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第三章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新闻价值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新闻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f11e1c7eefdc8d377ee3223.png)
赛事和运动员。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部 分。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媒体发挥主力军作用 ·新媒体发挥自身优势
课后思考题:
1. 如何从事实包含的要素及社会与公众需要两方面理解新闻价值的内涵? 2. 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 3. 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准确地呈现新闻价 值。 4. 检验新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5. 举例说明媒体报道如何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由于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是预测性的,它产生的效果可能因人因 地而异。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一)社会政治制度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下新闻事业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有很大差异。
(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 新闻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的选择,实际上是社会核 心价值体系在新闻价值上的反映。
情等性质。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 •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过度强调主观价值可能也会违背新闻价时,新闻价值判断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有时甚 至相反。
案例: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报道《人民日报》侧重展示中国作为
案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三)显著性 显著性指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显著性同新闻事实涉及人物、社 会组织、地区等的知名度有关。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育课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760b60f12d2af90242e6f2.png)
黑格尔
2019/11/28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17
博士论文
1841年提交了为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
题献给“亲爱的父亲般的朋友”。
博士论文序言:“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 的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中跳动着,它将 永远像伊壁鸠鲁那样向着它的反对者叫道:‘那 摈弃群氓的神灵的人,不是不诚实的,反之,那 同意群氓关于神灵的意见的人才是不诚实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 想PPT讲座
2019/11/28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2019/11/28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3
一、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 近代德国
帝国大厦,建于1884年。二战时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的象 征就是占领帝国大厦。
2019/11/28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故居
11
2019/11/28
特利尔
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罗马帝 国在阿尔卑斯山北的最大的重镇, 人称“北方罗马” 。“在特利尔 之后一千三百年才有罗马”。
曾隶属于拿破仑治下的法国之后 又移交给了普鲁士。是德国最先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15000人口,葡萄种植为主要经 济,超过1/4人口依靠公共救济生 活。天主教地区,教堂林立。
2019/11/28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6
近代中国
作为民族国家,中国自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 以后,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
1840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91e78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8.png)
汇报人: 202X-12-23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今社会的应
用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
践应用
0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 指导的新闻理论,强调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性。
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注重与观众 的互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观众 反馈,不断改进新闻报道工作。
THANK YOU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性、党性、人 民性和真实性等方面。
详细描述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之一,强调新闻传播 应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资产阶级 新闻传播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党性则是指新闻传播应该 与党和人民保持一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 护党的领导和权威。人民性则强调新闻传播应该关注人 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反映人民的需求和呼声。真实性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强调新闻报道应该客观、 真实、全面地反映事实真相,反对虚假报道和有偏见的 报道。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和应用提供制 度保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 先进经验,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国际影响力。
04
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应 用
案例一:人民日报的实践应用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主要官方报纸,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贯彻真 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 级新闻传播的批判和对其局限性的认识。他们提出了无 产阶级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则,为后来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奠定了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党报思想和舆论引导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则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233c432647d27284b7351d1.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目的一、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增强识别各种新闻思潮和理论是非的能力三、推进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建设第三节学习方法一、研读论著,掌握精神实质二、实事求是评价借鉴,在分析比较中掌握三、理论联系实际描述性研究、先导性研究。
第二章创立背景条件早期空想主义——精神交往必要性法国空想主义——报刊活动、舆论宣传观点三大空想主义者——主张经验第一节形成时代背景一、经济政治社会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勃兴,专制制度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加剧。
德国是当时社会主义运动中心。
二、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第二节理论承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一、精神交往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必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民主平等。
采取行之有效宣传策略。
二、法国空想主义者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探索新闻传播原则。
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舆论工具。
三、三大空想主义者高度重视舆论作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
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和出版自由口号的虚伪。
第三节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哲学基础○分析基本方法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当做决定其余一切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基本社会结构框架)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必要性人类社会作为物质存在物,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共同活动和时间上诸多个体连续活动为条件。
人类个体精神交往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产过程和经济利益关系,但不会脱离物质活动和经济利益。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
