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课前预习方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阅读广度,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课前预习方法。
一、阅读课文与背诵篇目在课前预习中,阅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前查阅不理解的生词和短语,消除知识上的障碍。
此外,背诵篇目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
通过背诵,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敏感性和感受力,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言韵律。
背诵乐于学乐于背,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充分了解和掌握。
二、扩大阅读,拓宽知识面在课前预习中,扩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资料,如阅读同主题或类似题材的故事、文章、诗歌等。
这样做可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扩大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提出问题,开展思考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在课前进行思考。
通过自我思考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问题提供给老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四、笔记整理,总结归纳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进行笔记整理和总结归纳。
学生可以将课文的重点内容、疑难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整理和归纳,学生还可以培养对语言和逻辑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总结: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阅读广度,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文与背诵篇目,扩大阅读并拓宽知识面,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以及进行笔记整理和总结归纳,都是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提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一、明确预习内容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要先明确预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每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习题或相关的背景知识等。
明确预习内容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提供预习材料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预习材料。
预习材料可以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图表、图片等。
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预习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促使他们主动积累知识。
三、设计预习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问题。
预习问题可以围绕课本内容展开,也可以是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设计合适的预习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拟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分析思考等。
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通过故事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具、组织小组讨论等。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课前预习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需要进行评价与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教师要注重及时反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认真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预习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预习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做好预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精心设计又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预习一、明确预习要求并重视检查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也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可以把预习的任务具体化。
如我曾给学生明确列出一学期语文的预习要求:(1)积累新知识,做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
(2)大致了解作品内容(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出通过预习自己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种方法,预习效果好了很多。
预习效果好,学生预习是主要方面,同时,教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查也不能忽视。
很多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这样的做法纵容了学生的惰性,如果教师多次不看不批,学生的预习成绩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失去预习热情,长此以往,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
二、预习作业也需精心设计1.粗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主旨。
预习课文,应对课文有大概了解。
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
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写作背景。
教师要教学生树立意识,即遇到新课首先查作者、查背景。
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对课文做标注。
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标注。
根据自己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区分,这样一目了然,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有区分地对待,看到这些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老师讲课。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预习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预习小学语文应该怎么预习小学生学习语文,每学一篇新课文时,都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所以天天做好课前预习是很有必要的。
跟着我来看看小学语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吧!小学语文的预习方法一、查问求助。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碰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教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另外,对文章写作的背景和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等相关的知识都能够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
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
朗读不仅能训练本人的发音,还能够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圈画批注。
俗话讲: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十分加以注意,把本人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四、预习考虑。
教师课前要求考虑的题目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要联络上下文考虑教师给的预习题目,能够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
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一、预习课文要精细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及时到位。
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便于更好地把握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有质效地领略知识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高段学习特点,推行导学案,引导并带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互相合作、探究,提出质疑并学会考虑,更好地完成预习作业。
预习要求详细如下:1、认真初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批注词义或联络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并摘抄;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并概括课文大意。
3、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或是读后的初步感想和不懂的问题。
(标在书上或者课文旁边)4、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

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1.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要求,确定每周需要预习的内容。
2.将学习计划分解为每天的任务,安排适量的时间进行预习,避免堆积和赶时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预习之前,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预习内容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3.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问、思考和表达观点,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参与度。
三、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1.提供丰富的教材和练习册,供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预习。
2.向学生推荐优质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能力。
3.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有趣的教学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故事、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1.能够鼓励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进行阅读,切勿施加太大的压力。
3.配合学生的阅读,进行问答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六、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1.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2.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并监督他们完成预习任务。
总之,帮助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方法9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方法9篇第1篇示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预习呢?一、认识学习目标学生在进行语文预习时,要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因此学生在预习时要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查找学习资料在进行语文预习时,学生需要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
