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XXX提出了XXX说。
2、XXX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XXX的日心说。
3、XXX与XXX三大定律。
4、XXX的相对论。
5、XXX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 小的有dm cmmm um nm.(2)换算干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XXX的有h、XXX。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精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元④多次丈量取均匀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第1页5、测量误差(1)误差: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透露施展阐发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著名科学家及其事迹哥白尼 日心说《天体运行论》伽利略一一实验物理学先驱一一发明望远镜一一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牛顿一一经典物理学奠基人一一牛顿三定律一一发现万有引力一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一一相对论 玻尔一一量子力学奠基人居里夫人一一两次获诺贝尔奖一一镭的发现者2、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 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岀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与合作。
第二章快与慢第一节动与静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参照物:(1) 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 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 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 换算关系:1km =10 m , 1m = 10dm = 100cm = 103mm = 106 gm = 109nm 2、 时间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gs )。
36③ 换算关系:1h=60min , 1min=60s , 1s =10 ms =10 g )o 3、 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目录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2第三章 声的世界 ———————————————————— 3第四章 多彩的光 ————————————————————5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10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2第七章 力与运动 ———————————————————15 附件1:八年级(上)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18 附件2:八年级(上)常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18 附件3:八年级(上)计算公式 ——————————————18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 103 ms= 106μm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选用精密仪器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改进测量方法(三)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物理学家的事迹:___提出___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___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发明了望远镜,并在比萨斜塔上亲自进行实验;___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牛顿三定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__提出了相对论;___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___发现了镭并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以及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快与慢第一节:动与静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静止的概念是指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
换算关系是1km=10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和微秒(μs)。
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ms=10μs。
用刻度尺测长度: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要注意: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了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如力、功、能、机械运动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要深入理解其概念和运用方法,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做详细介绍。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拉力等。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受力平衡。
例如,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车辆,受到平衡的摩擦力和引擎提供的推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表示为F=ma(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
四、功与能量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我们可以用功率(P)来表示功的速率,单位是瓦特(W)。
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类。
五、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曲线运动。
其中,曲线运动可以被视为沿着一条曲线的连续直线运动。
六、电学基础八年级上学期也涉及到了一些电学基础知识。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的。
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势差,导线则起到了传递电流的作用,而负载则是利用电的能量完成所需工作的元件。
七、磁学基础磁力用于描述由磁场引起的物体间相互作用。
磁场是一种物质的特性,可以将物品吸附在磁铁上。
结语学习物理知识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物理学的学习之路带来一些帮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 103 ms= 106μm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选用精密仪器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改进测量方法(三)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沪科版物理教材主要涉及了力学、能量、电学和光学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力和速度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作用。
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指如果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会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做动力学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做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每一个作用都会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则是指物体处于某一位置所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指物体的状态具有的实体或场的能力,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运动、位置、形态或质量的变化。
2. 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进行移动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
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是瓦特。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变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电学1. 静电学静电学指电荷、电场、电势等内容,其中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路与电流电路通常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传输的过程,单位是安培。
3. 电阻和欧姆定律电阻是指电路的一个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指电路中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四、光学1. 光线的概念和性质光线是指自由传播的光线,有直线传播和可逆性等特点。
2.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平面反射面时发生反射。
折射则是指光线在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发生折射。
3. 成像的原理成像的原理指在一个像平面上,通过物体与像平面之间的光线传播,可以得到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上期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测量操场的跑道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纲要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往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类状况下参照物能够不提。
3 、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来察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一样。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不可以选择所研究的对象自己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老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耀,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此中“看山好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履行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退后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退后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状况。
分三种状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说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余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很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地点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色: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广泛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出发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纳:时间相同行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纳:行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纳:比较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