要为人实现自由精神交往提供保障。
强调思想自由对精神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本质在社会实践中同外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人脑和器官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产生意识。
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是人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意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639f30a6c30c2259019eaa.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马克思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一、当代对马克思主义几种主要观点与态度•1、马克思主义破产了。
(破产论)•2、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是遥不可及、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空想论)•3、什么主义不主义,有钱就是好主意。
(虚无论)•4、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求解放的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但必须不断完善与发展。
(科学发展论)•二、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科学思想成果的结晶。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寻求解放与幸福的科学指南。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很多人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参见相关资料)•3、马克思主义只是相对真理,更未穷尽一切真理;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抵触,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4、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二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涵义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结晶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闻的本源2、关于新闻的属性3、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关于新闻事业的地位5、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6、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7、关于新闻工作的原则8、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9、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0、关于新闻传播的规律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目的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强大思想武器1、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无产阶级立场①新闻工作者立场的重要性【例1】:从2003伊拉克战争看新闻传播的立场问题【例2】:从当前楼市报道看不同记者和媒体的立场②新闻工作者应该持有怎样的立场③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2、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不同世界观的新闻媒体对“解放北平”的不同报道③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歌颂光明、揭露黑暗;颂扬真善美、针砭假丑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复旦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自用-拿A神器
![复旦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自用-拿A神器](https://img.taocdn.com/s3/m/7d2a8418ee06eff9aff8071e.png)
2、两种新闻的定义及两者间的关系: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发生变动的信息。关系:互为表里,在不同的场合各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3、新闻的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作用: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中迅速的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观点。二、有助于记者迅速的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亲身传播分为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优点:
传播信息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
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3、大众传播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除了网络媒体)
第三章新闻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新闻媒介的所有制的基本类型,并能够判断不同新闻媒体的性质。
1、私营媒介。一、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媒介的财政预决算,任命媒介的负责人,确定媒介的基本方针。二、依托财团。三、以营利为目的。四、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五、迎合受众。六、监督政府有一定的力度。2、公营媒介。一、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二、半官方机构。三、以视听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四、强调对公众负责。五、不播广告。3、国营媒介。一、完全依赖政府。二。政府的宣传机构。三、节目严肃但呆板。 2、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4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7019fafc4ffe473268ab04.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观念1、为什么说“工人没有祖国”?(1)工人无论在那个国家,都不会受到保护,他们只会被剥削、被压迫,本国政府只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会维护他们的利益;(2)工人阶级只有突破国界联合起来去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
2、“精神交往”(1)“交往”既指物质意义上的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也指精神意义上的信息传通,还指男女间的性爱。
(2)“交往”工具:依靠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3、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1)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2)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3)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交往思想?(1)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2)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上,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3)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会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
(4)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5、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虽然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有利于世界的普遍交往,加速了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的来临。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https://img.taocdn.com/s3/m/f96ed3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6.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人们对自然界和世间许多问题的基本认识,都是一定的哲学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
马克思新闻学不例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在不断地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理性,克服片面性,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深入,从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战斗力。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宇宙是各种事物相互间普遍联系的总体。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人类首先离不开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物。
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为条件。
这种社会个体活动的互动性和连续性,正是事物有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反映。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人们的精神交往激活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流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不仅人生活其中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人本身也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能简单地把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仅仅理解为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反映,它是每个人意识到同他人交往的必要性而采取的共同的自觉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们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交往,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产物。
