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有何战绩
“昆仑雄狮”杜聿明与“东方隆美尔”孙立人
“昆仑雄狮”杜聿明与“东方隆美尔”孙立人昆仑雄狮-杜聿明杜聿明(1904-1981),陆军中将,字光亭,陕西米脂人。
1924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受训6个月后,被分配到何应钦第1教导团第1营第3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因善理财,升副排长。
1925年春,随第1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在陈赓宣传队担任检察部队军容风纪的任务。
1926年7月,加入张治中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任中校连长。
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2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2旅第5团1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6团上校团长。
是年冬,教导第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师,杜任第12旅第24团团长。
1932年初,率24团参加大别山“围剿”红军,在霍丘击败红军旷继勋部,得到师长徐庭瑶的赏识,晋升少将团长。
是年冬,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杜也随之升为该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不久又升为该师副师长(师长关麟征)。
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奉命开往古北口阻敌进犯。
3月10日,日军第8师团及骑兵第3旅向第25师阵地发起进攻,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25师继续同敌浴血奋战。
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
3月12日,杜奉命将阵地交与第2师,率部撤至密云整补。
是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一期进修。
1936年3月毕业后由徐庭瑶向蒋介石保荐到南京陆军交辎学校任学员队队长。
1937年,交辎学校战车营、交通兵第2团所属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一批战车,建成国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第1营的2、4两连,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经过激战,日军登岸的企图终未得呈。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扩编为第200师,杜聿明任师长。
他全力以赴大举练兵,亲自到营地督导编练,同时自己也刻苦学驾驶和修理,常同士兵一样钻到车底检修底盘,把新发现的问题随时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饥似渴地探讨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战术,逐渐系统地掌握了这一新型兵种的作战指挥要领。
杜聿明系列之三 获得特赦后
杜聿明系列之三获得特赦后杜聿明系列之三获得特赦后杜聿明,陕西米脂人,在其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屡建功勋,叱咤风云,是一代名将。
1948年淮海战役中。
杜聿明败走麦城,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战犯,直至1959年9月被特赦。
1958年l0月1日,天刚蒙蒙亮,一夜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杜聿明就起了床,换上了干干净净的服装,提前吃了早饭,登车直奔天安门广场。
公安部特地为战犯们搭起了一座高台。
杜聿明举目望去,天安门城楼和金水桥金碧辉煌,广场上几十万欢乐的群众排着整齐的队伍。
当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欢呼声响彻云霄。
特别使杜聿明百感交集的是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和分列式。
对这支队伍,杜聿明又熟悉又陌生。
想当年它装备简陋,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轻重机枪也很少。
可是它硬是打败了数量上超过它几倍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
自己和站在一起的众多国民党将领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
如今,它面目全新,飞机在天上轰鸣而过,先进的坦克、大炮缓缓开过,天安门广场,陆、海、空三军官兵迈着雄健的步伐接受检阅。
杜聿明虽然带了20多年兵,但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规模盛大的阅兵庆典。
1959年9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特赦战犯作出决定。
17日,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同意毛泽东的建议,作出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
同一天,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中共中央也发出了“关于特赦罪犯的指示”,强调指出:这次特赦不同于历史上的大赦和国际上的大赦,战犯必须关押已满10年,确实改恶从善的,予以特赦。
杜聿明和其他战犯都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激动过后,杜聿明细细想来,报上讲的是特赦一批,而不是全部;还要根据表现好坏。
他不敢妄言自己已“确实改恶从善”。
国民党杜聿明资料介绍
国民党杜聿明资料介绍国民党杜聿明资料介绍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出现过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杜聿明。
杜聿明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里面,从小因为父亲在外教书不在乎家内的家务所以他从小就习得了一套养家糊口的好方法。
