
论文刊物级别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教)研水平,规范我校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成果发表行为,学校根据吉林省相关文件对学术刊物及其等级进行规范性认定,特做如下规定:一、论文所发表的刊物须具备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统一刊号(ISSN),以中国知网:/收列为准,不含增刊、专刊和各类论文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除外);著作及教材应为具备版权号(CIP)和国际统一书号(ISBN)的公开出版物,以中国出版信息网:/收列为准。
二、刊物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四档:省级期刊、国家级一般期刊、国家级核心期刊、国家级重要期刊。
(一)省级期刊指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党校、教育学院、电视大学除外)学报、省厅级行政单位、省一级学会、省级研究会(院、所、中心)及同等学术地位的学术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
(二)国家级一般刊物是指公开出版发行的未达到国家级核心期刊认定标准的国家各部委、国家一级学会、国家级研究会(院、所、中心)及同等学术地位的学术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及部属高校学报。
(三)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既予认定:1、被CSSCI(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论文)。
2、被北京大学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每四年重新审定一次)收录的刊物。
3、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的论文视为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
(四)国家级重要刊物(论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既予认定:1、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ISR(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科学评论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刊物(论文)。
如何查询刊物的级别
![如何查询刊物的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2b77dc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7.png)
如何查询刊物的级别要查询刊物的级别,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进行。
1. SCI/SSCI期刊查询: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SSCI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期刊索引数据库,包含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高质量期刊。
可以通过访问Clarivate Analytics的数据库网站(如Web of Science)或使用相关的检索工具(如SCI期刊查询系统)来查询刊物是否被收录在SCI/SSCI中,从而确定其级别。
通常,期刊在SCI/SSCI中获得的影响因子越高,级别也就越高。
2.中文核心期刊查询:中国知网(CNKI)是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包含了大量中文期刊资源。
在CNKI上,可以通过选择“核心期刊”来筛选核心期刊,并通过关键词、分类、出版社等多种方式来查询刊物。
核心期刊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
3.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查询:JCR是另一个重要的期刊评价工具,由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
它提供了期刊影响因子等各种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期刊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访问JCR数据库,可以查找并比较不同期刊的各项指标,判断其级别和学术影响力。
4. 学术类数据库查询:除了SCI/SSCI和CNKI外,还有其他一些学术类数据库可以帮助查询期刊的级别。
例如,Elsevier的Scopus和Springer的SpringerLink等数据库都提供了期刊评估指标和排名信息,可用来确定刊物的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查询途径和方法都是相对的,不同的数据库和评价指标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查询期刊级别时,应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的结果,尽量获取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以辅助判断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国内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定级标准
![国内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定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a17cd54ad02de80d4d84064.png)
国内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定级标准(新版)说明:1、本标准参照浙江大学制定的国内学术期刊和出版社最新定级标准执行。
国内学术期刊分为权威期刊、一级期刊、二级期刊和三级期刊4个级别。
2、一、二级学术期刊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名录、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源期刊为依据。
二级期刊随上述三个依据的变化实行动态调整。
本表及上述三个依据最新版均未列入的学术期刊为三级期刊。
3、考虑到SSCI与AHCI收录我国论文较少,人文社科期刊增设权威级,选定19种期刊作为弥补,其论文与SSCI、AHCI论文同等对待。
4、期刊表中的排序不分水平高低。
