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治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利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研究者涉足此问题,发表了众多相关研究文章。但直到今天,逆反心理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陆续有不少成果得以公开发表。本文拟就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作述评,以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把握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但学术界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和界定可谓众说纷纭,尚未有统一的界说。“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英汉辞海》解释为:1.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特点为对几乎所有一切别人肯定的事物照例持否定、怀疑的态度;2.违拗症、抗拒症。一种拒绝所要做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的事不同的事的倾向。此处的界定,把逆反心理既归结为心理状态又归结为行为。国内多数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判而表现出来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有的学者则把逆反心理看做一种特殊的固有反对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对事对思想等社会现实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逆反心理仅限于心理状态,并不是既包括心理又包括行为的现象,尽管包含了一定的行为倾向,但并不包含着行为本身。只有逆反的行为倾向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倾向才会转化为逆反行为。还有人笼统地把逆反心理称为一种心理现象,指出所谓逆反心理“即是指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以上种种定义,均有其合理因素,但笔者倾向于对逆反心理作一种态度反应的理解。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有研究者指出,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

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为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在逆反心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构成要素中,对信息的情绪体验,是逆反心理的内驱力,即现实生活中理通情不通的现象,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有三种: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心理动机,某事物在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有禁止而又不加以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猜疑、揣测、推度,以及追根究底。二是人们的好胜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青年人的偏执、好表现自己,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三是生活定势作用的影响,这指在一定的客观形势影响下,形成的某种定向认识。

从特征的角度讲,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具有反向性、二重性、盲目性、突出自我性等特点。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教育者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首先是教育内容(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及其所带来的观点和态度与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观点)相比较;再次,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新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分析比较之后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会产生抵制或抗拒,长此以往,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表现形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从根本上讲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价值认识、目标追求、实践指向等方面不是趋同,而是发生偏离甚至完全背离,彼此由教育“轴线”上对应的两端发展为对立的两极,但在现象层面、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可以对其作不同的分类。

有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分为超限逆反心理、信度逆反心理、禁果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等四种类型。所谓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强,过于集中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的心理;信度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

态;禁果逆反心理指教育客体因为禁止而更加注意某种事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要做;自主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而为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可见,这里是从产生逆反的原因的角度作出划分的。

也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行为逆反等三种表现形式:评价逆反主要指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作的事实判断或展,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第二,要投人情感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是“教师爷”、“法官”、“牧师”,而应是情感的传递者、沟通者。唯有如此,才能为克服逆反心理提供有力武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情人的统一,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第三,教育方式方法要创新,应实现三个转变: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互动型的方法转变,克服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方式所带来的逆反心理;从显性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在教育活动中力争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从“防堵型”向“疏导型”方向转变,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讲清两面理,坚持疏导,而不是简单禁止,以利于减少“禁果效应”逆反的发生。第四,教育环境要优化,既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也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

有研究者提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要做到“八要”“八不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实,不要虚假,即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思想信息与内容。第二,思想教育目的要有内隐性,不要太直接。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目的隐蔽、间接的教育方法,可以使人们消除不平等感和反等差心理,这样也容易使人们敞开思想,并且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巩固、持久。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要转变,不要刻板。即要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行,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情感要深刻,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有“创造性”,不要“滞后性”。即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教育方法,变单一型、封闭型的教育方式为复合型、开放型教育方式。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层次性”,不要“一刀切”。即要注重差异性,进行区别对待,不能无视差异搞大一统。第七,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要“棒得很”,不要“糟得很”。即教育者要以自身过硬的人格特征、精神境界、知识底蕴去影响、教育受教育者。第八,思想教育工作要重视“激励效应”,不要“俗套化”。即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不能落人物质主义的俗套中去。还有研究者提出,消除逆反心理要做到“五要”:教育内容要“实”,教育方法要“活”,教育目的要“明”,教育情感要“深”,教育者的形象要“好”。二者在基本主张上具有一致性。

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表现形式五花八门,造成的危害也多种多样,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办法也很多。从疏导的角度讲,可以运用明理法、融情法、身教法、适度法、缓冲法、参与法等。具体来讲,明理法就是教育者要运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将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