等杜聿明的父亲回来之后发现他的学业大部分已经荒废,杜聿明父亲非常失望,于是将他送到榆林中学去读书,不久后进入黄埔军校,正是因为他年少时候的经历导致了他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进行了一番挣扎,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杜聿明正式进入国民党内部开始工作。
从此杜聿明成为了正式的国民党工作者。
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国民党杜聿明开始跟随蒋介石辗转于各个战场,在此期间他学到了非常多的军事上的作战技巧,在一次战争中崭露头角的他被蒋介石看中并且从此仕途顺畅。
杜聿明先后担任过国民党军队的连长、队长、营长、旅长等职位,在打仗期间他还十分注重自己学识修养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家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注定不能长久统治当时的中国,取得胜利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人民的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杜聿明也无法更改这一事实。
国民党杜聿明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在国民党中是地位非常高的军官,颇受赏识,但是在国民党兵败之后,国民党杜聿明也免不了被俘虏的命运。
杜斌丞与杜聿明关系杜斌丞与杜聿明同为革命将领而且还是亲戚可以说是非常有缘分。
杜斌丞曾经是榆林中学校长而杜聿明当时还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所以俩人在年龄上相差悬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情谊。
杜斌丞人长得比较粗狂,胡子浓密,人称“大胡子”。
当时在西安事变事件中担任领袖人物,还受到过毛主席亲笔写的书信,毛主席对这个杜斌丞可谓是称赞连连。
当时的时代并不稳定,但杜斌丞与杜聿明并没有因此断了联系。
但杜聿明当时是蒋介石的人,蒋介石是不能容的。
杜斌丞在杜聿明居住的时候想借着自己长者身份劝说杜聿明投,这被蒋介石知道了以后非常不悦。
便随便编了个罪名逮捕了杜斌丞,而杜聿明作为蒋介石的的身边人也没有立场去为杜斌丞说话所以就没有积极营救杜斌丞,这让杜斌丞与杜聿明的关系破裂,而杜斌丞本人被国民党所迫害而死。
杜聿明的后半生
杜聿明的后半生作者:钟新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01期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解放军官兵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友善地对待了这位在战场上发誓“要与共产党决一死战”的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另外42名被俘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被宣布为战犯,一同被送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
殃及眷属长子服毒自尽当杜聿明被俘时,他的夫人曹秀清在上海,她对丈夫的生与死一无所知。
她曾向国民党当局打听丈夫的下落,得到的回答是:“杜将军被共产党杀害了!”1949年5月初,上海即将解放,蒋介石要求曹秀清携其子女必须乘国民党最后一架离沪的飞机飞往台湾,并许诺到台后将保证其全家的生活和子女的学费。
考虑到子女的将来,曹秀清带着自己的婆母和5个儿女来到了台北,并在台北县定居下来。
当时全家的生活来源仅仅是靠国民党当局颁发的十分有限的一点补助金,根本不够维持曹秀清一家老小的日常开支,他们没有房子,生活十分窘迫。
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也许是由于是战败之将的缘故,曹秀清的反映均无结果。
当时到美国读书的杜聿明的长子,由于学费没有来源,只好白天上学,晚上给人打工,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十分艰难。
他给远在台北的母亲写信,希望得到帮助,可是曹秀清也是有心而无力。
万般无奈,曹秀清只好斗胆呈书蒋介石,申请给以生活上的补助。
看在杜聿明曾为国民党立过战功的份上,蒋介石特批了1000美元作为补贴,且还要分两年支付,而杜聿明的长子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就需要3000美元。
儿子得知了国民党当局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加上生活的窘困,悲愤之下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段经历在曹秀清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创伤。
战犯新生留得丹心报人民然而这段时间里,在大陆的战犯管理所里接受教育和思想改造的杜聿明和许多过去誓与人民为敌的战犯在思想上、感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战犯管理所中获得了新生。
[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有何战绩
[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有何战绩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1904年11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本省榆林城内。
其父杜良奎,字斗垣,清末举人,先后执教于西安大学堂和榆林中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率众驱逐本地清政府官吏。
杜聿明在本县成家岔子小学毕业后,十六岁时始入榆林中学读书。
课余喜爱体育活动,爱读《青年杂志》等进步刊物,加之其父常讲孙中山革命事迹,遂对孙的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信仰。
1923年杜中学毕业。
翌年,杜与阎揆要、杨跃、雷云孚等十一人同去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编入第三队,时名杜聿昌。
于军校学习期间,加入国民党。
杜聿明1924年11月底军校毕业后,杜被派赴教导一团一营三连见习,曾任军需上士、排副等职。
1925年1月任宣传员,参加东征陈炯明之役。
同年奉廖仲恺之命到北京,代表黄埔军校学生慰问孙中山,时孙已病危,由汪精卫代见;当晚,杜即将孙的病况报告广州。
翌日,与苏联顾问同赴开封,协助国民二军军长(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创办开封军校。
4月中旬,杜赴陕北,投靠国民二军补充第十团团长高桂滋,任该团上尉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1926年春,补充团改编为毅军第五混成旅,杜随军移驻北京西山碧云寺护灵,任特务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同年秋,杜因偶尔违命被高桂滋免职,乃留北京做国民党党务工作。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杜绕道赴鄂。
