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者分析
传播学受众分析
传播学受众分析一、引言传播学受众分析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行为、态度和反应。
受众分析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提高传播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基本概念1. 受众:受众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等。
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行为、态度和反应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2. 受众分析:受众分析是指通过对受众的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兴趣、态度和行为,从而为传播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受众分析有助于传播者更好地把握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高传播效果。
3. 受众分类:根据受众的特征,可以将受众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受众分类方法有:按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类(如年龄、性别、职业等)、按心理特征分类(如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按媒介接触行为分类(如阅读习惯、收视习惯等)。
三、传播学受众分析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受众的普遍规律。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内容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受众进行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受众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
3. 混合研究:混合研究方法是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传播学受众分析的实际应用1. 媒介策划:通过受众分析,媒介策划者可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
2. 市场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受众分析,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公共关系: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可以通过受众分析,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新媒体传播中的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传播中的用户行为分析现今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平台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分享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用户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一、用户行为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用户行为类型。
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主要的用户行为类型有五种:1. 点赞/喜欢:这是用户比较常见也比较基本的行为。
当用户看到帖子或视频等内容后,如果觉得其值得赞赏或喜欢,就会进行点赞或喜欢。
2. 评论:用户观看完内容后,如果有所感想或想法,就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表达出来。
3. 转发/分享:当用户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转发或分享的方式将其传播给自己的关注者。
4. 私信/留言:用户也可以直接与他人进行私信交流,或者在他人的留言板留言。
5. 收藏:当用户看到一些内容时,如果觉得经典或者以后会有用,就可以通过将其收藏到自己的收藏夹中来方便自己日后查看。
二、用户行为分析正常情况下,用户的行为是由其兴趣驱动的。
因此,当我们分析用户行为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动机。
1. 用户兴趣用户的兴趣是用户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通过了解用户的兴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行为。
那么,如何了解用户的兴趣呢?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解:(1) 用户的喜好:通过收集用户的点赞、评论、分享和收藏等信息,我们可以定位用户的兴趣点和内容倾向。
(2) 用户的搜索词:用户的搜索词通常是用户的需求和兴趣的直接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搜索历史和搜索关键词,来了解用户的兴趣。
(3) 网络旅游传送门综述算法:通过不断的迭代算法,网络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行为特征,比如点击次数、时长、频率和收藏等,来推荐相似的内容和产品。
2. 行为动机除兴趣外,用户的行为也是由行为动机驱动的。
通过了解用户的行为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用户行为的目的和意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自媒体的传播力量分析
自媒体的传播力量分析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影响力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媒体的传播给了人们更多的信息来源,也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
本文将从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对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究自媒体在影响力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一、自媒体的传播特点1.低成本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无需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办,只需要一个智能手机和一些经验便能开始从事自媒体工作。
此外,自媒体不需要雇佣大量员工,无需支付高额的人工成本,使得自媒体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自媒体作为一个创业平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2.传播速度快自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量的用户。
尤其是在一些热门事件爆发的时候,自媒体往往是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渠道,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出去。
传统媒体由于有整个报道流程的限制,不能像自媒体一样快速发布信息,这也是自媒体传播速度快的一个重要优势。
3.内容丰富多样自媒体的创建者来自各行各业,对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理解。
因此,自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自媒体创作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写出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根据社会动态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
