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获奖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提问导入,回顾明清科举制度背景。
教学过程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明清科举制度的知识,引出课文 背景,再让学生分享对范进中举的初步印象。
课文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节奏
整体教学节奏紧凑,但在部分环节上可以更加注 重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与展望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反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技巧提升
加强自身教学技巧的修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评价方式完善
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06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意见收集
学生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有浓厚的兴趣,认为故事情节跌宕 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果。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展开 讨论。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使学生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组织课堂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课文背景、 人物关系图以及相关图片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线资源
推荐相关网络资源,如明 清科举制度专题网站,拓 宽学生学习视野。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精品教案
22 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及对比手法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初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及对比的手法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堂预习】11.借用工具书查找不会的字词。
2.了解作者以及作品。
3.了解故事情节,并找出范进喜极发疯的文段,细细品赏。
4.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搞笑的文段或句子,仔细阅读。
5.找出描写范进的句子,看人物在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试分析人物形象。
【点拨精讲】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生答:科举。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成名于天下。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却能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这些封建知识分子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看看范进的命运如何。
二、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三、结合课文感知以下问题1.提问: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2第二层(2):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1):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3~5):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9):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写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的?明确: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范文(精选3篇)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一、1、导入语: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是的,彩票!小小彩票。
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
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范进中举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如何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分析: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粗鲁没修养,一副市侩丑像。
胡屠户又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吃过两三回哩!”——讽刺、夸张意味很浓,胡屠户对“亲家”的嘲讽,反映了他的嫌贫爱富。
屠户见女婿的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替他扯了几十回。
——横蛮不讲理的胡屠户,一下子变得憨态可鞠,十分可笑,用意颇深,讽刺效果很强。
2.与《孔乙己》相比较,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分析:A、从人物形象上看,写孔乙己侧重写孔乙己自身思想意识和社会地位的矛盾,通过对几个场面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成的;写范进则侧重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通过他的疯和周围人的变化完成的。
B、从行文上看,《孔乙己》写了“笑”,笑得悲凉。
批判中见同情:,虽字面少见“笑”字,但却处处可笑,充满着嘲讽、批判。
C、从主人公的结局上看,一个悲惨,一个富贵,没爬上去和爬上去终究不是一回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实质。
3.本文如何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癫、荒唐。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范进中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批判性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揭示的社会现象,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作品中所揭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2)如何理解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吴敬梓及作品《儒林外史》。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了解,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重点讲解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5.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朗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审美情趣。
6.拓展训练(1)请学生谈谈对现代社会竞争现象的看法,与封建科举制度进行对比。
(2)举例说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范进中举前后变化的小论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2.难点: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有这样一段话“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
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今天,我们通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去看看当时的文人经历了怎样的“厄”事。
(二)初读课文1.学习任务一: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思考哪个情节是范进遭遇的“厄”?【范进中秀才——胡屠户贺喜——借钱遭骂——中举发疯——被打清醒——张乡绅拜见】(明确:范进遭遇的“厄”是中举发疯这一情节)2.中举是喜事,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太高兴,热切盼望的事突然实现了。
】(1)我们可以看看,范进盼望中举盼望了多少年)(2)中举有什么好处,范什么这么热切地盼望中举?【有钱、有地位、过上好日子;文章中,中举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范进和周围人的变化上,】(3)周围人主要有哪些?【胡屠户、乡邻、张乡绅】(三)细读课文3.学习任务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简述他的“变化”,再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提示:划出文中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1)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一起挑一个人详细讲,其他人简单讲,对谁最感兴趣?【胡屠户】(2)胡屠户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其他人呢?【乡邻】【张乡绅】4.回顾中举前后人们不同的态度,假如你是范进,你为什么这么热切地盼望中举?【出人头地,过好日子、不被人瞧不起、得到名利......】5.回顾范进中举前后人们不同的态度,思考让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三十四年,范进都活在辱骂、嘲笑、冷漠中,而就在范进中举的那一霎,人们的态度从冷漠变得殷勤。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路】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
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
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范进中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古典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反思,培养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教学重点:文章中范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背景的描绘。
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对人性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下人物的复杂心理和行为。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作者简介: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以其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闻名,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人的悲剧。
教学准备:《范进中举》课文PPT课件,包含吴敬梓的生平简介、《儒林外史》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范进中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科举考试的场景、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等。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科举”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科举考试和封建社会生活的画面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科举制度及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范进中举》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吴敬梓的生平和《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讨论范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背景的描绘。
深入探讨(15分钟)1. 人物心理: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探讨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影响。
2. 社会批判:讨论作者如何通过范进的故事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类似的制度和现象。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3. 学习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2. 故事情节梳理: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形象分析: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4. 主题思想探讨:剖析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5. 古典小说表现手法学习: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例子,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
4.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课文主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 故事情节梳理: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形象分析: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5. 主题思想探讨:剖析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认识。
2. 选取课文中一个典型例子,分析其写作技巧。
3. 拟写一篇以“现代科举”为话题的短文,发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要求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思考深度等。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里的5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一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黄河中学刘春英一、设计依据1、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及漫画式的笔触,塑造了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腐儒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众生相,在讽刺科举制度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将人物放回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一课时主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资料,了解《儒林外史》、吴敬梓、科举制度等,分析其社会背景。
第二课时从探讨范进中举的悲喜剧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基础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学习,基本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人物的深层把握还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3、教学任务分析:《语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我对本课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