马克思有过这样的分析“两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作为大气而存在;这一切都不会使他们发生任何社会接触。
作为呼吸着的个人,他们是作为自然物,而不是作为人格相互发生关系。
”。
所以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之间自觉的精神交往才得以出现,并持之以恒。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宣讲专题培训课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宣讲专题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33a579b307e87101f6964b.png)
2019/12/30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8
2.邸报
– 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 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 现并不断发展。这一封建王朝 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 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 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 报纸形式。封建官报,朝政简 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 廷新闻。
2019/12/30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1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学说
2019/12/30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2
一、新闻传播活动演进轨迹
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社会交往。 早期人类在共同的劳作中,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激发出及时了解外部变动信息的动机与行为。 二百多万年前的猿人,制造与使用工具。 一百万年前,掌握使用火的技术。 最初的传播活动是发声和身体动作。 手势、声音、信号,以共识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11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打破了几 千年来凝固不变的社会秩序: –社会规模扩大; –社会变动加速; –生产分工精细; –阶级斗争激化。
2019/12/30
马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政党报纸” 使报纸成为 党派之间争权夺利的工具,被称为“报刊史上的 黑暗时期”。
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取代党派报纸,成 为主流。特点:标榜言论“独立”,不依附任何 党派;报道内容上追求趣味,重视时效;提倡客 观报道,主张薄利多销。
19世纪末,垄断报团(或称报系)开始形成,标 志资本主义报业进入垄断阶段。
2019/12/30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13
无产阶级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1947、1957年)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165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d.png)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答案: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
2. 党性原则答案:党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3. 人民性原则答案:人民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4. 真实性原则答案:真实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坚持真实报道,反映客观事实,反对虚假报道和捏造事实。
5. 教育性原则答案:教育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工作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通过新闻报道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
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战斗性原则2.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3.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渊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新闻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新闻思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4.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监督社会公共事务5.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实践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三、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 党性原则B. 人民性原则C. 真实性原则D. 娱乐性原则答案:D2.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马克思新闻思想
![马克思新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3eb5921a8956bec0975e373.png)
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1)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德国专制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资产阶级反抗活动、观察的“世界”眼光、新教伦理的影响、欧洲“党”的组织特征的加剧。
(2)思想理论来源:a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他们研究和吸引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及报刊活动家的理论的合理成分,经过加工和改造,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c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实际上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领域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认识论:A、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应和报道。
B、空间与时间是新闻事件的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与时间是新闻事实的存在形式,一切新闻都有时间与空间,一切报道都要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中进行。
在新闻事件的变动中,时间与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同时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C、新闻事件的复杂性。
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过程有某种依存关系。
事物联系不仅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定的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3)家庭、教育背景:马克思从他的家庭中汲取了大量的文化营养,并系统地接受了大学教育。
恩格斯通过阅读大量欧洲启蒙书籍,自学成才,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具有做记者的天赋。
(4)新闻工作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欧美报界上活跃了50余年。
他们社会经历的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们创办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 家,为200 多家报刊撰写过稿件。
撰写的文章达两千万字以上,已出版的全集有50卷以上。
1848 年-1849 年他们创办了《新莱茵报》,是其斗争的鼎盛时期,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发表了400 多篇报道和时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d6acc846edb6f1aff001fea.png)
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口头传播------------------------------------------报纸的雏形★★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
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
屋大维继任后还由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
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社会交往的需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制度的平衡⏹商业利益的驱动⏹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
”——圣西门⏹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感情和决定一切行动方向的自由,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权利,除非本人同意,没有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欧文19世纪40年代初,伊加利亚共产主义者在法国有近50万人。