翌年1月,经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张治中介绍,在该校任中校服务员,后任学兵团一营三连中校连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武汉分校声讨蒋介石,杜则一言不发,被关禁闭两个月。
杜因不赞成联共,决心投蒋,便乘大雨之夜,从禁闭室逃出,抵宁后被蒋委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中校校阅委员。
10月,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中校副员兼教导大队教官。
1928年至1930年,先后任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中校队长、参谋主任、中队长、教导第二师中校营长、上校团长、第四师上校团长。
读《国民党高级战俘团真相·终局之杜聿明》有感
读《国民党高级战俘团真相·终局之杜聿明》有感杜聿明——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中将。
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经过改造之后,1952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之后还担任过全国政治文史自资料委员会专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一个蒋介石十分器重相信的高级官员最终成为了社会主义者,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连老蒋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左右手居然会“出卖”自己。
或许这在老蒋那些人看来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引用杜聿明被俘并被解放军细致看护下曾说的话来说:人非木石,孰能无情!只要是良心未被泯灭完全的中国人都会被中国共产党的真心所感动。
众所周知,国民党的很多高官在抓到中国共产党人员时永远实行的是酷刑逼供,他们在那一刻永远想到的是党国的利益,校长的奖励而没有想到在他们酷刑下的是自己的同胞,反观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战场上的俘虏还是国民党的地下工作者,一旦被共产党抓住,共产党进行的永远都是思想的改造,并且能够厚待国民党中有才能的俘虏。
这是一种怎样宽阔的胸襟。
共产党不计较个人得失,个人名利,他们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一个优秀的政党,注定了他的执政地位以及民心所向。
在战争这一大环境中,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以及亲人之间的生死相离,无情的战火在中国大地上燃烧了一百多年,期间的痛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所能完全感受的了的,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对中华大地而言就像救世主一样,使人们又看到了希望,让在绝望中生活的国人有了存活的理由。
其实我一直都很奇怪在我的记忆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从来未受到国人挑战的,即使有很多人会有一些不满,但他们一直都是支持党的统治的,而像美国法国等国家中,国人的示威游行,刺杀,恐怖主义似乎都是家常便饭。
但当我读了这一篇文章之后,我似乎有些了解了,对待战俘能如此优厚更何况对待和共产党一起去的战争胜利的农民,工人等,共产党一切为人民着想的形象早已经深入到人民的心中,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党在初期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度较低,老百姓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但党却用自己的行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打扰群众生活,帮助有需要的群众······将自己美好的形象印刻在了人民的心中。
杜聿明简介及生平
三一文库()〔杜聿明简介及生平〕杜聿明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追随蒋介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聿明简介及生平,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杜聿明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追随蒋介石。
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桂南会战。
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担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人物著作《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杜聿明人物生平少年时期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
祖辈是当地封建地主。
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参加了同盟会,曾数度回米脂,鼓动县里的民团赶走了清政府官吏,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杜聿明从小就喜爱玩弄枪支,十二岁时,在表哥李鼎铭办的成家坌小学读书。
在学习上得到了这位严师的指点。
祖父母及当家的伯父杜良辅相继去世后,杜良奎一直在外教书,素来不问家务,杜聿明只好承担管家的重担。
由于聪颖过人,很快掌握了一套经营家务、保全家业的本领。
杜十六岁时,其父由榆林返家,见其因操家务,学业基本荒废,大为失望,决定将家务交侄儿杜聿成管理,杜便随父到当时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榆中20级丁班继续读书。
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哥,教师有陕西著名的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和教育家王森然、朱横秋等。
同班有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谢子长、霍世杰和以后成为现代文学家的刘蕴华(柳青)等。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