可以通过查找课本、电子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学生也可以查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化背景、作家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三、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是语文预习的核心内容。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还可以对课文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四、做好笔记在进行语文预习时,学生可以适当做一些笔记。
可以记录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整理课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学生还可以在笔记中记录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为课后的讨论和复习提供参考。
五、进行思维导图六、进行讨论交流在进行语文预习时,学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可以就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七、进行综合复习在进行语文预习后,学生还可以进行综合复习,巩固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通过做题、背诵、写作等方式进行综合复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综合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方法,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目标,查找学习资料,阅读课文,做好笔记,进行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交流,进行综合复习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一、指导思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否全面、预习方法是否得当,成为预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3、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小学语文怎样有效的进行预习

小学语文怎样有效的进行预习小学语文怎样有效的进行预习在我们求学阶段,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会叫我们预习课文,可见预习的重要性,所以小学生学习语文对语文进行有效的预习很重要,一起来看看小学语文怎样有效的预习吧!小学语文有效的预习方法1、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讲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本人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本人发现问题,加强听课的目的性。
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
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
能够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圈。
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本人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3、查。
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浏览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十分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划。
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能够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另外,学生本人以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入的句段及对本人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能够选用本人喜欢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5、拓。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
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还有的一些知识点,如:学习了(黄鹤楼送别)一课,能够搜集李白、孟浩然的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疏州)、有关送别的诗。
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早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
探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

探究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才能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这样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
本文将具体探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具体策略,结果仅供参考。
一、课文内容与主题预习在论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过程中,笔者将其分为不同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论述,首要的就是对课文的预习。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诵读预习的方法。
作为了解课文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默读、朗读以及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同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让其在小组内进行课文的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够向他人请教或者集体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文章讲解之前,就可以布置小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分段阅读,对于文中遇到的生词与生字,则由负责该段阅读任务的学生提前进行查阅并进行组内的讲解,这样一来小组人员就能够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的预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文章的主旨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并寻找答案。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问题的合理性,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认知理解范围,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讲解之前,可以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蝙蝠与雷达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文章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预习,在阅读的同时也在思考,当解决了以上问题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与主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次,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教授其评注的方法进行预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明确的预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清楚自己预习的目标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适度的预习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繁重,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预习效果不佳;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简单,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情绪,导致预习的目的无法达到。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方式预习时间和方式的安排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家长辅导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和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20分钟认真预习;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自由安排预习内容。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五、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1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才能够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预习习惯。
比如,可以下午放学布置预习作业,第二天一早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有进步。
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四五次,学生都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进行预习了。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知道预习时该做些什么。
所以在每次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他们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有了要求,加之对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预习。
预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
第三,要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时要具体做好3件事:一是读一读。
读词语和课文。
读课文,一般读5遍。
1~3遍读准字音,第4遍读通顺句子,读出停顿;第5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点感情来。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读几遍。
二是想一想。
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记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会借助图画去研究。
三是问一问。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请教。
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到课堂上去解决。
第四,要放声朗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放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
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意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写作方法。
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第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这对预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小学语文怎么预习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怎么预习方法有哪些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不少小学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那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有哪些?请看下文。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第一步——看预习语文是应该多看,看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看完后,我们队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读读课文,或朗读,或轻读,或浏览,大体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地、初步的印象。
明白是写人记事,是议论抒情,还是写景状物……这是预习时最基本的环节。
通读课文时,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课文的大意,比如本文写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
为了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认识,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再读一遍。