实质问题中多用这类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纳这类方法描绘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 则获取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易的方法是行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依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一、物理的基础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力、能量、结构、性质等多方面现象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在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直观地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仪器,严谨实验操作,严格把握误差和有效数字等实验基本要求。
三、力与运动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是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量。
其单位是牛顿。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是受力作用的结果,根据牛顿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作用,则会产生加速度,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四、功与能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它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其单位是焦耳。
能是物体的内在属性,它可以表现为物体做功的能力。
其中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是物体被抬升到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
五、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温度可以理解为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转移的结果,其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可以通过物理量的状态改变描述,其中包括功、热量、内能和熵等。
六、电学电学是研究电场、电荷、电流和电磁场等物理现象的学科。
电荷是描述物体具有电性质的物理量,它可以表现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场是电荷周围的某种现象,其描述物体间的作用力。
电磁场则是电场和磁场共同之下的描述。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实验基础、力与运动、功与能、热学和电学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之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要点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基础知识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比米—m大的有千米—km,比m小的有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比秒—s大的有小时—h、分钟—min。
比秒—s 小的有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精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因为速度图象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练:XXX以每秒5米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求他在10秒内所通过的路程。
解答: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小明的速度为5m/s。
所以在10秒内,他通过的路程为5m/s x 10s = 50m。
第一部分运动复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选择方便研究问题的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练: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XXX《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XXX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可以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为m/s,运输中单位为km/h,两者中以m/s为单位较大。
C。
计算公式:根据s=vt公式,可以得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速度图象:从速度图象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因为速度图象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练:XXX以每秒5米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求他在10秒内所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μm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 103 ms= 106μm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选用精密仪器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改进测量方法(三)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换算关系:1m/s= km/h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的平均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以上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噪声的防治:在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 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次声: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6、噪声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1、定义:环境保护角度看:是指一切干扰别人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
2、危害:(理想声音环境:15~40dB70 dB以上,影响工作和学习80~100 dB以上,影响听力和健康3、减弱:七、超声与次声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1、概念: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平面镜成像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成像特点:等距、等大、虚像、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2)成像原因:光的反射 (3)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三)光的折射一点: 两角: 、 三线: 、 、 1、 折射定律: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 (当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 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 从密度小的介质(空气)斜射入密度大(水)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光路图:①由疏到密 ②由密到疏 ③光路可逆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耳朵处减弱 超声: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 的声音。
超声应用:①作为信息载体,如超声诊断(B 超)及超声盲人探路等;②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形式,如超声碎石,超声处理种子等。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0Hz 的声音。
次声预报仪可以用于预报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等。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四)光的色散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原料的三原色:(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1、凸透镜:对光线起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υ)与焦距(f)的关系应用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2f>υ> 照相机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υ=2f 测焦距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υ>2f 投影机μ<f 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μ=f 不成像4、凸透镜成像的作图:5、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当物体从2f以外的地方逐渐向2f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达2f之内逐渐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实正虚倒虚放大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物、像等大)物近像远像越大6、近视眼及其矫正: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即老花镜: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第五章质量和密度1、知识结构:基本概念:1、质量(m)(1)、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常用单位:克 g ,毫克 mg。
(3)、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①把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上②天平游码归零,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③“左物右码”进行测量(注意用镊子夹取砝码)④测量结果=砝码质量值+游码质量值(4)、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它不随物体的位置、温度、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注: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形体。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即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如铁勺是物体,铁是物质。
2、密度(ρ)(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即:ρ=m V(3)、密度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m 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3注意:①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 ②应熟记水的密度:×103千克/米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3千克。
(4)、实验室中密度的测量方法原理:ρ=m V器材:天平、量筒、被测物质、辅助器材。
步骤:(略) (5)、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①不同的物质密度不等,一般来说知道物质的种类即应视为知道它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特有的)例:一般状态下铁的密度是×103千克/米3;而一般状态下密度为×103千克/米3的纯净金属是铁。
②同一种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例如:水和冰都是同一种物质,由于所处状态不一样(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其密度不一样(水为×103千克/米3,冰为×103千克/米3)(6)、密度问题的计算:①“知二求一”由密度的定义式ρ=mV可知此式揭示了三个物理量(ρ、、m V )之间的关系,显然知道了其中二个物理量即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即:ρρρ===m vm v v m②会用“比”来求有关问题m m V V V V 1211221212==ρρρρ·a .若V V m m 121212==则ρρ 即在体积相等时物质的质量与其密度成正比。
注意:此结论不能说成体积相等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因为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它由物质种类决定,与其质量大小无关。
例如一杯水与一桶水,质量不等但它们的密度相等。
b .若m m V V 121221==则ρρ 即:质量相等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 .若ρρ121212==则m m V V 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