新课改还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因为班级中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也照顾到各层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案(精选12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案(精选12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篇1【教学设想】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绍。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其他】1、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
2、学生预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麻烦,而且森严,过了这一关,还不知道是否能过下一关,其考试内容多为八股文和试贴诗等。
那时取得考试资格的童试令人神往,正考的乡试、会试、殿试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试贴诗等令人胆寒。
但是,读书又是步入官场、获得特权的最好途经,许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极大的魔力,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科举考试种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进。
(板书课题)介绍相关背景,扫除阅读障碍。
二、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1、学生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通用5篇)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通用5篇)《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九年级范进中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三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制度: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介绍作家作品: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选8篇)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九年级《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四、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九年级语文上《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分析范进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束缚和毒害。
2.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吗?它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的形象特点。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范进的形象。
四、学习对比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特点,谁能概括一下?二、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线索和铺垫。
三、学习讽刺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讽刺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讽刺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谁能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阅读篇目,如《孔乙己》、《祝福》等。
2.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范进中举》为题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四、作业布置1.巩固练习:分析《范进中举》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
2.预习下一课《孔乙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范进的形象特点、学习对比和讽刺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2 范进中举》优质课教案_7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朗读文章,掌握重点字词。
学习小说中运用夸张、对比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具体内容。
通过赏析,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体会封建科举制服对读书人的迫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考试、就业观念。
【学习重点】通过文本阅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领会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资源挖掘文本,从而理解全书的讽刺意味和文学价值。
【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资料筛选(课前预习)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又有《文木山房文集》。
2《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共55回。
“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用一个对仗句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范进中举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考官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疏通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与对比手法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3.情感与态度:了解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人们对于功名富贵的热衷【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和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封建科举的试题?这是1901年清朝科举考试的试题《项羽拿破仑论》,其中一名叫王敬修的考生,他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我们能从文章中看出这个王敬修诗歌怎样的人呢?择生自由表达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文章亦然,我们可以透过文章来了解人物。
这叫做以文识人。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范进中举》,透过文本来认识其中的人物。
二、【聚焦主角】1.一个舞台,总有一个主角,今天这台中举的闹剧的舞台上的主角是范进,我们先客观勾勒范进的整体面貌,为范进填写一张简历表姓名性别婚姻状况籍贯年龄职业生活状况家庭成员中举反应2.阅读第六自然段段落,体会范进疯态(1)引导学生从语言与动作描写体会范进发疯之态,并择生上台表演范进疯癫的模样。
(2)从点评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转移到分析作者文字的表现力:这些动作都是由一个字串联起来,是哪一个字?明确: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一个“一”字把他们串联起来,语言干净利落,动作一气呵成。
(3)刚刚所填的简历是从客观的角度展现范进的年龄、肖像、经济状况、考学经,从我们自己角度的来看,范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表达:范进是被科举制度毒害的考试机器;唯唯诺诺、懦弱无能;虚伪世故等等总结:我们贴合文本,读出了复杂的范进、立体的范进。
三、【透视配角】一个舞台,光有主角是往往不够的,还应当有配角来充当绿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古代,这样一举成名的艳羡、天差地别的际遇曾经激励了多少读书人为之狂热。
范进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从20岁起屡试不第,但仍苦苦挣扎,直至54岁才中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
可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一度疯癫,周围的人们也被弄得手忙脚乱。
在这一看似轻松嬉笑的闹剧中,上演了一出揭露科举罪恶和人情冷暖的好戏。
1.感知小说故事情节。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鲜明的对比方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
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解.元(jiè)作揖.(yī)兀.自(wù)带挈.(qiè)绾.了(wǎn)相.公(xiàng)细丝锭.子(dìng)醉醺.醺(xūn)腆.着肚子(tiǎn)啐.在脸上(cuì)星宿.(xiù)2.解释下列词语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3.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悖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4.作品简介关于《儒林外史》:“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5.背景链接本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
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
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交流点拨】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2.讨论并归纳文章结构:【交流点拨】(1)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①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②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2)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①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②第二层(6~9段):写胡屠户治疯。
③第三层(10~11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3.情节梳理: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二)深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见板书设计。
2.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出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交流点拨】(1)从语言描写:中举前:“现世宝”“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尖嘴猴腮”中举后:“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2)从动作描写:中举前:“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通过对比,对人物进行准确、逼真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胡屠户欺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
时人对权贵阿谀逢迎,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初步感知了胡屠户的性格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文本,品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并学习对比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范进的语句,指出这些语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想想造成这种性格的成因。
【交流点拨】(1)中举之前①对胡屠户的教训,他“唯唯连声”,还说“岳父见教的是”。
(语言描写)②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的表现只是“摸门不着”。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性格:已习惯于对人低三下四,对来自周围的轻蔑、嘲笑甚至侮辱都默默承受,不敢有丝毫反抗,卑怯屈辱到了极点。
成因:这种性格其实是在三十多年场屋困顿的生涯中形成的。
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因此他的性格才会被如此地扭曲。
(2)中举之后①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的程度,说明科考已让他家徒四壁。
)②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不敢相信自己中举的心理,这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他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③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小说高潮部分的描写,反复写范进拍手、大笑,且口中反复说着“噫!好!我中了!”活画出了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
)④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语言描写)⑤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
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语言描写)⑥“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语言描写)性格:世故圆滑【教师点拨】①典型意义:通过范进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小说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入木三分。
②成因: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摧残,摧残到人不像人的样子,摧残到丧失了人格的地步。
2.中举前后范进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各是怎样的?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原句来。
【交流点拨】中举前:经济状况非常恶劣,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啐”他唾沫,他还“唯唯诺诺”。
中举后: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世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势利虚伪的丑态。
3.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交流点拨】由极度不自信、自卑到喜极而疯,但从中可以看出范进本质的善良,更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以及科举制度的罪恶之大。
4.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交流点拨】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表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交流点拨】嫌贫爱富,冷漠势利。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6.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的发展做铺垫。
7.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交流点拨】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互相舞弊的事实。
(教师小结: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8.主题归纳: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
(二)写法探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交流点拨】(1)夸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