在读每个段落时,都要思考该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与上下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如果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阅读,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主旨了。
第三步——画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大体了解,试着划分段落和层次,思考段意和句意,运用各种符号对课文内容进行勾画。
还要熟读课文,多问几个为什么,标出疑点,画出不理解或没有完全理解的语句,以便在听课是提出质疑。
第四步——查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义的字,或者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应借助工具书翻查,弄明白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扫清阅读障碍。
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
自己尽量利用书上的注解或最常用的工具书争取自己解决。
第五步——写要求预习时要边读边写。
预习时,可以写下字词的意思、句子的含义、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的写作特点等等,还可以写下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这样,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小学生应该怎样预习语文

小学生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小学生应该怎样预习语文(一)学习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
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以便知道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只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
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
具体分析有:一、细读。
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
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的层次,总结*的内容,鉴赏*的技法,思考*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
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
如此这般,容易和老师互动交流,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预习方法:1、通读课文1-2遍,在生字、生词下面标上标记,标出课文的小节序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的新发现)2、把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描红,在稿纸上写几遍,然后抄字组词和扩词。
(抄字组词、部首辨析、比赛扩词、谁的朋友多)3、再读课文,划出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词的意思写下来,哪些词你以前就会?请你写出它们近义词或反义词。
选几个新词造句。
(词语解释、辨字组词、近反义词、词语城堡、成语天地、唱反调、造造句子)4、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
难读的句子,用“/”标出停顿,用“--”划出好词好句。
它们好在哪里?为他们写些简单的评语。
用“——?”划出疑问的地方,写清不明白什么。
(好词佳句、好句点评、句子美容院、笔墨一点通、小小问号)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几段?试着写段意。
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
(主要内容、分段练习、简要答题、浮想联翩)6、课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能找到有关的资料吗?(小资料、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7、你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讲解什么?哪些内容不必再讲解了。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预习(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溪口中心小学吴黎兰大部分小学生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能树立自己的理想,有相对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内部需求。
大多数小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如何促进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呢?指导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途径。
指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低年级重视激发预习兴趣课前预习指导起步要早,要从低年级抓起。
低年级的孩子犹如一张刚刚铺展开的画纸,洁白无瑕,正是对他们塑造好品格,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低年级课文识字量大,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少,读书能力不强,仅凭上课时间读书是远远不够的,难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但教低年级时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老师上新课时,有些孩子读着课文会像遇见老朋友一样快乐,一会告诉老师,这课他会读了,一会告诉同学,这些字他都认识了,见别的同学不会自己会,他显得特别兴奋。
我明知道这是他课前有预读的结果,但我没有打击他的兴致,而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他的这份热情,抓住时机表扬他课前先读书的好态度,并夸张地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把小红花贴在他身上最醒目的部位,大张旗鼓地褒奖他。
这样,孩子无比开心,以后预习就更主动了,更可喜的是,其他孩子因为羡慕他,也会纷纷效仿。
这样,呵护一份热情,就能使大部分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教师还应当趁热打铁,持续激励一段时间,再适时提出简单明确的预习目标,鼓励使用不同的标记符号,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划重点、写简单习得的习惯。
有了兴趣,有了方向,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在课前进行学习和探索,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了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好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能力,对教材先大体了解、熟悉一遍,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
久而久之,无疑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
学习也是如此。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
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
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
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
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
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
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
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
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汇总

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汇总
1.预习课文内容:在课前,先阅读一遍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和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标题、段落和插图等,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结构。
2.分析词语和句子结构:在阅读课文时,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的理解。
将重点句子或难点句子进行拆解,找出其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理清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5.思考问题:预习时要善于思考问题,激发兴趣和思维。
可以根据标题、图片、前后文对比等,预测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为后期探究提供思路。
6.记笔记和标注: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笔记或者标线的方式记录关键内容和个人理解。
将重要的内容或关键句子进行标注,方便复习和提取。
7.总结归纳:预习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或提纲。
将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子等进行分类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8.提前探究: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一些关联知识点或拓展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书籍等,了解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
9.讨论交流:可以在预习中找个同学或朋友一起探讨课文,讨论彼此的理解和疑问。
通过交流和比较,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10.知识应用:预习结束后,可以通过练习或作文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提高运用能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预习的一些策略,希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预习中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勤思考、勤总结,力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语文预习有哪些方法

这除了她具有惊人的毅力和勤奋的精神以外,还和她使用工 具书有很大关系。她就是靠着工具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扫除 翻译上的障碍,最终完成全书的。由此可见,查阅工具书在 预习上或在学习上,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朗读 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 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 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 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 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 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 找出疑问,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 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 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