★第三章哲学基础六度空间&小世界★★★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364077f46527d3240ce0d8.png)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绪论1、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队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等。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源起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它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主要观点有: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绝对自由化);报纸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第四种权利);“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其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包含三项内容: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稳定社会);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和宣传的责任);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不能漏报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
5、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核心内容: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6、党报理论: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等。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6b6488be1e650e53ea9934.png)
复旦考研: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绪论1、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队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等。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源起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它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主要观点有: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绝对自由化);报纸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第四种权利);“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对事实的信念。
4、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其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包含三项内容: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稳定社会);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教育和宣传的责任);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不能漏报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
5、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核心内容: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整合一一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一一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6、党报理论: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等。
第一章新闻活动、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旦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旦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23d0cf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5.png)
绪论单元测试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以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从()的视角来分析的。
A:解释学B:语义学C:整体论D:本质论答案:C2.近代工业革命有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机器大生产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二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常态化B: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C:世界市场的形成,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得以确立答案:D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阶级斗争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工业革命答案:A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
A:劳动价值论B:历史观C:剩余价值论D:辩证法答案:A5.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主要依据的是()。
A: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C: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答案:A第一章测试1.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主要包括()。
A: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B:自然事物C:思维的活动D:人的实践活动答案:ABD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B: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C: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答案:CD3.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答案:AD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A:错B:对答案:A5.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人脑的进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 列宁新闻论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 列宁新闻论著](https://img.taocdn.com/s3/m/09be69260722192e4536f6ae.png)
的长期存在等等因素决定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
性原则
• 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 向、坚持“三个代表”的基本方针。
4、创造性地坚持党性原则
①正确认识党性原则与新闻业务的关系, 将党性原则贯彻到新闻业务中。
②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新闻宣 传的科学性才是正确坚持党性原则。
4、列宁指出实现真正新闻自由的条 件,即:
摆脱书报检查制度和警察制度;
摆脱资本主义买卖关系;
摆脱名位主义;
摆脱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
讨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西方和中 国“新闻自由”的看法和对马克思主义 新闻自由观的理解。
第三节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新闻论著及其新闻观
一、列宁《论我们报纸的性质》 (一)写作背景
★ “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 关报,写作者一定要参加到各个党组织中 去。”
★“有组织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应当注视这一切工作,监督这一切工作, 把生气勃勃的无产阶级事业的生气勃勃的 精神,带到这一切工作中去”。
3、党的出版物应当受到党的监督。
★一方面,“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 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 想、形式和内容和广阔天地”;另一方 面,“每个自由的团体(包括党在内), 同样也有自由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 反党观点的人”。
1、这篇文章是列宁在苏联结束战时军事共 产主义政策后写的关于报刊工作的一篇重要文献。
2、当时俄共与苏维埃的报纸不能适应无产 阶级取得政权之后的形势变化,没有及时转变为 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报。没有对资本主义的传统 和习惯进行认真的斗争。
3、当时俄共与苏维埃的报纸不能适应夺取政 权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仍然充满“政 治喧嚷”和空洞的知识分子议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ff00c705727a5e9846a610e.png)
第二节:交往革命:“用时间消灭空间”
交往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的“交往革命”,是一个广义的概 念,包括电报、蒸汽动力轮船、内陆运河、火车、公路、 现代报刊、一便士邮政厅和巨大的工业城市本身.他们 重视交往革命,在于现代交往媒介所具有的强大的“用 时间消灭空间”、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即时地还原面 对面人际交往的功能.如马克思所说:“它表明,社会生 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 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 被生产出来.”
——陈力丹
马、恩的描述
恩格斯晚年对这一革命的主要表现作了如下描述:“近五十 年来,交往方面已经发生了革命,只有18世纪下半叶的工 业革命才能与这一革命相比。在陆地上,碎石路已经被铁 路排挤到次要地位,在海上,缓慢的不定期的帆船已经被 迅速的定期的轮船航线排挤到次要地位。并且整个地球布 满了电报线。苏伊士运河才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 轮船交通。”
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 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属于第四产业范畴,它包括电讯、电话、印刷、出版、新闻、广 播、电视等传统的信息部门和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通讯卫 星等信息部门。主要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从事信息的生产、传递、储存、 加工和处理。