同年8月,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了婚。
1924年初春,不满20岁的杜聿明与榆林同乡阎揆要、马师恭等人先后来到北京。
杜聿明原想报考北京大学,但在京停留期间,他目睹北洋军阀贻误政事、膺窃国柄的黑暗。
杜聿明年谱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
陝西省米脂縣人,中國抗日名將和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
1924年,杜聿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後追隨蔣介石。
1925年春,調到宣傳隊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
1926年 7月加入張治中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兵團,任中校連長。
1927年四一二政變,因不明確表示反蔣,被武漢國民政府囚禁,後來他設法越獄逃到南京,通過張治中見到蔣介石,被任命為總司令部訓練處的校閱委員會中校委員。
1928年夏,任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杭州預科大隊第2中隊中校隊長。
同年冬,任新編第1師第2旅參謀主任。
1929年任南京中央軍校第7期第4隊中校隊長,後任教導第2師中校營長。
1932年冬,任第25師副師長。
1933年秋,進入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進修。
1936年高教班畢業,協助徐庭瑤創辦南京陸軍交輜學校, 培訓指揮機械化部隊作戰的軍官。
1937年任國軍第一支裝甲兵團少將團長。
1938年任第兩百師師長,12月任新十一軍副軍長。
1939年任第五軍軍長,以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捷聞名,後任昆明警備總司令。
1942年升兼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率部入緬作戰。
1944年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1945年 2月20日晉升爲陸軍中將, 秋季率部圍攻五華山,10月迫使龍雲辭去雲南省軍事行政職務,10月26日任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
1947年 8月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部併入國民政府主席任東北行轅, 任東北行轅副主任。
1948年 3月當選國大代表, 6月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 9月,轉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 11月指揮東北國軍從葫蘆島撤退, 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轉回任徐州剿匪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
1948年 12月17日毛澤東爲中原、華東兩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寫一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廣播稿。
1948年 12月25日新華社發佈43名國民黨戰犯名單,杜聿明為第三十六號戰犯。
杜聿明: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军
杜聿明: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军作者:秦沣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8期作为第一期黄埔生,他的“国际抗日名将”之誉来自昆仑关大捷。
作为国军将领,第一次赴缅远征作战,他的部队伤亡惨重,自己也身染重病,几乎殒命。
1944年,滇西反攻的胜利,一雪前耻。
他在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十年后获特赦,便将余生投入到战争史的研究中。
他的一系列军事著作,是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珍贵史料。
陕北米脂县的杜家石沟镇,有一座背依小山颇为气派的仿古建筑,便是京兆杜氏纪念馆。
占地1600平方米的纪念馆,分设三个展厅、九个展区,其中有一个展区是杜聿明展区。
纪念馆是米脂杜氏家族举全族之力,从2009年始,耗资700余万元,于2013年5月23日建成,如今已成为米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身为抗日名将,杜聿明不仅是米脂县和榆林市的荣耀,他的抗战功绩为他所赢得的声誉,早已超越了国界。
八年完成将军之路杜聿明,字光亭,1904年农历11月28日出生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吕家硷村杜家湾。
杜聿明家是地主,有土地一百余垧(一垧为四亩)。
三分之二出租,其余雇长工耕种。
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但他没应命履新清政府给他的即补县知事一职,而是到西安长安大学堂当了一名教书先生。
1916年前,杜聿明随其表兄李鼎铭先生,在陈岔觉民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1920年夏,随父进入榆林中学,成为首批丁班学生,与谢子长、闫揆要等人同班。
在校期间,他学会了步枪射击,并拥有“枪响鹰落”的好枪法,而且对军事知识、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4年,杜聿明与关麟征等一批陕籍青年投考黄埔军校。
在于右任的推荐下,这批青年获得考试资格,经考试全部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六个月的受训结束时,国民革命政府成立捍卫革命政权的武装,以黄埔师生为基干,成立了两个教导团。
杜聿明在教导团第一团一营三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不久升任副排长。
1925年,在讨伐叛军陈炯明攻打淡水县城一役中,杜聿明与陈赓最先登上城头,打开城门,迎来大部队歼灭残敌。
从善谋将军到悲情将军——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杜聿明
杜聿明东北民主联军的顽强防守下收效甚微,到4月底时,战局完全进入对峙状态。
就在这时候,一位国民党军将领的出现,打破了整个战场上的僵局,此人便是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
四平保卫战前,杜聿明因病住院,前线战事主要由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