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1 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3新华文摘* 4 哲学研究*5心理学报* 6 社会学研究*7政治学研究* 8 法学研究*9经济研究* 10 管理世界*11新闻与传播研究* 12 中国图书馆学报*13教育研究* 14 体育科学*15中国语文* 16 外语教学与研究*17外国文学评论* 18 文学评论*19历史研究*20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21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22 学术月刊 23 马克思主义研究24 自然辩证法研究 25 自然辩证法通讯26 心理科学 27 应用心理学28 世界宗教研究 29 统计研究30 社会科学战线 31 人口研究32 中国人口科学 33 民族研究34 国际问题研究 35 中共党史研究36 台湾研究 37 中国法学38 中外法学 39 政法论坛40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41 中国经济史研究4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3 经济学家44 世界经济 45 世界经济与政治46 会计研究 47 中国农村经济48 农业经济问题 49 中国土地科学50 中国工业经济 5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52 财贸经济 53 金融研究54 国际贸易问题 55 管理科学学报56 科学学研究 57 科研管理5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59 中国出版60 大学国书馆学报 61 情报学报62 档案学通讯 63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64 比较教育研究 65 教育发展研究66 中国高教研究 67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 6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0 中国体育科技 71 文献72 古汉语研究 73 语言研究74 外国语 75 中国翻译76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 77 现代外语78 外国文学 79 外国文学研究80 文艺研究 81 文学遗产82 文艺理论研究 8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4 美术研究 85 新美术86 中国音乐学 87 当代电影88 史学理论研究 89 中国史研究90 近代史研究 91 世界历史92 考古学报 93 文史(中华书局)94 敦煌研究 95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6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现已停刊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2 自然科学1 中国科学(A-G)辑2 科学通报3 自然科学进展4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5 数学学报6 数学年刊(A、B辑)7 应用数学学报 8 计算数学9 数学进展 10 系统科学与数学1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2 数学物理学报13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14 力学学报15 固体力学学报 16 空气动力学学报17 航空学报 1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英文版) 19 物理学报 20 光学学报21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22 半导体学报23 中国激光 24 金属学报25 声学学报 26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7 强激光与粒子束 2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9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31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32 化学物理学33 催化学报 34 化学学报35 物理化学学报 36 分析化学37 高分子学报 38 无机化学学报39 有机化学 4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41 中国稀土学报 42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43 硅酸盐学报 44 天文学报45 岩石学报 46 空间科学学报47 地球物理学报 48 地震学报49 气象学报 50 大气科学51 地球化学 52 地质科学53 地质学报 54 矿物学报55 海洋学报 56 海洋与湖沼57 经济地理 58 地理学报59 地理研究 60 地理科学61 遥感学报 62 生理学报63 遗传学报 64 动物学报65 植物学报 66 生物物理学报67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8 微生物学报69 实验生物学报 70 细胞生物学杂志71 生态学报 72 古生物学报73 植物分类学报 74 动物学研究75 兽类学报 76 生物工程学报77 生物多样性 78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79 遗传 8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81 环境科学3 工学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 8 石油学报9 钢铁 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1 机械工程学报 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 14 振动工程学报1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6 兵工学报17 工程热物理学报 18 内燃机学报19 动力工程 20 内燃机工程21 热力发电 22 太阳能学报2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4 电力系统自动化25 电工技术学报 26 电子学报27 光子学报 28 光电子〃激光29 光电工程 30 通信学报31 信息学报(原名电子科学学刊) 32 电信科学33 微波学报 34 电路与系统学报35 计算机学报 36 自动化学报37 软件学报 3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9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40 控制理论与应用41 控制与决策 42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44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4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46 化工学报47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48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49 燃料化学学报 50 纺织学报51 中国食品学报 52 建筑结构学报53 建筑学报 54 岩土工程学报55 土木工程学报 56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7 城市规划 58 水科学进展59 水利学报 60 水力发电学报61 海洋工程 62 测绘学报63 汽车工程 64 中国公路学报65 中国环境科学 66 环境科学学报67 自然灾害学报 68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69 宇航学报 70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71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4医学1 中华医学杂志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草药 10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1 病毒学报 12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3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4 解剖学报1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6 中华放射学杂志17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8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 中华护理杂志 