第四产业是从三次产业中分化出来的属于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的产业部门 的统称。它包括:设计、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其服务部门,咨询部门,应用 微电脑、光导纤维、激光、遗传工程的新技术部门,高度自动化、电气化部 门等,信息产业是独立作为第四产业。
到恩格斯晚年(19世纪90年代),他描绘的图景更为广阔: “由于交往手段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 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703b13189eb172dec63b725.png)
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
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 现实世界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
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 ──马克思
目录
第一节 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节 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
第三节 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
3.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甘惜分:《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笔下》,《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 年第1版,第176~210页。
2021/10/3
32
15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矛盾
新闻传受双方所传播与接受的各种信息、观念和 舆论,实际上无一不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 矛盾事物及其每一个矛盾侧面的公开披露,无一 不是传受双方对这些矛盾事物及其侧面的数量上 的把握和性质上的认定。
新闻传播者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对汪洋大海般 涌来的成就与问题、好人好事与坏人丑事、大好 形势与缺点不足等等事实进行考察选择,权衡其 利弊得失,对报道时机的快与慢、报道量的大与
要求新闻传播者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反 映和指导实际工作。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报道 新闻,成为中外新闻传播者必须遵循的新闻传播的基 本要求。
2021/10/3
18
第四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
事业性质
2021/10/3
1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筑,上层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和能动作用。 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构成。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说,我们 “必须系统地进行工作,除了无情地压制那些满 篇谎言和无耻诽谤的资产阶级报刊,还要努力创 办这样一种报刊: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耸人听 闻的琐事供群众消遣和愚弄群众,而是把日常的 经济问题提交群众评判,帮助他们认真研究这些 问题。”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第四章汇编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第四章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141239bfd0a79563c1e72a6.png)
2020/2/29
11
最后,马克思还指出,新法令强调必须由“完美无 缺的人”即在“学术才能、地位与品格”各方面为 官方认可的人担任编辑,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品格这样紧跟着地位,就好像是从地位中派生出来的 一样。因此,我们首先就从地位谈起。地位被紧紧地 夹在学术才能和品格之间,使人几乎要怀疑这种做法 的居心是否纯正。
“人民报刊”指的是群体概念,指的是具有人民性的 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 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2020/2/29
20
背景:《莱比锡总汇报》被查封事件
德国封建专制垄断的社会现实。 德国报刊不能唤起民众关心德国问题。 对人道主义的认识。
人——公民,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理智的力量,作为 合理观点的体现者出现。这种人,是一种同社会紧密结合 在一起的政治力量,要求人权、平等和自由。
人民报刊思想的提出,是马恩世界观开始转变的 标志之一。
2020/2/29
21
马克思:《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1842年12月,《莱茵报》发表该报驻摩泽尔地区 记者科布伦茨写的两篇匿名文章,报道该地区农 民的贫困状况,谴责政府的不作为。马克思同莱 茵省总督冯·沙培尔论战。
新闻记者应该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 呼声。挺身而出,为农民的处境制造社会舆论。 “自由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制造 社会舆论。”
2. 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是表 达社会舆论的理性机关。人民性是人民报刊的思 想灵魂。
3. 就社会使命说,马克思认为,对当局来说,人民 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对人民来说,它又是 人民自己的教科书。
2020/2/29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2013-8-21
29
阅读书目
1.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第四章 世界的 普遍联系和发展,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 166~272页。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 299~340页。
2013-8-21 5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以差别为前提的。如果否 认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就不能区分事物,就不能知 道究竟是什么在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联系着的。与 此相反,形而上学却把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绝对 化,完全否认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事物的普遍联系是要经过中介的。所谓“中 介”,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中间联系。任何事物之 间不论存在多大差异,都可以通过中介联系沟通起 来,只不过有些事物之间的中介多些或复杂些,而 有些事物之间的中介少些或简单些而已。
2013-8-21 22
第五节 人民的历史主人地位决定人民是 新闻事业的动力
2013-8-21
2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活动是群 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2013-8-21
2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要根据人 民群众的需要,向他们提供适用的新闻作品和其 他思想资料。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说,我们 “必须系统地进行工作,除了无情地压制那些满 篇谎言和无耻诽谤的资产阶级报刊,还要努力创 办这样一种报刊: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耸人听 闻的琐事供群众消遣和愚弄群众,而是把日常的 经济问题提交群众评判,帮助他们认真研究这些 问题。”
2013-8-21 21
精神生产支配者的作用
马克思:“统治阶级的思想在 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 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 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 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 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正确把握和认识新闻传播的主 导思想,新闻传媒的性质和功 能,新闻传播者的历史使命。
2013-8-21 15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矛盾
新闻传受双方所传播与接受的各种信息、观念和 舆论,实际上无一不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 矛盾事物及其每一个矛盾侧面的公开披露,无一 不是传受双方对这些矛盾事物及其侧面的数量上 的把握和性质上的认定。 新闻传播者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对汪洋大海般 涌来的成就与问题、好人好事与坏人丑事、大好 形势与缺点不足等等事实进行考察选择,权衡其 利弊得失,对报道时机的快与慢、报道量的大与 小、新闻处理的重与轻等等进行决策定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
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现实世界中涌出, 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新闻思想
第一节
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节
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
第三节
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
第四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事业性质
2013-8-21 6
大气的蝴蝶效应 经济的蝴蝶效应 人生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 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 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 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 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 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 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 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 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 命”。
2013-8-21
4
什么是联系?