所以自媒体的内容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更加接地气,贴近读者的生活。
二、自媒体的传播途径1.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代表之一。
自媒体人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布自己所写的文章。
在公众号里,你可以像博客一样发布内容,也可以与读者互动,交流意见。
同时,微信公众号还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将文章引入到其他社交媒体中进行传播。
2.微博微博是国内最早的自媒体平台之一,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布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信息,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3.视频平台目前,各大视频网站也是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像B站、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拥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
云南民间传播者在国际媒体平台传播实践分析——以视频创作自媒体“滇西小哥”为例
声屏世界2023/11云南民间传播者在国际媒体平台传播实践分析———以视频创作自媒体“滇西小哥”为例阴阚文欣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注重改进面向东南亚国家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强云南各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和能力建设。
民间传播作为网络时代异军突起的国际传播力量,是我国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面向东南亚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云南民间传播力量依托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将云南特色文化和中华文化面向东南亚传播进行探索。
关键词:民间传播云南中国故事自媒体云南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传播概况根据调查统计,东南亚地区的电视与报纸媒体的普及率与接触率占据了近乎90%的人口,仅25.7岁的人口年龄也较为年轻。
新媒体进驻东南亚各国以后,迅速占据了东南亚的媒介市场,小屏幕的窗口改变了东南亚地区人们获取信息与社交的方式。
正如Facebook 联合白鲸出海共同发布的《2019东南亚数字发展与移动生态报告》①指出,在6.5亿人口的东南亚,互联网用户就占据了3.6亿,超过9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并且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率统计中,东南亚地区多个国家占据了榜单前十,手机用户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长达3小时08分,与全球手机用户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长相比高出了近一个小时。
国际上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Twitter 等,都在东南亚有着较高的使用率和较大数量的月活用户。
东南亚的社交媒体在进入人们视野后便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首先,社交媒体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较高,是接收信息的首选平台;其次,社交媒体中普遍存在“受众本位”的观念,用户自主性较高,社交媒体用户大多乐于在社交媒体主动分享和接收信息;第三,“内容为王”的社交媒体平台在算法的加持下,能够主动促进优质内容的创作生产,扩大生产者的内容覆盖面及影响力,并将之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
网络传播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传播受众心理分析大数据时代,地球成为“地球村”,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的存在让我们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网络传播成为热门话题。
为此主要阐述了什么是网络传播,进而分析它传播的特点以及传播途径,然后可以看出我国网络传播存在的客观问题及真实情况,通过分析受众心理对网络传播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有的反应,来得出一定的结论。
标签:网络传播;特点;受众心理分析通常所说的网络传播,它是把计算机通信网络作为基础,把互联网当作一种传播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交流跟利用,然后就可以达到传播社会文化目的的一种形式。
1网络传播的界定网络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单纯的国际计算机系统和广域网、局域网跟单机的简单结构,现在的网络包括计算机、电视机、手机。
传播目前被众人接受的形态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说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而信息在受众中的传播、必要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可能就是传播存在的意义。
而网络传播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电脑、电视、手机为终端,以对媒体形式传播信息,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流动。
2网络传播的特点新媒体和移动信息设备智能化使网络传播更加快捷方便,传统媒体因设备落后和滞后性的对受众影响逐渐下降,网络信息传播在新媒体受众群体影响力与日俱增。
网络传播具有一些优势例如传授一体、点面结合、推拉同步、可同步可异步、去中心化,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网络传播的一些特点进行着手:2.1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实时共享和互动储存的优点。
说到信息容量问题,没有比网络还要大的容器了,网络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吸引着受众,在大量的信息中,受众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2网络传播的平等互动性一直以来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在不对等的地位上,而网络传播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在网络的世界中,受众可以对一些观点、现象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和网友交流。
通过一些技术上的操作,各种类型的传播者都可以第一時间发布最新信息,并且跟信息接收者形成互动。
传播模式及其实例分析
传播模式及其实例分析拉斯韦尔模式基本观点:拉斯韦尔(Haold Lasswell)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这几个问题: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 . 也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综观所有的传播现象都逃不出这个模式。
该模式的五个要素:1. 控制分析:研究“谁”——传播者;2. 内容分析:说什么——信息内容;3. 媒体分析:传播通道——媒体;4. 受众分析:复杂的受传者——对象的兴趣和需要;5. 效果分析:受传者对信息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改变——受传者身上发生的变化。
针对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他在概括中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因素,从而降低了模式应有的价值,且他也没有考虑传递的具体环境,如传播者的意图。
当然随着不断的研究,它已发展更全面了。
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