小学生语文预习有哪些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一)通读全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 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 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 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 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 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 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 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 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过字词关。 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 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 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 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 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 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 非懂的句子。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生,就是一些成年人 也常用这种方法学习。 比如张海迪,她靠自学翻译出了《海边诊所》这本书。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小学语文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知识点,减轻课堂学习的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之一是阅读课文。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先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文章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课文。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笔或荧光笔标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做课前预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做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做题,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和同学或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开阔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预习是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阅读课文、标注关键词、做预习题和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上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的。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经常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能提前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能及时查缺补漏。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首先我们要先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跟学生做预习的要求,再次要讲究预习的方式,最后是预习的方法。
一、让明确预习的目的、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内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
同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预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活动的开始,而且是阅读教学的发端。
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做记号划重点,记要点,多思索,提疑问,使学生达到学得活,记得牢,初步尝到阅读教材的甜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的课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小学生对他们的预习要求主要是扫除文字障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要求他们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写法,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并能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不同文体的课文应从不同方面提出预习要求,记叙文,如果是写人的,重点搞清文章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适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记事类的,应明确事件所揭示的含义以及记叙的详略,记叙的方法;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语言等方面进行预习;议论文,应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的,从中悟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不断提高分析能力。
三、指导预习的方式多年实践我觉得学生最喜欢的预习方式有以下两种:1.教师布置好预习题。
这主要有利于调动差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就要布置预习题目让他们进行预习。
比如预习《晏子使楚》,可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预习:①给生字注音;②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么?③楚王三次怎样侮辱晏子,燕子又分别反驳的。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⑤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这些题目认真预习;也就基本上能够理清全文的主要内容,听起课来也就有的放矢,效果也会更好。
2.学生自由质疑。
这一做法能促使学生钻研课文,充分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等去进行理解,其疑难之处又又及时获得解决,它为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部置教学提供了适宜的手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能力无疑是极有益处的。
如,五年级第二册一篇课文《骆驼.童年.骆驼队》在预习前我设计一个主问题,围绕骆驼队写了哪些事?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质疑,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骆驼队,?于是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这样调动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各自课前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理解。
四、预习方法根据低段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具体来说在低年段,教师完全可以先尝试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重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方法一般让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把生字读准音。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与哪些字相似),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
低年段要特别重视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
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
(他自己预先去读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
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
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
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可以这样:(一)自读批注法这就要求学生要“读进去”------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有了细读才有了深思,才能发现问题,并手脑并用,阅读与划、批、写、注相结合。
划---划出层次,找出重点,批---眉批,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写----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整理出来,注----在教材上将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来。
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预习课文。
如学生在预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课文为什么一“金色的鱼钩”为题)再读,在阅读中,他们就进一步明确了预习的目标。
学生按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划分层次。
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当“我”看到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是有什么感受,自己作批注,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我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
学生有了这样的预习就等于先学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就有的放(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推敲咀嚼。
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组贯穿全文的词语“劳苦”和“简朴”。
这两个关键词从思想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结构上起着承下启上的作用,是全篇文眼和核心点。
抓住这两个点,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
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扣住这两个词,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哪些地方是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哪些地方是写总理生活劳苦的。
学生有了这样的预习对课文的理解就事半功倍了。
五、掌握预习的步骤预习的步骤包括一下几个环节:包括朗读,默读,先阅读全文,了解全貌,再次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划,划出难懂的字、词、句以及段落层次,查,查字典及各种参考资料,思,思考各种问题,有不明白之处需要研读,写,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还可以以别人讨论。
例如在预习《白杨》一课,学生可以先读全文,了解本篇课文讲了什么,在阅读全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要吧我们带到新疆去,划出字、词、重点句,给文章划分段落。
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进行预习检查预习也是要检查的,检测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检测出学生预习的水平。
例如我在设计《白杨》这课的预习作业是这样的1、先是读拼音写汉字或者是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的预习情况,再是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检测学生是否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等等,总之布置合理的预习作业不但让学生有事做,还可以让学生目标明确,进行预习检查也是同等重要,教师辅导检查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可分成这样几种:一、教师参予式,教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予正确的引道;二、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记录,对于重点预习的课文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记录;三、小组汇报式,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
(课前或课上汇报)四、考查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一篇文章编排出考查题,在语文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答题,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一是对预习情况摸底,二是促进。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
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
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
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
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对各类课文和知识就学习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向自学过渡。
其次,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预习。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布置预习任务,还必须认真辅导检查,否则学生疑难增多不解,会使学生自学积极性减退,因而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启发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