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人教版的一节优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发明和创新,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发明成果的联系可能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和敬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资料、科技资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过程,呈现其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上网搜集或者提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通过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讲授新课:(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阅读教材,说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提示:(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2)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的应用1.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应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图解发明】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
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五章,关于“近代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变革”这一主题,共有七节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章的重要一课,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内容,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工业化、科技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材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包括课文、图片、解释说明、作业等。
课文简明易懂,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学生理解不深或是不清楚的地方。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课中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时间段和历史背景;(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2)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思维逻辑;(3)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探究知识;(2)提高学生对技术革命和文化交流理解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开放思维。
三、教学策略1.阅读策略: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关键词或难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
2.课堂讲授与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师主导讲授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并进行相关解释,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流程Step 1 Leading In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多幅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了解图片中的关键内容和标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多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有哪些重大影响?”搜集学生答案,进行互动交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那么,电力是怎样被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
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那么,电力是怎样被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
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学情分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应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政治上,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技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对电的应用,教师应通过图示明确电力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这种新能源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同时结合物理知识,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工作原理明确汽油和柴油等原料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师应运用视频、图示、图片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讲解汽车、飞机等的发明创造,联系现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对我们今天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则故事:爱迪生从穷苦的工人到大发明家,其一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很节俭。
未成名前,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在街上看到他一副寒酸的样子,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旧得已经不像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让别人看到也好一些啊。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这样的穿戴,谁相信你是一个大发明家啊!”“用得着吗?这儿人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教师过渡:爱迪生一生有哪些重大发明?为什么“人人都已经认识”他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睹他的风采吧。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并提问:(1)此图是哪一科技成果?是由谁发明的?(2)这一发明成果出现于哪一时期?它的广泛应用有何重大意义?(3)在这一成果发明后,在交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革?(4)这一机器的应用使哪一能源得到了大量的开采?有哪些负面影响?(5)这一发明引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来进行回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通过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分学习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们的贡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学习爱迪生、诺贝尔等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和电器的发明。
【教学难点】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热食物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电。
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授(一)电的应用1.教师讲解:电的发现的背景:(1)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教师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什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学生回答: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1831年,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发明和技术,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观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3.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而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然后逐一呈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如电力、内燃机、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爱迪生:①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机和输电网时代:“电气时代”内燃机: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②1883年,德国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③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汽车:①19世纪89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的汽车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革命化学: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使用新方法生产产品,成本低,性能好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下列对于当时情况的场景设置中,符合史实的是( B )A.船上装有以核能为动力的发动机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5.[2016·湖南永州] 拜伦(1788年—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B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D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成就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壮观场景。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发展、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初步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涉及众多领域,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成就以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充分研究教材和教参,掌握教学内容和要求。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重要成就?”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石油、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成就背后的科技突破和发明家。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影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本节课中的一些科技名词和概念可能较难理解,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史料、图片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同时介绍这些发明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发明和创新,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掌握重要人物和事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 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历史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对比教学: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灯火辉煌的建筑物。
师:每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便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灯光夜景,令人流连忘返,那么这么美丽的景色为什么出现呢?对,因为有了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看是电是如何应用的。
生:学生认真听讲。
…
利用滚动播放图片的方式,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
师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月日
授课教师
单秀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师讲述内燃机发明的地位和过程。
卡尔本茨图片和资料。
师讲述第一台汽车发明过程。
多媒体展示“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齐柏林飞艇和莱特兄弟的飞机”图片。
师讲述汽车制造业的革命、飞艇、飞机的发明过程,以及内燃机发明的影响。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部分内容都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电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结合史料,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报效祖国、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出示武汉美丽的夜景图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新课讲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背景:材料1:“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概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材料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九下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条件:加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对本国进行改革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大的发展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
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4、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
发明家、企业家。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了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2、新的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发明汽车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被称为“汽车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
(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
(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
(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
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图解发明】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
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白炽灯泡、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
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目标导学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发明物时间国家发明人名称
内燃机1876年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
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解意义】
目标导学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
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领域发明人国家时间发明内容意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瑞典
1867
年
现代炸药
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
泛应用
海厄特美国
1869
年
赛璐珞的制造技
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夏尔
多内
法国
1884
年
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1859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
当时,石油只用于照
明,后来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飞跃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瓜分完毕。
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类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
时间
18
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源国英国美国、德国
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的应用
动力机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
主要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汽
船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汽车、
飞机、电话、电报、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能源煤炭石油、电力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
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
它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进
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
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
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随之而
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
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