4月下旬,杜聿明身体好转后,很快把目光投向四平战场,并迅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战方案。
当时国共两军除在四平地区大战外,还在本溪方向激烈交锋。
杜聿明分析认为,两个方向同时用兵效果不好,如果调整部署,首先集中兵力拿下本溪,而后挥师四平,一定可以收到奇效。
从4月28日开始,杜聿明集中5个师约8万人,在空军支援下猛攻本溪,很快获得胜利。
之后杜聿明迅速调集主力北上四平,其中战斗用得意弟子杜聿明,任命他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以加强徐州方面的指挥。
“善谋将军”到任后,很快表现出了高明之处。
杜聿明分析认为,华东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战力均居优势地位,应当趁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分离的机会,集中主力,先寻找华东解放军一部决战,予以歼灭后再消灭华野主力,规复山东。
华东求战期间,华中国民党军应主动进攻豫西地区,阻止中原野战军向东配合华东野战军。
对国民党军而言,杜聿明这一建议不失为良策,无奈南京国防部反应迟钝,直到9月下旬才完成各方面的协商工作。
9月16日—24日,华东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克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济南,俘虏国民党军名将王耀武,杜聿明的主动进攻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大“剿总”的任务均做出了明确。
《计划》提出后,有了前车之鉴的国民党军表现出了暂时的高效和主动。
10月2日,蒋介石批准了《计划》,经进一步商议,决定于10月15日开始行动。
客观而言,杜聿明的《计划》命中了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距离较远、相互支援不便这一要害,对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国民党来说,无异于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如果能够得到实施,即使无法获得最终胜利,也很可能会打乱解放军的作战计划,延缓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但就在10月15日,也就是国民党军《计划》将要实施的这天凌晨,杜聿明突然收到南京国防部急电,命其随蒋介石飞赴东北。
抗日名将杜聿明 喋血古北口大战昆仑关真相揭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名将杜聿明喋血古北口大战昆仑关真相揭秘导语:杜聿明将军1904年出生于陕西米脂,陕西米脂,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展开之时,杜任第25师副师长兼73旅旅长。
率杜聿明将军1904年出生于陕西米脂,陕西米脂,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展开之时,杜任第25师副师长兼73旅旅长。
率部防守长城段重地古北口,3月10日早晨,日寇对该阵地展开猛烈进攻,杜旅全体官兵依托工事,顽强抵抗。
战至下午六时,已打退敌人十余次冲锋。
此时,天色朦胧,敌人暂退营中,杜聿明乘此随即组成一支敢死队,让他们学喜峰口战斗中赵登禹旅大刀队的样子,夜袭敌营,砍杀鬼子。
于是敢死队每人持一把大刀,系两排手榴弹,乘夜色摸到敌人营前,先是一顿猛炸,接着冲进去又是一阵猛砍,杀得鬼子整夜心惊胆颤。
第二天天刚亮,疯狂的日军全线猛攻,73旅有好几处阵地告急。
一群鬼子竟然冲到了旅指挥所前沿,杜聿明端起枪和卫士们一阵猛射,才打退了敌人。
时近中午,战斗更为激烈,关麟征师长负伤,杜聿明临阵代理师长职务,指挥各部继续反击。
战至13日上午,73旅官兵给日寇以重大杀伤后撤出战斗。
1939年11月,日寇侵占广西宾阳境内昆仑关。
昆仑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系桂越国际交通干线的畅通和整个桂南战局,由此杜聿明率第5军三万多名将士,打响了一场声震中外的昆仑关争夺战。
12月22日上午总攻开始,各部进展较快,但日军据守的441高地久攻不下。
杜聿明及时调整部署,指挥部队从关口两侧进行攀援仰攻,经过数日苦战,昆仑关及周围山隘均被我军拿下,抗日的战旗在昆仑关高高飘扬。
这一战,毙杀日寇中村正雄少将在内的4000多名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斗志与信心。
后来,杜聿明还曾率部远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抗日名将杜聿明子女今何在?女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名将杜聿明子女今何在?女婿是诺贝尔奖获
得者
导语:杜聿明,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杜聿明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
杜聿明,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杜聿明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9年1月9日在徐蚌会战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
1959年12月4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释放。
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
杜聿明与他的共产党党员妻子曹秀清育有三子三女。
大女儿:杜致礼,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
1947年赴美深造,入纽约圣文森学院攻读英国文学。
1952年返回台湾,在花莲中学当了一名英文教员。
之后,移居美国随丈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是最早的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生活在一起。
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二女儿:杜致义,资料不详,女婿是徐炳森。
三女儿:杜致廉,现居台湾。
作为昆仑关战役抗战将领后代代表,应邀出席2009年12月在南宁举办的“纪念昆仑关大捷70周年”系列活动。
长子:杜致仁,1956年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由于家庭无力资助,不得不向台湾银行贷款。
尚有一年,就可毕业,银行却终止贷款,杜
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名将 杜聿明