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7W所指的分别是:Who 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 whom 对谁教学对象即学生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 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传播实例:我想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分析一下超女旋风的传播。
1.作为传播者的超女们打破了人们某种传统的欣赏习惯和参与比赛的规则,“超级女声”之所以火爆,一方面是当代女性追求个性化的展现,更重要是她们的平民化形象一观众更亲近。
2.至于信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过她们唱的歌,她们的歌声以及她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她们要对我们说的内容——讯息。
3. 媒介的传播是超女的火爆的重要原因,在超级女声的决赛期间,上亿的受众关注,还有各大媒体、报刊杂志的密切关注、广播的宣传,手机短信的深度参与,网络新闻的广泛传播都是超女火速成名的传播渠道。
传播力分析报告模板
传播力分析报告模板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个特定主题的传播力,并研究其在社交媒体渠道中的表现。
采用的分析工具为BuzzSumo,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播力趋势分析、关键词分析、内容表现分析、社交媒体表现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
报告通过上述分析,揭示了文章主题在不同社交媒体渠道的传播趋势,同时也为文章撰写者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传播力趋势分析从趋势上看,文章在过去30天内的总共传播量为10000次。
传播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尤其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转发。
其中社交分享是文章最受欢迎的分享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数量有限,因此文章内容的传播效果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搜索结果。
经过分析,可以得到最相关的关键词列表,并且可以发现这些关键词在头条新闻和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常被使用。
在这个例子中,最受欢迎的关键词是“热门话题”,最少使用的关键词是“网络黑客”。
内容表现分析文章内容对传播力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在该主题下,文章长度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重要的是文章内容的鲜明性和有趣性,在一段小小的内容中传达出重要的信息。
从观众角度来看,从标题中的关键词、图片的使用,到文字中的信息公开度和结构安排,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使内容表达更完整和统一。
社交媒体表现分析社交媒体是文章传播范围的核心之一。
文章在哪个平台发布、引用和分享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传播力。
对于该主题来说,Twitter、Youtube和Facebook是最受欢迎的平台,可以给文章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
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传播策略和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主题的传播趋势。
通过比较竞争对手的文章,可以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题目紧扣热点、内容对比鲜明、字数不长易理解等。
这表明这些因素在该主题的传播方面非常重要,需要在撰写内容时加以考虑。
结论本报告介绍了一个特定主题的传播力,并考察了其在各种渠道中表现、关键词、内容、社交媒体和竞争对手。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种种失范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1. 虚假新闻泛滥。
虚假新闻是指利用虚假信息制造出来的新闻,通常会误导读者,损害公众利益。
近年来,虚假新闻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严重扰乱了媒体的秩序。
2. 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
一些网络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时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往往只顾追求流量和点击率,而忽视了对真相的追求,甚至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3. 恶意造谣和人身攻击。
一些网络新闻传播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恶意造谣或者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受害者的名誉,也会让公众对新闻传播产生质疑。
二、对策分析1. 完善立法和监管。
应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立法和监管,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行为,加大对虚假新闻、恶意造谣等行为的追责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
2. 提高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应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倡导诚实守信的新闻传播理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其将公正、客观、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公众。
3. 加强公众对网络新闻的鉴别能力。
公众在获取网络新闻时应保持一颗冷静理性的头脑,学会通过多方渠道进行信息核实,提高鉴别虚假新闻的能力,不盲目相信并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
4. 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社会应发挥监督作用,对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失范行为展开严厉批评和舆论监督,推动媒体自律发展,倡导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构建和谐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
5. 加强技术手段防范虚假新闻。
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网络新闻进行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虚假新闻和恶意造谣行为,做到精准打击,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
5W理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新闻传播学受众分析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受众分析知识点总结在新闻传播学的广袤领域中,受众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是如何被接收、解读和回应的,对于新闻传播的效果评估和策略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受众的定义与分类受众,简单来说,就是接收信息的群体或个人。
他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按照不同的标准,受众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规模上看,可分为大众受众和小众受众。