20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1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原名: 急诊医学) 23 中华内科杂志 2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5 中华血液学杂志 26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7 中华消化杂志 28 中华肾脏病杂志29 中华传染病杂志 3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31 中华外科杂志 3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3 中华骨科杂志 34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5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36 中华烧伤杂志37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38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9 中华麻醉学杂志 40 中华创伤杂志41 中华妇产科杂志 42 中华儿科杂志4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44 中华肿瘤杂志45 中华病理学杂志 46 中华神经科杂志47 中华精神科杂志 48 中华皮肤科杂志49 中华眼科杂志 50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52 药学学报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药学杂志55 药物分析杂志 56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5 农学1 中国农业科学2 土壤学报3 水土保持学报4 农业工程学报5 农业机械学报6 中国粮油学报7 作物学报 8 中国水稻科学9 麦类作物学报 10 核农学报11 棉花学报 12 茶叶科学1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4 植物生态学报15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原名:植物生理学报)16 植物病理学报 17 植物保护学报18 中国生物防治 19 昆虫学报20 昆虫分类学报 21 农药学报22 园艺学报 23 菌物学报(原名:菌物系统) 24 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25 林业科学26 畜牧兽医学报 27 中国畜牧杂志28 中国兽医学报 2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30 动物营养学报 31 蚕业科学32 水产学报 33 水生生物学报34 应有生态学报 35 自然资源学报3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二国内学报级学术期刊名录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3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理学版)、(医学版)4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6 西安交通大学报(自然科学版)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工学版)、(英文版)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9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三国内二级学术期刊名录1 人文、社会科学1.1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3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 学术交流 11 广东社会科学12 江西社会科学 1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4 江海学刊 15 江汉论坛16 社会科学 17 江苏社会科学18 社会科学辑刊 19 学术研究20 世界知识 2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2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7 甘肃社会科学2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求是学刊 31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3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4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思想战线36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9 北京社会科学40天津社会科学 41 宁夏社会科学42浙江社会科学 43 浙江学刊4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6河北学刊 47 战略与管理48探索与争鸣 49 贵州社会科学50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 求索52百年潮 53 学海54读书 55 中州学刊56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7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58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 学术界60开放时代 6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2南京社会科学 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内的原生文献(即一次文献)1.2 哲学类1哲学动态 2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3中国哲学史 4 现代哲学5 心理学进展(原名:心理学动态)6 齐鲁学刊7 周易研究 8 道德与文明9 孔子研究 10 人文杂志11心理发展与教育 1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心理学探新1.3 宗教类1宗教学研究 2 法音3中国宗教 4 中国穆斯林5世界宗教文化1.4 统计学类1 中国统计2 统计与决策3 数理统计与管理1.5 民族学类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世界民族4 贵州民族研究5 西北民族研究6 黑龙江民族丛刊7 回族研究 8 云南社会科学9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 中国藏学13西域研究 14 西藏研究15满族研究1.6 政治学类1 社会主义研究2 学习与探索3 国外社会科学4 科学社会主义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6 国外理论动态7 现代国际关系 8 教学与研究9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10 毛泽东思想研究1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2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3 当代世界 14 当代亚太15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原名:东欧中亚研究)16 欧洲研究(原名:欧洲) 17 外交学院学报18 国际论坛 19 日本学刊20 西亚非洲 21 美国研究22 拉丁美洲研究 23 东南亚研究24 南亚研究 25 俄罗斯研究26 法国研究 27 探索28 