一代名将杜聿明1948淮海战役期间,眼神忧郁的蒋中正和杜聿明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学籍:黄埔军校一期字号:光亭党派:中国国民党籍贯:陕西省米脂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生卒:1904-1981 军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
1930年冬,教导第二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四师,杜为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
1932年初,徐庭瑶的第四师奉命开皖北参加大别山“围剿”红军,在霍丘被红军旷继勋部击败。
在关键时刻,徐令第二十四团全力反攻,杜聿明率部穿插,突入霍丘,使红军损失重大。
徐庭瑶为他记首功,并上报晋升杜为少将团长。
这年冬,徐升任第十七军军长,杜被委为该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升为该师副师长(师长关麟征)。
1933年2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进攻热河,军西义第一军第八师团及骑兵第三旅团迅速突破左翼第一一二师阵地,进占古北口关口,并乘胜向第二十五师阵地发起攻击。
关鳞征指挥所部张耀明第七十五旅反攻,在争夺高地时负伤。
这时,杜聿明代理师长职务,指挥该师官兵,继续同日寇浴血奋战。
3月12日,杜奉命将阵地交与第二师,率部撤至密云整补。
这年秋,杜聿明进入南京中央军校开办的高等教育班进修。
1937年,交辎学校战车营、交通兵第二团所属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一批战车,建成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州,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
“八·一三”淞沪抗日时,杜率领装甲兵团第一营的二、四两连,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该团扩编为第二百师,以杜聿明为师长。
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成新编第十一军,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委为副军长(军长徐庭瑶)。
不久,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升任军长。
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的机械化新军。
杜聿明的起伏人生
杜聿明的起伏人生文I张雄文杜聿明涉介石的黄埔嫡系将领中,黄埔教官行习等列,前期和后期分别以何应钦、陈诚最为突出,官阶最高;黄埔学生行列,前后期则分别以胡宗南、杜聿明最突出,官阶也最耀眼。
与胡宗南主要获益于是蒋介石的同乡不同,杜聿明从众多黄埔学生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更多的还是凭借自己。
师出名门1904年11月,杜聿明生于陕西米脂,祖辈为地主,父亲为举人,家境殷实。
与胡宗南、关麟征等人被迫投考黄埔以改变个人命运不同,衣食无忧的杜聿明选择黄埔军校完全出于“保家卫国”的愿望,因而遭到过笃信“好男不当兵”、不屑于做一介“武夫”的父亲反对。
杜聿明可谓岀身名门。
他有两个名人老师兼表(堂)兄,后来都是中共的好朋友:一个是小学老师李鼎铭,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称赞而家喻户晓;一个是中学老师杜斌丞,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常委,被毛泽东赞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父辈名人——后来蒋介石都不能不敬畏三分的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
杜聿明的父亲在长安大学堂教书时,与于右任同是同盟会会员,也是至交。
杜聿明走进黄埔军校,于右任助过一臂之力。
1924年的春天,杜聿明偶然看到《新青年》杂志上的黄埔军校招生广告,怦然心动,随即苦苦思索离家报考之策。
最终,他想出一计:以前往北京报考大学的名义,瞒着父亲辗转南下广州。
父亲信以为真,欣然同意了。
一路上,杜聿明结识了同样准备投考黄埔军校的闫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11名陕西老乡,他乡遇知音,大家格外高兴,于是相伴而行。
不想,他们长途跋涉到达广州后,第一期招生的考期已过。
闫揆要等人的脑子十分“灵泛”,听说于右任是杜聿明父亲至交后,决定由杜聿明执笔,给于右任写信,请求疏通。
于右任很快回信,让他们到家里相见,热情招待酒饭外.还答应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写信推荐。
于右任是书法大家,见到老友的儿子,格外兴奋。
饭后,他又取出纸笔,笔走龙蛇书写了一副“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的对联,郑重赠给杜聿明,表达对即将从军的杜聿明的殷切期望。
杜聿明生平简介
杜聿明生平简介杜聿明,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杜聿明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杜聿明简介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
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0xx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杜聿明人物生平少年时期1920xx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
祖辈是当地封建地主。
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参加了同盟会,曾数度回米脂,鼓动县里的民团赶走了清政府官吏,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杜聿明从小就喜爱玩弄枪支,十二岁时,在表哥李鼎铭办的成家坌小学读书。
在学习上得到了这位严师的指点。
祖父母及当家的伯父杜良辅相继去世后,杜良奎一直在外教书,素来不问家务,杜聿明只好承担管家的重担。
由于聪颖过人,很快掌握了一套经营家务、保全家业的本领。
杜十六岁时,其父由榆林返家,见其因操家务,学业基本荒废,大为失望,决定将家务交侄儿杜聿成管理,杜便随父到当时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榆中20级丁班继续读书。
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哥,教师有陕西著名的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和教育家王森然、朱横秋等。