大众受众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群体,如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的广大观众;小众受众则是相对较小、特定的群体,比如某些专业领域杂志的读者。
从地域角度,有本地受众、国内受众和国际受众。
本地受众更关注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而国际受众则对全球性的议题更感兴趣。
按照信息接收的主动性,可分为主动受众和被动受众。
主动受众积极寻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特定新闻;被动受众则是在无意中接触到信息,例如在公共场合听到广播。
二、受众的特征1、个体差异每个受众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兴趣爱好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他们对新闻的需求、理解和反应。
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老年人可能更依赖传统的电视和报纸。
2、社会背景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阶层也会塑造他们的新闻接受习惯和价值观。
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对经济、政治等新闻的关注度和解读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3、心理需求受众的心理需求包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社交互动、自我认同等。
有的人看新闻是为了了解世界动态,有的人则是为了在与他人交流时有话题可聊。
三、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1、选择性注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不可能关注所有的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当时的情境,有选择地注意某些信息。
比如,在浏览网页时,人们往往会快速跳过不感兴趣的标题,而点击吸引自己的内容。
2、选择性理解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并非完全按照传播者的意图来理解,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进行解读。
同样一则新闻,不同的受众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传播学受众分析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受众分析理论知识点总结在传播学领域,受众分析理论是理解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
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的群体,而是在传播活动中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参与者。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传播学受众分析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魔弹论魔弹论也被称为“皮下注射论”,这一理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可以迅速且直接地作用于受众,引发预期的效果。
受众如同毫无抵抗力的靶子,会在信息的冲击下立即做出反应。
然而,魔弹论在后续的研究中被证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它过于夸大了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忽视了受众的个体差异、社会背景以及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
二、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对魔弹论的修正和补充。
该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是有限的,它们不能直接改变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比如,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只有在与人际传播等其他传播方式相结合时,才能发挥比较显著的效果。
这表明,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既有观念和社会关系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解读。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
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主动选择和使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有人通过观看电视剧来获得娱乐和放松,有人通过阅读新闻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的需求和动机是多样的,包括娱乐、信息获取、社交、情感满足等。
四、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关注新事物、新观念在社会系统中的传播和扩散过程。
它认为,创新的扩散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比如,创新者往往是最先接受和采用新事物的人,早期采用者则在创新者之后,随后是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
受众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创新的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和可观察性等。
五、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传播媒介虽然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当代传播现象分析
当代传播现象分析传播媒介无处不在,它不仅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延伸。
传播媒介中的广告、音乐、新闻等传媒内容便是它对人的影响的手段几途径。
传播媒介作为人主要的认知来源,影响了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感受和行为现象。
这里我主要从选秀活动、炒作及电影这几方面分析。
改革开放前,传者习惯发号施令,老百姓与媒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远。
如今,守着被视为“上帝”,媒体生存已经同受者的喜爱度和收视及订购率发生了直接的联系。
为此,个媒体千方百计费尽心思低吸引受众参与传播活动。
更重要的是,受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他们也有了分出部分精力关注自身精神要求的愿望。
于是受众参与传媒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参与的方式也不断翻新:有去现场直接参与活动的;有经常拨打热线电话的;有积极参加媒体组织的联谊活动的;有拍摄照片或制作录像节目或提供新闻线索为每日使用的,又发手机短信的等等。
在当今中国的传播界里,:受众参与: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各种娱乐活动的普及,参与娱乐活动也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而提到各种娱乐活动,不得不提到选秀活动。
在活动当中,让参赛选手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能够与其他选手共同竞技的同时获得提高也得到了成就,而作为传播者活动的举办方也从流量和广告上获得大量的利益,同时,观众欣赏好看的节目,大饱眼福,这无疑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活动的举办者通过让原本的受传者来参与传播活动的这一新型的传播活动吸引到了无数人的眼球,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在娱乐圈流行着一个名词“炒作”,这个词成名已久。
《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第五版)给“炒作”一词这样的定义是 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