求是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30 理论前沿 31 理论与改革32 和平与发展 33 理论导刊34 党政论坛 35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6 党的文献 37 台湾研究集刊38 中国青年 39 青年研究40 中国青年研究 41 妇女研究论丛4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原名:工会理论与实践)43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44 党建研究45 当代思潮 46 新视野47 理论探讨 48 社会科学研究49 党建 50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5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52 半月谈53 中国军事科学1.7 社会学类1 中国社会保障(原名:中国社会保险)2 社会3 人口与经济4 人口学刊5 人口与计划生育6 市场与人口分析7 中国人口1.8 法学类1法学评论 2 法律科学3比较法研究 4 法学家5知识产权 6 现代法学7法学 8 政治与法律9法商研究 1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1法制与社会发展 12 人民检察13人民司法 14 行政法学研究15法律适用 16 环球法律评论17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 综合性经济类1 经济学动态2 经济评论3 当代经济研究4 宏观经济研究5 改革6 特区经济7 经济体制改革 8 经济问题探索9 经济纵横 10 上海经济研究1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2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3 南开经济研究 14 经济科学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6 南方经济17 中国劳动(继承中国劳动科学) 18 现代财经(原名: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19 中国国情国力 20 当代经济科学21 生产力研究 22 改革与战略23 城市发展研究 24 中国物流与采购(原名:中国物资流通) 25 中国经济问题 26 经济经纬27 中国流通经济 28 中国房地产1.10 世界经济类1 世界经济研究2 东北亚论坛3 现代日本经济4 亚太经济5 国际经济合作6 世界经济文汇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8 国际经济评论1.11 农业经济类1农业经济 2 中国农垦经济3经济问题 4 农村经济5绿色中国(A版、B版)(原名:林业经济)6中国农村观察 7 世界农业8乡镇经济 9 生态经济10农业技术经济 11 渔业经济研究12 农村经济管理(原名: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13 中国土地1.12 工业经济类1 煤炭经济研究2 企业经济3 经济与管理研究4 工业技术经济5 上海企业6 集团经济研究7 经营与管理 8 建筑经济9 企业活力 10 通信企业管理(原名:邮电企业管理)1.13 贸易经济类1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 商业经济与管理3 价格理论与实践4 国际经贸探索5 国际贸易6 中国物价7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 8 价格月刊9 商业研究 10 财贸研究11银行家(原名:财金贸易) 12 商场现代化13商讯〃商业经济文荟(原名:商业经济文荟) 14 国际商务研究1.14 会计类1 财会研究2 中国审计3 财务与会计4 中国农业会计5 广西会计6 财会通讯7 财会月刊 8 审计与经济研究9 审计研究 10 中国资产评估1.15 财政类1 财政研究2 税务与经济3 财经问题研究4 当代财经5 财经研究6 税务研究7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8 财经科学9 财经理论与实践 10 财经论丛11 涉外税务 12 中国财政13 中国税务1.16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 金融理论与实践 3 金融与经济2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原名:金融管理科学)4 金融论坛5 国际金融研究6 农村金融研究7 中国金融8 上海金融 9 投资研究10 保险研究 11 证券市场导报12 浙江金融 13 中国保险1.17 管理学类(含科学学)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 中国科技论坛3 预测4 管理工程学报5 研究与发展管理6 管理现代化7 中外管理 8 宏观经济管理9 南开管理评论 10 中国软科学11 科学管理研究 12 科技管理研究13 未来与发展 14 外国经济与管理15 经济管理 16 中国管理科学17 中国行政管理 18 人类工效学19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 软科学21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2 企业管理23 国有资产管理 24 工业工程与管理25 管理科学 26 管理评论27 实验技术与管理1.18 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学1 编辑学报2 编辑学刊3 中国记者4 新闻战线5 中国图书评论6 新闻大学7 新闻与写作 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9 新闻界 10 当代传播(原名:新疆新闻界) 11 编辑之友 12 出版发行研究13 科技与出版 14 大学出版15 国际新闻界 16 现代传播17 新闻实践 18 现代广告19 新闻记者1.19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 图书情报工作2 图书馆杂志3 图书情报知识4 情报理论与实践5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6 情报资料工作7 图书馆 8 图书馆论坛9 图书与情报 1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1 情报科学 1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3 图书馆建设 14 情报杂志15 现代情报1.20 档案学类1 档案学研究2 中国档案3 浙江档案4 档案与建设5 兰台世界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 8 档案管理9 档案1.21 教育综合类1 教育评论2 教育理论与实践3 教育研究与实验4 外国教育研究5 教育与经济6 中国教育学刊7 全球教育展望(原名:外国教育资料) 8 上海教育科研9 人民教育 10 教育科学11 当代教育科学(原名:山东教育科研) 12 教育探索13 课程〃教材〃教法 14 教育信息化1.22 学前教育类1 学前教育研究2 学前教育3 早期教育1.23 初等、中等教育类1 教育学报(原名:学科教育)2 上海教育3 北京教育4 天津教育5 中小学管理6 语文教学通讯7 历史教学 8 思想政治课教学9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0 外国中小学教育1.24 高等教育类1 中国高等教育2 中国大学教学3 思想教育研究4 高等理科教育5 辽宁教育研究(原名:辽宁高等教育研究)6 教师教育研究(原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7 江苏高教 8 高校理论战线9 高教探索 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1 黑龙江高教研究 1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3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25 其他教育类1 中国成人教育2 中国电化教育3 教育与职业4 电化教育研究5 中国远程教育(原名:中国电大教育)6 中国特殊教育7 