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十六 《论语》选读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复习学案苏教版选修《论语》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复习学案苏教版选修《论语》精品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基本目标: (1)目中有人 (2)口中有词 (3)心中有脉 (4)手中有题(一)目中有人就是学生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

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形象记忆的巩固率优于抽象记忆,因为学习者借助人物形象较容易唤起记忆,进行记忆复原。

2、从《论语选读》教学的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求文字理解和文化内涵探究兼顾。

语言文字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探究和观点的把握是结果,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是对语言表达者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的言行、思想的感受与感悟,它的核心是形象的认识。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论语>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

《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克己复礼》,一位“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的礼制。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的含义。

《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

《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

《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教育家的气象。

《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人品之美。

《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

《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 如果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并复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象。

当学生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学生的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

解读步骤:1、回忆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一)例① 2018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试题精编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共29页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试题精编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共29页
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选读 默写检查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选读 默写检查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

”子曰:“,,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

”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

”颜渊曰:“回虽不敏,。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曰:“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刑罚不中,。

,。

君子于其言,。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班级姓名《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子曰:“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子曰:“志士仁人,,。

”子曰:“,小人喻于利。

”子曰:“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子曰:“,;知者动,仁者静;,。

”曾子曰:“,。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子曰:“,不以人废言。

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六 《论语》选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六 《论语》选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一、(2013·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

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

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

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

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

孟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

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

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

二、(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苏教版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苏教版

考点规范练十三文言文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环艺.以花果竹木艺:装饰。

B.以志.吾梦云志:记。

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孺允兄弟数见.侵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今去公之.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公以.言事忤天子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因.于园中构屋五楹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是归有光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的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余,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箕裘。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苏教版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苏教版

考点标准练十二文言文阅读(传记)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卢李二生昔有卢李二生,隐居太白山读书,兼习吐纳导引之术。

一旦,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诀别而去。

后李生知.桔子园,人吏隐欺,欠折官钱数万贯,羁縻不得东归,贫甚。

偶过扬州阿使桥,逢一人,草屩(juē,草鞋)布衫,视之乃卢生。

生昔号二舅,李生与语,哀.其褴缕。

卢生大骂曰:“我贫贱何畏公不作好,弃身凡弊之.所,又有欠负,且被囚拘,尚有面目以.相见乎〞李生厚谢.,二舅笑曰:“居处不远,明日即将奉迎。

〞至旦,果有一仆者,驰骏足来云:“二舅遣迎郎君。

〞既去,马疾如风,过城南数十里,路侧朱门斜开,二舅出迎。

星冠霞帔,容貌光泽,侍婢数十人,与桥下仪状全别。

邀李生中堂宴馔,名花异木,假设在云霄,又累呈药物,皆殊美。

既夜,引李生入北亭命酌,曰:“兼与公求得佐酒者,颇善箜篌。

〞须臾,红烛引一女子至,容色极艳,新声甚嘉。

李生视箜篌上,有朱字一行云:“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罢酒,二舅曰:“莫愿作婚姻否此人名家,质貌假设此。

〞李生曰:“某安敢〞二舅许为成之,又曰:“公所欠官钱多少〞曰:“二万贯。

〞乃与一拄杖曰:“将此于波斯店取钱,可从此学道,无自秽身陷盐铁也。

〞才晓,前马至,二舅令李生去。

送出门。

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

波斯见拄杖,惊曰:“此卢二舅拄杖,何以得之〞依言付钱,遂得无事。

其年,往汴州,行军陆长源以女嫁之。

既婚颇类卢二舅北亭子所睹者复能箜篌果有朱书字视之天际之诗两句也李生具说扬州城南卢二舅亭中筵宴之事。

妻曰:“少年兄弟戏书此。

昨梦见使者云:‘仙官追’,一如公所言也。

〞李生叹讶,却寻二舅之居,唯见荒草,不复睹亭台也。

(选自逸史)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 )知.桔子园知:管理。

B.哀.其褴缕哀:同情。

谢.谢:酬谢。

D.洎.归,即以拄杖于波斯店洎:等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一样一组是( )A.且.浪迹江湖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以.相见乎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于.波斯店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之.所钩党之.捕遍于天下3.以下对原文赏析,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 )A.李生与卢生曾经都在太白山隐居修道,但是李生耐不住清苦,半途而废,最终并未得道成仙,还落得个卖桔亏损、欠债落魄下场。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九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苏教版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九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苏教版

考点规范练九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论黑与白姜澄清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

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

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

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

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刊物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

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

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

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

“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

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

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

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

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

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

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

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

潘天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极具古厚之意趣。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精学精炼:3 仁义礼智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精学精炼:3 仁义礼智

[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孙以出之B.其为仁矣C.仁者安仁D.君子义以为上[解析]A项,“孙”同“逊”;B项,“矣”同“也”;D项,“上”同“尚”,尊尚。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窘困B.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暴:暴躁C.节文..斯二者是也节文:调节与修饰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无几,极少,相差甚微[解析]B项,暴:残害。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知及之,仁不能守之B.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C.旷安宅而弗居D.毕礼而归之[解析]B项,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捣乱的事情;C项,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旷;D项,毕、归:使动用法,使……完毕、使……回去。