可以说“炒作”是一门高智商与高情商结合的运动。
在社会各个领域 高效合理的炒作无疑会事半功倍 以最小的投资获得做大的效益。
“炒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就象你在热闹的街上放广播、贴大字报一样,再正常不过了,所以“炒作”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中性词,人们不能歧视他,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
传播者的观察判断和满足受众需要策略分析
传播者的观察判断和满足受众需要策略分析作者:黄礼福来源:《今传媒》2014年第07期摘要:《一虎一席谈》(Tiger Talk)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多方参与讨论的评论节目,本论文从新闻心理学角度,以《一虎一席谈——中国该不该拒绝转基因》为例,研究传播者是如何在节目中进行观察判断,及如何满足受众需要的,研究发现传播者和受众是高度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节目制作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受众;传播者;观察判断;受众需要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099-02一、传播者的观察判断在《一虎一席谈——中国该不该拒绝转基因》中,主持人、场上的七位嘉宾、摄像师及节目组成员都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这些传播者大量运用观察判断的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而知觉是我们处理大量感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笔者将从不同的传播主体来分析观察判断。
1.主持人。
(1)知觉的选择性: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信息。
在节目中,主持人背后的电子屏幕上经常出现一些背景信息,信息都是以整段的方式出现,主持人不可能全文照念,所以胡一虎都会将最重要的信息圈出,如圈出农业部新通过三种转基因大豆的名称,哈尔滨大豆协会报告中的癌症高发区有哪些,中国大豆进口量从1997年288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5838万吨这些关键数字等。
胡一虎将最重要的信息圈出方便了受众了解和把握,并且这些重要信息直接促进场上的辩论。
(2)知觉的理解性:及时总结场上嘉宾发言的观点,整合零散信息。
胡一虎作为这场“辩论赛”的裁判,为了使“辩论赛”井然有序,而不陷入乱战,他在场上嘉宾发言后常常进行简短的总结。
例如胡一虎在哈尔滨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对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所长林敏提出质疑及时进行总结,将王小语的观点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公开证据及转基因视频的标准制定。
现代媒体传播分析论文
现代媒体传播分析论文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普及,现代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传媒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到现代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与本质,以及它在传播信息和形塑公众意见方面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媒体传播的一些特点、影响和趋势,并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现代媒体传播的特点1. 多元化现代媒体传播的多元化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
不仅仅是传统的报纸和电视节目,现在还有了更加新颖和多样的媒体形式,比如移动应用、社交媒体、视频共享网站等等。
这些不同的媒体形式为传播者和受众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选择。
2. 互动性现代媒体传播的第二个特点是互动性。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受众的参与变得越来越活跃。
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已经变得异常频繁,这就要求传播者必须更加谨慎地管理他们的信息传递。
3. 即时性现代媒体传播的第三个特点是即时性。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新闻传播的远程、实时和跨越性带来了绝佳的优势。
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及时报道非常重要,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公众和政府都非常重要。
二、现代媒体传播的影响1. 加剧传媒效应在传统传媒的影响基础上,现代媒体传播效应不断加强,通过对电子媒体信息的创新利用,传媒效应被进一步放大,其引导思想、塑造价值观的功能也被进一步加强。
2. 整合资源现代媒体传播使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破除了传统传媒的空间和状态限制,通过信息的互通、垂直与热线式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3. 市场化随着新媒体和某些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主流,依托于现代媒体传播的广告收入也逐渐成为了传媒组织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使得现代媒体传播更加市场化了,并推动了媒体业的发展。
三、现代媒体传播的趋势1. 社交媒体成为主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传媒效果进一步放大。
即使在政治和商业领域,也开始使用社交媒体传达信息。
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各种意见和看法在社交媒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 精细化推广现代媒体传播已经变成了更多的个性化推广。
《2024年5W理论下网红直播带货研究——以李佳琦为例》范文
《5W理论下网红直播带货研究——以李佳琦为例》篇一摘要:本文以5W理论为框架,对网红直播带货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以知名网红李佳琦为例,探讨其直播带货的成功因素、传播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商领域的一种新兴营销模式。
李佳琦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网红之一,其直播带货的成功经验为业界所瞩目。
本文以5W理论为研究框架,对李佳琦的直播带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5W理论概述5W理论,即传播学中的“五个W”,包括传播者(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媒介(Which)、受众(Where)和传播效果(Why)。
本文将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李佳琦直播带货的各个方面。
三、李佳琦直播带货的传播者分析(Who)李佳琦作为传播者,以其亲和力、专业知识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她不仅具有丰富的产品知识,还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在直播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传播内容分析(What)李佳琦直播带货的商品种类繁多,从美妆、服饰到生活用品等。
她对产品的详细介绍、使用示范和真实评价,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
此外,她还经常与粉丝分享自己的护肤、化妆经验,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五、传播媒介分析(Which)李佳琦主要通过各大直播平台进行带货直播,这些平台具有高清的画质、流畅的播放和良好的互动性。
她与平台的紧密合作,使得她的直播内容能够更好地触达目标受众。