开放教育研究1.26 体育类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 体育与科学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 体育学刊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7 体育文体导刊(原名:体育文史)8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9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0 浙江体育科学1.27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 语文建设 2 修辞学习3 汉语学习4 民族语文5 语文与翻译6 方言7 语言教学与研究 8 语文研究9 世界汉语教学 10语言文字应用1.28 外国语类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 外语学刊3 外语教学4 外语研究5 中国俄语教学6 日语学习与研究7 中国科技翻译8 外语与外语教学9 外语电化教学 10 外语界11 上海翻译(原名:上海科技翻译) 1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29 世界文学类1 国外文学2 世界文学3 当代外国文学4 译林5 俄罗斯文艺6 外国文学动态1.30 中国文学类理论:1 当代作家评论2 红楼梦学刊3 鲁讯研究月刊4 文艺争鸣5 新文学史料6 中国文学研究7 明清小说研究8 民族文学研究9 文艺理论与批评 10 名作欣赏11 小说评论 12 当代文坛13 南方文坛 14 中国比较文学作品:1 收获2 十月3 当代4 人民文学5 上海文学6 北京文学7 大家 8 中国作家9 中篇小说选刊 10 小说月报11 解放军文艺 12 钟山13 花城 14 天涯15 诗刊 16 散文17 青年文学 18 作家19 清明 20 民族文学1.31 艺术类绘画、书法、摄影:1 美术2 书法研究3 中国书法4 美术观察5 世界美术6 装饰7 中国摄影音乐: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 音乐研究3 音乐艺术4 中国音乐5 人民音乐6 黄钟舞蹈、戏剧:1 中国戏剧2 剧本3 戏剧艺术4 戏剧5 戏曲艺术6 中国京剧7 舞蹈电影、电视:1电影艺术 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3世界电影 4 中国电视5电影(原名:电影通讯) 6 电影文学7当代电视 8 电视研究9 电影新作1.32 历史类1 史学史研究2 清史研究3 史学月刊4 中国史研究动态5 史林6 史学集刊7 历史档案 8 抗日战争研究9 民国档案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11 中国农史 12 安徽史学13 文史哲 14 中国文化研究15 文史知识 16 军事史林1.33 文物考古类1 考古2 文物3 考古与文物4 江汉考古5 故宫博物院院刊6 敦煌学辑刊7 华夏考古 8 中国典籍与文化2 自然科学2.1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学版)4 东南大学学报5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7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10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2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6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原名:自然科学学报)1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2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中国科学基金24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6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 自然杂志30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31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32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 天津大学学报36 科技通报 38 自然科学史研究37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原名:甘肃工业大学学报)39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名:北方交通大学学报)4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47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0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52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5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56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57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58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6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2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6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 桂林工学院学报2.2 数学类1 数学研究与评论2 数学杂志3 应用数学4 应用概率统计5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6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7 系统工程学报 8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9 运筹学学报 10 工程数学学报11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12 模糊系统与数学13 分析理论与应用(原名:逼近论及其应用)(英文版)14 数学季刊 15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3 力学类1 力学与实践2 应用力学学报3 计算力学学报4 力学进展5 实验力学6 爆炸与冲击7 振动与冲击 8 工程力学9 力学季刊 10 应用数学与力学11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4 物理学类1 物理2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3 人工晶体学报4 发光学报5 低温物理学报6 波谱学杂志7 物理学进展 8 计算物理9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10 高压物理学报11 大学物理 12 低温与超导13 量子光学学报 1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 噪声与振动控制 16 光学技术2.5 化学类1 化学通报2 应用化学3 色谱4 化学研究与应用5 结构化学6 分析试验室7 化学试剂 8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9 分子催化 10 分析测试学报11 分析科学学报 12 电化学13 生命的化学 14 化学进展2.6 天文学类1 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刊(原名:云南天文台台刊)。
如何区分期刊是国家级还是省级?