[★答案★] A4.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察之不以其道B.动之不以礼,未善也C.察于人伦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解析] D 项为省略句,A 、B 、C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D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②仁之.实,事亲是也 B.⎩⎨⎧ 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①孙以.出之②君子义以.为质 D.⎩⎨⎧①旷安宅而.弗居②知文而.不知武 [解析] A 项,①助词,补助音节;②助词,“的”。

B 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C 项,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把”。

D 项,均为转折连词,“却”。

[★答案★] D6.名句填空。

(1)仁者安仁,________________。

(2)知者乐水,____________;知者动,______________;知者乐,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答案★] (1)知者利仁 (2)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孟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完成7~10题。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六篇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六篇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B、求仁莫近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仁,人之安宅也/沛公安在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极,最。

B、无是,馁也馁:空虚。

C、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槁:枯干。

D、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平息。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人恒过,然后能改A、不迁怒,不贰过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过秦论D、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征于色,发于声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苦其心志A、苟为后义而先利B、饿其体肤C、劳其筋骨D、空乏其身【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然”字,与“无若宋人然”中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D、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曰:“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人恒过,然后能改C、贫贱不能移D、威武不能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所以动心忍性C、得志与民由之D、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仁也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加线的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背诵检测题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背诵检测题

高二语文校本学习资料编制人:苏立光印480份 2008年1月4日班级:姓名:《论语》选读背诵检测题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3)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4、,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13.6)[01为政以德]5、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12.1)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3.1)7、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8、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02克己复礼]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10、丈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为夫子?”……长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04知其不可而为之]11、子曰:“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二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二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去冬一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严重,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D、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与“种之美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C、句读之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怎样理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2.联系上述文字,说说政和德、刑和礼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二、(2014·回浦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 题。

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③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简述材料③所写内容与前两章材料的联系。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评孔子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1①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论语·子路》)②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④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等问题时,用六个“决不”来阐述,其中有“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表述。

1.上面①②③三段文字,都体现孔子为政观中的什么思想?2.请结合①②③材料,对《政府工作报告》两个“决不”内容进行评析。

(只选一个“决不”评析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

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原因。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

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

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

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21.“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

2.请简要说明“道”“德”“仁”“艺”四者的关系。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乙子曰:“管仲之器①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注:①器:器量,气度。

②三归:市租。

③摄:兼职。

④树:动词“立”。

⑤反:通“返”。

坫(diàn):古代设于堂上供宴饮时放空酒杯用的土台子。

何晏《论语集解》:“反坫,反爵(酒器)之坫,在两楹之间。

人君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zuò)之礼,更酌,酌毕,则各返爵于坫上。

”1.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什么理由?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有子认为,做人的根本是什么?2.结合有子的观点,分析其中包含的儒家“仁”的思想。

##考点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3一、1.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

草受风的吹拂,一定顺风倒伏。

孔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君子仁德的感化力量。

2.政令与刑法是用刚性的条例规定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人们出于畏惧可能会遵从,但不会有羞耻心;而德政与礼治则是通过教育与感化的力量来引导规范百姓的行为,政府通过富民、教民、举贤等途径来让百姓知荣辱、辨是非,百姓自然心悦诚服。

二、1.孔子自述正乐工作,侧面表现对《诗》、礼之教的重视。

2.孔子育人,重视三教。

读诗兴发性情,启迪心智;学礼规范行为,树立人格;习乐陶冶精神,谐和性灵。

可见,兴诗、立礼、成乐,是人生修养、人格完善、人性完美的重要途径。

三、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以身作则。

示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四、1.富民思想。

2.示例一: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李总理的这一“决不”,体现了孔子“均无贫”的思想。

孔子在批评冉有时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忧患国家贫穷,而忧患财富分配不均。

“高楼林立”是富的一种表现,而“棚户连片”是贫穷的一种表征,这种巨大的财富反差撕裂了社会原有的和谐稳定,“仇富”心态得以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

所以在城镇化建设时期,政府应把更多的财力倾斜于社会边缘人群、落后地区,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示例二: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李总理的这一“决不”,体现了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思想。

孔子在回答子贡“问政”时,把“足食”放在第一位,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

我国贫穷人口还很多,不消除贫困,就难以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

这一个“决不”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爱民之心。

五、1.“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格享受歌舞。

2.孔子主张礼治,认为礼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六、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①四者分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道、德、仁是第一位的追求,相对于前三者,“艺”属末事。

②孔子一以贯之的“道”以及“夫子之道”的“道”均指“仁”。

“仁”的具体表现即“德”。

三者一义。

“艺”是实现“道”“德”“仁”的具体手段之一。

七、1.管仲是仁者,管仲不知礼。

孔子认为管仲是仁者,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手段维护了华夏的统一,使百姓免受异族的统治。

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原因是国君的门前建有照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前建有照壁;国君为了两国的友好,宴请别国国君时,设有回放酒器的土台,管仲的家里也设有这种土台。

这种做法有违君臣之礼。

2.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节小信。

这表明孔子在仁的问题上是知权达变的。

八、1.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2.“孝”“悌”“仁”的根本。

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敬,对朋友友爱,立足这一根本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不会犯上作乱。

推而广之,民众就会服从上级而不会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