六、受众分析(Where)李佳琦的受众主要是年轻女性,她们对美妆、时尚等产品有较高的需求。
她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推荐更符合她们需求的产品。
七、传播效果分析(Why)李佳琦的直播带货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她的直播间人气旺盛,销售额持续攀升。
这得益于她专业的产品知识、亲和力的形象以及与粉丝的良好互动。
她的成功也促进了更多网红和商家的合作,推动了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
传播学案例分析
四.双向传播理论
“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上指出,人类的传播活动均是具有双向性的,在 双向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 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这种双向性又有强 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 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双 向性则较弱
以“三星 Galaxy S2” 手机推广为例
着重研究传播手段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三星年度推广的重点手机产品Galaxy SII, “绚 屏”、“速度”是该款产品区隔于苹果、HTC等高端智 能机的核心卖点。 三星Galaxy SII在坚持一贯的娱乐营销的基础上,将微电 影(视频营销)融入了移动营销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像 APPS、二维码、图像识别、LBS和AR(增强现实)等新 鲜元素,让用户在使用百分通联为三星度身打造的“时 光胶囊”APPS“挖掘”电影的互动过程里,真切地体验 三星Galaxy SII时尚科技灵感,形成深刻的品牌烙印。
二.传播受众
目标受众是热爱科技与时尚,拥有智能手 机且期望获取更好的智能体验的人群的集合。 对于智能机购买者,大多数受众注重的是 功能+外观两方面的结合。即追求硬件性能的提 高和外观的时尚。所以传播中的重点即是强调 这两方面的优势,吸引产品的《变幻的年代》微电 影广泛传播,实现了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同 时,几近整合了互联网和手机双平台的所有推广资源, 像MMS(彩信手机报刊)、WAP、l-sense移动互联网广 告平台、二维码、口碑(包括微博、SNS社区、论坛、 软文等形式)来共同推广“时光胶囊”APPS,高精准、 广覆盖地满足了拥有不同机型、不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 机用户的APP下载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有效提高了下 载转化率,实现传播效果的立体化、纵深化。
传播者与控制分析
传播者与控制分析一、传播者(一)定义: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起点,对信息的内容、流量、流向、受传者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组织化的职业传播者,甚至或是普通的个人;从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众的广泛性,被称为大众传媒。
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媒特点:1、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各司其职,组织成员性质,产品组织性。
从业者一般需要较高受教育和专业训练,是专门从事信息生产传播的。
2、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一般是国家以某种制度方式将“稀有”公共资源委托传媒组织专用,拥有昂贵机器,先进技术、必要手段。
因而可以进行大规模信息生产和广泛快速的传播。
3、地位稳固,一般不与受众直接交流,其传播具有单向性。
地位优越,力量强大,影响范围广。
其传播能力和权力都远远超出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和一般群体。
(三)互联网取代大众传媒作用?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主要信息来源,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塑造社会信息环境。
严格说互联网知识一个由硬件和运行软件构成的基础设施系统,而不是一个传播主体,真正的传播主体是那些使用设施系统进行信息的生产、处理、传播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互联网为众多的个人和非专业化组织、团体参与社会传播提供了手段和机会,同时也为大众传媒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网络活跃重要者还是通讯社、电台、专业新闻机构,信息量最大,接触利用率最高点1、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
2、公开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确定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和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
传播主体现状分析报告
传播主体现状分析报告传播主体现状分析报告传播主体是指进行信息传播的机构或个体,可以是媒体、政府、企业、个人等。
传播主体的现状对于信息传播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从媒体、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对传播主体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媒体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和读者群体逐渐减少,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出现下降趋势。
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却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传统媒体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创新能力,开展多元化的业务,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提升传播能力。
二、政府方面政府作为传播主体,其形象受到了公众的关注。
政府在信息传播方面需要更加透明和高效,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政府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与媒体共同推动社会信息的传播。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传播主体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媒体和公众形成正确的传播理念。
三、企业方面企业作为传播主体,面临着品牌宣传、消费者沟通等方面的挑战。
企业需要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
另外,企业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回应社会关切。
总结起来,传播主体的现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在面对传统和新兴媒体竞争的同时,传播主体需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提升传播能力。
政府在信息传播中需更加透明高效,与媒体合作共推社会信息传播。
企业则需要注重品牌宣传和沟通,加强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提升传播能力,传播主体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推动信息传播的有效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
? 1、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专职化的传播者 ? 2、在奴隶社会兴盛期和封建社会早期,以传授学说、
知识、方略为职业的传播者大量出现。 ? 3、从封建社会中期开始,专职传播机构大量出现。 ?4、资本主义阶段 :①报纸打破了封建专制的言论禁锢