![如何区分期刊是国家级还是省级?](https://img.taocdn.com/s3/m/8bd8571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8.png)
如何区分期刊是国家级还是省级?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
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活中,许多⼈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
这种划分,在实际⽣活中还有⼀些⽤处。
这种划分的标准,⼤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般即指省、⾃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期刊级别⼀般是从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定的。
国家没有严格的正式划分。
只是为了⽅便管理,从主管单位的所属级别来区分。
个别地区,在论⽂发表上,对国家级和省级的期刊,在加分上略有区别。
期刊加分⼀般按:核⼼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区分。
核⼼加分较多,在⾼级职称评审中,往往要求⾄少有⼀篇⽂章在核⼼期刊上发表。
对于,ISSN只是个国际刊号,没有级别区分,但对于CN刊号,因为,国家级的单位⼀般都集中在北京,所以,CN11开头的,往往被默认为国家级期刊。
实际,有可能只是北京市级刊物。
但⽬前,国内职称评审上对这些不是很严格。
毕竟,论⽂在职称评审中只是必要条件,不是主要条件。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期刊”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评职称时如何区分国家级与省级期刊
![评职称时如何区分国家级与省级期刊](https://img.taocdn.com/s3/m/e72401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5.png)
评职称时如何区分国家级与省级期刊在评职称时,区分国家级与省级期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评审人对于候选人所发表论文的权重评估和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程度。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判断的方法:首先,了解期刊的级别划分标准。
目前,国内的期刊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级三个层次。
国家级期刊一般由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它们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都是很高的;省级期刊则由地方政府主管,主要刊登地方性研究成果;学校级期刊则是大学和研究机构内部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力和刊登的研究内容有限。
其次,国家级期刊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较高。
影响因子是评价一本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一般来说,国家级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接近或超过2是比较普遍的情况;二是投稿、审稿过程比较严格。
国家级期刊对文章的审稿要求较高,接受率较低,一般只有10%左右;三是发表的论文涵盖的学术领域比较广泛,刊登的论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再次,参考评职称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厅对于职称评审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候选人在提交材料时,需要注明每篇论文所刊登的期刊级别。
评审人员会参考这些政策和要求,以判断候选人所发表文章的学术价值和期刊的级别。
另外,可以查阅相关数据库和指南。
目前有很多相关的数据库和指南可以查询期刊的名称、级别和影响因子等信息,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等。
这些数据库和指南可以为评审人员提供参考和判断的依据。
综上所述,评职称时,区分国家级与省级期刊可以从了解期刊的级别划分标准、考虑影响因子、参考政策要求、查询相关数据库和指南等角度入手,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与客观。
怎么判定杂志的级别?什么是省级、国家级期刊杂志?
![怎么判定杂志的级别?什么是省级、国家级期刊杂志?](https://img.taocdn.com/s3/m/4539fdb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3.png)
怎么判定杂志的级别?什么是省级、国家级期刊杂志?
怎么判定杂志的级别?什么是省级、国家级期刊杂志?
认定省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由省(部)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有正式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②全省大行业学会和省直厅局主办、经省级以上出版部门批准登记的学术期刊。
③省部级大报理论版。
④一般大学学报。
⑤在国家二级学会、省级主管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认定国家级学术刊物的原则为:
①在国家级(由国家级部门主办或主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②正常是标记为核心刊物的杂志,也被列入国家级刊物。
③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④在国家一级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被有正式出版刊号的论文集收录的论文。
期刊级别如何认定
![期刊级别如何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7dc3b9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6.png)
期刊级别如何认定2019-10-15⼀、期刊级别的认定⽅法1、政府认定政府认定是⼀种最权威的认定⽅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政策⽂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
国家尚没有⼀种从质量、学术、技术⽔平等⽅⾯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作办公室1995年3⽉颁布的《学位与研究⽣教育中⽂重要期刊⽬录》。
上⽂提到的职称⽂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因⽽具有⽆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种⽅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
评奖在⼴义上也可看作是⼀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政府的认定具有统⼀性和强制性,⽽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
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程度上对社会产⽣影响,从⽽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
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的科学的认定⽅法。
⼆、期刊的分类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千差万别,尽管国家⾏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政⾓度对现⾏期刊进⾏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
⽽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较复杂,⾄今尚⽆全国统⼀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性期刊,这两种分类⼜逐渐演化成现在⼈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
如何区分省级还是国家级刊物
![如何区分省级还是国家级刊物](https://img.taocdn.com/s3/m/f4c3ff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0.png)
如何区分省级还是国家级刊物
区分省级和国家级刊物是根据刊物的级别和影响力来判断的。
以下是
一些用于区分省级和国家级刊物的常见标准:
1.目标受众:
国家级刊物的目标受众通常是全国范围内的读者,而省级刊物则主要
面向特定省份或地区的读者。
国家级刊物的受众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2.版面规模:
国家级刊物通常具有较大的版面规模,拥有更多的页面和更多的栏目,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内容。
省级刊物一般版面规模较小,内容相对较少。
3.内容涵盖范围:
国家级刊物的内容涵盖范围通常更广泛,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省级刊物则更多关注本省或地区的相关信息。
4.网络平台:
国家级刊物通常有自己独立的官方网站,并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较大的
粉丝群体。
省级刊物的网络平台相对较小,对网络传播力度较低。
6.影响力和知名度:
国家级刊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常更大,被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广泛