联系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 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联系又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 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现象及其过程都是世界整体 联系中的一个环节,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世界的整体联 系。
2013-8-21 18
第四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 事业性质
2013-8-21
1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构成。 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但是并非政治上层建 筑即国家机器,而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 对于国家来说,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 世界上没有一个明智的国家政权会放弃而不利用这种 政治资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一个国家绝对 不能没有意识形态。 当代社会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两种主要的新 闻传播事业。
2013-8-21 20
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 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新闻传播事业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与对于意识 形态其他形式的能动作用。 新闻传播事业及其学科体系新闻传播学以什么特色 同各种意识形态形式相区别呢?以新闻手段。这里 的新闻手段,泛指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及编排 和传播形式的总称,专指新闻传播者用事实说话的 特殊手法。
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活动及其产物新闻作品,使 物质状态的客体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成果。 马克思:“正是由于报刊把物质斗争变成思想 斗争,把血肉斗争变成精神斗争,把需要、欲 望和经验的斗争变成理论、理智和形式的斗争, 所以,报刊才成为文化和人民的精神教育的极 其强大的杠杆。” 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2013-8-21
13
第三节 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
2013-8-21
14
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矛盾双 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转化。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赫拉克利特:“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 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毛泽东: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 四指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能握得拢,才能劳动。
2013-8-21 26
2013-8-21
2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 中指出: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 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 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
7
2013-8-21
六度空间&小世界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 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 超过六个,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 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 生人。这就是六度空 间理论,也叫小世界 理论。
2013-8-21
8
第二节 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
2013-8-21
9
唯物主义认识论:存在决定意识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们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 行为,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反映外部世界的 意识活动。 新闻作品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人们反映和 评论外部世界的产物。 没有外部世界、离开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新闻 传播活动就失去了反映客体和报道依据。新闻 作品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甘惜分:《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笔下》,《新闻论争三十年》,新华出版社1988 年第1版,第176~210页。
2013-8-21 30
2013-8-21 10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客观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马克思:“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现实 生活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 机,流回现实世界。”
2013-8-21
11
2013-8-21
12
新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
2013-8-21 16
新闻传播社会流程图示
事 实
新 闻 报 道 者
新
经选择、制作 传播
闻
新 闻 接 受 者
反馈
2013-8-21
17
运用对立统一法则指导新闻传播活动
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事物,把握事物运动的走向。 全面地观察事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系。 体现事物质和量对立统一的是“度”。所谓度,就是 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 一的限量。 要求新闻传播者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反 映和指导实际工作。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报道 新闻,成为中外新闻传播者必须遵循的新闻传播的基 本要求。
第五节人民的历史主人地位决定人民是新闻 Nhomakorabea业的动力
2013-8-21
2
第一节 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 交往的必要性
2013-8-21
3
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 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生产 关系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基本的关系。 ——从这一基本社会结构框架出发,考察: 1.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地位 2.发现新闻传媒的特征和功能 3.认识新闻传媒产生、发展及演进的规律 4.论证新闻信息和媒介意见的社会作用
2013-8-21 2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要求新闻传播者要谦逊,要 努力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 毛泽东批评有些文艺工作者不熟悉群众,不懂群 众语言,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要求文艺工作者同 群众打成一片,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了解群众,懂得他们的语言。 毛泽东:“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 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 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 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