同班有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谢子长、霍世杰和以后成为现代文学家的刘蕴华(柳青)等。
1920xx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
同年8月,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了婚。
1920xx年初春,不满20岁的杜聿明与榆林同乡阎揆要、马师恭等人先后来到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将军;“五虎上将”—杜聿明]杜聿明将军简介生平经历有何战绩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1904年11月28日(清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本省榆林城内。
其父杜良奎,字斗垣,清末举人,先后执教于西安大学堂和榆林中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率众驱逐本地清政府官吏。
杜聿明在本县成家岔子小学毕业后,十六岁时始入榆林中学读书。
课余喜爱体育活动,爱读《青年杂志》等进步刊物,加之其父常讲孙中山革命事迹,遂对孙的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信仰。
1923年杜中学毕业。
翌年,杜与阎揆要、杨跃、雷云孚等十一人同去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编入第三队,时名杜聿昌。
于军校学习期间,加入国民党。
杜聿明1924年11月底军校毕业后,杜被派赴教导一团一营三连见习,曾任军需上士、排副等职。
1925年1月任宣传员,参加东征陈炯明之役。
同年奉廖仲恺之命到北京,代表黄埔军校学生慰问孙中山,时孙已病危,由汪精卫代见;当晚,杜即将孙的病况报告广州。
翌日,与苏联顾问同赴开封,协助国民二军军长(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创办开封军校。
4月中旬,杜赴陕北,投靠国民二军补充第十团团长高桂滋,任该团上尉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1926年春,补充团改编为毅军第五混成旅,杜随军移驻北京西山碧云寺护灵,任特务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同年秋,杜因偶尔违命被高桂滋免职,乃留北京做国民党党务工作。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杜绕道赴鄂。
翌年1月,经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张治中介绍,在该校任中校服务员,后任学兵团一营三连中校连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武汉分校声讨蒋介石,杜则一言不发,被关禁闭两个月。
杜因不赞成联共,决心投蒋,便乘大雨之夜,从禁闭室逃出,抵宁后被蒋委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中校校阅委员。
10月,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中校副员兼教导大队教官。
1928年至1930年,先后任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中校队长、参谋主任、中队长、教导第二师中校营长、上校团长、第四师上校团长。
1931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并亲往武汉指挥。
蒋军徐庭瑶部第十旅奉命进攻安徽霍邱,被红四军击败,徐复命杜率第二十四团反攻。
杜于7月13日晨攻陷霍邱县城,伤红四军军长邝继勋,受到徐庭瑶的赏识,晋升少将。
1933年1月1日,杜担任徐庭瑶部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
3月中旬,杜随军参加古北口抗日战役。
是役战斗激烈,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徵负伤,杜升任副师长,代关指挥战斗。
不久,该师移驻河南洛阳,杜又奉命率部追剿河南悍匪崔邦杰,予以全歼,受到刘峙和何应钦的重视,却为关麟徵所猜忌,被迫离开二十五师。
9月,杜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期间加入“复兴社”,希望以此找到升官捷径。
1935年11月,杜任机械化学校学员队少将队长,1937年8月,任装甲兵团少将团长。
1938年1月,任第二○○师中将师长。
杜很重视部队的教育和训练,曾组织人员编成《教育纪实》和《军队训练教案》等,下发所部参考或实施。
在练兵中,特别注意沙盘作业与作战演习相结合。
11月,二○○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徐庭瑶任军长,杜任副军长兼二○○师师长,代徐主持军务。
1939年2月,新编第十一军又改编为第五军,徐庭瑶兼任军长,杜仍任副军长,4月升任军长,驻军全州。
该部五万余众,人员装备均为蒋军之冠。
杜聿明与蒋介石同年11月,日军第五师团侵占南宁。
12月再侵占昆仑关。
12月17日,杜奉命主攻昆仑关,经几度反复争夺后,于31日收复昆仑关,歼敌一个旅团,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获誉中外。
此役为我国抗战以来第一次使用步兵、战车、大炮和飞机协同作战。
1942年3月12日,杜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职务兼第五军军长,统率第五、六、六十六等三个军由滇入缅作战。
中英军分三路抵抗日军北犯。
但3月18日,英军已全部后撤;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则跟踪追击至皮尤河南岸十二公里处。
19日,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师骑兵团于皮尤河南岸伏击日军先头部队,歼敌第一一二联队一个小队,首战告捷。
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称赞杜“计谋周详,斗志旺盛”。
20日,为收复仰光,部署同古作战。
次日毙伤敌三百余名。
23日,敌增兵至两个联队,激战连日。
至29日,敌以一部绕到同古后侧背,企图围歼中国远征军第二○○师。
次日,二○○师突围成功。
此役该师独自阻击敌军达十二日之久,颇有战绩。
3月31日至4月16日,杜又以新二十二师进行了逐次抵抗之斯瓦战斗,击破敌第五十五师团的进攻,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
17日,英军第一师、装甲第七旅共七千余人,于撤退途中被日军近万人包围于仁安羌地区,其中日军一个大队在仁安羌以北大桥地区将英军唯一退路截断,陷英军于束手无策,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中英联军最高指挥官)和史迪威急命中国远征军援救。