关注和引用。
省级刊物则影响力相对较小,知名度不及国家级刊物。
通过以上标准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刊物是属于省级还是国家级。
当然,
这些标准只是一种常规的划分依据,实际情况还需要综合考虑。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省级刊物在一些领域或行业颇有影响力,其内容涵盖面和专业性可以与国家级刊物相媲美。
而有些国家级刊物也可能会有专门版面或栏目来关注其中一特定省份或地区的信息。
因此,判断一个刊物的级别还是需要综合考量其整体影响力、读者覆盖面和内容质量等因素。
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是
![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是](https://img.taocdn.com/s3/m/a77067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7.png)
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是期刊是学术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而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则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期刊的级别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级别的期刊对应着不同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下面将对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A类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期刊。
这类期刊通常由知名出版社或学术机构主办,拥有严格的审稿制度和高水平的编委会。
A类期刊发表的论文往往代表着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在学术评价体系中,A类期刊的发表成果往往会受到更高的认可和重视。
其次,B类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期刊。
这类期刊的审稿制度和编委会要求相对较低,但仍然能够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可靠性。
B类期刊发表的论文虽然可能没有A类期刊那么高的影响力,但仍然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有益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交流。
最后,C类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的期刊。
这类期刊的审稿制度和编委会要求较为宽松,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深度和创新性。
C类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有限,通常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初级成果或者是一些较为普遍的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期刊发表的级别划分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A类期刊代表着最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B类期刊具有一定的学术质量和可靠性,而C类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还能够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因此,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认真选择期刊,并根据期刊的级别划分来确定论文的发表方向,以提升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国内学术期刊的种类与等级划分
![国内学术期刊的种类与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0523ed802d276a200292ebf.png)
国内学术期刊的种类与等级划分时下,国内许多有发表学术论文的需要者,往往困惑于期刊的等级、种类、真假等等问题,再加上网络中某些别有用心之辈的故意诱导和虚假宣传,造成了认识不清,规范混乱的情况。
有鉴于此,我们仟墨论文认为应该对此进行一些整理和说明,以供诸君鉴荐。
一、期刊等级的划分目前,国内登记在册有期刊8000 余种,如此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各单位和机构所认同。
当然,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下面我就几种主要的分类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是期刊分级方法中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
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三种级别。
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同理类推。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期刊都是公开出版发行的,因而期刊也就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
3、以期刊质量分级以质量分级是目前最为复杂和混乱的分类方法,但同时也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
所以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最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其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
我国采用核心期刊的理论之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
1992 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 所高校 200 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 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 2156 种,出版了165 万字的《总览》。
论文发表如何确定刊物级别
![论文发表如何确定刊物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29957a3a482fb4daa58d4bec.png)
论文发表如何确定刊物级别尽管国家没有区分,可有些职称评定有些对期刊等级有请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论文发表如何确定刊物级别,供我们阅览检查。
一、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事业单位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如《陕西教学》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学厅二、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事业单位、全国性集体、组织、机关、学术组织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有些给刊物区分等级,所谓的刊物等级仅仅期刊职业的一种知道和一些社会组织推出期刊目录,以下介绍仅供参考。
尽管国家没有区分,可有些职称评定有些对期刊等级有请求。
比方浙江一级、二级,四川A类、B类,如今通常是分为“中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中心期刊里又分出:威望、首要、中心。
论文发表如何确定刊物级别,供我们阅览检查。
三、中心期刊:现在国内有7大中心期刊(或来历期刊)遴选系统,凡是这些来历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中心期刊。
3.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中心期刊”;3.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历期刊”;3.3、我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我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历期刊”;3.4、我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我国科技论文计算源期刊”(又称“我国科技中心期刊”);3.5、我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心期刊”;3.6、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我国人文社科学报中心期刊”;3.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我国中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现在职称评定有些请求的中心期刊首要是以“中文中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历期刊”为主。
极个别评定单位选用“我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历期刊”。
延伸阅览:论文宣布注意事项一、宣布论文的进程。
通常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法,有些期刊请求书面方式投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确认学术期刊级别?学术期刊级别的高低是对于职称晋升评审中加分不等的一个