和愚民政策;②专职传播者内部出现了广泛而细致的分 工 ;③电子媒介的兴起使职业传播者队伍分工越来越 细,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 深远 。 ?5、在现代社会 ,职业传播者 广布各行各业。
?二、特点 1、人数众多 2、分布广泛 3、成分复杂 4、相对独立 5、流动变化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 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 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1)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 (2)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
值 (3)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2、麦奎尔指出其问题:
2、麦奎尔曾指出该观点有以下几个问题:
?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 方”“买方”关系
?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 和意识形态。
?易把“商品销售量” 作为判断传媒成功 与否的惟一标准。
? 群体压力理论认为,群体对受者个体特征的影响, 表现为四方面:
(1)信息与群体的关系。 (2)受者与群体的关系。 (3)群体的亲和度。 (4)群体的约束力。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1、麦奎尔(批判地)认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 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 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 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该观点基于三种认识:
1、对广播媒介的 “使用与满足”研究
?赫卓格认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使人们 喜爱知识竞赛(娱乐)节目: ①竞争心理需求 ②获得新知的需求 ③自我评价的需求
什么会那样的截然不同。因为古代的美术虽然承担着记录 历史的功能,但其背后也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图1中 的朱元璋面部较瘦,现象欠佳,似乎保留着农民阶级的本 色,而图2则是正宗的皇帝形象——画家主观和个性的介 入必然会损害历史的的本来面目。绝大多数的画家都愿意 而且只能把皇帝描绘成一位正襟危坐,威风凛凛、仪表堂 堂的天之娇子。 3、选择性记忆 4、呈现鲜明的“个人差异” 的原因
?2、制作讯息(信息符 号化)
?3、发送讯息
返回
四、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
★大众传播者处于“总开关”的位置上,决定着 什么可以被传播以及怎样传播
?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该概念最早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学家库尔特 ·勒温提 出。
? 2、在勒温研究基础上,美国学者怀特在研究
一家非都市报的电讯编辑时采纳并运用了守门 人概念
第三章 传播者分析
?第一节 传播者的类型 ?第二节 大众传播者
第一节 传播者的类型
★ 定义:传播者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 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 ?一、直接传播者、间接传播者 ?二、普通传播者、专职传播者 ?三、人际传播者、组织传播者、大众传播 者
第二节 大众传播者
?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 ?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 ?四、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 ?五、大众传播者的权利
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 二、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 三、受众对传播活动的被动控制
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
1、 就年龄而言 2、 就教育程度而言 3、 从人格结构而言
返回
互联网用户的年龄段
返回
互联网用户文化程度
返回
二、受众对于讯息的主动选择行为 (主动控制)
1、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理解:今天的人都会迷惑于古代画像中的朱元璋为
返回
画像中的朱元璋为什么会那样的截然不同
图1
图2
《英雄》强调画面色彩、外部动作、服饰等强烈视觉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鲜明的“个人差异”
?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认为,造成个 人差异的根源在于: ⑴个人心理结构不同; ⑵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 ⑶认识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不同; ⑷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⑸通过学习形成的预存立场不同。
三、受众对于讯息的被动选择行为 (被动控制)
?遵从性心理或者说从众性心理的体现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1、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2、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3、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1、意义 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
? 定义:那些在专门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 活动的人就是大众传播者
返回
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
?1、群体性 ?2、专业性 ?3、机构性
张泉灵在主持《时空连线》 返回
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
? 1、收集信息 (1)目的性原则 (2)准确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相关性原则
? 3、把关人绝不只是处在一个位置上,有众多 的门区和“守门人”
? 4、大众传播者的职责并不在于被动地“看门”
或“守门”
返回
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返回
五、大众传播者的权利
?1、编辑权 ?2、知察权 ?3、著作权 ?4、秘匿权 ?5、安全保护权
第四章 受众分析
★定义: “受众”是指大众传播活动的受传 者或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者和大众传播内容 的使用者。
?第一节 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 受众对讯息的选择行为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 理论
第一节 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
? 一、分类
1、按人口学要素进行分类
2、按受众的文化素质\修养 进行分类
3、依据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和 所关注内容的范围进行分 类
4、按照传播类型的不同进行 分类
?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而不是从受众 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1、传播权(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2、知晓权 (the right to know) ?3、传媒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