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刘放吾奉命率部驰援,经三日激战,破敌解围,使英军安全撤退。
是役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颁给孙立人、刘放吾和营长多人勋章。
此时,新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于4月25日连下四道急令,逼杜放弃棠吉,令其改向瓦城集结,准备曼德勒会战。
但此时英军已全部撤至伊江以西,向印度急退。
28日,腊戍失守(腊戍位于瓦城东北),曼德勒已成孤城,形势危殆。
30日,罗始急令放弃曼德勒会战;同时令中路远征军撤往伊江以西和八莫、密支那地区。
此时,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已侵占八莫、密支那,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
从此开始,中国远征军便于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后,使自身陷于极为悲惨的大溃退之中。
史迪威、罗卓英于5月5日丢下部队逃往印度;远征军各军也分途回撤,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作战中重伤后殉国;第五军新二十二师和军直属队由杜亲率亦自缅北大森林和山地向国内撤退,后因雨季来临,道路被阻,又改撤印度。
7月底,远征军各部先后到达印度或滇西。
经此仓促和极为艰险的撤退,加之雨淋、虫咬、饥饿和疾病,部队伤亡极大,原十万之师,归来只四万余人,撤退时的伤亡人数比作战时伤亡人数高出一倍。
8月初,杜奉命由印度返国。
1943年3月,杜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1945年3月,杜专任昆明防守司令。
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蒋令卢汉率第一方面军(滇军主力)赴越南受降。
10月2日蒋密令杜撤销昆明行营,改组云南省政府。
次日,杜即派第五军包围五华山省府,宣布免除龙云本兼各职,改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命令,迫龙赴渝。
随后蒋为敷衍龙云,于当月16日明令将杜“撤职查办”。
10月18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辖八个正规军抢占东北。
为了迅速扩充实力,杜大力收编东北伪军和地主武装,令凡能为国民党保住一乡、一区、一县、一市者,即委为乡长或区、县、市长。
同年11月上中旬,美国军舰先后运输蒋军第十三军(石觉部)和第五十二军(赵公武部)于秦皇岛登陆。
15日,杜即率军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接连占领山海关、绥中、兴城、锦西各城。
26日占领锦州。
12月30日占领阜新。
1946年2月18日,杜因肾结核症赴北平医治,荐郑洞国代理军务。
3月12日,苏联红军自沈阳撤走,蒋军进入沈阳。
4月16日,杜出院返任,立即调集四个军展开攻势,一个月中,连占本溪、抚顺、鞍山、四平、长春、丰满、梅河口、海龙、双阳、盘石、九台、吉林、德惠、农安、桦甸、拉法等大中小城市。
此时解放军主力在给蒋军以严重打击后,主动撤往松花江北,待机反攻。
蒋军遂占据东北大部地区,北沿松花江与解放军对峙。
杜继而制订“南攻北守”方针,企图一举把解放军主力挤出南满,然后再回师北攻解放军。
10月,解放军展开务在歼灭蒋军主力的运动战。
11月12日,首歼蒋军第二十五师于宽甸,复攻德惠,杜亲往指挥固守,几乎被俘。
1946年12月中旬至1947年4月上旬,东北解放军采用“南打北拉”之策:南则进行“四保临江”战役,歼蒋军一万九千余人,打破杜聿明“南攻”计划;同时(1947年1月7日至3月10日),以解放军主力,发动“三下江南”战役,于松花江以南长春以北地区,歼蒋军一万五千余人,杜之“北守”计划亦复落空,反处于解放军南北夹击之中。
5月中旬,东北解放军乘胜发动夏季攻势,经五十余天战斗,歼蒋军八万余人,收复大小城市四十余座。
至7月初,东北蒋军已被压入吉林、长春、四平、沈阳、锦州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其间铁路交通亦被先后切断,东北蒋军实已被分割围困于一些大中城市地区。
杜见东北大势已去,遂于7月8日赴沪治病,由郑洞国继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晚年的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合照1948年春,蒋军由战略防御转为分区防御,在全国设立二十个“绥靖”区。
分区防御的重点,是集重兵于各战略要点和其交通线上,亦称“总体战”。
当此之际,杜于上海向蒋献计二策:一是集中强大“机动兵团”,吸引解放军主力于某一地区,进行胶着战,待机进而决战,以歼灭之;二是以“机动大兵团”乘解放军主力未发之时,歼其一部,继歼解放军主力。
8月4日,蒋于南京召开军事会议,正式采纳杜策,决定裁并“绥靖”区,进行重点防御,扩编新的“机动兵团”,加强战略城市防御,企图以此扭转战局。
8月初,杜接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后又兼郑州前进指挥部主任。
杜到徐州后,即实行上述战略方针,草拟华东决战方案,准备分别围歼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于鲁西南、豫东或苏北某个选定地区,进而“收复”泰安、济南。
但恰在此时,锦州告急,蒋急命杜停止执行华东决战方案,即日飞沈,商讨东北对策。
10月15日晚,锦州解放。
17日,长春曾泽生率部(第六十军)起义。
越一日,郑洞国亦率部投诚。
18日,蒋飞沈阳,力主放弃沈阳,自葫芦岛大虎山、黑山两面合攻锦州,企图“收复”锦州,向关内靠拢。
但卫立煌、杜聿明均不同意此策;卫则主张坚守沈阳,等待时机。
是日下午,蒋复于北平圆恩寺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杜向蒋献策,略谓:如欲放弃东北,应从营口撤军;或以营口为后方,留一部守沈阳,而由廖耀湘率主力兵团急攻锦州,如攻锦顺利,可进而“收复”锦州,如攻锦失败,即迅速转自营口撤军;为此,应令五十二军立即占领营口。
蒋采纳杜策。
19日晚,杜出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
20日,杜下达口头作战命令,廖兵团始则猛攻大虎山、黑山地区解放军十纵防线,受挫而不撤;继则因通往营口路线被截断,欲退而不能,遂被迫向沈阳回缩。
至26日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于大、黑和新民地区。
28日晨,廖部12个美械师被全歼,廖耀湘被活捉。
11月2日沈阳解放,卫立煌乘飞机逃出。
同日营口解放。
3日,蒋闻讯决定放弃徐州,退守淮南,并令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许朗轩即日飞葫芦岛,向杜出示亲笔信和“徐蚌会战计划”,促杜速返徐州,指挥撤退与徐蚌会战。
杜虽同意此方案,但怕负丢失徐州之责,遂表示要等葫芦岛蒋军撤毕再赴任所。
8日,葫芦岛蒋军撤毕,10日锦西解放,辽沈战役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