方面,同时期刊的影响力度也是对于你论文发表后职称晋升的主要关键方面。
为此选择一本等级高的影响力度大的刊物是对于职称评审晋升比较好的方面。
期刊的等级在当前可以划分为:SCI、SSCI、EI、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等不同级别的刊物。
对于选择期刊的等级选择来说自然是要根据职称的评审了,一般的来说副高级及高级的职称都会选择核心类的刊物进行发表,而对于其他等级没有什么特定需求的直接发表普刊类的刊物就可以了。
学术期刊(academic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
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
其他为辅。
学术期刊的等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所发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论文者在学术界影响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
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
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
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
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
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
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
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
以及国内一流重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等均应是代表国家在这些领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学术期刊。
2.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确立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级别的客观依据学术期刊办得好与坏的主要标志在于两个效益情况的好坏上。
但是,这里的经济效益绝非指期刊本身的创收能力,而是指科学、文化、技术通过期刊这座桥梁的媒介作用,转化为生产力的多少。
所以说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的、宏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术期刊为国家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这个办刊宗旨之一实现的程度。
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大小主要是用来考察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学术期刊的,因为它们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紧密、直接,这也是由应用科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同时,对这类学术期刊的考察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的好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同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一种应用技术学术期刊发表、推广了一项新技术成果,这项成果虽然给某一系统的产业部门或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同时是以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种代价及其治理所花费的经济支出若超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从宏观上说就没有社会效益,甚至有负效益。
所以说社会效益指标也是衡量这类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
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应用其社会效益的好坏来考察。
先进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能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献计献策,为社会文化、道德的进步提供食粮,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合理、高效运行提供依据和方案;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能为应用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基础。
它们最终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反映和登载这方面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的多少,也是考察这类学术期刊级别的一条重要标准。
考察后者、即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其二次文献转载率的高低。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学术期刊的效益往往是潜在的、滞后的,对其二次文献转载率高低的考察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3.培养人才的情况有水平、有威望的学术期刊常常被人们赞之为“良师益友”,培养人才是学术期刊的一大职能,这一职能发挥得也是考察期刊级别的依据。
我们认为,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的职能可以从读者、编者和作者三个方面来认识。
从读者角度讲,学术水平高的期刊,读者从中汲取的营养就多、受益就深,因为科学工作者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实现的。
直观地看,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登载的论文被学者在研究中应用、引用得就多(即“影响因子”就多);反之,就少或没有,甚至有的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从编者方面看,学术期刊都拥有自己的编辑队伍,这支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部的工作是否高效。
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有事业心的编辑部一定能培养
出自己的精壮队伍来。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表率作用,它不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出了众多的科研成果,还为全国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编辑学高层次人才。
从作者角度来考察,学术期刊编辑部不应仅是一个工艺加工厂,它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引导和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壮大与否、水平的提高多大比重得益于编辑部的培养,这也是考察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
总之,培养人才情况的好坏应当是确定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
4.学术期刊订数的多少,也是确立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这里所说的订数,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
在计算国外订数时可以另加一个百分数(如100%或200%等),因为国外订户比国内订户更难征订到。
一般说来,除了极个别涉及特别偏僻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之外,期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往往能通过订数的多少体现出来,特别是同类型的学术期刊,这种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期刊,很难说它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存在必要性难说,它的级别就更成问题了。
5.学术期刊装帧、编排、校对、印刷质量问题这些方面是学术期刊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好的内容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好的形式能更好地将内容表达出来,它对内容有较大的反作用。
形式的完美程度体现了这个期刊编辑部群体的文化素养、工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强弱。
因此,这也应成为学术期刊级别评定的一条标准。
6.学术期刊创办历史的长短也应是确立学术刊物级别的一项标准一般说来,创刊早的、办刊历史久的学术期刊,它在国内外理论界的影响就大,它的作者队伍、编辑队伍就会壮大,这样的刊物一般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的长期存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我国的《求是》杂志、英国存在已达一百多年之久的《经济学家》周刊等都属这种情况。
7.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转载率和也应是确立学术刊物级别的一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